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計量單位_第1頁
中藥的計量單位_第2頁
中藥的計量單位_第3頁
中藥的計量單位_第4頁
中藥的計量單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藥的計量單位古代有重量(銖,兩,分,錢,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種計量方法,用來量取不同的藥物.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變遷,后世多以重量為計量固體藥物的方法.明清以來,普遍采用16進位制,即1斤=16兩=160錢.現(xiàn)在中國對中藥生藥計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為了處方和配藥特別是古方的配用需要進行換算時的方便,按規(guī)定以如下的近似值進行換算.一兩(16進位制)=30g一錢=3g一分=0.3g一厘=0.03g1斗相當于現(xiàn)在2000毫升,1合相當于現(xiàn)在20毫升。1升=10合=200毫升,1合=20毫升中國中藥劑量的表示方法:對于每一味中藥過去一般用兩(一斤等于16兩)、錢(一兩等于10錢)、分(一錢等于10分)表示?,F(xiàn)在全國規(guī)定統(tǒng)一用克表示,即,過去的一錢大約等于現(xiàn)在的3.125克?,F(xiàn)在就用一錢等于3.125克的標準換算過去中藥方劑的劑量。中醫(yī)藥特殊計量古代醫(yī)藥著作中還使用一些特殊或模糊的“量”名,現(xiàn)擇要列舉如次:(1)方寸匕古代盛藥量器,猶今之藥匙?!墩妥C類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為度。”一方寸匕約等于現(xiàn)代的2.74毫升,盛金石藥末約為2克,草木藥末約為1克左右。(2) 錢匕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用漢代的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不散落者為一錢匕;用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半邊者為半錢匕;錢五匕者,是指藥末蓋滿五銖錢邊的“五”字至不散落為度。一錢匕約今五分六厘,合2克強;半錢匕約今二分八厘,合1克強;錢五匕約為一錢匕的四分之一,約今一分四厘,合0.6克。(3) 刀圭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墩妥C類本草》引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泵?董毅《碧里雜存?刀圭》:“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璧之形,中一孔即貫索之處。蓋服食家舉刀取藥,僅滿其上之圭,故謂之刀圭,言其少耳?!保?) 一字古以唐“開元通寶”錢幣抄取藥末,將藥末填滿錢面四字中一字之量,即稱一字,約合今之0.4克。(5) 雞子黃大這是對某些藥物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而作為用藥分量的。如《傷寒論》大青龍湯中的石膏,“如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略等于40顆梧桐子大,約合9克。1梧桐子=2.25克。(6) 枚果實記數(shù)的單位。隨品種不同,亦各有其標準,如大棗十二枚,則可選較大者為一枚之標準。(7) 握、把部分草本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8) 束部分蔓莖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以拳盡量握之,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稱為一束。(9) 片亦為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如生姜一片,約計一錢(3克)為準。(10) 盞、杯、碗、盅為藥液(或水、酒)的約略計量單位。通常的容量約合今之150~300毫升。另外,在古代方書中,或在民間用藥時,還有一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一捻、一撮、一指撮等,無非是言其少,約為幾克的分量。(11) 梧桐子大小是指制作的丸劑一粒藥的量,梧桐子比小米略大些,梧桐子大小如胡椒粒,一般一粒相當于0.2克左右。另:中國古代糧食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厘,僅重0.015克(約粒米)。一、 中藥劑量的表示方法對于每一味中藥過去一般用兩(一斤等于16兩)、錢(一兩等于10錢)、分(一錢等于10分)表示?,F(xiàn)在全國規(guī)定統(tǒng)一用克表示,即,過去的一錢大約等于現(xiàn)在的3.125克?,F(xiàn)在就用一錢等于3.125克的標準換算過去中藥方劑的劑量。二、 中醫(yī)藥特殊計量古代醫(yī)藥著作中還使用一些特殊或模糊的“量”名,現(xiàn)擇要列舉:1、方寸匕:古代盛藥量器,猶今之藥匙?!墩妥C類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為度?!币环酱缲凹s等于現(xiàn)代的2.74毫升,盛金石藥末約為2克,草木藥末約為1克左右。2、 錢匕: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用漢代的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不散落者為一錢匕;用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半邊者為半錢匕;錢五匕者,是指藥末蓋滿五銖錢邊的“五”字至不散落為度。一錢匕約今五分六厘,合2克強;半錢匕約今二分八厘,合1克強;錢五匕約為一錢匕的四分之一,約今一分四厘,合0.6克。3、 刀圭: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政和證類本草》引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泵?董毅《碧里雜存?刀圭》:“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璧之形,中一孔即貫索之處。蓋服食家舉刀取藥,僅滿其上之圭,故謂之刀圭,言其少耳?!?、 一字:古以唐“開元通寶”錢幣抄取藥末,將藥末填滿錢面四字中一字之量,即稱一字,約合今之0.4克。5、 雞子黃大:這是對某些藥物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而作為用藥分量的。如《傷寒論》大青龍湯中的石膏,“如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略等于40顆梧桐子大,約合9克。6、枚:果實記數(shù)的單位。隨品種不同,亦各有其標準,如大棗十二枚,則可選較大者為一枚之標準。7、 握、把:部分草本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8、 束:部分蔓莖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以拳盡量握之,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稱為一束。9、 片:亦為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如生姜一片,約計一錢(3克)為準。10、盞、杯、碗、盅:為藥液(或水、酒)的約略計量單位。通常的容量約合今之150-300毫升。另外,在古代方書中或在民間用藥時,還有一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一捻、一撮、一指撮等,無非是言其少,約為幾克的分量。一、 中藥劑量的表示方法對于每一味中藥過去一般用兩(一斤等于16兩)、錢(一兩等于10錢)、分(一錢等于10分)表示?,F(xiàn)在全國規(guī)定統(tǒng)一用克表示,即,過去的一錢大約等于現(xiàn)在的3.125克。現(xiàn)在就用一錢等于3.125克的標準換算過去中藥方劑的劑量。二、 中醫(yī)藥特殊計量古代醫(yī)藥著作中還使用一些特殊或模糊的“量”名,現(xiàn)擇要列舉:1、方寸匕:古代盛藥量器,猶今之藥匙。《政和證類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為度?!币环酱缲凹s等于現(xiàn)代的2.74毫升,盛金石藥末約為2克,草木藥末約為1克左右。2、 錢匕: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用漢代的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不散落者為一錢匕;用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半邊者為半錢匕;錢五匕者,是指藥末蓋滿五銖錢邊的“五”字至不散落為度。一錢匕約今五分六厘,合2克強;半錢匕約今二分八厘,合1克強;錢五匕約為一錢匕的四分之一,約今一分四厘,合0.6克。3、 刀圭: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政和證類本草》引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泵?董毅《碧里雜存?刀圭》:“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璧之形,中一孔即貫索之處。蓋服食家舉刀取藥,僅滿其上之圭,故謂之刀圭,言其少耳?!?、 一字:古以唐“開元通寶”錢幣抄取藥末,將藥末填滿錢面四字中一字之量,即稱一字,約合今之0.4克。5、雞子黃大:這是對某些藥物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而作為用藥分量的。如《傷寒論》大青龍湯中的石膏,“如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略等于40顆梧桐子大,約合9克。6、枚:果實記數(shù)的單位。隨品種不同,亦各有其標準,如大棗十二枚,則可選較大者為一枚之標準。7、 握、把:部分草本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8、 束:部分蔓莖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以拳盡量握之,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稱為一束。9、 片:亦為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如生姜一片,約計一錢(3克)為準。10、 盞、杯、碗、盅:為藥液(或水、酒)的約略計量單位。通常的容量約合今之150-300毫升。另外,在古代方書中或在民間用藥時,還有一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一捻、一撮、一指撮等,無非是言其少,約為幾克的分量。錢”換算為“克”,人們普遍采用的換算方式是500g(1斤)-16(舊制十六兩為一斤)-10(舊制十錢為一兩)=3.125g(1錢),一些中醫(yī)院校教材中也是這樣的,實際上,這個換算方法也是有紕漏的。古代量制歷經(jīng)多次變革,明代以后才大體穩(wěn)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g一斤改為500g一市斤。還應(yīng)特別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這樣,從明代到1979年,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yīng)為595-16-10,1錢約等于3.72克。一兩二10錢=37.2克一斤=16兩=595克一袋是三克那錢與分如何換算呢?1斤=16兩=500克1兩=10錢=31.25克1錢=10分=3.125克十克是三錢三中藥的劑量單位,古代有重量(銖、兩、線、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多種計量方法,用來量取不同的藥物。此外還有可與上述計量方法換算的“刀圭”、“方寸匕”、“枚”等較粗略的計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變遷,后世多以重量為計量固體藥物的方法。明清以來,普遍采用16進位制,即1斤=16兩=160錢?,F(xiàn)在我國對中藥生藥計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為了處方和配伍特別是古方的配用需要進行換算時的方便,按規(guī)定以下近似值進行換算:一兩=31.25g一錢=3.125g一分=0.3125g一厘=0.03125g1錢4厘,換算成現(xiàn)代劑量:3.125g+(0.03125乘以4)0.125=3.25g漢代勺現(xiàn)代處方劑量換算表1石'=四鈞=29760克1弓f=ioi=2310J(P:米1鈞=壬I、斤=7440克i4,=io尺==23[座米1r=16兩=243克1Y=10寸=231M!米=液體250毫升i=1。分=131匝米1兩==4株=15.625克1分=0.231闡米11=0.5克1撮=2克柏桐r大=英山大1方寸匕=金石類2一74克統(tǒng)椒?升=5???藥末約2克-升-60克=草木類藥末約1克吳茉萸-升=50克半方寸匕=JJdz=I錢匕五味F—升TQ克半夏一升—130克=15心克虻蟲--升=16克一銖=0.65克附子大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