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除苗木施工方案_第1頁
人工挖除苗木施工方案_第2頁
人工挖除苗木施工方案_第3頁
人工挖除苗木施工方案_第4頁
人工挖除苗木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挖除苗木施工方案一、項目概況與編制依據(jù)本項目為人工挖除苗木專項工程,適用于園林綠化改造、景觀升級及苗木移植前的預處理作業(yè)。施工范圍涵蓋喬木、灌木及特殊樹種的人工挖掘、修剪、土球處理及現(xiàn)場清理等工序。編制依據(jù)包括《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9-2012)、《城市園林綠化設計規(guī)范》(GB50420-2007)及項目現(xiàn)場勘察數(shù)據(jù),確保施工過程符合苗木保護、安全作業(yè)及環(huán)境保護要求。(一)工程特點作業(yè)環(huán)境復雜性:施工區(qū)域涉及既有綠化群落,需保護周邊保留苗木及地下管線(如給水管、電纜、燃氣管道等)。苗木類型多樣性:包含落葉喬木(胸徑5-30cm)、常綠灌木(冠幅1-3m)及特殊樹種(如棕櫚科、松柏類),需針對性制定技術參數(shù)。質量控制嚴格性:土球完整度、修剪精度直接影響苗木移植成活率,需執(zhí)行標準化操作流程。(二)施工目標土球完整率:喬木土球破損率≤5%,灌木土球破損率≤3%;安全零事故:實現(xiàn)施工人員、周邊設施及保留苗木零損傷;環(huán)保達標:噪聲≤70dB(晝間),揚塵控制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二、施工準備(一)技術準備苗木勘察建檔:對需挖除苗木進行逐一編號,記錄樹種、胸徑(喬木)、冠幅(灌木)、樹高、生長狀況(如病蟲害、倒伏風險)及根系分布預估,形成《苗木挖除清單》。地下管線探測:采用探地雷達對施工區(qū)域進行掃描,標記管線位置并繪制分布圖,開挖時設置警示帶(距管線1.5m范圍嚴禁機械作業(yè))。參數(shù)計算:根據(jù)苗木規(guī)格確定土球尺寸、修剪量及工具配置,具體如下:土球規(guī)格:喬木:胸徑5-10cm→土球直徑40-70cm(胸徑8倍),高度30-50cm;胸徑10-20cm→土球直徑70-120cm(胸徑7倍),高度50-80cm;灌木:冠幅1-2m→土球直徑30-60cm(冠幅1/3),高度25-45cm;修剪量:常綠樹種疏葉30%-40%,落葉樹種疏枝20%-30%(保留主枝骨架)。(二)資源配置人員配置:技術負責人1名(持園林綠化工程師證);施工班組3個(每組含挖掘工2人、修剪工1人、普工2人);安全員1名(持證上崗,負責每日安全交底)。工具配置:挖掘工具:尖鏟、平鏟、鋸子(手鋸/鏈鋸)、修枝剪(直徑≤3cm枝條)、高枝剪(高度3-6m枝條);土球處理工具:草繩(直徑1.5cm)、無紡布(100g/㎡)、木板(2cm厚,用于大型土球加固);安全防護:安全帽、防滑手套、反光背心、防刺鞋。材料準備:保護劑:傷口愈合劑(如愈傷涂膜劑)、生根粉(移栽備用,濃度500ppm);包裝材料:草繩(每土球用量=土球周長×3)、麻繩(用于喬木主干捆綁)。三、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一)修剪作業(yè)修剪原則:順序:“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先大枝后小枝”,避免枝條墜落傷人;切口處理:直徑≥5cm的剪口需涂抹愈合劑,切口與枝干夾角≤30°,平滑無劈裂。分類操作:落葉喬木:疏除病枯枝、交叉枝、內膛枝(保留主枝3-5個,分布均勻);主枝短截:保留長度為原枝的1/2-2/3,剪口芽朝向外側;示例:胸徑15cm的懸鈴木,保留3個主枝,每個主枝留2-3個側枝,疏除全部葉片。常綠灌木:修剪冠幅:按設計要求縮小10%-15%(如冠幅2m的冬青球修剪至1.7-1.8m);疏葉:去除下部老葉及過密葉片,保留頂部生長點。特殊樹種:松柏類:僅疏除枯死枝,禁止短截主枝(如雪松、油松);棕櫚科:保留3-5片健康葉片,切除枯萎葉柄(切口距主干5cm)。(二)土球挖掘與包裝挖掘流程:劃線:以樹干為中心,按土球直徑畫圓形標線(喬木向外延伸50cm為操作區(qū),設置擋土板);開溝:沿標線垂直下挖,深度達土球高度的2/3時向內傾斜,形成上大下小的“蘋果形”土球(底部直徑為土球直徑的1/3);斷根:遇到直徑≥3cm的側根,用鋸子截斷并涂抹生根粉,切口平整;掏底:土球挖掘至設計深度后,從底部向內掏土,保留中心主根(長度為土球高度的1/2)。包裝工藝:草繩綁扎:小土球(直徑<50cm):采用“橘子式”纏繞,繩間距5cm,每層重疊1/3;大土球(直徑≥80cm):“井字式”+“五角式”雙重綁扎,腰繩道數(shù)8-12道(直徑每增加20cm,腰繩增加2道);特殊加固:土球直徑>120cm時,外層加套鐵絲網(wǎng)(網(wǎng)孔5cm×5cm),并用木板(長1.5m,寬15cm)沿土球周向固定(間距30cm)。(三)苗木起吊與轉運起吊點設置:喬木:采用“雙吊點”,主吊點位于土球上方(吊繩與土球夾角≤45°),副吊點綁縛主干(距地面2/3樹高處,墊軟墊防樹皮磨損);灌木:小型灌木人工抬運(土球直徑<60cm),大型灌木使用叉車(鏟齒包裹無紡布)。運輸固定:車廂底部鋪10cm厚軟墊(如草簾),土球朝向車頭,樹干用三角架支撐;運輸過程中每2小時噴水1次(保持土球濕潤,避免陽光直射)。四、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一)質量控制要點土球質量:完整度:土球無裂縫、散坨,草繩綁扎不松動;含水率:挖掘前1天澆水(土壤濕度60%-70%),避免過干或過濕導致土球散裂。修剪質量:剪口平整度:誤差≤2mm,無毛刺、劈裂;樹形保留:修剪后苗木冠形對稱,主枝分布均勻(偏差≤10°)。過程檢驗:每完成10株苗木,技術負責人進行驗收,填寫《苗木挖除質量檢查表》,不合格項立即返工(如土球破損需重新挖掘)。(二)安全管理措施高空作業(yè)防護:修剪高度>3m時使用登高梯(穩(wěn)固性檢查:梯腳間距與梯高比1:4,設專人扶梯);禁止在五級以上大風、雷雨天氣進行高空作業(yè)。地下管線保護:開挖至距管線標記1m處改用人工淺挖(深度≤20cm/次),裸露管線需用沙袋覆蓋保護;工具使用規(guī)范:鏈鋸作業(yè)前檢查剎車、鏈條張緊度,佩戴護目鏡、耳塞;電動工具(如高枝剪)使用防水電纜,接地電阻≤4Ω。五、環(huán)境保護與文明施工(一)噪聲與揚塵控制噪聲管理:晝間(6:00-22:00)使用低噪聲工具(如電動修枝剪替代汽油鋸),夜間禁止施工;對產生噪聲設備(如鏈鋸)設置隔音罩,衰減量≥20dB。揚塵控制:施工區(qū)域邊界設置2m高圍擋(頂部安裝噴霧系統(tǒng),每2小時噴霧1次);土方臨時堆放需覆蓋防塵網(wǎng)(2000目),運輸車輛必須沖洗輪胎(洗車臺配置三級沉淀池)。(二)廢棄物處理枝條處理:修剪枝條分類堆放,直徑≥5cm的木質枝條粉碎后回收(作有機覆蓋物),病枝集中焚燒(遠離火源50m以上);土壤回收:挖掘產生的表層熟土(30cm內)單獨堆放,用于后期綠化回填,生土及建筑垃圾運至指定消納場。六、應急預案(一)土球散坨應急輕微散坨(破損面積<10%):立即用草繩補纏,破損處填充濕潤泥炭土并綁扎;嚴重散坨(破損面積>30%):放棄原土球,采用“裸根蘸漿法”(生根粉+黃泥漿,濃度800ppm)處理后重新打包。(二)管線損壞應急水管破裂:立即關閉閥門,用止水帶包裹破損處,通知供水部門維修;電纜損傷:撤離人員并設置警戒區(qū),聯(lián)系電力部門斷電后處理(嚴禁擅自觸碰)。(三)人員傷害應急高空墜落:立即停止作業(yè),對傷者進行初步固定(脊柱損傷禁止移動),撥打120并上報項目部;工具傷手:用止血帶(上臂1/3處)止血,傷口用碘伏消毒后包扎,嚴重者送醫(yī)縫合。七、施工進度計劃工序階段工期(天)關鍵節(jié)點資源配置施工準備3完成苗木勘察、工具調試技術負責人、安全員修剪作業(yè)5-10按喬木→灌木→特殊樹種順序施工修剪工6人、普工3人土球挖掘10-15每日完成喬木10株/灌木20株挖掘工9人、工具3套起吊轉運5-8苗木裝車率100%司機3人、吊裝設備2臺場地清理3建筑垃圾清運完畢普工5人、運輸車輛2臺注:工期可根據(jù)苗木數(shù)量調整,單批次最大處理量為喬木50株+灌木100株(需增加班組至5個)。八、驗收標準土球驗收:尺寸偏差:直徑±5%,高度±3%;綁扎牢固度:草繩拉力測試≥150N(用拉力計檢測)。修剪驗收:切口合格率100%(無劈裂、無殘留枝橛);樹形對稱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