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_第1頁
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_第2頁
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_第3頁
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_第4頁
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模型(原子、平衡)認知水平測評試題一、原子模型認知水平測評試題(一)基礎認知層選擇題:下列關于原子結構模型的發(fā)展歷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電子云模型②行星模型③葡萄干布丁模型④道爾頓實心球模型A.④③②①B.③④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填空題: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中,極少數(shù)粒子發(fā)生大角度偏轉(zhuǎn)的現(xiàn)象,否定了湯姆遜的________模型,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結構模型,其核心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判斷題:玻爾原子模型中,電子在固定軌道上運動時會不斷輻射能量();量子力學模型認為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可以用確定的軌道半徑描述()。(二)模型理解層圖像分析題:下圖為氫原子的能級示意圖,根據(jù)玻爾模型回答:(1)電子從n=3能級躍遷到n=1能級時,釋放的光子能量為________eV,對應光的波長屬于________(填“紅外”“可見”或“紫外”)區(qū)域。(2)若用能量為12.0eV的電子轟擊基態(tài)氫原子,能否使電子躍遷到n=2能級?請說明理由。概念辨析題:比較經(jīng)典核式模型與量子力學模型對電子運動狀態(tài)描述的差異,完成下表:比較維度經(jīng)典核式模型量子力學模型電子運動軌跡固定軌道________能量狀態(tài)連續(xù)變化________描述工具宏觀力學公式________(三)模型應用層計算題:已知基態(tài)氫原子的電子軌道半徑r?=0.53×10?1?m,電子質(zhì)量m=9.1×10?31kg,電荷量e=1.6×10?1?C。(1)根據(jù)庫侖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電子繞核運動的速度v。(2)若將電子運動視為環(huán)形電流,求電流強度I的大?。ūA魞晌挥行?shù)字)。開放論述題:用原子結構模型解釋鈉原子(Na)比鎂原子(Mg)更容易失去電子的原因。要求結合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及有效核電荷數(shù)進行分析。(四)模型遷移層創(chuàng)新設計題:某同學提出“分層蛋糕模型”類比原子結構:蛋糕胚代表原子核,奶油層代表電子層,水果顆粒代表電子。請指出該模型的合理性與局限性,并基于量子力學觀點提出改進建議??缜榫硲妙}:在解釋α粒子散射實驗時,若假設原子為“均勻帶電球體”(電荷密度處處相等),請預測實驗現(xiàn)象與盧瑟福實驗結果的差異,并說明原因。二、化學平衡模型認知水平測評試題(一)基礎認知層選擇題:下列關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說法正確的是()A.各物質(zhì)濃度相等的狀態(tài)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B.反應停止的狀態(tài)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C.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的狀態(tài)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D.壓強不變的狀態(tài)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填空題:對于可逆反應N?(g)+3H?(g)?2NH?(g)ΔH<0,若增大壓強,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其本質(zhì)原因是________;若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K值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圖像識別題:下圖為某可逆反應的v-t圖像,t?時刻改變的條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并解釋理由:________。A.升高溫度B.加入催化劑C.減小生成物濃度(二)模型理解層數(shù)據(jù)分析題:在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SO?(g)+O?(g)?2SO?(g),起始時SO?和O?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4mol和2mol,2min后達到平衡,測得SO?的濃度為1mol/L。(1)計算0~2min內(nèi)O?的平均反應速率v(O?)=mol/(L·min)。(2)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寫出計算式即可)。原理辨析題:勒夏特列原理指出“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將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請用該原理解釋:(1)向飽和NaCl溶液中通入HCl氣體,有晶體析出;(2)工業(yè)合成氨中,采用高壓條件提高NH?產(chǎn)率。(三)模型應用層實驗設計題:某小組欲通過實驗探究溫度對可逆反應Fe3?+3SCN??Fe(SCN)?(血紅色)平衡的影響。請設計實驗方案,包括:實驗儀器、操作步驟、預期現(xiàn)象及結論。綜合計算題:在一定溫度下,向1L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CO和2molH?O(g),發(fā)生反應CO(g)+H?O(g)?CO?(g)+H?(g),平衡時CO的轉(zhuǎn)化率為60%。(1)計算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及平衡常數(shù)K。(2)若向平衡體系中再加入1molH?O(g),重新達到平衡時CO的轉(zhuǎn)化率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四)模型遷移層工業(yè)流程題:合成氨工業(yè)中,原料氣(N?、H?)在進入合成塔前需經(jīng)過“凈化”“壓縮”等步驟。結合平衡移動原理分析:(1)為何需將原料氣壓縮至高壓?(2)若原料氣中混有CO雜質(zhì),會毒化催化劑,應如何處理?請寫出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鐚W科應用題:人體血液中存在H?CO?/HCO??緩沖體系,其平衡可表示為H?CO??H?+HCO??。當人體劇烈運動產(chǎn)生大量乳酸(HL)時,血液pH仍能維持在7.35~7.45之間。請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并寫出相關離子方程式。三、綜合測評題(原子與平衡模型結合)情境分析題:在燃料電池中,氫氣和氧氣在電極表面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其總反應為2H?+O?=2H?O。(1)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H?和O?分子中化學鍵的類型及穩(wěn)定性差異;(2)若將該反應設計為可逆電池,在恒溫恒容下達到平衡,此時向體系中通入He氣體,平衡是否移動?為什么?開放探究題:結合原子結構模型(如電子云、能級)和化學平衡原理,提出一種“用原子級調(diào)控實現(xiàn)化學反應選擇性”的設想,并說明其理論依據(jù)。(注:本試題共20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認知水平層次分布:基礎認知層30%、模型理解層25%、模型應用層30%、模型遷移層15%。)試題設計說明:分層測評:依據(jù)認知心理學中的“布盧姆目標分類法”,將試題分為基礎認知、模型理解、模型應用、模型遷移四個層次,對應從“記憶”到“創(chuàng)新”的能力梯度。情境化命題:融入工業(yè)生產(chǎn)(合成氨)、生活現(xiàn)象(血液緩沖)、實驗探究等真實情境,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缒P驼希旱?9、20題將原子結構與化學平衡模型結合,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多模塊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符合新課標“素養(yǎng)導向”的評價要求。開放性設計:第8、17、20題設置開放性問題,允許學生提出個性化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