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業(yè)機器人建模第4
多功能實訓臺建模章010203傳輸單元、夾具建模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壓鑄、軌跡單元建模內(nèi)容【背景知識】多功能實訓臺是最為常用的工業(yè)機器人實訓裝置,可進行機器人碼垛、搬運、軌跡運動以及壓鑄等編程操作練習。本章主要針對多功能實訓臺進行建模操作,包括工作臺、操作面板、夾具、送料單元、模擬壓鑄單元、輸送帶、物料檢測、搬運、碼垛及幾何軌跡單元等。傳輸帶B傳輸帶A操作面板夾具幾何軌跡模塊壓鑄工件【背景知識】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4.4.1工作臺1.工作臺臺面新建“零件”,在“上視基準面”繪制長1800mm,寬1200mm矩形。拉伸成20mm厚薄板。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2.支腿(1)選擇臺面的下面為繪圖面,繪制支腿剖面。拉伸支腿為實體,拉伸長度670mm,不合并結(jié)果。1800mm邊1200mm邊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2)陣列支腿,線性雙向陣列,沿邊長1800mm方向陣列間距為1660mm,實例數(shù)2;沿邊長1200mm方向陣列間距為1080mm,實例數(shù)2。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3)繪制支腿之間的連接桿。選取長度方向支腿的內(nèi)側(cè)面為繪圖面,在兩側(cè)支腿末端繪制連桿截面圖形,其中最外邊邊線與支腿外側(cè)對齊,上邊線與支腿末端對齊。拉伸形成連桿。繪圖面支腿底邊支腿外側(cè)邊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4)按步驟(3)方法繪制另外兩條支腿的連接桿,截面形狀尺寸與上述一致。(5)利用線性陣列創(chuàng)建支撐連桿,選擇底部4個連桿實體,陣列方向朝向臺面,陣列距離為630mm。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6)繪制長度方向中間支撐桿。選擇連桿表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實體。繪圖面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7)繪制側(cè)面中間連接桿。草圖尺寸,與臺面底部距離為240mm,拉伸為實體。繪圖面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8)陣列產(chǎn)生另一連桿,距離830mm。(9)繪制抽屜兩側(cè)固定導軌的連桿,高度、截面形狀與中間連接桿相同。(8)(9)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3.滾輪(1)創(chuàng)建與右視基準面平行的基準面,間距540mm。(2)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草圖,以左側(cè)線為軸旋轉(zhuǎn)形成實體。(1)(2)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3)在前述基準面上繼續(xù)繪制滾輪固定架草圖,拉伸成實體,屬性設置:雙向拉伸,兩側(cè)拉伸深度均為21mm。(4)對上步創(chuàng)建的滾輪固定架進行抽殼,抽殼厚度為3mm,選擇如圖所示6個面為去除面,即只保留左右兩側(cè)及底部3個面。(3)(4)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5)繼續(xù)在上述新建基準面上繪制滾輪中心軸,繪制直徑為10mm圓,向兩側(cè)拉伸凸臺,兩側(cè)給定深度27mm,不合并結(jié)果。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6)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滾輪輪轂截面草圖,向兩側(cè)拉伸,給定深度15mm,不合并結(jié)果。(7)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滾輪輪胎截面草圖,向兩側(cè)拉伸,給定深度15mm,不合并結(jié)果。并對輪胎兩側(cè)圓邊倒圓角,圓角半徑為2mm。(6)(7)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8)修改輪胎及輪轂顏色。(9)繪制兩側(cè)安裝螺母。選擇固定架外側(cè)表面為繪圖面,繪制螺母草圖,并修改螺母顏色。拉伸為實體,給定深度6mm。(10)陣列螺母,產(chǎn)生另一側(cè)螺母實體,陣列距離48mm。(8)(9)(10)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11)陣列滾輪及其連接組件,使之產(chǎn)生4個滾輪,分布在各個支腳處。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4.周邊罩板(1)取支腿外表面,繪制矩形草圖,其4邊分別與支腿、連桿的內(nèi)側(cè)邊線重合。向工作臺內(nèi)側(cè)拉伸3mm,形成罩板。繪圖面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2)參照上述方法,完成其他面罩板繪制,除安放機器人控制器位置(圖中虛線處)不需安放罩板外,其他側(cè)面包括底部全部加上罩板。未封擋抽屜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3)繪制抽屜把手。創(chuàng)建新基準面,垂直且經(jīng)過抽屜罩板正中位置,兩面相距1265mm。在新建面上繪制草圖。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4)在新建平面上繪制草圖。向兩側(cè)拉伸成實體,拉伸長度均為60mm。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5)添加“圓角”特征,圓角類型設為“完整圓角”,分別選取把手內(nèi)外圓弧面作為“邊側(cè)面組1”和“邊側(cè)面組2”,選取把手底平面為“中央面組”,對底面進行圓面化。(6)修改把手顏色。完整圓角是相切于三個相鄰面的圓角。創(chuàng)建完整圓角特征時,需在其“圓角項目”中定義三個相鄰面作為圓角相切面。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4.1.2操作面板(1)在臺面上表面繪制矩形草圖,向上拉伸10mm形成操作面板固定板,不合并結(jié)果。修改其顏色。(2)選擇固定板表面繪制連接支撐桿草圖,向上拉伸100mm,不合并結(jié)果固定板草圖支撐連接桿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3)選擇連接支撐桿側(cè)面為繪圖面,繪制草圖。向兩側(cè)拉伸形成實體,兩側(cè)的拉伸深度分別為70mm和230mm,修改面板顏色。繪圖面拉伸操作面板草圖繪圖面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4)選擇操作面板斜面為繪圖面,繪制如圖所示10個φ40圓,向上拉伸18mm,不合并結(jié)果。(5)在圓臺表面繪制一個φ55的圓,向上拉伸5mm,添加完整面圓角。急停按鈕指示燈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7)為急停按鈕繪制標記。在急停按鈕最外表面上繪制三個旋轉(zhuǎn)箭頭。選擇菜單“插入”→“特征”→“包覆…”,包覆類型選擇“蝕雕”,雕刻深度設為0.4mm。完成后修改箭頭蝕雕內(nèi)面顏色為白色。添加包覆特征草圖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8)繪制調(diào)速控制器。選擇操作面板斜面,繪制草圖。向外拉伸10mm,不合并結(jié)果,修改顏色為黑色。(9)在調(diào)速器模型表面上添加草圖文字“ORIENC”,設置相應的字體、大小、字形等。文字標記調(diào)速控制器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10)添加包覆特征,選擇“浮雕”類型,深度2mm。陣列產(chǎn)生另一個調(diào)速控制器上的標記文字,修改文字實體顏色。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11)在調(diào)速器表面繪制旋鈕草圖(此處未加尺寸約束,讀者可自行設置旋鈕外觀及位置)。陣列產(chǎn)生一個調(diào)速器旋鈕,向上拉伸12mm。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12)在調(diào)速器表面繪制如圖所示,拉伸1mm,形成實體,并著色。(13)創(chuàng)建新繪圖面,繪制開關截面草圖。兩側(cè)拉伸4mm。(12)草圖創(chuàng)建新繪圖面開關截面4.1工作臺及操作面板建模(14)利用線性陣列特征,產(chǎn)生另一個調(diào)速器面板上的開關按鈕等模型。(15)選擇操作面板表面,繪制模式旋鈕,向上拉伸10mm,不合并結(jié)果。(16)在形成的選擇按鈕凸臺面上繪制草圖,繪制旋鈕撥檔鍵,向上拉伸8mm,不合并結(jié)果。(14)陣列模式旋鈕模式旋鈕撥檔鍵4.2壓鑄、軌跡單元4.2.1壓鑄單元(1)選擇工作臺臺面,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0mm板材實體,設置顏色。(2)選擇圖示面,繪制草圖。向工作臺內(nèi)側(cè)拉伸270mm,不合并結(jié)果,形成壓鑄進料機構(gòu)模型。(1)草圖(2)繪圖面(2)草圖及拉伸1800mm邊1200mm邊繪圖面4.2壓鑄、軌跡單元(3)對壓鑄進料機構(gòu)上面兩邊線倒角20mm×45°。(4)選取壓鑄進料機構(gòu)頂面,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20mm,不合并結(jié)果。倒角(3)草圖4.2壓鑄、軌跡單元(5)選擇進料管實體的上表面,繪制矩形草圖。選擇該草圖,向下拉伸切除,深度225mm。(6)選擇圖示面為繪圖面,繪制草圖草圖。向內(nèi)拉伸切除,拉伸深度60mm。完成后修改實體顏色。(5)草圖(6)繪圖面草圖繪圖面4.2壓鑄、軌跡單元(7)繪制草圖,向內(nèi)拉伸10mm形成外側(cè)擋板,不合并結(jié)果。(8)繪制內(nèi)側(cè)擋板草圖(尺寸與外側(cè)擋板一致),向內(nèi)拉伸10mm形成內(nèi)側(cè)擋板,不合并結(jié)果。內(nèi)側(cè)遮擋板外側(cè)遮擋板繪圖面繪圖面4.2壓鑄、軌跡單元(9)選擇圖示繪圖面,繪制如圖所示末端擋板草圖,向上拉伸140mm形成末端擋板。完成后修改3個擋板的顏色。(10)選擇末端擋板外側(cè)面為繪圖面,繪制上方擋板草圖,地邊線與下方擋板面對齊。拉伸到另一面形成上擋板實體。末端遮擋板上方遮擋板繪圖面繪圖面4.2壓鑄、軌跡單元(11)繪制壓鑄氣缸。繪制草圖。拉伸30mm。端蓋4棱倒角2×45°。(12)繪制氣缸及周邊連接桿草圖。拉伸,深度340mm。壓鑄氣缸繪圖面氣缸及周邊連接桿草圖4.2壓鑄、軌跡單元(13)線性陣列端蓋至另一端,陣列距離370mm。(14)繪制頂料氣缸。選擇繪圖面,繪制草圖。向外拉伸,伸深度110mm陣列繪圖面頂料氣缸4.2壓鑄、軌跡單元4.2.2計數(shù)傳感器(1)選擇實訓臺臺面,繪制傳感器固定架草圖。向上拉伸150mm。(2)選擇其中一個固定架外側(cè)表面,繪制傳感器模型。進行雙側(cè)拉伸,外側(cè)拉伸深度60mm,向內(nèi)側(cè)拉伸深度40mm。傳感器固定架傳感器草圖1200mm邊4.2壓鑄、軌跡單元(3)線性陣列產(chǎn)生另一個傳感器模型,陣列距離為182mm。(4)仍然選擇其中一個固定架外側(cè)表面繪制固定螺母草圖,六邊形外接圓及φ25圓與傳感器截面圓同心,如圖所示。向外拉伸15mm,不合并結(jié)果。(5)陣列產(chǎn)生傳感器另一側(cè)固定螺母,距離為35mm。螺母陣列4.2壓鑄、軌跡單元(6)利用上述兩個螺母實體,再次陣列產(chǎn)生另一傳感器的2個固定螺母,陣列距離為142mm。(7)繪制傳感器固定板側(cè)邊加強筋。選擇固定板一側(cè)面,繪制加強筋截面草圖。拉伸80mm,與固定板寬度一致,形成實體。陣列及繪圖面選擇加強筋繪圖面4.2壓鑄、軌跡單元4.2.3軌跡單元(1)選擇實訓臺臺面,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0mm形成固定底板。(2)選擇固定底板上表面,繪制連接梁草圖,向上拉伸100mm。固定底板草圖連接梁草圖1200mm邊固定底板4.2壓鑄、軌跡單元(3)選擇連接梁上表面,繪制軌跡單元面板草圖,向上拉伸12mm。(4)選擇軌跡面板表面,繪制放料位置草圖。拉伸切除,深度10mm。軌跡單元面板放料位置1800mm邊4.2壓鑄、軌跡單元(5)在軌跡面板表面,繪制長方形、三角形、圓形以及樣條曲線軌跡切口草圖。拉伸切除,切除深度12mm。(6)繪制機器人基座。在實訓臺臺面上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0mm。軌跡切口放料位置1800mm邊4.2壓鑄、軌跡單元4.2.4壓鑄蓋(1)新建“零件”文件,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270mm。選擇圖示165mm×270mm面的兩個邊倒角20mm×45°。4.2壓鑄、軌跡單元(2)選擇另一165mm×270mm面為繪圖面,繪制草圖,對此草圖進行拉伸切除,切除深度165mm,形成壓鑄蓋底面導軌。(3)選擇圖示面,繪制壓鑄蓋取料口,拉伸切除,深度為90mm。繪圖面壓鑄蓋底面導軌壓鑄蓋取料口4.2壓鑄、軌跡單元(4)選擇帶兩倒角邊的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為145mm,與進料口連通。4.2壓鑄、軌跡單元(5)繪制壓鑄蓋推料氣缸。選擇圖示面為繪圖面,繪制壓鑄蓋推料氣缸截面草圖,完成后向外拉伸60mm,形成推料氣缸實體。(6)修改氣缸、壓鑄蓋外觀顏色,完成后保存文件。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4.3.1垛板(1)選擇實訓臺臺面,繪制垛板固定墊板,拉伸10mm。(2)選擇墊板表面繪制固定支架草圖,向上拉伸115mm?;L邊垛板固定墊板垛板固定墊板草圖垛板固定支架草圖4.3傳輸單元、夾具
(3)在固定支架上表面繪制垛板草圖,左邊線與下方墊板左邊線共線,向上拉伸5mm形成垛板。4.3.2工具架(1)選擇實訓臺臺面,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00mm。垛板機器人基座工具架支桿4.3傳輸單元、夾具
(2)選擇步驟(1)創(chuàng)建的支架表面,繪制矩形,添加約束,使矩形四邊分別與支架外側(cè)邊共線,向上拉伸10mm,合并結(jié)果,形成工具架臺面。(3)選擇工具架上表面,繪制φ34圓,向上拉伸30mm。(4)選擇步驟(3)形成的φ30圓柱上表面,繪制與上述圓同心的圓,直徑24mm,拉伸切除,深度40mm。支架表面工具架14.3傳輸單元、夾具
(5)選擇工具架表面,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5mm,形成支架2實體。(6)選擇步驟(5)矩形凸臺上表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切除深度25mm,著色。工具架
工具架2內(nèi)圓工具架2輪廓4.3傳輸單元、夾具
4.3.3傳輸單元(1)選擇實訓臺表面,繪制傳輸帶支架(8個同樣尺寸的矩形)草圖如圖4-112所示,向上拉伸120mm。(2)選擇右視基準面,創(chuàng)建新繪圖面,間距290mm。新建基準面
傳輸帶支架1800mm邊1200mm邊4.3傳輸單元、夾具
(3)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傳輸帶截面草圖,向內(nèi)拉伸55mm。(4)線性陣列產(chǎn)生另一個傳輸帶,陣列距離為160mm。陣列
傳輸帶截面1200mm邊4.3傳輸單元、夾具
(5)選擇步驟(2)創(chuàng)建的基準面,繪制皮帶內(nèi)側(cè)支撐連桿草圖。向內(nèi)拉伸55mm。將生成的支撐連桿實體進行線性陣列,陣列距離160mm。陣列
傳輸帶截面4.3傳輸單元、夾具
(6)選擇步驟(2)創(chuàng)建的基準面,繪制2個φ6的圓,圓心分別與傳輸帶兩端半圓同心。雙向拉伸2個小圓的草圖形成滾輪軸承。按步驟(4)方向和間距(160mm)陣列滾輪軸承,產(chǎn)生另一傳輸帶滾輪軸承。傳輸帶滾輪軸承4.3傳輸單元、夾具
(7)繪制滾輪。選擇步驟(2)創(chuàng)建的基準面,在傳送帶兩端軸承處繪制圓環(huán),圓心分別與上述軸承同心。拉伸草圖形成滾輪實體,拉伸深度55mm。線性陣列兩端滾輪,陣列方式參照步驟(4)。傳輸帶滾輪軸承4.3傳輸單元、夾具
(8)繪制滾輪固定擋板。選擇步驟(2)創(chuàng)建的基準面,繪制傳輸帶兩端滾輪固定擋板草圖。向外拉伸10mm,修改顏色為黑色。滾輪固定擋板4.3傳輸單元、夾具
(9)線性陣列上述擋板,陣列距離為65mm,方向朝向傳送帶另一側(cè)。選擇陣列后傳送帶兩側(cè)4塊滾輪固定擋板,再次線性陣列,陣列距離為160mm,產(chǎn)生另一傳輸帶兩側(cè)擋板模型。4.3傳輸單元、夾具
(10)選擇傳輸帶右側(cè)端軸承表面為繪圖面,繪制草圖,向外拉伸18mm形成電機聯(lián)軸器模型。(11)選擇聯(lián)軸器外表面,在其上繪制草圖,拉伸30mm形成電機減速機構(gòu)模型,修改為黑色。聯(lián)軸器電機減速機構(gòu)4.3傳輸單元、夾具
(12)選擇步驟(11)模型的外表面,繪制圓形草圖,向外拉伸50mm。(13)選擇上述圓柱體的外表面,繪制草圖,向外拉伸6mm,完成電機線圈部分模型的創(chuàng)建。(14)將圓柱面外邊線倒圓角,半徑2mm。倒圓角電機線圈草圖2電機線圈草圖14.3傳輸單元、夾具
(15)選擇右視基準面創(chuàng)建新基準面,間距180mm,使之處于兩個傳輸帶中間。以新建基準面為對稱面,將步驟(10)~(14)所建模型鏡像至另一傳輸帶內(nèi)側(cè)。4.3傳輸單元、夾具
4.3.4線纜槽(1)選擇實訓臺表面,繪制掃描路徑。(2)選擇實訓臺1200mm邊長的一面,創(chuàng)建新基準面,距離20mm,使之經(jīng)過所繪路徑邊長為790mm線,在此面上繪制掃描輪廓截面,其外側(cè)一點與路徑點重合。1200mm邊重合點掃描路徑線纜槽掃描路徑線纜槽輪廓4.3傳輸單元、夾具
(3)添加掃描特征,分別選擇上述2個草圖作為輪廓和路徑。(4)選擇繪圖面,繪制中間線纜槽,拉伸740mm,形成另一線纜槽。線纜槽截面繪圖面掃描形成線纜槽4.3傳輸單元、夾具
(5)選擇線纜槽一側(cè)外表面,繪制長圓孔。陣列此長圓孔,陣列間距為20mm,陣列數(shù)目應確保陣列的長圓孔距線纜槽兩側(cè)基本相等。陣列產(chǎn)生均布散熱孔散熱孔4.3傳輸單元、夾具
(6)對長圓孔進行拉伸切除,切除深度為25mm,完全穿透線纜槽。(7)按步驟(5)、(6)完成其它線纜槽散熱孔創(chuàng)建。(8)完成后,修改各部分顏色,保存該模型文件。4.3傳輸單元、夾具
4.3.5夾具、工具(1)繪制新建“零件”文件,保存為夾具主體,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夾具安裝法蘭草圖,向上拉伸10mm。(2)選擇法蘭上表面,繪制連接桿草圖,確保與法蘭同心,向上拉伸30mm。夾具安裝法蘭連接桿草圖4.3傳輸單元、夾具
(3)選擇連接桿上表面,繪制φ60的連接法蘭盤,法蘭盤的圓心與前述所繪圓同心,向上拉伸10mm。連接法蘭盤完成連接法蘭創(chuàng)建4.3傳輸單元、夾具
(4)在連接法蘭盤上表面,繪制矩形草圖,向上拉伸50mm,形成氣動夾具主體。(5)選擇氣動夾具主體含邊長70mm邊的一側(cè)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形成切槽,切除深度62mm。夾具主體矩形切槽截面草圖70mm50mm4.3傳輸單元、夾具
(6)選擇切槽內(nèi)底面,繪制氣缸推桿截面草圖,向外拉伸53mm。(7)選擇圖示圓柱氣缸推桿外表面繪制矩形草圖,尺寸及位置與前述切槽截面草圖一致,向外拉伸9mm,不合并結(jié)果。氣缸推桿推桿固定塊繪圖面選取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8)選擇固定塊外表面,繪制草圖,向外拉伸50mm,不合并結(jié)果,形成氣缸主體。(9)選取繪圖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切除深度6mm。氣缸主體側(cè)向沉孔草圖選取繪圖面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10)選擇步驟(9)對向側(cè)面,再次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6mm。(11)選擇任一沉孔底面,繪制4個直徑為4mm的圓,圓心分別與四個沉孔圓心重合。拉伸切除,切除深度為14mm,形成通孔。(12)選取另一側(cè)面為繪圖面,繪制通孔。拉伸切除,深度32mm。沉孔內(nèi)通孔另一側(cè)面通孔選取繪圖面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13)繪制圓環(huán),選取氣缸主體的最外端面,繪制同心圓,直徑分別為9mm和17mm,拉伸切除,深度2mm。(14)繪制外端圓孔,選取氣缸主體的最外端面,繪制兩個直徑為4mm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圓環(huán)草圖外端面圓孔草圖4.3傳輸單元、夾具
(15)選取繪圖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9mm。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16)選取夾具主體長方體的側(cè)面創(chuàng)建新基準面,間距25mm。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夾具固定夾爪。拉伸,深度20mm。創(chuàng)建新基準面固定夾爪截面拉伸4.3傳輸單元、夾具
(17)選擇繪圖面,繪制真空吸盤連接塊草圖,拉伸32mm形成連接塊。繪圖面真空吸盤連接塊拉伸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18)選擇上述連接塊最外端面,使用多邊形工具繪制真空吸盤連接螺母,六邊形內(nèi)切圓直徑為15mm。拉伸10mm,形成螺母。(19)選擇右視基準面,繪制旋轉(zhuǎn)軸及截面。添加“旋轉(zhuǎn)切除”特征,選擇圖中所繪構(gòu)造線為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角度為360°。螺母截面外側(cè)邊線圓角旋轉(zhuǎn)切除4.3傳輸單元、夾具
(20)選擇六角螺母外端面,繪制φ15的圓。拉伸10mm,形成真空吸盤連接桿實體模型。對連接桿外側(cè)面邊線倒圓角,圓角半徑1mm。4.3傳輸單元、夾具
(21)選擇右視基準面,繪制截面草圖及中心線,沿中心線旋轉(zhuǎn)形成吸盤實體模型。(22)選擇吸盤內(nèi)部平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37mm。4.3傳輸單元、夾具
(23)選擇繪圖面,繪制吸盤氣路連接桿草圖,拉伸10mm。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24)繼續(xù)繪制氣管卡件。選擇連接桿外表面,繪制草圖,與φ10圓保持同心,拉伸1mm。(25)選擇上步圓臺外表面繪制草圖,添加與前述φ6圓同心的約束,拉伸1mm。氣管卡件部件1氣管卡件部件24.3傳輸單元、夾具
(26)繪制氣路通孔。選擇卡件部分2的外表面,繪制氣路通孔截面。拉伸切除,切除深度24mm。修改氣路卡件、螺母及吸盤顏色。(27)選取繪圖面,繪制氣缸進氣管路,拉伸2mm,不合并結(jié)果。氣路通孔截面氣缸管路繪圖面繪圖面氣缸管路部件14.3傳輸單元、夾具
(28)選擇上步拉伸凸臺外表面,繪制φ10的圓,與前步創(chuàng)建的φ6圓臺同心,拉伸9mm。(29)選擇φ10圓臺外表面,繪制草圖,與前步創(chuàng)建的φ10圓臺同心。拉伸凸臺,深度4mm。(30)選擇φ9圓臺外表面,繪制草圖,與前步創(chuàng)建的φ9圓臺同心。拉伸凸臺,深度4mm。氣缸管路部件2氣缸管路部件3氣缸管路部件44.3傳輸單元、夾具
(31)選擇φ3圓臺外表面,繪制草圖,與前步創(chuàng)建的φ3圓臺同心。拉伸凸臺,深度2.5mm。(32)選擇φ7.5圓臺外表面,繪制草圖,與前步創(chuàng)建的φ7.5圓臺同心。拉伸凸臺,深度4mm。氣缸管路部件5氣缸管路部件64.3傳輸單元、夾具
(33)創(chuàng)建新基準面。(34)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草圖。拉伸凸臺,選擇成型到下方圓柱面。4.3傳輸單元、夾具
(35)選擇上步形成的圓柱上表面,繪制草圖,向上拉伸10mm。對形成的φ10的圓柱下底面邊線倒直角1.25mm×45°。4.3傳輸單元、夾具
(36)選擇新建φ10圓柱上表面,繼續(xù)繪制氣路卡件及氣路通孔,按照前述步驟(24)~(26),分別繪制φ6圓柱體、φ10圓柱體,拉伸深度均為1mm。繪制φ4圓孔,拉伸切除深度為13mm。(37)線性陣列氣缸進氣管路部件,得到另一管路部件,作為氣缸出氣管路,陣列距離為20mm。陣列方向4.3傳輸單元、夾具
(38)繪制真空發(fā)生器。選擇繪圖面,繪制草圖如,拉伸16mm。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39)選擇上步創(chuàng)建的實體外表面,創(chuàng)建基準面面,在該基準面上繪制草圖,旋轉(zhuǎn)360°形成實體,修改顏色。固定夾爪4.3傳輸單元、夾具
(40)選擇上步創(chuàng)建的基準面,繪制草圖,旋轉(zhuǎn)形成實體,修改顏色。4.3傳輸單元、夾具
(41)選擇繪圖面,繪制草圖,拉伸10mm。對形成的圓柱體上端面邊線倒圓角,半徑1.5mm。繪圖面4.3傳輸單元、夾具
(42)在步驟(41)面上繪制正六邊形和φ13的圓。拉伸切除,選擇切除方向為指向圓柱體上表面,切除深度10mm。4.3傳輸單元、夾具
(43)選擇步驟(39)創(chuàng)建的基準面,繪制草圖。旋轉(zhuǎn)形成實體(真空發(fā)生器部件5),修改顏色后,保存文件。
1、圖示為夾具的活動夾爪請根據(jù)圖中標注的尺寸自行設計草圖,完成建模。完成建模后的活動夾爪與夾具主體裝配后的效果如圖所示。練一練
2、用RobotStudio軟件導入幾何體文件“機器人手指.sat”,如圖所示,測繪并完成該幾何體的模型創(chuàng)建。練一練工業(yè)機器人建模第5
自動生產(chǎn)線建模章010203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建模傳輸帶建模傳輸帶裝配內(nèi)容04機器人基座【背景知識】自動生產(chǎn)線是由工件傳送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自動完成產(chǎn)品全部或部分制造過程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guī)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自動線應用廣泛,如機械制造業(yè)中的鑄造、鍛造、沖壓、熱處理、焊接、切削加工和機械裝配等自動線,也有包括不同性質(zhì)的工序,如毛坯制造、加工、裝配、檢驗和包裝等。夾具機器人機器人基座螺紋網(wǎng)孔安裝板傳輸帶工件堆放臺【背景知識】5.1傳輸帶建模
傳輸帶模型包括支架、電機、出料氣缸、頂料氣缸、傳輸皮帶、滾輪、料倉等,如圖所示。皮帶電機料倉氣缸支架固定板5.1傳輸帶建模5.1.1支架1.繪制上方連接支架(1)新建零件,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支架截面圖形。(2)完成后拉伸成實體,拉伸深度460mm。(3)選取實體一端面,繪制4個空心“十”字形圖形草圖。5.1傳輸帶建模(4)選擇新繪制的草圖,進行拉伸切除,切除深度460mm。(5)選擇支架一側(cè)面,靠近兩端面處繪制兩個長圓孔草圖,尺寸距離一致(6)拉伸切除,形成外側(cè)安裝孔,切除深度1.5mm。5.1傳輸帶建模(7)選擇兩個安裝孔的對側(cè)面,創(chuàng)建另一側(cè)安裝孔。在所選面上繪制草圖,長圓孔與對側(cè)面的長圓孔處于同一端。拉伸切除,切除深度1.5mm。(8)保存文件為“支架1.sldprt”。5.1傳輸帶建模2.繪制下方連接支架(1)新建零件,保存文件為“支架2.sldprt”。(2)參照前述形狀、尺寸及支架1操作步驟,繪制同樣截面和長度的支架模型,拉伸長度為460mm,完成后所示。(3)選擇支架一側(cè)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切除深度20mm。拉伸拉伸切除5.1傳輸帶建模(4)選擇步驟(3)的繪圖面,繼續(xù)繪制兩個直徑8mm的圓,與步驟3圓同心,草圖如圖所示。拉伸切除,切除深度1.5mm。(5)在另一側(cè)面按步驟(4)繪制草圖,拉伸切除1.5mm,形成另一側(cè)沉孔,如圖所示。(6)保持文件。(4)(5)5.1傳輸帶建模3.繪制左右連接支架參照支架1操作步驟,繪制同樣截面和長度的支架模型,拉伸和切除深度均為50mm。4.繪制上下連接支架同上,拉伸和切除深度均為80mm。選擇一側(cè)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20mm。左右連接支架上下連接支架側(cè)面通孔5.1傳輸帶建模5.1.2皮帶及滾輪1.皮帶(1)新建零件,保存文件為“皮帶.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所示,拉伸49mm形成皮帶實體。5.1傳輸帶建模2.滾輪(1)新建一個零件,保存文件為“滾輪.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48mm形成滾輪實體。(3)兩側(cè)面內(nèi)外圓邊線倒直角:0.5×45°。5.1傳輸帶建模3.滾輪軸(1)新建一個零件,保存文件為“滾輪軸.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φ10的圓,拉伸60mm形成滾輪實體。(3)兩側(cè)圓面倒直角:1×45°。5.1傳輸帶建模5.1.3料倉1.新建一個零件,保存文件為“料倉.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37mm形成實體。3.選擇上表面,繪制草圖如圖,拉伸切除,深度175mm。5.1傳輸帶建模4.選擇側(cè)圖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5mm。5.選擇上步側(cè)面的對側(cè)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5mm。5.1傳輸帶建模6.選擇兩側(cè)安裝法蘭上表面,繪制4個φ4.5圓。拉伸切除,深度10mm。7.在上步選擇的繪圖面繪制與4個φ4.5圓孔同心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完成后料倉模型所示。5.1傳輸帶建模5.1.4電機及聯(lián)軸器1.電機(1)新建零件,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邊長為80mm的正方形,拉伸實體,深度為39mm。(2)選擇為正方形一側(cè)面,繪制草圖,向外拉伸86mm。(3)圓柱端面倒圓角,半徑5mm。繪圖面端面邊線倒圓角圓柱截面5.1傳輸帶建模(5)選擇圖中圓面,創(chuàng)建一個基準面,方向向內(nèi),距離9mm。(6)在新建的基準面上繪制草圖,向內(nèi)拉伸73mm。(7)添加“圓角”特征,選擇圓角類型為“面圓角”,半徑為4mm,將接線盒四周面選為“面組1”,頂面選為“面組2”。電機接線盒面圓角特征設置5.1傳輸帶建模(8)選擇繪圖面,繪制電機軸,向外拉伸32mm。繪圖面5.1傳輸帶建模(9)在上述表面上繼續(xù)繪制安裝孔草圖,拉伸切除,深度10mm。(10)選擇軸的外端面作為繪圖面,繪制電機軸連接槽草圖,其中上邊及右邊距軸心距離均為2mm。拉伸切除,深度25mm。保存文件。安裝孔電機軸連接槽5.1傳輸帶建模2.聯(lián)軸器1(1)新建零件,保存為“聯(lián)軸器1.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m。(3)對兩側(cè)圓弧邊緣倒直角:0.5×45°,完成后保存文件。5.1傳輸帶建模3.聯(lián)軸器2(1)新建零件,保存為“聯(lián)軸器2.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7mm。(3)選擇圓柱一端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5.1傳輸帶建模(4)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14mm。(5)將邊緣倒直角:0.5×45°,如圖所示。保存文件。5.1傳輸帶建模5.1.5氣缸及附件1.氣缸(1)新建零件“氣缸.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3)選擇一側(cè)平面,插入向?qū)Э祝最愋瓦x擇“孔”(錐形孔),標準選擇“ISO”,類型“孔大小”,孔規(guī)格(大小)選擇“φ4.2”,給定深度6mm。5.1傳輸帶建模(4)選擇一端面,繪制草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1mm。(5)選擇直徑17mm的圓柱上表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8.5mm,不合并結(jié)果。5.1傳輸帶建模(6)選擇繪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1.5mm。繪圖面5.1傳輸帶建模(7)選擇繪圖面,繪制氣缸主體草圖。拉伸凸臺,深度60mm,不合并結(jié)果。繪圖面5.1傳輸帶建模(8)選擇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2mm,不合并結(jié)果。(9)選擇新繪制凸臺表面,繼續(xù)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不合并結(jié)果。繪圖面5.1傳輸帶建模(10)選擇卡槽實體為陣列實體,進行線性陣列,產(chǎn)生另一端電磁閥卡槽,陣列距離50mm。(11)選擇右視基準面作為鏡像面,通過鏡像產(chǎn)生卡槽反向旋轉(zhuǎn)180°,選擇“插入”→“特征”→“刪除實體…”,將陣列得到的實體刪除。5.1傳輸帶建模(12)通過創(chuàng)建基準面、陣列、鏡像等工具,進行已繪制實體的復制、平移、旋轉(zhuǎn),如左圖所示。(13)進行繪制氣缸推桿等部件。選擇上端面,繪制草圖(中圖)。拉伸,深度8mm。上邊緣倒直角1×45°。5.1傳輸帶建模(14)在上一步新建的凸臺上端面繪制草圖,拉伸深度3.5mm。上邊緣倒圓角:R2。(15)在新φ6圓柱上表面繪制正六邊形。拉伸切除,勾選“反側(cè)切除”,深度3.5mm,形成六角螺母模型。5.1傳輸帶建模(16)在螺母表面繪制φ4的圓,拉伸1.5mm。在φ4圓柱上表面繪制φ6的圓,向上拉伸15mm,并將其上表面邊緣倒直角:0.5×45°。5.1傳輸帶建模2.氣缸固定板(1)新建零件,保存為“氣缸固定板.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3)選擇固定板上表面,繪制沉孔草圖,拉伸切除,深度5mm。5.1傳輸帶建模3.頂料塊(1)新建零件,保存為“頂料塊.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5mm。(3)選擇帶孔的一側(cè)面,繪制帶孔正六邊形。拉伸凸臺,深度4mm。5.1傳輸帶建模5.1.6其他附件1.電機固定板(1)新建零件,保存為“電機固定板.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80mm。(3)選擇圖5-64所示繪圖面,繪制兩個長圓孔,拉伸切除,深度12mm。繪圖面5.1傳輸帶建模(4)繼續(xù)選擇圖5-64所示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6.5mm。(5)選擇高度140mm的側(cè)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12mm。(6)再次選擇上步側(cè)面,繪制4個φ9.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5mm。保存文件。5.1傳輸帶建模2.電機傳動軸(1)新建零件。(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以邊長125mm邊為軸,旋轉(zhuǎn)凸臺。(3)所有圓面外邊緣倒直角:0.5×45°。(4)選擇上步形成的半徑R5、長度45的圓柱外端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15mm,形成鍵槽。保存文件。5.1傳輸帶建模3.軸套(1)新建零件,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2)以左側(cè)中心線為軸,旋轉(zhuǎn)形成實體。(3)選擇右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7mm。邊線倒角:0.2×45°5.1傳輸帶建模4.螺栓(1)新建零件,保存為“短螺栓.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以左側(cè)邊線為軸,旋轉(zhuǎn)形成實體。(3)選擇螺栓頭部端面,繪制內(nèi)六角草圖,拉伸切除,深度3mm。將半徑R3.5端面邊線倒圓角,半徑0.3mm。銳邊倒角:0.2×45°,保存文件。(4)新建零件,保存為“長螺栓.sldprt”,繪制草圖,其他同上。長螺栓短螺栓5.1傳輸帶建模5.固定板1(1)新建零件,保存為“固定板1.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3)拉伸凸臺,深度5mm。5.1傳輸帶建模6.固定板2(1)新建零件,保存為“固定板2.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3)選擇該固定板上表面,繪制4個φ7.5的圓,并與4個φ4.5圓孔分別同心。拉伸切除,深度5mm。保存文件。5.1傳輸帶建模7.固定板3(1)新建零件,保存為“固定板3.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20mm。(3)分別在底面和側(cè)面上繪制圓形,拉伸切除,深度2mm。保存文件。5.1傳輸帶建模8.固定板4(1)新建零件,保存為“固定板4.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45mm。(3)分別在底面和側(cè)面上繪制圓形草圖,拉伸切除,深度3mm。5.1傳輸帶建模9.固定板5(1)新建零件,保存為“固定板5.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繼續(xù)現(xiàn)在該基準面,在兩個φ4.5圓孔處繪制兩個φ7.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3)側(cè)面4個邊線倒角:1×45°,大圓兩面邊線倒角:0.5×45°。(4)選擇右視基準面,繪制草圖,以邊長3mm的邊為軸旋轉(zhuǎn)切除。5.1傳輸帶建模10.固定板6(1)新建零件,保存為“固定板6.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8mm。(3)在底面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5mm。5.1傳輸帶建模(4)選擇前視基準面,創(chuàng)建一個經(jīng)過圓孔中心的基準面。(5)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草圖。以草圖中的水平線(邊長3mm,圖5-80所示)為軸,旋轉(zhuǎn)切除,得到錐形沉孔。旋轉(zhuǎn)軸5.1傳輸帶建模(6)修改顏色為淺黑。(7)陣列得到另一沉孔:陣列距離11mm。完成后保存文件。5.2傳輸帶裝配5.2.1支架裝配1.新建裝配體文件,保存為“傳輸帶.sldasm”。2.選擇菜單命令“插入”→“零部件”→“現(xiàn)有零部件/裝配體…”,插入2個“支架1”。旋轉(zhuǎn)(裝配工具欄圖標)其中一個支架,使其4個開槽孔的一面基本相對。5.2傳輸帶裝配3.添加配合(),使長圓孔兩面向平行。4.繼續(xù)添加配合,是兩支架上表面重合,兩支架端面配合。5.添加距離配合,選擇兩支架內(nèi)側(cè)表面,設置其距離為50mm5.2傳輸帶裝配6.插入兩個“支架2”。按上述方式使兩個支架2帶孔一面朝外。7.通過平行和重合配合關系,使四個支架如左圖所示,其中上方兩個為支架1,下方兩個為支架2。8.添加距離配合,使上下兩組支架內(nèi)側(cè)面之間的距離為80mm。9.插入4個“支架4”,利用面與面之間的重合配合,將支架4作為上下兩組縱向支架之間的連接桿,如右圖。5.2傳輸帶裝配10.插入2個“支架3”,利用面與面之間的重合配合,一個支架3中心圓孔與支架4外側(cè)安裝孔同軸心,一個支架3與支架2兩端安裝孔同軸心,將支架3作為橫向連接桿,如圖5-97所示。利用陣列(),產(chǎn)生另一端上下兩個橫向連桿,陣列距離為440mm。同軸心5.2傳輸帶裝配11.插入“長螺栓”,利用同軸心及重合配合,將橫向連接桿與上下支架連接12.插入“長螺栓”,利用同軸心及重合配合,將縱向連接桿與上下支架連接5.2傳輸帶裝配13.插入“固定板3”和“短螺栓”,按左圖裝配。14.插入“固定板4”和“短螺栓”,按右圖裝配,距端面距離52mm。再按此將固定板3裝配至另一端及對側(cè)面。5.2傳輸帶裝配5.2.2滾輪及皮帶裝配1.插入“從動軸”,按左圖裝配,大圓端面與上支架內(nèi)側(cè)面間隙為0.5mm。2.插入“固定板5”、“軸套”、“沉頭螺釘”、“長螺栓”,按右圖在兩側(cè)裝配。利用線性陣列在另一端兩側(cè)產(chǎn)生相應零件并裝配,陣列距離為410mm。5.2傳輸帶裝配3.插入“滾輪”和“滾輪軸”,在上支架中間兩處安裝孔位置按左圖裝配,滾輪端面離兩側(cè)支架內(nèi)側(cè)面間隙為1mm。4.插入“電機傳動軸”,按右圖裝配,中間大圓柱端面與支架內(nèi)側(cè)面間隙為0.5mm。5.2傳輸帶裝配5.插入“皮帶”,皮帶一端外圓面與電機傳動軸同軸心,皮帶側(cè)面與兩側(cè)內(nèi)側(cè)面間隙0.5mm,如左圖裝配。6.插入“固定板6”、“沉頭螺栓”、“銷”,將其裝配至安裝從動軸的一端。銷與固定板6的間隙2mm,固定板6與固定板5的間隙為3mm,如右圖所示。5.2傳輸帶裝配7.插入“固定板2”和“長螺栓”,按左圖裝配到傳輸帶裝有從動軸的一端。8.插入“固定板1”,按右圖裝配到傳輸帶裝有電機傳動軸的一端。5.2傳輸帶裝配5.2.4氣缸裝配(1)插入“氣缸固定板”,設置其上表面與已裝配的固定板1表面之間的距離為45mm,左側(cè)面到縱向支架左側(cè)面之間的距離為20mm,內(nèi)側(cè)面與縱向支架外側(cè)面重合,如左圖所示。(2)插入“短螺栓”,按右圖所示裝配。5.2傳輸帶裝配(3)插入2個“氣缸”,其頂桿分別穿過,氣缸固定板上的2個大圓孔,如左圖所示。(4)插入“頂料塊”,按右圖進行裝配。至此,裝配全部完成,保存文件。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5.3.1網(wǎng)孔安裝板1.新建零件,保存為“網(wǎng)孔安裝板.sldprt”。2.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圖1所示。拉伸凸臺,深度22mm。3.插入向?qū)Э祝嚎最愋瓦x擇“舊制孔”,類型選擇“柱形沉頭孔”,如圖2;截面尺寸如圖3所示;向?qū)Э孜恢萌鐖D4所示。1234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4.線性陣列上述向?qū)Э祝哼呴L為500mm方向陣列距離為466mm,實例數(shù)為2;邊長為400mm方向的陣列距離為366mm,實例數(shù)為2,如圖所示。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5.插入向?qū)Э祝嚎最愋瓦x擇“孔”,標準選擇“ISO”,類型選擇“鉆孔大小”,并設其孔規(guī)格大小為φ5.0,終止條件為“給定深度”,深度值為17mm,如右圖所示??孜恢萌缱髨D所示。500mm邊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6.選擇上述向?qū)Э?,進行線性陣列:邊長為500mm方向陣列距離為30mm,實例數(shù)為15;邊長為400mm方向的陣列距離為30mm,實例數(shù)為13,如圖所示。7.保存文件。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5.3.2工件堆放臺1.新建零件,保存為“工件堆放臺.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3.選擇拉伸凸臺的上表面,在4個孔位置處繪制4個φ7.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4.選擇凸臺上表面,繪制草圖左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1mm,形成工件堆放區(qū)域。5.選擇凸臺另一面,在一頂點處繪制連接桿截面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60mm。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6.通過陣列,產(chǎn)生4個同樣的連接桿,陣列間距分別為180mm和105mm,完成后如左圖所示。7.選擇連接桿外側(cè)端面作為繪圖面,繪制長200mm、寬125mm的長方形和8個φ4.5的圓,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10mm。繪圖面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8.參照步驟3,選擇下方固定板外表面,在外側(cè)4個φ4.5圓心位置處繪制4個φ7.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9.選擇下方固定板的內(nèi)側(cè)面為繪圖面(見左圖),在中央繪制4個φ4.5圓心位置處繪制4個φ7.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如右圖所示。10.保存文件。繪圖面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5.3.3吸盤夾具1.新建零件,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拉伸凸臺,深度10mm。2.一側(cè)圓面邊緣倒角:0.5×45°。3.選擇未倒角的一側(cè)圓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6mm。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5.選擇倒角的一側(cè)面,繪制直徑20mm的圓,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5mm。6.對新形成的凸臺外表面邊線倒角:0.5×45°。完成后的實體如左圖所示。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7.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雙向拉伸凸臺,拉伸深度均為20mm。8.選擇繪圖面1,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2mm。繪圖面1繪圖面2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9.選擇繪圖面2,繪制草圖,拉伸切除深度10mm。10.仍然選擇繪圖面2,在2個φ5.5位置處繪制2個φ8.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形成沉孔。10.選擇繪圖面2,在2個φ5.5位置處繪制2個φ8.5的圓,拉伸切除,深度5mm。繪圖面1繪圖面2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11.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沿中心線旋轉(zhuǎn)形成圓柱。12.選擇圓柱的前端面,繪制正六邊形,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13.5mm。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13.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圖所示,沿上邊線旋轉(zhuǎn)形成吸盤實體。5.3
網(wǎng)孔安裝板、堆放臺及夾具14.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圓形如左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29.5mm。15.陣列產(chǎn)生另一吸盤及連接桿,如右圖所示,陣列間距22mm。16.保存文件。5.4
機器人基座5.4.1吊裝環(huán)1.新建零件,保存為“吊裝環(huán).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以中心線為軸,旋轉(zhuǎn)凸臺,形成圓環(huán)。3.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以中心線為軸,旋轉(zhuǎn)凸臺。5.4
機器人基座4.選擇焊接裙邊的下表面,繪制六角螺母草圖,拉伸凸臺,深度8.4mm。5.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中圖所示,旋轉(zhuǎn)切除,形成螺母兩側(cè)倒圓角6.保存文件。5.4
機器人基座5.4.2基座主體1.新建零件,保存為“基座主體.sldprt”。2.選擇上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12mm。3.修改顏色為黃色。選擇地板上表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476mm。5.4
機器人基座4.選擇圓筒上表面,繪制草圖如圖所示。5.創(chuàng)建與前視基準面平行且距前視基準面距離為157mm的新基準面。6.在新建基準面上,繪制加強筋草圖,如右圖所示。5.4
機器人基座7.添加“筋”特征,厚度類型為“兩側(cè)”,厚度值為6mm,拉伸方向向內(nèi)。8.圓周陣列,產(chǎn)生4個均布的加強筋,如右圖所示。5.4
機器人基座9.繪制基座底部安裝板。選擇底部固定板下表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12mm。10.保存文件。5.4
機器人基座5.4.3工作臺1.新建零件,
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半橢圓,長半軸140mm,短半軸50mm。拉伸凸臺,深度500mm。2.選擇圖右圖所示面為移除面,抽殼厚度12mm。5.4
機器人基座4.選擇左圖所示面繪制橢圓,拉伸切除,深度500mm。繪圖面5.4
機器人基座5.修改顏色為黃色。選擇底面繪圖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拉伸切除,切除深度12mm。6.選擇側(cè)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400mm。5.4
機器人基座7.選擇頂面,繪制草圖如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12mm。5.4
機器人基座5.4.4基座裝配1.新建裝配體,保存為“基座裝配.sldprt”。2.添加零件“基座主體.sldprt”和零件“吊裝環(huán).sldprt”,按左圖裝配。4.插入零件“工作臺.sldprt”,添加配合:工作臺下底面孔與安裝地板安裝孔同心,底面與安裝板上表面重合,如右圖所示。利用SolidWorks軟件打開裝配體文件“手爪裝配.sldasm”,根據(jù)各部件尺寸分別進行建模,再通過裝配完成完整機器人手爪建模。練一練工業(yè)機器人建模第6
自動生產(chǎn)線建模章0102焊槍建模變位機建模內(nèi)容【背景知識】焊接機器人是從事焊接的工業(yè)機器人。焊接機器人主要包括機器人和焊接設備兩部分。以弧焊及點焊為例,焊接裝備,焊接電源,控制系統(tǒng)、送絲機、焊槍、變位機及安全防護裝置組成等部分組成。變位機,用來拖動待焊工件,使其待焊焊縫運動至理想位置進行施焊作業(yè)的設備。變位機可配用氬弧焊機、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機、等離子焊機等焊機電源并可與其它機組成自動焊接系統(tǒng)。焊槍工業(yè)機器人機器人基座變位機工作臺焊件架【背景知識】6.1焊槍建模
包括安裝法蘭、連接桿、焊槍主體等,如圖所示。6.1焊槍建模6.1.1焊槍安裝法蘭1.打開SolidWorks,新建零件,保存文件名為“焊槍.sldprt”。2.選擇右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10mm。3.選擇圓形凸臺一平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5mm。6.1焊槍建模4.對凸臺側(cè)兩圓邊線倒圓角,半徑0.5mm,如左圖所示。6.1.2連接桿1.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連桿軌跡線,草圖右圖所示。6.1焊槍建模2.創(chuàng)建平行上視基準面且經(jīng)過軌跡線底部端點的基準面,如左圖所示。3.在新基準面上繪制矩形,草圖如右圖所示,作為掃描輪廓。4.添加“掃描特征”,選擇步驟2、3所繪草圖為軌跡及輪廓,形成連接桿。6.1焊槍建模6.1.3卡扣1.選擇圖示繪圖面,繪制草圖如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25mm。繪圖面6.1焊槍建模2.選擇圖示繪圖面,繪制卡扣鎖緊孔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切除,深度為37mm。繪圖面6.1焊槍建模3.選擇圖示面為繪圖面,繪制卡扣鎖緊孔沉孔,位置與前述孔同心,草圖右圖。拉伸切除,深度25mm。繪圖面6.1焊槍建模6.1.4焊槍主體1.選擇圖示繪圖面,繪制草圖。雙向拉伸凸臺,兩側(cè)拉伸深度分別為8mm和27mm。繪圖面6.1焊槍建模2.選擇圖示面,繪制草圖。拉伸凸臺,深度18mm。繪圖面6.1焊槍建模3.選擇步驟2新建凸臺的上表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深度10mm。4.選擇步驟3新建凸臺的上表面,繪制草圖如中圖所示,深度2mm。6.1焊槍建模5.選擇步驟4新建凸臺的上表面,繪制草圖如圖所示,深度21mm。6.1焊槍建模6.1.5焊槍頭1.選擇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如左圖所示。2.選擇中圖繪圖面,繪制焊槍部分輪廓草圖,如右圖所示。繪圖面6.1焊槍建模3.添加“掃描”特征,將上述草圖分別設為輪廓及路徑,掃描形成焊槍頭中間部分。4.選擇掃描成的焊槍頭中間部分外側(cè)端面為繪圖面,繪制草圖如右圖所示,拉伸凸臺,深度86mm。6.1焊槍建模5.如左圖倒直角,選擇“距離-距離”方式,距離分別為2.5mm和6mm。6.對焊槍頭前端外側(cè)面邊線倒直角,選擇“距離-距離”方式,距離分別為10mm和2.5mm,如右圖所示。修改顏色并保存文件。6.2變位機建模焊接變位機如圖所示,由焊件架、變位機等構(gòu)成,焊件為帶方形底板的圓柱桶。變位機焊件架焊件壓緊塊6.2變位機建模6.2.1焊件架1.新建零件,文件名為“焊件架.sldpr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核工業(yè)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綜合類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真題模擬試卷
- 2025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qū)發(fā)展和改革局招聘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詳解
- 水分對植物生長調(diào)控的作用-洞察與解讀
- 內(nèi)鏡下憩室影像學評估-洞察與解讀
- 多重藥物協(xié)同機制-洞察與解讀
- 鶴壁護士考試題庫及答案
- 河南會考試卷及答案高一
- 2025年中國無煙煤粉行業(y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評估前景預測報告
- 理論專業(yè)知識培訓總結(jié)課件
- 智能材料應用-第3篇-洞察與解讀
- 《化妝品生產(chǎn)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全國企業(yè)員工全面質(zhì)量管理知識競賽題庫(帶答案)
- 流感防控培訓課件
- 醫(yī)療設備維護保養(yǎng)標準操作規(guī)程
- 2025壓縮工試題及答案
- 保潔道路安全培訓課件
- 發(fā)改委考試真題及答案
- 腦波助眠儀在旅游行業(yè)中的應用場景與市場分析
- 巡察底稿制作培訓課件
- 網(wǎng)格員法制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文印崗位面試常見問題及答案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