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關于科學教案9篇
科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舉生物的形態(tài)適應環(huán)境的詳細實例。
2、過程與方法:能用簡約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測,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約記錄。
3、情感立場和價值觀:知道科學是不斷進展的。
教學重點:
能用簡約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測,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約記錄。
教學難點:
知道科學是不斷進展的
教學方法:
觀測法、試驗法
教學預備:
圖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找出圖中的動物。
1、找動物,意識到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2、溝通我們的發(fā)覺。
3、資料卡。
〔1〕愛護色:生物的體色與四周環(huán)境越相像,就越簡單隱藏自己,有些動物,如變色龍,能轉(zhuǎn)變身體的顏色,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特點:不易被發(fā)覺。
作用: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
例子:北極熊雷鳥變色龍比目魚
〔2〕警戒色:毒箭蛙用艷麗的顏色來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點:色調(diào)艷麗,簡單被發(fā)覺。
作用:對敵害起預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黃蜂有毒毛的蛾類銀環(huán)蛇瓢蟲
〔3〕擬態(tài):枯葉蝶借助與枯葉相像的外表愛護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襲,這是一種昆蟲對另一種昆蟲或植物形態(tài)的仿照。
特點:酷似他物,不易識別。
作用:利于避敵,捕食。
例子:竹節(jié)蟲枯葉蝶螳螂蜂蘭
活動二: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還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烏賊釋放墨汁壁虎斷尾
2、整理討論結果。
給處在叢林、沙漠等不同環(huán)境中的士兵設計服裝。
板書設計:
1、愛護色:
特點:不易被發(fā)覺。
作用: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
例子:北極熊雷鳥變色龍比目魚
2、警戒色
特點:色調(diào)艷麗,簡單被發(fā)覺。
作用:對敵害起預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黃蜂有毒毛的蛾類銀環(huán)蛇瓢蟲
3、擬態(tài)
特點:酷似他物,不易識別。
作用:利于避敵,捕食。
例子:竹節(jié)蟲枯葉蝶螳螂蜂蘭
教學后記:同學能用簡約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測,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約記錄。
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說出吃過的早餐名稱及味道。
2、初步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知識。
2、體驗做點心師的開心情感。
活動環(huán)境及預備:
ppt圖片、面團假設干、餡料假設干、每桌一個盤子、油泥板人手一塊、帽子圍裙一副。
活動過程:
一、看ppt圖片引出主題
1、看圖片了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吃了什么?
師:吃完早飯寶寶來到草地上,寶寶們邊熬煉邊告知小伙伴們早飯的時候自己吃了什么……
2、通過看圖片幼兒了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
二、幼兒爭論自己的早餐和味道
1、回憶早上吃的早餐
提問為什么每天要吃早餐?
師:我們寶寶們?yōu)槭裁匆刻斐栽顼垺?/p>
幼:……
師:早飯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zhì)、維生素、脂肪等。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yǎng)。吃了吃飯,我們就有了營養(yǎng),就會長個子,變得強壯。玩玩具有力氣。
2、說一說吃的是什么早餐?味道怎樣
師:那我們小伙伴們早上吃的是什么早飯???味道怎么樣?
幼兒自由回答
三、資源介入
1、這些豐富的早餐是誰做的?
師:這些營養(yǎng)的早餐是誰做的呢?〔激發(fā)幼兒做點心師的愿望〕
幼:……
師:哦,點心師阿姨做的。寶寶們,我們來學點心師阿姨做早餐吧。
2、點心師阿姨做早餐點心?!矌煶洚旤c心師阿姨,頭戴帶廚師帽。〕
四、行為操練
1、提供好面團、盤子、面板〔油泥版替代〕餡料假設干
2、師充當點心師阿姨做早餐。
3、幼兒學習做點心。
4、幼兒自由操練,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賞析幼兒的作品
1、通過視頻展示儀器展示幼兒有創(chuàng)意作品,師幼共同賞析作品。
2、通過象形詞描述結束活動
圓圓的餅干彎彎的餃子大大的饅頭小小的雞蛋
六、活動反思
幼兒的游戲充斥了教育的契機,老師應擅長觀測幼兒的游戲,并努力捕獲有價值的教育因素生成教育活動。老師要支持和推動幼兒自發(fā)生成的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這個活動充分表達了從幼兒的生活中發(fā)覺問題,并嘗試援助幼兒解決問題。老師通過細心的觀測,發(fā)覺幼兒對品種豐富的早餐特別感愛好,于是就針對吃早餐這個生活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預設了一次集體學習的活動。
在設計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預備了各式各樣的早餐材料,給了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從活動的效果可以看出,幼兒基本能說出早餐的名稱和味道。初步了解營養(yǎng)知識。
在歡樂的點心制作活動中,利用了家長資源介入活動,滿意了幼兒做點心師的愿望,讓幼兒在開心的心情中主動獲得了生活的閱歷。了解了營養(yǎng)常識。
科學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對動物的活動和生長有初步的愛好。
2、了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3、觀測認識蝴蝶的形狀特征。
二、活動預備:
1、課件《蝴蝶》。
2、幼兒用書:《蝴蝶》、《好餓的毛毛蟲》。
3、教學掛圖:《蝴蝶》。
三、活動過程:
1、猜謎,引出蝴蝶的話題。
老師:猜猜這個謎語說的是誰?“有樣東西真漂亮,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飛到花園里,停在花上吸花蜜?!?/p>
老師:謎語里為什么說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引導幼兒觀測課件《蝴蝶》。
老師:你見過的蝴蝶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憑借已有的閱歷,自由講解并描述對蝴蝶的了解和認識。
老師引導幼兒觀測蝴蝶的主要特征:對稱的翅膀、細小的身體、觸須等。
老師:蝴蝶什么地方最漂亮?〔引導幼兒觀測翅膀?qū)ΨQ的花紋〕。
老師:你們還見過哪種蝴蝶?
3、在溝通中引導引導幼兒了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老師:蝴蝶最喜愛在哪里飛來飛去?為什么?
引導幼兒圍繞蝴蝶自由提問和溝通自己的認識。
4、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蝴蝶。
老師:蝴蝶是怎么飛的?
老師:蝴蝶停在花朵上時,翅膀是什么姿態(tài)?
老師和孩子一起跟音樂仿照蝴蝶飛。
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不同的工具玩沙,感知沙子的特征。
2、嘗試用沙子進行簡約的造型,體驗玩沙的樂趣。
活動預備:
1、干凈無雜物的沙地或沙池。
2、玩沙工具:小鏟子、小桶、篩子、模子、水、樹枝、漏斗、木棍等。
活動流程:
一、幼兒自由玩沙,邊玩邊爭論沙子的特點。
1、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樣的?
2、用手摸沙子是什么感覺?
3、赤腳蹲在沙子上感覺怎么樣?
二、自由選擇喜愛的工具玩沙,并自由探究,用沙子簡約造型。
1、篩沙子,摸一摸篩過的沙子和沒篩過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樣?
2、沙子里放點水,挖“隧道”“戰(zhàn)壕”壘“燕子窩”建“城堡”等。
3、用木棍,樹枝,手指等在沙子上畫畫,按手印,比一比誰畫的好。
4、用模子扣一扣,看一看沙子會變成什么樣?
三、相互觀賞評價,體驗制造的樂趣。
鼓舞孩子用簡短的語句評價同伴的作品,并能用興奮、快樂、有趣等詞匯表達玩沙的開心心情。我的創(chuàng)新:
小結及反思這節(jié)課通過讓幼兒在自由玩中感知和老師的引導使孩子們了解了沙子的特性。并用沙子擺出了許多造型,想象力比較豐富。對活動很感愛好,積極性也比較高。但小班孩子共享意識比較差,再用玩沙工具時涌現(xiàn)了爭搶現(xiàn)象,這還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這方面的培育。
科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測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覺,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方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到處有科學。
情感、立場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chǎn)生愛好。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
教學難點:從科學家的經(jīng)受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
教學預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爭論“什么是科學?”
讓同學依據(jù)已有閱歷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同學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同學說一說插圖的內(nèi)容,老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伙伴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同學溝通〕
〔5〕、師生小結:使同學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同學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同學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擅長觀測和思索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覺?〔同學溝通〕
〔3〕、正由于有了這個新發(fā)覺,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依據(jù)同學回答,板書:提出問題——查找可能的緣由——做試驗證明——試驗勝利了。
〔5〕、你能根據(jù)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同學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討論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老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同學嘗試操作。
〔2〕、要求同學邊做邊觀測,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覺。
〔3〕、同學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同學回答,假設沒有同學能說出來,老師作簡約介紹〕
三、全課總結: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知我們科學到底是什么嗎?
2、同學分組溝通,并向全班同學講解并描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方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舶鍟?/p>
1.2做一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探究紙鸚鵡“站立”的奧秘活動中提出問題并想方法解決問題。
2、學會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問題。
知識與技能:
找出自己親身經(jīng)受的事與科學家發(fā)現(xiàn)制造的相像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情感、立場與價值觀:
樹立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從小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預備:
老師預備:曲別針、卡紙等。
同學預備:剪刀、彩筆、夾子等;課前收集自己最喜愛的科學家的資料。
教學重點: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討論活動的相像之處。
教學難點:找出降低重心使物體平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會站立的紙鸚鵡導入:
1、老師出示會站立的紙鸚鵡。
2、談話:今日科學課老師帶來了一只紙鸚鵡,它能夠站立在老師的手上。好玩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呢?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制作紙鸚鵡,探究其中的神秘。
1、老師介紹做紙鸚鵡的材料。
2、同學動手做,老師巡察指導。
3、嘗試:讓紙鸚鵡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紙環(huán)上。〔或勝利或失敗〕
4、引導同學思索:鸚鵡為什么能站在紙環(huán)上不掉下來?〔怎樣才能讓鸚鵡站在紙環(huán)上不掉下來?〕
5、分組試驗,商量可行方法?!蔡崾荆喊严氲降姆椒ê喖s記錄在活動記錄紙上?!?/p>
6、分組匯報、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和簡便性。
7、老師做整個活動的總結。
活動二:想方法讓更多的東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問:除了讓紙鸚鵡站在你的手指上,你還能讓其他東西〔比如:鉛筆、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嗎?
2、同學分組活動。
3、談話:別上回形針試試,換作夾子試試。
4、溝通發(fā)覺,查找相像之處。
〔1〕、提問:剛才大家在討論其他物體是否能站立時有什么發(fā)覺呢?
〔2〕、同學溝通、匯報。
〔3〕、談話:同學們想想看今日我們科學課上是如何去討論的?課后繼續(xù)討論怎樣讓更多的物體站起來。
〔三〕、總結拓展。
1、講解并描述:科學討論是個繁復的過程,有些結論不是那么簡單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現(xiàn)在都內(nèi)有得到精確的答案。比如:……
2、談話:運用大家發(fā)覺的原理,可以讓很多物體“站”起來,你能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一個玩具嗎?
3、你們預備怎么做?做之前需要預備些什么?
4、同學分組爭論、思索,鞏固課中的學習發(fā)覺。
科學教案篇6
一、學情分析
在前一節(jié)中同學學習了運動的各種形式,同學對運動和靜止有了肯定的認識,但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認識上有肯定的困難,教學時可以讓同學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物體運動和靜止的事例,激發(fā)同學的心理沖突,從而有效地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再提出你是依據(jù)什么來判斷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結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判斷參照物,同學愛好往往比較深厚,但參照物的選擇只要讓同學有常識性了解即可,不必開展。
機械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要讓同學了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抱負化的運動模型,是物體最簡約的一種運動,同學接受這個概念是有困難的,主要讓同學接受用這種淺近的說法來描述勻速直線運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確認機械運動的判斷要有一個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參照物。能依據(jù)物體的運動判斷所選的參照物以及依據(jù)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能依據(jù)運動路徑的外形將機械運動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依據(jù)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否相同,將直線運動劃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2.過程與方法:了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理解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抱負化的.運動模型。
3.情感、立場與價值觀:通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讓同學接受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課本第51頁閱讀材料《手為什么能抓住飛行中的子彈》。組織同學閱讀。
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什么是機械運動?
科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改變。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改變;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也有位置的改變??茖W里把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提問:舉例說明我們四周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老師: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真的就那么簡約嗎?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投影課本圖2-17觀光電梯。
思索:為什么對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組爭論:讓同學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討論對象是電梯里的人,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依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電梯里的人是在做機械運動。說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都有道理。由于他們在討論人的運動狀況時,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電梯里的人認為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同學:以電梯為標準,乘客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轉(zhuǎn)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地面上的人認為乘客是在運動,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同學: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樹木或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的位置在轉(zhuǎn)變,所以地面上的人說乘客是運動的。
老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事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即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平常人們在描述運動或靜止時都沒有指明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物,但參照物都是存在的。
練習:
⑴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jù)的參照物是什么?
⑵說“烏云遮住太陽”又是以什么為參照物?
⑶將一支筆放在書本上面,將書本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問這支筆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說出參照物。
老師小結: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就不同。!!
提問:請你說明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同學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說明。
老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討論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
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這說明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物體的運動狀況一般不相同。
3.勻速直線運動
機械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于討論,人們將它們分成簡約的幾類。
⑴讀圖2-18,2-19,你能發(fā)覺汽車和過山車的運動有什么不同?〔要要求找出它們的差異〕
依據(jù)物體運動的路徑的外形,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般說來直線運動比曲線運動要簡約的多,但直線運動也千差萬別。
⑵請大家讀圖2-20,比較兩輛汽車運動存在的差異。
小組爭論后回答: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快慢不變、經(jīng)過路徑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運動快慢不相等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那么我們可以依據(jù)什么標準來將直線運動進行分類?
老師小結:依據(jù)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線運動可以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三〕課堂小結
1.機械運動的定義。
2.參照物的選擇。
3.機械運動的兩級分類。
四、評價與反饋
1.學校進行的運動會上,我們是用哪一種方式來比較參與100米賽跑的同學誰跑得快?
2.一詩句是這樣寫的“坐地日行八萬里”,你是如何理解這詩句的?
科學教案篇7
第一專題名為“科學之光”,我想編者們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培育同學的科學精神。而朱得勇先生也從語文目標的角度提出了這一專題的教學重點:整理說明文知識〔抓住對象特點、說明順次、說明方法、說明的語言〕。
恕筆者直言,一看到這樣的重點,就感到朱先生的這個重點有點強人所難以偏概全〔雖然這個專題的寫作訓練是說明文,我也不否認〕,由于這個專題中編者們所選的課文不能都歸屬于說明文一類啊。
很明顯,第一專題,在“科學之光”的前提下,編者們是打破文體的界限來選文的。打破文體的界限歸屬一個專題,或許是江蘇新教材的一個特點,或者說新思路,我以為。
不錯,《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景泰藍的制作》,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說明文,可以根據(jù)說明文的一般體式去講,但《物種起源緒論》《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其實都是札記或者學術論文,而《斑紋》,通體上說,又是散文。
因此,用“整理說明文的知識”這一句作為第一專題的教學重點的說法,不言而喻,有失偏頗。
那么,第一專題的教學重點,即語文目標又該如何確定才比較妥當呢?
我個人以為,從人類認識世界的三個途徑,即“哲學的認識、科學的認識、藝術〔形象〕的認識”這三方面去解讀第一專題,不但與新教材的新思路想吻合,而且也開拓了教學的新思路,擴大了教學的新視野。這樣操作,真正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力結合。
當然首先要做個鏈接工作,即:A、哲學的科學的認識=理性的認識≈談論和說明
B、藝術的認識=形象地認識≈記敘和描寫〔還含有抒情〕
第一專題教學重點可以這樣提示:
1、培育同學喜愛科學的精神。
2.學會理性地表達。
科學,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和技術,或者說,作為一種生產(chǎn)力,它既是人類的一種認識活動,又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一種認識和實踐活動,它有別于藝術哲學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它討論的是客觀的物質(zhì)世界的規(guī)律,需要建立在事實或者試驗的基礎之上,需要具有客觀的規(guī)律性、清楚性和條理性,這種清楚的富有規(guī)律條理的科學知識體系和技術,假如要表達出來,就需要要用到我們常說的說明和談論這兩種表達方式。學會用理性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學會用說明的表達方式(把握說明的內(nèi)容特點、順次、方法等〕,去傳達和反映人類在科學理論討論和實踐方面的狀況,這是這一專題的重點。
難點提示:
1.認識科學是把“雙刃劍”的問題;
2.另外,還要留意的是,有些文章,又不僅僅純粹從說明和談論的角度去表達的,它們還融合了其它的表達方式。比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紋》和《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中,有形象藝術的表達〔記敘描寫〕也有哲理的闡述〔闡述宇宙人生生命的奧義等〕,當然,有些篇什還蘊含感情,全部這些,都充分說明白文章表達上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總之,依據(jù)人類認識世界的三大途徑去把握本專題,留意表達方式上分別以類,又留意到類的融合,我認為,這樣操作,不僅角度新奇科學,而且居高臨下,能覆蓋第一專題的內(nèi)容,避開了一些尷尬和生拉硬拽。
科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認知紅黃綠,體會色調(diào)美。
2、可以在教學中找著與其相應的色調(diào),加強對色調(diào)的認知。
教學要點:認知紅黃綠,體會色調(diào)美
教學難點:能找著相應色調(diào)
教學過程:
一、導出教學幼兒老師展示3張大圓,提問是啥色調(diào)?要點認知紅黃綠三種色調(diào)。
二、找尋對應的色調(diào),加強對色調(diào)的的認知
1、游戲“小圓孩子找母親”。
先請孩子說一說身上小圓的色調(diào),接著依照幼兒老師展示的大圓色調(diào)依照幼兒老師口令如:“紅色小圓孩子學小兔子跳到母親四周”,“藍色孩子學小鳥飛到母親四周”等,加強對色調(diào)的認知。
2、游戲“大灰狼來了”
〔1〕、〔先在地面上鋪好與孩子人數(shù)相等的雜志,雜志上各自畫著三種色調(diào)的大圈圈〕,小圓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26學年新七年級上學期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湖北專用)
- 2026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植物細胞工程(含答案)
- 2026外研版九年級英語上冊課程講義學案
- 《化學反應速率》第二課時學案
- 2025年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專項提升:導體電阻率的測(學生版)
- 辦公室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虛擬現(xiàn)實(VR)在虛擬現(xiàn)實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新能源汽車制造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路徑創(chuàng)新與布局報告
- 2025年醫(yī)藥企業(yè)研發(fā)外包(CRO)技術轉(zhuǎn)移與人才培養(yǎng)報告
- 城市公共衛(wèi)生設施建設2025年可持續(xù)發(fā)展風險評估報告
- 信息通信網(wǎng)絡運行管理員測試題及答案
- 內(nèi)控管理制度會議紀要
- 新入職體育教師教學常規(guī)培訓內(nèi)容
- 農(nóng)村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突破-基于24所學校的調(diào)查研究
- 意識障礙患者的安全防護護理
- 江蘇二升三數(shù)學試卷
- 2025年生物科技研發(fā)專家知識技能檢測試題及答案
- 婦產(chǎn)科護理巨大兒
- 企業(yè)員工焦慮課件
- 行吊安全操作規(guī)程及注意事項
- 鋰電池起火應急處置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