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老山界》教學設計_第1頁
2024年《老山界》教學設計_第2頁
2024年《老山界》教學設計_第3頁
2024年《老山界》教學設計_第4頁
2024年《老山界》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老山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

教學活動的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老山界》教學設

計,歡迎大家分享。

《老山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訐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

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

文(板書),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

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

的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軍戰(zhàn)士以什么態(tài)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可

用文中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1)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一天色已晚了一天黑了才到山腳一滿天都是星光一半夜里一黎

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哨山路上睡覺一睡覺難

③饑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軍戰(zhàn)士不咱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軍作戰(zhàn)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

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四、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間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吃飯難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軍夜里翱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jié)(2)第23節(jié)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力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

得不"躲起來”的嚴酉飆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

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jié)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jié)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

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

的思想要出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

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

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作業(yè)。

背誦第22節(jié)。

《老山界》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2.了解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科附料的

特點3.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賞析精彩的片段

二、教學設想:

(一)、預習要求:

1.掌握生字詞,積累詞匯,鞏固基礎知識2.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多讀課文

(二)、教法學法:

教法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圍繞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思路本文第一課時重在解決目標1和2,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從對課文的熟讀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對學生的情

感教育,同時又理清文章寫作思路,學習一種常見的寫作方法;而第二課時則重在引導學生研讀

和賞析精彩片段,學習生動形象的語言,理解其對表達中心的作甩教學過程中,注意啟發(fā)性,

給以方法,讓學生來解決問題。

學法:動腦思,分析理解;動口說,組織語言;動手寫,整理明確。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準備教具:錄音機朗誦帶投影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按時間和地點變化轉移材料的特點

2、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一、導入新課

毛主席的詩《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山,這里面有一座山嶺叫越城嶺,是五

嶺中最險的一座山,它也被稱為老山界,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翻越這樣一座被稱為長征途中最"難"

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師板書:老山界難

二、自主學習

1、放錄音,聽朗讀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A、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導生繼續(xù)思考)明確記敘了什么事?記敘文有哪些要素?記敘這件

事用了明陳中順序?以什么為線索?B、劃出表示時間和地點轉移的詞(自主完成表格)思考:這

樣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2、師述:從毛主席的詩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五嶺是綿延雄偉。在詩中,詩人筆下的紅軍戰(zhàn)

士以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來面對困難,那么實際情況究竟如何?生速讀課文

同桌討論:翻越老山界過程中,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生歸納整理,師板書

3、提問:面對這些困難,紅軍戰(zhàn)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生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4、小結:生速讀課文,歸納中心,明確文章主題

5、要求學生組織好語言,在筆記本上作記錄

并點名上黑板歸納,師檢查其句子語言是否組織的完整通順,當堂批改

三、感悟、延伸

1、點名作小結:你從課文的學習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識?哪些將來可以被我們利用到?師作

簡單板書

2、課堂活動、討論:你從紅軍戰(zhàn)士的身上學到了什么?你怎樣具體的將這種精神運用到我

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來?學生自由發(fā)言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2、將學習紅軍的行動落實到實處,做出行動,在這一單元結束后全班交流

3、思考:你覺得文中哪些語言寫得比較好?找出來,多讀一讀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L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

2.賞析精彩的片段,學習生動的語言描寫,體會生動的語言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教學重點:賞

析精彩的段落,學習生動的語言描寫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覺得描寫精彩的句子,多讀教學過程:

一、自主展示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展示搜集的資料。

二、自主精讀,賞析語言

(-)賞析重要語句

1、提問:在讀過課文以后,你覺得哪些語句能表現老山界的"難"?哪些語句能表現紅軍

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樂皿精神?

2、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課前所劃出的文中語句,交流心得

3、師引導,點名學生作分析

(二)賞析精彩片段1生齊讀

師投影出示思考題,幫助學生分析賞析

1、描寫"之"字路的奇觀有什么作用?

2、有幾次寫火把?分別以什么為立足點?從什么觀察角度進行觀察的?

3、分析紅軍戰(zhàn)士的語言,思考語言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有什么作用?生自由朗讀,賞析體

(三)賞析精彩片段2生根據思考題,自由朗讀

1、賞析文中的修辭,你最喜歡這一片段中的哪一個修辭?說出理由。

2、閱讀文中寫聲音的句子,思考:

文中既說"寂靜",又說"有許多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樣矛盾嗎?生討論問題

師針對具體情況作補充

3、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象

描繪”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所營造的意境,(投影出相應畫面)

4、生齊讀

三、小結鞏固

小結語言特色,學習文章生動而凝練的語言:

樸實而優(yōu)美的語言,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多方面的聯想,同時也飽含著真摯而強烈的

感情,渲染出了紅軍戰(zhàn)士高昂的斗志,樂觀的精神。自由朗讀精彩片段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半夜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2、運用修辭和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一段景物,寫出感受

《老山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學習運用細膩描寫生動表達文章主旨。

教學重點:

準確分析細膩描寫的句子運用的具體方法。

教學難點:

全面概括細膩描寫的多層方法。

教學過程:

一、熟讀文本找細節(jié)

默讀課文,勾畫出細膩描寫的句子,想象作者翻越老U界的情景。

1、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

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2、”不要掉隊呀!"

"不要落后做烏龜呀!"

"我們頂著天啦!”

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3、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

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卜,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二、活用技法析細節(jié)

自由朗讀出示的三個句子,多角度進行賞析。

1、描寫對象是"火把‘,"之"字的形容準確傳神,具有生動的畫面感,形象地寫出山路

的陡峭,側面表現紅軍行程的艱難。用"奇觀”來評價,蘊含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運用語言描寫,每句末以感嘆詞和感嘆號收尾,有強調意味;每句獨立成段再次強調,

同時由個體到群體,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品質溢于字里行間。

3、描寫對象是聲音。一是運用對比—寂靜與聲響,遠與近,大與小。二是將聽覺的感覺

暗暗與前面視覺的感覺相貫通——星星"跟我們這樣地接近",這是"極遠的又是極近的"。

三是以一組極富抒情性的比喻作結,句子短小而整齊,形象豐富又生動,易于引發(fā)讀者的聯想和

想象。

三、啟發(fā)思維總細節(jié)

本文將敘述和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選擇的句子是"登山時、中途休息”的三個節(jié)點,從

"物""事""人"三個角度進行細膩的'描寫,其中運用到了多感官描寫,語言描寫,對比,

比喻。在句式上有排比式的短句,有獨立成段的短句。這些技法值得大家借鑒學習。

教學反思:

本節(jié)微課主要是復習學過的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再次讓學生感受它生動形象表現主題的效果。

七年級學生在記敘文的閱讀和寫作上已經具備一定的經驗和基礎,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發(fā)現整體運

用的自覺性還有所不足。在閱讀時,對文句的賞析易出現遺漏;在寫作時,易就事論事,語言直

白淺顯,缺乏布局和描寫習慣。因此根據微課的特點,選擇文本中較具有借鑒性的三個句子,由

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完成賞析,落實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主要由教師完成,交

給學生綜合運用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技法整體運用的意識,以便在寫作中更好地謀篇布局,增加作

品的生動性,吸引讀者的閱讀,同時落實相關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老山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戰(zhàn)士不怕困堆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紅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不怕遠

征難,萬水干山只等閑"正是紅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N山界》一文(板書),

進一步感悟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山界》記敘紅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請你

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

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戰(zhàn)士以什么態(tài)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

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銹三夜里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

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睡覺難

③饑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3、紅是一支人民的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作戰(zhàn)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四、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間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吃飯難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⑴第13-19節(jié)⑵第23節(jié)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閥的欺壓,每有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

"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

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jié)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jié)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

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為北上抗曰,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長征的思

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

身手呢?

紅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領導下的工農紅不怕困難、

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三、作業(yè)。

背誦第22節(jié)。

《老山界》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

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

文,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板書課題)

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

2、通過圈畫詞語來學習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結構的方法。

3、感受紅軍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嗚咽()點綴()澎湃()

咀嚼()籬笆()酣然入夢()苛捐雜稅()

2、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正確停頓、讀出語氣語調。

3交流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句,感受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預設: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一半夜-----黎明一下午兩點

山溝瑤民家山腳(山腰)(山腰)山頂宿營地

4交流本文寫了T牛什么事情?

預設:紅軍克服種種困難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5、從紅軍翻山過程中你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身上怎樣的精神或品質?

預設:樂觀精神、堅強意志

合作探究:

1、既然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所經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么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一

個困難就是“走路難"。

走路難:

①路有怎樣的特點?找出文中對應的句子。②紅軍又是怎樣克服的?

預設:①陡。(第18.25節(jié))

②第13-17節(jié)。;第26節(jié)

走路難:陡打趣鼓勁,小心登山

2、小組討論: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紅軍在翻越老山界過程中還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

的?

睡覺難和吃飯難,按照學生的回答的順序進行,采用追問的方式進行。

睡覺難:

①在什么環(huán)境下睡覺?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路窄、不平、寒氣逼人(第20,22節(jié))

②第21節(jié);第22節(jié)

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吃飯難:

①文中哪些句子體現出吃飯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糧食少、肚子餓、吃飯工具簡單(第8.28.32.33節(jié))

②第28節(jié);第22節(jié)

吃飯難:糧食少、肚子餓、工具簡單鼓足勇氣,巧妙應變

3、除了走路、睡覺、吃飯等自然因素之外,是否有人為因素導致翻山出現困難?

處境難:

①文中哪些人也會為紅軍翻越老山界帶來困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傷病員、敵人(第29節(jié))

②第29節(jié);第29節(jié)

處境難:傷病員、敵人攙扶前行,嘲笑敵機

小結:

本文記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通過記敘紅軍在翻山

過程中遇到的走路難、吃飯難、睡覺難、處境難等困難,領了紅軍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

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1、《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

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

的語句回答。

3、面對困難,紅軍戰(zhàn)士以什么態(tài)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可

用文中語句回答)

4、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軍作戰(zhàn)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

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背誦一些優(yōu)美的段落。

合作探究

1、作者描寫紅軍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jié)(2)第23節(jié)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

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用米

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jié)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jié)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

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

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

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的確信。

總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

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背誦第23節(jié)

板書設計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談話聲)細切而極近的

聽覺像山泉在嗚咽(流水聲)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山風聲)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風吹樹葉聲)

教后反思

《老山界》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重難點:

L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的層次(重點)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難點)

3.長征的x傳統及紅x的x英雄主義精神和x樂觀主義精神

4.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x的語段

二、導學過程: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閱讀課文,圈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并概括紅x的相應活動,完成下表。時

間地點活動

2.以上表理出文章層次思路,想想這是什么記敘順序?作者以這樣的寫法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3.再讀課文,找出老山界難走,究竟"難"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扼要的概括想

想這體現了紅x什么樣的精神?

(二)體會文章精x描寫

L重點讀23段,對于半夜醒來的描寫,試著從描寫的順序及運用的修辭方面來加以舉例分

析,寫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體現樸實而優(yōu)美,凝練而細膩的語言的語句,并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語境中詞語含義、作用

1.思考"探究練習"二、三題,體會詞語作用含義。

2.體會下面幾句加點詞語含義。像泉在嗚咽。搶了一碗就吃。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

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x是什么,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我們生

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但是我們走過了……,才覺得老山界的,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四)賞析文章個x寫法

1.既然文章是寫紅x翻越老山界的過程,那么再寫與瑤民攀談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沖淡主

旨了?

2.文章中恰當運用了伏筆與補筆,前后歸照應使文章渾然T本,試從文中找出幾處來,寫在

下面。

3.對于整個登山過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說有略,將你的見解寫在下面。

(五)讀以致用

運用你的"妙筆"將你所觀察到的一處景物,試著從多種角度、用多種修辭方法,盡量細膩

而準確t也寫出來,看看能否"生花"?

《老山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件、安排結構的方法。

2、以及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2、學習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L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情的方法

2、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長征PPT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d合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橫橋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簡介長征:PPT

3、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

千山勝利到達陜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

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吁這段

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zhàn)斗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4、作者簡介:陸定一,生于1906年,江蘇無錫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畢業(yè)于上海南洋大學電機科。曾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共青團

駐少共國際代表。1934年參加長征。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后任八路軍野戰(zhàn)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

二、自主學習展示

1、字詞

驚惶jinghu臺ng欺侮wu嗚咽ye咀嚼jCijuV酣然入夢han

矗立chu蜷qMn陡dou落得很遠la苛捐雜稅ke綴zhui.

2、合作交流

三、學生通讀全文

1.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敘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2.閱讀這篇課文,注意課文的記事順序,劃出描述山勢險峻和表現作者在山上過夜的細膩

感受的一些生動句子,想想文章為什么這樣寫、并注意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四、學習課文,合作探究(解決難點)

1、文末一句話"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么,紅軍在翻越老山界

時遇到的許多艱難險阻,可以分為哪幾個方面?是怎樣對待的?

(1)指導學生復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并說說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PPT

(2)面對這般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是如何對待的呢?

打趣逗笑、奮勇登山。

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鼓著勇氣、繼續(xù)前進。

毫不畏懼、嘲笑敵機PPT

(3)這些描述表現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思想性格?

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PPT

2、本文把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體形象,靠的是什么?生動的描寫。作者是

從哪些方面描寫的?行動、語言、場面、景物

(1)、揣摩行動描寫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只要求學生抓住幾個典型細節(jié)加以領會。

(2)、揣摩語言描寫細讀文中的語言描寫,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如“別掉隊、做烏龜、頂著天、哈哈笑”等,表現了相互鼓勵,豪邁樂觀。

(3)、揣摩場面描寫

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之"字奇觀1218

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

著重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

第12、18節(jié),思考:奇觀奇在哪里寫出山路,山勢的什么特點表達作者何種精神

答案:這兩段星夜爬山的場面描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生動,把紅軍戰(zhàn)士高昂的斗志、樂觀的

精神渲染得極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紅軍確實是一支無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隊。

作者從多方面描寫景物來表達中心意思。從不同的視角方位描繪出老山界山勢的特點,如:

寫"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寫從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寫出山的曲折寫到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

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突出了山的險峻;再寫走到"之"

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以俯視再現山的陡

峭。

⑶這樣描寫表現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4)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⑵"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

(3)所"見"景象給人什么感受?"聞"突出了什么特點?莊嚴、奇?zhèn)?。寂靜⑷可作者描寫

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進一步要求學生談談自身感受)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⑹這

段景物描寫對表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zhàn)士卻能平心靜

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zhàn)士的鎮(zhèn)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

的形象刻畫.

五、小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

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描寫景物要注意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角度。課文第一次寫火把,立足點在一觀察角度是

仰視;第二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既有()視,又有()視。找出你最喜歡的

一張照片,說說攝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從什么角度照的。

4、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

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準"改成"不要",行嗎?為什么?)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

去顯顯身手呢?

(飛機會"嘆息"嗎?這里為什么用"嘆息"?)

(3)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

("笨重"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

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這"意志"指什么?)

(5)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刪去"照著習慣"行不行?為什么?)

六、總結

板書設計:

老山界陸定一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間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順吃飯難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后

《老山界》教學設計8

教學重點:

1、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的層次(重點)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三處景物描寫)(難點)

3、長征的革命彳專統及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5000里的長征過程中,紅軍戰(zhàn)士亙古不變的英雄氣概和不折不撓的.堅毅精神濃縮在毛澤

東筆下的“紅軍不怕遠征炬萬水千山只等閑"中然而此口此水真的尋常嗎?今天一起學習《老

山界》。

二、整體感知

1解題:老山界,五領之越城領,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2閱讀課文,圈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

三、內容精析

1、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的交流

2、根據找出的時間地點,試著復述課文

3、用簡短的話概述課文的內容

4、由同學的復述體會你對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感受(難、艱難、辛苦等)

5、再讀課文,找出難究竟難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扼要的概括

走路難"向上看…就在腳底下。""陡極了…只有一尺多寬。""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

過山去”……

睡覺難"路只有一尺來寬…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氣逼人…渾身打著顫","橫著心躺

下去”……

吃飯難”肚子很餓,力氣不夠"、"鼓著勇氣前進”……

處境難"傷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由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慰問和幫助傷

員病員",譏笑敵人飛機的無能……

6、紅軍戰(zhàn)士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如何?表現出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精神面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

句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打笑逗趣奮勇登山酣然入夢觀賞夜景鼓著勇氣繼續(xù)前進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表現他們:頑強不屈,艱苦樂觀,昂揚奮發(fā),不怕困難,沒有絲亳的膽怯的革命英雄主義精

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注:包括幾處典型的景物描寫,并分析作用

四、拓展延伸

老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啟示我們“活到老,學到老",那么我們的學習道

路只是萬里長征剛起步,在這條路上也可能錢難萬險,試想我們該如何走好學習這條長征路。

五、總結

學生小結(內容、特色、啟發(fā)、探索、疑問......)

漫漫長征畫卷就像是一篇神話,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僅僅是學習,都需要我們發(fā)揚長征精

神,一路搏擊!

六、作業(yè)

1、背誦景色描寫的句子

2、繼續(xù)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進一步體會長征精神

《老山界》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

3、學習和掌握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情的方法。

突破重難點

1、重點:學習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事件、安排層次的方法。

2、難點:理解生動描寫對表達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設疑自探(10—15分鐘)

1、導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一年,震驚中外。

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干山,勝利到達陜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

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

的紅軍戰(zhàn)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zhàn)斗的一位

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2、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討論、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3、檢查預習,要求學生復述課文,要突出文中關鍵詞語,做到語言簡潔連貫,聲音響亮,

內容周全(常規(guī)要求)教師可邊引導學生敘述,邊課件出示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行蹤圖。

討論明確:全文按時間順序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敘述翻山的經過。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二、自學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

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

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軍戰(zhàn)士以什么態(tài)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下午才動身一天色已晚了一天黑了才到山腳一滿天都是星光一半

夜里——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一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一睡覺難。

③饑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一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局部細品,質疑再探(5-10分鐘)

1、研讀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⑶文題為何用土名"老山界"?

通俗親切: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2、仔細讀第3、6段,一處寫“照著習慣",一處寫"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各反映了

什么現實?課文中寫了:“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么,沒有不變憂為喜……"請你以

一個紅軍宣傳干部的身份向瑤民說明紅軍是什么。

3、學生勾畫寫紅軍翻山艱難的語句,完成填表。

4、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景物描寫: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見"景象給人什么感受?"聞"突出了什么特點?

莊嚴、奇?zhèn)?。寂靜

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

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

⑹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zhàn)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

見紅軍戰(zhàn)士的鎮(zhèn)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三義的形象刻畫。

5、研讀尾段: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細加體會。

6、學生議論:紅軍為何能戰(zhàn)勝困難?

四、激勵評價,學用延展(8-10分鐘)

1、理解作者如何觀察、反映生活,研讀生動描寫的段落。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讀星夜登山和

山腰露宿兩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點在哪里?選擇了怎樣的觀察方法和觀察角度?調動了什么感

官進行觀察?觀察什么?怎樣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紅軍戰(zhàn)士的喊聲笑聲(聽覺),表現了紅

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里……睡不著?!睂懓龅母杏X,凍醒了,凍得怎樣?勾畫

關鍵詞:逼、刺入、更卷、蜷。這些詞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體化。"天上……幾堆火沒有熄I"。

觀察方法:定點觀察;寫景順序:由遠及近,先寫星星,次寫山峰,再寫四周的山。視線:仰視、

平視、環(huán)視。形象描述:運用比喻。(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凍

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既是所見,也是所聞,由視覺到聽覺,轉入自然。"除

此以外,……又睡著了。"所聞:以聲寫靜謐,用比喻描寫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所見所聞既表現

征途生活的艱苦,又有樂觀情趣。

前文寫登山的熱烈,這里寫夜宿的靜溢,使文勢變化多姿,起伏跌宕。

2、總結全文,引導學生歸納中心意思:本文記敘了通過對老山界的

描寫,對紅軍的描寫,歌頌了紅軍________和精神。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

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生怕:很怕顯眼:明顯而容

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

去顯顯身手呢?(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的確信。)

(3)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

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這"意志"指什么?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反映了瑤民長期

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

酷現實。)

4、背誦"半夜里……K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老山界》教學設計10

一、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課后生字詞的含義,能靈活運用;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①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②通過梳理紅

軍戰(zhàn)勝的困難,分析出紅軍部隊具有的軍民一心、革命樂觀、團結互助、堅強勇敢等優(yōu)秀品質;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通過賞析具體的字詞、句子,學習作者平實的語言,體會作者在行文

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文章所傳達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2、通過梳理紅軍戰(zhàn)勝的困難,分析出紅軍部隊具有的軍民一心、革命樂觀、團結互助、堅

強勇敢等優(yōu)秀品質;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通過賞析具體的字詞、句子,學習作者平實的語言,體會作者在行文

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討、研究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地圖導入

展示紅軍長征路線圖,師講:大家看到我們紅軍是從這里出發(fā),一路翻山越嶺、爬雪山、過

草地,最終完成了長征的壯舉,而這其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爬的山,就是一老山界。當

時的情形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通過《老山界》這篇文苣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

(二)作者簡介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陸定一,參與了"長征"整個過程,當時是在"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

工作。

(三)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L本課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展開敘述,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表示時間和地

點變化的詞,并注意在該時段與地點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2、學生們用大約5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文.

3、師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經過"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旁晚("天色晚了"),到一戶瑤民家攀談;天黑了,

到山腳,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來,之后又睡著了;第二天黎明

被人推醒,搶著吃了早飯;走了沒多久,到了雷公巖;翻過雪巖,繼續(xù)爬山,”快要到山頂"時,

”落得很遠了";下午兩點多,到了山頂;之后,一氣兒跑下山去。

(四)再次瀏覽課文,找出“總寫句”

1、清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看看有沒有一句話能高度概括本文的所有內容?

學生們可能會找第一段,這時要提醒學生,第一段是“決定要",事情還沒有發(fā)生,不具有

總結性;也可能會找最后一段,這時要提醒學生,這一段只有評價,沒有人物地點等信息,不具

有概括性……

2、找出該句一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

為什么此句能概括全文?時態(tài)是完成時,有主要人物,有主要事件。

3、分析該句的組成部分,并從這幾個部分入手,撬比對整篇文章的分析。

這句話里的關鍵詞有哪些呢?(難翻的、笨重的、戰(zhàn)勝了)

第二課時

(-)分析如何"戰(zhàn)勝""難翻的"老山界。

1、請同學們根據文章內容概括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

預估學生們能答出:山高、路陡、睡不好、吃不飽

老師稍加提示再總結出:有傷病員、有敵軍追趕

老師再讓同學們分析一開始接觸到瑤民的句子,抓住"照著習慣、躲、請、驚惶"等字詞從

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分析出一個隱形的困難:當地的‘民眾害怕與躲著紅軍

2、分析如何克服民眾害怕紅軍的困難?

①瑤民怕紅軍,所以紅軍是如何做來消除這些害怕的?

講解介紹紅軍、送米、保護房子和籬笆

②我們做的這些,最終形成了一種怎樣的軍民關系呢?

展示這些句子:

那女人哭起來了。

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她問我們餓了沒有。

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

我們給她錢,她不要。

媚E常歡喜地接受了。

總結:我們能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與瑤民之間的關系是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的,而且

軍民之間相互理解。

③總結:是軍民一心的作風讓紅軍贏得了當地民眾的豆持。

3、分析如何克服山高、路陡、睡不好等困難?

①句子分析:

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抓住"都想"

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抓住"橫著心”

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

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抓住"堅強意志"

結論:紅軍就是靠"你爭我趕、不服輸的勁兒;咬牙堅持下定決心、堅強勇敢”等的意志戰(zhàn)

勝了諸多困難。

②句子分析:

我們燒了些水給大家喝。

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

輸員。

醫(y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I期口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

總結:從這些句子中,我們發(fā)現沒有人懶情、懈怠,大家是分工合作,靠著團結一致戰(zhàn)勝了

諸多困難。

③句子分析:

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

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抓住"奇觀”的含義分析這里既是指見到的奇特壯觀的景象、也只紅軍長征這一偉大事業(yè)、

還有一種革命必勝的樂觀心態(tài)。

"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抓住搞笑的語言分析出樂觀。

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抓住"矮子”分析得勝的心態(tài)和樂觀的心態(tài)。

總結:這是一支遇到困難不退縮,而是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困難的隊伍。

(二)分析"笨重"與"難翻"之間的矛盾之處。

1、"笨重"強調的是我們自身方面的困難:大家并不是輕裝上陣,相反,隊伍龐大、有傷

病員、有馬匹、有隨身的行李,更有追擊的敵人。

2、“難翻”是在側重表述客觀方面的困難。

3、總結:自身條件如比差,要翻越的山如此難,越是笨重,越是難翻,越是需要堅強的意

志和勇敢的精神,而這一切,我們的紅軍隊伍做^了.

(三)情感表達

1、如果你是隊伍中的一員,當你翻越了這么難翻的山之后,你會如何直接表達你內心的情

感?

預設學生答案:我好驕傲啊!我好自豪??!我們真的太厲害了!

2、作者并沒有如此直接說,可是我們能從哪些句子感受到呢?

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

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

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

邊,有很多戰(zhàn)士們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

這些就是作者使用的間接抒情的句子,同樣能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激動,還使這種情感的表達

很豐富。

(四)批注分享

文中還有幾處句子,在現今讀來,還是有一些獨特的地方。請任選一句,完成批注并分享。

1、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

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谝?,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可以從"模模糊糊的夢境"的角度去解讀這種奇妙的感受。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

顯顯身手呢

可以從擬人、嘲諷去解讀。

3、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

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可以從人生路上的苦炬重重,我們該如何去克服解讀。

總結:學生們言之成理即可。

(五)作業(yè)布置

1、抄寫課后生字詞(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