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4講詩歌閱讀選擇題
國練基礎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爵江月?秋夕興元使院作①
胡世將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②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弓I,贏得頭如
雪。三秦往事,只數(shù)漢家三杰。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fā)。閩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拜將臺③欹,懷賢閣④杳,
空指沖冠發(fā)。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注】①胡世將時任川陜宣撫副使,在興元統(tǒng)兵,積極抗金。而朝廷任用秦檜,力主和議,把淮河至大散
關以北土地拱手讓人,此詞為感時所作。②一范一韓:指范仲淹、韓琦。二人曾主持陜西邊防,西夏不敢
騷擾。③拜將臺:指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臺。④懷賢閣:是宋代為追懷諸葛亮而建的閣。
★i.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為傷時懷古之作,詩作追懷了與當?shù)赜嘘P的幾個人物,如“一范一韓”以及“漢家三杰”等。
B.用典是本詞重要的抒情手法,這與辛棄疾的詠史懷古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截然不同。
C.“三秦”二句中,漢初三杰收復陜西的故事與當今狀況形成對比,也暗含現(xiàn)在仍可收復失地之意。
D.本詞著眼大局,感情飽滿,飽含對國事的擔憂,全詞激昂慷慨,雖然風格沉郁悲壯,卻蘊含豪情。
2.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答案】1.B
2.①國土淪陷的痛苦?!氨蓖L安應不見,”意味著長安已失,“拋卻關西半壁,”指國土淪陷。②期待像范
仲淹、韓琦一樣的能人志士恢復中原。“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表達了對賢士的期待。③自己不能收復失
地、光陰虛度的憤懣?!摆A得頭如雪”,自己只能在騎馬聽笳中虛度光陰。④對主和派的批判?!澳尉T萬里,
六師不發(fā)”,譴責了主和派不肯發(fā)兵抗敵,導致失掉了大好河山。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B.“截然不同”錯誤。都是通過典故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比如“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表達了對賢士的期待;
“試看”二句,關中形勢險要可以堅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議,不肯發(fā)兵。這里,他把矛頭直接對
準秦檜一幫賣國賊,進行譴責?!队烙鰳?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精心選擇了與京口有關的四位歷史人
物——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煮,以及跟自己處境相似的廉頗,借以抒發(fā)心中無法排解的復雜情感。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上片以“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起句,極度憤慨溢于言詞?!币环兑豁n,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
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與韓琦同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為抵御西夏、鞏固西北邊防
起了重要作用。面對“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的山河殘破的形勢,不能不令人臨風懷想古來于此為
國立功的上述先賢。這時作為邊帥初到興元的胡世將懷古感時,以表達他追慕先賢感情。
緊接著“問誰是、-范-韓人物”,這么寫實是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氨蓖倍洌蓖L安不見,意為
中原已淪喪,連函谷關以西的大半土地也失陷了,語含譏諷,情極沉痛。表達了詩人對國土淪陷的痛苦之
情。
“晨嘶”二句,寫自己清晨騎馬出營,傍晚伴著胡笳宿營,因為訂了和議,結果任憑歲月流逝,閑白了頭發(fā),
卻不見抗戰(zhàn)殺敵。表明自己不能收復失地、光陰虛度的憤懣。
下片緊承上片寫不能收復失地的原因?!霸嚳础倍?,關中形勢險要可以堅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
議,不肯發(fā)兵。這里,他把矛頭直接對準秦檜一幫賣國賊,進行譴責。表明詩人對主和派的批判,憤怒地
揭發(fā)了投降派的罪行。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
念奴嬌?秣陵吊古①
屈大均②
蕭條如此,更何須,苦憶江南佳麗。花柳何曾迷六代,只為春光能醉。玉笛風朝,金笳霜夕,吹得天
憔悴。秦淮波淺,忍含如許清淚。
任爾燕子無情,飛歸舊國,又怎忘興替?;⒕猃報茨堑镁?,莫又蒼蒼王氣。靈谷梅花,蔣山松樹,未識何
年歲。石人③猶在,問君多少能記?
【注】①秣陵:今南京。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③石人,指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篇“蕭條”二字奠定悲涼的基調(diào),"苦”字強化了作者的感情。
B.“花柳”句借景抒情,寫秣陵繁華勝景使人迷醉,導致了六朝的滅亡。
C.玉笛、金笳聲聲,秦淮微波蕩漾,視聽結合,烘托了深沉的興亡之嘆。
D.燕子飛歸故國,化用前人詩句,賦予燕子新的內(nèi)涵,拓展了詞的意境。
2.本詞與《桂枝香?金陵懷古》兩首詞的結尾,在手法運用與情感表達上有何不同?
【答案】1.B
2.①本詞結尾兩句運用擬人手法,通過向明孝陵旁歷經(jīng)風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馬發(fā)問,抒發(fā)了詩人物是
人非、世事滄桑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懷古》結尾三句化用杜牧詩句,諷喻統(tǒng)治者的荒淫享樂,表達了作
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B.“秣陵繁華勝景使人迷醉,導致了六朝的滅亡”錯誤。“花柳何曾迷六代”意思是花柳并不能使人迷戀沉醉,
六朝的滅亡,主要來自它內(nèi)在的原因。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1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本詞結尾兩句“石人猶在,問君多少能記”意思是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至今仍在,它們難道還能把這如煙往
事記起?這兩句詩運用擬人手法,通過向明孝陵旁歷經(jīng)風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馬發(fā)問,抒發(fā)了詩人心中
物是人非、世事滄桑之感。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結尾三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化用杜牧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諷喻北宋統(tǒng)治者的荒淫享樂,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二者運用的手法和情
感不同。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夜泛舟
劉方平
林塘夜發(fā)舟,蟲響荻颼颼。
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
歲華空復晚,鄉(xiāng)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處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該詩寫秋天景色,卻不落窠臼,避開秋山、秋葉、秋菊等常寫之物,而專寫秋聲和月影。
B.“蟲響荻颼颼”借助疊詞描摹聲音,寫出了秋夜生命的律動,彰顯了詩人蓬勃的生命力和熱情。
C.“皆因,,”各為,,把看似無關的自然現(xiàn)象理出了因果關系:影是果,月是因;聲是果,秋是因。
D.《春江花月夜》中“月”是登場的主角,被渲染得出盡風頭;而本詩沒有正面寫月,但月隱含其中。
2.該詩后兩聯(lián)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案】1.B
2.①直接抒情。頸聯(lián)直抒胸臆,詩人客居異鄉(xiāng),想到秋天一到,一年又將盡了,內(nèi)心中濃濃的“鄉(xiāng)思”不禁
噴薄而出。
②以景結情?;厥孜鞅狈较颍≡普诒?,望不見遠在浮云之外的鄉(xiāng)關,也不知伊水年復一年地空自奔流向
何處,在景物描寫中寄托漂泊之感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B.“彰顯了詩人蓬勃的生命力和熱情”錯誤,由“鄉(xiāng)思不堪愁”可知,客居異鄉(xiāng),因秋氣引發(fā)秋思,此時詩人充
滿了鄉(xiāng)思之愁。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方式之抒情的能力。
頸聯(lián),,歲華空復晚,鄉(xiāng)思不堪愁,,中“鄉(xiāng)思不堪愁”直抒胸臆,“歲華空復晚”詩人客居異鄉(xiāng),想到秋天一到,一
年又將盡了,因秋景引發(fā)秋思,無法抑制內(nèi)心濃濃的“鄉(xiāng)思”之愁,運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
尾聯(lián)“西北浮云外,伊川何處流”中通過寫“浮云”的遮蔽、“伊川”的空自奔流,在景物描寫中寄托了作者自己
的漂泊之感,尾聯(lián)通過寫西北望所見之景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運用了以景結情的手法。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欲有問”,是《論語》中的故事。孔子帶學生們周游列國,迷路了,讓子路向隱者長沮、桀溺問
路。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
番慨嘆。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沖突。
★1.下面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濱,“楚云端”則表現(xiàn)出對家鄉(xiāng)的仰望。句意平淡卻情感含蓄而濃烈。
B.“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離家鄉(xiāng)遙遠,還表明此時與家鄉(xiāng)兩地隔絕,不能歸去,用詞貼切。
C.“迷津欲有問”運用典故,表現(xiàn)出作者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又想求它做事、以展鴻圖的矛盾心理。
D.“歸帆天際看”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極目遠眺,內(nèi)心充滿難以訴說的悲涼。
2.本詩首聯(lián)廣受后世稱道,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
【答案】LD
2.①首聯(lián)選取了“落葉”“鴻雁”“長江”的典型意象,點明季節(jié),描繪了一幅凄涼寒冷的深秋景象。②一個“寒”
字,既點明了題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還烘托了作者內(nèi)心的失意悲涼。③首聯(lián)采用起興(或
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詩悲涼迷茫的感情基調(diào),為后文的思鄉(xiāng)與或出世或歸隱而難以抉擇的矛盾心情作
鋪墊,結構上也與詩歌的最后一句相呼應。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D.“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理解有誤,此處應是詩人想象家人們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遙望著天際
的孤帆,期盼著自己的歸去。
故選D。
2.本題考查敘述賞析句子的能力。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木”,就是“落葉”,“雁”“長
江”等意象,點明季節(jié)。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xiàn)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使人覺得寒冷,這不僅是秋天的天氣情況,
也是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烘托了作者內(nèi)心的失意悲涼。
同時“寒”字也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處身于這種環(huán)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遠離故土,思想處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首聯(lián)采
用起興(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詩悲涼迷茫的感情基調(diào),為后文的思鄉(xiāng)與或出世或歸隱而難以抉擇的矛
盾心情作鋪墊,結構上也與詩歌的最后一句相呼應。
國練提升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詠白海棠賈探春①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韁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詠白海棠林黛玉②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韁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注】①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②林如海與賈敏的女兒,外祖母憐其孤獨,
接來榮國府扶養(yǎng),出身于鐘鼎世家,書香之族,祖籍姑蘇,家住揚州,先祖曾世襲列侯,父親林如海乃是
前科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
★1.下面對詞曲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賈詩”首聯(lián)以白海棠生長的環(huán)境,“斜陽寒草、苔翠盈盆”的清幽暗寓賈探春出身卑微。
B.“林詩”首聯(lián)以“半卷”“半掩”寫賞花人嬌媚含羞之態(tài),為后面抒發(fā)幽怨情感作鋪墊。
C.兩詩都是詠物詩,講究形神兼?zhèn)?,其頷聯(lián)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神韻各有不同。
D.兩詩均采用擬人、比喻、夸張以及化用前人詩句的手法,將個人的命運與海棠神韻融合。
2.請結合探春、黛玉“海棠”詩,賞析探春與黛玉形象特點的異同。
【答案】1.D
2.(1)相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寫出兩者冰清玉潔的形象(采用比喻、擬人等以海棠的白,寫
出兩者的冰清玉潔的形象或頷聯(lián)都采用“化用”前人詩句的手法,描繪出兩者冰清玉潔的形象。如此作答可酌
情給分。)
(2)不同:①賈探春《詠白海棠》以白海棠自喻,從海棠生長的環(huán)境入手,既描繪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
寫出自己的超凡脫俗和無法主宰個人命運的形象。(塑造出一個超凡脫俗和無法主宰個人命運的女性形象)
②林黛玉《詠白海棠》從海棠的賞花人寫起,以人寫花。詩中的種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閨怨女”,都是她
的自我寫照。描繪了一個高潔、哀愁與多情的形象。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D.“夸張”錯誤。詩歌中的白海棠形象:花色潔白,姿態(tài)柔弱,氣質(zhì)孤高。所用手法:①烘托:用斜陽、寒草、
重門等清冷幽僻的景物烘托白海棠孤獨高潔的形象。②擬人:把白海棠比作一位冰肌玉骨的仙子,突出白海
棠美麗的形象和高潔的氣質(zhì)。③比喻:把白海棠高潔的精神比作美玉?!袄婊ㄉ爝M庭院里,卷開竹簾,打開
門,她把冰塊當做泥土,把玉當做盆''運用比喻的手法?!跋裨聦m中的嫦娥縫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閨房
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八胍谢枰刮黠L之中,嬌羞默默,無處訴說自己的一片
深情”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人的情態(tài)。故選項“夸張”錯誤。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藝術形象的賞析的能力。
探春詩:
首聯(lián)寫白海棠生長的環(huán)境,在斜陽寒草、苔翠盈映襯下,顯得十分清幽。頷聯(lián)以玉和冰雪喻白海棠花。蘇
軾《松風亭下梅花盛開?又韻》詩:“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蓖瑫r,這又是以花擬人,把它比
作仙女,因為《莊子?逍遙游》曾說美麗的神人“肌膚若冰雪”。玉潔冰清的,此聯(lián)贊美白海棠花的精神比玉
還高潔,花瓣似仙女使人迷戀陶醉。頸聯(lián)說:白海棠花蕊芬芳嬌弱無力,深夜的月亮照出了她美麗的身影。
尾聯(lián)的意思是:不要說白海棠像白衣仙女會升天飛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黃昏中吟詠呢。探春這首詩以美
女喻花,寫出了白海棠的美麗姿態(tài)和高潔精神,這也是她本人的寫照?!坝袷蔷耠y比潔”,正是“才自清明
志自高”的同義語?!把榧」且卒N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形象的進一步
描繪。芳心無力,使人聯(lián)想到斷線風箏;絹仙羽化,也使人聯(lián)想到離家遠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賦予了白
海棠,實際上是借白海棠詠嘆自己。
黛玉詩:
黛玉的這首詩,被海棠詩社社長李紈稱為“風流別致”,歷來評論家認為此詩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及風貌,表明
了黛玉鄙棄污濁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獨寂寞的感傷情緒以及才華橫溢的才情。首聯(lián)上來不是直接寫花,而
是先寫賞花的人?!鞍刖怼?、“半掩”寫出賞花人的嬌媚含羞之態(tài),與花映襯;“湘簾”是湘妃竹做的簾子,這里
切合黛玉“瀟湘妃子”的身份。歷來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純潔,黛玉則從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當非同一般,
因而喻為“冰”“玉”,顯得別具風采,又寫出黛玉“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品格。頷聯(lián)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資
質(zhì)的皎潔;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這里用“偷來”“三分白”、“借得”“一縷魂”,構思巧妙別致。
這是化用了宋代盧梅坡《雪梅》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頸聯(lián)上句喻白海棠花像月中仙
人縫制的白衣;下句喻白海棠又像秋天閨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淚痕。對這兩句詩,脂硯齋有評論:“虛敲
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脫落自己?!痹娋潆[中描寫的當是黛玉的自我形象與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縫縮袂”暗
示黛玉前世為絳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點出黛玉以淚還債之意。尾聯(lián)寫白海棠含羞帶怯地獨立深夜
西風之中,寄寓了黛玉滿腹憂傷卻無處傾訴衷腸,只得聽任西風摧殘的凄涼心情。在《詠白海棠》中,林
黛玉的詩又一次說出了自己的心聲,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巴祦砝嫒锶职?,借得梅花一縷魂。”“嬌羞默默
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比缋罴w所嘆,“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比鐚氂袼潱皬暮翁幭雭?!”黛玉
亦如一朵白海棠,具梨蕊之嬌潔,又借得了梅花芳香孤傲的品性。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螢螢火
陳與義
翩翩飛蛾掩月燭,見烹膏油罪莫贖。
嘉爾螢火不自欺,草間相照光煜煌。
卻馬已錄仙人方①,映書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見陋質(zhì),但畏風雨難為光。
【注釋】①相傳仙人方術,取螢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馬見而鳴,卻不敢行。漢代武威太守劉子南佩戴
螢火丸,敵箭不近身,安然脫險。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飛蛾在月光燭火邊翩然起舞,終葬身于燈油之中。飛蛾心向光亮,撲火而亡,“烹”字見其慘烈,
“罪莫贖”的結局令人同情。
B.頷聯(lián)作者態(tài)度鮮明,贊揚螢火不會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間,質(zhì)性卑微,卻會在夜晚的
草叢間發(fā)出煜煜之光。
C.頸聯(lián)以螢火“卻馬”“映書”的典故來揭示螢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實用價值和風雅意味,對
其贊賞也更進一層。
D.整首詩綜合運用對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筆致生動,抒發(fā)了作者對螢火的敬佩、喜愛之
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2.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表達,請闡述該詩怎樣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LA
2.①作者不以自己有限能力和不幸處境而消極沉淪,務求有補于世,胸懷博大,境界深廣。
②害怕被風雨遮蔽,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對選賢任能的期盼、對才華的自信、對發(fā)揮才學報效國家的渴望。
③對朝廷或奸佞埋沒人才的擔憂(不甘)。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J“罪莫贖,的結局令人同情”理解錯誤。對作者態(tài)度立場的把握有誤,從“嘉爾螢火不自欺”就可以看出,飛
蛾是作為陪襯事物入詩的,它不能發(fā)光,自取滅亡,其行為是癡妄的。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螢火蟲并不自欺欺人,旨在夜晚草叢間發(fā)出微弱的光,它還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作
者以螢火蟲自比,自己雖然能力有限,身處窘境,但不因此而消沉,務求有補于世,胸懷博大,境界深廣。
尾聯(lián)“不畏月明見陋質(zhì),但畏風雨難為光”的意思是:螢火蟲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而顯出粗陋的本質(zhì),它只害
怕被風雨遮蔽了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尾聯(lián)寫的是螢火蟲,但目的不在螢火蟲。詩人借助螢火蟲的心理描寫,
來表明詩人相信自己擁有才華,渴望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學去報效國家,表達了詩人對朝廷或奸佞埋沒人才
的擔憂以及選賢任能的期盼之情。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歸雁
陸龜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
似悲邊雪音猶苦,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島聚棲防暗繳,風灘斜起避驚濤。
時人不問隨陽意,空拾欄邊翡翠毛。
【注】①陸龜蒙:晚唐詩人,一生都處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的時局中。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借詠雁寫人,既寫歸雁天涯奔波勞苦,也暗示詩人的生活處境。
B.三四句緊承上聯(lián),借“邊雪”與“岳云”烘托歸雁遷徙路途遙遠。
C.頸聯(lián)聚焦險惡環(huán)境中的行動、神態(tài)描寫,凸顯歸雁擔驚受怕的心理。
D.本詩與王維的《使至塞上》,均借“歸雁”抒發(fā)詩人羈旅天涯之感。
2.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義?請簡要分析。
【答案】1.C
2.①人們不關心我追隨太陽、依季節(jié)而定行止的特性,只撿拾我落在柵欄邊的翡翠一樣的羽毛。(人們不
理解南飛北歸是大雁的習性,只撿拾它落下的羽毛做裝飾)
②借雁自喻(托物言志),借大雁不被時人理解表現(xiàn)自己的孤高。
③流露出詩人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神態(tài)描寫”錯誤?!霸聧u聚棲防暗繳,風灘斜起避驚濤”意思是:聚在月光照耀的孤島上休息還得提防暗中
的箭,在大風吹過的沙灘上斜飛而起只為躲避撲來的驚濤駭浪。只有動作描寫,沒有神態(tài)描寫。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聯(lián)“時人不問隨陽意,空拾欄邊翡翠毛”意思是:現(xiàn)在的人不問你們隨太陽運行而遷徙的原因,只知道撿拾
欄桿邊如翡翠般的羽毛。
詩人以雁自喻,時人不關心大雁,不理解大雁,即詩人不被關心、了解,借大雁不被時人理解表現(xiàn)自己的
孤高?!翱帐皺谶咊浯涿?,流露出詩人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
畫練真題
、(河北省邯鄲市2022屆高三5月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
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
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文場供②秀句,樂府待新詞。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注]①逋(bu)客:隱居或無官失意的人。②供:供奉,即傳誦之意。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四句客觀地敘述了李白和杜甫兩位偉大詩人生逢亂世、仕途多艱、到處流離的生活狀況。
B.五六句以極精練的詩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一“恨”,一“悲”,著力表現(xiàn)二人抱負
不得實現(xiàn)的痛苦心情。
C.七八句用夸張的手法極力渲染李杜詩歌成就及其影響,表達了對兩位詩人的仰慕之情。
D.全詩讀其詩,思其人,感其遇,既感嘆、同情李杜二人人生境遇,又慶幸他們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
詩篇。
16.有人認為本詩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某些規(guī)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
15.C
16.①“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后工”,許多詩人正是因為抱負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際遇,才創(chuàng)作
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詩篇。②偉大詩人及其偉大詩篇的出現(xiàn),都是“天意”,是時代的產(chǎn)物。③人民對優(yōu)
秀作家和優(yōu)秀作品充滿喜愛和期待。④經(jīng)典的作品往往可以經(jīng)受時間和空間的檢驗,經(jīng)久不衰,廣為流傳。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七八句用夸張的手法極力渲染李杜詩歌成就及其影響”分析錯誤,“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寫李
白、杜甫的詩章將被千古傳誦,詩人的名字將遍播天涯海角。沒有使用“夸張”手法。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分析鑒賞及評價作者觀點的能力。
(1)詩的首聯(lián)“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記述李白和杜甫晚年流落異鄉(xiāng)的悲慘狀況。第二聯(lián)“不得高
官職,仍逢苦亂離”是首聯(lián)的進一步延伸,謂李杜二人生逢離亂時代,一生不得志,而且到處流離,過著
窮困潦倒的生活。第三聯(lián)“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以極精練的詩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
遭遇。許多詩人就是因為抱負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際遇,才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詩篇,所謂“文
章憎命達”“詩窮而后工”,從李杜二人身上就能體現(xiàn)出來。
(2)而偉大詩人及其偉大詩篇的出現(xiàn),也正是時代的產(chǎn)物,都是“天意”,是上蒼的安排。安史之亂是動
亂時代,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代,正是這樣的時代,培育了一代優(yōu)秀的作家,培養(yǎng)和造就了李白、杜甫
這樣的文學家。
(3)結合詩歌第五聯(lián)“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在肯定李杜二人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地位之后,說明社
會對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期望。末聯(lián)”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鄭重地指出,就因為他們二人這樣的
不幸遭遇,才使他們創(chuàng)作出深刻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忠實地表現(xiàn)廣大人民愿望的“好詩”來,這也正是廣大
人民熱愛這兩位詩人、喜愛他們的“好詩”的緣故。這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文學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人民最
喜愛優(yōu)秀詩篇,最熱愛優(yōu)秀作家,這是時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
(4)結合詩歌第四聯(lián)“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則是從另一面闡明,生活雖然悲慘,命運盡管不幸,
但李杜二人都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詩篇。“吟詠”句謂二人的詩作可傳至千秋萬代,“聲名”句謂二人的詩名傳
布天下四方。唐朝海外交通發(fā)達,李白、王維等詩人就和日本人阿部仲麻呂為好友,李白詩多有流傳入國
外者。
二、(遼寧省撫順市2022年高三模擬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日偶成
(宋)程顏①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潁,宋代大儒,著名理學家、哲學家。②道,世界運轉的原理、規(guī)律。形,物質(zhì)。有形外,即
超越物質(zhì)的存在。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題目中的“偶成”,表明詩人的題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來,而非刻意探求,是心靈品質(zhì)的自然流露。
B.詩人認為,閑暇有助于心靈恢復自由,酣睡到東窗紅日高升才悠然轉醒,事事從容,心態(tài)閑靜安適。
C.在詩人眼中,萬物靜止皆呈圓滿自得之態(tài),欣賞春夏秋冬四時的景致興味盎然,人與自然流通不隔。
D.詩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當心靈不受困于外在的條件限制時,最終能夠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君子。
16.作為一位偉大的理學家,程穎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生活家。作者在此詩的尾聯(lián)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
請結合全詩談一談,詩人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感悟這個道理的。
【15~16題答案】
【答案】15.B16.①作者在尾聯(lián)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處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這就是作者
認為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境界。
②首聯(lián)作者由自己心境清閑,事事從容,睡醒之時,紅日高照的日常生活中,感悟這均是修身養(yǎng)性的結果,
是清靜無為的化境,這種清靜無為即處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的境界。
③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作者從觀察世間萬事萬物、“四時”、天地形體、風云變態(tài)中感悟雖然世事、自然紛紜變幻,
千奇百態(tài),但只要靜靜地觀察,就能窮極物理、格物致知,才能達到處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的境界。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閑暇有助于心靈恢復自由”錯誤,首聯(lián)說自己心境清閑,事事從容,睡醒之時,紅口高照。此處的“閑”,
是佛、道兩家宣揚的“心氣和平”“收心忍性”,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謂“無生”,不是“閑暇”。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回答此題,應先明確尾聯(lián)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什么,根據(jù)“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可知,
作者認為修身成人的道理是處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做到如此才稱得上是英雄豪杰。
首聯(lián),“睡覺東窗日已紅”是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從中悟到心境清閑,事事從容,“心氣和平”“收心
忍性”,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方能達到修道的精神境界,即達到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的從容。
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意思是冷靜觀察萬物都有自得,四季興致感受與人相同。道理通達天地形體以外,深思進入
風云變化之中。其中“萬物”“四時”有形的“天地”和變幻的“風云”是作者日常所見,讓作者感到應
在靜觀沉思中感受天地萬物之外的大道,這種“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導人立身處世的最高準則,就是尾
聯(lián)講的“富貴不淫貧賤樂”。
三、(濟寧市名校2022屆高三下學期4月模考)閱讀下面兩首詠柳絮的詞,按要求完成15-16題。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②。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
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臨江仙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
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樓,在今徐州市,唐朝張建封為其愛妾關盼盼所建。張死后,關盼盼獨居此樓十多年。②逐對
成逑: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粘在一起?!板稀奔础扒颉?。
★15.下面對兩首詞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首柳絮詞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將柳絮自比,來表達了內(nèi)心的情感。
B.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一意思是柳絮可不斷借助好風之力,直上青云。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臨江
仙》中“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薛詞“蜂圍蝶陣亂紛紛”一句,以蜂蝶紛飛之狀,來喻寫柳絮的疏狂自得,著一“亂”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貴州中國郵政銀行考試題庫及答案
- 審計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 審計實施面試題及答案
- 審計考研復試題目及答案
- 審計管理面試題及答案
- 審計的英文面試題及答案
- 垃圾袋實驗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企業(yè)審計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農(nóng)業(yè)銀行秋招面試題目及答案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含答案)
- (一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 (一) 政治試卷(含官方答案)
- 鋼板樁施工過程中應急安全措施
- 研學基地的運營模式與管理
- 政府采購招標代理服務風險控制措施
- 2024年足球品牌50強報告(英文版)-Brand Finance
- 二零二五版學校校園害蟲防治滅四害合作協(xié)議3篇
- 《融水香杉育苗技術規(guī)程》
- 信息安全意識培訓課件
- 美的MBS精益管理體系
- 部編高教版2023·職業(yè)模塊 中職語文 品質(zhì)
- 帶狀皰疹中醫(yī)護理查房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