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初中中考-語文配套練習冊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答案含答案_第1頁
部編初中中考-語文配套練習冊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答案含答案_第2頁
部編初中中考-語文配套練習冊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答案含答案_第3頁
部編初中中考-語文配套練習冊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答案含答案_第4頁
部編初中中考-語文配套練習冊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答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初中中考語文配套練習冊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答案含答案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1)“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哀朽惜殘年”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何表達效果?【答案】(1)表達了詩人在年老又遭貶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為國家效力,無怨無悔,甘愿奉獻的情感。(2)對比。“朝奏”“夕貶”“九重天”“路八千”對比鮮明,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朝”“夕”之間角色的急劇變化,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罪遭貶的怨憤、悲痛之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結合這兩句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感情。這兩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慮衰朽之身還顧惜余生!韓愈一心為國家利益著想,不顧自己年老體衰,由此看出這兩句話表達了詩人在年老又遭貶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為國家效力,無怨無悔,甘愿奉獻的情感。(2)

結合詩句內(nèi)容即寫作背景分析,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諫書上奏給朝廷,晚上被貶潮州離京八千里路程?!俺唷迸c“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都形成對比鮮明。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命宦官從鳳翔府法門寺真身塔中將所謂的釋迦文佛的一節(jié)指骨迎入宮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廟,要官民敬香禮拜。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看到這種信佛行為,便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勸諫阻止唐憲宗,指出信佛對國家無益,而且自東漢以來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結果觸怒了唐憲宗,韓愈幾乎被處死。后經(jīng)人說情,最后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責求即日上道。詩人早上時還是朝廷重臣,想著如何體皇上分憂,到晚上就被貶到遙遠的地方,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朝”“夕”之間角色的急劇變化,詩人本來是不顧自己年老力衰還想著為國家獻計獻策,但如今卻是這樣的下場,因此這里也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罪遭貶的怨憤、悲痛之情。故答案為:⑴表達了詩人在年老又遭貶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為國家效力,無怨無悔,甘愿奉獻的情感。⑵對比?!俺唷薄跋H”“九重天”“路八千”對比鮮明,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朝”“夕”之間角色的急劇變化,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罪遭貶的怨憤、悲痛之情。【點評】⑴此題考查理解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一是間接的從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上揣摩,理解詩人心境和情緒,二是抓住詩中詩人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理解。⑵此題考查分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鑒賞詩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鑒賞知識、專業(yè)術語,如表達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等等,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句做具體的分析,這樣才能準確地鑒賞。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前兩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在整首詩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詩中使用了呂尚、伊尹、宗愨的典故。請說明詩人使用這些典故的用意?!敬鸢浮浚?)①內(nèi)容上,寫美酒珍饈,金樽玉盤,極寫朋友盛情,表達對朋友的感激。②結構上,為下文寫自己“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情態(tài),抒發(fā)“行路難”的憤慨作反向鋪墊。(2)①“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口邊”用呂尚、伊尹典,借兩位先賢原先也并不順利但最終大有作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負的信心。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庇米趷狻俺碎L風破萬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決心?!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讀懂詩句后,聯(lián)系下文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金杯盛著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內(nèi)容上,形容場面非常的盛大,表達對朋友的感激,反襯作者悲憤、失望的情緒。結構上,為下文寫自己“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情態(tài)蓄勢,為抒發(fā)“行路難”的憤慨作反向鋪墊(反襯)。讀懂詩句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鍵。一定要答出詩句對抒發(fā)詩人情感的意義。(2)“閑來垂釣碧溪上”傳說呂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時,曾一度垂釣于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昂鰪统酥蹓艨谶叀保合鄠饕烈谑苌虦刚埖那跋Γ瑝粢娮约撼舜?jīng)過日月之旁。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業(yè),李白借此表明對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極大的希望,表達了自己對賢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負及才華的渴望。“長風破浪會有時”則化用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表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現(xiàn)實的關注,以及一種不服輸?shù)?、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態(tài)度。這是用浪漫主義手法展現(xiàn)出李白自己樂觀、豪邁的氣概。故答案為:⑴①內(nèi)容上,寫美酒珍饈,金樽玉盤,極寫朋友盛情,表達對朋友的感激。②結構上,為下文寫自己“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情態(tài),抒發(fā)“行路難”的憤慨作反向鋪墊。⑵①“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口邊”用呂尚、伊尹典,借兩位先賢原先也并不順利但最終大有作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負的信心。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庇米趷狻俺碎L風破萬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決心。【點評】⑴本題考查詩句的作用。理解詩句的的作用,要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分析。⑵本題考查理解典故的表達效果。古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大多喜歡用典,以達到委婉含蓄的效果。3.閱讀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題。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這首小令在元曲中極負盛名,被譽為“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2)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枯藤老樹昏鴉”烘托了村落的古樸恬靜和溫馨。B.

“小橋流水”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美好記憶。C.

“古道西風瘦馬”寫出了游子悲涼的境況。D.

“斷腸人在天涯”點明了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思念游子而無限悲傷?!敬鸢浮浚?)秋思之祖;馬致遠(2)C【解析】【分析】(1)這首小令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作者是元朝的馬致遠。(2)A“烘托了村落的古樸恬靜和溫馨”錯?!翱萏倮蠘浠桫f”: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悲戚。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nèi)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B“對家鄉(xiāng)的美好記憶”錯。“小橋流水人家”: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你看眼前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那么靜謚。又是那么溫馨。而我的家鄉(xiāng)、親人卻又離我那么遠。哦,他們還好嗎?天氣漸漸變冷,他們加了衣服嗎?買了被子嗎?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讓人牽掛?!靶蛄魉辈皇敲鑼懠亦l(xiāng),是游子眼前的景象。D“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思念游子而無限悲傷”理解錯誤?!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極寫游子對家鄉(xiāng)及親人的思念,而不是“親人因思念游子”。故答案為:⑴秋思之祖;馬致遠;⑵C【點評】⑴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考查的是課內(nèi)篇目的出處、作家作品等有關的內(nèi)容。解答此題關鍵以課本的注釋為主,注意平時的積累。⑵本題考查詩歌的鑒賞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題要整體理解詩歌,對選項逐項審讀,理解辨析,判斷正誤。4.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銀山磧西館①岑參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②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③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注】①銀山磧(qì)西館:銀山磧又稱銀山,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南,其西有呂光館。②鐵門關:在焉耆以西五十里。③胡沙:胡地的風沙。(1)請賞析“颯颯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詞的妙處。(2)本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開,濺射,這里是撲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現(xiàn)飛沙的力度之大,實際上表現(xiàn)邊塞風的力度之強,使“風似箭”更為具體化,十分突出地表現(xiàn)了邊塞烈風的狂暴,從而展現(xiàn)了邊塞的自然環(huán)境之惡劣,生活環(huán)境之艱苦。(2)欲揚先抑(或反襯,或借景抒情)。既反映了邊塞艱苦的戎馬生活,更表現(xiàn)了詩人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詩句“颯颯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颯颯飛揚的風沙撲打行人的臉面。“迸”本是“爆開,濺射”的意思,這里是“撲打”的意思。這句表面看似寫“沙”,而實際是承第一句寫“風”,具體傳神地側面寫出塞外風的力度之強,表現(xiàn)了邊塞的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并與上文的“風似箭”相照應。(2)詩的前四句敘寫了塞外的惡劣環(huán)境,末兩句則借典言志,拋棄傳統(tǒng)士人的性格氣質而直逼功名的追求。所以這首詩采用了襯托或借景抒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想要在艱苦的戎馬生活中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據(jù)此分析作答。故答案為:⑴示例一:我贊成更換,舊銅馬立在鬧市區(qū)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澤,展現(xiàn)出咱們鹽城新的風貌,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精神內(nèi)蘊。示例二:我贊成修復,舊的精心修復(或修舊如舊式修復),比換新的更有紀念意義,老的銅馬并不只是一個城市雕塑,而是代表著童年的回憶、曾經(jīng)的故事、新四軍的精神。⑵欲揚先抑(或反襯,或借景抒情)。既反映了邊塞艱苦的戎馬生活,更表現(xiàn)了詩人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军c評】⑴本題考查體味詩歌中遣詞的分析能力。解答時結合詞語的原意和在現(xiàn)在語境中的含義進行內(nèi)容和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即可。⑵本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時通讀全詩,在通譯的基礎上感受表現(xiàn)手法,情感則可通過題目、內(nèi)容、關鍵詞句、作者和注釋等多方面來進行分析。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黃鶴樓(唐)崔穎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1)對這首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黃鶴樓告別詩人的老朋友。B.

“晴川”“漢陽”“鸚鵡洲”都是地名。C.

詩人先仰觀,再俯瞰,登樓所見之景氣象闊大。D.

暮色中的鄉(xiāng)關之景喚起了詩人內(nèi)心無盡的惆悵。(2)詩歌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1)C(2)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表達的是寂寞、惆悵之情,尾聯(lián)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錯誤,昔人:指傳說中的仙人子安。B錯誤,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不是地名。D錯誤,暮色中的鄉(xiāng)關之景,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2)首聯(lián)描寫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表現(xiàn)世事茫茫之慨。頷聯(lián)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碧柭渖剑谝箒砼R,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xiāng)又在何處呢?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表現(xiàn)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故答案為:⑴C;⑵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表達的是寂寞、惆悵之情,尾聯(lián)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點評】⑴此題考查對詩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詞語理解、內(nèi)容、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詩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選項逐一比對。⑵本題考查對詩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要聯(lián)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6.閱讀詩歌,回答問題。玉仙館(唐)張籍長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陰云盡向西。楚客天南行漸遠,山山樹里鷓鴣啼。(選自《全唐詩》)請你完成這首詩歌的微電影鏡頭腳本設計,來展現(xiàn)詩歌的意境。鏡頭腳本設計(部分)景別攝法整體畫面配音預期效果遠景從人物后面拍攝①________水流聲、鷓鴣聲②________【答案】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濁如泥,天上陰云向西奔涌?!俺汀惫陋氁蝗?,漸行漸遠,在山林小徑中留下一個模糊的背影。;用聲音、遠景鏡頭從后面拍攝的方法營造出悲涼氛圍,表現(xiàn)出楚客思鄉(xiāng)不得歸的落寞、悲苦的心境。【解析】【分析】①整體畫面: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濁如泥,天上陰云向西奔涌?!俺汀惫陋氁蝗?,漸行漸遠,在山林小徑中留下一個模糊的背影。②“長溪、野水、鷓鴣啼”描摹聲音,“陰云盡向西、天南行漸遠”到“山山樹里”,視線由遠到近,幾個關聯(lián)的意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營造出悲涼氛圍,表現(xiàn)出楚客思鄉(xiāng)不得歸的落寞、悲苦的心境。故答案為:①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濁如泥,天上陰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獨一人,漸行漸遠,在山林小徑中留下一個模糊的背影。②用聲音、遠景鏡頭從后面拍攝的方法營造出悲涼氛圍,表現(xiàn)出楚客思鄉(xiāng)不得歸的落寞、悲苦的心境?!军c評】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意境。答題時應注意,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長壽山居元夕①元好問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黃昏?!咀ⅰ竣賹懘嗽姇r,詩人任河南內(nèi)鄉(xiāng)令,因母親去世,居喪于長壽山。②當時金統(tǒng)治者日趨腐敗,蒙古軍入侵,人民死傷無數(shù)。(1)請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一二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案】(1)偏僻荒涼的村落里燈火星星點點,人煙十分稀少,枯黃的樹葉漫天遍野,大雪堆積在門外。(2)①表達了母親去世后對于親人的懷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達了作者對百姓在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達了作者對敵軍侵犯國家的憤恨和心痛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窘馕觥俊痉治觥浚?)這兩句詩描寫的意象有:微茫的燈火、荒村、滿山的黃葉、擁堵著門的大雪,通過這些意象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的畫面:偏僻荒涼的村落里燈火星星點點,人煙十分稀少,枯黃的樹葉漫天遍野,大雪堆積在門外。(2)結合詩歌內(nèi)容、詩人的經(jīng)歷、當時的背景理解詩人的感情:寫此詩時,詩人任河南內(nèi)鄉(xiāng)令,因母親去世,居喪于長壽山。詩句“只留孤影伴黃昏”就非常直接地表達了母親去世后對于親人的懷念,孤身一人的孤寂;一二句的景物描寫及“三十九年何限事”的感嘆,

則表達了作者對百姓在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以及對敵軍侵犯國家的憤恨和心痛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故答案為:⑴偏僻荒涼的村落里燈火星星點點,人煙十分稀少,枯黃的樹葉漫天遍野,大雪堆積在門外。⑵①表達了母親去世后對于親人的懷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達了作者對百姓在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達了作者對敵軍侵犯國家的憤恨和心痛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军c評】⑴此題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詩歌散文化的能力。歸納:答題步驟:步驟一、抓住每個意象。步驟二、展開聯(lián)想把該意象進行描述。具體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飾詞或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步驟三、點出所用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⑵本題考查對詩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要聯(lián)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8.閱讀下面的詩歌后,完成下列小題?!炯住看簞e曲(唐)張籍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疽摇块}中秋思(唐)杜荀鶴①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咀ⅰ竣俣跑鼹Q;唐代詩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1)這兩首詩的一二兩句描寫景物時都注重“著色”,請從“染”和“勻”兩個字中任選一個,結合詩句賞析妙處。(2)兩首詩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達的情感不同,請分別結合詩歌內(nèi)容具體分析?!敬鸢浮浚?)示例一:“染”字夸張地寫出了長江春水之碧綠,色彩之濃重。示例二:“勻”字賦雨以人格,細密、輕柔的雨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濃淡均勻,讓人賞心悅目。(2)《春別曲》詩人埋怨江頭之橘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達了對友人的挽留惜別之情;《閩中秋思》一二兩句描繪風雨中的芭蕉聲,表達離鄉(xiāng)愁緒。(或三四兩句美好的山水風景與不堪行走形成對比,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甲】詩“長江春水綠堪染”意思是長江中春水碧綠,顏色濃得簡直可以作為染料,以“堪染”表現(xiàn)江水碧綠色彩之濃重。【乙】詩“雨勻紫菊叢叢色”意思是秋雨使叢叢紫菊顏色濃淡均勻,“勻”字極準確地勾畫出雨的細密、輕柔。在那動人的叢叢紫菊前,雨是那樣的溫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將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濃淡均勻,讓人賞心悅目。(2)【甲】詩寫自己在那江頭種下的橘樹,也無法拴住將要遠行的小舟,以此含蓄表達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乙】詩是詩人閩中思鄉(xiāng)之作,因離鄉(xiāng)在外,正值秋時,觸景傷懷,詩人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的情緒。故答案為:⑴示例一:“染”字夸張地寫出了長江春水之碧綠,色彩之濃重。示例二:“勻”字賦雨以人格,細密、輕柔的雨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濃淡均勻,讓人賞心悅目。⑵《春別曲》詩人埋怨江頭之橘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達了對友人的挽留惜別之情;《閩中秋思》一二兩句描繪風雨中的芭蕉聲,表達離鄉(xiāng)愁緒。(或三四兩句美好的山水風景與不堪行走形成對比,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點評】⑴本題考查詩歌的遣詞賞析。要求考生讀懂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對詩句進行正確的理解,結合句意從內(nèi)容上進行分析。⑵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題要求考生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從詩歌中感悟詩人的情感。抓住抒情的語句或詞語進行分析。9.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小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指________。(2)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上闋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B.

下闋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C.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D.

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敬鸢浮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2)B【解析】【分析】(1)這道題考查的是找指代詞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方法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到指代詞的前面去找,找到后放回語句,檢驗意思是否正確?!按耸鹿烹y全”意思是這樣的事情從來都難以兩全。根據(jù)詩句內(nèi)容可知,“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2)B.錯在“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正確說法應該是“人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是一種自然常理”。故選B。故答案為: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⑵B【點評】⑴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考生要運用平時的解題方法進行作答。⑵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讀懂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對選項逐項進行辨析,判斷正誤。10.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北國觀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光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沁園春·雪》這首詞上片主要是________,寓情于________;下片主要是________,寓情于________。全詞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表達方式自然地結合了起來。(2)你對詞中關于北國雪景的描寫有什么感受?你能用兩個成語概括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嗎?(3)文章中哪些句子為想象中的句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請作具體分析。(5)表現(xiàn)全詞主旨的句子是什么?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描寫雪景;景;議論;理;描寫;議論;抒情(2)天地間渾然一色,視野開闊,給人一種樸素潔凈而不乏壯觀的美。冰天雪地、廣袤無垠。(3)“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边@三個句子為虛寫,它借助想象,把人引領到一個雪后天晴的壯麗輝煌的境界里,使北國雪景于蒼茫中顯得更加雄偉,形象更加多姿多彩,翻出一派新氣象。以“分外妖嬈”結束上篇,流露出對美好江山的贊美之情,使人油然而生出愛國之情。(4)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來說,前一句承上,總括了上片的寫景,后一句啟下,總領下片的抒情。這一過渡句使全詞渾然一體,結為有機的整體,給人以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覺。(5)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指出了歷史上有作為的封建帝王的局限性,高度評價熱情贊美了當今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同時抒發(fā)了無產(chǎn)階級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壯志?!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讀懂詞篇大意是作答的基礎?!肚邎@春·雪》這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寓情于景,展現(xiàn)祖國壯麗河山;下片縱論歷代英雄,主要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寓情于理,抒寫詩人的抱負。全詞將描寫、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全詞渾然一體,氣象雄渾。(2)一問,寫感受。上半部分寫景,其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動寫靜?!般y蛇”、“蠟象”,蓬勃之感、氣勢凸現(xiàn)?!坝c天公試比高”更是極盡英雄豪情:表面似是指高原群山與蒼天爭高,實則更是作者心中的遠大抱負。與天比高,這是怎樣的豪情壯志與領袖氣度!看了這幾句“冬雪禮贊”,我不禁對雪之美,有了更深的感受。二問,要求用兩個成語概括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該詞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里,展示了大氣磅礴、氣勢恢宏、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筛爬椤氨煅┑亍薄皬V袤無垠”。(3)一問,“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等到天晴的時候,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此句為虛寫。二問,描繪了雪后天晴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美景,寫出了雪景的艷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承接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里,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開啟下片議論抒情,重點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抒發(fā)無產(chǎn)階級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使全詩詩意貫通,一氣而下,渾然一體。(5)表現(xiàn)全詞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敖癯笔且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chuàng)造空前偉大的業(yè)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故答案為:⑴描寫雪景;景;議論;理;描寫;議論;抒情;⑵天地間渾然一色,視野開闊,給人一種樸素潔凈而不乏壯觀的美;冰天雪地、廣袤無垠;⑶“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边@三個句子為虛寫,它借助想象,把人引領到一個雪后天晴的壯麗輝煌的境界里,使北國雪景于蒼茫中顯得更加雄偉,形象更加多姿多彩,翻出一派新氣象。以“分外妖嬈”結束上篇,流露出對美好江山的贊美之情,使人油然而生出愛國之情;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來說,前一句承上,總括了上片的寫景,后一句啟下,總領下片的抒情。這一過渡句使全詞渾然一體,結為有機的整體,給人以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覺;⑸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指出了歷史上有作為的封建帝王的局限性,高度評價熱情贊美了當今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同時抒發(fā)了無產(chǎn)階級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壯志?!军c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要認真閱讀詩作,正確理解其意思,然后結合題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題考查畫面描述。根據(jù)上闕的內(nèi)容用生動形象地語言描述即可;⑶)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首句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要認真閱讀詩作,正確理解其意思,然后結合題目的要求作答;⑷本題是對詩句在結構上作用的理解分析。本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北方的美麗雪景,下闋寫作者生發(fā)的議論,下闋的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嬌“承接上文,“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引起下文,所以這一句在本詞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⑸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贊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了以詩人為代表的無產(chǎn)階級要主宰世界的壯志豪情。二、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1.閱讀文言文,完成小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2)用現(xiàn)代漢翻譯下面的句子。稍稍賓客其父(3)本文記敘了仲永從五歲就能作詩到最終“________”的變化過程,表達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敬鸢浮浚?)王安石(2)(同鄉(xiāng)人)漸漸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3)泯然眾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據(jù)對這篇文章文學常識的積累可知,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稍稍:漸漸。賓客:這里是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此句省略了主語,翻譯的時候要進行補充。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同鄉(xiāng)人)漸漸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

。(3)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寫他又兩次見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這時仲永寫的詩已經(jīng)不能稱前時之聞。還有一次是仲永二十歲成年的時候,作者通過別人打聽,結果是“泯然眾人矣?!?。結合全文內(nèi)容分析,仲永五歲的時候,沒有老師教,連書籍文具都不認識,卻能作詩,

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這說明仲永非常有天賦,但是他的父親貪圖小利,不讓仲永學習。結果到了成年的時候,仲永在詩詞方面沒有什么成就,

已經(jīng)完全如同常人了,從而表達作者對這樣一個有天賦的孩子的痛惜之情。

故答案為:⑴王安石⑵(同鄉(xiāng)人)漸漸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⑶泯然眾人;痛惜【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力,平時學習時要結合所學的課文和名著積累有關的文學常識,復習時可以整理成冊,鞏固記憶。⑵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譯能力。翻譯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要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注意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⑶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應先通讀全文,理清文章大意;然后細讀文中的相關語段,提取相關信息;最后篩選并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分別加以概括提煉,語言力求簡潔明了,用詞精當。當然盡量用文章中的詞語概括,會更準確貼切。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見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約兩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毖嗤踉?“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

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蓖踉?“大變可得聞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注)①孟嘗君:即田文,此時在魏國為相。②效:獻,呈獻。(1)下列對句中劃線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魏王聞之

聞:聽說

B.

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C.

燕王尚未許也

許:答應

D.

王且何利

利:好處(2)為文中畫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B.

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C.

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D.

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3)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得知秦國將要攻打魏國的消息,魏王連夜召見孟嘗君詢問對策。B.

孟嘗君認為,如果有其他諸侯國的救援,魏國就可以得到保全。C.

起初,燕王以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遙遠為由婉拒救助魏國。D.

孟嘗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國后馬上就會組織聯(lián)軍進攻燕國。(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②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敬鸢浮浚?)B(2)C(3)D(4)①(1)現(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②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讓土地,將半個魏國(的土地)割讓給秦國,秦軍一定會離開?!窘馕觥俊痉治觥浚?)B.“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譯為“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愿”意思是“希望”。故選B。(2)“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翻譯為“于是為孟嘗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據(jù)此斷句為: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故選C。(3)D.秦王攻占魏國后,應該是魏國會馬上就會組織聯(lián)軍進攻燕國。故選D。(4)①“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句中“雖”意思是“即使”,“得”意思是“辦到”。②“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句中“折節(jié)”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委屈自己”,“與”意思是“給”,“去”意思是“離開”。兩個句子語序正常,據(jù)此翻譯。故答案為:⑴B;⑵C;⑶D;⑷①現(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②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讓土地,將半個魏國(的土地)割讓給秦國,秦軍一定會離開?!军c評】⑴文言實詞的理解,主要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實詞,這些詞語都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可掌握,復習時應從歸納復習并加以識記。B項中“愿”意思是“希望”不是“愿望”的意思。⑵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言文的斷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斷句。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讀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頓,特別是文言文中的閱讀停頓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有以下幾種情況注意停頓:主謂之間要停頓;謂賓之間要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關聯(lián)詞后面要停頓;總領性詞語后面要停頓。⑶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答題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D項應該是魏國會馬上就會組織聯(lián)軍進攻燕國,而不是秦國組織聯(lián)軍進攻燕國。⑷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第①句中“雖”意思是“即使”,“得”意思是“辦到”;第②句中“折節(jié)”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委屈自己”,“與”意思是“給”,“去”意思是“離開”,注意落實到位。【附參考譯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這件事,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蔽和跽f:“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p>

……

孟嘗君又北上拜見燕王,說:“從前家父經(jīng)常為燕、魏兩王的交往約會,現(xiàn)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國?!毖嗤跽f:“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孟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guī)砗锰帯,F(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

孟嘗君說:”臣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怕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燕王說:”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秦國攻打魏國,然而燕國卻不去援救魏國,魏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又西借秦國的軍隊,再依靠趙國的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國,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會自己跋涉幾千里去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從您的了?!庇谑菫槊蠂L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1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韋、石斛之類,雖不待土,然去其本處,輒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shù)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jié)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于幾案間,久而益可喜也。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數(shù)本,以石盆養(yǎng)之,置舟中。間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愛焉。顧恐陸行不能致也,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視之。余復過此,將問其安否。(節(jié)選自蘇軾《石菖蒲贊》一文)【注】①昌陽,《名醫(yī)別錄》認為昌陽和菖蒲是兩種不同的植物。(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字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

濯去泥土

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B.

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C.

既非昌陽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記》)D.

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項是(

)例:以石盆養(yǎng)之A.

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B.

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C.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答謝中書書》)

D.

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3)用“/”標出下面句子中的一處朗讀停頓。余游慈湖山中(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蒼然于幾案間(5)請簡要概括石菖蒲的特點,并揣摩作者對石菖蒲的情感。【答案】(1)C(2)D(3)余/游慈湖山中(4)在室內(nèi)的桌案之間顯示著自己的蒼翠顏色。(5)生命力強,忍寒苦,安澹泊;生長條件簡單,易養(yǎng)且能入藥。作者對石菖蒲充滿憐愛贊美之情。【解析】【分析】(1)A清洗;B給予;C達到;到……去;D放置,安置。故選C。(2)“以石盆養(yǎng)之”中的“之”做代詞,代指石菖蒲。A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B動詞,到。C助詞,的。D代詞,代指曹劌。故選D。(3)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此句中,“余”是主語,“游慈湖山中”是謂語。主謂之間應該停頓。故這句話的停頓方法是:余/游慈湖山中。(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幾:茶幾,桌案。這句話是個倒裝句,翻譯時應把語序調(diào)整過來。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在室內(nèi)的桌案之間顯示著自己的蒼翠顏色。(5)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石菖蒲不需要土壤,只需要清水即可長得十分蒼翠,而且能數(shù)十年不枯,這說明石菖蒲生命力強,從“忍寒苦,安澹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仿佛哉”說明石菖蒲能忍寒苦,安澹泊。“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之所能及”可以看出石菖蒲能入藥。作者這樣寫石菖蒲,表現(xiàn)了作者對石菖蒲充滿憐愛贊美之情。故答案為:⑴C;⑵D;⑶余/游慈湖山中⑷在室內(nèi)的桌案之間顯示著自己的蒼翠顏色。⑸生命力強,忍寒苦,安澹泊;生長條件簡單,易養(yǎng)且能入藥。作者對石菖蒲充滿憐愛贊美之情。【點評】⑴此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⑵此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重點記憶考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還要重點記憶課本中的經(jīng)典例句。⑶此題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頓。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頓大概有句首發(fā)語詞、關聯(lián)詞語后面要有停頓;根據(jù)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等幾種常用的技巧。⑷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分析和扣準得分點,即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⑸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這樣的題,必須反復閱讀文章,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用簡潔、恰當?shù)恼Z言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再結合作者描繪的物象的特點進行分析。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

余食既,同陳氏二生霞軒、詒孫,亦出城蕩舟為湖游。霞軒能洞簫,遂以蕭從。月上吳山,霧靄溟蒙,截然劃湖之半。幽火明滅相間約丈許者六七處,畫船也。洞簫于中流發(fā)聲,聲微細,受風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觸之,仿佛若中①秋氣。霧消,月中湖水純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錦帶橋,霞軒乃吹簫背月而行,入柳陰中,提柳蓊郁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霞軒著白袷衫②,立月中,涼蟬觸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畫船經(jīng)提下者,咸止而聽,有歌而和者。詒孫顧余:“此赤壁之續(xù)③也?!保ü?jié)選自林紓《湖心泛月記》,有刪改)【注】①中:感染。②袷衫:舊時衣領交于胸前的單衣。③赤壁之續(xù):蘇軾曾與友人月夜泛舟于赤壁(今湖北黃岡)之下,其友人中也有一人吹簫,和作者這次游湖情景相似,故有此說。(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①念無與為樂者________②庭下如積水空明________③仿佛若中秋氣________④咸止而聽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②堤柳蓊郁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3)【甲】文描寫庭下月色與【乙】文寫月有何不同?【答案】(1)考慮,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肅殺之氣;皆,都(2)①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②堤上的柳樹郁郁蔥蔥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樹中間缺少柳樹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3)【甲】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積水,把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疽摇课膭t運用了白描手法,“霧消,月中湖水純碧”“堤柳郁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寫出了霧氣消退后,湖水和柳樹在月色的映襯下形成的美景?!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②句意為:大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③句意為:就像中秋時節(jié)。秋氣:秋日凄清、肅殺之氣;④句意為:都停住而聽。咸:皆,都。(2)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①中重點詞語:有但:只是;句意為: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②中重點詞語有蓊郁

:郁郁蔥蔥;乃:才。句意為:堤上的柳樹郁郁蔥蔥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樹中間缺少柳樹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⑶【甲】文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繪了一幅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縱橫交錯的水藻、荇菜的畫面。此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徹的樣子比作積滿清水一般,并運用直接描寫的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隨后通過對松、柏影子的描寫,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疽摇课闹小办F消,月中湖水純碧”“堤柳郁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則運用了白描手法,間接地寫出了霧氣消退后,湖水和柳樹在月色的映襯下形成的美景。故答案為:⑴考慮,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肅殺之氣;皆,都;⑵①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②堤上的柳樹郁郁蔥蔥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樹中間缺少柳樹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⑶【甲】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積水,把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疽摇课膭t運用了白描手法,“霧消,月中湖水純碧”“堤柳郁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寫出了霧氣消退后,湖水和柳樹在月色的映襯下形成的美景?!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文言文翻譯首先做到直;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的重點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⑶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提煉和鑒賞能力。解答時,先通讀全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對其進行分析。【附參考譯文】

【乙】我吃完飯,和陳家的兩個書生霞軒、詒孫也出城泛舟,到湖上游玩。霞軒會吹洞簫,于是拿著簫去。月亮升上吳山,薄霧朦朧,水上的一帶霧氣將西湖從中間劃開。幽暗的火光閃爍,和我們相距大約一丈遠的有六七處,都是畫船。洞簫在水的中央開始吹響,聲音很小,被風一吹就像硬咽了,凄涼哀怨,湖山回應,就像感染了凄清肅殺之氣。霧氣消退,月光下湖水純綠,小船沿著白提停住。我登上錦帶橋,霞軒于是吹著蕭背對著月亮前行。走入柳樹的陰影中,提上的柳樹郁郁蔥蔥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樹中間缺少柳樹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霞軒穿著白衣衫,站在月光底下,秋蟬聽到蕭聲,警醒并集體鳴叫,夜景清晰。經(jīng)過白堤的畫船,都停住而聽,有為簫聲唱和的。詒孫回頭跟我說:“這是東坡游赤壁的延續(xù)?!?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明末高郵①有袁體庵者,神醫(yī)也。有舉子舉于鄉(xiāng),喜極發(fā)狂,笑不止,求體庵診之,驚曰:“疾不可為矣,不以旬②數(shù)矣,子宜急歸,遲恐不及也。若道過鎮(zhèn)江,必更求何氏診之。”遂以一書寄何。其人至鎮(zhèn)江,而疾已愈,以書致何。何以書示其人,曰:“某公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而不可復合,非藥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動以??嘀模瑧种运?,令其憂愁抑郁,則心竅閉,至鎮(zhèn)江當已愈矣?!逼淙艘娭?,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節(jié)選自《廣陽雜記》,有刪改)【注】①高郵:地名,在今江蘇。②旬:十天。③藥石:治病的藥和石針,也指藥物。(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①子宜急歸________②以書致何________(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遂

何。(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故動以??嘀?,懼之以死。(4)本文與《范進中舉》講的是類似的故事,哪個作品的諷刺意味更強?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答案】(1)應該;交給(2)遂/以一書/寄何。(3)所以(我)用危險和痛苦來觸動他的心,用死亡使他驚懼。(4)《范進中舉》的諷刺意味更強,它不僅諷刺了像范進一樣醉心于科舉功名的人,還諷刺了當時社會上像胡屠戶、張鄉(xiāng)紳等趨炎附勢的人。【解析】【分析】(1)①句意:你應該趕快回家。宜:應該。②句意:他把袁醫(yī)生的信交給何醫(yī)生。致:交給。(2)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袁醫(yī)生就寫了一封信(讓病人)帶給何醫(yī)生。因此斷句為:遂/以一書/寄何。(3)句中重點詞有:故:所以;以,用;以:用;句子翻譯為:所以(我)用危險和痛苦來觸動他的心,用死亡使他驚懼。(4)作答本題時,認為哪一則作品諷刺意味強都是可以的,只要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為:⑴應該;交給;⑵遂/以一書/寄何;⑶所以(我)用危險和痛苦來觸動他的心,用死亡使他驚懼;⑷《范進中舉》的諷刺意味更強,它不僅諷刺了像范進一樣醉心于科舉功名的人,還諷刺了當時社會上像胡屠戶、張鄉(xiāng)紳等趨炎附勢的人。【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jù)。根據(jù)題干要求,此句限斷兩處,故解答本題可從句意的角度考慮;⑶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⑷本題為開放類試題,不要求統(tǒng)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題目的要求即可。【附參考譯文】

明朝末年高郵有一個叫袁體庵的人,是神醫(yī)。有一個應舉的人在鄉(xiāng)試中考中了舉人,高興地發(fā)了瘋,大笑不止,找袁體庵診治,袁體庵大驚說:“你這病已經(jīng)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應該趕快回家,遲了就怕趕不上(回到家里)了。如果你路過鎮(zhèn)江,一定要去找何大夫再診治一下?!保ū眢w庵)就寫了一封信(讓病人)帶給何大夫。這個舉人到了鎮(zhèn)江,病已經(jīng)好了,他把袁體庵的信交給何大夫。何大夫把信給他看,上面寫著:“這人高興到極點發(fā)了瘋,高興到極點心寫就打開了卻又不能關閉,這不是用藥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險和痛苦來觸動他的心,用死亡使他驚懼,使他憂愁抑郁,這樣就可以讓他的心竅重新閉上,到鎮(zhèn)江的時候應當已經(jīng)痊愈了。”那人看了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兩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16.閱讀選文,回答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1)下列劃線詞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是日更定矣

②是金陵人

③見余大喜

④拉余同飲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2)下列劃線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前陳者(陳列、擺開)

山肴(用山野里打來的鳥獸做成的葷菜)

野蔌(野菜)

余住西湖(我)

擁毳衣爐火(細毛)B.

臨溪而漁(捕魚)

非絲非竹(絲線)

蒼顏(蒼老的臉色)

客此(客人)

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余拏一小舟(撐)C.

觥籌(酒籌)

陰翳(遮蔽)

宴酣(暢飲)

一芥(小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

野芳發(fā)而幽香(芳香)D.

述以文(寫文章記敘事情)

守謂誰(說的)

更定矣(止,停)

頹然乎其間者(于)

余強飲三大白(痛快)

霧凇沆碭(霧或水汽結成的冰花)(3)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而”與“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野芳發(fā)而幽香

B.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C.

溪深而魚肥

D.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余強飲三大白而別。②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記》兩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請結合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和背景加以分析?!敬鸢浮浚?)C(2)A(3)D(4)①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②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5)張岱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歐陽修抒發(fā)了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窘馕觥俊痉治觥浚?)①代詞“這”;②判斷動詞“是”,與現(xiàn)漢同;③第一人稱代詞“我”;④第一人稱代詞“我”。所以①②不同,③④相同。故選C。(2)B.絲:弦樂器的代稱。蒼顏:蒼老的容顏??停嚎途?,旅居。C.觥:酒器。芳:花。D.謂:是,叫。強:盡力,勉力,竭力。故選A。(3)A.表承接。B.表遞進。C.表并列。D.加點的“而”與題干句“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都表轉折。故選D。(4)本題考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強”:盡力?!鞍住保罕!耙砣弧保合聒B張開翅膀一樣?!芭R”:高踞。還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斷句的翻譯。(5)《湖心亭看雪》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xiàn)了作者一開始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醉翁亭記》以“樂”字為線索,通過對滁州優(yōu)美風景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憂愁的復雜感情。故答案為:⑴C;⑵A;⑶

D;⑷①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②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⑸張岱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歐陽修抒發(fā)了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军c評】⑴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文言詞語的用法和含義是中考的常考題,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常見,有些詞所包含的意義不只一個,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⑶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虛詞,答題關鍵是熟記常見的一些虛詞的用法;⑷文言文翻譯首先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的重點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⑸本題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子。一般來說點明文章主旨,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都在文末?!靖絽⒖甲g文】(一)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保ǘ┳g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17.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甲】醉翁亭記(節(jié)選)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疽摇俊敦S樂亭記》(節(jié)選)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③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④恩德,以與民同樂,刺史⑤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咀ⅰ竣俦疚氖菤W陽修被貶滁州時所作。②刻露:鮮明地顯露。③本:根據(jù)。④上:皇上。⑤刺史:即歐陽修。(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樹林陰翳(陰影)

B.

佳木秀而繁陰(茂盛)C.

宣上恩德(宣揚)

D.

遂書以名其亭焉(寫下)(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B.

晦明/變化者C.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

D.

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3)對比分析【甲】【乙】兩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甲】【乙】兩文在描寫自然美景時,都描寫了花、樹、霜等自然景物。B.

【甲】【乙】兩文在描繪山川美之余,還都描繪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風俗畫面。C.

【甲】【乙】兩文均為作者貶官滁州時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主旨。D.

從【甲】【乙】兩文可知,“醉翁亭”“豐樂亭”都是根據(jù)作者的情趣、愛好來命名的。(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敬鸢浮浚?)A(2)D(3)D(4)①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②我來到這個地方,喜歡這里地方僻靜,而且政事簡單?!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翳:遮蔽。BCD解釋正確。(2)ABC劃分正確。D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動詞和賓語之間應停頓。

據(jù)此可知這句話的朗讀節(jié)奏正確的劃分方法是: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3)“醉翁亭”是根據(jù)作者的情趣、愛好來命名的,但“豐樂亭”

是為了刺史宣上恩德,以與民同樂來命名的。(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述:記述;一:用。這是一個判斷句,翻譯時應注意句式。故此句可以翻譯為: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②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樂:喜歡;事:政事。故此句可以翻譯為:我來到這個地方,喜歡這里地方僻靜,而且政事簡單。故答案為:⑴A;⑵D;⑶D;⑷①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②我來到這個地方,喜歡這里地方僻靜,而且政事簡單?!军c評】⑴此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⑵此題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頓。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頓大概有句首發(fā)語詞、關聯(lián)詞語后面要有停頓;根據(jù)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等幾種常用的技巧。⑶此題考查對課文語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首先理解語句本身的意思及寫法特點,其次還要從全篇著眼,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斷語句的意思及寫法即可。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分析和扣準得分點,即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靖絽⒖甲g文】

【乙】我來到這個地方,喜歡這里地方僻靜,而且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頭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下乘涼,刮風落霜結冰飛雪的時候,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季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當?shù)孛癖姙槟悄旯任锏呢S收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我)根據(jù)這里的山脈河流,敘述這里風俗習慣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的原因,是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宣揚皇上的恩德,為了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給這座亭子命名。18.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合江亭記呂大防

沱江自岷而別,張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闊溝以導之,大溉蜀郡、廣漢之田,而蜀已富饒。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府之東南,乃所謂二江雙流者也。沱舊循南隍,與江并流以東。

唐人高駢始鑿新渠,繚出府城之北,然猶合于舊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餞之地,名士題詩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觀水,滄波修闊,渺然數(shù)里之遠,東山翠麓,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鳴瀨抑揚,鷗鳥上下。商舟漁艇,錯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

既而主吏請記其事,余以為蜀田仰成官瀆②,不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勝比他方為少。倘能悉知儲水之利,則蒲魚菱芡之饒,固不減于蹲鴟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為飾,俾其得地之利,又從而有觀游之樂,豈不美哉?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fā)之?!咀ⅰ竣贀b:遏制、堵塞。②瀆:溝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積水的池塘。⑤蹲鴟:植物名,俗稱芋頭。(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沱江自岷而別(離開)

B.

而闊溝以導之(使……寬闊)C.

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聳立)

D.

故陂湖潢漾之勝比他方為少(美景)(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②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fā)之。(3)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答案】(1)A(2)①春秋兩季的清晨與傍晚,在合江亭上擺設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②這或許可以寫下來給后人看,(這都是)因為(修葺)合江亭而引發(fā)的思考。(3)作者敘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過對合江亭美景的描寫,表現(xiàn)整治成效,進而提出重視儲水的觀點?!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沱江自岷而別:長江、沱江從岷江處分開。別:分開。故選A。(2)①佳:好。觀:景象、景觀。②茲:這?;颍夯蛟S。蓋:大概。(3)本文主要是寫合江亭水利之便帶給蜀地的“美麗風光”“游覽之樂”和“物產(chǎn)豐饒”,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慨,表現(xiàn)美景游覽之趣。故答案為:⑴

A;⑵①春秋兩季的清晨與傍晚,在合江亭上擺設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②這或許可以寫下來給后人看,(這都是)因為(修葺)合江亭而引發(fā)的思考;⑶作者敘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過對合江亭美景的描寫,表現(xiàn)整治成效,進而提出重視儲水的觀點?!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文言文翻譯首先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的重點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⑶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出相關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答?!靖絽⒖甲g文】

長江、沱江從岷江處分開,張若、李冰鎮(zhèn)守蜀州,開始筑起土墻來遏制、堵塞大水,后來挖寬溝渠把水導出來,灌溉蜀郡、廣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饒?,F(xiàn)在成都二水,皆長江、沱江的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四川的東南,就是所說的二江雙流。沱舊循南隍,與長江并流向東。

唐人髙駢剛開始開鑿新渠,繚出府城的北,然而仍然在舊溝渠匯合。渚是合江舊亭,是唐人宴餞的地方,名士往往在這題詩。從前沒有治理,我開始命令修葺它。我以為船官治事的場所。俯視看水,滄波寬闊,浩渺數(shù)里,東山青翠的山麓,與翠竹并立在它的前面,鳴叫婉轉,鷗鳥上下齊飛。商舟漁船,錯落穿行。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壺酒,(邊飲邊賞),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觀啊。

不久,長官請求記下這件事,我認為蜀郡的土地已經(jīng)成了官渠,不做塘埭來存水,所以陂湖水波蕩漾的景觀,比其他地方少。假如能夠熟悉水利儲水,那么蒲魚菱芡的豐饒,本來不減于芋頭的助力。古人大多用所做之事作為裝飾,既得益于土地便利,又有觀賞樂趣,難道不快樂嗎?這(個想法)或許可以書寫下來給后人觀看,大概因為是兩江匯合而有所感慨吧。19.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