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病理學習題庫+參考答案_第1頁
2025年病理學習題庫+參考答案_第2頁
2025年病理學習題庫+參考答案_第3頁
2025年病理學習題庫+參考答案_第4頁
2025年病理學習題庫+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病理學習題庫+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下列哪種病變屬于生理性萎縮?A.腎盂積水引起的腎萎縮B.腦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腦萎縮C.青春期后胸腺組織的退化D.脊髓灰質炎后下肢肌肉萎縮答案:C解析:生理性萎縮見于胸腺青春期后退化、生殖系統(tǒng)絕經后萎縮等;A為壓迫性萎縮(病理性),B為缺血性萎縮(病理性),D為神經性萎縮(病理性)。2.細胞內玻璃樣變不常見于以下哪種情況?A.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肝細胞(Mallory小體)B.腎小球腎炎時腎小管上皮細胞(玻璃樣小滴)C.高血壓病時腎入球小動脈壁D.漿細胞胞質內Russell小體答案:C解析:細動脈壁玻璃樣變(如高血壓腎入球小動脈)屬于血管壁玻璃樣變,而非細胞內玻璃樣變;A、B、D均為細胞內蛋白質蓄積形成的玻璃樣結構。3.關于血栓的描述,正確的是?A.白色血栓主要由紅細胞和纖維蛋白構成B.混合血栓多見于延續(xù)性血栓的體部C.紅色血栓常見于毛細血管內D.透明血栓主要成分是血小板答案:B解析:白色血栓主要成分為血小板和少量纖維蛋白(A錯誤);混合血栓位于延續(xù)性血栓體部(B正確);紅色血栓多見于靜脈,毛細血管內為透明血栓(C錯誤);透明血栓主要成分為纖維蛋白(D錯誤)。4.下列哪項是急性炎癥早期(24小時內)的主要滲出細胞?A.嗜酸性粒細胞B.中性粒細胞C.淋巴細胞D.單核細胞答案:B解析:急性炎癥早期(6-24小時)中性粒細胞首先滲出,24-48小時后單核細胞(巨噬細胞)逐漸增多;嗜酸性粒細胞常見于過敏或寄生蟲感染,淋巴細胞多見于慢性炎癥。5.下列哪種腫瘤的命名符合“母細胞瘤”的良性腫瘤特征?A.神經母細胞瘤B.腎母細胞瘤C.骨母細胞瘤D.視網膜母細胞瘤答案:C解析:大多數母細胞瘤為惡性(如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僅骨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脂肪母細胞瘤為良性。6.肺組織切片中見肺泡腔內大量水腫液、紅細胞及少量中性粒細胞,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最可能的病理診斷是?A.慢性肺淤血B.大葉性肺炎紅色肝樣變期C.小葉性肺炎D.肺出血性梗死答案:B解析:大葉性肺炎紅色肝樣變期(發(fā)病第2-3天)肺泡腔內充滿紅細胞、纖維素和中性粒細胞,肺泡壁充血;慢性肺淤血可見心衰細胞(A錯誤);小葉性肺炎為散在化膿灶(C錯誤);肺梗死多有楔形壞死區(qū)及出血(D錯誤)。7.門脈性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變是?A.肝細胞廣泛脂肪變性B.假小葉形成C.匯管區(qū)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D.肝內膽管廣泛增生答案:B解析:假小葉(由增生的纖維組織分割原肝小葉形成的肝細胞團,中央靜脈缺如、偏位或多個)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變;肝細胞脂肪變性見于脂肪肝(A錯誤),匯管區(qū)炎細胞浸潤多見于肝炎(C錯誤),膽管增生見于膽汁性肝硬化(D錯誤)。8.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的主要病變是?A.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增厚呈“雙軌征”B.腎小球囊壁層上皮細胞增生形成新月體C.腎小球系膜細胞和基質增生D.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答案:B解析:新月體性腎炎(快速進行性腎炎)的特征是腎小球囊壁層上皮細胞和單核細胞增生形成新月體;“雙軌征”見于膜性增生性腎炎(A錯誤),系膜增生見于系膜增生性腎炎(C錯誤),中性粒細胞浸潤見于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炎(D錯誤)。9.宮頸活檢提示“鱗狀上皮異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層,但未突破基底膜”,應診斷為?A.宮頸上皮內瘤變Ⅰ級(CINⅠ)B.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CINⅡ)C.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CINⅢ)D.宮頸原位癌答案:C/D(注:2021年WHO分類將CINⅢ與原位癌歸為同一范疇,本題按傳統(tǒng)分類選D)解析:異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層(超過2/3為CINⅢ,全層為原位癌),未突破基底膜為原位癌(或CINⅢ)。10.患者長期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肺組織切片顯示支氣管黏膜杯狀細胞增生,黏液腺肥大,管壁充血水腫。最可能的疾病是?A.慢性支氣管炎B.支氣管擴張癥C.大葉性肺炎D.硅肺答案:A解析: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變化包括支氣管黏膜上皮杯狀細胞增生、黏液腺肥大增生(“腺/纖比”↑)、管壁慢性炎細胞浸潤;支氣管擴張癥以支氣管壁破壞和擴張為特征(B錯誤),大葉性肺炎為肺泡內滲出(C錯誤),硅肺以硅結節(jié)形成為主(D錯誤)。二、簡答題(每題8分,共40分)1.簡述肉芽組織的結構、功能及轉歸。答:結構:①新生毛細血管:由內皮細胞增生形成,向創(chuàng)面垂直生長,周圍有少量結締組織;②成纖維細胞:可分泌基質和膠原,部分分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有收縮功能);③炎細胞:以巨噬細胞為主(清除壞死組織、釋放生長因子),還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功能:①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②填補組織缺損(如傷口、潰瘍);③機化或包裹壞死組織、血栓、炎性滲出物等。轉歸:肉芽組織逐漸成熟,成纖維細胞轉化為纖維細胞,毛細血管減少、閉合,膠原纖維增多并玻璃樣變,最終形成瘢痕組織(纖維結締組織)。2.比較癌與肉瘤的區(qū)別(至少列出5項)。答:①組織來源:癌來源于上皮組織(如鱗狀上皮、腺上皮);肉瘤來源于間葉組織(如脂肪、肌肉、骨)。②發(fā)病率:癌較常見(占惡性腫瘤80%以上),肉瘤較少見(多見于青少年)。③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邊界不清;肉瘤質軟、色灰紅、魚肉狀。④鏡下特點:癌呈巢狀排列(癌巢),與間質分界清楚;肉瘤細胞彌漫分布,與間質混雜。⑤轉移方式: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⑥網狀纖維:癌巢周圍有網狀纖維,癌細胞間無;肉瘤細胞間可見網狀纖維。3.簡述肺褐色硬化的發(fā)生機制及病理變化。答:發(fā)生機制:長期慢性肺淤血(常見于左心衰竭)→肺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紅細胞漏出→巨噬細胞吞噬紅細胞并分解血紅蛋白→含鐵血黃素沉積(心衰細胞);同時,肺間質纖維組織增生。病理變化:①大體:肺體積增大,質地變硬,切面呈棕褐色(含鐵血黃素沉積);②鏡下: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可見水腫液、心衰細胞(胞質內有含鐵血黃素顆粒的巨噬細胞),肺泡間隔纖維組織增生。4.簡述腫瘤的異型性及其表現。答:異型性指腫瘤組織在細胞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上與正常組織的差異,是區(qū)別良惡性腫瘤的重要依據。細胞異型性表現:①細胞體積異常(大或小,惡性腫瘤細胞多增大);②核質比增高(正常1:4-6,惡性可接近1:1);③核多形性(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規(guī)則);④核分裂象增多(出現病理性核分裂象如不對稱分裂、多極分裂);⑤胞質嗜堿性增強(核糖體增多)。組織結構異型性表現:惡性腫瘤失去正常排列規(guī)則(如腺上皮不形成腺腔,細胞排列紊亂);良性腫瘤僅表現為結構排列異常(如腺瘤的腺體大小不一)。5.簡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變化。答:①肝細胞變性:a.細胞水腫(最常見,胞質疏松化→氣球樣變);b.嗜酸性變(胞質濃縮,核固縮);c.脂肪變性(見于丙型肝炎等)。②肝細胞壞死:a.嗜酸性壞死(形成嗜酸性小體,屬細胞凋亡);b.溶解性壞死(常見,包括點狀壞死、碎片狀壞死、橋接壞死、大片壞死)。③炎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于匯管區(qū)或肝小葉內。④再生:肝細胞再生(鄰近存活肝細胞分裂增生);間質反應性增生(Kupffer細胞增生、成纖維細胞增生)。⑤纖維化:匯管區(qū)或小葉內纖維組織增生,嚴重時發(fā)展為肝硬化。三、案例分析題(每題20分,共40分)案例1患者男性,56歲,有20年飲酒史(白酒200g/日),近半年出現腹脹、食欲減退、乏力。查體:慢性病容,蜘蛛痣(胸背部),肝掌,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陽性),脾肋下3cm。實驗室檢查:ALT85U/L(正常0-40),AST120U/L,白蛋白28g/L(正常35-55),球蛋白35g/L,HBsAg(-)。腹部B超:肝臟縮小,表面凹凸不平,門靜脈內徑1.5cm(正常<1.3cm),脾大,腹腔積液。問題1:該患者最可能的病理診斷是什么?其特征性病理改變是什么?問題2:分析患者出現腹腔積液(腹水)的病理機制。問題3:解釋蜘蛛痣、肝掌的發(fā)生原因。參考答案:問題1:最可能的病理診斷是門脈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特征性病理改變是假小葉形成:正常肝小葉結構被破壞,由增生的纖維組織分割包繞成大小不等的肝細胞團(假小葉),假小葉內肝細胞排列紊亂,中央靜脈缺如、偏位或有多個,可見再生肝細胞結節(jié)。問題2:腹水形成機制:①門脈高壓:肝硬化導致肝內血管網減少、扭曲(假小葉壓迫小葉下靜脈、中央靜脈和肝竇),門靜脈回流受阻→門靜脈系統(tǒng)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液體漏入腹腔;②低白蛋白血癥:肝細胞受損→白蛋白合成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液體漏出;③淋巴液生成增多:肝竇內壓增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加(超過胸導管引流能力)→淋巴液漏入腹腔;④繼發(fā)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肝功能不全→對激素滅活減少→水鈉潴留,加重腹水。問題3:蜘蛛痣、肝掌是由于肝功能減退→對雌激素滅活作用減弱→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小動脈末梢擴張。蜘蛛痣表現為中心小動脈輻射狀毛細血管擴張(常見于上腔靜脈分布區(qū)域如面、頸、胸);肝掌為手掌大魚際、小魚際和指腹皮膚發(fā)紅(同樣因雌激素擴張小血管)。案例2患者女性,45歲,因“右乳無痛性腫塊1月”就診。查體:右乳外上象限觸及2cm×2cm腫塊,質硬,邊界不清,活動度差,同側腋窩可觸及2枚腫大淋巴結(質硬,活動度差)。乳腺鉬靶:高密度腫塊影,邊緣毛刺狀。穿刺活檢病理:腫瘤細胞呈巢狀排列,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多見,可見浸潤性生長,巢周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問題1:該患者最可能的病理診斷是什么?其組織學特點有哪些?問題2:分析腋窩淋巴結腫大的可能原因。問題3:若腫瘤細胞免疫組化顯示ER(+)、PR(+)、HER2(-),對治療有何指導意義?參考答案:問題1:最可能的病理診斷是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非特殊類型)。組織學特點:①腫瘤細胞排列成巢狀、條索狀或腺管狀,與間質分界清楚(癌巢);②癌細胞異型性顯著(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仁明顯),核分裂象多見(提示增殖活躍);③腫瘤呈浸潤性生長(突破基底膜,向周圍組織侵襲);④間質可見纖維組織增生(促纖維生成性間質反應),部分病例有淋巴細胞浸潤(腫瘤免疫反應)。問題2:腋窩淋巴結腫大的可能原因是乳腺癌淋巴道轉移。乳腺癌主要通過淋巴道轉移,首先轉移至同側腋窩淋巴結(Ⅰ級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質硬、活動度差是由于癌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