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焦慮癥成因解析“焦慮癥成因的多方解析從精神分析論、行為論、認知論三個觀點出發(fā)焦慮是一種預期到某種危險或痛苦境遇即將發(fā)生時的一種適應反響或為生物學的防御現象,具有重要的適應功能.然而,如同許多生理心理反響一樣,如果反響過度,便是不正常了.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xù)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病癥,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為“焦慮障礙.焦慮癥包括幾種具體形式,其中主要有泛慮癥、恐懼癥和強迫癥.下面,我將從精神分析論、行為論、認知論三個主流觀點出發(fā)簡要解析這三種焦慮癥的成因.一.泛慮癥泛慮癥,又稱“廣泛性焦慮障礙或“慢性焦慮,是焦慮癥最常見的
2、表現形式.它是以經?;虺掷m(xù)的,無明確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過分擔憂或煩惱為特征.其緊張不安、擔憂或煩惱與現實很不相稱.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運動性緊張和過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盧*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分警惕,如顫抖,胸部緊壓等局部不適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蒼白、出汗、尿頻、尿急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病癥.在慢性焦慮癥的根底上可有驚恐發(fā)作.廣泛性焦慮發(fā)作持續(xù)較久,且焦慮程度時有波動,病人終日緊張敏感、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容易激惹.成因:1 .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認為,自我與本能沖動之間無意識的矛盾沖突是泛慮癥的根源.本我中性或攻擊的欲望力求在自我中表現出來,而自
3、我由于無意識地害怕被懲罰,不允許這些沖動表現出來,從而導致了一種飄忽不定的焦慮或無名焦慮.其與恐懼癥的不同在于,恐懼癥成功運用了防御機制,以某些外在對象代替了焦慮;而泛慮癥患者沒有形成適宜的防御機制,無法成功應付自己的焦慮,未能是指被某些外在對象代替,從而使得焦慮幾乎持續(xù)存在.由于這種焦慮的根源是無意識的,因而患者意識不到焦慮的真正原因.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精神分析論特別強調童年期的心理體驗被壓抑在潛意識中,成年后一旦因特殊境遇或壓力激發(fā),便成為意識層面的焦慮.在泛慮癥中,自我易于被壓制是由于幼年成長的失敗使其受到削弱.別離和喪失可能是這種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為童年
4、早期的焦慮是與同母親別離相連的.兒童通常是通過與父母間的平安關系來克服這種焦慮的,如果他們得不到這種平安感,在成年后體驗別離時就容易出現焦慮.弗洛伊德認為在童年后期,焦慮與同父親的競爭有關,他使用了術語“閹割焦慮,并將競爭描述為奧狄浦斯沖突.未能成功的渡過這一發(fā)育階段也被認為是成年后易于出現焦慮的另一個原因.2.行為論行為論認為,泛慮癥的形成與恐怖癥類似,也是經過條件反射形成的,只是條件刺激的范圍更加廣泛而已.然而,純粹的行為觀點難以全面解釋泛慮癥的演化過程.由于目前人們認為泛慮癥的本質是對各種可能發(fā)生的不測事件的擔憂,而不是行為主義觀點所認為的對已存在的內外刺激的憂慮.3 .認知論應用心理學
5、-期末論文盧*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認知論認為,泛慮癥的產生是由于對問題不必要地憂慮和對潛在的威脅環(huán)境過分關注所致.此理論的觀點主要表達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泛慮癥患者易于對應激事件感到不可控性或不可預測性,不可控的知覺是焦慮的核心特征,而這種思維傾向的形成與患者在過去生活中經歷了假設干不可控的重要事件有關.第二,如果人們對危險做出過度評價,焦慮反應與客觀情景不對稱,那么將形成病理性的焦慮反應人們之所以產生對“危險的過渡評價,其深層的原因主要在于早年經驗形成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圖式,使人們傾向于以功能失調的方式過度消極的評價內外信息,形成以“不好為主題的負性自動化想法,如“別人會嘲笑我等,
6、從而激活“焦慮程序.第三,研究發(fā)現,泛慮癥患者在加工混合有危險的外界信息時,傾向于把注意力自動投向于環(huán)境中具有威脅含義的信息,并且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對模糊的信息以一種危險的方式作出評價.這一認知模式必然加重患者當時的情緒反響,假設患者當時已經處于焦慮狀態(tài),那么他的焦慮就會更加嚴重.恐懼癥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恐懼癥,又稱“恐懼性焦慮障礙或恐怖癥,是指接觸到特定事物或處境時,具有強烈的恐懼情緒.它具有與泛慮癥相同的核心病癥,但這些病癥僅見于特殊的情境之中.在某些恐懼障礙中,這些場景很少出現,因此患者大多時間都沒有焦慮.而另一些恐懼障礙中,那么有許多情境都可引起焦慮,結果
7、是焦慮的出現次數較多,但即使這樣也還有一些不引起焦慮的情境.恐懼障礙還有兩個特征:患者回避引起焦慮的情境,以及當將要遭遇這些情境時體驗到的預期焦慮.引起焦慮的情境包括環(huán)境 如擁擠的地方 、物體如蜘蛛和自然現象如打雷.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過分的、不應該或不合理的,但這種認知并不能影響到恐懼癥的發(fā)生.成因:1 .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認為,恐懼是對抗焦慮的一種防御性反響,而焦慮的根源在于童年期發(fā)生的心靈創(chuàng)傷和沖突被壓抑進了潛意識層面.由于害怕被這種無意識的本能沖動所支配,便通過置換的防御機制將其附于外界物體或情景上.這些外界物體或情景同樣具有引起沖動、誘發(fā)焦慮的作用,然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
8、八年制2022年6月而他們通常是能夠遠離的,通過附加的回避機制,患者便能防止嚴重的焦慮.事實上,雖然此理論可以解釋一局部病例,但無法對所有恐懼癥做出合理解釋,且許多學者也不認同這一觀點.2.行為論行為論認為,特定恐懼是由相關的學習引起的.少數特定恐懼癥似乎是在成人期以這種方式而起病的,即與高度的應激體驗有關,例如對馬的恐懼可能來自曾遭遇脫韁之馬的危險.有些特定恐懼癥可能是通過觀察而獲得的,如兒童可能通過觀察母親或其他親人對某種物體和情境的恐懼反響而形成特定恐懼癥.認知因素包括對恐懼場景的預期焦慮,以及對恐懼刺激物的選擇性注意.3 .認知論認知論認為,恐懼癥患者總是高估害怕情境和事物的危險性,過
9、分擔憂某一消極事物將會發(fā)生.這一原理對社交恐懼癥能做出很好的解釋.社交恐懼癥患者的社交行為在客觀上完全可以是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恰當的,但他們往往做出不恰當的評價,如“我總是說不好話等.在社交過程中,患者的自我貶低起了重要作用.不少患者本來就是缺乏自信或傾向于自卑的人;還有一些患者對自己要求過高,希望以超群的口才和舉止得到所有人的稱贊和喜歡,這就不可防止的反復造成自我挫敗,終于見人就緊張害怕.另一些學者那么認為缺乏社交技巧和不適宜的行為是社交恐懼的原因.為更多人接受的觀點是把社交技巧和自我評價結合起來,強調認知和行為的相互作用.三.強迫癥強迫癥,又稱“強迫-沖動性
10、障礙,突出病癥是一種主觀的強迫行為感覺而這必須被反抗,如做某些事情、反復考慮一種想法、回憶一種體驗或思考一個抽象的主題.不情愿的思維包括詞匯或觀念的強迫、思維的反復或思緒不斷,患者知道這是不恰當或無意義的.患者意識到強迫的沖動或意念與人格相異,但又來自于自身.強迫動作可能為相似的儀式動作用來減輕焦慮,如用洗手來對付被污染.患者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努力驅散不受歡送的思維或沖動,因而可引起嚴重的內心沖突,伴有嚴重的焦慮.成因:1 .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認為,強迫癥患者之所以會頑固地重復強迫行為,是由于一種防御機制:引起強迫行為的思想有時候極為可怕,如殺人、自殺、性強暴
11、等,一旦付諸行動,后果不堪設想,為此,強迫癥患者對自己的這類思想感到恐懼、焦慮,而逃避恐懼和焦慮的唯一途徑就是反復進行某一行為,以提防自己將可怕的思想付諸行動.這個觀點切合于許多有攻擊和性夢想的強迫癥患者,他們壓制自己的攻擊和性沖動.有觀點認為,為了回避與生殖器和戀母階段有關的沖動而退化到發(fā)育的肛門期,就可能出現強迫病癥.這種觀點表達在強迫患者常過分關注排泄功能和臟物.盡管此觀點使人們關注此障礙的某些方面而非僅僅是那些明顯的病癥,然而,作為對強迫障礙的一種解釋它僅在精神分析的理論框架內是令人信服的.2 .行為論行為論認為,兩階段學習理論能解釋該病癥發(fā)生和持續(xù)的機制.強迫觀念是焦慮刺激和該觀應用
12、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念之間建立了條件聯系的結果,這是第一階段.如果患者能夠發(fā)現某一行為能緩解這種焦慮,那么在第二階段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是該行為強化,從而反復出現,形成了強迫行為或儀式性動作.但臨床上發(fā)現,并非所有強迫行為都能減輕焦慮,因此,這一解釋也僅適用于一局部患者.3 .認知論認知論認為,患者對強迫思維的反響好似是他們要對不能接受的某種想法的后果負責,例如傷害別人的結果.可能是這種責任感導致通過強迫行為、回避和尋求反復保證,這些過度的努力來防止可能的結果.這個理論還沒有被證實,但它有助于引人關注此障礙除了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的其它方面.另有觀點認為,強迫癥患者認知
13、加工機制存在偏差,即患者對危險事件作過度的負性認知或錯誤推理,這會阻礙他們對信息的正確加工.如果情景缺乏平安的信息,即便此情景并不危險,也會導致患者感到危險.結果是,重復那些平安的儀式化行為來減少焦慮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盧*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10-另一項研究說明,當一些正常被試者被要求壓制不必要的想法時,他們反而在隨后更關注這些想法.更進一步的研究說明,在消極情緒下壓制某些想法,可能導致想法與消極情緒產生某種關聯,即當消極情緒出現時,就會出現某種想法,而這種想法出現時,就會導致消極情緒的出現.當試圖壓制某種強烈的情緒時,可能導致某種想法出現,并伴隨負性情緒的增強,最終導致焦慮加重.
14、而正常人與強迫癥患者的區(qū)別在于,強迫癥患者有更強烈的對抗念頭或不能接受某種想法.總結在以精神分析論、行為論、認知論三個不同的觀點分析了幾種典型焦慮癥的成因后,我感到三種理論體系各有特色一一精神分析論基于本能沖動和欲望作為人心理動力的作用,善于用“防御機制解釋病態(tài)行為;行為論使用客觀實證方法研究心理過程,強調變態(tài)心理的習得性;而認知論那么強調認知改變在心理障礙形成中的關鍵作用.這三種理論在解釋各自的病例時都能很好地自圓其說,但沒有一種理論可以完美涵蓋所有病-11-應用心理學-期末論文*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2年6月癥的成因.這反映了每種理論都有各自不可防止的局限性,也表達出人心理疾病成因的復雜性.
15、由此可見,我們在分析某種心理現象時,要學會從不同的觀點出發(fā),利用各種理論體系的長處,盡可能全面分析問題.感想其實我初三開始就對心理學,特別是精神分析學說非常感興趣,稍許讀了一些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大學的變態(tài)心理學教材,立志想要成為一名心理醫(yī)生.然而由于父母的反對和國內大環(huán)境的影響,我最終進入了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努力當上一名生理上的醫(yī)生.在繁忙的醫(yī)學課程之余,選修課無疑是我彌補未進入心理系學習這一遺憾的最好途徑.這門課程使我意識到,之前崇拜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原來有這么多局限性,而現在心理學流派已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了;且心理學這一領域涉及范圍之廣,與生活結合之緊密,遠遠超出我之前所感興趣的變態(tài)心理學的范疇.另外,我感到沒有選擇心理專業(yè)并不會影響心理學原理對我日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真題卷集
-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操作方案詳述
- 年度工作總結及下一步計劃
- 中考拋物線壓軸題精析及解題技巧
- 新版六年級口算題目下載
- 學校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措施
- 中職消防安全培訓教材及講義
- 五年級奧數教學難點突破講義
- 剖宮產課件宣傳照片
- 酒店前廳接待服務標準流程指南
- GB/T 7631.8-1990潤滑劑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8部分:X組(潤滑脂)
- GB/T 40333-2021真空計四極質譜儀的定義與規(guī)范
- GB/T 35778-2017企業(yè)標準化工作指南
- 羽毛球校本教材
- GB/T 15601-2013管法蘭用金屬包覆墊片
- GB/T 12325-2008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偏差
- 汽輪機原理-凝汽器課件
- 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練習題
- 檢驗報告(風機)
- 鼻骨及眼眶骨折的CT診斷課件
- 房屋拆除工程監(jiān)理規(guī)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