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納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進展摘要: 納米技術作為21世紀最有影響的技術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趨勢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納米技術在給人類帶來豐碩成果的同時,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也造成了潛在的威脅。納米科技在全球迅速發(fā)展,納米材料的生產與應用對傳統(tǒng)行業(y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納米材料的環(huán)境安全性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界的注意。近年來國內外在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方面的工作已經證實,直接或間接接觸納米材料將對生物體有負面影響。納米粒子可以進入細胞內部,甚至可以透過血屏腦障,從而危及生物的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人類在發(fā)展納米科技的同時,要密切關注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群健康的潛在危害,探討納米技術正反兩個方面的效應。真正
2、地推動納米科技的進步,促進納米技術產業(yè)化健康、有序發(fā)展。文中通過幾個納米材料生物毒性實驗終述了納米材料的環(huán)境行為、生物效應、生物毒理學研究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讓人們認識到納米材料的危害,盡量減少與其接觸的機會。關鍵詞:納米材料 碳納米材料 量子點 二氧化鈦 生物毒性 Abstract: nanotechnology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s in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every aspect of human
3、life.Nanotechnology in bring to mankind the fruitful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human body health also creates potential threat.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global rapid development,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 materials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the
4、environmental safety of nanomaterial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biological safety of nanomaterials research work has been confirmed,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with nanomaterials will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organisms.Nanoparticles
5、can enter the cells, it can even through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thereby endangering the health of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refore human be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s potential harm to ecological envi
6、ronment and people health, explo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wo aspect effect of nanotechnology.Really push the progress of nanotechnology,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notechnology health. Orderly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through several nanomaterials biological toxicity experiments descri
7、bed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of nanomaterials. Biological effects. Biological toxicology and the harm to human body health, let people realize the impact of nanomaterials, try to minimize the chance of exposure.Key words: nano carbon nano material titanium dioxid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QDS1 概述 納
8、米科學、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并列成為21世紀的三大支柱科學領域。納米技術被譽為21世紀最有發(fā)展前途的新技術之一27。合成納米材料已在各領域開始廣泛應用。據伍德羅威爾遜國際中心 ( http: / /www. nanotechproject. org/ inventories/consumer / analysis_ draft / ) 統(tǒng)計,截至2011年 3月10日,在該中心網站自由登記的納米產品已達1317 種,涵蓋健康與保健、家居與園藝、電子產品與電腦、食品與飲料、切割、汽車、家用電器和兒童用品等八大類。其中健康與保健類納米產品最多 ( 738 種) ,包括 143 種化妝品、182 種織
9、物、267 種個人護理用品、119 種體育用品、33 種防曬霜和 43種過濾器等。納米顆粒(nanoparticles,NPs)和超細顆粒物(ultrafineparticles, UFPs),一般是指尺寸至少有一維在1100nm間的粒子18。納米級結構材料簡稱為納米材料,廣義上是指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于納米尺度范圍超精細顆粒材料的總稱。根據2011年10月18日歐盟委員會通過的定義,納米材料是一種由基本顆粒組成的粉狀或團塊狀天然或人工材料,這一基本顆粒的一個或多個三維尺寸在1納米至100納米之間,并且這一基本顆粒的總數(shù)量在整個材料的所有顆??倲?shù)中占50以上。納米材料大致可分為納米粉末(零維
10、)、納米 纖維(1維)、納米膜(2維)、納米塊體(3維)、納米復合材料等2。納米尺度是處在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交界的過渡區(qū)域,處于這個區(qū)域的材料具有一些獨特性質,如小尺寸效應、表面-界面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等3。 正所謂性質決定用途,由于納米微粒的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量子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使得它在磁、光、電、敏感等方面呈現(xiàn)常規(guī)材料不具備的特性,因此納米微粒在磁性材料、傳感、醫(yī)學、傳感、軍事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目前人造納米材料已經廣泛應用到醫(yī)藥工業(yè)、染料、涂料、食品、化妝品、環(huán)境污染治理等傳統(tǒng)或新興產業(yè)中,人們在研究、生產、生活中接觸到納米材料的機會越來越多;同時,環(huán)境中也存在大量天然的和工業(yè)
11、生產所帶來的納米尺度物質,如柴油車尾氣、工廠煙囪排出的廢氣,垃圾焚燒、沙塵暴等也含有大量的納米顆粒。當前,納米材料也越來越多地用于商業(yè)用途,像裝填物、折光劑、催化劑、半導體、化妝品、微電子學和藥物載體等方面,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可能對環(huán)境和健康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2 0 0 3年4月 ,S c i e n c e上首先發(fā)表文章,提出必須開展納米尺度物質的毒理學研究( R i c e , 2 0 0 3 ) ;隨后N a t u r e上也發(fā)表了編者文章,提出如果不及時開展納米尺度物質和納米技術1的生物效應研究,將危及政府和公眾對納米技術的信任和支持 ( G e o f , 2 0 0 3 )
12、;美國化學會的著名專業(yè)雜志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以 及 T o x i c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也相繼發(fā)表文章,討論納米尺度物質的潛在生物毒性問題;( U t s u n o m i y a e t 0 1 , 2 0 0 4 ; D r e h e r , 2 0 0 4 );2005年, 美國、英國等國的環(huán)保部門制訂并啟動了納米材料環(huán)境行為、生態(tài)效應的研究計劃;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 納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已開始被認為是一類潛在的新型污染物。17但
13、從總體上看, 對納米材料環(huán)境行為和生物毒性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研究內容與深度急需拓展與加強。 由于納米尺度物質的特殊性質和穿透效應,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命體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徑、作用機制具有獨特性,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風險評估技術以及化學品(材料)健康危險度評估技術很難應用當這些具有特殊性質的物質進人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命體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后果,目前還不得而知。如同美國學者所指出的,“在納米的層次上,已經不再區(qū)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正因為如此,它潛在的破壞力也可能很強,它對環(huán)境 、人體健康和社會的影響還很難估計” ( K a g a n e t 0 1 , 2 0 0 5 )。 目前的研究結果主要有:納米顆??梢酝?/p>
14、過“肺一血屏障”( R e n w i c k e t 0 1 , 2 0 0 4 ; K e i t h , 2 0 0 2 ) ;納米顆??梢酝高^“血一腦屏障” ( G i l e s , 2 0 0 4 ; O b e r d f i r s t e r e t 0 1 ,2 0 0 4 ) ;納米顆??梢酝高^胎盤屏障( E P A ,2 0 0 4 ) 等17。這些重要的實驗結果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的各種組織屏障可以有效阻止有害物質以及超細粒子通過的結論。人們擔心納米技術的快速增長和使用可能會使納米材料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石棉”,給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帶來潛在的影響。因此,我們非常有
15、必要在關注納米材料有益生物效應的同時,考慮其負面的作用,以對納米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2 納米材料的環(huán)境行為納米材料通過生產、運輸、生活、使用、廢棄、分解、釋放等多種途徑進入環(huán)境后,類似其他環(huán)境污染物,也會在大氣圈、水圈、土壤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進行復雜的遷移/轉化過程。納米材料會通過人類生產活動排放到大氣中,之后與大氣中其他污染物進行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發(fā)生團聚或者發(fā)生轉化,再通過干/濕沉降等方式在地表(包括陸面和水面)與大氣之間交換; 另外大氣中的納米材料還可能隨大氣環(huán)流、氣候變化、風力等作用進行長時間、長距離的遷移擴散轉化; 進入土壤的納米材料一方面會與土壤發(fā)生團聚沉積下來,另一
16、方面也會發(fā)生遷移/轉化行為, 如通過滲濾作用進入到到地下水層、再通過地表/地下徑流等進入水體或被陸生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吸收積累而遷出土壤; 進入水體的納米材料會發(fā)生復雜的水環(huán)境行為, 可能在水中分散并穩(wěn)定懸浮, 也可能團聚而沉降到底泥中; 底泥中的納米材料會因擾動等原因再懸浮; 水體中的納米材料可能會因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而轉化/降解; 轉化前后的納米材料都有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積累; 環(huán)境中的納米材料有可能通過呼吸、飲食、皮膚接觸等途徑對人體暴露, 危害人體健康. 但與其他環(huán)境污染物不同, 納米材料之間會發(fā)生團聚與分散行為, 而顯著影響其在環(huán)境中的歸趨和效應22。3 幾種納米材料的生態(tài)效
17、應、生物毒性研究進展 1938年滴滴涕的發(fā)明曾經給農業(yè)殺蟲、除草和家庭消滅蚊蠅、寄生蟲等作出了巨大貢獻,并因此獲得1948年諾貝爾獎。但這一新技術卻對環(huán)境安全產生了重大影響,殘留的多氯聯(lián)苯等有機物至今仍難以根除,對全球生態(tài)的影響還在延續(xù)。從20世紀60年代起,國際有關組織作出決定全面禁止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也正是從環(huán)境安全的角度,科學界給這項曾經對人類社會經濟作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發(fā)明宣判了“死刑”。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元方院士說,隨著納米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各種性能優(yōu)異的納米材料已經從實驗室走出來,成為觸手可及的商品,但除了產品功能,這些新型材料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遠遠沒有被我們了解。PM2.5
18、顆粒對人體的危害已被公眾熟知,那么只有PM2.5千分之一大小的納米顆粒人體是否有危害呢?答案是肯定的。前日,來蓉參加中國化學會第28屆年會的不少科學家發(fā)表的研究成果顯示,納米顆粒對生物細胞具有相當“毒性”,納米材料已對環(huán)境構成潛在威脅,或成人類未來面臨的重要環(huán)境“殺手”。 3.1 納米材料-納米TiO2 的生物效應研究 納米TiO2在涂料、抗老化、污水凈化、化妝品、抗靜電等方面存在廣泛應用,因而產量較高, 對其毒性研究也較多。在體內和體外的實驗研究中,納米尺度的TiO2顆粒均比微米尺度的TiO2顆粒對肺部的損傷程度大,這與納米顆粒小的粒徑和大的比表面積有直接關系。實驗方法主要包括:用支氣管吸入
19、法或支氣管注入法將TiO2顆粒導入動物體內。與注入法相比,吸入法更接近人類真實的暴露情況。因此應盡量采用吸入法來模擬人類實際的暴露情況,研究納米顆粒物的生物學行為。使用外推法評價納米顆粒物對人體的生物效應,對于納米技術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防護標準的制訂等是很重要的Afaq等用支氣管注入法研究超細TiO2 ( 3 0n m ,用量2 m g )對大鼠的毒性時,發(fā)現(xiàn)肺泡巨噬細胞的數(shù)量增加,同時細胞內的谷胱甘肽過氧化酶、谷胱甘肽還原酶、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 谷胱甘肽硫轉移酶的活性均升高。而且, 酶活性升高并沒有阻止脂質過氧化和過氧化氫的生成,這表明受到TiO2納米顆粒作用時,盡管細胞啟動自我保護機制誘
20、導了抗氧化酶的生成,卻未能消除TiO2納米顆粒產生的毒副作用。進一步的研究觀察到了納米TiO2 顆粒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應20 nm的 TiO2顆粒引起了肺組織間質化,并誘發(fā)炎癥反應,使上皮組織的滲透性增加,肺泡灌洗液內生理指標的變化與納米顆粒的比表面積( 尺寸大小) 有關。同時納米TiO2 引起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內蛋白質總量、乳酸脫氫酶及-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普遍升高,而且比表面積一效應曲線與實際的炎癥情況有很好的相關性,這意味著TiO2納米物質的生物效應與尺寸效應有關。因此,我們在討論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時,即使是同一種材料,也需要注明具體尺寸大小( 這和常規(guī)物質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納米尺寸的改
21、變,會引起其生物效應發(fā)生改變。19納米材料為何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呢?當一種物質縮小到納米尺度后,它的性質就會發(fā)生顯著變化。實驗表明,2毫克二氧化硅溶液注入小白鼠后不會致其死亡,但若換成0.5毫克納米二氧化硅,小白鼠就會立即斃命。而且,納米材料不易降解,穿透性強,人一旦吸入納米顆粒,其健康就會受到潛在的威脅。20 3.2 納米材料-量子點的生物毒性研究量子點(quantumdots,QDs)是由有限數(shù)目的原子組成,三個維度尺寸均在納米數(shù)量級。量子點一般為球形或類球形,是由半導體材料(通常由II BB或IIIBVB元素組成)制成的、穩(wěn)定直徑在220 nil2的納米粒子。量子點是在納米尺度上的原子和分
22、子的集合體,既可由一種半導體材料組成,如由IIVI族元素(如CdS、CdSe、CdTe、ZnSe等)或IIIV族元素(如InP、InAs等)組成,也可以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半導體材料組成。作為一種新穎的半導體納米材料,量子點具有許多獨特的納米性質。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志上(2011, 11: 3174-3183)。納米材料與生命體系相互作用及其健康效應問題,是納米科技領域的重要前沿科學問題。由于納米
23、材料本身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傳統(tǒng)毒理學評價方法已不能滿足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的需求,實驗中體內、體外結果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顯,這就要求發(fā)展快速、簡單、準確的毒理學評價模型體系。而納米材料在復雜生物體系內可能發(fā)生的多種理化性質改變更為其后續(xù)毒理學研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在方法學上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生物學經典的模式生物,然而用于納米材料的生物效應研究還鮮有報道。本研究工作基于秀麗線蟲模型,從納米材料毒理學評價方法學的建立、應用和機理揭示等方面進行了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秀麗線蟲的優(yōu)勢在于其既可以從生物個體水平進行研究,其體內的
24、每個細胞又可單獨研究,便于從整體、器官、組織、細胞多層次對納米材料的體內行為進行研究。本工作選擇了目前最具有應用前景的量子點(Quantum dots)作為代表性納米材料,研究了其在體內的分布、代謝、轉化和長期毒理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量子點經攝食進入并積累在秀麗線蟲消化系統(tǒng),進入消化道內皮細胞定位于溶酶體,長期蓄積會導致量子點從消化系統(tǒng)向生殖系統(tǒng)遷移,并導致生殖障礙和子代發(fā)育毒性。21圖片說明:量子點在秀麗線蟲消化道內的降解過程。通過比較量子點熒光的光學圖像(optical Fluorescence)和量子點組成元素的X射線熒光圖像(-XRF)發(fā)現(xiàn),位于消化道末端的量子點組成元素Se大量積累,而光
25、學熒光淬滅,通過對不同部位的化學價態(tài)進行分析(X射線吸收譜,-XANES),發(fā)現(xiàn)量子點伴隨消化過程,結構不斷破壞,內核元素發(fā)生氧化,導致熒光淬滅,同時釋放有毒離子,導致毒性。圖片說明:量子點從消化系統(tǒng)向生殖系統(tǒng)遷移積累并導致生殖障礙和子代毒性。短期暴露量子點從消化道向生殖系統(tǒng)遷移但不進入卵內;長期暴露后量子點大量積累于生殖系統(tǒng)并產生壞卵、死卵。模式圖顯示了量子點材料從消化系統(tǒng)向生殖系統(tǒng)遷移的過程。 量子點因其獨特的性質必將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對其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所以我們在應用新技術的同時一定要理性、慎重地對待,不能因為貪圖小利而毀掉了我們生活的美好家園! 3.3 碳納米材料的生物
26、毒性效應研究進展 碳納米材料是一類已廣泛應用的主要納米材料, 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細胞和生物毒性, 已開始被認為是一類潛在的新型污染物。碳納米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單壁碳納米管( SWCNTs)和多壁碳納米管( MWCNTs )。碳納米材料產生生物毒性的可能原因有 3 類。( 1) 納米材料自身具有毒性。( 2) 納米顆粒會粘附在生物體上限制生物體的生理活動或機械堵塞生物體的呼吸系統(tǒng)。( 3) 納米材料可能攜帶了有毒物質, 這些有毒物質會導致生物體中毒。碳納米材料自身能產生生物毒性的可能機制主要有: ( 1 ) 碳納米材料由于其氧化還原活性產生活性氧, 對生物活體構成損傷; ( 2) 碳納米顆粒
27、與蛋白質相互作用, 干擾生物信號甚 至基因信息的傳遞。過氧化損傷導致的生物體毒害作用是迄今最為普遍接受的一種納米材料致毒機制。研究表明, 無論 C60 還是CNTs, 它們均對細胞、微生物、動物等具有毒性, 且其毒性與碳納米材料濃度呈正相關, 存在顯著的毒性劑量效應關系。細胞試驗表明, C60 質量濃度為 2. 2 L g / L 時就能破壞人類淋巴細胞的DN A , 具有遺傳毒性。細菌試驗表明, C60 對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最小抑制質量濃度為 0. 5 3. 0 mg / L , 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好于枯草芽孢桿菌。動物試驗表明, 0. 2 mg/ L 的 C60 就可以使斑馬魚的胚
28、胎產生畸形水腫, 增加死亡率。7盡管上述研究均表明, 碳納米材料對細胞、微生物和動物具有顯著的毒性效應, 但也有研究表明它們不會產生明顯的毒性。碳納米顆粒的生物毒性除了與其劑量有關外,也受其形狀特別是碳納米顆粒粒徑的影響。184 納米材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加拿大一家非政府組織 E T C發(fā)布的一項報告指出 ,“ 納米技術是一項很強的技術 , 但它也可能有很強的破壞力?!奔{米技術與其它任何技術一樣 ,在大幅度提高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同時,也存在潛在的風險,但不能因此就使納米技術的優(yōu)勢得不到有效地發(fā)揮,就好像大多數(shù)藥物都有負作用一樣。而這種作用于人體的納米材料的副作用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 。
29、首先,有一些通過納米技術產生的物質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會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這些有 可能帶來污染的納米物質通過吸人、接觸或侵入的方式 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到身體內 ,突破人體免疫防線。這就為污染物與細胞產生反應進而產生病變提供了可能。這些污染物進入人體后必然會對身體的健康帶來危害,但其危害性卻還未完全了解。更讓人擔憂的是,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納米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界中的數(shù)量只可能會呈現(xiàn)出增長趨勢,而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對人體健康的潛在破壞更是巨大的。其次,一些納米物質進入了人體后,有可能與體內的細胞產生化學反應。由于納米物質面積小與蛋白質、D N A以及病毒等生物分子的尺寸大小相近
30、,可以在體內靈活地游動,因此,這些納米物質常常作為藥物,但是,當納米顆粒的尺度達到一定以后,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將刺激人體內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這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產生甚至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最后,即使納米物質與細胞結合后在短時間內人體無異常情況出現(xiàn),也需要考慮到當納米物質進入到人體內一段時間以后,人體產生的排異反應,給身體帶來不適的可能性。6人們接觸納米材料污染一般通過下面途徑:一、通過呼吸系統(tǒng);二、通過皮膚接觸;三、其他方式,如食用、注射之類。納米材料污染物通過上述途徑進入人體,與體內細胞起反應,會引起發(fā)炎、病變等;污染物在人體組織內停留也可能引起病變,如停留在肺部的石棉纖維會導致肺部纖
31、維化。8納米材料比普通的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納米材料體積非常小,同樣質量下納米顆粒將比微米顆粒的數(shù)量多得多,與細胞發(fā)生反應的機會更大,更易引起病變。納米材料很小,可以幾乎不受阻礙地進入細胞,從而有可能進入人的神經系統(tǒng),影響人的大腦,導致一些更嚴重的疾病和后果。目前,研究人員還不知道如何將納米材料從人體中清除,也不知道它們會不會在人體中降解。因此,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納米材料,盡量少接觸納米材料,避免納米材料對我們身體造成危害,另外加強對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研究,摸清納米材料對人體的危害,并找到治理方法。 參考文獻:1 劉吉平, 郝向陽 納米科技與技術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32、, 2 0 0 2 2 王世敏 , 許祖勛, 傅晶 納米材料制備技術 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 0 02 3 張立德 , 牟季美 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 M 北京 : 科 學出版社 ,2001.84 張陽德, 張蕾 , 劉新生, 等 納米技術在腫瘤診斷與治療中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 J 中國醫(yī)學工程,2 0 0 4 ,( 6 ) :14 5 楊建森 納米環(huán)保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 J 科學通報 , 2 0 0 2 , ( 7 ) 6 周姍, 納米技術對身體健康帶來的潛在危害及其規(guī)避措施 J ,學理論(社會研究),2009,657 閭曉萍,黃絢,楊坤 碳納米材料生物毒性效應研究及展望 J ,環(huán)境污染與防
33、治,2011.5,3(5) :87948 朱曾惠 納米技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J ,化工新型材料,2007.2,35(2):78809 OberdOrster G Finkelstein J NJohnston C Acute pulmonary effects of ultrafine particles i n rats and miceRes Rep Health Eft Inst200096 :5-74l0 Afaq F Abidi P Matin Ret a1 Cytotoxicity , pro-oxidant effects and antioxidant depletion in
34、 rat lung alveolar macrophages exposed to ultrafine titanium dioxideJ Appl Toxico1 1998 18 :307 -3l211 OberdiSrster G Ferin J ,Gelein R et a1 Role of the alveolar macrophage in lung injury : studies with ultrafine particl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l992,97:193-199l 2 Oberdorster G, Fefin J , Lehnert
35、B 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le size , in vivo particle persistence and lung injur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 1994 , 102( Supp1 5 ) :173179l3 Zhang Q , Kusaka Y , Sato K , et a1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inflammarion caused by intraracheal exsposure to 3 ultrafine metals;Role of free radical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1988,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校園防盜防火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公孫策面試題及答案
- 煤分析考試題及答案
- 潛意識考試題及答案
- 北京陽臺裝修知識培訓課件
- 釣魚活動考試題及答案
- 象棋學院考試題及答案
- 名山干部面試題及答案
- 消防藥劑面試題及答案
- 澧縣語文面試題及答案
- 保險車險知識培訓總結課件
- 施工合同 補充協(xié)議
- 樓梯切割安全生產合同范本
- 2025年銀發(fā)族市場洞察報告
- 加油站秋季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開學摸底考試英語模擬卷
- 2025至2030中國CPU市場運行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DB37-T4899-2025深遠海養(yǎng)殖管理工作指南
- 污水處理企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合規(guī)管理指引
- 物業(yè)消防改造服務方案(3篇)
- 海南省白沙縣等兩地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