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遼寧卷)
生物學
本試卷共11頁??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L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
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
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
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
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符合題目要求。
1.鈣調蛋白是廣泛存在于真核細胞的Ca?+感受器。小鼠鈣調蛋白兩端有近似對稱的球形結構,每個球形結
構可結合2個Ca2+o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鈣調蛋白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
B.Ca2+是鈣調蛋白的基本組成單位
C.鈣調蛋白球形結構的形成與氫港有關
D.鈣調蛋白結合Ca2+后,空間結構可能發(fā)生變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質的合成場所為核糖體,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為氨基酸,蛋白質?定含有的元素為C、
H、O、No
【詳解】A、鈣調蛋白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核糖體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A正確;
B、Ca2+不是鈣調蛋白的基本組成單位,鈣調蛋白的基本組成單,‘立是氨基酸,B錯誤;
C、氨基酸之間能夠形成氫健等,從而使得肽鏈能夠盤曲、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鈣調蛋白球形結構的形成與氫鍵有關,C正確;
D、小鼠鈣調蛋白兩端有近似對稱的球形結構,每個球形結構可結合2個Ca2+,鈣調蛋白結合Ca2+后,空
間結構可能發(fā)生變化,D正確。
故選B。
2.手術切除大鼠部分肝臟后,殘留肝細胞可重新進入細胞周期進行增殖;肝臟中的卵圓細胞發(fā)生分化也可
形戌新的肝細胞,使肝臟恢復到原來體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肝細胞增殖過程中,需要進行DNA復制
B.肝細胞的自然更新伴隨著細胞凋亡的過程
C.卵圓細胞分化過程中會出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D.卵圓細胞能形成新的肝細胞,證明其具有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細胞的全能性是指細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產生完整有機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
和特性。
【詳解】A、肝細胞增殖過程中,會發(fā)生細胞的分裂使得細胞數目增多,需要進行DNA復制,A正確;
B、肝細胞的自然更新伴隨著細胞凋亡的過程,有利于維持機體內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B正確;
C、卵圓細胞分化過程中會出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合成承擔相應功能的蛋白質,C正確;
D、細胞的全能性是指細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產生完整有機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和特
性,卵圓細胞能形成新的肝細胞,未證明其具有全能性,D錯誤。
故選D。
3.下列關于森林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壤的理化性質不會影響森林群落演替
B.植物種群數品的改變不會影響森林群落演替
C.森林由喬木林變?yōu)楣嗄玖謱儆谌郝溲萏?/p>
D.砍伐樹木對森林群落演替的影響總是負面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類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為人類生產活動通常是有意識、有目
的地進行的,可以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態(tài)關系起著促進,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類的活動對群落的
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壞性的,也可以是通過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實現受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
【詳解】A、土壤的理化性質會影響森林群落演替,A錯誤;
B、植物種群數量的改變會影響森林群落演替,B錯誤;
C、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森林由喬木林變?yōu)楣嗄玖忠矊儆?/p>
群落演替,C正確:
D、人類活動往往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總是負面的,適度的砍伐對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義
的,D錯誤。
故選C。
4.關于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清潔能源使用能夠降低碳足跡
B.在近海中網箱養(yǎng)魚不會影響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C.全球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往往與人類活動有關
D.水泥生產不是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的唯一原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全球性的生態(tài)問題有: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喪
失、環(huán)境污染等。
【詳解】A、碳足跡表示扣除海洋對碳的吸收晟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
積,潔能源的使用能夠降低碳足跡,A正確;
B、在近海中網箱養(yǎng)魚,養(yǎng)殖過程中大量餌料及產生的排泄物等有機物長時間的累積,對近岸海域海洋生
態(tài)環(huán)境會產生各種影響,B錯誤;
C、全球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往往與人類活動有關,如過度砍伐森林等,C正確;
D、水泥生產不是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還有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D正確。
故選B。
5.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進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其
對旱、寒等逆境的適應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沙棘可作為西北干旱地區(qū)的修復樹種
B.在礦區(qū)廢棄地選擇種植沙棘,未遵循生態(tài)工程的協調原理
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條件,可為其他樹種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D.研究弗蘭克氏菌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態(tài)修復中的應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態(tài)工程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huán)、自生等生態(tài)學基木原理。自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結構與
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這些生物之間通過
各種相互作用(特別是種間關系)進行自組織,實現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形成有序的整體。這一有序
的整體可以自我維持。這種由生物組分而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yōu)化、自我調節(jié)、自我更新和維持就是系統(tǒng)
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態(tài)工程中有效選擇生物組分。
B.凝膠載樣緩沖液中指示劑的作用是指示DNA分子的具體位置
C.在同一電場作用下,DNA片段越長,向負極遷移速率越快
D.瓊脂糖凝膠中的DNA分子可在紫光燈下被檢測出來
【答案】A
【解析】
【分析】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PCR產物的原理主要基于DNA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的遷移行為以及瓊脂糖凝
膠的特性。
【詳解】A、瓊脂糖凝膠的濃度會影響DNA分子在凝膠中的遷移率和分辨率,瓊脂糖凝膠的濃度通常是根
據所需分離的DNA片段大小來選擇的。對于較大的DNA片段,比如基因組DNA或質粒DNA,通常選
擇較低濃度的瓊脂糖凝膠,因為它們需要更大的孔徑來有效遷移。而對于較小的DNA片段,比如PCR產
物或前切片段,則需要選擇較高濃度的瓊脂糖凝膠,以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和分離效果,A正確;
B、凝膠載樣緩沖液指示劑通常是一種顏色較深的染料,可以作為電泳進度的指示分子,當浪酚藍到凝
膠2/3處時(可看藍色條帶),則停止電泳,B錯誤;
C、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當電場作用時,DNA片段實際上是向正極遷移的,而不是向負極遷移。同時,
DNA片段的遷移速率與其大小成反比,即DNA片段越長,遷移速率越慢,C錯誤;
D、瓊脂糖凝膠中的DNA分子需染色后,才可在波長為300nm的紫外燈下被檢測出來,D錯誤。
故選Ao
8.鱷類是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譽為魚類的“活化石”。我國學者新測定了中華鮑、長江酮等的線粒體基
因組,結合已有信息將鮑科分為尖吻鮑類、大西洋絹類和太平洋鯨類三個類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解類的形態(tài)結構和化石記錄可為生物進化提供證據
B.地理隔離在不同水域分布的解類進化過程中起作用
C.婚類穩(wěn)定的形態(tài)結構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
D.研究酮類進化關系時線粒體基因組數據有重要價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
【詳解】A、比較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結構,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化石是
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所以酮類的形態(tài)結構和化石記錄可為生物進化提供證據,A正確;
B、地理隔離是指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
象,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可以對生物的變異進行選擇,進而影響生物的進化,故地理隔離在不同水域分布的婚
類進化過程中起作用,B正確:
C、群落中出現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故闋類穩(wěn)定的形態(tài)結構不能
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c偌誤;
D、不同生物的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點,可以揭示生物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異的大小可以揭示
當今生物種類親緣關系的遠近,故研究酮類進化關系時線粒體基因組數據有重要價值,D正確。
故選C。
9.下圖表示DNA半保留復制和甲基化修飾過程。研究發(fā)現,50歲同卵雙胞胎間基因組DNA甲基化的差異
普遍比3歲同卵雙胞胎間的差異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iWE的作用是催化DNA復制
B.甲基是DNA半保留復制的原料之一
C.環(huán)境可能是引起DNA甲基化差異的重要因素
D.DNA甲基化不改變堿基序列和生物個體表型
【答案】C
【脩析】
【分析】甲基化是指在DNA某些區(qū)域的堿基上結合一個甲基基團,故不會發(fā)生堿基對的缺失、增加或減
少,甲基化不同于基因突變。DNA甲基化后會控制基因表達,可能會造成性狀改變,DNA甲基化后可以
遺傳給后代。
【詳解】A、由圖可知,酶E的作用是催化DNA甲基化,A錯發(fā);
B、DNA半保留復制的原料為四種脫氧核糖核昔酸,沒有甲基,B錯誤;
C、”研究發(fā)現,50歲同卵雙胞胎間基因組DNA甲基化的差異普遍比3歲同卵雙胞胎間的差異大”,說明
環(huán)境可能是引起DNA甲基化差異的重要因素,C正確;
D、DNA甲基化不改變堿基序列,但會影響生物個體表型,D錯誤。
故選C。
10.為研究禁食對機體代謝的影響,研究者用大鼠開展持續(xù)7天禁食(正常飲水)的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血
清中尿素、尿酸(喋吟核甘酸代謝產物)的水平顯著升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為檢驗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指標
B.禁食初期交感神經興奮,支配胰島A細胞使血糖回升
C.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來源于組織細胞碎片的分解
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來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謝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存在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血糖偏高時,能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更多胰島
索?,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時,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腦的
某區(qū)域,通過神經控制促進胰島B細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時,能宜.接刺激胰島A細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
素,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分解,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時,低血糖也
能刺激下丘腦的另外的區(qū)域,通過神經控制促進胰島A細胞的分泌。
【詳解】A、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包括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血清中尿素、尿酸作為代謝產物,可作
為檢驗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指標,A正確;
B、禁食初期血糖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支配胰島A細胞使血糖回升,B正確;
C、尿酸為噪吟核甘酸代謝產物,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來源于組織細胞碎片(DNA、RNA)的分解,C
正確:
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來源于蛋白質的分解代謝,D錯誤。
故選D.
11.梅尼埃病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眩暈、聽力卜.降,并伴有內耳淋巴水腫。檢測正常人及該病患者急性發(fā)作期
血清中相關激素水平的結果如下表,臨床上常用利尿劑(促進尿液產生)進行治療。下列關F該病患者的敘
述錯誤的是()
組別抗利尿激素濃度/(ngU)醛固酮濃度/(ngL1)
正常對照組19.8398.40
急性發(fā)病組24.93122.82
A.內耳的聽覺感受細胞生存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衡會影響聽力
B.發(fā)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C.醛固酮的分泌可受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調控
D.急性發(fā)作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同時應該保持低鹽飲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吸
收,減少尿量。
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的平衡。
【詳解】A、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耳的聽覺感受細胞生存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
衡會影響聽力,A正確;
B、發(fā)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進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吸收,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B錯
誤;
C、醛固酮的分泌可受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調控,存在分級調節(jié),c正確;
D、利尿劑能促進尿液產生,急性發(fā)作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同時應該保持低鹽飲食,避免細胞外液滲透壓
升高不利于尿液的排出,D正確。
故選
12.下圖表示某抗原呈遞細胞(APC)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的過程,其中MHCII類分子是呈遞抗原
的蛋白質分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攝取抗原的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與膜蛋白無關
B.直接加工處理抗原的細胞器有①②③
C.抗原加工處理過程體現了生物摸系統(tǒng)結構上的直接聯系
D.抗原肽段與MHCII類分子結合后,可通過囊泡呈遞到細胞表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一內質網進行粗加工一內
質網"出芽”形成囊泡一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T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一細胞膜,整個
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2、由圖可知,抗原呈遞細胞通過胞存作用攝取抗原。輔助性T細胞不能直接以別外源性抗原,無攝取、
加工和處理抗原的能力。
【詳解】A、攝取抗原的過程是脆吞,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與膜蛋白有關,A錯誤:
B、由圖可知,抗原是先由抗原呈遞細胞吞噬形成①吞噬小泡,再由③溶附體直接加工處理的,B錯誤;
C、MHCH類分子作為分泌蛋白,其加工過程有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參與,體現了生物膜之間的
間接聯系,C錯誤;
D、由圖可知,抗原肽段與MHCH類分子結合后,在溶酶體內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將外源性抗原降解為
很多的小分子肽,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肽會與MHC形成復合物,由囊泡呈遞于APC表面,D正確。
故選D?
13.為研究土壤中重金屬神抑制報南芥生長的原因,研究者檢測了高濃度碎酸鹽處理后擬南芥根的部分指標。
據圖分析,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碑處理6h,根中細胞分裂素的含量會減少
B.神處理抑制根的生長可能與生長素含量過高有關
C.增強L0G2蛋白活性可能緩解硅對根的毒害作用
D.抑制根生長后,植物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能力下降而影響生長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詳解】A、分析圖1可知,神處理6h,細胞分裂素水解酶基因相對表達量遠低于細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
相對表達量,根中細胞分裂素的含量會增加,A錯誤;
B、結合圖2、3推測,與空白對照組相比,神處理組生長素含最高但是根長度短,碑處理抑制根的生長可
能與生長素含量過高有關,B正確;
C、結合圖1,隨著神處理時間的延長,L0G2基因相對表達量減少,推測增強LOG2蛋白活性可能緩解神
對根的毒害作用,C正確;
D、根可吸收水和無機鹽,抑制根生長后,植物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能力下降而影響生長,D正確。
故選A。
14.從小鼠胚胎中分離獲取胚胎成纖維細胞進行貼壁培養(yǎng),在傳代后的不同時間點檢測細胞數目,結果如圖。
E
。
4?
)
/
皿
然
妻
W
A.傳代培養(yǎng)時,培養(yǎng)皿需密封防止污染
B.選?、俚募毎M行傳代培養(yǎng)比②更合理
C.宜接用離心法收集細胞進行傳代培養(yǎng)
D.細胞增長進入平臺期可能與細胞密度過大有關
【答案】B
【解析】
【分析】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流程:取動物組織塊(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剪碎T用胰蛋白酶
處理分散成單個細胞T制成細胞懸液T轉入培養(yǎng)瓶中進行原代培養(yǎng)一貼滿瓶壁的細胞重新用胰蛋白酶處理
分散成單個細胞繼續(xù)傳代培養(yǎng)。動物細胞培養(yǎng)需要的條件有:①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②營養(yǎng);③溫度和
pH;④氣體環(huán)境:95%空氣+5%CCh;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主要應用在:制備病毒疫苗、制備單克隆抗體、
檢測有毒物質等。
【詳解】A、傳代培養(yǎng)時需要營造無菌、無毒以及95%空氣+5%CO2的氣體環(huán)境,而非密封,A錯誤;
B、選?、俚募毎M行傳代培養(yǎng)比②更合理,①的細胞核型更為穩(wěn)定,B正確;
C、對于貼壁生長的細胞進行傳代培養(yǎng)時,先需要用胰蛋白酶等處理,使之分散為單個細胞,然后再用離
心法收集,C錯誤;
D、細胞增長進入平臺期可能與接觸抑制有關,D錯誤。
故選B。
15.栽培馬鈴薯為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GBSS基因(顯隱性基因分別表示為G和g)在直鏈淀粉合成中
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產生直鏈淀粉。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
B.選用塊莖繁殖可解決馬鈴薯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問題,并保持優(yōu)良性狀
C.Gggg個體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均含有1個或2個G基因
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GGgg個體自交,子代中產直鏈淀粉的個體占35/36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倍體具有的特點:莖稈粗壯,葉、果實和種子較大,糖分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含量較多。
【詳解】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也更多,A正
確;
B、植物可進行無性繁殖,可保持母本的優(yōu)良性狀,選用塊莖繁殖可解決馬鈴薯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問
題,并保持優(yōu)良性狀,B正確;
C、Gggg細胞復制之后為GGgggggg,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故
Gggg個體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含有2或。個G基因,C錯誤;
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GGgg個體自交,GGgg產生的配子為1/6GG、4/6Gg.l/6gg,只有存在G基
因才能產生直鏈淀粉,故子代中產直鏈淀粉的個體占1—1/6x1/6=35/36,D正確。
故選C。
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
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分。
16.下圖為某紅松人工林能量流動的調杳結果。此森林的初級生產量有很大部分是沿著碎屑食物鏈流動的,
表現為枯枝落葉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積累于土壤.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或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稱為初級生產量,其包括凈初級生產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
量。
A.E是太陽照射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
B.E?屬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c.E3占凈初級生產量的36%
D.E3的產生過程是物質循環(huán)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答案】CD
【解
【分析】分析題意可知,總初級生產量指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次級生產量是指在單位時間內
由干動物和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貯存的能量:次級生產量二同化量呼吸量。
【詳解】A、E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A錯誤;
B、Ez屬于呼吸作用散失的熱能,B錯誤;
C、E3占凈初級生產量的18x10,°-(50xl0'°)xl00%=36%,C正確;
D、L的產生過程是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實現的,是物質循環(huán)的必要環(huán)節(jié),D正確。
故選CDo
17.病毒入侵肝臟時,肝巨噬細胞快速活化,進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應,部分過程示意圖如下°卜.列敘述正
確的是()
A.肝巨噬細胞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能參與特異性免疫
B.細胞2既可以促進細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進細胞1的活化
C.細胞3分泌物質Y和細胞4均可直接清除內環(huán)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細胞4的功能將受到抑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體液免疫的過程為,當病原體侵入機體時,?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
提供了第一個信號。一些病原體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攝取??乖蔬f細胞將抗原處理后
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紂胞結合,這
是激活細胞的第二個信號;輔助性T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在細胞因子的作用下,B細
胞接受兩個信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B細胞。隨后漿細胞產
生并分泌抗體。在多數情況下,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后會發(fā)生進一步的變化,如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
疫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
產生大量抗體。
2、細胞免疫的過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細胞腴表面的某些分子發(fā)生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的信
號,開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同時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加速細胞
毒性T細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液中循環(huán),識別并接觸、裂解被同樣病原體感染
的靶細胞,靶細胞裂解、死亡后,病原體暴露出來,抗體可以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掉。
【詳解】A、肝巨噬細胞能夠吞噬病原體,也可以呈遞抗原,所以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能參與特異
性免疫,A正確;
B、細胞2是輔助性T細胞,在細胞免疫過程中可以促進細胞4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在體液免疫過程
總可以促進細胞1B細胞的活化,B正確;
C、細胞3分泌的物質Y是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不能將病毒清除;細胞4細胞毒
性T細胞可裂解靶細胞,使抗原被釋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內環(huán)境中的病毒,需要吞噬細胞的吞噬和消化
才能清除,C錯誤;
D、病毒在人體內被清除后,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的功能將受到抑制,機體將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D
正確。
故選ABDo
18.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致病性大腸桿菌接種,構建膜瀉模型。用某種草藥進行治療,發(fā)現草藥除了具有抑
菌作用外,對于空腸、回腸黏膜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3(AQP3)的相對表達量也有影響,結果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珊6
患
安4I1對照組
要火模型組
2治療組
0
A.水的吸收以自由擴散為主、水通道蛋白的協助擴散為輔
B.模型組空腸黏膜細胞對腸腔內水的吸收減少,引起腹瀉
C.治療后空腸、回腸AQP3相對表達量提高,緩解腹瀉,減少致病菌排放
D.治療后I可腸AQP3相對表達量高于對照組,可使回腸對水的轉運增加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自由擴散是物質從高濃度擴散至低濃度,不需要載體協助也不耗能;協助擴散是物質從高濃
度獷散至低濃度,需要轉運蛋白協助,但不耗能,轉運速率受轉運蛋白數量制約。
2、水通道蛋白是一種位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內在膜蛋白),在細胞腴上組成“孔道”,可控制水在細胞的
進出,就像是“細胞的水泵”一樣。
【詳解】A、水分子跨膜運輸的主要方式是經過水通道蛋白的協助擴散,A錯誤;
B、模型組空腸AQP3相對表達量降低,空腸黏膜細胞對腸腔內水的吸收減少,引起腹瀉,B正確;
C、治療后空腸、回腸AQP3相對表達量提高,對水的轉運增加,緩解腹瀉,減少致病菌排放,C正確;
D、治療組回腸AQP3相對表達量高于對照組,可使回腸對水的轉運增加,D正確。
故選BCDo
19.某些香蕉植株組織中存在的達生菌可防治香蕉枯萎病,其篩選流程及抗性檢測如圖。卜.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在大量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種植園內,從感病植株上采集樣品
B.將采集的樣品充分消毒后,用蒸儲水沖洗,收集沖洗液進行無菌檢測
C.將無菌檢測合格的樣品研磨,經稀釋涂布平板法分離得到內生菌的單菌落
D.判斷內生菌的抗性效果需比較有無接種內生菌的平板上的病原菌菌斑大小
【答案】CD
【解析】
【分析】1、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防止雜菌污染。無菌技術應圍繞著如何避免雜菌的污染展
開,主要包括消毒和滅菌。
2、稀釋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離微生物外,也常用來統(tǒng)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
時,培養(yǎng)基表面生長的一個單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tǒng)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
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活菌。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30s300的平板進行計數。
【詳解】A、題干信息:某些香糧植株組織中存在的內生菌可防治吞能枯荽病,故在大量感染吞能枯英病
的香蕉種植園內,從未感病植株上采集樣品,A錯誤;
B、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yǎng)物的關鍵是防止雜菌污染;將采集的樣品充分消毒后,用無菌水沖洗,收集沖
洗液進行無菌檢測,B錯誤;
C、題圖可知,樣品研磨后進行了稀釋涂布,可見將無菌檢測合格的樣品研磨,經稀釋涂布平板法分離得
到內生菌的單菌落,C正確;
D、題圖抗性檢測可知,判斷內生菌的抗性效果需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不接種內生菌得到病原菌
菌斑,實驗組接種內生菌得到病原菌菌斑,然后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菌斑大小,實驗組病原菌菌斑越小
表明內生菌抗性效果越好,D正確。
故選CDo
20.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短串聯重復序列(STR)具有豐富的多態(tài)性。跟蹤STR的親本來源可用于親緣關系
鑒定。分析下圖家系中常染色體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體上的STR(DXS10I34,Y染色體上沒有)
的傳遞,不考慮突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IO-rOO-rHO女性
!I?3I4□男性
n
1234
ni□
1
A.nil與Hl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1/2
B.nil與III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I0I34的概率為3/4
CUI1與114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1/4
D.IH1與H4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10134的概率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題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體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
段。
【'詳解】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體上,具有同源染色體,H1和H2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
D18S51的概率為1/2,nil得到HI來自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1/4,由此可知,HI1與
H1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l/2xl/4=l/8,A錯誤;
B、TR(DXS10134)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III和H2得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DXS10134的概率
為1/2,III1得到III來自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1/2,由此可知,皿1與III得到I代同
一個體的同一個DXSI0134的概率為I/2xl/2=l/4,B錯誤;
C.STR(DI8S51)位于常染色體上,具有同源染色體,113和1【4得到I代同一個休的同一個DI8s51的
概率為1/2,IH1得到H3來自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1/4,由此可知,[III與H4得到I
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I8s51的概率為l/2xl/4=l/8,C錯誤;
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川1只能從I代遺傳Y基因,H4只能從I代遺傳X
基因,因此HI1與04得到I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10134的概率為0,D正確。
故選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21.在光下葉綠體中的C5能與C02反應形成C3;當CO2/O2比值低時,C5也能與02反應形成C2等化合物。
c2在葉綠體、過氧化物酶體和線粒體中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完成光呼吸過程。上述過程在葉綠體與線粒體
中主要物質變化如圖1。
在葉像體中:c5+C02掘T2C3①
C5+O2>C34-C2②
在線粒體中:2C:+BAD'^-^C3+CO2+NADH+H*③
注:C]表示不同種類的二碳化合物,C?也類似。
圖1
光呼吸將已經同化的碳釋放,且整體上是消耗能量的過程?;卮鹣铝袉栴}。
(1)反應①是過程。
(2)與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為反應物的有氧呼吸產生NADH的場所是和。
(3)我國科學家將改變光呼吸的相關基因轉入某種農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轉基因株系1和2,測
定凈光合速率,結果如圖2、圖3。圖2中植物光合作用C02的來源除了有外界環(huán)境外,還可來自______
和(填生理過程)。7—10時株系1和2與WT凈光合速率逐漸產生差異,原因是o據圖3中
的數據(填“能”或“不能”)計算出株系1的總光合速率,理由是。
(4)結合上述結果分析,選擇轉基因株系1進行種植,產量可能更具優(yōu)勢,判斷的依據是o
【答案】(1)CCh的固定
(2)①.細胞質基質②.線粒體基質
(3)①.光呼吸②.呼吸作用③.7-10時,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株系1和2由于轉入了改
變光呼吸的相關基因,導致光呼吸速率降低,光呼吸將已經同化的碳釋放,且整體上是消超能量的過程
④.不能⑤.總光合速率=凈無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為光照強度為。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速率,圖
3的橫坐標為二氧化碳的濃度,無法得出呼吸速率,
(4)與株系2與WT相比,轉基因株系1的凈光合速率最大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
膜上):水的光解產生NADPH與氧氣,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基
質中):CO2被C’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應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糖類等有機物;光
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
過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有氧呼吸第一階
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
合成少量ATP:第三階段是氧氣和NADH反應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問1詳解】
在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中,C0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與C5結合形成兩個C3,這個過程稱作CO2的固
定,故反應①是CO2的固定過程。
【小問2詳解】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是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
少量ATP,以葡萄糖為反應物的有氧呼吸產生NADH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
【小問3詳解】
由圖1可知,在線粒體中進行光呼吸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光合作用C02的來源除了有
外界環(huán)境外,還可來自光呼吸、呼吸作用。7—10時,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株系1和2由于轉入了改變
光呼吸的相關基因,導致光呼吸速率降低,光呼吸將已經同化的碳釋放,且整體上是消耗能量的過程,因
此與WT相比,株系1和2的凈無合速率較高??偣夂纤俾?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為光照強度
為。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速率,圖3的橫坐標為二氧化碳的濃度,因此無法得出呼吸速率,故據圖3中的數
據不能計算出株系I的總光合速率。
【小問4詳解】
由圖2、圖3可知,與株系2與WT相比,轉基因株系1的凈光合速率最大,因此選擇轉基因株系1進行
種植,產量可能更具優(yōu)勢。
22.為協調漁業(yè)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者在近海漁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管控區(qū)中劃分出甲(捕
撈)、乙(非捕撈)兩區(qū)域,探究捕撈產生的生態(tài)效應,部分食物鏈如圖1。I口I答下列問題。
海藻一?海膽一巖龍蝦
圖1
(I)甲區(qū)域巖龍蝦的捕撈使海膽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排壓力加劇了海膽的種內競爭,引起海
膽的遷出率和______上升。乙區(qū)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發(fā)______(填“緩解”或“加劇”)了海膽的種內
競爭,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說明捕撈能______(填“直接”或“間接”)降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海藻
的生物量。
(2)根據乙區(qū)域的研究結果推測,甲區(qū)域可通過_____調節(jié)機制恢復到乙區(qū)域的狀態(tài)。當甲區(qū)域達到生
態(tài)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結構平衡、功能平衡和o
(3)為了合理開發(fā)漁、業(yè)資源,構建生態(tài)學模型,探究巖龍蝦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與其數量的動態(tài)關系。
僅基于模型(圖2)分析,對處于B狀態(tài)的巖龍蝦種群進行捕撈時,為持續(xù)獲得較大的巖龍蝦產量,當年
捕撈量應為只;當年最大捕撈量不能超過_____只,否則需要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保證巖龍蝦種群的
延續(xù),原因是
7o4
2
6o
O
5o
-2(
<葉
-4
、
鏘4o-65
上-8
一
-/1、
魁
3o0榔
卅
2蟠
2o羋
4
63?
1o
8
0
O
5101520253035404550
種群數量/只
圖2
【答案】(1)①.死亡率②.緩解③.間接
(2)①.負反饋②.收支平衡
(3)①.10②.30處于B狀態(tài)的巖龍蝦種群數量為35只時,若當年最大捕撈量超過30只,
種群數量降到A點以下,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種群會衰退
【解析】
【分析】負反饋調節(ji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的基礎,它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抑制性調節(jié)機制。例
如,在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草動物瞪羚的數量增加,會引起具天敵獵豹數量的增加和草數量的下降,兩
者共同作用引起瞪羚種群數量下降,維持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瞪羚數量的穩(wěn)定。
【小問1詳解】
甲區(qū)域巖龍蝦的捕撈使海膽密度上升,加劇了海膽的種內競爭,引起海膽的遷出率和死亡率上升,乙區(qū)域
禁捕后,捕食者數量恢復,大量捕食海膽,導致海膽數目下降,緩解了海膽的種內競爭,以上研究說明捕
撈能通過影響海膽的數目間接降低海洋牛?態(tài)系統(tǒng)中海藻的生物量。
【小問2詳解】
負反饋調節(ji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的基礎,因此根據乙區(qū)域的研究結果推測,甲區(qū)域可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
恢復到乙區(qū)域的狀態(tài)。處于生態(tài)平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
【小問3詳解】
分析圖2可知,B狀態(tài)的巖龍蝦和群數量為35只,巖龍蝦種群數量為25只時,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快,
因此為持續(xù)獲得較大的巖龍蝦產量,當年捕撈量應為3525=10只;當年最大捕撈量超過355二30只,種群
數量降到A點以下,死亡率大于H生率,種群會衰退,需要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保證巖龍蝦種群的延續(xù)。
2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熟悉的歌聲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哼唱。聽歌和唱歌都涉及到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卮鹣铝袉栴}。
(I)聽歌跟唱時,聲波傳入內耳使聽覺感受細胞產生_____,經聽神經傳入神經中樞,再通過中樞對信
息的分析和綜合后,由支配發(fā)聲器官唱出歌聲,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jié)的(填“條件”或“非
條件”)反射活動。
(2)唱歌時,呼吸是影響發(fā)聲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與“吸”。換氣的隨意控制由
和低級中樞對呼吸肌的分級調節(jié)實現。體液中COz濃度變化會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和外周化學感受
器,從而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呼吸運動進行調節(jié)。切斷動物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前后,讓動物短時吸入
CO2(5%CO2和95%。2),檢測肺通氣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據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_____o
(3)失歌癥者先天唱歌跑調卻不自知,為檢測其對音樂的感知和學習能力,對正常組和失歌癥組進行
“前測一訓練一后測”的實驗研究,結果如圖2。從不同角度分析可知,與正常組相比,失歌癥組______
(答出2點);僅分析失歌癥組后測和前測音樂感知準確率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因此,應該
鼓勵失歌癥者積極學習音樂和訓練歌唱。
【答案】⑴?.神經沖動(興奮)②.傳出神經③.條件
(2)①.大腦皮層②.肺通氣量主要受中樞化學感受器控制
(3)①.失歌癥組前測對音樂感知準確率較低,經訓練后測,失歌癥組對音樂感知準確率上升②.
失歌癥組后測比前測音樂感知準確率有?定提高
【解析】
【分析】反射是神經調節(jié)的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結構,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
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小問1詳解】
聽歌跟唱時,聲波傳入內耳使聽覺感受細胞產生神經沖動(興奮),經聽神經傳入神經中樞,再通過中樞
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后,由傳出神經支配發(fā)聲器官唱出歌聲,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jié)的條件反射活動,需要
大腦皮層的參與。
【小問2詳解】
唱歌時,呼吸是影響發(fā)聲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與"吸換氣的隨意控制由高級中樞(腦
干)和低級中樞對呼吸肌的分級調節(jié)實現。切斷動物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前后,讓動物短時吸入
CO,(5%CO2和95%02),據圖分析,神經切斷前后,肺通氣量先增加后下降。
【小問3詳解】
對正常組和火歌癥組進行“前測?訓練-后測”的實驗研究,結果如圖2。從不同角度分析可知,與正常
組相比,失歌癥組前測對音樂感知準確率較低,經訓練后測,失歌癥組對音樂感知準確率上升。僅分析失
歌癥組后測和前測音樂感知準確率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失歌癥組后測比前測音樂感知準確率有一定的
提高,因此,應該鼓勵失歌癥者積極學習音樂和訓練歌唱。
24.作物在成熟期葉片枯黃,若延長綠色狀態(tài)將有助于提高產量。某小麥野生型在成熟期葉片正??蔹S(熟
黃」),其單基因突變純合子ml在成熟期葉片保持綠色的時間延長(持綠)?;卮鸩?列問題。
(1)將ml與野生型雜交得到F”表型為(填“熟黃”或“持綠”),則此突變?yōu)殡[性突變(Ai基
因突變?yōu)楣袒颍?。推測Ai基因控制小麥熟黃,將Ai基因轉入個體中表達,觀察獲得的植株表型
可驗證此推測。
(2)突變體m2與ml表型相同,是A?基因突變?yōu)閍?基因的隱性純合子,A?基因與Ai基因是非等位的同
源基因,序列相同。AHA?、ai和az基因轉錄的模板鏈簡要信息如圖1。據圖1可知,與野生型基因相
比,ai基因發(fā)生了,a?基因發(fā)生了,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現了,翻語出的多肽鏈
長度變,導致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改變,活性喪失。Ai(A2)基因編碼A酶,圖2為檢測野生型和兩
個突變體葉片中A酶的酶活性結果,其中號株系為野生理的數據。
(3)Ai和A?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ml的基因型為,m2的基因型為。若將ml與m2雜
交得到F”R自交得到Fz,F2中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個體的比例為。
【答案】(1)①.熟黃②.持綠(或n或突變型)
(2)①.堿基對的替換②.堿基對的增添③.終止密碼子④.短⑤.①
(3)①.aiaiA2A2②.AiAia2a2③.1/2##0.5##50%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
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組合。
2、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做基因突
變。
【小問1詳解】
若此突變?yōu)殡[性突變,則m的基因型為a向,野生型的基因型為AIAI,n?x野生型->A閉,表型為野生
型,即熟黃。若要證明此推測,可將Ai基因轉入持綠(或n或突變型)個體中表達,若植株表現為熟
黃,則可驗證此推測。
【小問2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12月變電檢修工題庫+參考答案
- 2025年7月土建類安全員(C2)練習題庫
- 重難點解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聲現象《聲音的特性聲的利用》專題練習試卷(詳解版)
- 難點詳解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聲現象《聲音的特性聲的利用》必考點解析練習題(解析版)
- 2025及未來5年中國運動機械市場調查、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及未來5年中國腰果盤市場調查、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及未來5年中國黑白繡花線市場調查、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及未來5年中國合金異型材市場調查、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及未來5年中國漂白滌綸熱軋非織造布市場調查、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難點解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tài)變化《熔化和凝固》難點解析試卷(含答案解析)
- 快遞員合同協議
- 破產清算造價咨詢合同協議
- 放假賠償協議書范本
- 配送車輛消毒管理制度
- 手術室循證護理
- 2024-2030年全球汽車級智能座艙SoC芯片行業(yè)現狀、重點企業(yè)分析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全冊知識點總結
- 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解讀
- 白蘭地酒水知識
- 《稀土冶金技術史》課件-中國南方風化淋積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
- 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護工程竣工驗收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