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310
A90
DB4401
廣州市地方標準
DB4401/T97—2020
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標準
StandardsforRailTransitInterchangeFacilitiesPlanninginGuangzhou
2020-09-27發(fā)布2020-11-01實施
廣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401/T97—2020
目次
前言.....................................................................................................................................................................Ⅲ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總體要求.........................................................................................................................................................2
4.1規(guī)劃原則.................................................................................................................................................2
4.2規(guī)劃階段.................................................................................................................................................2
4.3規(guī)劃范圍.................................................................................................................................................3
4.4規(guī)劃內(nèi)容.................................................................................................................................................3
4.5交通銜接設施組成.................................................................................................................................4
4.6軌道交通站點分類.................................................................................................................................4
4.7銜接設施配置要求.................................................................................................................................4
4.8銜接換乘步行距離.................................................................................................................................4
4.9銜接設施規(guī)劃布局.................................................................................................................................5
4.10銜接設施交通組織...............................................................................................................................5
5銜接設施需求預測.........................................................................................................................................5
5.1基本要求.................................................................................................................................................5
5.2預測方法.................................................................................................................................................6
5.3設施規(guī)模.................................................................................................................................................7
6步行銜接設施.................................................................................................................................................7
6.1基本要求.................................................................................................................................................7
6.2集散廣場.................................................................................................................................................7
6.3步行道.....................................................................................................................................................7
6.4過街設施.................................................................................................................................................7
7非機動車銜接設施.........................................................................................................................................7
7.1基本要求...................................................................................................................................................8
7.2非機動車停車場.......................................................................................................................................8
8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8
8.1基本要求.................................................................................................................................................8
8.2公交??空?............................................................................................................................................8
8.3公交首末站.............................................................................................................................................8
9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9
9.1基本要求.................................................................................................................................................9
I
DB4401/T97—2020
9.2K+R上落客點..........................................................................................................................................9
9.3K+R停車場..............................................................................................................................................9
10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9
10.1基本要求...............................................................................................................................................9
10.2P+R停車場..........................................................................................................................................10
11銜接導向標識.............................................................................................................................................10
11.1基本要求.............................................................................................................................................10
11.2站內(nèi)銜接導向標識.............................................................................................................................10
11.3站外銜接導向標識.............................................................................................................................10
附錄A(規(guī)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編制要求.......................................................................11
附錄B(規(guī)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站點分類...............................................................................................13
附錄C(規(guī)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配置要求...............................................................................15
附錄D(規(guī)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用地配套指標.......................................................................17
本標準用詞說明.................................................................................................................................................19
參考資料.............................................................................................................................................................20
II
DB4401/T97—2020
前言
為進一步推動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融合發(fā)展,提升軌道交通客流換乘和集散效能,規(guī)范廣
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工作,根據(jù)廣州市質監(jiān)局關于下達2018年廣州市公共服務類地方標準制
定項目的通知(穗質監(jiān)函[2018]670號),標準編制組經(jīng)過充分調研,認真總結國內(nèi)已有經(jīng)驗,在
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建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標準。
本文件共十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范圍,術語和定義,總體要求,銜接設施需求預測,步行銜接
設施,非機動車銜接設施,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
銜接導向標識。
本文件由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日常管理,廣州市交通規(guī)劃研究院負責具體內(nèi)容的解釋。
本文件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送至廣州市交通規(guī)
劃研究院(地址:廣州市越秀區(qū)廣衛(wèi)路10號,郵政編碼:510030),或發(fā)電子郵件至372020889@,
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文件由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提出和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廣州市交通規(guī)劃研究院、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編制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賀崇明、馬小毅、王峰、徐士偉、李橘云、謝志明、陳海偉、曹輝、巫瑤敏、
賈幼帥、莫瓊、梁楓明、羅建發(fā)。
本文件主要審查人:徐明杰、靳文舟、歐陽長城、孔桂清、王浩、徐湛、譚云龍。
本文件為首次發(fā)布。
III
3.63.53.43.33.2置的交通設施。3.1術語和定義3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2階段和改、擴建交通銜接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階段可參照使用。車可參考使用。其適用階段為廣州市軌道交通新建交通銜接設施的規(guī)劃階段,新建交通銜接工程的設計體規(guī)劃要求。車銜接設施、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銜接導向標識的具范圍1
灣公停站bsbay為公交運營車輛停靠時不占用正常行車道的公交車??空?。bus港灣式公交??空緎topbus為公交運營車輛直接??吭谕鈧刃熊嚨郎系墓卉囃?空?。curbside直線式公交停靠站lotparking為軌道交通乘客提供駐車換乘功能的非機動車停放場所。non-automobile非機動車停車場square為軌道交通乘客提供集散及公共服務功能的場所。evacuation集散廣場facilities為步行進出軌道交通車站的乘客提供集散空間及路徑的交通設施,包括地面步行道、過街設施等。pedestrian步行銜接設施facilities為軌道交通乘客步行集散或換乘非機動車、常規(guī)公交、出租車、網(wǎng)約車、小汽車等其他交通方式設interchange交通銜接設施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本文件適用于廣州市域范圍內(nèi)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tǒng)(快線、普線),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和有軌電本文件規(guī)定了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的總體要求、銜接設施需求預測,以及步行銜接設施、非機動
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標準
DB4401
B41T97—2020DB4401/T
1
DB4401/T97—2020
3.7
公交首末站busterminal
指設置在城市道路紅線外,主要承擔軌道交通客流換乘服務功能以及公交車輛始發(fā)終到服務功能的
公交停靠場所。
3.8
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kissandridefacilities
簡稱K+R銜接設施,指接送軌道交通乘客的出租車、私家車和網(wǎng)約車提供乘客換乘、等候以及車
輛臨時??抗δ艿膱鏊涂臻g,包括K+R上落客點、K+R停車場。
3.9
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parkandrideparkingfacilities
簡稱P+R停車場,指軌道交通乘客提供停車換乘功能的機動車停放場所,主要為小汽車停車換乘
停車場。
3.10
銜接導向標識guidingsign
為軌道交通乘客服務,引導乘客在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實現(xiàn)換乘功能的導向標識。
3.11
換乘步行距離transferdistance
為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至其他交通銜接設施中心的步行路徑(含樓梯、電扶梯等)長度。
4總體要求
4.1規(guī)劃原則
4.1.1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應遵循“公交優(yōu)先”的城市交通發(fā)展策略,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要求,并
與國土空間詳細規(guī)劃充分銜接。
4.1.2交通銜接設施宜按步行>非機動車>常規(guī)公交>臨時接送車>P+R的優(yōu)先順序進行規(guī)劃布局。
4.1.3交通銜接設施應按照“安全有序、換乘便捷、用地集約、組織高效”的原則進行規(guī)劃設計。
4.1.4交通銜接設施應與軌道交通主體工程、周邊市政道路、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等同步規(guī)劃、同步
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分期實施建設的,應統(tǒng)籌規(guī)劃設計,預留實施條件。
4.2規(guī)劃階段
交通銜接設施應與軌道交通主體工程密切配合,貫穿于線網(wǎng)規(guī)劃、建設規(guī)劃、工可研究(即工程可
行性研究)、工程設計(包括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建設運營等各個階段,交通銜接設施用地應及
時編制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并納入法定圖則進行規(guī)劃管控。具體的規(guī)劃階段及工作要求見圖1。
2
4.4.1規(guī)劃內(nèi)容4.4域。半徑范圍內(nèi)的區(qū)800-1000m分鐘步行可達的服務區(qū)域,一般為距軌道交通車站中心10道交通車站周邊4.3.2半徑范圍內(nèi)的區(qū)域,以及與300m半徑范圍外布置的出入口直接相關聯(lián)的區(qū)域。300m距軌道交通車站中心4.3.1規(guī)劃范圍4.3
)交通銜接設施運營組織設計;h)交通銜接設施詳細設計;g)交通銜接設施用地控制;f)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布局;e)交通銜接設施需求預測;d)軌道交通站點分類及配置交通銜接設施;c)軌道交通沿線交通與用地現(xiàn)狀及規(guī)劃;b)軌道交通線路總體概況;a)
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設計的工作內(nèi)容主要包括:軌道交通銜接影響區(qū):軌道交通銜接需求研究及交通銜接設施運營服務影響的范圍,是基于軌軌道交通銜接核心區(qū):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設計及銜接設施用地規(guī)劃控制的范圍,原則上為
規(guī)劃階段及工作要求1圖
DB4401
B41T97—2020DB4401/T
3
DB4401/T97—2020
i)實施建議及政策保障。
4.4.2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劃設計各階段的具體編制內(nèi)容及要求詳見附錄A。
4.5交通銜接設施組成
交通銜接設施組成詳見表1。
表1交通銜接設施組成
序號銜接設施備注
與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直接連接的開敞空間,可與步行道、地下空間、車
1集散廣場
站周邊建筑等結合設置
2步行道及過街設施臨近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設置
3非機動車停車場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分散布置
4公交停靠站在道路紅線內(nèi)設置
5公交首末站獨立設置或與建筑合建
6K+R上落客點在道路紅線內(nèi)設置
7K+R停車場獨立設置或與建筑合建
8P+R停車場獨立設置或與建筑合建
9銜接導向標識獨立設置或與建筑立面合并設置
4.6軌道交通站點分類
依據(jù)軌道交通車站所在區(qū)位、交通功能及周邊用地條件,形成三維組合的18類軌道交通站點分類,
詳見表2,具體劃分依據(jù)見附錄B。
表2廣州市軌道交通站點三維分類
用地
交通居住型產(chǎn)業(yè)型交通型特殊型綜合型區(qū)位
(A)(B)(C)(D)(E)
--ⅠSC--中心城區(qū)(Ⅰ)
綜合樞紐(S)
--ⅡSC--其他地區(qū)(Ⅱ)
樞紐ⅠTAⅠTB-ⅠTDⅠTE中心城區(qū)(Ⅰ)
(T)ⅡTAⅡTB-ⅡTDⅡTE其他地區(qū)(Ⅱ)
ⅠNAⅠNB-ⅠNDⅠNE中心城區(qū)(Ⅰ)
一般站(N)
ⅡNAⅡNB-ⅡNDⅡNE其他地區(qū)(Ⅱ)
4.7銜接設施配置要求
4.7.1根據(jù)軌道交通站點分類,結合各種交通銜接方式的出行特征和地區(qū)差異需求,確定不同類型軌
道交通站點的交通銜接設施配置要求,具體見附錄C。
4.7.2綜合樞紐交通銜接設施的配置要求應結合主導對外交通方式的交通銜接需求統(tǒng)籌考慮,本標準
提出的交通銜接設施配置建議供參照使用。
4.8銜接換乘步行距離
4
營客流情況。時軌道交通車站集散量、出入口分向客流量等預測結果為依據(jù),改、擴建軌道交通車站還應分析實際運5.1.25.1.1基本要求5.1銜接設施需求預測54.10.24.10.1銜接設施交通組織4.10置在負一層。合體或與車站出入口直接相連的綜合開發(fā)地塊立體布置,并設置專門的步行聯(lián)絡通道。立體布局4.9.3件下,可采用多個直線式公交??空具M行組合設置。設置。平面布局4.9.2的設計要求。車站周邊的地上和地下空間,實現(xiàn)土地集約化、布局緊湊化、換乘立體化。提供舒適、快捷的換乘空間。布局原則4.9.1銜接設施規(guī)劃布局4.9
)PR停場離道通站入宜于250m。停車場距離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小于P+Rg)150m;停車場距離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小于K+Rf)120m;80m,困難條件下不應大于上落客點距離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小于K+Re)150m;公交首末站距離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小于d)100m;50m,困難條件下不應大于公交??空揪嚯x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小于c)80m;50m,困難條件下不應大于非機動車停車場距離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小于b)步行銜接設施應緊密銜接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做到“零距離”換乘;a)各類交通銜接設施與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之間的換乘步行距離應符合以下要求:
交通銜接客流需求預測,應以滿足近期需求為主、預留遠期發(fā)展條件為原則,以全日和高峰小銜接設施規(guī)模應根據(jù)交通銜接客流需求預測確定,可依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避免資源浪費。
應合理設置交通銜接導向標識、標志、標線,有序引導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流線。應按照人車分離的交通組織原則,保證各類交通流線連續(xù)、便捷,減少相互交叉干擾。
結合綜合開發(fā)一體設計的非機動車停車場、公交首末站宜設置在建筑首層,困難條件下可設集散廣場、非機動車停車場、公交首末站、公交??空緫捎酶蹫呈焦煌?空痉绞皆O置在臨近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的道路上,困難條集散廣場、非機動車停車場、交通銜接設施應按照日常運營管理要求配置必要的功能設施,并滿足無障礙等相關專業(yè)規(guī)范交通銜接設施應沿著貫穿軌道交通車站的客流步行主軸合理規(guī)劃布局,并綜合利用軌道交通交通銜接設施的規(guī)劃布局應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以換乘客流量越大換乘距離越短為原則,
K+R
上落客點和停車場,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就近分散
K+R
DB4401停車場、
P+R
停車場宜結合軌道交通場站綜
B41T97—2020DB4401/T
5
DB4401/T97—2020
5.2預測方法
5.2.1銜接設施規(guī)模預測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5.2.2定性分析應綜合考慮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交通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城市綜合交通規(guī)劃、軌道交通線
網(wǎng)規(guī)劃和建設規(guī)劃、軌道交通沿線用地現(xiàn)狀與規(guī)劃、交通管理政策等影響因素,確定軌道交通站點類型
及銜接設施配置要求。
5.2.3定量分析是以預測目標年全市居民出行特征、全日和高峰小時軌道交通車站客流數(shù)據(jù)為基礎,
通過實地調查或參照現(xiàn)有區(qū)位和功能類似車站的交通銜接特征確定各類銜接方式分擔比例,推算各類銜
接設施需求與規(guī)模,其中步行銜接設施、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K+R銜接設施按高峰小時客流量計算,非
機動車銜接設施、P+R停車場按日均客流量計算。
5.2.4具體預測流程見圖2。
圖2交通銜接設施規(guī)模預測流程
6
非機動車銜接設施7下宜加裝電扶梯、遮陽擋雨設施等。6.4.76.4.6因地制宜設置行人過街天橋或地下過街設施。6.4.5應設置專用通道與車站非付費區(qū)連接。
街設施;困難條件下,可結合站廳非付費區(qū)統(tǒng)一布置;如果距離車站6.4.4下室等緊密銜接,共享通道、出入口和無障礙設施。6.4.3到高差變化時宜采用無障礙坡道處理。6.4.26.4.1過街設施6.46.3.36.3.2規(guī)劃,且地面步行道應保持連續(xù),不宜縮減有效通行寬度。6.3.1步行道6.36.2.36.2.2臺、乘客活動地帶、步行通道、停車場地及綠化景觀用地組成。6.2.1集散廣場6.2與規(guī)模等因素合理規(guī)劃設計,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6.1.46.1.36.1.26.1.1基本要求6.1步行銜接設施6D。交通銜接設施的建筑面積,具體見附錄施用地配套指標,一般情況下是指交通銜接設施的用地面積,結合建(構)筑物一體設置條件下可作為設施規(guī)模5.3
根據(jù)預測方法,參考國家、行業(yè)標準的相關參數(shù),并結合廣州實際進行修正,綜合確定交通銜接設
行人過街天橋應注重便捷性和人性化設計,如設置無障礙設施、坡度放緩等,條件允許的情況行人過街天橋上落引橋應設置非機動車推行的溝槽或坡道。設于主干道及以上級別道路路中或一側的軌道交通地面車站、高架車站,應結合行人過街需求,
設于主干道及以上級別道路路中或一側的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應結合出入口設置獨立的地下過地下過街設施應與軌道交通地下車站、軌道交通車站周邊地下停車庫、地下人防設施及建筑地地面過街設施分為交叉口過街和路段平面過街兩種形式,應保持路面平整連續(xù)、無障礙物,遇過街設施分為地面過街設施、地下過街設施和行人過街天橋三種形式。地面步行道宜設置遮陽擋雨設施,提高步行的舒適性。地面步行道高差發(fā)生變化時,應采用無障礙坡道處理。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地面步行道應將人行道、綠化帶、設施帶與建筑前區(qū)的整體空間進行統(tǒng)籌集散廣場應緊鄰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布設,宜設置遮陽擋雨設施。獨立設置的集散廣場,用地面積應以高峰小時步行集散客流量確定。集散廣場具體指在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與城市交通道路銜接部位設置的廣場,一般由出入口平步行銜接設施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的位置、相鄰道路等級、客流量大小、周邊建筑性質步行銜接設施應保障行人通行基本要求,任何其他設施不應侵占行人通行空間。步行銜接設施設置應安全、連續(xù)、便捷、舒適,并滿足無障礙使用和消防安全要求。步行銜接規(guī)劃范圍應擴展至軌道交通銜接影響區(qū)。
DB4401
100m
范圍內(nèi)已有地下過街設施,
B41T97—2020DB4401/T
7
DB4401/T97—2020
7.1基本要求
7.1.1應根據(jù)換乘需求就近設置足夠、方便的非機動車停車場,為非機動車停車換乘提供良好條件。
7.1.2非機動車停車場應根據(jù)軌道交通車站服務等級、周邊道路交通條件、用地條件等進行合理規(guī)劃
設計,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
7.2非機動車停車場
7.2.1非機動車停車場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每個出入口分散布置,宜放置在車站出入口背面或側面。
7.2.2非機動車停車場一般應劃設專用的停放場地,困難條件下,可利用行道樹池間的道路設施帶或
過街天橋和高架橋的橋下空間等區(qū)域劃設。
7.2.3單個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位大于500個時,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并應設置專用人行出入口。
7.2.4應與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步行網(wǎng)絡、非機動車道網(wǎng)絡連接,非機動車停車場出入口與非機動車
道存在高差時,應設置無障礙坡道連接。
7.2.5困難條件下,非機動車停車場可采用立體停車形式,并滿足視距、凈空及景觀要求。
8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
8.1基本要求
8.1.1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包括公交停靠站、公交首末站。
8.1.2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應考慮公交線網(wǎng)規(guī)劃、公交線路輸送能力、換乘距離及設施服務水平等因素,
根據(jù)軌道交通車站服務等級、周邊道路交通條件、規(guī)劃用地條件以及客流需求等進行合理規(guī)劃設計,并
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
8.1.3常規(guī)公交銜接設施的優(yōu)化調整應遵循“均衡分散”原則,避免集中換乘對軌道交通車站和周邊
道路交通帶來過大客流壓力。
8.2公交停靠站
8.2.1軌道交通車站銜接的公交??空旧婕靶略?、改造和遷移等,應根據(jù)軌道交通線路、車站站位、
客流特性等因素,盡量靠近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進行布置。
8.2.2公交??空镜母脑旎蛐略鰬Y合軌道交通車站周邊設施恢復工程同步進行,避免工程浪費。
8.2.3公交停靠站與軌道交通車站的位置關系應符合以下要求:
a)當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布置在路段中時,公交??空疽瞬贾糜诔鋈肟谙掠危^街設施宜布置于
出入口上游;
b)當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布置于交叉口范圍內(nèi)時,公交??空疽嗽O置在交叉口出口道。位于交叉
口出口道的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在出入口下游布置公交??空荆晃挥诮徊婵谶M口道的軌道
交通車站出入口,宜利用過街設施在對向乘車。
8.2.4公交停靠站宜與K+R上落客點分開設置,且K+R上落客點應設置在公交??空旧嫌挝恢茫щy
條件下公交??空緫獌?yōu)先保障設置。
8.2.5快速路及主干路宜設置公交專用道銜接軌道交通車站。
8.2.6單個港灣式公交??空镜耐\囄辉O置不宜超過3個,線路設置不宜超過8條。當線路超過8條
時,宜采用拆分站臺、深港灣式站臺等方式,且站臺總數(shù)不宜超過3個,站臺間距不宜大于50m。
8.2.7直線式公交??空镜耐\囄辉O置不宜超過2個,線路設置不宜超過6條。
8.3公交首末站
8
規(guī)劃用地條件、客流需求等進行規(guī)劃設計,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10.1.1基本要求10.1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10如廁、用餐、充(換)電等綜合服務功能。9.3.5向交通。9.3.4行道連接。9.3.3路上,且不應設置在人行橫道、公交車??空炯皹蛩硪捞?。9.3.29.3.1停車場K+R9.3個。2-4直線式??空就\囄灰藶?.2.69.2.59.2.49.2.39.2.29.2.1上落客點K+R9.2道路交通條件、規(guī)劃用地條件、客流需求等進行合理規(guī)劃設計,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基本要求9.1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9連通,寬度宜與步行交通設施寬度相適應,場站內(nèi)部應人車分離。8.3.4人行橫道、公交車站及橋隧引道處。8.3.3規(guī)劃設計,實現(xiàn)“零距離”無縫銜接。8.3.2情況下,應設置為路外公交首末站。8.3.1
應考慮車輛輸送能力、換乘步行距離、設施服務水平等因素,根據(jù)軌道交通車站服務等級、周邊
根據(jù)軌道交通站點的類型及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規(guī)劃情況,停車場應統(tǒng)籌內(nèi)部人行與車行流線的安全、暢通,避免交叉沖突,內(nèi)部車行流線宜組織單K+R停車場車行出入口宜與人行出入口分開設置,人行出入口應與軌道交通車站集散廣場或步K+R停車場車行出入口宜采用右進右出的交通組織方式,不宜直接設置在主干路及以上等級道K+R停車場應合理設置停車區(qū)、通道及附屬設施的位置,滿足防火安全要求。K+R個;單個港灣式??空就\囄粦鶕?jù)客流需求、用地條件、道路交通條件等因素確定,宜為3-5一般情況下應采用港灣式停靠站方式設置,困難條件下,可采用直線式??空痉绞健I下淇忘c宜設置在次支路或輔道上,減少車輛進出對道路交通的影響。K+R處。50m上落客點宜與公交??空痉珠_設置,并設在公交??空镜纳嫌尾恍∮贙+R上落客點與集散廣場結合設置時,應增加集散廣場面積。K+R上落客點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臨近的周邊道路上分散設置。K+R站區(qū)行人出入口應與車輛出入口分離設置,行人出入口應與軌道交通車站集散廣場或人行步道站區(qū)出入口應設在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宜直接設置在主干路及以上等級道路上,并不應設置在公交首末站宜與軌道交通車站、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或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綜合開發(fā)進行一體化范圍內(nèi)的片區(qū)現(xiàn)狀或規(guī)劃公交首末站統(tǒng)籌布局,一般200m公交首末站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周邊
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布局和道路交通組織要求,根據(jù)軌道交通車站服務等級、周邊道路交通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福建三明明溪縣公安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13名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全優(yōu))
- 2025湖南益陽市玉潭教育集團藝術部教師招聘27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1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湖南岳陽臨湘市城東糧食收儲有限公司招聘模擬試卷完整答案詳解
- 2025昆明市祿勸縣教育體育局所屬事業(yè)單位面向縣內(nèi)學校選調人員(4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典優(yōu))
- 2025黑龍江東北林業(yè)大學生態(tài)學院校內(nèi)招聘2人模擬試卷有答案詳解
- 2025年濰坊職業(yè)學院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招聘)(10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名師系列)
- 2025福建福州羅源縣衛(wèi)健系統(tǒng)事業(yè)單位招聘控制數(shù)1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完整版)
- 2025湖南懷化市紅花園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典型題)
- 2025貴州裝備制造職業(yè)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博士)、高技能人才招聘9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易錯題)
- 2025內(nèi)蒙古錫林浩特市消費者協(xié)會招聘8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突破訓練)
- 中建土建勞務招標標準清單編制參考
- 小學生英語水果課件下載
- 湖北省老年教育管理辦法
- 人教新版(PEP)四年級上冊單元測試卷 Unit1 Helping at home (含聽力音頻聽力原文及答案)
- DGTJ08-66-2016 花壇花境技術規(guī)程
- 洗衣房衣物洗滌操作規(guī)范
- 石材安裝采購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03月四川天府新區(qū)“蓉漂人才薈”事業(yè)單位(13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養(yǎng)老中心院感感染管理制度
- 2025年(廣東省協(xié)會 )房屋安全檢測鑒定技術培訓-機考歷年真題考前沖刺題
- 2025 ada糖尿病診療標準要點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