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讀書報告_第1頁
全球通史讀書報告_第2頁
全球通史讀書報告_第3頁
全球通史讀書報告_第4頁
全球通史讀書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球通史讀書報告《全球通史》讀后感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傳世著作《全球通史》,是一本貫穿人類歷史的史書。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以犀利的眼光洞察著歷史的一切。他就像司馬遷,以筆為劍,批判史上、世上可批判的一切。而正是因為他持著這種批判的態(tài)度,作者才能看到“在富有魅力的美國,我們發(fā)現太陽并不明亮,人民也并非幸福。相反,今日的美國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國家,許多嚴重的問題日益加深?!薄叭缃?,再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會模式了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所有意識形態(tài)只是政治家的謊言而已,因為所有社會都處在深深的危機中??就總的社會模式而論,卻沒有一個可鑒用?!弊髡哌€不無幽默地告誡我們“或許,我們應該記住毛主席的勸告:我們能從反面的經驗中學到某些東西。”縱覽整本書,它從系統(tǒng)的全球史觀出發(f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觀今日之世界,人們的時空觀念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歷史可說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全球村”逐漸成為現實。在西方從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學家希羅多德起,編纂世界史的努力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從歷史學家的這一世代賡繼的探索過程中,我們可以獲知,世界史是在不斷消除各民族閉關自守狀態(tài)中邁步的,不管在他的最初間段步履是何等蹣跚,但隨著人類文明的歷史腳步不斷的加快,全球史應運而生。這一學術文化過程生動地證明了,人類向著更廣闊、更燦爛的一統(tǒng)世界前進的步伐是永遠也不會停息的。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認為我們更要對歷史的全貌有一個實際認識。只有將各事件與總體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起揭示出來,指出其相似點和不同點,才有可能認識歷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歷史時,不僅得到樂趣,且有所裨益。古人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樣的事情的發(fā)生是愚蠢的是不應該的。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的“倘若對過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尋根究底;過去的一切會使我們特別注意到將來。”歷史也許是一場暴風雨,現在雖然平靜,但卻隱藏著可怕的災難?!度蛲ㄊ贰肪驼宫F了世界史的新視野。它改變了世界史研究和撰寫的西方中心論的傳統(tǒng)取向,確立了運用全球觀念,包含全球內容的世界史新取向;確立了把世界史作為一個有機體的整體性或全球性研究方法。它改變了歷史研究泥古不化的狀況,體現了世界史的當代性和全球性。當代社會之中新科技革命的深入發(fā)展引起全球各個領域、各個社會的深刻變革,所以要求歷史學家在世界史中研究這種變革,因為至今世界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連續(xù)不斷的科學技術革命的歷史,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制度、思維方式和人際關系方面變革的歷史?!度蛲ㄊ贰芬越癫旃牛怨盆b今,目的是要人們認識到科學技術革命和社會革命之間存在的嚴重的時間滯差及其將要造的災難,從而為實現人類美好的前景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全球通史》是一部“醒世箴言”是一部當今世界的“資治通鑒”?!度蛲ㄊ贰方沂玖诉^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有機聯系體現了世界史豐富而重要的認識價值;提出了許多對當代人有啟示的、須作思考的問題,并通過歷史來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賦予歷史以新意,富于智慧,體現了思想的力量。貫穿于書中作者對歷史富于見解的思考:1:人類社會群體可接近性和相互影響的作用。綜觀人類歷史,人類文化的進步取決于社會群體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的其他的社會群體的經驗。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機會與其他民族相互影響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并處于領先地位!隨著全球史時代的到來,結果將是全球范圍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產生如生物學領域中雜交優(yōu)勢法則的那種發(fā)展。2:人類歷史遺產的繼承。對歷史的考察,揭示作為歷史和文化遺產的人類創(chuàng)造活動的靈活性和潛能,盡量客觀地評價人類歷史的遺產,使人們更加了解今天的人類社會,更有助于把握未來。諸如古希臘時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體的理論和實踐、藝術、文學和哲學思想??構成了希臘流給人類的光輝遺產。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每個歷史階段中最有影響的社會都是力圖縮小上下層之間鴻溝的社會——都是倡導提高群眾參與水平的社會。這種參與人數總量上的猛增構成了開拓性社會的現代性,這在性質上賦予這些社會以優(yōu)越的社會內聚力和推動力,使得這些社會勝過同時期的其他社會,在它們的時代打上這些社會的印記。3: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時也付出高昂的代價,其原因在于人類運用技術的方式。目前,人類對技術的濫用,已造成了廣島、博帕爾、切爾諾貝利等災難,而更急迫、更潛在的災難則是毀滅性核戰(zhàn)爭所造成的人類滅絕。當前我們的任務應當是促成技術的使用,給大多數人都帶來好處,從而增加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如何充分運用技術來控制大自然的種種災害,如何發(fā)展技術來滋養(yǎng)我們生存的地球。作為一位西方學者,作者能夠勇敢地批判其所屬的社會,而不會像我們諸多的歷史粉飾家那樣遮遮掩掩,粉飾太平。就像明清史被改動的面目全非,體無完膚。給人類留下了的全是謊言和欺騙。如果把歷史當玩笑開,人類的可憐真的就很值得同情的了。看書,特別是看歷史書,收獲更多的往往是隱性的,古人講讀史可以明智,此言不虛,雖然我是閑庭漫步般的隨風翻了幾頁《全球通史》,但已經可以明顯感覺自己的眼光比以前深邃,深邃是因為我知道什么社會是陰暗面。胸懷比以前寬廣,寬廣是因為我知道什么是社會的光明面。這些都是事實賦予我的洞察力。當今社會,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現的人類發(fā)展的整體觀念和全球方略,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培養(yǎng)作為地球村一員的當代人的前沿意識和全球眼光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值得花功夫學習并且必須掌握的不只是外語、電腦等課目而已,加強全球史觀的教育在當今時代尤顯重要了,《全球通史》作為一部人類皆知皆學的“大教材”,更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把握未來!第二篇:世界近代史讀書報告《全球通史》3900字淺析“全球史觀”——《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①讀書報告摘要:最近一段時間,筆者閱讀了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經典作品《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于是筆者將對本書最大的特色,同時也是筆者對本書的最大體悟——“全球史觀”——的理解記錄下來,寫成了本篇書評。本篇書評以筆者理解的全球史觀的涵義入手,進而進行了一下簡要的分析,最后就其利弊談了一下筆者的淺見。此外,對這部作品其它一些啟示筆者也簡單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鑒于筆者對世界史造詣頗淺,因此本文的許多觀點僅僅是筆者本人看法,其中必定多有謬誤,還請老師雅正。關鍵詞:全球史觀,歐洲中心論,文明最近一段時間,筆者在我院授課世界近代史的王教授的大力推薦之下,有幸閱讀了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經典作品《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中有關近代史的部分,即書中所講的“1500年以后的世界”。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采取的新的歷史觀察與研究方法——“全球史觀”,給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筆者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寫成了本篇書評,希望得到老師的批評和指正。(一)筆者所理解的“全球史觀”本文的最大特色和經典之處,便是作者采用了“全球史觀”去解讀世界近現代史。所謂的“全球史觀”,是指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qū)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qū)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fā)展,把人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通俗來講,就是把真正的歷史看作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一個地區(qū)的變動必然會引起周邊地區(qū)乃至世界范圍內的震蕩,即所謂的“蝴蝶效應”。例如,中華文明在唐帝國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fā)達,其輻射范圍包含整個東亞乃至更廣。因此唐帝國的許多只能告知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模式便爭相被周邊地區(qū)模仿,這就將一個時期內一個較大范圍內的各民族的歷史串聯了起來。而“全球史觀”便是以類似這種眼光來看待整個整個世界近現代的。地理大發(fā)現乃至產業(yè)革命之后,整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歐洲也成為了整個世界的中心。自此,西歐的文明便開始“輻射”至全球。在這種背景之下,當任何一個大國發(fā)生劇烈變化時,其影響都將是全球性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①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董書慧譯。分國、分地區(qū)的歷史編列方法已不符合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而研究世界各地區(qū)的共同行使以及個文明之間的相互關系則開始成為世界范圍內歷史研究的主流。在此背景下,伴隨著《全球通史》這部歷史巨著的問世,“全球史觀”應運而生,為觀察和研究世界歷史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在下面的兩章中,筆者將就自己的理解簡單談一下“全球史觀”的利與弊。(二)“全球史觀”的重要借鑒價值在筆者看來,無疑的,“全球史觀”是一種具有相當重大借鑒價值的世界歷史的研究方法。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長期困擾西方史學界的“歐洲中心論”,從而比較客觀的去評價了各個民族的歷史,以平等的態(tài)度去觀察各民族歷史的聯系。眾所周知,在19世紀中葉,西方史學界形成了所謂的“歐洲中心論”,通過描寫西方殖民大國在近代世界日益上升的支配地位,反映了歐洲尤其是西歐開始成為世界歷史的中心,進而把歐洲以外的地區(qū)是同陪襯。這種史學觀點就現在而看是相當有害的,大多數的西方學者也都承認這一點??稍诋敃r,這種錯誤的歷史觀點卻影響了西方史學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甚至這個時期的許多大型匯編歷史著作——以“劍橋三史”,即《劍橋古代史》、《劍橋中古史》和《劍橋近代史》為代表——也難以擺脫這種觀點的束縛。因此,斯塔夫里阿諾斯能打破這種傳統(tǒng)觀點并提出新的歷史研究視角,這一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其次,作者認為,連接性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最顯著的特征,而僅僅是特征之一:一個民族的現實固然有該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沉淀和積累下來的東西,但也必然存在其受到其他民族和國家所影響的東西。因此,世界歷史的橫向發(fā)展與縱向發(fā)展同樣重要,同樣值得學者們去加以研究。為此作者特別在本書中增加了兩章對各民族加以“橫向研究“,分別是第25章“全球統(tǒng)一性的開始”和第35章“全球統(tǒng)一性的鞏固”;同時,在介紹具有廣泛影響的歷史事件時,常在時間后加上后綴“全球性的影響”。這足以見出作者十分重視各個民族之間的聯系,同時竭盡全力想把這種聯系的脈絡展現給讀者。這種認識乃至這種研究方法是十分值得借鑒與推廣的。此外,“全球史觀”在一定程度上還吸收和發(fā)展了湯因比的“文明史觀”。所謂的“文明”,是指文化發(fā)展的更高層次,即“文明是文化不可避免的歸宿”。①每①[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上冊,54頁,齊世榮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經過發(fā)展演變就會形成更具特色的文明。而“文明史觀”,就是以個個文明為對象去解讀某一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的歷史。作者在書中不但認定文明是歷史研究的基本單位,還給文明一詞一些基本標志,如“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梢哉f,《全球通史》一書也是以“文明模式論”來構建本書的基本體系的。在這種體系之下,各個國家最明顯的不僅僅是地域上分離,而是文化上的差異,這就使得各個民族、國家、區(qū)域之間有了明顯的差異,這點正如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爾所說:“文化是通過某個民族的活動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思維和行為模式,一種使該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模式?!蓖瑫r作者以各種聯系貫穿各個不同的文明實體,使得整部作品給人以“似分實和”的感覺,讀起來十分流暢。因此綜上所述,“全球史觀”的確是研究世界近現代史的一種不可多得的觀察和研究角度。本書的眾多名譽頭銜,如“當今社會的‘救世箴言’”、“當代社會的《資治通鑒》”、“當代世界史編纂的一個新起點”,雖有溢美之嫌,但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反映此書的重大借鑒價值的。①(三)“全球史觀”的局限性每種理論在其形成之初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史觀”也是如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尤其是在“歐洲中心論”影響西歐史學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背景下,“全球史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歐洲中心論”,但卻并沒有完全打破它,書中在總的傾向上,仍然以歐洲尤其是西歐看做世界歷史的中心,把歐洲以外的地區(qū)視同陪襯。這種思想在書中的一個具體表現是“揚歐抑中”,如作者拒不承認中國的夏文明乃至長江流域文明,而對于黃河流域文明,作者也堅持認為“黃河流域之所以成為最初的中國文明的中心,其原因還在于那里是西方最易進入的地區(qū)。一道道山脈擋住了橫越歐亞大陸中部大草原的游牧部落南下的去路,使他們折向華北”,即認為中華文明起源乃是西歐游牧民族東進的結果。很顯然,這種只有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華傳教士當中的流行觀點,是早已被歷史所否認的錯誤觀點,而作者堅持認為此乃事實,不得不說還是沒有完全消除“西歐中心論”的影響。①[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45~46頁,張燕、傅鏗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此外,作者在一些早有公論的歷史事件上,還盲目替西歐人進行辯護。這種辯護在“1500年以后的世界”部分,即作者所撰寫的地理大發(fā)現以后的歷史這部分顯得尤為明顯。誠然,地理大發(fā)現推動了所謂“未開化地區(qū)”的封建化進程,但這種推動是野蠻的乃至血腥的,但很明顯,作者未認識到或者說不愿認識到這一點。于是在本作品中,涉及到殖民地問題時,作者都盲目的堅信殖民地居民的人口減少乃至滅絕是正常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例如,作者在談到印第安人在近代被殖民者清洗這一問題時,寫道:“布希曼人、卑格米人和澳大利亞種人所以會消失,美洲大部分地區(qū)的美洲印弟安人所以會越來越少,其真實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發(fā)展速度趕不上技術革命?!弊髡咄耆谏w了西方殖民者對殖民地人民的獵殺圍剿,這種不公正的史學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四)作者在思考筆者閱讀的是第七版的《全球通史》,而本版本也隨著作者的逝世而成為最終定版。與前面幾個版本相比,作者在本版本中加入了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