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人物分析與賞析_第1頁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人物分析與賞析_第2頁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人物分析與賞析_第3頁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人物分析與賞析_第4頁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人物分析與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人物分析與賞析《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是全書情節(jié)發(fā)展與人物塑造的關鍵篇章。此回中,真假美猴王的出現不僅將取經團隊的內部矛盾推向高潮,更在哲學層面探討了“心”的修持與人性的復雜。本回人物眾多,各有其特定作用與深層意蘊,值得細細剖析。一、孫悟空:“二心”的外化與“真性”的回歸本回的核心無疑是孫悟空,且是以“真假”兩個形象出現。這并非簡單的妖怪作祟,而是孫悟空內心矛盾與“二心”的具象化體現。真悟空的“心猿意馬”與成長陣痛:經歷了前番“三打白骨精”的誤解與驅逐,雖經觀音點化重回取經隊伍,但孫悟空內心的委屈、對唐僧肉眼凡胎不明是非的憤懣,以及對取經前途的隱憂,并未完全消解。這種潛藏的負面情緒,成為“二心”滋生的土壤。當唐僧再次因誤會念起緊箍咒時,孫悟空的痛苦與不滿達到頂點,這股強大的負面能量便可能外化為具象的“假悟空”。此時的真悟空,其“頑心”未泯,“道心”亦未純,仍處于修行的掙扎期。他急于辨明是非,證明清白,卻一度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困境,連觀音菩薩的“緊箍咒”與天庭的“照妖鏡”都無法提供絕對的“證據”,這恰恰反映了其內心的不篤定與對外在認可的渴求。假悟空(六耳獼猴):“心魔”的象征與警示:對于“假悟空”的身份,歷來眾說紛紜。若僅以“六耳獼猴”視之,則不過是又一神通廣大的妖魔。然結合回目“二心攪亂”與如來佛祖“此猴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的解說,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其作為實體妖怪的意義?!傲J猴”之“六耳”,暗含“偏聽則暗”、“多心多意”之意,其神通與真悟空一般無二,正說明此“二心”源于自身,而非外物。他的出現,是對孫悟空內心“惡念”、“嗔念”、“妄念”的極致放大,是修行路上必須破除的“心魔”。他打唐僧、搶行李,所作所為恰是孫悟空內心深處偶爾閃過卻被理智與緊箍咒壓制的念頭的付諸行動。真假悟空之辨:自性的拷問與抉擇:真假悟空從花果山一路爭執(zhí),上天入地,所到之處,皆難分辨。這不僅是對各路神仙法力的考驗,更是對孫悟空自性的嚴峻拷問。直到如來佛祖面前,真相才大白。如來以金缽盂罩住假悟空,真悟空一棒將其打死。這一情節(jié)寓意深刻:“二心”不除,道果難成。打死“假悟空”,象征著孫悟空在經歷了這場內心的巨大風暴與外在的艱難求證后,終于下定決心,剪除“心魔”,向“一心”修行邁出了關鍵一步。此“打殺”并非簡單的暴力,而是一種決絕的自我凈化與超越。二、唐僧:肉眼凡胎的局限與慈悲的困境唐僧在本回中依舊扮演著肉眼凡胎、不辨真?zhèn)蔚慕巧?,但其形象并非全然負面,亦有其復雜性。固執(zhí)與偏見的延續(xù):面對再次“行兇”的“孫悟空”(實則假悟空),唐僧并未深思前因后果,第一反應便是念起緊箍咒。這既源于他對孫悟空過往“劣跡”的深刻印象,也源于其作為凡人對現象的直觀判斷能力的局限。他的固執(zhí)加劇了矛盾,使得真悟空有口難辯,進一步凸顯了取經之路不僅是降妖伏魔,更是對師徒間信任的極大考驗。慈悲的底色與無奈:盡管唐僧被假悟空所傷,心中驚懼,但當真假悟空一同出現在觀音菩薩面前時,他首先關心的仍是“那潑猴越發(fā)無禮!怎么把我也打了?”的委屈與對悟空“屢教不改”的失望,而非一心復仇。其慈悲本性未泯,只是被表象所蒙蔽。當如來道出“二心”原委,唐僧“聞言,心生慚愧”,對悟空的遭遇亦抱有同情。這種慚愧,是他人性中向善一面的體現,也是其日后能繼續(xù)帶領團隊前行的基礎。他的困境在于,作為肉體凡胎的凡夫僧,如何在紛繁復雜的表象世界中保持清明,堅守初心,這本身就是他修行的一部分。三、觀音菩薩與如來佛祖:智慧的指引與終極的開示觀音菩薩與如來佛祖在本回中扮演了“裁判者”與“開示者”的角色,代表著佛教智慧的不同層面。觀音菩薩:慈悲的踐行者與有限的神通:觀音菩薩對孫悟空有再造之恩,也是取經團隊的重要支持者。當真假悟空前來求助時,觀音“慧眼觀看,早已知識”,卻并未立刻點破,而是讓二人念緊箍咒以試。這并非觀音能力不足,更像是一種引導。她深知此乃悟空“心腹之病”,非外力輕易可解,需其自身經歷一番波折方能醒悟。她的“難辨”,也反襯出“二心”之隱秘與頑固,非尋常手段可察。最終指引他們前往西天如來處,體現了其智慧與對佛祖的尊崇。如來佛祖:萬法歸一的究竟覺悟者:如來佛祖是本回矛盾的最終解決者。他以“四猴混世”之說,揭示了“六耳獼猴”的本質——“此猴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其“知前后,萬物皆明”的能力,正是“心魔”對自性光明的干擾與模仿。如來以金缽盂收服假悟空,象征著佛法無邊,能降伏一切虛妄。更重要的是,如來點明了“二心攪亂”的核心,指出“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點出了眾仙與唐僧的局限,也點出了修行的關鍵在于“明心見性”,破除“二心”,臻于“一體”。其“一體難修真寂滅”的論斷,將本回的哲學意蘊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孫悟空乃至整個取經團隊的修行指明了方向——唯有除卻二心,方能成就真如。四、天庭眾神與地藏王菩薩:權威的旁證與無奈的旁觀者玉帝、李天王、托塔李天王、哪吒、照妖鏡以及地府的地藏王菩薩與諦聽,在本回中共同構成了一個“權威見證團”,但其作用更多是襯托“二心”之難辨與事件之棘手。天庭眾神與照妖鏡的失靈:玉帝命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鏡照之,“鏡中乃是兩個孫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發(fā)不差”。照妖鏡作為天庭辨別妖邪的重要法器,在此刻失效,極具象征意義。它表明,當“心魔”與“真性”糾纏不清,達到極致相似時,外在的、形式化的檢驗手段往往無能為力。這也暗示了天庭的“有為法”在面對深層次的心性問題時的局限性。眾神的“莫能辨認”,進一步渲染了事件的復雜性和懸念。地藏王菩薩與諦聽的“知而不言”:在地府,地藏王菩薩座下的諦聽“若伏在地,須臾抬起頭來,對地藏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敝B聽能辨真假,卻“不可當面說破”,原因是“妖精神通,與孫大圣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這一情節(jié)不僅增加了故事的波折,也揭示了一個現實:即便洞察真相,若不具備相應的力量或時機不成熟,強行點破反而可能引火燒身,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諦聽的“知”與地藏王的“默”,體現了地府的審慎與無奈,最終仍需指引他們前往西天。這從側面烘托了如來佛祖的無上權威與解決此根本問題的唯一可能性。五、本回人物塑造的藝術特色與思想內涵第五十八回的人物塑造,在《西游記》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藝術特色與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象征手法的極致運用:本回最大的藝術特色便是“象征”?!罢婕倜篮锿酢笔恰岸摹钡淖罴严笳鳌!岸摹辈粌H指孫悟空的內心矛盾,也泛指眾生在修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動搖、懷疑、懈怠等負面情緒。這種將抽象的心理活動具象化為生動的藝術形象的手法,使得哲理的探討變得通俗易懂且引人入勝。2.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深化:通過真假悟空的沖突,孫悟空的形象不再是單一的“斗戰(zhàn)勝佛”的雛形,而是展現了其內心的掙扎、委屈、憤怒以及最終尋求正道、剪除心魔的決心,性格更為立體豐滿。唐僧的固執(zhí)與慈悲、觀音的智慧與引導、如來的無上與究竟,都在特定情境中得到了深化。3.戲劇沖突的巧妙設置:真假悟空的爭執(zhí)從花果山到觀音處,再到天庭、地府,最后至西天,空間跨度極大,參與人物眾多,將戲劇沖突層層遞進,懸念迭起。每一次“難辨”都加劇了緊張感,直至如來佛祖揭示真相,才使矛盾得以集中爆發(fā)與解決,極具閱讀張力。4.佛教哲理的深度融入:本回將佛教“明心見性”、“一心不亂”、“降伏其心”等核心修行理念巧妙融入故事情節(jié)?!耙惑w難修真寂滅”點出了修行的終極目標是達到“不二”境界,破除二元對立,實現心靈的絕對統(tǒng)一與寧靜。這使得《西游記》不僅僅是一部神魔小說,更具有了深刻的哲學思辨色彩。結語第五十八回通過真假美猴王這一巧妙的情節(jié)設計,將《西游記》的人物塑造和主題思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孫悟空“二心”的外化與最終剪除,標志著其心性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