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高考試題及答案_第1頁
佛教高考試題及答案_第2頁
佛教高考試題及答案_第3頁
佛教高考試題及答案_第4頁
佛教高考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佛教高考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

1.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釋迦牟尼

D.耶穌

答案:C

2.佛教中“四圣諦”的第一諦是:

A.道諦

B.苦諦

C.滅諦

D.集諦

答案:B

3.“八正道”是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其中不包括:

A.正見

B.正念

C.正行

D.正食

答案:D

4.佛教中的“六度”指的是:

A.六種修行方法

B.六種禪定狀態(tài)

C.六種戒律

D.六種智慧

答案:A

5.佛教中的“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A.不殺生

B.不偷盜

C.不邪淫

D.不飲酒

E.不妄語

F.不賭博

答案:F

6.佛教中的“涅槃”是指:

A.重生

B.永生

C.死亡

D.解脫

答案:D

7.“禪宗”是佛教的哪個分支:

A.密宗

B.凈土宗

C.禪宗

D.律宗

答案:C

8.佛教中的“菩薩”是指:

A.已經(jīng)成佛的人

B.尚未成佛但發(fā)愿成佛的人

C.佛教中的神

D.佛教中的僧侶

答案:B

9.佛教認為世界是:

A.永恒的

B.創(chuàng)造的

C.無常的

D.靜止的

答案:C

10.“因果報應”是佛教中的哪個概念:

A.緣分

B.業(yè)力

C.輪回

D.涅槃

答案:B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

1.佛教的“四圣諦”包括以下哪些:

A.苦諦

B.集諦

C.滅諦

D.道諦

答案:ABCD

2.佛教中的“五戒”包括:

A.不殺生

B.不偷盜

C.不邪淫

D.不飲酒

E.不妄語

答案:ABCDE

3.佛教中的“六度”包括:

A.布施

B.持戒

C.忍辱

D.精進

E.禪定

F.智慧

答案:ABCDEF

4.佛教中的“三寶”是指:

A.佛

B.法

C.僧

D.經(jīng)

答案:ABC

5.佛教中的“三毒”包括:

A.貪

B.嗔

C.癡

D.慢

答案:ABC

6.佛教中的“三學”包括:

A.戒

B.定

C.慧

D.禪

答案:ABC

7.佛教中的“四念處”包括:

A.身念處

B.受念處

C.心念處

D.法念處

答案:ABCD

8.佛教中的“四正勤”包括:

A.已生惡令斷

B.未生惡令不生

C.未生善令生

D.已生善令增長

答案:ABCD

9.佛教中的“五根”包括:

A.信根

B.進根

C.念根

D.定根

E.慧根

答案:ABCDE

10.佛教中的“五力”包括:

A.信力

B.進力

C.念力

D.定力

E.慧力

答案:ABCDE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

1.佛教起源于印度。(對)

答案:對

2.佛教認為世界是永恒不變的。(錯)

答案:錯

3.佛教中的“因果報應”是指人的行為會影響其未來的命運。(對)

答案:對

4.佛教中的“涅槃”是指死亡。(錯)

答案:錯

5.佛教中的“菩薩”是指已經(jīng)成佛的人。(錯)

答案:錯

6.佛教中的“禪宗”強調(diào)通過禪定來達到覺悟。(對)

答案:對

7.佛教中的“五戒”是所有佛教徒必須遵守的戒律。(對)

答案:對

8.佛教認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對)

答案:對

9.佛教中的“六度”是指六種禪定狀態(tài)。(錯)

答案:錯

10.佛教中的“三寶”包括佛、法、僧和經(jīng)。(錯)

答案:錯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

1.簡述佛教中的“八正道”。

答案:佛教中的“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佛教徒修行的基本方法。

2.描述佛教中的“輪回”概念。

答案:佛教中的“輪回”指的是生命在死亡后根據(jù)其業(yè)力(行為的因果)在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中不斷轉(zhuǎn)生的過程。

3.解釋佛教中的“無我”。

答案:佛教中的“無我”是指一切法無自性,沒有永恒不變的自我實體,一切現(xiàn)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無常、無我。

4.簡述佛教中的“禪定”。

答案:佛教中的“禪定”是指通過冥想修行達到心境的安定與清凈,進而洞察事物真相的修行方法。

五、討論題(每題5分,共4題)

1.討論佛教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

答案:略

2.探討佛教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guān)系。

答案:略

3.分析佛教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