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文明施工方案_第1頁
河道清淤文明施工方案_第2頁
河道清淤文明施工方案_第3頁
河道清淤文明施工方案_第4頁
河道清淤文明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道清淤文明施工專項方案一、工程概況1.1施工范圍與內容本工程位于城市內河綜合治理區(qū)域,清淤河道全長5.2公里,河道平均寬度35米,淤泥平均深度1.2米,總清淤量約21840立方米。施工內容包括:河道主體清淤、淤泥晾曬與運輸、岸坡修整、臨時設施拆除及生態(tài)恢復等。工程區(qū)域涉及3個居民聚集區(qū)、2處市政綠化帶及1座跨河橋梁,施工環(huán)境復雜,文明施工要求高。1.2工程地質與水文條件根據勘察數據,河道淤泥主要為流塑狀有機黏土,天然含水量45%-60%,孔隙比1.2-1.5,呈灰黑色,伴有輕微異味。河道常水位1.8米,最大水深2.5米,水流速度0.3-0.5m/s。施工期間需考慮雨季(6-9月)影響,需提前做好防汛排澇措施。二、施工總體部署2.1施工分區(qū)與流程將工程劃分為A、B、C三個施工段,采用"分段施工、流水作業(yè)"方式組織實施:A段(K0+000-K1+700):居民區(qū)密集段,采用水力沖挖結合密閉運輸B段(K1+700-K3+500):市政景觀段,采用絞吸式挖泥船清淤C段(K3+500-K5+200):郊野段,采用長臂挖掘機直接開挖施工流程遵循"先圍堰排水→中央清淤→兩側修整→淤泥處理→生態(tài)恢復"的順序,各工序間隔時間控制在48小時內,減少對河道生態(tài)的擾動。2.2施工平面布置臨時設施區(qū):在河道兩岸每500米設置一處施工便道,寬度4米,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配備洗車平臺(含三級沉淀池,尺寸5m×3m×1.5m)淤泥晾曬區(qū):選擇C段下游閑置地塊,面積約8000㎡,采用防滲膜(HDPE,1.5mm)+盲溝排水系統(tǒng),四周設置2米高圍擋材料堆放區(qū):分設水泥、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堆放區(qū),采用防雨棚(鋼架結構,尺寸10m×6m)+硬化地面(15cm厚碎石墊層+10cm厚C15混凝土)三、主要施工工藝3.1清淤施工方法3.1.1水力沖挖清淤(A段)圍堰施工:采用袋裝土圍堰,單排布置,堰頂寬1.2米,高2.5米,迎水面鋪設防滲土工布。每隔100米設置一道橫向隔堤,形成獨立作業(yè)區(qū)。排水作業(yè):每個作業(yè)區(qū)配置2臺Φ150mm污水泵(揚程15m,流量200m3/h),抽排至下游河道,排水前需經水質檢測,pH值控制在6-9范圍內。沖挖作業(yè):使用高壓水槍(工作壓力1.5-2.0MPa)將淤泥沖攪成濃度15%-20%的泥漿,通過泥漿泵(Φ200mm,揚程25m)輸送至晾曬區(qū),管道采用鋼管+橡膠軟管組合,架設高度不低于1.8米。3.1.2絞吸式挖泥船施工(B段)船舶定位:采用GPS定位系統(tǒng),挖泥船沿河道中心線分條施工,條寬20米,條間搭接2米。絞刀頭入水深度控制在設計底高程以上0.3米,避免擾動原狀土。泥漿處理:船上配備三級沉淀池,泥漿經初步沉淀后通過Φ300mm輸泥管輸送至岸,管道坡度控制在1.5%,每隔50米設置一個伸縮節(jié)。精度控制:采用回聲測深儀實時監(jiān)測開挖深度,每200米斷面檢測一次,超挖控制在0.2米內,欠挖不超過0.1米。3.2淤泥處理工藝3.2.1晾曬脫水晾曬區(qū)劃分6個單元,輪流作業(yè)。淤泥攤鋪厚度0.5米,采用"翻曬-碾壓"交替進行,每日翻曬2次(上午9時、下午3時),當含水率降至30%以下時進行外運。雨季采用防雨布覆蓋,配備4臺移動式鼓風機加速干燥。3.2.2運輸作業(yè)車輛要求:選用20輛密閉式渣土車(載重15t),安裝GPS定位系統(tǒng)和篷布自動覆蓋裝置。車斗內側涂刷防粘涂層,底部設置排水孔(Φ10mm)。運輸路線:避開早晚高峰(7:00-9:00、17:00-19:00),A段采用夜間運輸(22:00-次日5:00),B、C段日間運輸,全程限速40km/h。棄土場管理:棄土場設置車輛沖洗平臺和車輛進出登記系統(tǒng),棄土分層碾壓(每層厚度1.2米,壓實度≥85%),頂面坡度控制在2%,周邊開挖截水溝。四、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1現場圍擋與標牌設置施工圍擋:采用裝配式彩鋼板圍擋(高度2.5米),立柱間距3米,底部設置30cm高磚砌擋墻。圍擋每50米設置一處公益廣告(面積≥20㎡),每20米設置夜間警示燈(LED光源,閃爍頻率1.5Hz)。標牌體系:在施工入口處設置"七牌一圖"(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jiān)督電話牌、消防保衛(wèi)牌、安全生產牌、文明施工牌、環(huán)境保護牌、揚塵治理牌、施工總平面圖),尺寸1.2m×0.8m,采用不銹鋼框架。4.2噪聲與揚塵控制噪聲管理:選用低噪聲設備(晝間≤70dB,夜間≤55dB),破碎機等設備設置隔音罩夜間施工(22:00-6:00)提前辦理審批手續(xù),公告周邊居民噪聲監(jiān)測點每500米設置一處,每日監(jiān)測2次(晝間10時、夜間22時)揚塵防治:施工便道每日灑水4次(氣溫≥30℃時增加至6次),采用霧炮機(覆蓋半徑30米)降塵裸土覆蓋率100%,使用綠色防塵網(2000目)覆蓋,搭接寬度≥20cm出入口洗車平臺配置高壓沖洗設備(壓力8MPa),洗車廢水經三級沉淀后回用4.3施工廢棄物管理垃圾分類:設置4類垃圾收集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配備240L腳踏式垃圾桶,每日清運1次。淤泥處置:經檢測符合《土壤環(huán)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要求的淤泥,可用于綠化用土(摻配30%沙土),其余送至指定消納場處理。危險廢物:廢機油、廢手套等危險廢物單獨存放于防爆柜,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轉移聯單保存3年以上。五、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5.1安全生產管理5.1.1專項防護措施水上作業(yè):施工人員配備救生衣(浮力≥7.5kg)、安全帽、防滑鞋,作業(yè)平臺設置1.2米高防護欄桿,懸掛救生圈(間距50米)。臨時用電: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配電箱實行"三級配電兩級保護",漏電保護器動作電流≤30mA,動作時間≤0.1s。水下電纜采用YJV22-1kV型,埋深≥0.5米。高處作業(yè):岸坡修整時設置安全繩固定點,作業(yè)人員使用雙鉤安全帶,臨邊設置1.8米高防護網(網目密度≥2000目/100cm2)。5.1.2應急管理編制專項應急預案,包括觸電、溺水、坍塌等6類事故處置方案。配備應急救援小組(15人),每月演練1次。應急物資庫儲備:救生衣30件、急救箱5個、應急照明10套、柴油發(fā)電機2臺(功率50kW)。5.2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5.2.1水環(huán)境保護施工期:設置沉淀池(處理能力500m3/d),施工廢水經處理后回用;生活污水采用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能力10m3/d),排放水質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生態(tài)基流:在圍堰處設置Φ800mm導流管,保證下游生態(tài)基流不小于0.5m3/s,定期監(jiān)測河道水位(每日8時記錄)。5.2.2生物保護植被保護:施工范圍內胸徑≥10cm樹木進行移植保護,移植前進行斷根處理(保留土球直徑為樹干直徑6倍),存活率要求≥90%。水生生物:清淤前72小時在作業(yè)區(qū)上下游設置攔魚網(網目尺寸2cm),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魚類遷移。施工結束后投放本地魚種(鰱魚、鯉魚等),數量不少于1000尾/公里。六、質量控制體系6.1關鍵控制點項目控制指標檢測方法頻率清淤深度±0.1m測深桿+GPS每50m斷面淤泥含水率≤30%烘干法每200m3一次壓實度≥85%環(huán)刀法每500㎡一次平整度≤5cm/2m2m靠尺每100m一次6.2驗收程序實行"三檢制"(自檢、互檢、交接檢),每道工序驗收需經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確認。隱蔽工程驗收留存影像資料(照片+視頻),驗收記錄一式四份,歸檔保存。七、施工進度計劃7.1關鍵節(jié)點控制第1-7天:施工準備及圍擋搭設第8-30天:A段清淤(含圍堰排水)第31-60天:B段清淤(絞吸船作業(yè))第61-90天:C段清淤及淤泥處理第91-105天:岸坡修整及生態(tài)恢復第106-110天:竣工驗收準備7.2保障措施資源保障:備用2臺挖掘機、3臺泥漿泵,確保設備完好率≥95%雨季施工:儲備2000㎡防雨布、5000個沙袋,排水溝深度加深至0.8米夜間施工:配置2套移動照明系統(tǒng)(覆蓋半徑50米),設置3名交通疏導員八、文明施工保障體系8.1組織保障成立文明施工領導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設置專職文明施工監(jiān)督員3名(每段1名)。每日召開文明施工巡查會,建立問題整改臺賬,整改率要求100%。8.2管理制度巡查制度:每日早中晚三次巡查,重點檢查圍擋完好、揚塵控制、噪聲監(jiān)測等培訓制度:施工人員進場前進行文明施工培訓(不少于2學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獎懲制度:設立文明施工專項獎金(工程總造價的1.5%),對違規(guī)行為處以500-2000元/次罰款8.3社會協調每月10日組織"工地開放日",邀請周邊居民代表參觀在社區(qū)公告欄設置施工進度公示牌,公布投訴電話(24小時暢通)與沿線學校、醫(yī)院簽訂《施工協調協議》,明確噪聲控制時段和防塵措施九、應急預案9.1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處置油污泄漏:配備200kg吸油棉、50個應急沙袋,泄漏時立即啟動圍堵-吸附-清理程序,30分鐘內控制擴散揚塵超標:備用4臺霧炮機,超標時立即停止作業(yè),1小時內將PM10濃度降至0.5mg/m3以下9.2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施工現場設置隔離觀察室(15㎡),配備體溫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發(fā)現疑似病例立即停工,啟動"點對點"轉運機制,配合衛(wèi)生部門開展流調工作。十、工程驗收與移交10.1驗收標準河道底高程偏差≤±0.1m,平整度≤5cm/2m岸坡坡度符合設計要求,無坍塌、沖刷現象生態(tài)恢復區(qū)植被覆蓋率≥90%,成活率≥85%施工場地清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