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醫(yī)院煎藥室-煎藥試題(附答案)_第1頁
2025年醫(yī)院煎藥室-煎藥試題(附答案)_第2頁
2025年醫(yī)院煎藥室-煎藥試題(附答案)_第3頁
2025年醫(yī)院煎藥室-煎藥試題(附答案)_第4頁
2025年醫(yī)院煎藥室-煎藥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醫(yī)院煎藥室-煎藥試題(附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關于中藥煎藥前的核對工作,以下哪項不屬于必查內容?A.患者姓名、科別、床號B.藥材數(shù)量與處方是否一致C.藥材是否有蟲蛀、霉變D.患者既往病史2.傳統(tǒng)砂鍋煎藥時,“武火”主要用于哪個階段?A.全程保持B.煮沸前C.煮沸后D.藥液濃縮階段3.以下需“先煎”的藥物是?A.薄荷B.阿膠C.生石膏D.旋覆花4.煎藥用水量的一般原則是:第一煎加水量以浸沒藥材表面()為宜?A.1-2cmB.3-5cmC.5-8cmD.8-10cm5.含揮發(fā)油類成分的藥物(如砂仁)應采用的特殊煎法是?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6.采用煎藥機煎煮時,一般設定的溫度上限為?A.90℃B.100℃C.110℃D.120℃7.以下關于“烊化”操作的描述,正確的是?A.直接與群藥同煎B.用少量熱水或黃酒加熱融化后兌入藥液C.研磨成粉后撒入藥液D.單獨煎煮30分鐘后混合8.煎藥完成后,藥液過濾時應使用的篩網孔徑為?A.10目B.20目C.40目D.80目9.中藥煎煮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藥液溢出導致糊鍋,正確的處理方式是?A.繼續(xù)煎煮至完成B.立即加冷水稀釋C.停止煎煮,更換藥材重新煎煮D.過濾后保留未糊部分藥液10.關于煎藥記錄的內容,以下哪項不需要記錄?A.煎藥人員姓名B.藥材浸泡時間C.患者飲食禁忌D.煎煮開始/結束時間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中藥煎藥室應配備的基本設施包括()、()、()、過濾裝置及冷藏設備等。2.煎藥前藥材的浸泡時間:一般藥物()分鐘,種子、果實類藥物()分鐘,花葉類藥物()分鐘。3.“先煎”藥物中,礦物類、貝殼類需煎煮()分鐘以上,有毒藥物(如烏頭類)需煎煮()分鐘以上。4.包煎的適用藥物包括()、()、()三類。5.煎藥機煎煮時,一般設定第一煎時間()分鐘,第二煎時間()分鐘;傳統(tǒng)砂鍋煎煮時,第一煎()分鐘,第二煎()分鐘。6.藥液分裝時,單劑藥液總量應為()ml,誤差不超過()%。7.煎藥室需定期檢測的衛(wèi)生指標包括()、()、()。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為提高效率,可將多付藥材混合煎煮后再分裝。()2.煎藥用水應選擇自來水,無需特殊處理。()3.阿膠需“烊化”是因為其含大量膠質,直接煎煮易粘鍋糊化。()4.含絨毛的藥物(如旋覆花)需包煎,防止絨毛混入藥液刺激咽喉。()5.煎藥過程中,若藥液量不足可隨時添加熱水,不影響藥效。()6.先煎的藥物需單獨浸泡后再與群藥同煎。()7.煎藥機煎煮的藥液保存時間比傳統(tǒng)砂鍋煎煮更長,因高溫滅菌更徹底。()8.煎藥室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下,濕度60%以下,防止藥材霉變。()9.患者取藥時,需告知煎服藥注意事項,如“飯后1小時服用”“忌生冷油膩”等。()10.煎藥記錄需保存至少1年,以備追溯。()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32分)1.簡述中藥煎藥前的準備工作流程及要點。2.舉例說明“先煎”與“后下”的區(qū)別(需各舉2類藥物并說明原因)。3.列舉3種特殊煎法(除先煎、后下外),分別說明適用藥物及操作要點。4.對比煎藥機與傳統(tǒng)砂鍋煎藥的優(yōu)缺點(各列出3點)。五、案例分析題(8分)某患者持處方至煎藥室,處方內容為:制川烏10g(先煎)、薄荷6g(后下)、旋覆花10g(包煎)、阿膠15g(烊化)、生石膏30g(先煎)、甘草6g。問題:(1)請寫出該處方中各藥物的特殊處理步驟。(2)若煎藥人員未對制川烏進行先煎,可能導致什么后果?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D(核對內容包括患者信息、藥材數(shù)量、質量,不包括既往病史)2.B(武火用于煮沸前快速升溫,煮沸后轉文火慢煎)3.C(生石膏為礦物類,需先煎;薄荷后下,阿膠烊化,旋覆花包煎)4.B(一般浸沒藥材3-5cm,種子類可適當增加)5.B(揮發(fā)油類藥物后下,避免有效成分揮發(fā))6.B(煎藥機溫度一般不超過100℃,防止高溫破壞成分)7.B(烊化需用熱水或黃酒融化后兌入,避免直接煎煮)8.C(40目篩網可有效過濾藥渣,保留藥液)9.C(糊鍋后藥物成分破壞,可能產生有害物質,需重新煎煮)10.C(煎藥記錄需包括人員、時間、操作參數(shù),不包括患者飲食禁忌)二、填空題1.煎藥設備(砂鍋/煎藥機)、浸泡容器、稱量工具2.30-60;60-90;20-303.30;604.含絨毛藥物(旋覆花)、細小種子類(葶藶子)、粉末類(蒲黃)5.40-60;30-40;20-30;15-206.200-300;107.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霉菌計數(shù)三、判斷題1.×(需單劑單煎,避免交叉污染或劑量誤差)2.×(應使用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硬度過高需處理)3.√(膠質類藥物直接煎煮易粘連藥渣,影響溶出)4.√(絨毛刺激咽喉,包煎可避免)5.×(中途加水會降低藥液溫度,影響有效成分溶出)6.×(先煎藥物與群藥共同浸泡,僅延長煎煮時間)7.×(保存時間主要與包裝和冷藏條件有關,與煎煮方式無直接關聯(lián))8.√(溫濕度控制可防止藥材及藥液變質)9.√(需向患者交代服用方法及禁忌)10.×(記錄需保存至少2年)四、簡答題1.流程及要點:(1)核對處方:檢查患者信息、藥材名稱/數(shù)量/質量(蟲蛀、霉變)、特殊煎法標注。(2)準備容器:選擇砂鍋(忌鐵器),清洗并擦干;煎藥機需檢查設備運行狀態(tài)。(3)稱量分劑:按處方準確稱量每劑藥材,單劑分裝。(4)浸泡藥材:用飲用水浸泡,水量浸沒藥材3-5cm,時間30-60分鐘(花葉類短,種子類長)。2.先煎與后下區(qū)別:先煎:適用于礦物類(生石膏)、貝殼類(牡蠣)、有毒類(制川烏)。因礦物/貝殼類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溶,需延長煎煮時間(30分鐘以上);有毒類需通過長時間煎煮降低毒性(如烏頭類需60分鐘以上)。后下:適用于揮發(fā)油類(薄荷、砂仁)、久煎易破壞成分的藥物(鉤藤、大黃)。因揮發(fā)油類成分沸點低(如薄荷腦),久煎易揮發(fā);鉤藤的鉤藤堿、大黃的蒽醌類成分高溫易分解,需在煮沸后5-10分鐘加入。3.特殊煎法舉例:(1)包煎:適用于含絨毛(旋覆花)、細小種子(葶藶子)、粉末(蒲黃)類藥物。操作:用紗布包裹(松緊適度),與群藥同煎,防止絨毛刺激咽喉或粉末漂浮/沉淀。(2)烊化:適用于膠質類(阿膠、鹿角膠)、糖類(蜂蜜)藥物。操作:用黃酒或熱水加熱融化(水溫60-80℃),過濾后兌入煎好的藥液,避免直接煎煮粘鍋。(3)另煎:適用于貴重藥材(人參、西洋參)。操作:單獨加水煎煮(水量1:5),時間30-40分鐘,藥液與群藥藥液混合,避免有效成分被藥渣吸附浪費。4.煎藥機與傳統(tǒng)砂鍋對比:煎藥機優(yōu)點:①自動化程度高,節(jié)省人力;②密閉煎煮,減少揮發(fā)成分流失;③溫度、時間可控,藥液量統(tǒng)一。缺點:①高溫高壓可能破壞熱敏性成分(如鉤藤堿);②無法靈活調整特殊煎法(如后下藥物需手動操作);③設備清潔不當易交叉污染。傳統(tǒng)砂鍋優(yōu)點:①材質穩(wěn)定(砂鍋導熱均勻),避免金屬離子干擾;②可靈活調整火候(武火煮沸、文火慢煎);③便于觀察煎煮狀態(tài)(如藥液顏色、沸騰程度)。缺點:①依賴操作人員經驗,誤差較大;②開放煎煮,揮發(fā)成分損失較多;③效率低,不適合大規(guī)模煎煮。五、案例分析題(1)特殊處理步驟:①制川烏、生石膏:先煎30分鐘(制川烏需延長至6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物。②旋覆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