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_第1頁
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_第2頁
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_第3頁
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_第4頁
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演講人直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01前言02前言作為胃腸外科的責任護士,我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結直腸癌患者。記得幾年前輪轉腫瘤病房時,帶教老師曾說過:“直腸癌治的是病,但救的是心?!边@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近年來,隨著腸鏡篩查普及,直腸癌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很多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需要接受手術、化療甚至造口等治療。這些治療不僅會帶來生理上的痛苦,更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沖擊——從“健康人”到“癌癥患者”的身份轉變、造口帶來的身體形象改變、對死亡的恐懼、家庭角色的弱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成為壓垮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有的患者術后拒絕看造口袋,甚至用被子蒙頭哭泣;有的家屬反復追問“還能活多久”,卻忽略了患者欲言又止的眼神;有的年輕患者因造口不愿出門,社交圈逐漸崩塌。這些心理問題若得不到及時干預,不僅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還可能引發(fā)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直接影響預后。前言因此,心理護理絕不是“說幾句安慰話”那么簡單,而是需要系統評估、精準干預的專業(yè)護理內容。今天,我們就以本科室一位直腸癌患者為例,展開一次關于心理護理的護理查房,希望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策略。病例介紹03病例介紹本次查房的患者是48歲的王先生(為保護隱私,使用化名),是一名貨車司機,平時性格開朗,家里有妻子和正在讀高中的兒子,是家里的主要經濟支柱。王先生主訴“間斷性便血3個月,排便習慣改變1個月”入院。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大便帶血,顏色暗紅,未予重視;1個月前開始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每日排便3-5次,伴里急后重感,自服“止瀉藥”無效,遂來院就診。腸鏡檢查提示直腸距肛緣5cm處可見一菜花樣腫物,占腸腔1/2周,病理活檢結果為“直腸腺癌”;盆腔MRI提示腫瘤侵及腸壁全層,周圍可見2枚腫大淋巴結,臨床分期為T3N1M0(Ⅲ期)。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于入院第7天在全麻下行“直腸癌根治術(Miles術)”,術后腹壁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目前術后第10天,造口血運良好,無滲液、感染,每日排便2-3次,為黃色軟便;化療方案擬于術后2周開始(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病例介紹但從術后第3天開始,責任護士發(fā)現王先生情緒明顯低落:起初是拒絕家屬陪床,后來連飯都吃不下,問他哪里不舒服,只說“沒胃口”;造口護士來指導護理時,他側過臉說“不用教,反正我也活不久”;昨天巡房時,我看到他背對著墻,手里攥著兒子的照片掉眼淚。家屬反映,王先生術前還能和病友聊天,現在連電話都不接,兒子視頻時他直接按掉,說“別讓孩子看見我這樣”。這樣的變化讓我們揪心——曾經的“家里頂梁柱”,現在被疾病和心理壓力壓得抬不起頭。接下來,我們需要通過系統的護理評估,找到他心理問題的“癥結”。護理評估04護理評估針對王先生的情況,我們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三個維度進行了綜合評估:生理評估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體溫、血壓、心率均在正常范圍;造口周圍皮膚無紅腫、破損,造口袋粘貼牢固;疼痛評分(NRS)2分(偶有輕微隱痛);營養(yǎng)狀況:血清白蛋白38g/L(正常范圍35-55g/L),前白蛋白180mg/L(略低于正常200-400mg/L),提示存在輕度營養(yǎng)不良,與術后食欲下降、心理因素導致進食減少有關。心理評估1.情緒狀態(tài):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得分為58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DS)得分為62分(53-62分為中度抑郁)。訪談中王先生提到:“一想到肚子上掛個袋子,以后上廁所都不方便,我就睡不著?!薄盎熌敲丛庾?,花那么多錢,萬一治不好,這個家怎么辦?”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2.認知水平:對疾病認知存在偏差,認為“得癌癥就是絕癥”“造口后不能正常生活”;對化療的副作用(如脫發(fā)、惡心)過度擔憂,甚至說“寧愿疼死也不想化療”。3.應對方式:采用“回避”策略,拒絕參與造口護理學習,避免與家人、朋友溝通,將情緒壓抑在內心。王先生妻子是超市收銀員,收入有限,兒子面臨高考,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妻子表示“他現在不愿意說話,我們也不敢多問,怕他更難受”,家屬缺乏心理支持的技巧;朋友多為同行,因工作忙碌,探望次數較少。社會支持系統薄弱,加重了王先生的孤獨感。通過評估可以看出,王先生的心理問題并非單一因素導致,而是疾病打擊、身體形象改變、經濟壓力、家庭角色轉變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接下來需要根據評估結果,明確護理診斷。社會支持評估護理診斷05護理診斷結合NANDA(北美護理診斷協會)護理診斷標準,針對王先生的情況,我們提出以下主要護理診斷:(一)焦慮/抑郁與疾病診斷、治療副作用、身體形象改變及家庭經濟壓力有關王先生因癌癥診斷產生對死亡的恐懼,術后造口導致身體形象受損,加上即將開始的化療帶來的未知痛苦,以及家庭經濟負擔,表現出情緒低落、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等癥狀。(二)知識缺乏(特定的)與缺乏直腸癌治療、造口護理及化療相關知識有關王先生對癌癥的可治療性、造口的日常管理、化療副作用的應對方法了解不足,導致認知偏差,如認為“造口后無法正常生活”“化療會讓人更痛苦”。王先生因造口產生自卑心理,拒絕與家人、朋友溝通,甚至回避兒子的視頻通話,社交范圍縮小。社交障礙與造口帶來的羞恥感、自我形象貶低有關作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王先生擔心自己無法繼續(xù)承擔家庭責任,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表現出對自身狀況的悲傷、絕望情緒。這些護理診斷相互關聯,焦慮抑郁可能加重知識缺乏導致的認知偏差,而社交障礙又會進一步孤立患者,加劇預感性悲哀。因此,心理護理需要多維度、分階段干預。預感性悲哀與疾病預后不確定、家庭角色功能弱化有關護理目標與措施06護理目標與措施針對上述護理診斷,我們制定了具體的護理目標及對應的護理措施,重點圍繞“建立信任-糾正認知-重建自信-強化支持”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一)目標1: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緩解,SAS評分≤50分,SDS評分≤53分措施:1.建立信任關系:責任護士每日固定時間與王先生溝通(如晨間護理后、下午巡房時),每次15-20分鐘,初期不急于“說教”,而是傾聽他的感受。比如第一次溝通時,他說“護士,我是不是沒救了”,我沒有直接反駁,而是握住他的手說:“我知道您現在心里特別難受,換作是我,可能也會害怕。您愿意和我多說說嗎?”慢慢打開他的話匣子。2.認知行為干預:針對“癌癥=絕癥”的認知偏差,用具體案例引導。比如提到本科室一位58歲的造口患者,術后堅持治療,現在能正常接送孫子、跳廣場舞;針對“造口影響生活”的擔憂,帶他觀看造口患者的日常視頻(經同意的真實案例),展示造口人士工作、運動的場景。3.放松訓練:指導王先生進行深呼吸訓練(吸氣4秒-屏息2秒-呼氣6秒,重復10次)、漸進式肌肉放松(從腳趾到頭部,依次緊張-放松各肌群),每天2次,每次10分鐘;推薦聽輕音樂(如自然白噪音、舒緩的鋼琴曲),幫助緩解焦慮。(二)目標2:患者能復述直腸癌治療、造口護理及化療的關鍵知識,治療依從性提高措施:1.個性化健康教育:根據王先生的文化水平(高中文化),用通俗語言講解疾病知識:“您的腫瘤發(fā)現得不算晚,手術已經把看得見的病灶切除了,接下來化療是為了消滅可能殘留的癌細胞,很多像您這樣的患者通過規(guī)范治療,生存期都很長。”針對造口護理,用模型演示更換造口袋的步驟,重點強調“只要掌握方法,造口和正常排便一樣方便”。護理目標與措施2.家屬參與教育:單獨與王先生妻子溝通,教她如何向王先生傳遞積極信息,比如“醫(yī)生說您恢復得比預期好”“兒子說等您回家給他輔導數學”;指導家屬記錄王先生的飲食、排便情況,用具體數據增強他對康復的信心(如“今天您吃了小半碗粥,比昨天多了”)。3.多途徑宣教:發(fā)放圖文并茂的《造口護理手冊》,掃碼觀看護理視頻(科室自制的3分鐘動畫,演示更換造口袋的步驟),利用午休時間組織“抗癌經驗分享會”,邀請康復期造口患者現場交流。護理目標與措施目標3:患者愿意參與社交活動,主動與家屬、朋友溝通措施:1.減輕羞恥感:在造口護理時,拉好圍簾保護隱私;當王先生第一次嘗試自己觸摸造口時,及時鼓勵:“您看,造口顏色粉粉的,說明血運特別好,您做得很棒!”逐漸幫助他接納身體變化。2.創(chuàng)造社交機會:先從“小范圍”開始,比如讓妻子帶兒子的照片來,和他聊兒子的學習情況(“兒子說這次月考數學進步了,他說等爸爸回家要一起慶?!保蝗缓蠊膭钏勇犈笥训碾娫?,初期由護士幫忙接聽后轉述好消息(“老張說等您出院了,要請您吃火鍋”),慢慢過渡到他自己接聽。3.興趣轉移:了解到王先生術前喜歡聽評書,送他一個便攜播放器,里面下載了《三國演義》《水滸傳》;教他用手機刷短視頻(篩選積極向上的內容,如寵物、美食),轉移對疾病的過度關注。目標4:患者能表達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預感性悲哀緩解措施:1.生命意義探索:通過“回憶療法”引導王先生講述過去的成就,比如“您當貨車司機20年,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吧?”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不僅是“經濟支柱”,更是家人的情感依靠;2.制定康復計劃:和王先生一起制定“小目標”,比如“術后2周能自己換造口袋”“化療期間每天吃半碗飯”“出院后每周和兒子視頻2次”,每完成一個目標就給予獎勵(如家屬帶來的小零食、一張手寫的鼓勵卡片);3.家庭角色重構:與家屬討論如何分擔家庭責任,比如妻子可以多承擔家務,兒子負責整理學習資料,讓王先生感受到“這個家需要您的參與,而不僅僅是經濟支持”。這些措施實施一周后,王先生的狀態(tài)有了明顯變化:開始主動詢問化療的注意事項,讓妻子把兒子的照片放在床頭,昨天甚至和同病房的病友聊了幾句“老家的天氣”。這讓我們更堅信,心理護理需要耐心和溫度,每一點進步都值得肯定。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07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在關注心理問題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心理狀態(tài)可能引發(fā)的生理或心理并發(fā)癥,需要密切觀察、及時干預。生理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王先生因焦慮、抑郁導致食欲減退,可能出現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下降,影響傷口愈合和化療耐受性。護理上需每日記錄進食量,與營養(yǎng)科合作制定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方案(如魚肉粥、雞蛋羹、豆腐湯);必要時遵醫(yī)囑補充腸內營養(yǎng)劑。同時,觀察造口周圍皮膚情況,若因情緒低落導致護理不到位,可能出現造口皮炎,需及時指導正確的清潔、粘貼方法。在右側編輯區(qū)輸入內容1.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表現為反復回憶確診時的痛苦場景、噩夢、過度警覺等。若王先生出現“一提癌癥就發(fā)抖”“晚上突然驚醒”等情況,需聯系心理科醫(yī)生進行專業(yè)干預。我們科室有個“心理預警本”,責任護士每天記錄患者的情緒變化,早交班時重點匯報。對于王先生,我們特別標注了“情緒波動期”,要求家屬24小時陪護,巡房時多停留觀察,確保安全。2.自殺傾向:這是最嚴重的心理并發(fā)癥。需觀察王先生是否有“活著沒意思”“你們不用管我了”等言語,或收藏危險物品(如剪刀、藥物)、突然變得“平靜”(可能是“最后決定”的表現)。一旦發(fā)現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加強陪護,必要時請心理科會診。心理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健康教育08健康教育是心理護理的延續(xù),需要貫穿住院及出院后的全過程,幫助患者建立長期的心理調適能力。健康教育疾病知識教育出院前再次強調直腸癌的治療原則(手術+化療+定期復查),說明化療的必要性(降低復發(fā)轉移風險)及常見副作用的應對方法(如惡心嘔吐可少食多餐、避免油膩食物;脫發(fā)是暫時的,停藥后會再生)。自我護理教育重點培訓造口護理技能:如何觀察造口顏色(正常為粉紅色,發(fā)紺或蒼白需及時就醫(yī))、如何測量造口大小(選擇合適的造口袋)、如何處理造口周圍皮膚發(fā)紅(用造口粉+防漏膏)。要求王先生和家屬現場操作,直到掌握為止。心理調適教育教王先生使用“情緒日記”,每天記錄3件“開心的小事”(如“今天吃了半個蘋果”“護士夸我造口護理得好”),幫助他關注積極面;推薦加入“造口患者互助群”(經審核的正規(guī)群),與其他患者交流經驗,減少孤獨感。隨訪指導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重點了解情緒狀態(tài)、造口護理情況、化療反應;術后1個月門診復查時,安排造口護士和心理護士聯合隨訪,評估心理狀態(tài)變化,調整護理方案。昨天王先生辦理出院手續(xù)時,我?guī)退砦锲罚蝗徽f:“小周護士,謝謝你這段時間的耐心。我打算回家后先把造口護理練熟,等化療結束,爭取能去學校接兒子放學?!笨粗劾镏匦掠辛斯猓抑肋@些努力都值得??偨Y09這次護理查房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直腸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是“治身”與“療心”的結合。王先生的案例中,我們通過系統評估找到了心理問題的根源,通過個性化干預幫助他逐步接納疾病、重建自信。但心理護理不是“一次性工程”,需要貫穿治療全程——從確診時的震驚,到術后的身體適應,再到化療的長期挑戰(zhàn),每個階段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