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號:33002-2012DB42馬鈴薯種薯繁育規(guī)程Regulationsofseedpotatoproduction湖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IDB42/T763—2011前言 II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核心種生產 24.1材料來源 24.2試管苗繁殖 24.3試管薯生產 24.4質量檢測 24.5包裝與標簽 35原原種生產 35.1材料來源 35.2隔離設施 35.3生產基質 35.4生產管理 35.5微型薯收獲 45.6微型薯分級 45.7微型薯儲藏 45.8質量檢測 45.9包裝與標簽 46原種生產 46.1種薯來源 46.2種薯繁殖田 56.3播種前準備 56.4播種 56.5田間管理 56.6去雜 66.7收獲 66.8質量檢測 66.9包裝與標簽 6附錄A(資料性附錄)馬鈴薯種薯打破休眠的方法 7DB42/T763—2011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湖北省農業(yè)廳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湖北恩施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湖北省種子管理局,湖北凱瑞百谷農業(yè)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謝從華,柳俊,宋波濤,蔡興奎,姜福元,余貴先,吳承金,謝建平,廖勇。DB42/T763—20111馬鈴薯種薯繁育規(guī)程本標準規(guī)定了馬鈴薯(SolanumtuberosumL.)種薯繁育規(guī)程的術語和定義、馬鈴薯脫毒、核心種生產、原原種生產和原種生產。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省境內的馬鈴薯核心種、原原種和原種生產。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B42/762-2011馬鈴薯種薯3術語和定義DB42/762-2011中所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復列出了DB42/762-2011中的某些術語和定義。3.1脫毒材料用于病毒脫除的馬鈴薯品種應具有該品種典型的植株和塊莖性狀,用于脫毒的材料應為生長健壯植株的塊莖。3.2脫毒材料的PSTVd檢測按DB42/762-2011中5.1.2的規(guī)定執(zhí)行。用于脫毒的塊莖,PSTVd檢測應為陰性。3.3脫毒材料處理用于脫毒的塊莖待其打破休眠后,置于37℃恒溫條件下熱處理2周~3周?;驅⑼耆コ斞康闹仓曛糜谏L箱中,36℃和光照(1000lx)16h、30℃黑暗8h生長4周。3.4莖尖分生組織剝離從經過熱處理的薯塊上切下萌發(fā)的芽,或從經高溫處理的植株上切下腋芽,用0.1%~0.2%的升汞消毒10min,再經無菌水清洗3次~4次,在解剖鏡下取頂端0.1mm~0.3mm大小的生長點(僅帶1個~2個葉原基)。DB42/T763—201123.5莖尖分生組織培育與植株再生將莖尖分生組織立即接種于標準培養(yǎng)基上,每個莖尖分生組織接種1只試管,然后將其置于25℃、每天光照16h條件下培養(yǎng)至形成小植株。3.6再生植株繁殖莖尖分生組織的再生植株分株進行切段繁殖。每莖段1個腋芽,接種于MS培養(yǎng)基上,置于20℃±2℃、光照強度2000lx~3000lx、光照時間每天16h的條件下培養(yǎng)。3.7再生植株病毒檢測按DB42/762-2011中5.1.1的規(guī)定執(zhí)行。用于核心種生產的再生植株,病毒檢測均應為陰性。4核心種生產4.1材料來源按本標準4生產獲得的經病毒檢測合格的莖尖分生組織再生植株。4.2試管苗繁殖采用本標準3.6規(guī)定的切段繁殖技術獲得的試管苗。4.3試管薯生產4.3.1材料來源按本標準4生產獲得的、經病毒檢測合格的試管苗。4.3.2生產方法利用試管苗莖段在盛有誘導培養(yǎng)基的適宜容器中,采用適合馬鈴薯塊莖形成的組織培養(yǎng)條件,誘導試管薯形成。4.3.3試管薯儲藏根據(jù)原原種生產季節(jié),需要較長時間儲藏的試管薯應置于3℃~5℃保存;需較短時間儲藏的試管薯可于常溫(15℃~20℃)保存。儲藏庫環(huán)境相對濕度為80%~90%。如果試管薯在儲藏期間通過了休眠期,則應補充弱光抑制芽的生長并促進壯芽形成。4.4質量檢測核心種應按DB42/762-2011中5的規(guī)定檢測,并符合DB42/762-2011中4和5.3.1的規(guī)定。4.5包裝與標簽4.5.1用于原原種生產的核心種每批次均應附有種薯質量檢驗標簽。DB42/T763—20113試管苗可在原培養(yǎng)容器內直接運輸,或使用其他清潔容器假植后包裝和運輸,其包裝和運輸不應損傷試管苗和造成試管苗失水萎蔫。4.5.2試管薯可利用適宜的清潔容器包裝和運輸。5原原種生產5.1材料來源按本標準5生產獲得的核心種。5.2隔離設施5.2.1防蚜蟲用于原原種生產的溫室、大棚應防止蚜蟲傳入,非開啟部分應密封,開啟部分應覆蓋不低于40目的5.2.2防其它病蟲用于原原種生產的溫室、大棚其供操作人員出入的進出口應置隔離區(qū),防止昆蟲、帶有病蟲害的泥土或雜物等直接傳入生產區(qū)域。5.3生產基質5.3.1固體基質應無任何馬鈴薯病蟲害的污染,能進行有效的滅菌消毒或定期更換,并應能保證馬鈴薯的健壯生長,方便栽培操作和作物管理。5.3.2液體基質應無任何馬鈴薯病蟲害的污染,不含對馬鈴薯當季或其后生長有影響、對產品有殘留、對環(huán)境有影響的任何生物或非生物物質。5.4生產管理5.4.1水分管理以試管苗直接種植或頂端扦插移栽時,應在前7d內保持較高濕度,減少水分蒸騰;在生長旺盛期應控水;成熟前14d應少澆水或不澆水。5.4.2肥料施用宜采用一次性底肥或分期營養(yǎng)液施用的方式。營養(yǎng)元素搭配應均衡。塊莖形成期應減少或不使用氮肥。5.4.3病蟲害防治固體基質栽培時主要防治地老虎,采取人工捕捉或高效低殘留化學藥劑防治。在植株生長期間重點防治晚疫病,應在易發(fā)病季節(jié)噴施預防藥劑。出現(xiàn)感病植株時,應及時清除病株,并密封后帶出設施外銷毀,同時噴施防治藥劑。并根據(jù)需要間隔噴藥,防止病害蔓延。5.5微型薯收獲DB42/T763—201145.5.1收獲時間應在植株下部2/3葉片變黃時收獲。5.5.2收獲前處理固體基質種植的微型薯應在收獲前7d停止?jié)菜R后w基質種植的微型薯分期收獲的可不進行收獲前處理,集中收獲的應于收獲前7d停止營養(yǎng)液供應。5.5.3收獲可利用器具或手工收獲。收獲時操作要輕,收獲器具和存放物不能傷害種薯表皮。固體基質收獲要仔細,不得將小薯遺留在基質內,以免造成下季的品種混雜,同時要盡量減少基質混入種薯。5.6微型薯分級微型薯收獲后于入庫前要進行種薯大小分級,以便于休眠調控和下季作物管理。微型薯大小宜按種薯直徑或重量分級。一般可分為<1.0g,1.0g~3.0g,3.1g~5g,5.1g~10.0g,>10g。微型薯分級時應剔除破損、畸形等非正常薯塊,清除基質、殘株等雜質。1g以上的微型薯作為原原種利用,<1.0g的微型薯經質量檢測合格的可繼續(xù)用于原原種生產一次。5.7微型薯儲藏5.7.1儲藏前處理微型薯收獲后應先在常溫(15℃~20℃)下攤放6d~8d,然后進入冷庫儲藏。5.7.2儲藏微型薯儲藏溫度宜為3℃~5℃,貯藏倉庫相對濕度宜為80%~90%。5.8質量檢測應按DB42/762-2011中5的規(guī)定檢測,并符合DB42/762-2011中4和5.3.2的規(guī)定。5.9包裝與標簽5.9.1包裝微型薯應使用清潔、透氣且具有較好保護作用的麻袋、化纖編織袋、網袋或紙箱等包裝。5.9.2標簽銷售的馬鈴薯種薯應當附有標簽,種薯標簽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規(guī)定。6原種生產6.1種薯來源按本標準6生產獲得的原原種。6.2種薯繁殖田DB42/T763—20115應具有自然隔離條件,海拔1200m以上,在前2年沒有種植過馬鈴薯及其它茄科作物,具有良好的排灌條件。土壤應為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有較深厚的耕作層和中等以上含量的腐殖質,無明顯的微量元素缺乏現(xiàn)象。6.3播種前準備6.3.1種薯處理(1)打破休眠:見附錄A。(2)切塊:原則上種薯生產采用整薯播種,但重量超過60g的種薯可切塊種植,切塊上應帶有1個~2個芽眼,呈三角形,不宜切成片狀,切塊質量宜為30g~40g。切到病薯時,應淘汰病薯,并對切刀消毒,可用75%酒精、3%碳酸溶液、3%~5%高錳酸鉀溶液或來蘇爾溶液浸泡切刀5min~10min。切塊種薯可用多菌靈或百菌清殺菌劑拌種,置陰涼通風處攤晾3d以上,待切口愈合后催芽或播種。6.3.2田間準備播種前深翻耙平,并開溝做畦。高山用于春播的種薯田,應深翻冬凌?;瘜W除草劑的施用,應不晚于播種前7d,所使用的除草劑不應對馬鈴薯植株產生藥害。6.4播種6.4.1時間根據(jù)當?shù)伛R鈴薯正常生長季節(jié)確定適宜播種期。6.4.2密度種植密度應根據(jù)品種結薯數(shù)量、薯塊大小、植株高度、株型、熟期等確定。原則上應高于商品薯生產的30%~50%。6.4.3深度應采用壟作種植,播種起壟高度宜不低于20cm,蕾期施肥培土后高度達到40cm。種薯播種深度應根據(jù)種薯大小確定。6.5田間管理6.5.1施肥肥料應配比合理,底肥充足,追肥及時。馬鈴薯正常生長所需氮∶磷∶鉀宜為1∶0.5∶2。底肥宜為腐熟農家肥,配合施用化學肥料。追肥應在田間出苗率50%~70%時進行,追速效氮肥。現(xiàn)蕾期根據(jù)苗情酌施氮肥。6.5.2水分管理雨天注意清溝排漬,干旱時及時灌溉。苗期至薯塊形成前宜保持土壤持水量60%,薯塊形成期需水較多,應保持土壤持水量70%左右。成熟期保持田間干爽。6.5.3病蟲害防治DB42/T763—20116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可誘殺或捉蟲。誘殺使用高效低毒農藥伴入草堆,在行間按一定距離擺放。植株生長期主要注意防治晚疫病。如氣候有利晚疫病發(fā)病時,應噴施保護性藥劑。當田間發(fā)現(xiàn)晚疫病中心病株時,應立即施用治療性藥劑,并根據(jù)天氣和病害流行情況重復施藥。在整個植株生育期間,應每7d~10d對田間植株檢查一次,及時拔除青枯病病株、紫頂病病株、結有氣生薯的病株。拔除的植株要用不漏泥土的容器或塑料袋運出種薯田銷毀,不應隨地傾倒或直接掩埋。6.5.4其他管理地膜覆蓋的田塊出苗時,應在幼苗露土時及時破膜露苗;露地田塊應結合追施苗肥中耕松土,同時除草和培土增加壟高?,F(xiàn)蕾時應進行田間除草、中耕和培土,使壟高達到要求。覆膜田塊應于蕾期前去膜,田間管理同露地田塊。除草培土時不要損傷植株根系和匍匐莖。植株出現(xiàn)徒長時,可噴施多效唑,濃度50mg/L。根據(jù)生長抑制效果,可隔10d再噴施一次。6.6去雜應通過田間檢查,拔除混雜植株。苗期拔除上季遺留田間的薯塊所生植株,開花期根據(jù)花色和植株其它性狀辨別拔除混雜植株。6.7收獲6.7.1時間在田間植株下部約2/3葉片變黃時搶晴收獲。收獲前7d,使用機械、人工或除草劑滅秧。6.7.2大小分級種薯宜根據(jù)質量或直徑(薯塊最長部分)分級。根據(jù)重量宜分為30.0g~50.0g、50.1g~100.0g、100g以上,根據(jù)直徑宜分為4.0cm~6.0cm、6.1cm~10.0cm、10.0cm以上等。6.7.3貯藏種薯收獲后,應放在通風干燥處5d~7d,使薯塊表皮干爽。1個~2個月的短期貯藏宜選用避光、冷涼、通風的倉庫;2個月以上的貯藏宜選用具有通風的冷庫,溫度4℃~5℃,濕度80%左右。6.8質量檢測應按DB42/762-2011中5的規(guī)定檢測,并符合DB42/762-2011中4和5.3.3的規(guī)定。檢驗合格的一級原種可用于二級原種的繁殖。6.9包裝與標簽原種應使用清潔、透氣且具有較好保護作用的麻袋或其它編織袋包裝。標簽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規(guī)定。DB42/T763—20117(資料性附錄)馬鈴薯種薯打破休眠的方法馬鈴薯不同的品種,休眠期長短有較大差異,播種前尚未通過休眠的種薯,要采取人工方法打破休眠。具體可選用以下一種方法。A.1溫度處理適宜于早熟品種或即將通過休眠的品種。有兩種方法:一是將種薯貯藏在黑暗條件下,保持溫度18℃~25℃直至發(fā)芽;二是采取變溫處理,既先將種薯在4℃貯藏2周或2周以上,再在18℃~25℃溫度下貯藏直至發(fā)芽。如果3周左右還沒有發(fā)芽,則可以重新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變溫處理,或者用赤霉素打破休眠。A.2赤霉素處理采用赤霉素10mg/L,浸種20min~30min或用噴霧器均勻噴濕種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砸車安全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家電投黃河公司畢業(yè)生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甘肅天水師范大學招聘事業(yè)編制學生專職輔導員筆試考試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演出經紀人繼續(xù)教育題庫及答案【各地真題】
- 2024年事業(yè)單位考試古縣A類《職業(yè)能力傾向測驗》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 衛(wèi)生院過敏性休克、急性心梗的急救與護理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
- 傳染病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試題及答案
- 2024水利安全員考試題題庫及答案
- 標準理論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GB/T 14188-2008氣相防銹包裝材料選用通則
- 鈷領域:華友鈷業(yè)企業(yè)組織結構及部門職責
- 血小板聚集功能測定及臨床意義課件
- 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專項施工方案
- 設備檢修管理流程圖
- 最新《心衰指南》課件
- DB4401-T 43-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防沖撞設施-(高清現(xiàn)行)
- 建筑節(jié)能工程竣工驗收報告3篇(施工單位節(jié)能驗收報告)
- 堤防工程重點難點
- 卸料平臺(落地搭設)驗收記錄表
- 新媒體研究方法教學ppt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