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專題突破9聚焦變異熱點題型
選擇題1題6分,2?9題,每小題7分,共62分。
一、選擇題
I.(2025?濰坊一模)研究人員利用EMS對玉米進行誘變處理,獲得突變體P,其葉片呈淺綠
色。P與兩種葉色正常的玉米品系B73、Mol7及淺綠色單個基因突變系Zrmcdl(原有口綠素
缺陷突變位點)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雜交組合F.F2(由Fi自交而來)
①B73XP綠色2854綠色、885淺綠色
②Mol7XP綠色165綠色、53淺綠色
③ZrmcdlXP178綠色、181淺綠色——
A.EMS能誘發(fā)基因發(fā)生堿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發(fā)生隨機突變
B.P葉片顏色變淺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zhì)結構直接控制生物性狀
C.①②表明P的葉色基因隱性突變,其遺傳遵循分離定律
D.③表明P與Zrmcdl的葉色基因遺傳時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2025?恩施期末)某植物有紅花和白花兩種花色,當同時存在A、B基因時,該植物開紅花,
任何一對為隱性時開白花。過度甲基化的A純合會導致A基因表達產(chǎn)物異常,紅花個體會出
現(xiàn)銀邊紅花,白花個體中則會出現(xiàn)粉色條紋。某白花品系種植多年后,偶然發(fā)現(xiàn)了?開銀邊
紅花的植株,推測發(fā)生了單突變。該植株白交得到的36株了代中,銀邊紅花27株,粉色條
紋花9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B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B.最可能的情況是b突變成了B
C.DNA甲基化屬于可遺傳變異,但木質(zhì)上并沒有改變遺傳信息
D.該突變體后代的銀邊紇花27株隨機受粉得到F2,F2中銀邊紅花占8/9
3.(2022?山東,6)野生型擬南芥的葉片是光滑形邊緣,研究影響其葉片形狀的基因時,發(fā)現(xiàn)
了6個不同的隱性突變,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擬南芥的葉片表現(xiàn)
為鋸齒狀邊緣。利用上述突變培育成6個不同純合突變體①?⑥,每個突變體只有1種隱性
突變。不考慮其他突變,根據(jù)表中的雜交實驗結果,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雜交組合子代葉片邊緣
①X②光滑形
①義③鋸齒狀
①X④鋸齒狀
①X⑤光滑形
②X⑥鋸齒狀
A.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B.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
C.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D.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4.(2025?武漢一模)果蠅Al、A2、A3為3種不同眼色隱性突變體品系(突變基因位于1號染
色體上)。為了研究突變基因相對位置關系,進行兩兩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PAlxA2PA2xA3PAlxA3
1I1I1I
F,野生型F.突變冽F.野生型
據(jù)此可分析Al、A2、A3和突變型R四種突變體的基因型(Al、A2、A3隱性突變基因分別
用al、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2與A3是同一位點基因向不同方向突變的結果
B.Fi突變型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C.R野生型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有三種,比例為1:2:1
D.該實驗表明存在多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情況
5.某大豆突變株表現(xiàn)為黃葉,其基因組成為為進行R/r基因的染色體定位,用該突變株
作父本,與不同的三體(2〃+1)綠葉純合子植株雜交,選擇B中的三體與黃葉植株雜交得F2,
如表為部分研究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F2表型及數(shù)量
母本
黃葉綠葉
9三體21110
10-三體115120
A.R中三體的概率是1/2
B.可用顯微觀察法初步鑒定三體
C.突變株基因r位于10號染色體上
D.三體綠葉純合子的基因型為RRR或RR
6.(2024.重慶八中檢測)為提高水稻產(chǎn)量,科研人員篩選出了三種單基因純合突變體,突變體
1與突變體2的籽粒顯著大于野生型,突變體3的籽粒顯著小于野生型。通過測序發(fā)現(xiàn),突
變體1為Os基因功能缺失突變體,突變體3為APO1基因功能缺失突變體。同時進行雜交
實驗發(fā)現(xiàn):突變體1與突變體2分別與野生型雜交,F(xiàn)i籽粒大小均等丁野生型。突變體1與
突變體2雜交,B籽粒均大于野生型。圖示為細胞中APOlmRNA的含量和AP01蛋白含量
測定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注:Actin,即“肌動蛋白”,是所有細胞的一種重要骨架蛋白,在不同種類細胞中的表達量
相對穩(wěn)定,在該實驗中作為參照指標。
A.突變體1和突變體2的大籽粒性狀是由相關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所致
B.突變體2中的突變基因與突變體1中的突變基因為非等位基因
C.正常功能的Os基因可能會促進APO1蛋白的降解,但對APO/基因的轉(zhuǎn)錄無影響
D.突變體1和突變體3雜交后Fi自交,據(jù)Fz可判斷Qs與AP。/基因是否獨立遺傳
7.果蠅H號染色體上的基因A(卷翅)對基因a(止常翅)為顯性,基因F(星狀眼)對基因f(正常
眼)為顯性,基因A和基因F均屬于純合致死基因。果螂品系M全部為卷翅星狀眼,且該品
系內(nèi)的果蠅相互雜交后代也均為卷翅星狀眼?,F(xiàn)有?該品系的果蠅與經(jīng)誘變處理后的?只正
常眼正常翅雄果蠅X交配,從R中挑選一只卷翅雄蠅與品系M的雌蠅雜交,在F2中選取卷
翅正常眼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不考慮減數(shù)分裂中的交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品系M果蠅中基因A和F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所以不會自由組合
B.若F3全部是卷翅果蠅,則果蠅X的H號染色體上發(fā)生了純合致死突變
C.若F3中有1/3的個體為新突變型,則果蠅X的H號染色體上發(fā)生了隱性突變
D.若F3中全部為新突變型,則果蠅X的II號染色體上發(fā)生了顯性突變
8.雌性家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研究人員使用X射線獲得了甲、乙兩只雌性突變體,
均發(fā)生了Z染色體的片段缺失。利用Z染色體上不同區(qū)域?qū)镞M行PCR,部分結果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區(qū)域I區(qū)域口區(qū)域III區(qū)域IV
123M123M123M123M
1:野生型雌蠶2:突變體甲3:突變體乙M:標準DNA片段
A.在該實驗中X射線用干提高突變率
B.甲與野生型雜交后代中雌性均為野生型
C.乙比甲缺失了更多的Z染色體片段
D.可利用該方法對相關基因進行定位
102($),98(cf)198(?),0(cT)。(辛)[95(d)
【如II組III組
統(tǒng)計多組實驗結果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組別家蠶的性別比例與【組相近,有兩組(II、III)的性別
比例非常特殊。綜合以上信息進行分析:
(1)1組所得雌蠶的B基因位于一染色體上。
⑵將n組所得雌蠶與白殼卵雄蠶(bb)雜交,子代中雌蠶的基因型是(如存在基因缺
失,亦用b表示)。這種雜交模式可持續(xù)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中,其優(yōu)勢是可在卵期通過卵殼顏色
篩選,即可達到分離雌雄的目的。
⑶(4分)盡管III組所得黑殼卵仝部發(fā)育成雄蠶,但其后代仍無法實現(xiàn)持續(xù)分離雌雄,不能滿
足生產(chǎn)需求,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中國小麥遠嫁雜交之父”李振聲院士及其團隊首創(chuàng)全新育種方法(過程如圖),
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開辟了新途徑。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I藍粒單體小麥染色體組成
?4D缺體xd黑麥
I
Rx4D
I
F2x4D
口(38至46條)
I0
小黑麥異種染色體代換
圖2育種過程
(1)單體小麥和缺體小麥是小麥育種和遺傳分析的基礎材料。單體比正常個體少一條染色體,
缺體比正常個體少一對同源染色體。普通小麥含有42條染色體,也可被視為二倍體(用2〃=
42W表示),若不考慮同源染色體之間的差異,普通小麥共有種缺體。
⑵研究團隊利用帶有藍粒性狀標記的單體小麥(圖1),選育出能穩(wěn)定遺傳的可育缺體小麥。
藍粒單體小麥(E代表攜帶藍粒基因的染色體)自交以后,產(chǎn)生三種染色體組成的后代,耳40W
+E、c由于藍粒性狀具有劑量效應,會出現(xiàn)三種表型,即白粒、藍粒和
深藍粒,其中一粒小麥為缺體小麥。自交后,篩選得到了育性高的株系4D缺體(缺少4號
染色體)。
(3)二倍體黑麥(2〃=14R)是小麥的近緣物種,耐旱耐寒和抗病能力都很強。為引入黑麥優(yōu)良性
狀培育異種染色體代換的小麥新品種,研究人員進行了雜交實驗,如圖2。以4D缺體小麥為
母本,經(jīng)過人工去雄后授以黑麥花粉,所得B體細胞含有條染色體。由于B雌雄都
不育,用圖中①處理R幼苗使其染色體加倍。經(jīng)過細胞學觀察,選擇
條染色體的R植株進行回交。
(4)育種專家在小麥培育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隱性純合突變體,為判斷此隱性突變基因的位置
(在幾號染色體上),提出你的實驗思路:利用各種單體小麥植株作為(填“母本”或
“父本”)分別與該突變體雜交,若某種單體的子代中(填“出現(xiàn)”或“不出
現(xiàn)")隱性突變類型,則此基因在相應的染色體上。
答案精析
1.B[研究人員利用EMS對玉米進行誘變處理,獲得突變體P,EMS能誘發(fā)基因發(fā)生堿基
的增添、然失或替換而發(fā)生隨機突變,A正確;P葉片顏色變淺說明葉片中葉綠素的合成減
少,葉綠素的本質(zhì)不是蛋白質(zhì),但是其合成的過程需要酶的參與,P葉片顏色變淺體現(xiàn)了基
因通過控制的■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性狀,B錯誤;雜交組合①②中&的表
型及比例均約為綠色:淺綠:色=3:I,遵循分離定律,且R全是綠色,故淺綠色是隱性性狀,
即①②表明P的葉色基因為隱性突變,其遺傳遵循分離定律,C正確:P和Zrmcdl均為淺綠
色突變體,且P的葉色基因為隱性突變(設基因型為aa),由Fi表型及比例可推測Zrmcdl的
葉色基因為顯性突變(設基因型為AiA,Ai對A為顯性),則二者雜交后代表現(xiàn)出綠色:淺綠
色=1:1,符合表格中③R數(shù)據(jù),則P與Zrmcdl的葉色基因遺傳時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遵循的是分離定律,D正確。]
2.A[依題意,突變體為鋁■邊紅花的植株,則其基因型為AAB-,該植株自交于代性狀分離
比為3:1,則其基因型為AABb,因A基因純合,則無法通過突變體自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
3:1確定人、B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A錯誤:突變體是由白花品系突變而來,白花品系
基因型可以是A-bb、aaB->aabb,且該突變是發(fā)生了單突變,因此,最可能的情況是b突變
成了B,白花個體基因型由AAbb變成AABb,表型為銀邊紅花,B正確;該突變體自交后
代中27株銀邊紅花基因型及比例為1AABB:2AABb,這27株銀邊紅花隨機受粉時,產(chǎn)生
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2AB:lAb,則F2中,AAbb所占比例為1/9,AAB—(銀邊紅花)
所占比例為1-1/9=8/9,D正確。]
3.C[①義③、①X④的子代全為鋸齒狀,說明①與③、④應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因此②
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A、B正確;①X②、
①X⑤的子代全為光滑形,說明①與②、①與⑤是分別由不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導致,但②
與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變杉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若為前者,則②和⑤雜交,
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若為后者,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C錯誤;①與②是由不同基因
發(fā)生隱性突變導致,①與④應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②X⑥的子代全為鋸齒狀,說明②與⑥
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則④與⑥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
滑形,D正確。]
4.C[由題干信息可知,果蠅Al、A2、A3為3種不同眼色隱性突變體品系且突變基因位
于II號染色體上,則A1的基因型為alal、A2的基因型為a2a2、A3的基因型為a3a3、野生
型的基因型為++,A2和A3雜交,后代都是突變型,說明a2和a3兩個基因位于II號染色
體的相同位置,所以A2與A3是同一位點基因向不同方向突變的結果,且突變型Fi6勺基因
型為a2a3,其相互交配后代眼色表型都為突變型,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A、B正確;A1和
A2雜交,后代都是野生型,說明al和a2兩個基因位于II號染色體的不同位置,al與野生
型基因以及a2與野生型基因都在同一條染色體上,但位置不同,所以讓Fi野生型相互交配
后代眼色表型有兩種,野生型:突變型=2:2=1:I,C錯誤。]
5.C[假設R/r基因位亍某號染色體上,用該突變株(rr)作父本,與三體綠葉純合子(RRR)
植株雜交,F(xiàn)i為l/2Rr.l/2RRr,選擇F)中的三體(RRr)與黃葉植株(rr)雜交得F2,F2為
Rr:Rrr:RRr:rr=2:2:I:I,即綠葉:黃葉=5:I。由于該突變株與9-三體綠葉純合子
植株雜交,F(xiàn)2中球葉:黃葉-5:1,該突變株與10-三體綠葉純合子植株雜交,F(xiàn)2中綠葉:
黃葉光1:1,所以R/r基因位于9號染色體上。F]中三體的概率是1/2,A正確,C錯誤;三
體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可用顯微觀察法初步鑒定三體,B正確;若R/r基因位于與形成三
體有關的染色體上,則三體綠葉純合子的基因型為RRR,若R/r基因位于與形成三體無關的
染色體上,則三體綠葉純合子的基因型為RR,D正確。]
6.B[突變體1與突變體2分別與野生型雜交,F(xiàn)i籽粒大小均等于野生型,說明突變體1
與突變體2發(fā)生隱性突變,A正確;突變體1與突變體2雜交,B籽粒均大于野生型,與親
本相同,說明兩個突變基因是同一位點發(fā)生的不同隱性突變,互為等位基因,B錯誤;圖中
可以看出野生型與突變體1內(nèi)Actin量無明顯差異,說明加樣量基本相同,但野生型APO1
蛋白量明顯低于突變體1,說明正常功能的Os基因可能促進APOI蛋白的降解,而APOI
mRNA的相對含量沒有明顯差異,說明Os基因?qū)P。/基因的轉(zhuǎn)錄無影響,C正確。]
7.A[依據(jù)題意,繪制大致的遺傳圖解如下:
經(jīng)輻射后可能發(fā)生
基因突變的位點
alfAf
卷/正%?眼I卷立/常眼
afaf
卷翅正常眼正常眼正常翅
2:1
果蠅品系M中基因A與f位于同一條染色體,a與F位于同一條染色體,A錯誤;結合分析
遺傳圖解,F(xiàn)3中理論上應為卷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2:1,若F3全部是卷翅果蠅,說明
正常翅正常眼致死,則果蠅X的H對染色體上發(fā)生了比今致死突變,B正確;結合分析遺傳
圖解,若F3中有1/3的個體為新突變型,即正常翅正常眼個體為新突變型,則果蠅X的II號
染色體上發(fā)生了隱性突變,C正確;結合分析遺傳圖解,若果蠅X的II號染色體上發(fā)生了顯
性突變,則F?中全部為新突變型,D正確。]
8.C[甲是Z染色體上發(fā)生了片段缺失,野生型家蠶的兩條Z染色體都是正常的,因此甲
與野生型雜交后代中雌性麥現(xiàn)為野生型,B正確;根據(jù)圖示分析可知,區(qū)域I和ni中突變體
乙含有和野生型相同的片段,而突變體甲不含相應的片段,區(qū)域II中突變體甲和乙都不含相
應片段,因此甲比乙缺失了更多的Z染色體片段,C錯誤;缺失的Z染色體片段會導致相應
基因塊失,從而使雌蠶發(fā)生表型上的相應變化,因此可利用該方法對相關基因進行定位,D
正確。]
9.D[分析題意,正常隱性個體(aa)與一條2號染色體缺失一小段的顯性純合個體雜交得B,
F]隨機交配得F2,若A、a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則Fi的基因型為Aa,F2的基因型及
比例為A_:aa=3:I,A正確;若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且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上,則親本
顯性純合個體的基因型為AA°(“0”代表所在染色體部分缺失),B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2Aa
和l/2A°a,Fi自由交配,F(xiàn)2中有1/16缺失純合子,隱性個體(aa)占存活個體的比例為4/15,
故F2表型比例為II:4,B正確;若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且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則親本
顯性純合個體的基因型為A0(“0”代表缺失,不含相應基因),R的基因型及概率為l/2Aa
和l/2a0,Fi自由交配,F(xiàn)?中有1/16缺失純合子,即00個體致死,則F?中隱性個體(aa,a0)
占存活個體的比例為8/15,C正確,D錯誤。]
10.(1)2/3A:a=5:3(2)待該粗莖幼苗長大成熟后,讓其自交,觀察后代是否出現(xiàn)粗莖
性狀取野生型植株和粗莖植株的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有絲分裂中期細
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Fl和形態(tài)(3)讓粗莖植株與細莖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后代表型
解析(l)Fi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3:4:1,aa的概率是1/8,雌配子A和a各占
1/2,說明雄配子a占1/4、A占3/4,則a基因的花粉致死比例占2/3。A基因編碼的售蛋白
會導致同株個體一定比例的不含該基因的花粉死亡,即含A基因會導致含a基因的花粉死亡,
雌配子不受影響,純合子也不受影響,AA產(chǎn)生的只有A,Aa產(chǎn)生的A和a一樣多,aa只能
產(chǎn)生a,Fi比例為AA:Aa:aa=3:4:I,則產(chǎn)生的雌配子A:a=5:3。(2)能穩(wěn)定道傳的
個體是純合子,植物判斷純合子最簡單的方法是自交,待該粗莖幼苗長大成熟后,讓其自交,
觀察后代是否出現(xiàn)粗莖性狀。染色體變異可以用顯微鏡觀察,故取野生型植株和粗莖植株的
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有絲分裂中期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形態(tài)。(3)若要
判斷該突變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可讓粗莖植株與細莖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后代表型,
若粗莖為顯性突變,則基因型為AA或Aa,與細莖雜交后,子代都為粗莖或粗莖:細莖=1:1;
若粗莖為隱性突變,則基因型為aa,細莖的基因型為AA,子代都為細莖。
11.(1)常(2)bbZWB(3;IH組黑殼卵雄蠶B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雜交后代無法通過卵殼
顏色分離雌雄(或雜交后代黑殼卵和白殼卵中均既有雌性乂有雄性,無法通過卵殼顏色區(qū)分性
別或雄蠶中有黑殼又有白殼)
解析分析題意和圖示方案可知,黑卵殼經(jīng)射線照射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zhuǎn)移到其
他染色體上且能正常表達,轉(zhuǎn)移情況可分為三種,即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未轉(zhuǎn)移或轉(zhuǎn)移
到常染色體上、轉(zhuǎn)移到Z染色體上或轉(zhuǎn)移到W染色體上。將誘變孵化后挑選的雌蠶作為親
本與雄蠶(bb)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黑卵殼孵化后雌雄家蠶的數(shù)目,結合圖中的三組結果分析,
I組黑卵殼家蠶中雌雄比例接近1:1,說明該性狀與性別無關,即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
未轉(zhuǎn)移或轉(zhuǎn)移到了常染色體上;II組黑卵殼家蠶全為雌性,說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zhuǎn)
移到了W染色體上;川組黑卵殼家蠶全為雄性,說明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zhuǎn)移到了Z
染色體上。(1)由以上分析可知,【組攜帶B基因的染色體片段未轉(zhuǎn)移或轉(zhuǎn)移到了常染色體上,
即所得雌蠶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2)由題意可知,w存在基因缺失,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防汛應急預案(合集15篇)
- 計算機機師操作考試題及答案
- 吉職往年單招考試試卷及答案
- 基礎知識過關考試題目及答案
- 基金從業(yè)資格考試必過項及答案解析
- 臨海安全員證考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鄭州無菌實驗室安全題庫及答案解析
- 安全人員考核題庫及答案解析
- 危化品安全生產(chǎn)模擬題庫及答案解析
- 煤礦安全培訓爆破工題庫及答案解析
- 理財投資管理辦法
- 2025年車管所三力測試題及答案
- 2025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解讀
- 電氣火災主題班會課件
- 生豬屠宰加工工安全教育培訓手冊
- 中國海上鄰國
- 道路運輸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例會會議記錄
- 客運場站建設管理辦法
- 2025年高中英語教師課程標準考試測試卷及答案(共三套)
- 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環(huán)保培訓
- 【基于近幾年數(shù)據(jù)的歐派家居盈利能力案例分析(數(shù)據(jù)圖表論文)190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