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研究
專題03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目錄
考情概要:命題解讀,考向考點考法方向把握;
真題研析:分析命題方式以及命題立意,展現(xiàn)真題解題思路,摸清命題方向;
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設置新考法真題;
模擬精選:近年考向分析,預測考點,鞏固復習效果;
考情聚焦
考向考點考法」角度考察統(tǒng)計
官渡之戰(zhàn)意義
二國鼎立形
赤壁之戰(zhàn)過程、意義
成
三國鼎立各國稱帝、經濟發(fā)展
建立、少數(shù)民族內遷、北人2022?廣東.T5?少數(shù)民族內
西晉短暫統(tǒng)西晉統(tǒng)一
南遷遷
、各民族
江南地區(qū)開發(fā)原因、表現(xiàn)
內遷
流水之戰(zhàn)背景、過程、意義
北魏統(tǒng)治措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內容、實質、影響
施及社會發(fā)
北魏時期的社會發(fā)展時代特征、表現(xiàn)、意義
展
《齊民要術》作者、內容、意義2024?廣東,T5?中華文化吸
北魏科技文引力、2023?廣東?T5?科學
祖沖之作者、內容、意義
化家及其貢獻
王羲之與《蘭亭集序》特點、地位
命題分析:
2024年廣東中考考察司馬遷與《史記》、儒家思想,以《史記》為切入點,考察中華文
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2023年考察科學家及其貢獻,考察祖沖之、張仲景、賈思勰,2022年考察少數(shù)民族內遷,
以基礎知識記憶為主。
試題
命題預測:
預測2025年該部分初了扎實基礎,把握科學、文化(思想),識記類基礎知識外,也要
把握材料分析方法,運用基礎知識分析材料情景;
高頻考點主要考查對魏晉到隋唐的民族交融(孝文帝改革)、科學家巾法家史學家及其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漢族文化影響(文化交流、文化自信、文化認同);
素養(yǎng)考向:結合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角度認識三國兩晉南
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在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中的意義結,結合唐朝的民族政策,狀家國情懷”
角度認識少數(shù)民族在邊疆開發(fā)中的作用;結合文學、書法、繪畫、科技等方面的成果,從“家
國情懷”角度考查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
這一時期文化的特點及成因;
二、廣東真題考點分析
考點一、司馬遷與《史記》、儒家思想
(2024?廣東15)魏晉時期,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大量引進《論語》《史記》《漢書》等儒家經典和史學名著,
當?shù)厝瞬粌H能誦讀漢文著作,還能使用漢文寫作。這體現(xiàn)了()
A.儒家學說的包容性B.鑒真東渡的影響力
C.中華文化的吸引力D.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
【答案】C
試題精講
以儒家思想、《史記》為切入點,考查魏晉時期中華文化對周邊的影響,在考察學生
命題立意
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考察相關知識的理解;
A材料不符儒家學說的包容性主要體現(xiàn)在吸取其他文化,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B時空錯亂鑒真東渡發(fā)生在唐朝,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根據(jù)題干'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大量引進《論語》《史記》《漢書》等儒家經典和史學名
C正確選項著,當?shù)厝瞬粌H能誦讀漢文著作,還能使用漢文寫作''和所學知識可知,朝鮮半島學
習儒家經典和史學名著,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吸引力,C項正確
材料涉及中原文明對朝鮮半島的影響,不涉及創(chuàng)新,無法得出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的
D理解錯誤
結論,排除D項
試題
試題
考點二、科學家及其貢獻
(2023?廣東?T5)天文學與數(shù)學是兩個關系密切的學術領域。在上述兩個領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張仲景B.賈思勰C.王羲之D.祖沖之
【答案】D
試題精講
本題主要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考察張仰景、賈思勰、王羲之、祖沖之等貢獻,以
命題立意
識記為主,但又歸納總結各選項的共同點;
A內容不符張仲景是醫(yī)學家,排除A項
B內容不符賈思勰是農學家,排除B項
C內容不符王羲之是書法家,排除C項
根據(jù)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
D正確選項運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第七位數(shù)字,創(chuàng)制出當時最先進的
歷法《大明歷》是祖沖之在天文歷法上的成就,D項正確
考點三、少數(shù)民族內遷
(2022?廣東丁5)5.十六國時期,氐族貴族深受漢族文明影響,皇帝苻堅“行禮于辟雍,祀先師孔子'',前
秦政權形成“英儒畢集”局面。苻堅這一舉措()
A.改革了官員選拔制度B.體現(xiàn)“無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體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D
試題精講
以十六國時期為氐族貴族深受漢族文明影響切入點,考查民族交融,在考察學生獲
命題立意
取和解讀信息、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考察相關知識的理解;
A材料不符材料中舉措沒有改革了官員選拔制度,排除A項
B知識錯誤材料中是有為而治,排除B項
C理解錯誤重用漢族人,不是完善了儒家思想體系,排除C項
材料中說明氐族貴族深受漢族文明影響。前秦政權也吸收漢族儒生參政。這中措施
D正確選項
顯然有利于民族交融,D項正確
試題
試題
A.紙上談兵B.朝秦暮楚C.草木皆兵D.三顧茅廬
6.【主題歸納】(2024?湖北武漢?中考真題)下圖是小歷同學根據(jù)課堂學習內容繪制的思維導圖。依此判斷,
他學習的是()
A.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B.北方各族的內遷
C.黃河流域的統(tǒng)一D.中外文化的交流
7.【家國情懷】(2023?甘肅金昌?中考真題)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雜居相處,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
同創(chuàng)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現(xiàn)出新的社會面貌,進而形成新的“中國”——隋唐國家。這說明,這一時期
的民族交融()
A.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B.徹底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
C.奠定了隋唐繁榮與發(fā)展的基礎D.加速了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
8.【關鍵詞分析】(2024?四川廣安?模擬預測)華夏族是中華民族最早最受各界認同的民族稱號?!蹲髠鳌?/p>
注疏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比A夏民族的稱謂正是來源于服飾文明。以
下歷史事件反映古代少數(shù)民族“易服學禮,融入華夏”是()
A.炎黃戰(zhàn)蚩尤B.北魏孝文帝改革C.漕淵之盟D.回族的形成
9.【新設問】(2024?廣西?中考真題)錘繇的楷書剛柔兼?zhèn)洌豸酥淖帧帮h若浮云,矯若驚龍】北魏的書
法雄勁駿放、端莊古雅。這體現(xiàn)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
A.風格多樣B.交流頻繁C.立意高遠D.題材廣泛
10.【歷史解釋】(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北魏時期,賈思勰編寫的《齊民要術》不僅系統(tǒng)總結了公元6
世紀以前中國北方的傳統(tǒng)農學成就,還總結了內遷少數(shù)民族的醫(yī)療技術和畜牧業(yè)經驗。這體現(xiàn)了當時()
A.南北文化的交流B.民族交融的趨勢
C.階級矛盾的緩和D.傳統(tǒng)科技的轉型
二、綜合題
11.(2024?甘肅?中考真題)甘肅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戰(zhàn)略位置重要。閱讀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試題
試題
材料一西漢時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險阻、地彩地物,在河西地區(qū)筑寒障亭戰(zhàn),成為西漢政府在西
北防務的重要內容。《漢書》記載:“元狩二年,膘騎將軍擊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
酒泉郡,后稍發(fā)徒民充實之?!薄逗鬂h書》有邊郡置農都尉,主屯田殖谷''的記載,通過這些指施鞏固了漢
政府在河西的統(tǒng)治。同時,漢政府陸續(xù)建立了郡、縣等各級行政管理機構,造官治理民政、部署防務。
——摘編自《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
材料二五涼時期(十六國時期),河西走廊政局相對穩(wěn)定,為儒學在河西地區(qū)的傳播與發(fā)展提供了
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一批儒學大家不為世俗所左右,勤于治學,若書立說,開信收優(yōu),使?jié)h文化在河西地區(qū)
得以傳承和發(fā)展。西晉末年,京城官員張凱主動請求調往武威,就任涼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與"拔賢
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區(qū)儒學昌盛,井井有條。
——摘編自紀錄片《河西走廊》解說詞
(I)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漢政府治理河西走廊的措施。
(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五涼時期河西地區(qū)儒學昌盛的原因。
新題特訓
考向一三國鼎立的形成
考點一官渡之戰(zhàn)
考法/角度【關鍵詞】:意義
考法1:意義
1.(2024?廣東廣州?二模)2021年,中國考古學會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下表為入選該名單的38項
石器時代遺址地域分布情況。據(jù)下表可知“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石器時代遺址地域分布表()
區(qū)域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
遺址教3679922
A.我國是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B.當時區(qū)域間經濟交流比較活躍
試題
試題
C.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D.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1.(2021?廣東深圳?三模)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許昌招攬民眾屯田,當年“得谷百萬斛”;隨后向北
方各地推廣,“數(shù)年中所在積粟,倉縻皆滿”。曹操此舉的根本目的是()
A.解決北方的溫飽問題B.滿足農民的土地需求
C.推動農業(yè)技術的革新D.促進北方的統(tǒng)一進程
2.官渡之戰(zhàn)是東漢末年著名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此戰(zhàn)()
A.袁紹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B.戰(zhàn)后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
C.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打下基礎D.為西晉統(tǒng)一全國奠定基礎
考點二赤壁之戰(zhàn)
考法/角度【關鍵詞】:過程、意義
考法h過程
3.某史書記載:“(曹)公……與備戰(zhàn),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
郡,”該史料記錄的是()
A.長平之戰(zhàn)B.官渡之戰(zhàn)C.赤壁之戰(zhàn)D.觀水之戰(zhàn)
考法2:意義
4.(2024?廣東深圳一模)下表是關于“赤壁之戰(zhàn)”的記述。據(jù)此可知()
文獻記述
“(劉備、孫權)與曹公戰(zhàn)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劉各)與吳
《三國志?先主傳》
軍水陸并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公(曹操)燒其余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
《三國志?吳主傳》
曹公遂北還......”
A.南方整體實力優(yōu)于北方B.北方將會出現(xiàn)人口銳減
C.經濟重心南移開始出現(xiàn)D.疾疫暴發(fā)加劇戰(zhàn)局變化
5.(2024?安徽阜陽?一模)李白有詩云:“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p>
破四公。”詩中所指戰(zhàn)役()
A.為三國鼎立局面奠基B.有利于曹操統(tǒng)一北方
C.促進了民族交融D.推翻了東漢政權
6.《三國志》記載:“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其反映的事件是
()
A.是我國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B,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
試題
試題
C.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地區(qū)奠定了基礎D.標志著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考點三三國鼎立
考法/角度【關鍵詞】:各國稱帝、經濟發(fā)展
考法1:各國稱帝
7.(2024?廣東中山?一模)經過多年的征戰(zhàn)兼并,曹操統(tǒng)一了北方;孫權在江淮擴張勢力,奪荊州、占嶺
南,統(tǒng)一了江南;劉備占益州,奪漢中,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統(tǒng)一了巴蜀地區(qū)。這反映出當時()
A.戰(zhàn)亂破壞社會經濟B.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
C.民族交融趨勢加強D.政權分立一直持續(xù)
8.下表中材料旨在說明()
208年曹操寫下表達其志向的詩句“老牌伏楊,志在千里”
219年孫權上書曹操勸其稱帝,曹操閱后大罵:“孫權這小子,竟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時人稱其篡漢
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A.三國鼎立局面已經形成B.各地軍閥明爭暗斗
C.統(tǒng)一觀念仍然深入人心D.劉備稱帝順應民心
9.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如圖直觀反映了三國鼎
立的形勢的是()
考法2:經濟發(fā)展
10.(2024?廣東中山?二模)《三字經》“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這兩晉,宋齊恭,梁陳承。為南朝,都
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毕铝信c《三字經》中概述的時期相符的歷史現(xiàn)象是()
A.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B.科舉盛行、人才輩出
C.藩鎮(zhèn)割據(jù)、社會動蕩D.佛教傳入、外交活躍
II.(2024?廣東揭陽?一模)諸葛亮進入南中(云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后,“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諸
夷慕侯之德,漸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這反映了蜀國當時()
A.推動了西南地區(qū)的開發(fā)B.重視發(fā)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
試題
試題
C.利用德治籠絡少數(shù)民族D.建立城邑控制西南地區(qū)
12.(2024?廣東惠州?一模)《三國志》中記載了趙岐在北方“布裨賣胡餅”的故事,布衣布褲是漢族平民常
見的口常打扮,而以雜面作餅則是從北方少數(shù)民族地帶傳遞而來的飲食習俗。這表明()
A.民族差異消失B.南北衣著習慣趨同
C.民族交融加強D.孝文帝改革影響大
考向二西晉短暫統(tǒng)一、各民族內遷
考點一西晉統(tǒng)一
考法/角度【關鍵詞】:建立、少數(shù)民族內遷、北人南遷
考法h建立
13.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況,其中“口”中的朝代應是()
魏
夏一~>商—>0周—>東周---—>西漢—漢蜀
就飛國
-吳
A.十六國B.西晉C.東晉D.北朝
14.歷代政權的分立與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演變,是從區(qū)域到整體,從碰撞到交融的過程。歷史上結束
分裂局面,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是()
A.秦、西晉、隋、元B.西漢、東晉、明、清
C.隋、唐、宋、元D.東漢、三國、元、明
考法2:少數(shù)民族內遷
15.(2024?西藏?中考真題)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描述了少數(shù)民族貴族宴飲、農民耕種等場景,反映了這一
時期北方各族人民學習中原的生活方式。材料說明了該時期()
A.政治的穩(wěn)定B.南北的對峙C.江南的開發(fā)D.民族的交融
16.(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
這主要得益于()
A.科技文化發(fā)展B.民族交流交融
C.中原人民南遷D.江南地區(qū)開發(fā)
考法3:北人南遷
17.(2024,重慶?中考真題)卜表是某歷史老師梳理的我國占代部分政權的統(tǒng)治措施。這些措施都()
試題
試題
時期主要史實
西周周武王滅商后,對“殷遺民''實行"殷人治殷”
魏晉匈奴劉漢政權針對境內多民族共存局面,實行“胡漢分治
遼朝“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A.體現(xiàn)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B.導致了階級矛盾的激化
C.改變了少數(shù)民族的游牧生活D.形成了政權并立的格局
18.(2024?江蘇南通?二模)詩歌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皶x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北人避
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边@反映的是()
A.北魏的漢化改革B.南朝政權的更迭
C.中原人口的南遷D.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
19.(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史記》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
耨……”《宋書》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苯系貐^(qū)出
現(xiàn)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統(tǒng)治者的重視B.民族交融C.政治中心南移D.北民南遷
考點二江南地區(qū)開發(fā)
考法/角度【關鍵詞】:原因、表現(xiàn)
考法1:原因
20.(2024?北京?中考真題)以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現(xiàn)象所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內遷各族人民與當?shù)貪h人錯居雜處,民族隔閡逐漸消解。北朝后期,我國北方
北方
出現(xiàn)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B.導致了南方政權的更迭
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D.為國家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
21.(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東晉詩人謝靈運在其作品《山居賦》中提到了麻、粟、豆等農作物,
以及梨、棗、杏樹等果樹。這些原來都是種植在北方的,而這時也在南方種植了。這表明()
A.人口遷徙促進物種交流B.南方適合種植所有作物
C.生產工具提高勞動效率D.先進技術推動農業(yè)發(fā)展
試題
試題
考法2:表現(xiàn)
22.(2024?湖北武漢?中考真題)下圖是小歷同學根據(jù)課堂學習內容繪制的思維導圖。依此判斷,他學習的
是()
A.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B.北方各族的內遷
C.黃河流域的統(tǒng)一D.中外文化的交流
23.(2022?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宋書》是記載南朝劉宋王朝歷史的史書。書中有一段描述:“至于
元嘉木……兵車勿用,民小外勞,役寬務簡,氓庶繁息,至余糧棲畝,尸小夜扃(jidng),蓋東西之極盛
也”。這體現(xiàn)了南北朝時的()
A.政權對峙更迭B.北方人民南遷
C.江南地區(qū)開發(fā)D.民族發(fā)展活力
24.(2023?重慶?中考真題)九年級(1)班的同學們在歷史探究學習中,圍繞主題收集了一些史料,現(xiàn)摘
錄部分典型如下。他們探究的主題應該是()
內容出處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妒酚洝?/p>
幽、冀、青、并、兗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國北方)流人相帥(率)過江滄。《晉書》
江南之為國盛矣……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
《宋書》
(建康)貢使商旅,方舟萬計。
A.政權建設與社會進步B.技術發(fā)明與經濟發(fā)展
C.人口遷徙與區(qū)域開發(fā)D.商業(yè)繁盛與文化交流
考點三肥水之戰(zhàn)
考法/角度【關鍵詞】:背景、過程、意義
考法1:過程
試題
試題
25.(2023?山東臨沂?一模)對下圖所示事件敘述正確的是()
A.東晉強征北方各族人民當兵B.東晉以少勝多打敗前秦進攻
C.為前秦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D.戰(zhàn)后南方陷入分裂混戰(zhàn)局面
26.前秦重臣王猛在臨死前曾對苻堅說:“晉雖僻處汀南.然正朔相承.I?下安和八臣沒之后,愿勿以晉
為紹?!蓖趺蛣裾f苻堅不要進攻東晉的原因是()
A.苻堅本人性格驕傲自滿B.前秦的兵士皆不習水戰(zhàn)
C.東晉內部穩(wěn)定,團結一心D.前秦國內民族矛盾尖銳
考法2:意義
27.(2024?安徽?二模)下圖為我國古代某次戰(zhàn)役形勢圖(局部),此戰(zhàn)()
A.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B.消滅了秦軍主力并加速秦朝滅亡
C.使北方很快陷入分裂和混戰(zhàn)狀態(tài)D.導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28.“沈水之戰(zhàn)是中國古代乂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泗水之戰(zhàn)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和混戰(zhàn)的狀態(tài)。''材料反映的是觀水之戰(zhàn)的()
A.背景B.內容C.過程D.影響
試題
試題
考向三北魏統(tǒng)治措施及社會發(fā)展
考點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法/角度【關鍵詞】:原因、內容、實質、影響
考法1:內容
29.公元5世紀,鮮卑族人紛紛把姓氏改為“元”、“陸”或“劉”等等,主要原因是()
A.商鞅變法的推動B.秦始皇的要求
C.北魏孝文帝改革D.康熙帝的詔令
30.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說:“南北朝本是一個病的時代。此所謂病,乃指文化病。若論文化病,北朝
受病較南朝為淺,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逼湟庠谡f()
A.南朝門閥土族制度是歷史倒退B.北魏改革直接完成大一統(tǒng)
C.北朝政治改革為隋唐盛世奠基D.南朝玄學不利于文化發(fā)展
考法2:實質
31.(2023?云南昭通?二模)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徙都洛邑”,向南方的齊借書抄寫,以充實北
魏的國家圖書。孝文帝此舉旨在()
A.消除民族隔閡B.統(tǒng)一黃河流域
C.確立正統(tǒng)地位D.學習中原文化
考法3:影響
32.據(jù)南北朝時期的《洛陽伽藍記》記載:“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
昨至洛陽,衣冠土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边@反映了當時洛陽()
A.戰(zhàn)亂嚴重經濟蕭條B.吸引南方土族北遷
C.商業(yè)貿易空前繁盛D.民族交融社會繁榮
33.北齊史學家魏收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北方民族正史《魏書》,書里所傳遞的歷史思想、民族觀念都以王
朝正統(tǒng)和“大一統(tǒng)”的背景為根基。據(jù)此可知,《魏書》編纂()
A.創(chuàng)新體例獨樹一幟B.鑄就民族史學地位
C.秉筆直書影響深遠D.促進北方民族交融
34.有學者在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時說,交替的“胡化”和“漢化'孕育出了強勁的官僚制化運動,它扭轉了
魏晉以來的國家頹勢,并為隋唐王朝通向重振找到了歷史出口。該評價說明孝文帝改革()
試題
試題
A.為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B.實現(xiàn)了北魏政權的長治久安
C.為民族政策的推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D.導致了門閥土族制度的消亡
35.魏晉以來,民間多以谷物、布帛易物。北魏孝文帝鑄太和五銖,詔“京師及諸州鎮(zhèn)皆同行之“,結果僅
得以流通丁?京師一帶。明帝時,“河北諸州猶以他物交易,錢不入市”。對此理解止確的是()
A.幣制混亂激化社會矛盾B.租稅制度影響金屬貨幣流通
C.各區(qū)域間經濟聯(lián)系斷絕D.分裂戰(zhàn)亂阻礙商品經濟發(fā)展
考點二北魏時期社會發(fā)展
考法/角度【關鍵詞】:時代特征、意義、表現(xiàn)
考法L時代特征
36,下列示意圖揭示出這一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匈奴、算卑、羯、氐、£
五族內遷,促進民族交融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
考法2:意義
37,下列所示為某學習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整理的圖片,他們探究的主題是()
試題
試題
①漢人胡食圖②胡人牛耕圖
③穿漢服的少數(shù)民族貴族④胡床椅子方凳
A.社會風氣開放包容B.游牧民族生活變遷
C.少數(shù)民族政權改革D.民族交融日趨頻繁
考法3:表現(xiàn)
38.呂思勉《中國通史》講到,“一到隋唐時代,而所謂五胡,便已泯然無跡”,意在說明三國兩晉南北朝
時期()
A.民族交融加強B.商業(yè)貿易繁榮
C.政治清明穩(wěn)定D.中外交流頻繁
考向四北魏科技文化
考點一《齊民要術》
考法/角度【關鍵詞】:作者、內容、意義
考法1:作者
39.某中學要美化校園,在設計古代文化名人長廊的時候,尚缺一座農學方面的人物塑像,你覺得合適的
人物應是()
A.司馬遷B.賈思勰C.祖沖之D.酈道元
考法2:內容
40.《齊民要術》強調“大為之時,而我不農,谷亦不可得而取之?!奔瓷咸旖o了耕種的好時機,而我不去
試題
試題
耕種,就不可能收獲到糧食。這體現(xiàn)的思想是()
A.重農抑商B.因地制宜C.以農為本D.不違農時
41.《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是指使人民豐衣足食,“要術”是說重要的方法,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指百姓從事生活資料生產的最重要的技術和知識。這反映出作者具有()
A.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B.不迷信權威的批判精神
C.注重實驗分析的科學精神D.大無畏的探險精神
考法3:意義
42.(2024,寧夏銀川?三模)某歷史學習小組制作了下以知識簡表,從中可以得出()
姓名時代主要成就
張仲景東漢廣泛收集目間藥方,寫成《傷寒雜病論》
賈思硼J痛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撰寫《齊民要術》
宋應星明朝整理各地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經⑥,絹著《天工開物》
李時珍明朝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種醫(yī)藥書籍,編著《本草綱目》
A.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實踐經驗B.中國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C.科學家勇于創(chuàng)新和鉆研精神D.科技著作由政府統(tǒng)一組織編寫
考點二祖沖之
考法/角度【關鍵詞】:作者、內容、意義
考法1:作者
43.(2024?江蘇揚州?三模)“他通過天文觀測,對歷法進行精細的推算,創(chuàng)制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
歷》“他”是()
A.司馬睿B.賈思薇C.祖沖之D.顧愷之
考法2:內容
44.(2024?湖北武漢?二模)祖沖之環(huán)形山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對較小的撞擊坑,名稱取自中國南北朝時期的
祖沖之,1961年被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正式命名。198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
(第3組),其中22克銀幣背面圖案之一就是祖沖之。我們紀念祖沖之是因為他()
試題
試題
A.創(chuàng)辦私學傳承經典B.驅逐倭寇維護統(tǒng)一
C.發(fā)展中醫(yī)預防疾病D.數(shù)學成果領先世界
45.祖沖之運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
A.第六位數(shù)字B.第七位數(shù)字C.第八位數(shù)字D.第九位數(shù)字
考法3:意義
46.(2024?廣東廣州?二模)認真研讀下面圖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時期科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
赤
鳳
妾
忻
祖沖之在三國時期數(shù)學家
賈思疆汲取農民生產經臉,并酈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劉微所創(chuàng)“割圓術”的基
在實戲中證明和豐富了這些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礎上,礎上,將圓周率精確到小
經臉,著成《齊民要術》寫成《水經注》數(shù)點后七位
A.集中于農業(yè)領域B.成果領先于世界
C.繼承與創(chuàng)新結合D.注重以民生為本
47.(2024?江蘇南京?二模)三國時期的王蕃把圓周率推算到3.1556,劉徽用割圓術得出圓周率為
3.1416,南朝時,祖沖之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的第七位數(shù)字。這體現(xiàn)了()
A.經濟的交流與發(fā)展B.文化的多源與交融
C.科技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制度的變革與進步
考點三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考法/角度【關鍵詞】:作者、內容、意義
考法1:特點
48,(2024?河南南陽,模一)某班級的書法興趣小組找到了右面這幅書法作品的圖片,對其真跡解讀最準確
試題
試題
的是()
邇
>.健
3水
?溫
<若
在m
費
兀
領
利
率
不
夭
春
差
良
林
夫
加
息
情2
《蘭亭集序》(摹本?局部)
A.該作品創(chuàng)作于北魏時期B.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C.被稱為“天下第一楷書”D.是“書圣”王獻之的作品
49.(2024?廣東深圳?二模)有學者認為,漢末是中國古代書法美學的萌芽發(fā)端期,紙的大量供應,使魏晉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意境達到新的高度。支撐這一觀點最有力的證據(jù)是()
A.張仲景的實踐B.祖沖之的成果
C.王羲之的成就D.顧愷之的創(chuàng)作
考法2:意義
50.(2024?山東濱州?一模)下圖為書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它的作者是()
覲
拄
林
林
儲
期
敝
卻
媒
走A
”
若不
次
一
A孑.
心
虱
.趙
葩
利
爽
縱
匕
詔<
不
牛
仇
日
由
育
水
無
信
衣
贏
公
一
分
嘴
8加
著
手
義
說
俞
也
匕l(fā)r.
K&青
4〃㈱
傳
也
何
才
擊
方
兒
,
可
衣
-一
找
鈍
艮
i玨
之
落
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場車輛機坪作業(yè)安全規(guī)范知識測試題附答案
- 儀器分析分類題庫及答案
- 心靈驛站高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生物高中競賽真題及答案
- 化學與航天強國戰(zhàn)略(推進劑)聯(lián)系試題
- 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
- 古代詩人考試題目及答案
- 供電保障考試題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物理“專項突破”針對性強化試題(一)
- 杭二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一二年級科學試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脫硝催化劑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水手船員考試題及答案
- GB/T 45356-2025無壓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丙烯(PP)管道系統(tǒng)
- 眼內炎的預防控制措施
- 2025年度化肥生產設備租賃與維護合同書
- 廣東學校安全條例課件
- 畢氏族譜完整版本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案第十二講-民族危亡與中華民族意識覺醒
- ICU患者的護理常規(guī)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生活更美好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