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氣道內(nèi)吸引考核題(附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關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氣道內(nèi)吸引的負壓選擇,正確的是()A.50-80mmHgB.80-120mmHgC.100-150mmHgD.150-200mmHg2.吸引前預充氧的濃度及時間應為()A.純氧,1分鐘B.純氧,2-3分鐘C.40%氧濃度,2分鐘D.60%氧濃度,3分鐘3.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行氣道吸引時,吸引管插入深度應()A.超過氣管套管末端1-2cmB.與氣管套管末端平齊C.超過氣管套管末端3-5cmD.插入至患者出現(xiàn)嗆咳反射時回撤1cm4.評估氣道吸引指征時,以下哪項不屬于需要吸引的臨床表現(xiàn)()A.呼吸機氣道峰壓升高5cmH?OB.聽診雙肺痰鳴音明顯C.患者自主咳嗽有力,痰液稀薄D.血氧飽和度(SpO?)較基礎值下降5%5.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術后患者因出血導致氣道內(nèi)血性痰液時,吸引操作應重點注意()A.增加吸引負壓以徹底清除血性分泌物B.縮短吸引時間(≤10秒)并降低負壓(80-100mmHg)C.延長吸引時間至20秒確保清除干凈D.吸引前不預充氧以減少對創(chuàng)面刺激6.氣管切開術后3天內(nèi)的患者行氣道吸引時,最需警惕的并發(fā)癥是()A.低氧血癥B.氣管黏膜損傷C.套管脫出D.肺部感染7.判斷氣道吸引有效的關鍵指標是()A.吸出痰液量≥5mlB.呼吸機氣道峰壓下降≥10cmH?OC.SpO?恢復至基礎值且雙肺痰鳴音減少D.患者心率較吸引前下降10次/分8.對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患者,氣道吸引的禁忌癥是()A.氣道內(nèi)可見大量稀薄痰液B.近期行喉部分切除術,創(chuàng)面未完全愈合C.SpO?持續(xù)低于90%D.呼吸機模式為壓力支持通氣(PSV)9.人工氣道濕化不足時,吸引操作最易導致()A.低氧血癥B.痰液黏稠不易吸出C.氣管食管瘺D.心動過緩10.吸引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心率驟降(從85次/分降至50次/分),首要處理措施是()A.立即停止吸引并給予純氧吸入B.加快吸引速度完成操作C.靜脈注射阿托品D.通知醫(yī)生準備心肺復蘇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少選得1分,錯選不得分)1.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機械通氣患者氣道吸引前需評估的內(nèi)容包括()A.人工氣道類型(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固定情況B.近期手術史(如喉癌切除、咽瘺修補)及創(chuàng)面狀態(tài)C.生命體征(心率、血壓、SpO?)及呼吸機參數(shù)(峰壓、潮氣量)D.痰液性狀(顏色、量、黏稠度)及是否存在血性成分E.患者意識狀態(tài)及配合能力2.氣道吸引可能導致的并發(fā)癥包括()A.低氧血癥B.氣管黏膜損傷出血C.肺不張D.顱內(nèi)壓升高(合并顱腦損傷時)E.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3.關于氣管切開與經(jīng)口氣管插管患者吸引操作的差異,正確的是()A.氣管切開患者吸引管直徑可選擇至套管內(nèi)徑的1/2(插管患者為1/2-2/3)B.氣管切開患者竇道形成后(術后7天)吸引管可插入至氣管內(nèi)2-3cm,插管患者需超過導管末端1-2cmC.氣管切開患者吸引前需檢查套管氣囊壓力(25-30cmH?O),插管患者無需檢查D.氣管切開患者吸引時需注意避免套管移位,插管患者需防止導管脫出E.兩種人工氣道吸引后均需評估痰液性狀及呼吸參數(shù)4.吸引操作中“無菌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包括()A.操作者戴無菌手套,使用一次性無菌吸引管B.吸引生理鹽水應為無菌注射用水C.吸引過程中避免吸引管接觸非無菌區(qū)域(如患者面部、床單)D.連續(xù)吸引同一患者時,吸引管可重復使用E.經(jīng)人工氣道吸引時,需先斷開呼吸機管路再插入吸引管5.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術后患者氣道吸引的特殊注意事項包括()A.喉部分切除術后患者需避免吸引管刺激吻合口B.咽瘺修補術后患者需警惕吸引導致的瘺口感染擴散C.甲狀腺癌術后患者需注意頸部制動,避免過度后仰D.上頜骨切除術后患者需評估口腔分泌物與氣道痰液的關聯(lián)E.所有患者均需在吸引前充分濕化氣道(霧化或氣道內(nèi)滴注)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正確打√,錯誤打×)1.為提高吸引效率,應常規(guī)每2小時對機械通氣患者進行氣道吸引。()2.吸引過程中若患者出現(xiàn)劇烈咳嗽,應立即退出吸引管并給予純氧。()3.氣管切開患者吸引時,可先將套管氣囊放氣以徹底清除氣囊上滯留物。()4.血性痰液提示氣道出血,吸引時應增加負壓并延長吸引時間以清除血塊。()5.吸引后需記錄痰液的量、顏色、性狀(如稀薄/黏稠/血性/膿性)及患者反應(如SpO?、心率變化)。()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40分)1.簡述氣道內(nèi)吸引的適應癥。2.請列出吸引操作的完整步驟(從評估到記錄)。3.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術后患者吸引時,如何根據(jù)痰液性狀調整操作?4.吸引過程中發(fā)生低氧血癥的表現(xiàn)及處理措施。5.如何預防氣道吸引導致的氣管黏膜損傷?五、案例分析題(共15分)患者,男,65歲,因“喉癌(聲門型T3N1M0)”行“全喉切除+氣管造瘺+頸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第2天轉入ICU,帶氣管造瘺管(內(nèi)徑8mm)行機械通氣(模式:SIMV,潮氣量450ml,頻率14次/分,F(xiàn)iO?40%,PEEP5cmH?O)。查體:意識清醒,煩躁,SpO?92%(基礎值95%),心率105次/分(基礎值85次/分),呼吸機氣道峰壓30cmH?O(基礎值22cmH?O),聽診氣管造瘺口處可聞及明顯痰鳴音,可見淡血性痰液附著于造瘺管內(nèi)壁。問題:1.該患者需要立即吸引的依據(jù)有哪些?(5分)2.針對該患者的特殊情況,吸引操作需注意哪些要點?(7分)3.吸引后需重點觀察及記錄的內(nèi)容有哪些?(3分)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解析:成人氣道吸引負壓推薦100-150mmHg,過高易損傷黏膜,過低無法有效吸引。)2.B(解析:預充純氧2-3分鐘可提高體內(nèi)氧儲備,預防吸引導致的低氧血癥。)3.A(解析:氣管切開患者吸引管應超過套管末端1-2cm,避免過深損傷氣管黏膜或刺激隆突。)4.C(解析:自主咳嗽有力且痰液稀薄時,患者可自行排痰,無需主動吸引,避免不必要刺激。)5.B(解析:血性痰液提示氣道或創(chuàng)面出血,需降低負壓(80-100mmHg)并縮短時間(≤10秒),避免加重損傷。)6.C(解析:術后3天內(nèi)氣管切開竇道未形成,吸引時過度活動套管可能導致脫出,需特別固定。)7.C(解析:吸引有效的核心是改善通氣,表現(xiàn)為SpO?恢復、痰鳴音減少及氣道峰壓下降。)8.B(解析:創(chuàng)面未愈合時吸引可能刺激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禁忌。)9.B(解析:濕化不足導致痰液黏稠,吸引時易堵塞吸引管或無法徹底清除。)10.A(解析:吸引導致的心率驟降多因低氧或刺激迷走神經(jīng),立即停止吸引并給氧是首要措施。)二、多項選擇題1.ABCDE(解析:所有選項均為吸引前需評估的內(nèi)容,涵蓋人工氣道、手術史、生命體征、痰液及患者狀態(tài)。)2.ABCDE(解析:吸引可能導致低氧、黏膜損傷、肺不張(痰液阻塞)、顱內(nèi)壓升高(缺氧或刺激)及VAP(操作污染)。)3.BDE(解析:A錯誤,氣管切開吸引管直徑應為套管內(nèi)徑的1/2-2/3;C錯誤,插管患者同樣需檢查氣囊壓力。)4.ABC(解析:D錯誤,吸引管需一次性使用;E錯誤,開放式吸引需斷開管路,密閉式吸引可直接操作。)5.ABCDE(解析:均為??菩g后特殊注意事項,需結合手術部位評估風險。)三、判斷題1.×(解析:目前主張“按需吸引”而非常規(guī)定時吸引,減少不必要刺激。)2.√(解析:劇烈咳嗽提示吸引管刺激氣道,需暫停并給氧,避免黏膜損傷。)3.×(解析:氣囊放氣可能導致誤吸,清除氣囊上滯留物需在氣囊充氣狀態(tài)下緩慢吸引。)4.×(解析:血性痰液應降低負壓、縮短時間,避免加重出血。)5.√(解析:痰液記錄是評估感染、出血及操作效果的關鍵。)四、簡答題1.氣道內(nèi)吸引的適應癥包括:①聽診氣道內(nèi)有明顯痰鳴音或水泡音;②呼吸機參數(shù)提示氣道阻力增高(峰壓升高≥5cmH?O)或潮氣量下降;③患者出現(xiàn)呼吸頻率增快、SpO?下降(較基礎值降低≥5%)或人機對抗;④可見氣道內(nèi)有明顯痰液涌出或人工氣道內(nèi)壁附著痰液;⑤患者因意識障礙或咳嗽反射減弱無法自主排痰。2.吸引操作完整步驟:①評估:生命體征、SpO?、呼吸機參數(shù)、痰液性狀、人工氣道固定及患者配合度;②準備:調節(jié)負壓(成人100-150mmHg)、選擇合適吸引管(直徑≤人工氣道內(nèi)徑的1/2-2/3)、預充純氧2-3分鐘;③操作:戴無菌手套,一手持吸引管,另一手控制負壓,沿人工氣道輕柔插入(超過末端1-2cm),邊退邊旋轉吸引(時間≤15秒),兩次吸引間隔≥2分鐘;④觀察:吸引后立即連接呼吸機給氧,監(jiān)測SpO?、心率、呼吸頻率及氣道峰壓;⑤處理:若痰液黏稠,可予氣道內(nèi)滴注無菌生理鹽水2-5ml(或霧化)后再次吸引;⑥記錄:痰液量、顏色、性狀,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操作反應。3.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術后患者痰液性狀調整要點:①血性痰液(如術后24-48小時):降低負壓(80-100mmHg),縮短吸引時間(≤10秒),避免反復刺激創(chuàng)面;②膿性痰液(提示感染):嚴格無菌操作,延長預充氧時間(3分鐘),徹底清除痰液并留取標本送檢;③黏稠痰液(濕化不足):吸引前予霧化或氣道內(nèi)滴注無菌生理鹽水(2-5ml),待痰液稀釋后再吸引;④痰液中混有食物殘渣(提示誤吸):立即吸引并通知醫(yī)生,抬高床頭30°,檢查氣囊壓力(25-30cmH?O)。4.低氧血癥表現(xiàn):SpO?<90%(或較基礎值下降≥10%),心率增快(>120次/分)或減慢(<60次/分),患者煩躁或意識模糊。處理措施:立即停止吸引,連接呼吸機給予純氧吸入(2-3分鐘);監(jiān)測SpO?直至恢復基礎值;若持續(xù)不緩解,檢查人工氣道是否堵塞、呼吸機管路是否漏氣;必要時通知醫(yī)生,排除肺不張或氣胸。5.預防氣管黏膜損傷措施:①選擇合適吸引管(直徑≤人工氣道內(nèi)徑的2/3);②控制負壓(成人100-150mmHg),避免過高;③吸引管插入時不施加負壓,僅退出時開啟;④插入深度不超過人工氣道末端1-2cm(避免刺激隆突);⑤吸引時間≤15秒,兩次間隔≥2分鐘;⑥對于長期機械通氣患者,定期評估氣道黏膜狀態(tài)(如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檢查);⑦保持氣道濕化(溫濕度37℃、44mg/L),避免痰液干結。五、案例分析題1.需要立即吸引的依據(jù):①SpO?較基礎值下降3%(92%vs95%);②呼吸機氣道峰壓升高8cmH?O(30cmH?Ovs22cmH?O);③聽診氣管造瘺口處有明顯痰鳴音;④可見淡血性痰液附著于造瘺管內(nèi)壁;⑤患者煩躁、心率增快(105次/分vs85次/分),提示氣道阻塞導致缺氧。2.吸引操作注意要點:①人工氣道類型:全喉切除術后氣管造瘺,無氣囊,需避免吸引管插入過深(超過造瘺管末端1-2cm即可),防止損傷造瘺口周圍組織;②痰液性狀:淡血性痰液,需降低負壓(80-100mmHg),縮短吸引時間(≤10秒),避免刺激創(chuàng)面出血;③患者狀態(tài):意識清醒、煩躁,操作前需解釋溝通,必要時予鎮(zhèn)靜(如咪達唑侖)減少掙扎導致的套管移位;④固定套管:吸引時一手固定造瘺管,避免過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家政服務行業(yè)ESG理念導入與社會責任實踐
- 2025-2030家庭保潔服務標準化流程優(yōu)化與服務質量提升策略報告
- 2025-2030奢侈品包裝廢物回收體系構建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研究
- 2025年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2025年醫(y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培訓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輸血安全管理與輸血不良反應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臨床三基及醫(yī)療核心制度試題及答案
- AI在醫(y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與發(fā)展趨勢:老板電器AI面試題庫介紹
- 龍華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試卷
- 南安中考數(shù)學試卷
- 砌體結構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輸電線路工程監(jiān)理人員質量交底資料
- GA 1205-2014滅火毯
- 社區(qū)工作者經(jīng)典備考題庫(必背300題)
- 2020數(shù)學花園探秘決賽三四年級A卷
- 標準工程簽證單表格
- 幼兒園繪本故事:《羅伯生氣了》 課件
- 開具生效證明申請書(申請開具生效證明用)
- 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完整版)教學設計含教學反思
- GB 9706.218-2021 醫(yī)用電氣設備 第2-18部分:內(nèi)窺鏡設備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專用要求
- 石油專業(yè)英語(鉆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