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檢測與維護操作管理手冊_第1頁
防雷檢測與維護操作管理手冊_第2頁
防雷檢測與維護操作管理手冊_第3頁
防雷檢測與維護操作管理手冊_第4頁
防雷檢測與維護操作管理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雷檢測與維護操作管理手冊1前言為規(guī)范建筑物、電氣設備及易燃易爆場所等防雷裝置的檢測與維護工作,保障防雷設施安全有效運行,防止雷擊事故發(fā)生,依據(jù)國家相關標準(如GB____《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T____《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結合實際工作經(jīng)驗,制定本手冊。本手冊適用于防雷裝置的日常管理、檢測實施及維護操作,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專業(yè)、嚴謹?shù)牟僮髦改?,確保防雷工作標準化、規(guī)范化。2適用范圍本手冊適用于以下場所或設施的防雷檢測與維護:(1)建筑物:住宅、辦公樓、商場、醫(yī)院、學校等;(2)電氣設備:變壓器、配電柜、發(fā)電機、通信設備等;(3)易燃易爆場所:加油站、化工廠、倉庫、氣站等;(4)其他需要防雷保護的場所:機場、車站、橋梁、鐵塔等。3術語與定義3.1防雷裝置用于減少或消除雷擊危害的系統(tǒng),包括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3.2外部防雷裝置防止直擊雷的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3.3內部防雷裝置防止感應雷和雷電波侵入的防雷裝置,由等電位連接、屏蔽、浪涌保護器(SPD)等組成。3.4接地電阻接地裝置對地電阻的總和,包括接地體電阻、接地線電阻和土壤接觸電阻。3.5浪涌保護器(SPD)用于限制雷電浪涌電壓和泄放浪涌電流的裝置,通常安裝在電氣設備前端。4防雷檢測操作流程4.1檢測前準備4.1.1資料收集(1)防雷裝置設計圖紙(包括接閃器布置、引下線走向、接地裝置設計等);(2)過往防雷檢測報告(了解歷史檢測數(shù)據(jù)及問題整改情況);(3)建筑物或設施的使用說明書(了解電氣設備布局及防雷要求);(4)相關標準規(guī)范(如GB____、GB/T____)。4.1.2儀器設備準備(1)接地電阻測試儀(鉗形或搖表式,需經(jīng)計量校準并在有效期內);(2)SPD測試儀(用于測試泄漏電流、動作電壓等參數(shù));(3)測量工具(卷尺、游標卡尺、紅外測溫儀等);(4)安全防護裝備(絕緣鞋、絕緣手套、安全帶、安全帽等)。4.1.3人員準備(1)檢測人員需持有《防雷裝置檢測資格證》,熟悉檢測標準及操作流程;(2)檢測前需對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明確分工(如現(xiàn)場檢測、數(shù)據(jù)記錄、安全監(jiān)護)。4.2現(xiàn)場檢測實施4.2.1外部防雷裝置檢測(1)接閃器檢測檢測項目:完整性(無斷裂、缺失)、銹蝕程度(銹蝕厚度不超過原厚度的1/3)、安裝高度(符合設計要求)、間距(符合GB____規(guī)定的保護范圍)。檢測方法:目視檢查(有無損壞、銹蝕)、卷尺測量(安裝高度、間距)、游標卡尺測量(銹蝕厚度)。標準要求:接閃器應完整、無嚴重銹蝕,安裝高度及間距符合設計要求。(2)引下線檢測檢測項目:連接可靠性(與接閃器、接地裝置的連接是否牢固)、銹蝕程度(同接閃器)、路徑合理性(無彎曲、無障礙物)。檢測方法:目視檢查(連接部位有無松動、氧化)、扭力扳手測試(連接螺栓扭矩符合要求)。標準要求:引下線應連續(xù)、無斷裂,與接閃器、接地裝置的連接電阻不大于0.03Ω(采用直流電阻測試儀測試)。(3)接地裝置檢測檢測項目:接地電阻值、接地體完整性(無斷裂、銹蝕)、土壤濕度(影響接地電阻的重要因素)。檢測方法:①接地電阻測試:采用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適用于有環(huán)路的接地系統(tǒng))或三點法(適用于無環(huán)路的接地系統(tǒng));②接地體檢查:開挖部分接地體(深度不小于0.5m),目視檢查銹蝕情況;③土壤濕度測量:采用土壤濕度計測試。標準要求:①一類防雷建筑物(如炸藥庫、加油站):接地電阻≤10Ω;②二類防雷建筑物(如辦公樓、商場):接地電阻≤10Ω;③三類防雷建筑物(如住宅、學校):接地電阻≤30Ω;(注:若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接地電阻≤1Ω。)4.2.2內部防雷裝置檢測(1)等電位連接檢測檢測項目:等電位連接帶的完整性(無斷裂、缺失)、連接可靠性(與金屬構件、電氣設備的連接)、連接電阻值。檢測方法:目視檢查(等電位連接帶的安裝情況)、直流電阻測試儀測試(連接電阻≤0.03Ω)。標準要求:等電位連接帶應與建筑物金屬構件(如鋼筋、水管、風管)、電氣設備金屬外殼、SPD接地端等有效連接。(2)屏蔽檢測檢測項目:屏蔽層的完整性(無破損、漏洞)、接地可靠性(屏蔽層與接地裝置的連接)。檢測方法:目視檢查(屏蔽層有無破損)、直流電阻測試儀測試(屏蔽層接地電阻≤1Ω)。標準要求:電氣線路、信號線路應采用屏蔽電纜,屏蔽層兩端接地;建筑物門窗應采用金屬框架,并與等電位連接帶連接。(3)SPD檢測檢測項目:泄漏電流(≤制造商規(guī)定的最大值,如1mA)、動作次數(shù)(≤壽命次數(shù),如10次)、接線端子(無松動、氧化)、報警指示(無異常報警)。檢測方法:①泄漏電流測試:采用SPD測試儀,將測試儀兩端連接SPD的輸入端和輸出端,讀取泄漏電流值;②動作次數(shù)檢查:查看SPD上的動作計數(shù)器(若有);③接線端子檢查:目視檢查(有無松動、氧化)、扭力扳手測試(連接螺栓扭矩符合要求)。標準要求:①SPD泄漏電流應在制造商規(guī)定的范圍內,若超過最大值,應更換SPD;②動作次數(shù)超過壽命次數(shù)時,應更換SPD;③接線端子應牢固,無松動、氧化現(xiàn)象。4.3檢測數(shù)據(jù)處理與報告編制(1)數(shù)據(jù)記錄:現(xiàn)場檢測時,應如實記錄檢測數(shù)據(jù)(如接地電阻值、SPD泄漏電流、引下線連接電阻等),填寫《防雷裝置檢測記錄表格》(見附錄8.1),記錄內容包括:檢測日期、檢測部位、檢測項目、檢測數(shù)值、標準值、結論、檢測人員簽字。(2)數(shù)據(jù)審核:檢測完成后,由檢測組長對數(shù)據(jù)進行審核,確認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準確性(如接地電阻值是否符合標準,SPD泄漏電流是否在允許范圍內)。(3)報告編制:根據(jù)審核后的data,編制《防雷裝置檢測報告》,報告內容包括:①受檢單位基本信息(名稱、地址、聯(lián)系人);②檢測依據(jù)(標準規(guī)范);③檢測項目及結果(外部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④問題及整改建議(如接地電阻超標、SPD泄漏電流過大);⑤檢測結論(合格、不合格或限期整改);⑥檢測單位信息(名稱、資質證書編號、簽字蓋章)。(4)報告發(fā)放:檢測報告編制完成后,應在5個工作日內發(fā)放給受檢單位,并留存電子版和紙質版(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5防雷維護操作流程5.1日常維護(每月一次)5.1.1維護內容(1)外部防雷裝置:①接閃器:檢查有無斷裂、缺失、銹蝕(如避雷針針尖是否彎曲,避雷帶是否松動);②引下線:檢查有無松動、氧化(如引下線與接閃器的連接螺栓是否松動);③接地裝置:檢查接地端子有無銹蝕、覆蓋物(如接地端子是否被泥土、雜草覆蓋)。(2)內部防雷裝置:①等電位連接:檢查等電位連接帶有無斷裂、松動(如衛(wèi)生間等電位連接帶是否與水管連接牢固);②屏蔽:檢查屏蔽電纜有無破損(如信號線路屏蔽層是否被老鼠咬壞);③SPD:檢查報警指示有無異常(如SPD上的紅色報警燈是否亮起)、接線端子有無松動。5.1.2維護方法(1)目視檢查:用眼睛觀察防雷裝置的外觀情況(如有無損壞、銹蝕);(2)工具檢查:用扭力扳手測試連接螺栓的扭矩(如引下線連接螺栓的扭矩是否符合要求);(3)清潔處理:用毛刷、抹布清潔防雷裝置(如接地端子上的泥土、銹蝕)。5.1.3記錄管理:填寫《防雷裝置日常維護記錄表格》(見附錄8.2),記錄內容包括:維護日期、維護部位、維護內容、問題描述、處理結果、維護人員簽字。5.2定期維護(每年一次,雨季前完成)5.2.1維護內容(1)外部防雷裝置:①接地電阻測試:測試接地電阻值(如雨季前土壤干燥,接地電阻可能升高,需重新測試);②接閃器、引下線除銹:對銹蝕的接閃器、引下線進行除銹處理(采用砂紙、除銹劑),并涂刷防銹漆;③接地體檢查:開挖部分接地體(深度不小于0.5m),檢查銹蝕情況(若銹蝕厚度超過原厚度的1/3,應更換接地體)。(2)內部防雷裝置:①SPD性能測試:測試SPD的泄漏電流、動作次數(shù)(如泄漏電流超過最大值,應更換SPD);②等電位連接測試:測試等電位連接帶的連接電阻(如連接電阻超過0.03Ω,應緊固連接螺栓);③屏蔽層接地測試:測試屏蔽層的接地電阻(如接地電阻超過1Ω,應重新接地)。5.2.2維護方法(1)接地電阻測試:采用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或三點法(同檢測流程);(2)SPD測試:采用SPD測試儀(同檢測流程);(3)除銹處理:用砂紙打磨銹蝕部位,去除銹層,然后涂刷防銹漆(如紅丹防銹漆);(4)緊固連接:用扭力扳手緊固松動的連接螺栓(扭矩符合制造商要求)。5.2.3記錄管理:填寫《防雷裝置定期維護記錄表格》(見附錄8.2),記錄內容包括:維護日期、維護部位、維護內容、測試數(shù)值、問題描述、處理結果、維護人員簽字。5.3專項維護(雷擊后或改造后)5.3.1雷擊后維護(1)立即停止受雷擊區(qū)域的作業(yè),疏散人員(防止二次雷擊);(2)檢查人員傷亡情況(如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3)檢查防雷裝置損壞情況:①接閃器:是否斷裂、彎曲(如避雷針針尖斷裂);②引下線:是否松動、斷開(如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的連接斷開);③接地裝置:是否隆起、斷裂(如接地體因雷擊而斷裂);④SPD:是否燒毀、報警(如SPD外殼變形、紅色報警燈亮起)。(4)切斷受雷擊設備的電源(防止電氣火災);(5)委托專業(yè)機構進行檢測(如接地電阻測試、SPD性能測試);(6)根據(jù)檢測結果,制定整改方案(如更換損壞的接閃器、SPD);(7)整改完成后,進行復檢(確認整改效果)。5.3.2改造后維護(1)建筑物或設施改造后(如新增電氣設備、改變建筑物結構),應重新進行防雷檢測(確認防雷裝置是否符合要求);(2)根據(jù)檢測結果,對防雷裝置進行調整(如新增引下線、擴大接地裝置);(3)對調整后的防雷裝置進行維護(如緊固連接螺栓、測試接地電阻)。5.3.3記錄管理:填寫《防雷裝置專項維護記錄表格》(見附錄8.2),記錄內容包括:維護日期、維護原因(雷擊后或改造后)、維護內容、問題描述、處理結果、維護人員簽字。5.4維護問題處理(1)接地電阻超標:原因:接地體銹蝕、土壤干燥、接地體數(shù)量不足;處理方法:除銹(更換銹蝕嚴重的接地體)、澆水濕潤土壤(提高土壤導電性)、增加接地體(如新增垂直接地體,長度不小于2.5m)。(2)SPD泄漏電流過大:原因:SPD老化、內部元件損壞;處理方法:更換SPD(選擇符合原規(guī)格的SPD,如額定電壓、通流容量)。(3)引下線連接松動:原因:螺栓扭矩不足、振動;處理方法:用扭力扳手緊固螺栓(扭矩符合要求,如M10螺栓扭矩為20N·m)。(4)等電位連接斷裂:原因:人為破壞、腐蝕;處理方法:重新連接(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連接電阻≤0.03Ω)。6管理要求6.1人員管理(1)資質要求:檢測人員需持有《防雷裝置檢測資格證》(由氣象局頒發(fā)),維護人員需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如防雷知識、安全操作);(2)培訓要求:檢測人員、維護人員每年參加不少于40學時的培訓(內容包括最新標準規(guī)范、檢測技術、維護方法);(3)考核要求:每年對人員進行考核(理論考試+實操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6.2設備管理(1)校準要求:儀器設備(如接地電阻測試儀、SPD測試儀)每1年送計量機構校準(出具校準證書);(2)存放要求:儀器設備應存放在干燥、通風、防塵的環(huán)境中(如儀器柜),避免陽光直射、雨淋;(3)使用要求:使用前需檢查儀器設備的狀態(tài)(如電池電量、校準有效期),使用后需清潔、整理(如擦拭儀器表面的灰塵)。6.3文檔管理(1)記錄保存:檢測記錄、維護記錄、檢測報告需保存不少于5年(電子版和紙質版);(2)檔案管理:建立防雷裝置檔案(包括設計圖紙、檢測報告、維護記錄、整改記錄),檔案應分類存放(如按建筑物名稱、年份);(3)查閱要求:受檢單位或相關部門如需查閱檔案,需填寫《檔案查閱申請表》,經(jīng)負責人批準后查閱。6.4責任分工(1)受檢單位:負責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如每月巡檢),配合檢測單位進行檢測(提供資料、現(xiàn)場協(xié)助);(2)檢測單位:負責防雷裝置的定期檢測(如每年一次),出具檢測報告,提出整改建議;(3)維護單位:負責防雷裝置的維護(如定期維護、專項維護),整改檢測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4)監(jiān)管部門:氣象局、應急管理局負責對防雷檢測與維護工作進行監(jiān)管(如檢查檢測報告、維護記錄)。7應急處理7.1雷擊事件應對流程(1)立即避險:當發(fā)生雷擊時,人員應立即躲到室內(遠離窗戶、電氣設備),或躲到低洼處(如溝渠),避免站在樹下、鐵塔下;(2)切斷電源:立即切斷受雷擊區(qū)域的電源(防止電氣火災、觸電事故);(3)人員救援:若有人員傷亡,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并用絕緣工具(如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分開;(4)現(xiàn)場保護:保護雷擊現(xiàn)場(如用警戒帶圍起),避免無關人員進入;(5)報告部門:立即向氣象局(報告雷擊情況)、應急管理局(報告事故情況)報告;(6)檢測修復:委托專業(yè)檢測單位對防雷裝置進行檢測(確認損壞情況),并進行修復(如更換損壞的接閃器、SPD)。7.2常見雷擊故障處理(1)接閃器斷裂:處理方法:更換接閃器(采用與原規(guī)格相同的接閃器,如避雷針的材質為不銹鋼);(2)引下線斷開:處理方法:重新連接引下線(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連接電阻≤0.03Ω);(3)SPD燒毀:處理方法:更換SPD(選擇符合原規(guī)格的SPD,如額定電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