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初中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一)細柳營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芝軍?!皝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坝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3分)A.將以下騎送迎齊使田忌將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C.已而之細柳軍之虛所賣之D.其將固可襲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徹。2.用“/”為下文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3分)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譯文皇帝親自慰問軍隊。來到霸上和棘門軍營,皇帝車馬徑直馳進軍營,將領們都下馬迎接和送別。接著往細柳軍營,細柳軍營的軍士官吏身披鎧甲,拿著鋒利的刀,拉開弓弩,拉得滿滿的。天子先行的衛(wèi)隊到了,不能進入軍營。先行的衛(wèi)隊說:“天子將要到了?!避姞I門的軍官說:“將軍命令說:‘軍隊中聽從將軍命令,不聽皇帝發(fā)布的命令?!边^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進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著符節(jié)下詔令給周將軍:“我想要進軍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虿艂髟挻蜷_營壘門。營門的軍官對跟隨的車馬上的人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能驅(qū)馬快跑?!庇谑翘熳泳涂刂岂R韁繩慢行。到了營中,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作揖說:“穿戴著盔甲的將士不行跪拜之禮,請求用軍禮拜見?!碧熳颖桓袆恿?,在車上俯身扶著車前的橫木?;实叟扇烁嬷f:“皇帝尊敬地慰勞將軍?!蓖瓿啥Y儀就離開了。出了軍營門以后,大臣們都很驚訝。漢文帝說:“哎呀,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先前霸上、棘門軍營,像兒戲罷了,那些將軍一定會被襲擊而俘獲。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他嗎?”參考答案:一.1.C
2。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3.將軍約定(規(guī)定),軍中不得騎馬奔馳。4.亞夫治軍嚴肅,軍令威嚴,軍紀嚴明,不媚上。5.示例: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1.①已經(jīng)②剛才2.①那里的將軍必定會遭到襲擊而被俘。
②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3.①群臣對周亞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對周亞夫的贊賞的態(tài)度感到吃驚。
②表現(xiàn)了群臣對皇帝的敬畏和對周亞夫行為的不理解。4.①稱周亞夫為“真將軍”。
②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對周亞夫和霸上、棘門軍作了評價,一褒一貶的對比出自皇上之口,不僅有著鮮明的藝術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種不可替代的權威性,從而加深了讀者對周亞夫“真將軍”風采的認識。5.大敵當前,漢文帝親自勞軍,在細柳營中接連受到“非禮”,他不但沒有發(fā)龍威,貶責周亞夫,反而“稱善者久之”,足見漢文帝是個具有雄才大略,愛才,識才,任才的君主。(二)孟母戒子(《韓詩外傳》)閱讀提示:孟軻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遺忘,使孟子從此養(yǎng)成了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長大后終于成為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孟子少時,誦(1),其母方織。孟子輟然(2)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逼淠敢读哑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注釋](1)[誦]背誦。(2)[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3)[諠]xāun,遺忘。(4)[戒]警告。[練習]1、解釋各組中加點的詞的含義。①孟子輟然中止()②呼而問之:“何為中止?”()處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2、在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①失:()②此:()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A、呼而問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見之D、自是之后譯文孟子年少的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紡織。孟子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再背。他的母親知道他忘記了,叫住了他并問他說:“為什么要中間停下來了?”孟子回答說:“有些忘記了,又記起來?!泵献拥哪赣H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說:“這些絲斷了,能再繼續(xù)織嗎?”從此那以后,孟子不會再遺忘了。參考答案1.①?的樣子。②為什么。③同意,贊同。④哪里,哪一點。2.諠是3.D(助詞,的。其余皆為代詞。)(三)歐陽修論作文(蘇軾《東坡志林》)頃歲(1)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2)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見之?!盵注釋](1)[頃歲]近年來。(2)[乘間]乘機,乘著間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評。[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嘗()術()過()疵()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嘗乘間以文字問之()(2)唯勤讀書而多為之()(3)多作自能見之()3、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么?答:譯文某年初,孫莘老結識了歐陽修,曾乘機拿寫文章的事向他請教。歐陽修說:“沒有別的方法,只有勤奮讀書并經(jīng)常寫文章,自然會有長進;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練筆的機會很少,還懶于讀書,而且一篇文章寫好后,馬上要求它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點也用不著別人指出來,自己多練筆就能發(fā)現(xiàn)了。參考答案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嘗(曾經(jīng))術(方法)過(超過)疵(弊?。?、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代詞此指歐陽修)(2)唯勤讀書而多為之(代詞此指文章)(3)多作自能見之(代詞此指缺點)3、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么?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勤奮讀書加上多寫文章”(四)自護其短(《雪濤小說·知無涯》)北人(1)生而不識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蹦橙俗宰o(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瘢俊贝鹪唬骸扒吧胶笊?,何地不有?”[注釋](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護]掩蓋,遮掩。[練習]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而()啖()去()欲()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不一樣的一項是()A.仕于南方。不得已而從仕。B.或曰:啖菱須去殼。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仕于南方。嘗射于家圃。3、在下列句子的括號里填上省略成分。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翻譯文畫橫線的句子。5、這個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譯文有個人是從出生以來就不認識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這個人連殼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說:“吃菱角要去殼?!彼胙谏w自己的錯誤,于是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呀!”問的人又問:“北方也有菱角嗎?”他說:“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參考答案1、從……以來;吃;去掉;想。2、D3、第一個括號填"我",第二個括號填"其,它"(代詞,代菱)4、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裝懂(五)蒲留仙寫書(鄒弢《三借廬筆談》)閱讀提示: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志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于諸子,非僅抗于左史、龍門(1)也。相傳先生居鄉(xiāng)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于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2),中貯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zhí)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年,此書方告蕆(4)。故筆法超絕。[注釋](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于龍門。(2)[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煙草的舊音譯名。(4)[蕆(chǎn)]完成。[練習]1、蒲留仙是誰?請寫出我們學過他寫的文章。2、用四到六字為每個段落擬個小標題。3、用原文的話概述《聊齋志異》的特點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么?譯文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于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學的。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xiāng)下,境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于人。創(chuàng)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罐子,里面裝著苦茶,而且還拿一包煙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jīng)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搜羅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參考答案1、蒲松齡;《狼》《山市》2、第一段:高度評價。第二段:生活狀況。第三段:積累素材。第四段:成書時間。3、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于諸子,非僅抗于左史、龍門也4、①搜奇說異②歸而粉飾③持之以恒二、初中文言文練習題2.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②云歸而巖穴暝________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________(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間也。②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蔚然而深秀
B.
溪深而魚肥
C.
泉香而酒洌
D.
而不知人之樂(4)歐陽修雖被貶滁州,卻能夠與民同樂,這給你怎樣的啟示?【答案】(1)茂盛的樣子;聚攏;領會;以……為快樂(2)①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②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的人,就是太守啊。(3)D(4)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窘馕觥俊痉治觥浚?)第一句大意是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故“蔚然”的意思是茂盛的樣子。第二句大意是云聚攏過來,山里就昏暗了。故“歸”的意思是聚攏。第三句大意是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故“得”意思是領會。第四句大意是卻不知道太守以賓客的快樂為快樂。故第一個“樂”意思是以……為快樂。(2)第一句重難點詞語有:意,情趣;第二句重難點詞語有:以,用。同時注意第二句是一個倒裝句,正確語序是“醉能同其樂,醒能以文述者,太守也”。(3)A,B,C都表示并列。D表示轉(zhuǎn)折。故選D。(4)這道題需要結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和寫作背景進行具體分析。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卻不甘沉淪,仍奮發(fā)有為,讓百姓過得豐衣足食,并帶領百姓一起游醉翁亭。歐陽修這種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具備的。故答案為:⑴茂盛的樣子;聚攏;領會;以……為快樂⑵①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②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的人,就是太守啊。⑶D⑷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⑵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掌握翻譯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翻譯時要注意重點詞語和常見句式的正確理解。⑶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忌谄綍r言注意對常見文言虛詞的理解和掌握,言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分析理解。⑷本題考查考生讀文章的領悟和語言的弊端,解答此題需要結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和寫作背景進行具體分析?!靖絽⒖甲g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散去,云聚攏過來,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間早晚的景象。野花開了,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面低落下去,石頭裸露出來,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樂趣也是沒有窮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老小小,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這是太守在舉行酒宴。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落到山頂,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隨著。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那是因為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們在快樂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賓客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啃∈队?/p>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查?!疽摇啃∈巧接?/p>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塢④,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⑤,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①黃茅嶺:在今湖南永州。②報:盡頭。③啤睨(pì
nì):即“婢境”,城上的矮墻。梁欐(lì):屋梁。④堡塢(bǎo
wù):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⑤箭:竹子。⑥中州: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⑦夷狄:這里指偏遠地區(qū)。③伎:技藝,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乙其岸勢犬牙差互________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________③益奇而堅________④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②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3)這兩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后寫的,兩者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案】(1)像狗牙那樣;悲傷;更加;有人(2)①小石潭中的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②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3)在《小石潭記》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圍清幽冷寂的氛圍,表達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記》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遠之地,抒發(fā)了自己有才能卻無法施展的不平之氣。【解析】【分析】①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犬牙:像狗牙那樣。②因為這里過于情境。清:悲傷。③形狀奇特質(zhì)地堅硬。益:更加。④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颍河腥?。⑵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許:大約;皆:都。句子翻譯為:小石潭中的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②自:從;北:向北走;逾:越過。句子翻譯為: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⑶本題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據(jù)題目中的信息及“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題目中的語境“乙文則于登山遠望后借他人之口感慨自身遭遇: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熬吧绤s無人欣賞,再注意題目中“借”,因而這里就可以概括為:抒發(fā)了自己有才能卻無法施展的不平之氣。兩文表達出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是:表現(xiàn)被貶后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故答案為:⑴像狗牙那樣;悲傷;更加;有人;⑵①小石潭中的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②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⑶在《小石潭記》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圍清幽冷寂的氛圍,表達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記》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遠之地,抒發(fā)了自己有才能卻無法施展的不平之氣。【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⑶本題考查短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題時應注意,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大局之間的聯(lián)系,依據(jù)體感要求來概括重點作答。【附參考譯文】
【乙】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沿著它走過去什么也沒得到;另一條稍微偏向北而后向東,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石頭推成的小山橫亙在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矮墻和屋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像門的形狀的潤。從洞口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有“咚咚”的水響聲,那聲音高亢清遠,很久才消失。(人)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zhì)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懷疑這世上是否有造物者已經(jīng)很久了。到了這兒,我越發(fā)認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為什么不在中原地區(qū)創(chuàng)設這種美景,卻把它擺在這荒僻偏遠之地,即使經(jīng)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勞而無功。神明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美景來安慰那些被貶到此地的賢人?!币灿腥苏f:“這地方山川靈秀之氣,不孕育偉人,卻唯獨創(chuàng)造出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國的南部地區(qū)少出人才而多產(chǎn)奇峰怪石?!边@兩種說法,我都不信。4.閱讀文言文,完成小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2)用現(xiàn)代漢翻譯下面的句子。稍稍賓客其父(3)本文記敘了仲永從五歲就能作詩到最終“________”的變化過程,表達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敬鸢浮浚?)王安石(2)(同鄉(xiāng)人)漸漸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3)泯然眾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據(jù)對這篇文章文學常識的積累可知,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稍稍:漸漸。賓客:這里是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此句省略了主語,翻譯的時候要進行補充。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同鄉(xiāng)人)漸漸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
。(3)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寫他又兩次見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這時仲永寫的詩已經(jīng)不能稱前時之聞。還有一次是仲永二十歲成年的時候,作者通過別人打聽,結果是“泯然眾人矣?!薄=Y合全文內(nèi)容分析,仲永五歲的時候,沒有老師教,連書籍文具都不認識,卻能作詩,
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這說明仲永非常有天賦,但是他的父親貪圖小利,不讓仲永學習。結果到了成年的時候,仲永在詩詞方面沒有什么成就,
已經(jīng)完全如同常人了,從而表達作者對這樣一個有天賦的孩子的痛惜之情。
故答案為:⑴王安石⑵(同鄉(xiāng)人)漸漸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⑶泯然眾人;痛惜【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力,平時學習時要結合所學的課文和名著積累有關的文學常識,復習時可以整理成冊,鞏固記憶。⑵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譯能力。翻譯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要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注意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⑶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應先通讀全文,理清文章大意;然后細讀文中的相關語段,提取相關信息;最后篩選并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分別加以概括提煉,語言力求簡潔明了,用詞精當。當然盡量用文章中的詞語概括,會更準確貼切。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甲】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酰孔游磳W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ㄟx自《<孟子>三則》)【乙】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氣慷慨。每出師,輒躍馬為諸將先?;驍”?,同敞危坐不去,諸將復還戰(zhàn),或取勝,軍中以是服同敞。順治七年,大兵破嚴關,諸將盡棄桂林走。城中虛無人,獨式耜②端坐府中,適同敞自靈川至,見式耜,式耜曰:“我為留守,當死此。子無城守責,盍去諸?”同敞正色曰:“昔人恥獨為君子,公顧不許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與飲,明燭達旦,侵晨被執(zhí),諭之降,不從。令為僧,亦不從。乃幽之民舍。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閱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選自《明史·張居正傳》,有刪改)【注】①同敞:張居正的曾孫,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張同敞同為抗清名臣。(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①往之女家________②或敗奔________③同敞危坐不去________④適同敞自靈川至________(2)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3)下列句子中劃線字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行天下之大道
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B.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C.
乃幽之民舍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D.
豈不誠大丈夫哉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軍中以是服同敞。②閱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實論據(jù)?請結合選文內(nèi)容說明理由。【答案】(1)通“汝”,你,你的;有時;離開;恰逢(2)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3)D(4)①軍中的將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經(jīng)過了四十幾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準備就義,臉色沒有一點改變。(5)能,因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敵人幽禁之后,依舊坦然自若,與他人吟詩作賦,臨刑時臉色一點也沒變,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體現(xiàn)?!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jù)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義,注意,“女”,通假字,通“汝”,你,你的;“去”是古今異義詞,離開。(2)這句話的大意是:雖然他們兩個人不再一個屋里住,但卻能夠聽到對方的聲音,兩個人每天就賦詩唱和。根據(jù)句意及語法結構,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方法是: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3)A助詞;代詞。B怎么,哪里;這里。C就;竟然。D確實,的確。(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以是:因此;服:敬服。故此句可以翻譯為:軍中的將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閱:經(jīng)過;就刃:就義;顏色:臉色。故此句可以翻譯為:經(jīng)過了四十幾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準備就義,臉色沒有一點改變。(5)“威武不能屈”意思是任何武力都不能令我屈服,表達一種堅定的信念。結合【乙】中“同敞”的事例分析,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敵人幽禁之后,依舊坦然自若,與他人吟詩作賦,臨刑時臉色一點也沒變,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體現(xiàn)。故同敞的事例能作【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實論據(jù)
。故答案為:⑴①通“汝”,你,你的;②有時;③離開;④恰逢⑵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⑶D⑷①軍中的將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經(jīng)過了四十幾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準備就義,臉色沒有一點改變。⑸能,因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敵人幽禁之后,依舊坦然自若,與他人吟詩作賦,臨刑時臉色一點也沒變,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體現(xiàn)。【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意思,要聯(lián)系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同時,平時要做好詞語的積累。⑵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誦讀語句,通過誦讀,力求對語句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⑶本題主要考察一詞多義。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據(jù)句意解釋詞語含義。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分析和扣準得分點,即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⑸本題考查給議論文補充論據(jù)的能力。答題時,首先要明確論點,然后再根據(jù)論點及論據(jù)內(nèi)容分析其是否能充當本文的論據(jù)。6.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蘇洵二十七始發(fā)憤
眉山蘇洵,少不喜學,壯歲猶不知書。年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舉進士,又舉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為我學也?!狈倨湮拈]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②百家之說。嘉佑③初,與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文忠公獻其書于朝,士大夫爭持其文,二子舉進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咀ⅰ竣倥e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薦為有才德的人。②六經(jīng):指被儒家推崇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著作。③嘉佑:宋仁宗年號。(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壯歲猶不知書/即書詩四句
B.
此未足為我學也/不足為外人道也C.
士大夫爭持其文/知而不爭
D.
父子名動京師/佁然不動(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焚其文閉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及百家之說(3)蘇洵的學習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答案】(1)B(2)焚其文/閉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百家之說(3)①要想成功,無論什么時候踏出第一步都不會晚。②只要用心去做,年齡不是問題。③讀書不為名利,只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④下決心去奮斗,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解析】【分析】選自:《澠水燕談錄》,作者:王辟之,年代:宋。(1)B項,意思都是“值得”。其他各項的意思分別為:A項,讀書/寫。C項,爭奪/通“諍”,諫諍,規(guī)勸。D項,震動/活動,舉動。(2)可以根據(jù)句意來劃分,句意為:(于是他)就燒了自己的書,關門讀書,五六年后就對《六經(jīng)》和各個學派的學說都非常有研究。(3)解答這類試題,一是首先讀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礎;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圍,明確題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歸納總結。本文啟示:只要用心去做,年齡不是問題。故答案為:⑴B;⑵焚其文/閉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百家之說;⑶①要想成功,無論什么時候踏出第一步都不會晚。②只要用心去做,年齡不是問題。③讀書不為名利,只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④下決心去奮斗,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點評】⑴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文言詞語的用法和含義是中考的??碱},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常見,有些詞所包含的意義不只一個,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⑶本題考查短文所蘊含的道理,答題時應注意,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大局之間的聯(lián)系,依據(jù)體感要求來概括重點作答?!靖絽⒖甲g文】
眉山的蘇洵,年少的時候不喜歡讀書,到了青壯年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去讀書,到了二十七歲時,才開始努力讀書,參加科舉的進士考試,又被地方政府推薦為有才德的人,都沒有中,(他)說:“這不值得作為我學習的內(nèi)容”。(于是他)就燒了自己的書,關門讀書,五六年后就對《六經(jīng)》和各個學派的學說都非常有研究。嘉佑初年,蘇洵和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起到京城,歐陽修把他的文章獻到了朝堂之上,大臣們爭著看他的文章,兩個兒子參加科舉進士的考試,成績都在優(yōu)等。因此,(蘇家)父子的名聲震動了京城,而蘇軾善于寫文章,(人們)把他們叫作“三蘇”,蘇洵是老蘇,蘇軾是大蘇,蘇轍是小蘇。7.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p>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①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節(jié)選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咀ⅰ竣倬么危喝雽W的先后順序。(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錄畢,走送之________②先達德隆望尊________③援疑質(zhì)理________④蓋三年不窺園________(2)下列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B.
孝景時為博士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C.
弗之怠從
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D.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相與步于中庭(3)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俟其欣悅,則又請焉。②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生態(tài)酒店綠色安保服務及資源整合合同
- 變速箱維護知識培訓內(nèi)容
- 培訓知識精彩文案課件
- SLS AMG再續(xù)歐翼傳奇之奔馳年代合作策劃案
- 培訓知識海豚知道課件
- 水廠電工基礎知識培訓總結
- 培訓環(huán)保知識目的課件
- 2025版房地產(chǎn)抵押貸款專項稅務籌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大院租賃合同范本及租賃物租賃期間違約責任
- 2025版智能辦公場地租賃與智能化裝修升級合同
- GB 11122-2025柴油機油
- 聯(lián)通技能競賽考試題及答案(5G核心網(wǎng)知識部分)
- 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知識宣教課件
- 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PICC)置管
- 北京八中校史館設計大綱(參考使用)
- 鋼材銷售通用版合同(2篇)
-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
- GB 19572-2004低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及部件
- 貿(mào)易公司績效考核分配方案(暫行)1
- 勞動保障監(jiān)察執(zhí)法課件
- #20kV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guī)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