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4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解析版)-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_第1頁
實驗4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解析版)-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_第2頁
實驗4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解析版)-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_第3頁
實驗4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解析版)-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_第4頁
實驗4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解析版)-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運動和力的關系

實驗四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

益學習導航站

q考情分析?探規(guī)律:掌握考試內(nèi)容的變化趨勢,建立考情框架

核心知識庫:重難考點總結(jié),梳理必背知識、歸納重點

考點1教材原型實驗★★★☆☆

考點2創(chuàng)新拓展實驗★★★☆☆

(星級越高,重要程度越高)

W真題挑戰(zhàn)場:感知真題,檢驗成果,考點追溯

【考情分析?探規(guī)律】

知識點年份涉及試卷及題號

2021海南卷

2022山東卷?13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

力、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2023北京卷?6、2023?上海

2024浙江1月選考761、2024?天津、2024?甘肅、

2024?江西、2024?浙江

20252025?廣西、2025?山東、2025?陜晉青寧卷、

2025?浙江

【知識梳理】

考點一教材原型實驗

1.實驗原理

(1)保持質(zhì)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

(2)保持合外力不變,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

⑶作出巨圖像和〃一5圖像,確定〃與尸、機的關系.

2.實驗器材

小車、槽碼、細繩、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墊木、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導線、紙帶、天平、刻度

尺、坐標紙等.

3.實驗過程

(1)測量:用天平測量槽碼的質(zhì)量機'和小車的質(zhì)量m.

(2)安裝:按照如圖所示裝置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只是不把懸掛槽碼的細繩系在小車上(即不給小車型力).

紙帶

才木

[「1

一端附有小車打點計時器

槽碼白定滑輪

的長木板實驗臺

(3)補償阻力:在長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上墊木,使小車能勻速下滑.

(4)操作:①槽碼通過細繩繞過定滑輪系于小車上,先接通電源,后放開小車,斷開電源,取下紙帶,編號

碼.

②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機不變,改變槽碼的質(zhì)量機',重復步驟①.

③在每條紙帶上選取一段比較理想的部分,計算加速度a

④描點作圖,作。一尸圖像.

⑤保持槽碼的質(zhì)量機'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加,重復步驟①和③,作。一(圖像.

4.數(shù)據(jù)處理

(1)利用逐差法或v-t圖像法求a.

(2)以a為縱坐標,F(xiàn)為橫坐標,描點、畫線,如果該線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a與尸成正比.

(3)以。為縱坐標,《為橫坐標,描點、畫線,如果該線為過原點的直線,就能判定a與加成反比.

5.注意事項

(1)開始實驗前首先補償阻力:適當墊高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補償

小車和紙帶受到的阻力.在補償阻力時,不要把懸掛槽碼的細繩系在小車上,讓小車拉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

紙帶勻速運動.

(2)實驗過程中不用重復補償阻力.

(3)實驗必須保證的條件:

(4)一先一后一按:改變拉力或小車質(zhì)量后,每次開始時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并應先接通電源,后

釋放小車,且應在小車到達滑輪前按住小車.

6.誤差分析

(1)實驗原理不完善:本實驗用槽碼的總重力代替小車的拉力,而實際上小車所受的拉力要小于槽碼的總重

力.

(2)補償阻力不準確、質(zhì)量測量不準確、計數(shù)點間距離測量不準確、紙帶和細繩不嚴格與木板平行都會引起

誤差.

考點二創(chuàng)新拓展實驗

實驗裝置圖創(chuàng)新/改進點

(1)實驗方案的改進:系統(tǒng)總質(zhì)量不變化,改變拉力得到若干組

數(shù)據(jù)

(2)用傳感器記錄小車的時間t與位移x,直接繪制x-t圖像

(3)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實驗中的某些參量,確定某些規(guī)律

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

(發(fā)射器)心(接收楚人(1)用傳感器與計算機相連,直接得出小車的加速度

(2)圖像法處理數(shù)據(jù)時,用鉤碼的質(zhì)量m代替合力F,即用a-m

軌道圖像代替a-F圖像

光電門光電IJ

dAB(1)用光電門代替打點計時器,遮光條結(jié)合光電門測得物塊的初

鼠雪巾細線口

速度和末速度,由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

I.I

(2)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該裝置可以測出動摩擦因數(shù)

彈簧測力計測量小車所受的拉力,鉤碼的質(zhì)量不需要遠小于小

車質(zhì)量,更無需測鉤碼的質(zhì)量

(1)氣墊導軌代替長木板,無需平衡摩擦力

(2)力傳感器測量滑塊所受的拉力,鉤碼的質(zhì)量不需要遠小于滑

塊質(zhì)量,更無需測鉤碼的質(zhì)量

(3)用光電門代替打點計時器,遮光條結(jié)合光電門測得滑塊的末

速度,由刻度尺讀出遮光條中心初始位置與光電門之間的距

離,由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

【真題挑戰(zhàn)】

1.(2025?廣西?高考真題)在用如圖甲的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

a

加速度傳感器M

定滑輪

_

力)

_N

傳O?

1*F

感//

重物器

甲乙

⑴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小車所受拉力的關系時,需保持小車(含加速度傳感器,下同)質(zhì)量不變,這種實驗

方法是—O

⑵實驗時,調(diào)節(jié)定滑輪高度,使連接小車的細繩與軌道平面保持—o

(3)由該裝置分別探究M、N兩車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廠的關系,獲得圖像如圖乙,通過圖乙分析實

驗是否需要補償阻力(即平衡阻力)。如果需要,說明如何操作;如果不需要,說明理由。

(4)懸掛重物讓M、N兩車從靜止釋放經(jīng)過相同位移的時間比為",兩車均未到達軌道末端,則兩車加速度

之比陽:“N=。

【答案】(1)控制變量法

(2)平行

(3)需要;撤出細繩連接的力傳感器和重物,將木板左端用墊塊墊起適當高度,使小車能沿木板勻速下滑。

(4)1:n2

【詳解】(1)在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小車所受拉力的關系時,需保持小車(含加速度傳感器)質(zhì)量不變,這

種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2)實驗時,為使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細繩的拉力,要調(diào)節(jié)定滑輪高度,使連接小車的細繩與軌道平

面保持平行,保證細繩對小車的拉力方向與小車運動方向一致,減小實驗誤差。

(3)由圖乙可知,當拉力F為某一值時才產(chǎn)生加速度,說明小車受到摩擦力,需要補償阻力。補償方法:

撤出細繩連接的力傳感器和重物,將木板左端用墊塊墊起適當高度,使小車能沿木板勻速下滑。

(4)兩車均從靜止釋放,都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尤=1。產(chǎn)

2

可知〃=

因為:《=〃:1

聯(lián)立解得心:勺=4:嗜=1:/

2.(2025?山東?高考真題)某小組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1)將兩光電門安裝在長直軌道上,選擇寬度為〃的遮光片固定在小車上,調(diào)整軌道傾角,用跨過定滑輪的

細線將小車與托盤及祛碼相連。選用”=cm(填“5.00”或“1.00”)的遮光片,可以較準確地測量遮

光片運動到光電門時小車的瞬時速度。

(2)將小車自軌道右端由靜止釋放,從數(shù)字毫秒計分別讀取遮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1、光電門2時的速度

匕=0.40m/s、v2=0.81m/s,以及從遮光片開始遮住光電門1到開始遮住光電門2的時間f=1.00s,計算

小車的加速度m/s2(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將托盤及祛碼的重力視為小車受到的合力「改變祛碼質(zhì)量,重復上述步驟,根據(jù)數(shù)據(jù)擬合出a-/圖

像,如圖乙所示。若要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實驗中應______(填“增大”或“減小”)軌道的傾角。

(4)圖乙中直線斜率的單位為(填“kg”或"kg")。

【答案】(1)1.0。

(2)0.41

⑶增大

(4)kg-1

【詳解】(1)實驗用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遮光片寬度越小,代替時的誤差越小,

故為較準確地測量遮光片運動到光電門時小車的瞬時速度,選擇寬度較小的d=1.00cm的遮光片;

(2)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可得。=上凡=0.41向$2

t

(3)根據(jù)圖像可知當有一定大小的外力/時此時小車的加速度仍為零,可知平衡摩擦力不足,若要得到

一條過原點的直線,需要平衡摩擦力,故實驗中應增大軌道的傾角;

(4)圖乙中直線斜率為左=g,根據(jù)尸=〃奴可知直線斜率的單位為kg」。

3.(2025?陜晉青寧卷?高考真題)下圖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關系的部分實驗裝置。

小車一

木版一

/碼

實驗桌槽碼盤

(1)實驗中應將木板(填“保持水平”或“一端墊高”)。

(2)為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m的關系,某小組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機圖像如圖所示,很難直觀看出圖線

是否為雙曲線。如果采用作圖法判斷a與機是否成反比關系,以下選項可以直觀判斷的有=(多

選,填正確答案標號)

A.”"1■圖像B.田圖像C.。機一機圖像D./-相圖像

m

(3)為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在改變作用力時,甲同學將放置在實驗桌上的槽碼依次放在槽碼盤上;乙同

學將事先放置在小車上的槽碼依次移到槽碼盤上,在其他實驗操作相同的情況下,(填“甲”或"乙”)

同學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減小誤差。

【答案】(1)一端墊高

(2)AC

⑶乙

【詳解】(1)實驗需補償阻力,消除木板對小車的阻力的影響,應將木板一端墊高,使小車在無拉力時能

勻速運動。

(2)A.作出。-工圖像,可以將。一m圖像“化曲為直”,便于判斷,。與根是否成反比關系,故A正確;

m

B.作出a-環(huán)圖像,無法體現(xiàn)。與m是否成反比關系,故B錯誤;

C.作出圖像,若a與機是成反比關系,有。機為定值,則圖像是一條平行與橫軸的直線,

可見解判斷。與機是否成反比關系,故C正確;

D.作出/-加圖像,無法體現(xiàn)。與他是否成反比關系,故D錯誤。

故選ACo

M

(3)甲同學的方法中,槽碼依次放在槽碼盤上,小車質(zhì)量M不變,拉力尸=77—mg^mg(m為槽碼總

質(zhì)量),但隨著加增大,不滿足相?M條件,拉力與沖偏差增大,誤差變大;乙同學的方法中,將小車

M

上的槽碼移到槽碼盤上,總質(zhì)量M+機不變(M為小車質(zhì)量,加為槽碼質(zhì)量),拉力尸=-----mgmg(當

M+m

M.根時近似,但實際總質(zhì)量不變),拉力更接近理論值,系統(tǒng)誤差更小,故乙同學方法更好。

4.(2025?浙江?高考真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電火花

⑴如圖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紙帶的一部分。每5個連續(xù)打出的點為一個計數(shù)點,電源頻率為50Hz,打下

計數(shù)點3時小車速度為—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0234

qilll叫1111『]1叫II叩11|1叩11『]1叫111[1111|1川|1川|1111|1叫叫1叫1川|1叫叩|||111|1叫11|||1叫川(11|叫||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單位:cm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選)

A.改變小車總質(zhì)量,需要重新補償阻力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輸出電壓為8V的交流電源上

C.調(diào)節(jié)滑輪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線跟長木板保持平行

D.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并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

(3)改用如圖1所示的氣墊導軌進行實驗。氣墊導軌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diào)至水平,滑塊在槽碼的牽引下先后

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shù)字計時器記錄了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2的遮光時間分別為A/2,測得兩個

光電門間距為x,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寬度力結(jié)果如圖2所示,其讀數(shù)4=—mm,則滑塊加速度。=

(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

光電門2

槽碼?口

圖1圖2

【答案】(1)0.390

(2)CD

(3)10.00

【詳解】(1)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打計數(shù)點3時的速度

(16.70-8.90)><10一2,…八,

匕=3=-------------------------m/s=0.390m/s

32T0.2

(2)A.平衡摩擦力時滿足

mgsin0—/Mgcos0

兩邊質(zhì)量消掉,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選項A錯誤;

B.電火花計時器需要接220V交流電源,選項B錯誤;

C.調(diào)節(jié)滑輪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線根長木板保持平行,選項C正確;

D.小車應盡量接近打點計時器,并應該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以充分利用紙帶,選項D正確。

故選CDo

(3)[1]遮光條寬度i/=10mm+0.05mmx0=10.00mm

⑵經(jīng)過兩光電門時的速度分別為

vf-V12=2ax

5.(2024.天津.高考真題)某同學用圖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小車紙帶打點計時器

(1)為補償打點計時器對小車的阻力及其他阻力,調(diào)節(jié)木板傾角,使小車在不掛槽碼時運動,并打出紙帶進

行檢驗,下圖中能表明補償阻力恰當?shù)氖牵?/p>

(2)某次實驗得到一條紙帶,部分計數(shù)點如下圖所示(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畫出),測

得。=6.20cm,S?=6.70cm,S3=7.21cm,S4=7.73cm。已知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則小車的

加速度。=m/s?(要求充分利用測量數(shù)據(jù),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AB

(3)該同學將一個可以直接測出繩子拉力的傳感器安裝在小車上,小車和傳感器總質(zhì)量為210g。按要求補

償阻力后,該同學共進行了四次實驗,懸掛的槽碼質(zhì)量依次為58、1。8、2()8、408處理數(shù)據(jù)時,用兩種方式得

到小車(含傳感器)受到的合力,一種將槽碼所受重力當作合力、另一種將傳感器示數(shù)當作合力,則這兩

種方式得到的合力差異最大時,槽碼質(zhì)量為go

【答案】(1)B

(2)0.51

(3)40

【詳解】(1)若補償摩擦力恰當,則小車應該勻速運動,打出的紙帶應該點跡均勻分布,故選B。

(2)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可知T=0.1s;小車的加速度

2

§4+邑—邑—邑(7.73+7.21—6.70—6.20)x10

a=m/s2=0.51m/s2

4T24x0.12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祛碼

mg-T=ma

對小車

T=Ma

可得

7=小1

mg

M+m]?m

M

則當小較小時傳感器的示數(shù)越接近與祛碼的重力,咫;機越大,則傳感器的示數(shù)與祛碼重力的差異越大,

即這兩種方式得到的合力差異最大時,槽碼質(zhì)量為40g。

6.(2024?甘肅?高考真題)用圖1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外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

(1)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使小車質(zhì)量遠小于槽碼質(zhì)量B.調(diào)整墊塊位置以補償阻力

C.補償阻力時移去打點計時器和紙帶D.釋放小車后立即打開打點計時器

(2)保持槽碼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上祛碼的質(zhì)量,得到一系列打點紙帶。其中一條紙帶的計數(shù)點如圖2所示,

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匯邑,…,以,時間間隔均為兀下列加速度算式中,最優(yōu)的是(單選,

填正確答案標號)。

S1

圖2

1?5->5S-SS—SS—55—SS-SS—S

A.a=——8--7------7-----61------6Z----51------5-----41------4-----31------3-----21------2-----]1---------

7T2T-T2T-T-T2T2

1Ss-SS.-SS6-SS5-SS4-SS3-St

B.Q=---I---------—------y--------1-------------a-------1---------------------1--------------------1---------------------1------------------

612T-2T22T,22T°2T22T2

1fS8-SS7-SS6-S3S5-SS4-S,

C.a=----I--------—------—-------1-------------z-------1---------------------1---------------------1------------------

5(3T23T23T23T23片

1恪-邑?Sf|s「s。|S5/

D.414T24T24T24T2

(3)以小車和祛碼的總質(zhì)量M為橫坐標,加速度的倒數(shù)!為縱坐標,甲、乙兩組同學分別得到的工-河圖像

aa

如圖3所示。

由圖可知,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條件下,。與M成(填“正比”或“反比”);甲組所用的(填“小車”、

“祛碼”或“槽碼”)質(zhì)量比乙組的更大。

【答案】(1)B

⑵D

⑶反比槽碼

【詳解】(1)A.為了使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大小近似等于槽碼的總重力,故應使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槽碼質(zhì)量,

故A錯誤;

B.為了保證小車所受細線拉力等于小車所受合力,則需要調(diào)整墊塊位置以補償阻力,也要保持細線和長

木板平行,故B正確;

C.補償阻力時不能移去打點計時器和紙帶,需要通過紙帶上點跡是否均勻來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故C錯誤;

D.根據(jù)操作要求,應先打開打點計時器再釋放小車,故D錯誤。

故選B?

(2)根據(jù)逐差法可知

55—S]=

2

S6—5,=4a^T

2

s7-s3=4?3r

2

Ss-S4=4a,T

聯(lián)立可得小車加速度表達式為

]p-SqS「S3S「s?Ss-S]

414〃47247240'

故選D。

(3)[1]根據(jù)圖像可知!與加成正比,故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條件下,。與M成反比;

⑵設槽碼的質(zhì)量為加,則由牛頓第二定律

mg=(m+M)a

化簡可得

amgg

故斜率越小,槽碼的質(zhì)量相越大,由圖可知甲組所用的槽碼質(zhì)量比乙組的更大。

7.(2024?江西?高考真題)某小組探究物體加速度與其所受合外力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水平

軌道上安裝兩個光電門,小車上固定一遮光片,細線一端與小車連接,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上鉤碼。

鉤碼

(1)實驗前調(diào)節(jié)軌道右端滑輪高度,使細線與軌道平行,再適當墊高軌道左端以平衡小車所受摩擦力。

(2)小車的質(zhì)量為My320g。利用光電門系統(tǒng)測出不同鉤碼質(zhì)量加時小車加速度a。鉤碼所受重力記為

R作出a-P圖像,如圖(b)中圖線甲所示。

t^(m-s-2)

6

.0

.,0

54.0乙

工.0

2.0

1.0

F/(9.8N)

00.100.200.30

圖(b)

(3)由圖線甲可知,產(chǎn)較小時,。與歹成正比;尸較大時,。與尸不成正比。為了進一步探究,將小車的

質(zhì)量增加至470g,重復步驟(2)的測量過程,作出a-/圖像,如圖(b)中圖線乙所示。

(4)與圖線甲相比,圖線乙的線性區(qū)間,非線性區(qū)間。再將小車的質(zhì)量增加至

W3=720g,重復步驟(2)的測量過程,記錄鉤碼所受重力廠與小車加速度a,如表所示(表中第9~14組

數(shù)據(jù)未列出)。

序號12345

鉤碼所受重力廠/(9.8N)0.0200.0400.0600.0800.100

小車加速度a/(m-s-)0.260.550.821.081.36

序號6789?1415

鉤碼所受重力//(9.8N)0.1200.1400.160.......0.300

小車加速度()

a/m-s91.671.952.20.......3.92

(5)請在圖(b)中補充描出第6至8三個數(shù)據(jù)點,并補充完成圖線丙0

(6)根據(jù)以上實驗結(jié)果猜想和推斷:小車的質(zhì)量_________時,。與尸成正比。結(jié)合所學知識對上述推斷

進行解釋:o

/(016-2)

【答案】較大較小遠大于鉤

碼質(zhì)量見解析

【詳解】(4)口]⑵由題圖(b)分析可知,與圖線甲相比,圖線之的線性區(qū)間較大,非線性區(qū)間較小;

(5)[3]在坐標系中進行描點,結(jié)合其他點用平滑的曲線擬合,使盡可能多的點在線上,不在線上的點均

F—T=ma

對小車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T=Ma

聯(lián)立解得

F=(M+ni)a

變形得

M+m

當機時,可認為

m+M-M

即a與尸成正比。

8.(2024?浙江.高考真題)如圖1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中同時研究三個物理量間關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放大法B.控制變量法C.補償法

(2)該實驗過程中操作正確的是—;

A.補償阻力時小車未連接紙帶

B.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

C.調(diào)節(jié)滑輪高度使細繩與水平桌面平行

(3)在小車質(zhì)量—(選填“遠大于”或“遠小于”)槽碼質(zhì)量時,可以認為細繩拉力近似等于槽碼的重力。

上述做法引起的誤差為—(選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為減小此誤差,下列可行的方案是

A.用氣墊導軌代替普通導軌,滑塊代替小車

B.在小車上加裝遮光條,用光電計時系統(tǒng)代替打點計時器

C.在小車與細繩之間加裝力傳感器,測出小車所受拉力大小

(4)經(jīng)正確操作后獲得一條如圖2所示的紙帶,建立以計數(shù)點0為坐標原點的x軸,各計數(shù)點的位置坐標

分別為0、4、…、%。己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則打計數(shù)點5時小車速度的表達式"=_;小

車加速度的表達式是

0X]X2x3x4x5x6

0123456X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cm

圖2

—4—2七口n—4-2冗3「_X5+X4-(X3+X2)

,一(157)2?一(37)2?a~(lory

【答案】BB遠大于系統(tǒng)誤差C三善A

【詳解】該實驗中同時研究三個物理量間關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可以控制其中一個物理量不變,

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即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故選B。

(2)⑵A.補償阻力時小車需要連接紙帶,一方面是需要連同紙帶所受的阻力一并平衡,另外一方面是通

過紙帶上的點間距判斷小車是否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由于小車速度較快,且運動距離有限,打出的紙帶長度也有限,為了能在長度有限的紙帶上盡可能多

地獲取間距適當?shù)臄?shù)據(jù)點,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故B正確;

C.為使小車所受拉力與速度同向,應調(diào)節(jié)滑輪高度使細繩與長木板平行,故C錯誤。

故選B。

(3)[3]設小車質(zhì)量為槽碼質(zhì)量為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