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中醫(yī)門診病歷范文_第1頁
痛經中醫(yī)門診病歷范文_第2頁
痛經中醫(yī)門診病歷范文_第3頁
痛經中醫(yī)門診病歷范文_第4頁
痛經中醫(yī)門診病歷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痛經中醫(yī)門診病歷范文一般信息患者姓名:[姓名]性別:女年齡:[X]歲職業(yè):[職業(yè)]婚育情況:[未婚/已婚,育有X子/女]就診日期:[具體年月日]就診科室:中醫(yī)婦科(痛經門診)主訴經期小腹疼痛[X]年,加重[X]個月?,F病史患者自述于[首次痛經時間]月經初潮后不久即出現經期小腹疼痛,疼痛程度時輕時重,發(fā)作無明顯規(guī)律。初期疼痛尚可忍受,未予重視及系統(tǒng)治療。近[X]個月以來,痛經癥狀明顯加重,疼痛劇烈時伴有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月經周期基本規(guī)律,約[X]天一行,經期持續(xù)[X]天。此次月經于[本次月經來潮時間]來潮,今日為經期第[X]天,小腹疼痛難忍,遂來就診。月經情況:月經量中等,色暗紅,有血塊,經行不暢。伴見乳房脹痛、煩躁易怒、腰酸墜脹等不適。疼痛多在經前12天或經期第1天開始發(fā)作,呈進行性加重,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內側,得熱痛減,遇寒加重。既往史既往體健,無重大疾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無手術、外傷史,無輸血史。預防接種史隨社會進行。個人史生活規(guī)律,居住環(huán)境尚可。平時喜食生冷食物,經期不注意保暖。無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工作壓力較大,情緒易波動?;橛肺椿檎撸涸陆洺醭盵初潮年齡]歲,月經周期[周期天數]天,經期[經期天數]天,經量[多/中/少],經色[紅/暗紅/淡紅等],有無血塊[有/無]。白帶量、色、質基本正常。已婚者:結婚年齡[結婚歲數]歲,孕[X]產[X],末次妊娠時間[具體時間],分娩方式[順產/剖宮產],產后恢復情況良好。家族史家族中無遺傳性疾病史,母親有痛經病史。體格檢查整體狀況: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表情痛苦,形體適中。自動體位,查體合作。生命體征:體溫36.5℃,脈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10/70mmHg。頭面部:頭顱五官無畸形,面色少華,眼瞼無浮腫,鞏膜無黃染,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诖缴?,舌質紫暗,邊有瘀斑,苔薄白,舌下絡脈迂曲。頸部:頸軟,無抵抗,雙側甲狀腺未觸及腫大,氣管居中。胸部:胸廓對稱,雙側呼吸運動一致,觸覺語顫正常,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前區(qū)無隆起,心尖搏動正常,心率90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腹部平坦,無腹壁靜脈曲張,無胃腸型及蠕動波。下腹部壓痛明顯,拒按,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觸及,腸鳴音正常。脊柱四肢:脊柱生理彎曲存在,無畸形,活動自如。四肢關節(jié)無紅腫、疼痛,活動正常,雙下肢無水腫。婦科檢查:外陰已婚未產式(未婚者僅作肛診),陰道通暢,分泌物量少,色白,無異味。宮頸光滑,子宮前位,大小正常,活動度可,質地中等,壓痛明顯。雙側附件區(qū)未觸及明顯包塊,無增厚及壓痛。輔助檢查婦科超聲檢查:子宮大小形態(tài)正常,肌層回聲均勻,內膜厚度約[X]mm,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包塊。盆腔內可見少量液性暗區(qū),深約[X]cm。提示:盆腔少量積液。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6.5×10?/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5%,淋巴細胞百分比30%,紅細胞計數3.8×1012/L,血紅蛋白105g/L,血小板計數150×10?/L。提示:輕度貧血。CA125:結果為[具體數值]U/ml,略高于正常參考值。中醫(yī)診斷病名:痛經證型:寒凝血瘀證西醫(yī)診斷原發(fā)性痛經辨證分析患者平素喜食生冷,經期不注意保暖,寒邪客于胞宮,血為寒凝,瘀滯沖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見經期小腹疼痛;寒邪內阻,陽氣被遏,不能溫煦四末,故見手足厥冷、冷汗淋漓;寒凝則經血運行不暢,故經色暗紅,有血塊;肝郁氣滯,氣機不暢,故見乳房脹痛、煩躁易怒;舌質紫暗,邊有瘀斑,苔薄白,舌下絡脈迂曲,脈弦澀,均為寒凝血瘀之象。治療原則溫經散寒,化瘀止痛。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小茴香6g、干姜3g、延胡索10g、沒藥6g、當歸12g、川芎10g、官桂6g、赤芍10g、蒲黃10g(包煎)、五靈脂10g(包煎)、烏藥10g、香附1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方解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溫經散寒,通達下焦;延胡索、沒藥、蒲黃、五靈脂化瘀止痛;當歸、川芎、赤芍養(yǎng)血活血,行血中之滯;烏藥、香附理氣止痛,使氣行則血行。全方共奏溫經散寒、化瘀止痛之功。醫(yī)囑1.飲食調護:經期及經前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之品,可適當食用一些溫熱、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紅糖水、桂圓等。2.生活起居: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及下肢,避免受寒。經期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及劇烈運動。3.情志調節(ji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通過聽音樂、散步等方式緩解壓力。4.中藥服用方法:遵醫(yī)囑按時服用中藥,藥液溫度宜適中,避免過涼或過熱。5.復診:下次月經來潮前1周復診,觀察痛經癥狀改善情況,以便調整治療方案。復診記錄第一次復診復診日期:[具體日期]患者自述此次服藥后,本次月經來潮時痛經癥狀較前有所減輕,疼痛程度可忍受,惡心、嘔吐等伴隨癥狀未再出現。月經周期規(guī)律,月經量較前增多,色暗紅,血塊減少?,F仍感小腹隱痛,腰酸墜脹,乳房脹痛減輕。查體:面色較前紅潤,舌質紫暗,瘀斑較前減輕,苔薄白,脈弦。調整方藥:上方去沒藥,加桑寄生15g、續(xù)斷15g以補腎強腰。再服7劑,用法同前。第二次復診復診日期:[具體日期]患者訴此次月經來潮時小腹疼痛明顯減輕,僅在經前1天稍有隱痛,持續(xù)時間較短。月經色紅,無明顯血塊,經行順暢。伴隨癥狀基本消失,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查體:面色紅潤,舌質淡紅,瘀斑基本消失,苔薄白,脈弦細??紤]患者病情明顯改善,調整治療方案為:上方去蒲黃、五靈脂,加熟地15g、阿膠10g(烊化)以養(yǎng)血調經。改為丸劑鞏固治療,囑患者繼續(xù)服用1個月。第三次復診復診日期:[具體日期]患者月經周期、經期、經量均恢復正常,痛經癥狀未再發(fā)作。精神飽滿,面色紅潤,飲食、睡眠良好。查體:舌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考慮患者病情已痊愈,囑其繼續(xù)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經期注意保養(yǎng),不適隨診。隨訪經過一段時間的隨訪,患者痛經癥狀未再復發(fā),月經周期、經期、經量均正常,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按語痛經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中醫(yī)認為,痛經的發(fā)生主要與情志失調、起居不慎、六淫侵襲等因素有關,其病機主要為沖任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本病例患者為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