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愈古文閱讀理解課后練習題_第1頁
唐代韓愈古文閱讀理解課后練習題_第2頁
唐代韓愈古文閱讀理解課后練習題_第3頁
唐代韓愈古文閱讀理解課后練習題_第4頁
唐代韓愈古文閱讀理解課后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代韓愈古文閱讀理解課后練習題一、引言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其作品以“文以載道”為核心,融合“氣盛言宜”的語言風格與“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成為后世文言文學習的典范?!稁熣f》《馬說》《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經(jīng)典篇目,不僅是中學語文教材的重點,也是高考文言文閱讀的高頻選材。設計針對性的課后練習,有助于學生深化對韓愈古文思想內涵、藝術特色的理解,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與鑒賞能力。二、韓愈古文核心特征概述(練習設計的理論依據(jù))在設計練習前,需明確韓愈古文的核心特征,引導學生建立“文本-特征-理解”的邏輯鏈條:1.文以載道:文章是思想的載體,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如《師說》批判“恥學于師”的風氣,《馬說》諷刺人才埋沒)。2.氣盛言宜:道德修養(yǎng)與思想深度決定文章氣勢(如《進學解》中“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的論斷,語氣堅定,邏輯嚴密)。3.駢散結合:打破駢文的形式束縛,以散句為主,間用駢句(如《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的排比句,既整齊又靈活)。4.筆鋒犀利:善于用比喻、對比等手法揭露現(xiàn)實(如《馬說》以“千里馬”喻人才,“食馬者”喻統(tǒng)治者,諷刺尖銳)。三、課后練習題設計(分題型、按難度梯度)以下練習以《師說》《馬說》《祭十二郎文》為核心文本,覆蓋詞句理解、內容分析、手法鑒賞、思想探究四大題型,兼顧基礎與能力提升。(一)詞句理解:夯實文言基礎題型說明:聚焦實詞、虛詞、特殊句式,考查對文本語言的精準把握,符合高考“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要求。1.《師說》詞句練習(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③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吾從而師之()(3)翻譯句子:“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馬說》詞句練習(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②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③食之不能盡其材()(2)指出下列“其”字的指代對象: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盡其材()(3)翻譯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祭十二郎文》詞句練習(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①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②汝來省吾,止一歲()③吾往河陽省墳墓()(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①吾佐董丞相于汴州()②惟兄嫂是依()(3)翻譯句子:“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保ǘ﹥热莘治觯菏崂砦谋具壿嬵}型說明: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概括、信息的篩選與邏輯結構的把握,符合高考“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1.《師說》內容練習(1)作者認為“從師”的核心標準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并分析其突破傳統(tǒng)的進步性。(2)文章第二段用了哪些事實論據(jù)批判“恥學于師”的風氣?請簡要概括。2.《馬說》內容練習(1)“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文中“食馬者”的行為有哪些?請概括其形象特點。3.《祭十二郎文》內容練習(1)作者回憶了與十二郎相處的哪些片段?請簡要概括(至少3點)。(2)文章結尾“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矛盾心理?(三)手法鑒賞:品味藝術特色題型說明:考查對文本修辭手法、論證方法、語言風格的鑒賞,符合高考“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要求。1.《師說》手法練習(1)文章第一段用“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等句子,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2)“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運用了什么對比?其表達效果是什么?2.《馬說》手法練習(1)“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分別喻指什么?這種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何好處?(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祭十二郎文》手法練習(1)“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汝歿以六月二日,吾書至此,淚如泉涌”等句子,用了什么細節(jié)描寫?有何表達效果?(2)文章以“嗚呼”開頭,貫穿全文,這種反復詠嘆的手法有何作用?(四)思想探究:深化主題理解題型說明:考查對文本思想內涵、作者情感及現(xiàn)實意義的探究,符合高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探討文本的價值意義”的要求。1.《師說》思想練習(1)韓愈寫《師說》的目的是什么?聯(lián)系唐代“恥學于師”的社會背景,談談你對“師道”的理解。(2)“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對今天的教育有何啟示?2.《馬說》思想練習(1)作者通過“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對人才問題的哪些看法?(2)結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理解。3.《祭十二郎文》思想練習(1)文章中“吾痛汝生也不幸,死也不幸”的“不幸”指什么?作者借此表達了對生命的哪些感悟?(2)“情至則文至”是《祭十二郎文》的核心特點,結合文本談談你對“真情實感”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的理解。四、答案與詳細解析(一)詞句理解答案1.《師說》(1)①受:通“授”,傳授;②固:本來;③不齒:不屑一提(極端鄙視)。(2)①之: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之:代詞,指道理;③之:代詞,指“生乎吾后”者。(3)翻譯: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覺得近乎諂媚。2.《馬說》(1)①之:結構助詞,的;②等:等同,一樣;③材:通“才”,才能。(2)①其:指代千里馬;②其:指代千里馬。(3)翻譯: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伯樂(能識別千里馬的人)卻不經(jīng)常有。3.《祭十二郎文》(1)①省:知道;②一歲:一年;③?。禾酵#?)①狀語后置(吾于汴州佐董丞相);②賓語前置(惟依兄嫂)。(3)翻譯:我還沒到四十歲,就視力模糊,頭發(fā)花白,牙齒松動。(二)內容分析答案1.《師說》(1)核心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進步性:打破了傳統(tǒng)“師道尊嚴”的等級觀念(如“位卑則足羞”),強調“道”是從師的根本,體現(xiàn)了平等的教育思想。(2)事實論據(jù):①古之圣人從師而問;②今之眾人恥學于師;③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④士大夫之族譏笑從師者。2.《馬說》(1)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行為:策之不以其道(用馬鞭趕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食之不能盡其材(喂養(yǎng)它卻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鳴叫卻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形象特點:無知、昏庸、埋沒人才。3.《祭十二郎文》(1)片段:①童年時相依為命(“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②十二郎來汴州省親(“汝來省吾,止一歲”);③作者欲接十二郎來徐州(“吾欲召汝歸,而汝已行”)。(2)矛盾心理:既希望十二郎能知道自己的思念(汝其知也邪),又害怕他不知道(其不知也邪),表達了作者對十二郎的深切思念與失去親人的痛苦。(三)手法鑒賞答案1.《師說》(1)論證方法:定義法(給“師”下定義)。作用:明確“師”的職責(傳道受業(yè)解惑),為下文論述“從師”的必要性奠定基礎。(2)對比: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對比。表達效果:突出士大夫之族的虛偽與無知,強化“恥學于師”的荒謬。2.《馬說》(1)喻指:“千里馬”喻人才,“伯樂”喻能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喻統(tǒng)治者。好處:用具體的形象代替抽象的概念,使諷刺更尖銳,更易理解。(2)修辭手法:排比。表達效果:增強語勢,突出“食馬者”的無知與千里馬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人才埋沒的憤懣。3.《祭十二郎文》(1)細節(jié)描寫:回憶童年相處的片段(“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寫自己的衰老(“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表達效果:以細節(jié)見真情,突出作者對十二郎的思念與失去親人的痛苦。(2)作用:“嗚呼”是感嘆詞,貫穿全文,強化了作者的悲傷情感,使文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四)思想探究答案1.《師說》(1)目的:批判唐代“恥學于師”的風氣,倡導“從師問道”的正確態(tài)度。社會背景:唐代科舉制度盛行,士大夫階層重視門第,輕視學問,以從師為恥。“師道”的理解:“師道”不是指“師的尊嚴”,而是指“學習道理的途徑”,強調“道”是從師的根本,無論地位高低、年齡大小,只要有“道”,就可以為師。(2)啟示:教育應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老師;老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固步自封。2.《馬說》(1)看法:①人才需要伯樂的識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②統(tǒng)治者應重視人才,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③人才應主動表現(xiàn)自己(“鳴之而不能通其意”)。(2)理解: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才很多,但能識別人才的人很少。因此,人才應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而統(tǒng)治者應建立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讓人才有機會施展才華。3.《祭十二郎文》(1)“不幸”指:①十二郎年少喪父(“吾少孤”);②十二郎一生漂泊(“汝來省吾,止一歲”);③十二郎英年早逝(“汝歿以六月二日”)。生命感悟:生命脆弱,時光易逝,應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2)作用:真情實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魂。《祭十二郎文》沒有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十二郎的深切思念與痛苦,因此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文學創(chuàng)作應關注內心的真實情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五、結語韓愈古文的閱讀理解,需緊扣“文以載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