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考地理二輪課后提升:命題主題四 地殼變動規(guī)律_第1頁
2020春高考地理二輪課后提升:命題主題四 地殼變動規(guī)律_第2頁
2020春高考地理二輪課后提升:命題主題四 地殼變動規(guī)律_第3頁
2020春高考地理二輪課后提升:命題主題四 地殼變動規(guī)律_第4頁
2020春高考地理二輪課后提升:命題主題四 地殼變動規(guī)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后提升達標檢測取堀促學*強技提能一、單項選擇題(2019徐州質量檢測)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作用會導致分水嶺被切穿,一側河流被另一側河流搶奪,這種現象稱為河流襲奪。湖北省清江上游某河谷的發(fā)育過程就是典型的河流襲奪現象,其發(fā)育速度較一般河流襲奪更快,稱為“清江襲奪模式”,下圖為該河谷不同發(fā)育階段示意圖,A、B、C表示不同時期發(fā)育階段。據此回答13題。024石fc10121416IS云靳口鮎水豔普1.圖中的基巖類型可能是()A.沉積巖B.噴出巖C.侵入巖D.變質巖2.“清江襲奪模式”襲奪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殼下沉運動B.地下水的溶蝕C.巖石風化作用D.地表流水侵蝕3襲奪后,圖中

2、襲奪河流域內變化最小的是()A.流域面積B.水系形態(tài)C.河流流量D氣候特征解析:第1題,由圖可知基巖具有層理結構,故為沉積巖。第2題,根據河流襲奪的概念判斷河流襲奪是流水侵蝕而形成的,A、C錯;根據圖中河谷不同時期發(fā)育階段和水流方向判斷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加快了河流襲奪的速度,B對,D錯。第3題,分水嶺是河流流域的分界線,決定流域面積的大小。材料中由于侵蝕作用,分水嶺被切穿,一側河流被另一側河流搶奪,襲奪河流域面積增大,河流流量增大,A、C錯;河流襲奪使襲奪河的支流增多,流域面積增大,水系形態(tài)發(fā)生較大的變化,B錯;河流襲奪只是局部地區(qū)的地理要素發(fā)生變化對該區(qū)域氣候影響不大,氣候特征變化不大,D對。

3、答案:l.A2.B3.D(2019南京質量檢測)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樣彎曲的地貌景觀,它通常發(fā)育在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上。位于黃土高原上的陜西省延川縣也有規(guī)模宏大的蛇曲群,該地有多條東西向斷裂發(fā)育,河流南北兩側植被差異明顯。下圖示意延川縣附近黃河某段蛇曲。據此回答46題。3少44刖伏義河村-550高線侏u二河流流槪伏義河村是圖示區(qū)域為數不多的村莊之一,其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冬暖夏涼,氣溫適宜B.降水稀水,光照充足C.港闊水深,航運便利D.地勢較緩,水源豐富延川縣黃河蛇曲群的形成過程是()巖層東西向斷裂發(fā)育河流沿裂隙侵蝕形成河灣地殼受內力作用抬升河流下切侵蝕使河床下降B.C.D.圖中甲地

4、比河對岸植被茂密,因為甲地()水源豐富B.光照充足C.蒸發(fā)較少D.土層較厚解析:第4題,由圖中經緯度可知,圖示區(qū)域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寒夏熱,降水并不稀少,A、B錯;伏義河村位于黃河曲流的凸岸,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地勢較緩,水源豐富,利于農耕和建房居住,但不利于建設港口碼頭,C錯、D對。第5題,延川縣黃河蛇曲群是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河流流經圖示區(qū)域時,受巖層東西向斷裂發(fā)育的影響,河流沿裂隙侵蝕形成河灣,隨著地殼的不斷抬升,河流不斷下切侵蝕,故選A。第6題,由圖可知,甲地位于河流南岸,為陰坡,光照較弱,蒸發(fā)較少,土壤和氣候較對岸濕潤,B錯,C對;河流兩岸都靠近河流,水源一樣豐富,A錯;甲處等高線

5、較對岸密集,河谷坡度較對岸大,水土易流失,土層較對岸薄,D錯。答案:4.D5.A6.C陸海相互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海岸地貌。大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下圖為美國東部海岸地貌示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回答79題。圖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漲潮時海浪堆積、河流堆積河流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河流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河流堆積圖中大陸架的沉積順序是()潟湖沉積一沙壩沉積一淺海沉積一沼澤沉積沼澤沉積一潟湖沉積一淺海沉積一沙壩沉積潟湖沉積一沙壩沉積一沼澤沉積一淺海沉積沼澤沉積一潟湖沉積一沙壩沉積一淺海沉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潟湖鹽度變化情況及可能的原

6、因分別是()A.降低陸地冰川融化B.升高海水涌入C.降低降水增加D.升高蒸發(fā)旺盛解析:第7題,解答本題要分清a、b三角洲的位置,然后根據靠近的地物來判斷其成因。a位于沙壩左側,與潮汐通道相連,所以其成因應該是海浪堆積,而且是漲潮時,海水涌入潟湖,受潟湖水的頂托作用影響,泥沙沉積而成的。b位于陸地一側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應該為河流沖積扇,屬于河流堆積地貌,選A。第8題,大陸架沉積序列需要根據沉積巖沉積的規(guī)律來判斷,沉積物在下的形成時間早,沉積物在上的形成時間晚,相互靠近而且疊加的沉積巖,要看其上下關系和巖層的延伸關系,從而推斷出沉積巖形成的早晚。讀圖可知,該大陸架沉積的順序為沼澤沉積一潟湖沉積一沙

7、壩沉積一淺海沉積。選Do第9題,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同時陸地冰川融化,河流水量會增加,但陸地冰川融化的水量遠遠小于極冰融化的水量,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大,所以海水涌入潟湖,導致潟湖鹽度升高。降水量多少和蒸發(fā)量大小無法判斷。選Bo答案:7.A8.D9.B(2019蘇州調研)青海湖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qū)、西北部干旱區(qū)和西南部高寒區(qū)交會地帶,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應,區(qū)域內西北風盛行,湖風與陸風交替出現。青海湖周邊地區(qū)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區(qū)東岸沙島附近較為集中(見圖1,黑色區(qū)域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見圖2),近年來這些沙丘面積有擴大趨勢。據此回答1012題。陽1m

8、2關于青海湖東岸沙丘的敘述,正確的是()沙丘的沙源來自河湖沉積物沙丘的形成與流水堆積作用有關沙丘東坡緩西坡陡沙丘向湖心移動據圖推測,影響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西北風湖陸風地殼隆起河流地形A.B.C.D.12.推測近年來青海湖周邊地區(qū)沙丘面積不斷擴大的主要人為原因是()A.氣候干旱B.過度放牧C.過度開墾D.水資源利用不當解析:第10題,沙丘是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當地盛行西北風,受風力作用影響沙丘向東南方向移動,沙丘迎風坡西北坡較緩,背風坡東南坡較陡。青海湖東岸沙丘的沙源主要來自當地河湖的沉積物,A對。第11題,青海湖西岸沙丘位于布哈河三角洲東北緣,其沙源主要來自三角洲的河流沉積物,

9、對;受大通山的阻擋,西北風的影響微弱,但湖陸風的影響較大,錯,對;青海湖是地殼斷裂下陷積水而成的構造湖,錯。第12題,青海湖周邊地區(qū)過度放牧,草原植被遭到破壞,沙丘面積不斷擴大,B對。氣候干旱屬于自然原因,A錯;青海湖為咸水湖,沿湖地區(qū)土壤鹽堿含量較大,不適宜發(fā)展耕作業(yè),青海湖湖水也不宜作為生產生活用水,因而不存在過度開墾和水資源利用不當等問題,C、D錯。答案:10.A11.C12.B二、雙項選擇題讀“中國抗戰(zhàn)生命線”滇緬公路車隊夜行“二十四道拐”景觀圖和黃河上游支流澤曲部分河段及牛軛湖景觀圖,回答1314題。同為彎曲形狀的公路和河道,其形成和分布的原因差異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公路多分布在地

10、勢高、地形坡度大的地區(qū)公路和河曲的彎曲都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河曲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河段公路彎曲只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區(qū)牛軛湖形成的條件有()A.洪水期河流流速增大B.河床坡度增大C.河流彎曲度變大D.河流有枯水期解析:第13題,彎曲形狀的公路多分布在地勢高、地形坡度大的地區(qū),當然沿海海岸彎曲大的地方和平原地區(qū)受其他地物的影響也會分布彎曲形狀的公路;河曲主要分布在平坦的地方;公路的彎曲受地形影響大,但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第14題,地形平坦地區(qū)河流的擺動形成彎曲,當河流彎曲度特別大時,拐彎處水流不暢,流速減慢,泥沙易淤塞河道,河床坡度減小。如果遇到洪水期,河流水量較大,流速增大,河流很可能會裁彎取直,

11、按直線路線流動。原本彎曲的河道因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漸與主河道分離,成為遺留在原河流岸邊一個彎曲積水的湖泊,成為牛軛湖。答案:13.AC14.AC(2019江蘇版第四次全國大聯考)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嶺上,屬于罕見的熱帶喀斯特劍狀、針狀石林。下圖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巖石構成示意圖。完成1516題。3(MM)2000石花閔巖疑:幣I-lII:I憂晦:仙安石林的形態(tài)成針狀、劍狀,與此相關的作用有()A.外力作用B.流水侵蝕C.冷卻凝固D.變質作用關于圖中信息,說法正確的有()圖示區(qū)域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沒有地殼運動的痕跡五指山上能找到生物的化石歷史上巖漿活

12、動頻繁解析:第15題,仙安石林形態(tài)成針狀、劍狀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蝕作用,屬于外力作用。故選A、B。第16題,圖中的地形剖面圖顯示,圖示區(qū)域地勢中間高、四周低,A對;圖中有地勢起伏的狀態(tài),有屬于侵入巖的花崗巖出露地表的狀態(tài),說明該區(qū)域發(fā)生過地殼運動,B錯;圖中信息顯示,五指山區(qū)域的主要巖石是花崗巖,屬于巖漿巖,不會有生物化石存在,C錯;該區(qū)域有花崗巖和玄武巖分布,說明歷史上巖漿活動頻繁。故選A、Do答案:15.AB16.AD三、非選擇題17.(2019江蘇調研測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蘭東南部(圖甲)的摩拉基海灘上約有50個圓形巨石(圖乙),最大的直徑逾兩米,重達數噸,散布于海灘中部

13、。據研究,圓石與珍珠的形成原因異曲同工,即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圍繞著核心物質(如貝殼、珊瑚碎片等)的鈣和碳酸鹽慢慢結晶,層層凝聚而成。直徑兩米左右的圓石至少需要400萬年的時間形成,要覆蓋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礦物質。某些圓石長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會開裂并逐漸形成龜甲狀花紋。加E(1)推測摩拉基圓石形成后出現在海灘的地質過程。(2)說明圓石龜甲狀花紋的形成機理。(3)有人認為摩拉基圓石奇景終將徹底消失,請從自然地理方面為其提供依據。(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灘用手機盡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攝圓石,請指出其應考慮的拍攝條件。解析:(1)摩拉基圓石的形成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摩拉基圓石最早受化學沉積作用形成并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由于體積巨大且非常沉重,外力作用不可能將其從海底搬運到海灘,最可能是地殼運動使海底升高,海底巖石上覆物質被侵蝕才出現在海灘。(2)圓石長期暴露于水面之上必然要受到氣溫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發(fā)生一些變化。如氣溫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易導致圓石熱脹冷縮,使圓石表面風化并產生裂隙。(3)摩拉基圓石奇景有可能在外力風化、侵蝕和搬運作用下徹底消失,還有可能因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4)拍攝條件主要從光照、拍攝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