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賞析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賞析1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詩文如下: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繼"公
安""竟陵"兩派之后,以清淡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遠,是晚明散文作家
中成就較高的"殿軍”。文章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jīng)過,描繪了所看到
的幽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文章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
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
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
質(zhì)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森
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
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
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
±,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時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
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2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3是日更(ge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夜間計時,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定,完了,結(jié)束。
4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5拿(ra。):撐船。
6擁程(cui)衣爐火: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乘船。ft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8,鳥
獸的細毛。
7霧淞沆礪(hangdang):冰花一片彌漫。霧淞,云、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
氣,淞,是從湖面上蒸發(fā)的水汽,這時因為天寒,凝成冰花。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
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淞。"沆礪:白氣彌漫的樣子。
沆,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皚皚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9惟:只有。
10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1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12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13強(qiang)飲:痛飲。強,盡力。
14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5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16及:到……時。
17舟子:船夫。
18喃:象聲詞。
19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
20更:還。
21癡似:癡于,癡過.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
為癡迷的意思。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
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撐著一只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湖
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
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兩三個像米粒一般的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
(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像你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
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盡力飲了三大杯酒就告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
地客居。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和您一樣癡的人啊!”
《湖心亭看雪》把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
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表現(xiàn)作者癡迷山水以及淡淡的憂國愁緒。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西湖經(jīng)歷三天
大雪后,人聲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的冷寂來.而作者偏偏選擇此時去
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
接著就記述了這次賞雪的具體經(jīng)過。這天凌晨,作者劃一葉小舟,獨自前往湖心亭。T"獨"
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于茫茫的雪夜,頓
生”寄蜉蛆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此時湖上冰花彌漫,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掌一作:余擘)
到亭上,有兩人鋪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
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
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乘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
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像小草一樣微小的舟,舟中的兩三粒人
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
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
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
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迷,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迷的人啊「
注釋
俱:都。
絕:消失。
崇五年:公元1632年.崇,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1644).
是日更(ga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定,完了,結(jié)束。
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獨:獨自。
S(na):同,牽引。撐(船)。T乍“掣。
擁(cui)衣爐火:穿著織毛皮衣,帶著火爐。衣,細毛皮衣。,鳥獸的.細毛。
霧淞:冰花一片彌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氣。淞,從湖面蒸發(fā)的水汽。,白氣彌漫的
樣子。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
齊人謂之霧淞。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
惟:只有。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這里
指蘇堤。一,數(shù)詞。痕,痕跡。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而已:罷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拉:邀請。
強(qi3ng)飲:盡情喝。強,盡力,勉力,竭力。一說,高興地,興奮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是:表判斷。
客此:客,做客,名詞作動詞。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聲嘟噥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zhuǎn)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更:還。
癡似:癡于,癡過。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癡
迷的意思。
賞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樣引人注目卻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xù)蕊,迎風吐,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
風韻。
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里標
"崇五年",也是如此?!笆?,正當隆冬多雪之時,"余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
這開頭的閑閑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
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
著不敢外出,寒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簌無聲的
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
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J
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
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詩僅二十
字最后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聲俱絕",
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說,《江雪》中的“千山鳥
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么張岱則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
照。
是日更定,余擘一小舟,擁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時分,寒氣倍增之時也。"擁
衣爐火”一句,則以御寒之物反襯寒氣硬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
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
字,正不妨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在這里,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
情調(diào),不是溢于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不欲見人;那么,這種孤寂
的情懷中,不也蘊含著避世的幽憤嗎?
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霧淞,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淞”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天與云與
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
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f"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說,很符合第一眼的總
感覺、總印象。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
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
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練功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
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
使人惟覺其小.此直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倒"余
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
"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
造地設(shè),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
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換形,又開出一個境界:到亭上,有兩人鋪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獨往湖心亭看雪",卻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意外的驚喜,
也引起讀者意外的驚異。但作者并不說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為主,
足見其用筆之天矯善變。"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作
者妙在不發(fā)一語,而“盡得風流"。二客"拉余同飲",鼎足而三,頗有幸逢知己之樂,似乎給
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調(diào)。這有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慰藉罷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強飲三
大白”,是為了酬謝知己。"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
飲罷相別,始"問其姓氏",卻又妙在語焉不詳,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可見這二位湖上
知己,原是他鄉(xiāng)游子,言外有后約難期之慨。這一補敘之筆,透露出作者的無限悵惘:茫茫六合,
知己難逢,人生如雪泥鴻爪,轉(zhuǎn)眼各復(fù)西東。言念及此,豈不神!文章做到這里,在我們看來,
也算得神完意足、毫發(fā)無憾了。但作者意猶未盡,復(fù)筆寫了這樣幾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讀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絕!前人論詞,有點、染之說,這個尾聲,可謂融點、染于一體。借
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癡"字;又以相公之"癡"與"癡似相公者”相匕啜、相浸染,把一個"癡"
字寫透。所謂"癡似相公",并非減損相公之"癡",而是以同調(diào)來映襯相公之"癡"。"喃喃"
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如聞其聲,如支其人.這種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
處和感慨處。文情蕩漾,余味無窮。癡字表明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
建。
這一篇小品,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偶寫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寫來,情致深長,
而全文連標點在內(nèi)還不到二百字。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當然,它所流露的孤
高自賞和消極避世的情調(diào),我們不應(yīng)盲目欣賞,而必須批判地對待和歷史地分。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賞析3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擘一小舟,擁森
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麗,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
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擘一作:余孥)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
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
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
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
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
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
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
賞析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天家那樣引人注目卻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xù)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
的風韻。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里標
"崇禎五年",也是如此?!笆?,正當隆冬多雪之時,“余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
這開頭的閑閑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
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
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
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
我們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
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
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
詩僅二十字,最后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
聲俱絕",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杼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說,《江雪》
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么張岱則為下文有人
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擘一小舟,擁春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時分,晚上八點左右,寒氣
倍增之時也。"擁春衣爐火"一句,則以御寒之物反襯寒氣硬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
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獨
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正不妨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在這里,作者刃的獨抱
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diào),不是溢于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
不欲見人;那么,這種孤寂的情懷中,不也蘊含著避世的幽憤嗎?
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霧淞沆礪,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淞沆礪”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疤炫c
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
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一個“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說,很符合第一眼
的總感覺、總印象。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
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
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功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
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
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
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
"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
造地設(shè),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
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換形,又開出一個境界: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
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獨往湖心亭看雪",卻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意外的驚喜,
也引起讀者意外的驚異。但作者并不說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為主,
足見其用筆之天矯善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質(zhì)科普教育承諾書(6篇)
- 2025年B119型一氧化碳高溫變換催化劑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2025年甘肅中醫(yī)藥大學招聘急需緊缺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完整版)
- 2025年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自主公開招聘高層次工作人員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奪冠系列)
- 2025年廣播信號傳輸服務(wù)項目提案報告
- 公司守秘管理制度遵守義務(wù)承諾書8篇范文
- 我的新文具盒寫物類作文14篇
- 2025黑龍江省建工集團招聘17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奪冠)
- 山西省卓越聯(lián)盟考試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年菏澤工程學校公開招聘備案制工作人員(10人)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一套
- 呼衰患者的腸內(nèi)營養(yǎng)
- 《抗生素的臨床應(yīng)用》課件
- 養(yǎng)老院護理員的崗前培訓
- 微生物檢驗技能-細菌的生化試驗
- 2025年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模擬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24年)解讀
- 2024年代還款三方協(xié)議書模板范本
- 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青島版期中模擬檢測試題(1~4單元)
- 外研版(2024)七年級上冊 Unit 2 More than fun練習(含答案)
- 1.1+生命之歌高中音樂粵教花城版(2019)必修音樂鑒賞音樂鑒賞
- 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智能物流技術(shù)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