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試題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3章第2節(jié)。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選擇正確的科學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孟德爾利用假說—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兩大遺傳規(guī)律,被后人公認為“遺傳學之父”。下列關于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孟德爾問題的提出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實驗和F1自交實驗的基礎上的B.孟德爾所作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C.F1測交產生了兩種表型的子代且比例接近1:1,這是對演繹推理的檢驗D.分離現(xiàn)象的本質是“F1產生配子時,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答案】B〖祥解〗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②作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驹斘觥緼、孟德爾通過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實驗(如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以及F?自交實驗,觀察到了一些現(xiàn)象,如F?都表現(xiàn)為高莖,F(xiàn)?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且高莖與矮莖的比例接近3:1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問題,A正確;B、孟德爾所作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而“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只是假說的內容之一,并非核心內容,B錯誤;C、孟德爾根據(jù)假說進行演繹推理,設計了測交實驗,即讓F?與隱性純合子雜交。F?測交產生了兩種表型的子代且比例接近1:1,這與演繹推理的預期結果相符,是對演繹推理的檢驗,C正確;D、分離現(xiàn)象的本質就是F?產生配子時,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從而導致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現(xiàn)象,D正確。故選B。2.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受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若兩頭白羊雜交,子代中既有白羊又有黑羊,不考慮突變的發(fā)生,下列相關推測錯誤的是()A.毛色的顯性性狀是白色B.親代白羊是雜合子C.子代中的白羊為雜合子的概率為1/2D.子代中的白羊隨機交配,其后代出現(xiàn)黑羊的概率為1/9【答案】C〖祥解〗分離定律的實質: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緼、兩頭白羊雜交,子代中既有白羊又有黑羊,說明白羊是顯性,A正確;B、黑羊是隱性,親代白羊是雜合子,B正確;C、假設控制黑色和白色的一對等位基因用A/a表示,子代中的白羊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2,故子代中的白羊為雜合子的概率為2/3,C錯誤;D、子代中的白羊隨機交配,白羊產生的配子為2/3A、1/3a,其后代出現(xiàn)黑羊(aa)的概率為1/3×1/3=1/9,D正確。故選C。3.某種可異花傳粉的兩性花植物的紅花和紫花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高莖和矮莖是一對相對性狀,受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組做了如表所示的三個實驗,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實驗組別實驗目的實驗方法甲組探究紅花和紫花基因的顯隱性紅花植株♀×純合紫花植株♂乙組已知高莖為顯性性狀,探究高莖植株為純合子還是雜合子①丙組②自交或測交A.表型相同的植株的基因型一定相同B.甲組實驗中,若子代出現(xiàn)紅花:紫花≈1:1,則能確定顯隱性C.乙組實驗中,若①為多株高莖植株自交,自交后代高莖:矮莖=11:1,則親本中高莖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D.丙組實驗中,實驗目的②為判斷基因的顯隱性【答案】B〖祥解〗判斷一對相對性狀顯隱性的方法:(1)定義法: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子代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作顯性性狀,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作隱性性狀。(2)性狀分離法: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叫作性狀分離,其中與親本表現(xiàn)不同的性狀為隱性性狀?!驹斘觥緼、表型是指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基因型是指與表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對于具有完全顯性的性狀,如高莖和矮莖這對相對性狀,高莖的表型可能對應兩種基因型(純合子DD和雜合子Dd),所以表型相同的植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錯誤;B、甲組實驗中,紅花植株♀×純合紫花植株♂,若子代出現(xiàn)紅花∶紫花≈1:1,說明紅花為雜合子(因隱性性狀無雜合子),即紅花為顯性(Aa),紫花為隱性(aa),能確定顯隱性,B正確;C、乙組實驗中,已知高莖為顯性性狀,設相關基因為D、d。若①為多株高莖植株自交,自交后代高莖:矮莖=11:1。假設親本中高莖純合子(DD)占比為x,則高莖雜合子(Dd)占比為1-x。高莖純合子(DD)自交后代全是高莖,高莖雜合子(Dd)自交后代中矮莖(dd)的比例為(1-x)×1/4。已知自交后代高莖:矮莖=11:1,即矮莖占1/12,可據(jù)此列出方程(1-x)×1/4=11/12,解得x=2/3,所以親本中高莖純合子所占比例為2/3,C錯誤;D、測交需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前提是已知隱性性狀,無法用于判斷基因顯隱性;自交若出現(xiàn)性狀分離可判斷顯隱性,D錯誤。故選B。4.某自花傳粉植物的卵形葉(E)對圓形葉(e)為顯性,其果實的紅果(F)對黃果(f)為顯性,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下列選項中,子一代中僅出現(xiàn)卵形葉紅果和卵形葉黃果兩種表型的雜交組合是()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答案】A〖祥解〗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問題:(1)原理是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2)解題思路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基因就可以分解為幾個分離定律問題。如AaBb×Aabb可分解為:Aa×Aa,Bb×bb。然后,按分離定律進行逐一分析。最后,將獲得的結果進行綜合,得到正確答案?!驹斘觥緼、已知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EEFf×eeff雜交產生的子代有兩種表型,分別為卵形葉紅果(EeFf)和卵形葉黃果(Eeff),A正確;B、EEFF×eeff雜交產生的子代僅一種表型,為卵形葉紅果,B錯誤;C、EeFf×Eeff雜交產生的子代有4種表型,C錯誤;D、EeFf×eeFF雜交產生的子代有2種表型,為卵形葉紅果和圓形葉紅果,D錯誤。故選A。5.小麥的矮稈對高稈為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易感病性狀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且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將純合的矮稈易感病小麥品種和純合的高稈抗病小麥品種雜交得F1,讓F1和小麥品種甲雜交得F2,F(xiàn)2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小麥的抗病對易感病為顯性B.A、a與B、b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小麥品種甲的基因型為aaBbD.F2有四種表型,F(xiàn)2中純合子占1/8【答案】D〖祥解〗由題意可知,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說明這兩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驹斘觥緼、由圖可知,抗?。阂赘胁?3:1,說明抗病對易感病為顯性,A正確;B、由題意可知,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說明這兩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C、抗病對易感病為顯性,矮稈對高稈為顯性,將純合的矮稈易感病小麥品種(AAbb)和純合的高稈抗病小麥品種(aaBB)雜交得F1,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F(xiàn)1和小麥品種甲雜交得F2,結合圖示可知,抗病:易感病=3:1,高桿:矮桿=1:1,說明F1×小麥品種甲為AaBb×aaBb,即小麥品種甲的基因型為aaBb,C正確;D、由C可知,F(xiàn)1×小麥品種甲為AaBb×aaBb,則F2有2×2=四種表型,F(xiàn)2中純合子(aaBB+aabb)占1/2×1/4+1/2×1/4=1/4,D錯誤。故選D。6.某二倍體動物(核DNA相對含量為2a,染色體數(shù)目為2n)的精巢中,處于細胞分裂某時期的細胞中核DNA相對含量和染色體數(shù)目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時期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時期無姐妹染色單體B.該時期為減數(shù)分裂Ⅱ前期C.該時期著絲??赡芘帕性诔嗟腊迳螪.該時期不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答案】C〖祥解〗根據(jù)圖示分析,DNA:染色體=4a:2n,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或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驹斘觥緼、已知該動物為二倍體,核DNA相對含量為2a,染色體數(shù)目為2n。從圖中可知,該時期細胞中核DNA相對含量為4a,染色體數(shù)目為2n。該時期經過了DNA復制,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A錯誤;B、因為核DNA含量加倍(從2a變?yōu)?a),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仍為2n),所以該細胞處于DNA復制后,著絲粒未分裂前的時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Ⅰ前的間期進行DNA復制,使得核DNA含量加倍,減數(shù)分裂Ⅰ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所以該時期可能是減數(shù)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減數(shù)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核DNA含量為2a,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為4n,末期形成的子細胞中核DNA含量為a,染色體數(shù)目為n,B錯誤;C、若為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shù)分裂Ⅰ中期,著絲粒會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確;D、若該時期為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則會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D錯誤。故選C。7.對下圖的理解,正確的是()A.過程③產生的子代種類及比例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B.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表現(xiàn)在圖中的過程③⑥中C.過程③⑥均表示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DNA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D.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與過程④⑤⑥有關【答案】D〖祥解〗自由組合的實質: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定律?!驹斘觥緼、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過程①②④⑤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A錯誤;B、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產生配子過程中,表現(xiàn)在圖中的過程④⑤中,B錯誤;C、過程③⑥均表示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質DNA幾乎都來自卵細胞,C錯誤;D、自由組合能產生多種多樣的配子,受精作用可以使配子結合產生多樣的后代,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與過程④⑤⑥有關,D正確。故選D。8.摩爾根和他的學生們繪制的果蠅X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示基因互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B.圖示基因涉及的基因型在雄果蠅中均是純合的C.圖示基因間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圖示基因控制的性狀均表現(xiàn)為伴性遺傳【答案】D〖祥解〗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又稱性連鎖(遺傳)或性環(huán)連?!驹斘觥緼、圖示基因互為一條同源染色體不同位置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A錯誤;B、圖示基因在雄果蠅的Y染色體上也可能存在,故圖示基因涉及的基因型在雄果蠅中可能是雜合的,B錯誤;C、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錯誤;D、圖為X染色體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圖,性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圖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狀均表現(xiàn)為伴性遺傳,D正確。故選D。9.果蠅的長翅與短翅(由基因B、b控制)、粗眼與細眼(由基因R、r控制)是兩對相對性狀。親代雌果蠅與雄果蠅雜交,F(xiàn)1的表型及數(shù)量如表所示。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性別長翅粗眼長翅細眼短翅粗眼短翅細眼雌蠅/只1510520雄蠅/只77752526A.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B.果蠅的粗眼對細眼為顯性C.F1中長翅粗眼果蠅的基因型有4種D.F1中長翅粗眼果蠅隨機交配,F(xiàn)2中短翅細眼果蠅占1/36【答案】B〖祥解〗由表格信息可知:雜交后代,雌果蠅中長翅與短翅之比接近3:1,眼型都表現(xiàn)為粗眼,雄果蠅中,長翅:短翅≈3:1,粗眼:細眼≈1:1,長翅與殘翅(由基因B、b控制)的比例在性別間無差異,是常染色體遺傳,粗眼、細眼(由基因R、r控制)果蠅在性別間有差異,是X染色體遺傳,且長翅對短翅是顯性,粗眼對細眼是顯性。【詳析】AB、由表格信息可知:雜交后代,雌果蠅中長翅與短翅之比接近3:1,眼型都表現(xiàn)為粗眼,雄果蠅中,長翅:短翅≈3:1,粗眼:細眼≈1:1,長翅與殘翅(由基因B、b控制)的比例在性別間無差異,是常染色體遺傳,粗眼、細眼(由基因R、r控制)果蠅在性別間有差異,是X染色體遺傳,且長翅對短翅是顯性,粗眼對細眼是顯性,A錯誤,B正確;C、F1中長翅粗眼(B_XR_)果蠅的基因型有2×3=6種,C錯誤;D、F1中長翅粗眼雌果蠅針對長翅(1/3BB、2/3Bb)可產生2/3B、1/3b,針對粗眼(1/2XRXR、1/2XRXr)可產生3/4XR、1/4Xr,長翅粗眼雄果蠅針對長翅(1/3BB、2/3Bb)可產生2/3B、1/3b,針對粗眼(XRY)可產生1/2XR、1/2Y,F(xiàn)2中短翅細眼bbXrY果蠅占1/3×1/3×1/4×1/2bbXrY=1/72,D錯誤。故選B。10.艾弗里及其同事將加熱致死的S型肺炎鏈球菌破碎后,設法除去大部分糖類、蛋白質和脂質,制成細胞提取物,然后進行了如表所示的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實驗組號接種類型加入物質①R型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②R型蛋白酶③R型RNA酶④R型酯酶⑤R型DNA酶A.實驗組①~⑤的培養(yǎng)基中只生長S型細菌B.在該實驗基礎上可進一步分析轉化因子的理化性質C.該實驗采用了自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該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答案】B〖祥解〗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等人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驹斘觥緼、實驗組①中接種R型菌和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培養(yǎng)基中會生長R型細菌和S型細菌,實驗組②~④中加入的蛋白酶、RNA酶、酯酶分別水解S型細菌細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質、RNA、脂質,由于這些物質不是轉化因子,所以培養(yǎng)基中會生長R型細菌和S型細菌,實驗組⑤中DNA酶水解了DNA,轉化因子被破壞,培養(yǎng)基中只生長R型菌,A錯誤;B、在該實驗的基礎上,對S型細菌細胞提取物中的DNA等物質進一步分離和鑒定,分析其理化性質,從而更深入地探究轉化因子的本質,B正確;C、該實驗是去除細胞提取物中的某種物質,采用的是自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而不是“加法原理”,“加法原理”是指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C錯誤;D、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通過對多種生物的研究得出的結論,D錯誤。故選B11.下列有關生物體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部分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少部分是RNAB.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鏈狀DNAC.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沒有細胞結構D.病毒的遺傳信息均儲存在RNA中【答案】C〖祥解〗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細胞類生物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它們的細胞質遺傳物質和細胞核遺傳物質均為DNA;病毒只有一種核酸,它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詳析】A、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沒有以RNA為遺傳物質的原核生物,A錯誤;B、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環(huán)狀DNA,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鏈狀DNA,B錯誤;C、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只有部分病毒以RNA為遺傳物質,病毒沒有細胞結構,C正確;D、病毒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遺傳信息儲存在DNA中,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儲存在RNA中,D錯誤。故選C。12.某個DNA片段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該DNA片段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團 B.圖中④的名稱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圖中4個堿基對中共有10個氫鍵 D.圖中8個堿基可以形成4°種排列順序【答案】CD〖祥解〗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雙鏈DNA中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堿基對排列在內側。兩條鏈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兩條鏈之間的堿基遵循堿基的互補配對原則(A-T、C-G)。【詳析】A、DNA的每一條單鏈有一個游離的磷酸基團,該DNA片段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團,A錯誤;B、圖中④(①與A配對)的名稱是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B錯誤;C、A/T堿基對有2個氫鍵,C/G堿基對有3個氫鍵,圖中4個堿基對中共有2+2+3+3=10個氫鍵,C正確;D、圖中8個堿基是固定的序列,可以形成40=1種排列順序,D正確。故選CD。13.已知某DNA分子中,(A+T)占全部堿基的35.8%,其中一條鏈上的T和C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32.9%和17.1%,則該鏈的互補鏈中,T和C分別占該互補鏈堿基總數(shù)的比例為()A.32.9%和7.1% B.17.1%和32.9%C.18.7%和1.3% D.2.9%和47.1%【答案】D〖祥解〗DNA由脫氧核苷酸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脫氧核苷酸由堿基、脫氧核糖和磷酸構成。其中堿基有4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驹斘觥浚ˋ+T)占全部堿基的35.8%,A=T=17.9%,G=C=1/2(1-35.8%)=32.1%,將一條鏈上的堿基標記為A1、T1、G1、C1,其互補鏈上的堿基標記為A2、T2、G2、C2,其中T1=32.9%,C1=17.1%,(T1+T2)÷2=17.9%,T2占2.9%,(C1+C2)÷2=32.1%,C2=47.1%。故選D。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4.某學習小組用紅色小球(代表基因A)和白色小球(代表基因a)進行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向甲、乙兩個容器中均放入20個紅色小球和60個白色小球,隨機從每個容器內取出一個小球放在一起并記錄,再將小球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搖勻,重復50次。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容器內的小球數(shù)量可以不相同B.甲容器中的小球數(shù)模擬某個親本的等位基因數(shù)C.重復50次后,Aa組合約占37.5%D.該實驗模擬了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答案】ACD〖祥解〗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用甲、乙兩個容器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個容器內的小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小球的隨機組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雌雄配子間的隨機結合。其中紅色小球代表基因A和白色小球代表基因a,向甲、乙兩個容器中均放入20個紅色小球和60個白色小球,即表示雌雄配子均為A=25%、a=75%?!驹斘觥緼、本實驗用甲、乙兩個容器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一般情況下,雄配子遠多于雌配子,甲、乙容器內的小球數(shù)量可以不相同,A正確;B、甲容器中的小球數(shù)模擬的是雌性或雄性親本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B錯誤,C、甲、乙兩個容器中均放入20個紅色小球和60個白色小球,即表示雌雄配子均為A=25%、a=75%,重復50次后,Aa組合約占2×25%×75%=37.5%,C正確;D、每個容器中取出一個小球放在一起,模擬了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D正確。故選ACD。15.某種昆蟲的紅眼、朱砂眼、猩紅眼由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C/c和D/d控制?,F(xiàn)將某紅眼雌昆蟲與猩紅眼雄昆蟲作為親本進行雜交獲得F1,F(xiàn)1隨機交配,F(xiàn)2中紅眼:朱砂眼:猩紅眼=9:6:1.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C和D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B.紅眼昆蟲和朱砂眼昆蟲的基因型均有四種C.將F2中朱砂眼昆蟲相互交配,能產生猩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組合有三種D.若將F1與猩紅眼昆蟲雜交,則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紅眼:朱砂眼:猩紅眼=1:2:1【答案】BCD〖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斘觥緼、F2中紅眼:朱砂眼:猩紅眼=9:6:1,是9∶3∶3∶1的變式,說明基因C和D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B、紅眼基因型為C_D_,包括CCDD、CCDd、CcDD、CcDd四種,朱砂眼基因型為C_dd(CCdd、Ccdd)和ccD_(ccDD、ccDd),共四種,B正確;C、朱砂眼基因型為C_dd(CCdd、Ccdd),ccD_(ccDD、ccDd),將F2中朱砂眼昆蟲相互交配,能產生猩紅眼(ccdd)昆蟲的基因型組合有Ccdd×Ccdd、ccDd×ccDd、Ccdd×ccDd,共三種,C正確;D、F?基因型為CcDd,與猩紅眼(ccdd)測交時,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CcDd:Ccdd:ccDd:ccdd=1∶1∶1∶1,表現(xiàn)為紅眼:朱砂眼:猩紅眼=1:2:1,D正確。故選BCD。16.基因型為AaBb的某雄性高等動物(染色體數(shù)目為2n,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生殖器官中細胞的分裂圖像(僅展示部分染色體)如圖1和圖2所示,該動物體內處于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①~⑦中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的關系如圖3所示。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1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是AB、Ab、aB、abB.圖2中出現(xiàn)等位基因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了互換C.產生圖2細胞的初級精母細胞最終可產生4個基因型不同的精細胞D.圖3的細胞③中可能含有0條或1條或2條X染色體【答案】BD〖祥解〗分析題圖:圖1中含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圖2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分裂II后期?!驹斘觥緼、圖1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是AaBb,A錯誤;B、圖2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分裂II后期,該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題干顯示不考慮基因突變,故細胞中出現(xiàn)等位基因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了互換,B正確;C、結合B選項分析,產生圖2細胞的初級精母細胞最終可產生4個基因型(AB、Ab、aB、ab)不同的精子,C錯誤;D、圖3的細胞③中核DNA含量是2n,染色體條數(shù)是2,細胞可能處于減數(shù)分裂II后期,或者處于有絲分裂結束還沒有發(fā)生DNA復制的體細胞,故此時細胞可能含有0條(不含X染色體的次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shù)分裂II后期)或1條(體細胞核DNA未復制狀態(tài))或2條X染色體(次級精母細胞含有X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分裂II后期),D正確。故選BD。17.天使綜合征(AS)是一種罕見的腦部疾病,是由人類的15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單基因遺傳病。某家系的患病情況如圖所示,其中Ⅱ-5的父母分別患有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甲?。┖虯S。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AS的遺傳方式與甲病的相同B.Ⅱ-5的體細胞可能含有2個AS致病基因C.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AS和甲病的發(fā)生概率D.Ⅱ-5與Ⅱ-6婚配后,生出健康孩子的概率是7/16【答案】BC〖祥解〗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詳析】A、已知AS是由人類的15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單基因遺傳病,即常染色體遺傳??;從系譜圖分析,I-3和I-4均不患病,生出不患甲病的II-7,可知甲病為隱性遺傳病,但是不能判斷是否伴性,所以AS的遺傳方式與甲病不一定相同,A錯誤;B、因為II-5的母親患AS,AS為常染色體遺傳病,設AS致病基因為a,其母親基因型為aa,所以II-5一定攜帶AS致病基因,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DNA復制后,II-5的體細胞可能含有2個AS致病基因,B正確;C、禁止近親結婚能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生概率,對于像AS這種單基因遺傳病和甲病這種單基因遺傳病,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其發(fā)生概率,C正確;D、設甲病致病基因為a,正?;驗锳;AS致病基因為b,正?;驗锽。II-5的母親患AS(基因型為bb),父親患甲?。ɑ蛐蜑閄aY),所以II-5基因型為BbXAY或BbAa;II-6患AS,基因型為bbXAX_或A_bb。若甲病是伴性遺傳,則所以生出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2=1/8,正常的概率為7/8,不患AS的概率為1/2,在正常的概率為7/8×1/2=7/16;若不是伴性遺傳,則后代患甲病的概率為2/3×1/4=1/6,則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為5/6,全部正常的概率為5/6×1/2=5/12,D錯誤。故選BC。18.已知煙草花葉病毒(TMV)和車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煙草葉片,但兩者致病斑不同。某研究人員用這兩種病毒做實驗,具體步驟和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本實驗遵循了對照原則B.c說明TMV的蛋白質不是TMV的遺傳物質C.f表示重組病毒產生的后代依然是重組病毒D.該實驗的結論是所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均為RNA【答案】AB〖祥解〗分析題圖:e表示將煙草花葉病毒(TMV)的蛋白質外殼和車前草病毒(HRV)的RNA重組后形成新的病毒,再次感染煙草,結果在煙草葉片上出現(xiàn)病斑,并且從中分離出HRV病毒。該實驗的結論說明煙草花葉病毒和車前草病毒(HRV)的遺傳物質是RNA,而不是蛋白質?!驹斘觥緼、本實驗遵循了對照原則,分別將蛋白質和RNA進行實驗,以及將兩者的物質進行重新組合,研究后代病毒類型,A正確;B、通過圖示可知,c表示用TMV的蛋白質外殼感染煙草葉片,結果是煙草葉片上不出現(xiàn)病斑,說明TMV的蛋白質不是TMV的遺傳物質,B正確;C、通過重組病毒,感染煙草葉片形成的病斑可知,f表示TMV的蛋白質外殼和HRV的RNA組成的“雜種病毒”產生的后代是HRV,不是重組病毒,C錯誤;D、該實驗的結論煙草花葉病毒和車前草病毒(HRV)的遺傳物質是RNA,而不是蛋白質,不能證明所有的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錯誤。故選AB。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9分。19.一個基因存在多種等位基因的形式,稱為復等位基因。某品種兔的體表斑紋有褐斑、花斑和白斑三種,分別受常染色體上的一組復等位基因HD、HS、HT控制。當存在)HD時,表現(xiàn)為褐斑?,F(xiàn)有甲、乙、丙、丁四種不同基因型的雌雄兔若干,其中只有甲和乙表現(xiàn)為褐斑,丙和丁的表型不同。某實驗小組用這四種兔開展了系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基因HD、HS、HT構成的基因型有_____種,基因HD、HS、HT的遺傳遵循_____(填“分離”或“自由組合”)定律。(2)在組合③中,子代的褐斑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3)若想獲得體表斑紋表型種類最多的子代,則應選擇基因型為_____的個體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4)欲從甲、乙、丁中選擇材料,通過一次雜交來鑒定丙的基因型,請寫出實驗思路及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實驗思路:_____。預期結果及結論:_____?!敬鸢浮浚?)①.6②.分離(2)1/3(3)①.HDHT和HSHT②.褐斑:花斑:白斑=2:1:1(4)①.讓丙與丁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或讓丙與乙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②.若子代僅出現(xiàn)花斑,則丙的基因型為HSHS;若子代出現(xiàn)花斑:白斑=1:1,則丙的基因型為HSHT##若子代出現(xiàn)褐斑:花斑=1:1,則丙的基因型為HSHS;若子代出現(xiàn)褐斑:花斑:白斑=2:1:1,則丙的基因型為HSHT〖祥解〗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拘?詳析】依據(jù)題意可知,褐斑HD、花斑HS、白斑HT,甲和乙都為褐斑,則甲HD-、乙HD-,并且甲與乙的基因型不同,則可以推測組合③的親本為HDHS×HDHT,后代中(HDHD、HDHS、HDHT)褐斑:花斑(HSHT)=3:1,再結合組合①和②可知,HD對HS、HT為顯性,HS對HT為顯性,所以基因HD、HS、HT構成的基因型有HDHD、HDHS、HDHT、HSHS、HSHT、HTHT,共6種,因為HD、HS、HT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組復等位基因,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所以它們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拘?詳析】組合③的親本為HDHS×HDHT,后代中(HDHD、HDHS、HDHT)褐斑:花斑(HSHT)=3:1,所以子代的褐斑個體中純合子(HDHD)所占的比例為1/3?!拘?詳析】要獲得體表斑紋表型種類最多的子代,需要讓親本盡可能多地攜帶不同的等位基因,所以應選擇基因型為HDHT和HSHT的個體作為親本進行雜交,根據(jù)基因分離定律,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HDHS:HDHT:HSHT:HTHT=1:1:1:1,對應的表型及比例為褐斑:花斑:白斑=2:1:1?!拘?詳析】HD對HS、HT為顯性,HS對HT為顯性,甲和乙的基因型為HDHS、HDHT,白斑的基因型為HTHT,組合②,子代為褐斑:白斑=1:1,可知親本乙的基因型為HDHT,丁的基因型為HTHT,組合①,子代為褐斑:花斑=1:1,推測親本甲的基因型為HDHS,現(xiàn)有甲、乙、丙、丁四種不同基因型的雌雄兔若干,其中只有甲和乙表現(xiàn)為褐斑,丙和丁的表型不同,所以丙的表型為花斑,基因型為HS-,要通過一次雜交來鑒定丙的基因型。實驗思路:讓丙與丁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或讓丙與乙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預期結果及結論:若丙的基因型為HSHS,讓其與?。℉THT)雜交,子代的基因型為HSHT,表型為花斑;若丙的基因型為HSHT,讓其與?。℉THT)雜交,子代的基因型為HSHT和HTHT,表型為花斑:白斑=1:1(或若子代出現(xiàn)褐斑:花斑=1:1,則丙的基因型為HSHS;若子代出現(xiàn)褐斑:花斑:白斑=2:1:1,則丙的基因型為HSHT)。20.水稻是雌雄同株的自花傳粉作物,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利用雄性不育系開展水稻雜交育種能提高水稻產量,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種雄性不育株系(M),并對M展開了如表所示的研究?;卮鹣铝袉栴}:雜交F1F2野生型(雄性可育)×M雄性可育株數(shù)雄性不育株數(shù)雄性可育株數(shù)雄性不育株數(shù)9300740247(1)雜交時,M作為_____(填“父本”或“母本”)。與常規(guī)雜交育種相比,利用雄性不育株系進行雜交育種的優(yōu)點是_____。(2)據(jù)表可知,雄性不育與雄性可育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M的不育性狀是_____(填“顯性”或“隱性”)性狀,F(xiàn)1的基因型為_____(基因用R/r表示)。(3)已知水稻高稈和矮稈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高稈對矮稈為顯性。欲研究R/r、B/b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取純合高稈雄性不育水稻與純合矮稈水稻進行雜交得F1,F(xiàn)1自交,收獲F1上結的種子并種植,統(tǒng)計F2植株表型及比例。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①若F1中_____,則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②若F2中_____,則兩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假設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將上述F2進行自交,收獲F2中高稈雄性可育植株所結種子,播種后所獲得植株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答案】(1)①.母本②.(利用雄性不育株系作母本進行雜交育種實驗時)不需要進行去雄處理(2)①.隱性②.Rr(3)①.高稈雄性可育:高稈雄性不育:矮稈雄性可育:矮稈雄性不育=9:3:3:1②.高稈雄性不育:高稈雄性可育:矮稈雄性可育=1:2:1③.高稈雄性可育:高稈雄性不育:矮稈雄性可育:矮稈雄性不育=25:5:5:1〖祥解〗自由組合的實質: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定律?!拘?詳析】雄性不育小麥只能作母本;與常規(guī)雜交育種相比,利用雄性不育株系作母本進行雜交育種實驗時不需要進行去雄處理,操作簡便?!拘?詳析】野生型(雄性可育)×M(雄性不育)雜交,F(xiàn)1均為雄性可育,雄性可育為顯性,M的不育性狀是隱性;雙親純合,基因型為RR、rr,F(xiàn)1為Rr?!拘?詳析】①取純合高稈雄性不育水稻(BBrr)與純合矮稈水稻(bbRR)進行雜交得F1(BbRr),F(xiàn)1自交,若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兩對基因自由組合,則F2為高稈雄性可育:高稈雄性不育:矮稈雄性可育:矮稈雄性不育=9:3:3:1。②若兩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1產生的配子為1Br、1bR,F(xiàn)2為高稈雄性不育:高稈雄性可育:矮稈雄性可育=1:2:1。假設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將上述F2進行自交,收獲F2中高稈雄性可育植株(B_R_)所結種子,高稈雄性可育植株(B_R_)為1/9BBRR、2/9BBRr、2/9BbRR、4/9BbRr,播種后所獲得植株的表型及比例為1/9BBRR→1/9BBRR高稈雄性可育,2/9BBRr→2/9(3/4BBR_高稈雄性可育、1/4BBrr高稈雄性不育),2/9BbRR→2/9(3/4B_RR高稈雄性可育、1/4bbRR矮稈雄性可育),4/9BbRr→4/9(9/16B_R_高稈雄性可育:3/16B_rr高稈雄性不育:3/16bbR_矮稈雄性可育:1/16bbrr矮稈雄性不育),因此播種后所獲得植株的表型及比例為高稈雄性可育(B_R_):高稈雄性不育(B_rr):矮稈雄性可育(bbR_):矮稈雄性不育(bbrr)=25:5:5:1。21.減數(shù)分裂與受精作用確保了親代與子代之間遺傳性狀的相對穩(wěn)定,動物體生殖發(fā)育過程如圖1所示,某二倍體高等雌性動物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如圖2所示?;卮鹣铝袉栴}:(1)圖1中A、B過程為_____;C過程為_____,其意義是_____。(2)圖2中,①③對應的時期均可發(fā)生于圖1中的_____(填字母)過程,②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數(shù)=_____,④細胞的名稱為_____。(3)近年,研究人員在雌性動物細胞減數(shù)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發(fā)現(xiàn),具體過程如圖3(部分染色體未標出,“o”代表著絲粒)所示。圖3“常規(guī)”減數(shù)分裂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填序號)。與“常規(guī)”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變化相比,“逆反”減數(shù)分裂具有的不同特征是_____?!敬鸢浮浚?)①.減數(shù)分裂②.受精作用③.使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shù)目,保證了物種染色體數(shù)目的穩(wěn)定(2)①.D、E②.1:2:2③.(第一)極體(3)①.1、2②.減數(shù)分裂I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減數(shù)分裂Ⅱ同源染色體分離〖祥解〗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體單體分離?!拘?詳析】圖1中A、B過程是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為減數(shù)分裂,C過程為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其意義是使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shù)目,保證了物種染色體數(shù)目的穩(wěn)定?!拘?詳析】由圖2可知,細胞①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每一極都有同源染色體,細胞①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②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處于減數(shù)分裂I中期;細胞③中有同源染色體但不聯(lián)會,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細胞③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細胞④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細胞④處于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細胞①③對應的時期可發(fā)生在圖1的D、E過程。②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數(shù)=1:2:2,④細胞的名稱為(第一)極體。【小問3詳析】圖1“常規(guī)”減數(shù)分裂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1是卵原細胞,2是初級卵母細胞,故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1、2?!俺R?guī)”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征是減數(shù)分裂I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分裂Ⅱ姐妹染色單體分開,但是“逆反”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征是減數(shù)分裂I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減數(shù)分裂Ⅱ同源染色體分離。22.果蠅是科研工作者常用的模式生物。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了薩頓的假說?;卮鹣铝袉栴}:(1)果蠅作為遺傳學研究材料的優(yōu)點是_____(答出2點)。摩爾根用_____法證明了“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2)摩爾根用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F(xiàn)1全為紅眼果蠅,F(xiàn)1雌雄果蠅交配,F(xiàn)2中紅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白眼雄果蠅=2:1:1,對于這種實驗現(xiàn)象,摩爾根做出的主要解釋是_____。若親本雜交實驗為正交實驗,則可選擇_____(填雜交組合的表型)進行反交實驗來驗證摩爾根作出的解釋,請你用遺傳圖解表示出該反交實驗的過程:_____(要求:須寫出配子,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3)欲利用上述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得到的F2為材料獲得白眼雌果蠅,實驗方案是_____。【答案】(1)①.易飼養(yǎng),繁殖快,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產生的子代數(shù)量多等②.假說—演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國家農業(yè)農村部食物與營養(yǎng)發(fā)展研究所綜合辦公室助理招聘4人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一套
- 2025江蘇南京白下人力資源開發(fā)服務有限公司招聘勞務派遣人員2人(二十三)模擬試卷及一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北京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新)
- 2025年安徽白帝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子公司春季招聘8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典優(yōu))
- 2025年馬鞍山市消防救援局招聘政府專職消防員38人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黃金題型)
- 業(yè)務合規(guī)性與道德責任承諾書(6篇)
- 2025年山東職業(yè)學院公開招聘人員(28名)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歷年真題)
- 2025春季中國寶武全球校招“國寶生”計劃正式啟動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突破訓練)
- 美食節(jié)致辭模板
- 2025湖南湘潭市湘潭縣云龍中學名優(yōu)教師招聘5人模擬試卷完整參考答案詳解
- 2026屆湖南省天一大聯(lián)考高三上學期階段性檢測(一)數(shù)學試題
- GB/T 23436-2025汽車風窗玻璃清洗液
- 員工受傷安全認知培訓課件
- 經銷商保證金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物理山東卷試卷評析及備考策略(課件)
- 護理人力資源配置
- 中職生就業(yè)指導課件
- 十年(2016-2025)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07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全國通.用)(原卷版)
- 2025年大隊委筆試題目及答案
- 收費站復工復產安全培訓課件
- 2025年重慶市兩江新區(qū)小升初語文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