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留置胃管方法、技巧及選擇方法_第1頁
臨床留置胃管方法、技巧及選擇方法_第2頁
臨床留置胃管方法、技巧及選擇方法_第3頁
臨床留置胃管方法、技巧及選擇方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留置胃管方法、技巧及選擇方法留置胃管,簡單來說就是將一根細長軟管從鼻腔或口腔插入胃中,是臨床中重要的護理操作。它主要適用于因疾病或治療需求無法安全經(jīng)口進食的人群,比如中風、腦部受傷或患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這類患者常因咽喉肌群失控出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進食時易誤吸,進而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而胃管能為他們輸送營養(yǎng)和藥物,堪稱“生命通道”。一、常規(guī)留置胃管方法常規(guī)操作需遵循標準流程,為后續(xù)特殊情況處理打下基礎,具體步驟如下:1.術前準備:清除患者鼻腔、上呼吸道及口腔內的分泌物和痰液;若患者帶有人工氣道,需充分清除氣囊上的滯留物。2.長度測量:選取患者發(fā)際至劍突的距離,作為胃管插入的標準長度(成人一般為45-55cm)。3.插管操作:將胃管經(jīng)鼻腔送入至咽喉部時,托起患者后枕部,盡量使下頜貼近胸部,再繼續(xù)插入胃管,直至達到測量好的長度。二、特殊患者的針對性留置技巧臨床中常遇到用常規(guī)方法無法成功置管的情況,針對不同類型的特殊患者,需采用差異化技巧:(一)吞咽正常但配合度差的患者這類患者的核心問題是心理抵觸或操作配合不當,需從溝通和輔助動作入手:1.操作前:重點做心理疏導,告知患者胃管置入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具體方法,同時指導配合技巧,比如呼吸節(jié)奏、吞咽方式和肌肉放松要點。2.操作中:協(xié)助患者取端坐位、頭微后仰,準備一小杯溫水和吸管;按傳統(tǒng)方法插管,插入至咽部時,囑患者用吸管飲水,同步隨吞咽動作緩慢推管;若患者出現(xiàn)惡心、嗆咳,需暫停操作并鼓勵,待其深呼吸放松、不適緩解后再繼續(xù)。3.操作后:確認胃管在胃內后妥善固定,幫患者整理衣物,同時向患者及家屬做胃管護理的健康宣教。(二)有/無咳嗽反射的患者咳嗽反射會影響插管節(jié)奏,需根據(jù)反射情況調整操作時機:?有咳嗽反射:胃管插入約20cm引發(fā)咳嗽時,先將胃管退后1-3cm;待咳嗽停止后,在患者吸氣末瞬間快速繼續(xù)插管,直至預定長度。?無咳嗽反射:置管約20cm感到輕度阻力時,將胃管退后1-3cm;用指腹輕輕向上提拉喉嚨下部的環(huán)狀軟骨,在吸氣末瞬間完成插管。(三)氣管切開患者氣管切開后氣道結構改變,需結合呼吸節(jié)奏和管道角度調整:采用“呼氣配合旋轉置胃管法”,使用內附導引鋼絲的鼻胃管;置管護士將鼻胃管旋轉180°,使管前端由朝向前轉為緊貼咽后壁,暫停操作觀察患者呼吸;當呼吸從吸氣相轉為呼氣相時,迅速將鼻胃管置入10cm以上,再送至預定深度;確認胃管在胃內后,撤出導引鋼絲并固定。(四)有吞咽困難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礙會增加插管阻力,需通過頭頸姿勢輔助:?神志清楚患者:先介紹操作方法以消除顧慮、獲取配合;根據(jù)病情取仰臥位或坐位,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后測量并標記插管長度;用浸有液體石蠟的紗布潤滑胃管前端,一手托胃管、一手持鑷子夾管前端緩慢插入鼻孔;插入約10-15cm(咽喉部)時,囑患者將頭頸向患側旋轉并前傾,同時做吞咽動作,順勢推進胃管至預定長度。?意識障礙患者:由助手協(xié)助完成頭頸向患側旋轉并前傾的動作,再按上述步驟緩慢插入胃管。(五)重癥昏迷合并舌后墜患者舌后墜會堵塞咽部通道,需借助特殊處理和手法消除阻力:采用“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留置速凍僵硬胃管法”:1.胃管預處理:將胃管全部涂抹石蠟油潤滑,盤曲后放入冰箱冷凍室5分鐘,使其變硬(增加插管穩(wěn)定性)。2.體位與手法配合: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左側護士用雙手食指和中指將患者下頜角向上、向前牽拉,同時用無名指微屈支撐舌根,大拇指下壓下頜,使患者下齒槽超過上齒槽約1cm,待阻力消失后,立即將胃管旋轉180°(使管端偏離氣管),沿咽后壁滑行插入。3.操作注意事項:“提拉下頜角、托舌根、壓下頜”三步需用力均勻,避免下頜關節(jié)脫位;因胃管硬度較大,需留意手感,遇阻力時放緩動作,不可強行通過;全程密切觀察患者生命指標,若心率、呼吸、平均動脈壓波動超20%,或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超5%,需立即暫停操作。三、胃管位置確認:精準判斷是核心置管成功后,需通過科學方法確認胃管是否在胃內,避免誤入氣管,具體方法及優(yōu)先級如下:?金標準:X線檢查(注:不適合居家患者)。?推薦方法:a.可視化喉鏡:可清晰暴露咽喉結構,既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又能避免管路誤入氣管。b.pH試紙檢測:通過檢測胃管抽出物的pH值判斷位置。c.二氧化碳濃度檢測:針對成人機械通氣患者,用專用儀器測定二氧化碳濃度,為強推薦方法。?輔助手段:觀察抽出物顏色及性質、聽氣過水聲、看有無氣泡逸出(僅作參考,不能作為唯一判斷依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