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6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通用)
專題21:九下古詩詞+古詩詞閱讀精練
一、(2025?河北邯鄲?二模)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秋望
李夢陽
黃河水繞漢宮墻①,河上秋風雁幾行??妥舆^壕②追野馬③,將軍歿箭④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⑤,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⑥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⑦。
[注]①漢宮墻:指明朝當時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長城。②客子:指離家戍邊的士兵。過壕:指越過護城河。
③野馬:此處指人馬蕩起的煙塵。④強(tao)箭:將箭裝入袋中。毀,裝箭的袋子。⑤飛挽:迅速運送
糧草。⑥朔方:唐代方鎮(zhèn)名,此處泛指西北一帶。⑦郭汾陽:即郭子儀,以功封汾陽郡王。
1.這兩首詩同為邊塞詩,《漁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勾勒出一派的邊
塞黃昏景致,《秋望》緊扣二字落筆,多聯(lián)詩句中描寫了凄清肅殺的秋的氣息。
2.《漁家傲?秋思》中“悠悠"一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這兩首詩詞中畫線句子分別塑造了怎樣的將士形象?
【答案】1.孤寂、荒涼秋望2."悠悠”一詞寫出了羌笛聲的悠長、凄婉,烘托出邊塞的孤寂、
悲涼氛圍,表達了將士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3.《漁家傲?秋思》中畫線句子塑造了思念家鄉(xiāng)卻又因功
業(yè)未立而無法歸家,壯志難酬、內(nèi)心痛苦的將士形象;《秋望》中畫線句子塑造了積極進取、英勇無畏、
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將士形象。
【導語】范仲淹《漁家傲》以蒼涼筆觸勾勒邊塞孤寂,長煙落日中盡顯戍邊之苦;李夢陽《秋望》則用黃
河秋風為背景,通過"射天狼"的豪邁與"冷戰(zhàn)場”的蕭索形成張力。兩詩皆以秋景寫邊愁,前者重抒情之悲,
后者顯歷史之思,共同展現(xiàn)了將士的忠勇與無奈。
1.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
(1)《漁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描繪出了一幅孤寂、荒涼的邊塞黃昏景致。群
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孤城緊閉,這樣的景象讓人感到孤獨、凄涼,仿佛置身于一個荒涼的世界
中。
(2)《秋望》這首詩緊扣"秋望"二字,通過描寫黃河、秋風、大雁、黃塵、白月等意象,營造出凄清肅殺
的秋的氣息。其中,詩人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了對邊塞孤寂、荒涼之感的深刻感受。
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意思是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夜深了,將士們都
不能安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fā),只好默默地流淚。
首先,“悠悠”一詞寫出了羌笛聲的悠長、綿延不絕的特點,使得讀者仿佛能夠身臨其境地聽到那凄婉的笛聲
在夜空中回蕩。其次,這一詞語也烘托出了邊塞的孤寂、悲涼氛圍,與詩中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等景象相呼應,共同營造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意境。最后,通過“悠悠"的羌笛聲,詩人表達了將士們對家鄉(xiāng)
的深深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詩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摯。
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意思是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xiāng)遠隔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
業(yè)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濁酒一杯家萬里"直接表明將士們身處邊塞,遠離家鄉(xiāng)萬里之遙。他們只
能借這一杯濁酒來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體現(xiàn)出他們內(nèi)心深處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眷戀。"燕然未勒歸無計”
則展現(xiàn)出他們壯志未酬的無奈與堅守。"燕然未勒”化用竇憲追擊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的典故,暗示將士們還沒有建立像竇憲那樣的功業(yè),所以無法計劃歸鄉(xiāng)。他們?yōu)榱藝业倪吔矊?,甘?/p>
忍受思鄉(xiāng)之苦,繼續(xù)堅守在邊塞,塑造出既有思鄉(xiāng)柔情又有報國壯志的復雜將士形象。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強箭射天狼",意思是士兵們跨過護城河時塵沙陣陣,將軍從弓袋中拔箭射敵軍。"客
子過壕追野馬”描繪了離家戍邊的士兵們躍過壕溝,奮勇追擊如野馬般奔騰的敵人的場景。"過壕”這一動作
體現(xiàn)出士兵們行動的果敢和勇猛,他們不懼危險,積極投入到戰(zhàn)斗中,展現(xiàn)出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將軍毀箭
射天狼”刻畫了將軍將箭裝入袋中,準備射殺天狼(這里的天狼象征著來犯的敵人)的形象。將軍的這一行
為凸顯出他的沉穩(wěn)、果敢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時刻準備著給予敵人致命一擊,帶領士兵們保衛(wèi)邊疆。這
兩句詩共同塑造了一群英勇無畏、勇猛善戰(zhàn)的將士形象,他們?yōu)榱藝业陌踩妥饑?,在?zhàn)場上奮勇殺敵,
毫不退縮。
二、(2025?江蘇鎮(zhèn)江?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①,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①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4.這兩首詞均以邊塞為背景,范詞的上闋以“衡陽雁去""""孤城閉"等意象烘托戍邊之苦,陸詞的下
闋則以"鬢先秋""淚空流"""等語句,刻畫了英雄之悲。
5.《漁家傲?秋思》中的"孤城閉”與《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中的“淚空流”都蘊含著詞人的情感,試作分
析。
6.兩位詞人在詞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個人處有何不同?
【答案】4.千嶂里身老滄洲5.范詞透露對戰(zhàn)爭形勢的擔憂;陸詞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憤懣
或對朝廷不思抗敵的憤慨、失望。6.范詞:思鄉(xiāng)難歸,功業(yè)難建。
陸詞:年老體衰(或退隱閑居),抗敵無望。
【導語】這兩首詞均以邊塞為背景,卻呈現(xiàn)不同心境。范詞以蒼涼秋景烘托戍邊之苦,"孤城閉"道盡將士孤
寂;陸詞則以“淚空流"直抒壯志難酬之悲。范仲淹身處邊關,憂國思鄉(xiāng);陸游退居江湖,心系疆場。前者是
現(xiàn)實的戍邊者,后者是夢回的愛國者。兩相對照,可見宋代文人報國情懷的兩種典型表達。
4.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
結合"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可知,范仲淹的《漁
家傲?秋思》通過"衡陽雁去""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等意象,描繪了邊塞的荒涼與孤寂。
其中,"千嶂里〃以層巒疊嶂的險峻地形,暗示了戍邊環(huán)境的惡劣與封閉,進一步烘托出將士們遠離家鄉(xiāng)、身
處險境的孤苦。
結合"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可知,陸游的《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下闋通過"鬢先秋""淚空流""身老滄洲"等語句,刻畫了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悲涼。"身老滄洲"一句,以"滄
洲"指代隱居之地,與“心在天山”形成強烈對比,表達了詩人雖心系邊疆、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因年老體衰、
報國無門而被迫隱居的無奈與悲憤。
據(jù)此作答即可。
5.本題考查情感把握和對比閱讀。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意思是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
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孤城閉"三字不僅描繪了一幅邊塞孤城在黃昏時分緊閉城門的畫面,更蘊含了詞人深沉的情感。這一細節(jié)透
露出邊塞戰(zhàn)事的緊張與嚴峻,暗示了敵軍可能隨時來襲的危機。城門緊閉,既是防御的需要,也反映了戍
邊將士們內(nèi)心的緊張與戒備。范仲淹借此表達了對戰(zhàn)爭形勢的深深擔憂,以及對戍邊將士們艱苦生活的同
情。同時,"孤城"二字也象征著將士們遠離家鄉(xiāng)、孤立無援的境地,進一步加深了詞中的悲涼氛圍。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I”,意思是胡人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
如秋霜,只能任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滄洲!
"淚空流"一句直接抒發(fā)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憤懣與悲涼。陸游一生渴望抗金復國,卻屢遭挫折,晚年更是被迫
隱居,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淚空流"三字,既是對自己年華老去、壯志未酬的無奈嘆息,也是對朝廷不思
抗敵、偏安一隅的憤慨與失望。淚水空流,卻無法改變現(xiàn)實,這種無力感與悲憤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詞中
深沉的情感基調(diào)。
6.本題考查詩詞內(nèi)容理解。
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通過描繪邊塞的荒涼與孤寂,深刻展現(xiàn)了自己作為戍邊將領的復雜心境。詞
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直接點出了詞人的處境:一方面,他深切思念著遠方的家鄉(xiāng),渴望歸
家;另一方面,由于邊疆戰(zhàn)事未平,功業(yè)未就,他又無法抽身離去。這種思鄉(xiāng)難歸與功業(yè)難建的矛盾,構
成了范詞中個人處境的核心。詞人只能在孤城中借酒消愁,面對長煙落日,感嘆自己的無奈與悲涼。
陸游在《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中,則以另一種方式展現(xiàn)了自己的個人處境。詞中"胡未滅,鬢先秋,淚
空流”等句,深刻表達了詞人年老體衰、壯志未酬的悲涼。他曾經(jīng)滿懷激情地奔赴邊疆,渴望建功立業(yè),但
如今卻已年老體衰,無力再戰(zhàn)。同時,"身老滄洲"一句更揭示了他退隱閑居的現(xiàn)實,與曾經(jīng)的豪情壯志形成
了鮮明對比。這種抗敵無望、壯志難酬的處境,使陸游的詞中充滿了憤懣與失望。
范仲淹與陸游在詞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個人處境截然不同。范詞中,詞人作為戍邊將領,面臨著思鄉(xiāng)難歸與功
業(yè)難建的雙重困境;而陸詞中,詞人則因年老體衰、退隱閑居,而深感抗敵無望、壯志難酬。
三、(2025?河南信陽?三模)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
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祭常山①回小獵
蘇軾
青蓋前頭點皂旗②,黃茅岡下出長圍③。弄風驕馬跑空④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⑤,歸來紅葉滿征衣。圣明若用西涼簿⑥,白羽猶能效一揮。
【注釋】①常山:位于今山東諸城(即密州)南二十里,山不高大,但頗著名。②皂旗:黑旗,此
指打獵的馬隊。③出長圍:指布列士兵組成又長又廣的合圍狩獵陣式。④跑空:烈馬跑貌,形容馬蹬腳刨
地之狀。⑤翠:蒼翠的山峰,指常山。⑥西涼簿:官名,代指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名將謝艾,謝艾本
書生,善用兵,勝仗無數(shù)。
7.下列對兩首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無聊的一項是()
A.甲詞中的“千騎卷平岡"以"卷"字展現(xiàn)出狩獵隊伍迅猛奔騰之勢,盡顯豪邁之氣。
B.甲詞中的畫線句蘇軾以馮唐自喻,運用典故表達了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迫切心情。
C.乙詩"弄風驕馬跑空立"通過描寫駿馬昂首嘶鳴之態(tài),側面烘托出狩獵場面的熱烈。
D.乙詩中畫線句蘇軾借謝艾典故,暗示朝廷若啟用自己,他愿效仿書生將軍上陣退敵。
8.兩首作品都以"狩獵”為場景,但所用意象獨具匠心。請任選一處意象,結合具體詩詞句子,分析其對塑
造作者形象的作用。
【答案】7.B8.示例一:甲詞中“天狼”意象,以星喻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通過拉
滿弓箭射向天狼的想象,塑造出蘇軾渴望馳騁疆場、抵御外患的愛國將領形象。
示例二:乙詩中"白羽"(羽扇)意象,化用謝艾典故,"白羽猶能效一揮"以文人揮扇指揮作戰(zhàn)的姿態(tài),展現(xiàn)
了蘇軾既有文才又渴望建功的儒將風采。
【導語】這兩首蘇軾作品均以狩獵為題材,展現(xiàn)了詩人豪邁激昂的報國情懷。甲詞以"千騎卷平岡”的壯闊場
景凸顯英雄氣概,乙詩則通過“驕馬跑空""蒼鷹掠地”的動感意象烘托英武形象。兩作都巧妙用典(馮唐、謝
艾),將狩獵場景升華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抒懷,體現(xiàn)了蘇軾"豪放詞派”的典型風格。
7.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誤。甲詞中"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典故里,蘇軾是以"魏尚"自比,而非"馮唐"。典故出自《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文帝派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恢復其云中郡守的職位。蘇軾在此處是希望朝廷能像漢
文帝派遣馮唐赦免魏尚一樣重用自己,故“以馮唐自喻”的表述有誤。
故選B。
8.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題目要求分析兩首作品中意象對塑造作者形象的作用,需結合具
體詩詞句子,從意象含義、詩句內(nèi)容入手,闡述其如何展現(xiàn)作者形象。
甲詞中"天狼"意象:在《江城子?密州出獵》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天狼"在古代
星象學中常被視為主侵掠的惡星,蘇軾在此以星喻敵,暗指西夏等邊境威脅。詩句可譯為"我定將把雕弓拉
成滿月一樣,朝著西北方,射向那象征敵寇的天狼星通過拉滿弓箭射向天狼的想象性動作描寫,生動地
塑造出蘇軾渴望馳騁疆場、抵御外患,以一身武藝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將領形象,盡顯其豪邁的英雄氣概與強
烈的報國之志。
乙詩中"白羽"意象:《祭常山回小獵》中“白羽猶能效一揮","白羽"指代羽扇,蘇軾化用東晉名將謝艾以書
生身份揮白羽扇指揮作戰(zhàn),屢建奇功的典故。此句意為"我也能像謝艾那樣揮動羽扇,運籌帷幄,建立功勛”。
詩人借這一意象,以文人揮扇指揮作戰(zhàn)的儒雅姿態(tài),展現(xiàn)了自己既有文才學識,又渴望投身戰(zhàn)場、建功立
業(yè)的儒將風采,體現(xiàn)出他文韜武略兼?zhèn)洌桓视谥蛔鲆唤闀闹鞠颉?/p>
任選一處作答即可。
四、(2025?云南楚雄?三模)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9.下面對甲詞的理解與賞析,不F碘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通過"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岡”等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蘇軾出獵時的威武形象和壯觀場
面。
B."親射虎,看孫郎"一句,通過典故表達了蘇軾以孫權自比,暗示自己雖年事漸高,但仍具有少年的豪
情壯志。
C."鬟微霜,又何妨"一句,反映了蘇軾雖年事漸高,但仍不減當年的豪情,展現(xiàn)了他豁達樂觀的性格。
D.下闋中的"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表達了蘇軾對朝廷未能重用他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悲觀失望。
10.甲詞中“鬢微霜"和乙詞中"微冷"的"微"字各有何妙處?
【答案】9.D10.甲詞中“鬢微霜”是說詞人對自己年老鬢發(fā)稍白不在意,表明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壯心猶
在;乙詞中"微冷"是說正因為“稍微有一點冷",才會有"山頭斜照卻相迎",使詞人對宇宙之間的循環(huán)有了一
種了悟,而不會一直在悲苦和挫折中消沉,表明詞人超脫曠達的胸襟。
【導語】蘇軾兩首詞展現(xiàn)了其豪放與曠達的雙重境界?!督亲印啡炞⒅üαI(yè)的豪情和雄偉抱負,
《定風波》道出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兩詞一顯英雄氣概,一展隱逸情懷,共同構成蘇軾詞作中剛柔并濟
的獨特美學。
9.本題考查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與賞析。
D."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化用漢文帝派遣馮唐赦免魏尚的典故,詞人以魏尚自喻,表面是期待朝廷遣使重
用,實則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憤懣,但情感核心是對建功報國的渴望,而非悲觀失望,選項中"對未來的悲觀失
望”表達錯誤;
故選D。
10.本題考查對詞語的賞析。
甲詞"鬢微霜"字面含義:鬢角只是"微微"發(fā)白,輕描淡寫年齡增長的痕跡。以"微"弱化"霜"的衰頹感,暗示
詞人對"年老”的不在意一一"鬢微霜"并非垂垂老矣,而是正值壯年仍有充沛精力。與"又何妨"呼應,凸顯"老
當益壯”的豪情:即便歲月稍染鬢角,也無法阻擋"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壯志,突出其建功立業(yè)的迫切與自信。
乙詞《定風波》中“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意思是:雨后春風略帶寒意,吹醒了詞人的
酒意,帶來"微微的冷感",卻恰逢山頭斜陽迎面照耀。"微冷"點明雨后氣溫的輕微變化,為“斜照相迎"的轉
折做鋪墊,暗示天氣由雨轉晴的自然循環(huán)。"微冷"的"微"弱化了挫折感,與"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
呼應,表明詞人對人生"小挫折”的淡然。
由"微冷"到"斜照"的過程,暗喻人生境遇的起伏,而"微"字傳遞出一種"不過如此"的超脫:即便有暫時的"冷",
也會有陽光照耀,體現(xiàn)詞人對順逆無常的通透認知,以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然曠達的心境。
五、(2025,北京海淀?三模)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①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②: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③。
注釋:①本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為了收復中原,曾
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未被采納。呂叔潛,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詳。②(姮(heng)娥)即嫦娥,傳說中
月宮的仙女。③(斫(zhuo)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傳說月中有桂樹。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表?,砍。
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上片描寫了分食牛肉、演奏軍樂、沙場閱兵的軍旅生活。
B.《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起句"轉""又"字,抒發(fā)了對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奠定了
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C.《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直下看"指目光一直往下看,這看似簡單的口語化表達增加了詞
作的趣味。
D.《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運用了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借月詠懷,富有浪漫主
義色彩。
12.結合畫線句說說兩首詞的結尾是如何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答案】11.B12.《破陣子》以"可憐白發(fā)生"嘆壯志未酬;《太常引》以“斫去桂婆娑"盼掃清障礙,
兩詞結尾皆表報國情懷。
【導語】兩首詞均以白發(fā)為引,《破陣子》壯志未酬悲慨蒼涼,《太常引》借月抒懷寄寓理想,辛詞豪放
中見沉郁,浪漫里藏鋒芒。
11.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及表現(xiàn)手法。
B.《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意思是一輪中秋夜的明月,灑下
如金波般的光影緩緩轉動,就像一面重新打磨過的飛天明鏡,描繪出中秋明月皎潔、圓潤且光影流轉的美
妙景象。"轉"字形象地寫出了中秋月緩緩移動的動態(tài),"又"字則強調(diào)了時光的流轉,多年過去又到中秋。但
這兩句主要是在描繪中秋夜月的美好與明亮,并非奠定“對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的感情基調(diào)。詞作的
感情基調(diào)是借月抒發(fā)壯志難酬、渴望收復中原的情懷等;
故選Bo
12.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結尾"可憐白發(fā)生”直抒胸臆。詞的前面部分描繪了一幅豪邁壯闊的軍旅生活畫面和激烈的戰(zhàn)斗場景,"醉里
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
驚”,意思是醉意中挑亮油燈細看佩劍,夢中又回到了號角聲震天的軍營。把烤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
奏響塞外的悲涼樂曲,在秋高氣爽的戰(zhàn)場上檢閱軍隊。戰(zhàn)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弦像驚雷一樣震響。
展現(xiàn)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然而結尾一句"可憐白發(fā)生",直接將詞人從夢境拉回到現(xiàn)
實,前面的一切壯志和理想都因自己的年老體衰而無法實現(xiàn),強烈地抒發(fā)了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
表達了詞人對年華老去、時光流逝的無奈,以及對不能在有生之年實現(xiàn)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理想的深深遺
憾和悲憤。詞人一生主張抗金,卻屢遭排擠和打擊,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無處揮灑,"可憐白發(fā)生"正是他這
種復雜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結尾"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意思是砍去月中那婆娑的桂樹枝葉,人們都說,這樣月光會更加清
澈明亮。此句運用象征和想象的手法。"桂婆娑”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月宮里的桂樹象征著阻礙光明、阻礙理想實
現(xiàn)的力量。在詞中,它象征著南宋朝廷中主和派等阻礙抗金復國力量的勢力。詞人想象著砍去月宮中婆娑
的桂樹,這樣月光就會更加明亮,寓意著掃清這些阻礙勢力,讓國家能夠走向光明,實現(xiàn)統(tǒng)一。表達了詞
人渴望掃清一切阻礙抗金事業(yè)的勢力,為國家創(chuàng)造一個光明的前景,實現(xiàn)自己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理想。
同時,也體現(xiàn)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民族未來的美好憧憬。
兩首詞的結尾雖然手法不同,但都表達了詞人強烈的報國情懷?!镀脐囎印吠ㄟ^夢境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
抒發(fā)壯志未酬的悲憤;《太常引》通過象征和想象,表達盼掃清障礙、實現(xiàn)理想的決心,二者都圍繞著詞
人報效國家這一核心情感展開。
六、(2025?甘肅武威?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詞,完成題目。
【甲】
送李中丞①歸漢陽別業(yè)
劉長卿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罷歸無舊業(yè),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②靜,輕生一劍知③。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乙】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注釋】①李中丞:名字不詳。中丞是唐代官職,為御史臺長官之一。②三邊:在古代泛指邊疆地區(qū)。
③一劍知:指自己舍生忘死、奮勇殺敵的精神只有隨身的寶劍知曉。
1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曾驅十萬師”"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是對李中丞過去征戰(zhàn)經(jīng)歷的回憶,展現(xiàn)其昔日的
輝煌與英勇。
B.【甲】詩"流落征南將""罷歸無舊業(yè),老去戀明時""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是對李中丞罷官后生活
的想象,有諷刺之意。
C.【乙】詞中"燈""劍""連營""戰(zhàn)馬""弓"等物都是詞人當年從軍時的常見之物,詞人用它們描繪了軍營
生活及戰(zhàn)斗場面,屬于實寫。
D.【乙】詞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運用對偶和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戰(zhàn)斗的
激烈和順利。
14.這兩首詩詞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處?
【答案】13.A14.都表達了昔日的壯志豪情,而今的悲慨(落寞)與無奈。
【導語】甲詩借老將"曾驅十萬師"的往昔與"罷歸無舊業(yè)”的現(xiàn)狀對比,嘆英雄遲暮;乙詞以"夢回沙場"的壯
懷與“白發(fā)生"的現(xiàn)實反差,抒壯志未酬。二者均以今昔之變,道盡英雄失路的悲慨與無奈,沉郁蒼涼中見赤
子之心。
1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辨析。
B.有誤,結合"流落征南將"(漂泊失意的征南將軍)、“罷歸無舊業(yè),老去戀明時"(罷官后無田產(chǎn),年老仍
心系朝廷)、“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在茫茫江漢上,日暮時分該歸向何處)可知,這些詩句描繪的是
李中丞罷官后的凄涼處境與矛盾心境:"無舊業(yè)"見其落魄,"戀明時"顯其忠誠,"日暮欲何之"則以景物烘托
迷茫無奈。全詩充滿對其遭遇的同情,并無"諷刺之意";
C.有誤,結合"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可知,"燈""劍"是眼前實景,但"連營""戰(zhàn)馬""弓"等是詞人"夢
回"(夢中)的場景,屬于對往昔軍營生活的虛寫(回憶),而非"當年從軍時的實寫";
D.有誤,結合"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可知,詩句以"飛快""霹靂弦驚"夸張地寫出戰(zhàn)馬疾馳、弓弦震
響的場景,且"馬作"對"弓如"、"的盧飛快"對"霹靂弦驚",運用了對偶與夸張手法。但詩句僅描繪戰(zhàn)斗的激
烈場面,未體現(xiàn)"戰(zhàn)斗的順利","順利"屬于過度解讀;
故選A。
14.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及情感理解。
結合甲詩"曾驅十萬師”"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可知,詩句直接回憶李中丞當年統(tǒng)帥大軍、鎮(zhèn)守邊疆、舍
生忘死的英勇戰(zhàn)績,展現(xiàn)其昔日馳騁沙場的壯志;結合乙詞"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場秋點兵"
可知,詞人通過夢境還原軍營生活,"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更以夸張筆法描繪戰(zhàn)斗場景,凸顯其對
收復失地的報國之志。由此可知,兩首作品均通過對往昔軍事生涯的刻畫,流露主人公的壯志豪情。
結合甲詩”流落征南將,罷歸無舊業(yè)”可知,李中丞罷官后漂泊無依、無田可歸,“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以暮色蒼茫的江景,烘托其晚年落魄迷茫的悲慨;結合乙詞"可憐白發(fā)生"可知,詞人從建功立業(yè)的夢境中驚
醒,以"白發(fā)"這一細節(jié),陡然轉折,直抒年華已逝、壯志未酬的無奈。由此可知,甲詩借人物遭遇與景物渲
染悲情,乙詞以夢境與現(xiàn)實的反差強化無奈,均表達了英雄遲暮的落寞心緒。
兩首作品均通過“昔日輝煌"與"今日困頓”的對比:甲詩以"曾驅十萬師”的往昔英勇對照"罷歸無舊業(yè)”的凄涼,
乙詞以“夢回沙場"的壯志凌云對照"白發(fā)生”的現(xiàn)實殘酷,共同抒發(fā)了對昔日豪情的追憶,以及如今理想落空
的悲慨與無奈。
七、(2025?河北唐山?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追,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p>
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
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15.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現(xiàn)的一項是()
A.《漁家傲》中“天接云濤連曉霧”展現(xiàn)出一幅奇幻壯麗的海天相接圖,為全詞奠定浪漫基調(diào)。
B.《滿江紅》里"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描繪出京城秋景,以樂景襯哀情,凸顯詞人苦悶。
C.兩首詞都巧用典故,《漁家傲》用“三山"表達理想,《滿江紅》借“四面楚歌"抒發(fā)國家破亡之痛。
D.從語言風格看,兩首詞都婉約柔美,借景抒情,細膩地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復雜情感。
16."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刻畫了詞人怎樣的形象?
17.兩首詞都使用了一些獨特的意象來表達情感。請從"鵬""青衫"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在詞中的作用。
【答案】15.D16.刻畫了詞人苦悶彷徨、懷才不遇的形象。17.示例一:意象"鵬",“九萬里風鵬
正舉"化用《莊子》中的典故,以大鵬展翅高飛的形象象征詞人對自由境界的向往和沖破現(xiàn)實束縛的決心,
使詞作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示例二:意象"青衫","青衫濕"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借淚水打濕衣襟的細節(jié),表達詞人知音難
覓的孤獨與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增強了詞作的感染力。
【導語】這兩首詞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女性詞人的精神世界。李清照《漁家傲》以瑰麗想象構建仙境,借"鵬""三
山”等意象表達對自由的向往,語言豪放中見飄逸;秋瑾《滿江紅》則直抒胸臆,以"黃花""青衫"等物象寄
寓家國之憂與性別困境,風格激越悲壯。兩詞雖同屬女性書寫,但前者呈現(xiàn)浪漫主義色彩,后者充滿革命
者氣概,共同拓展了傳統(tǒng)閨閣詞的表現(xiàn)維度。
15.本題考查詩詞賞析。
D.《漁家傲》(李清照)意境奇幻壯闊,借夢境展現(xiàn)浪漫想象,風格豪放;《滿江紅》(秋瑾)直抒胸臆,
表達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與壯志未酬的悲憤,語言風格慷慨激昂,二者并非婉約柔美。所以"兩首詞都婉約
柔美"的表述錯誤。
故選D。
16.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路長"象征人生道路漫長、前途迷茫,"日暮"既寫實(可能是夢中
傍晚情境),又暗喻人生已至暮年、時光流逝,一個"嗟"字,盡顯詞人在人生道路上對前途的苦悶、彷徨與
嘆息,體現(xiàn)出對自身處境的無奈之感。"謾有"是"空有"之意,詞人雖有才華,能寫出驚人詩句,可在現(xiàn)實中
卻難以施展抱負,空有文學才華卻無法改變?nèi)松Ь?,凸顯懷才不遇的失落,刻畫出身處困境、渴望突破
卻又無奈的形象。
17.本題考查賞析意象。
以"鵬”為例:在李清照《漁家傲》"九萬里風鵬正舉"里,"鵬"這一意象化用自《莊子?逍遙游》。大鵬本就是
力大無窮、能乘萬里風翱翔天際的神鳥,詞人在此處借大鵬展翅高飛的雄姿,巧妙地將自身對自由境界的
熾熱向往,以及想要掙脫現(xiàn)實困境束縛的強烈決心,寄托于鵬的形象之上。當讀者品讀此句,仿佛能看到
那巨大的鵬鳥在海天之間振翅,帶著詞人的理想直上云霄,讓整首詞作跳出日常的瑣碎與煩悶,充滿了浪
漫主義的奇崛想象,也讓詞人渴望突破現(xiàn)實、奔赴理想天地的情感,有了更具沖擊力的寄托,使這份對自
由和理想的追求,借鵬的形象變得更為磅礴而動人。
以"青衫"為例:秋瑾《滿江紅》中“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青衫"化用自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
青衫濕”。在詩中,秋瑾身處茫茫塵世,發(fā)出知音難覓的喟嘆,"青衫濕”的畫面,將她因無人理解自己的報
國熱忱、難尋志同道合者的孤獨,以及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都融入這淚水打濕衣襟的細節(jié)里。“青
衫”不再只是簡單的衣物,而成了她內(nèi)心情感的承載物,當讀者感受到那濕透的青衫,仿佛能觸摸到詞人內(nèi)
心的溫熱與冰涼交織的復雜情緒,讓詞作的感染力穿透文字,直抵人心,把她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寂與
家國之思,渲染得深沉而動人。
八、(24-25九年級下?北京朝陽?階段練習)閱讀《滿江紅?小住京華》,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小住京華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
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
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英等
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8.《滿江紅,小住京華》的上片開頭寫北國的秋天,用一個""字,寫出秋色澄明的特點,十分傳神。
甲詞下片開頭通過的對比,寫出了詞人的心胸與氣概。
19.古詩詞中的數(shù)詞往往暗含詩人遣詞造句之匠心,這兩首詞中也有這樣的用法,請結合兩首詞的畫線句
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這樣用詞的表達效果。
【答案】18.拭身與心19.示例:秋瑾詞中"四"出自項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國破,表
達詞人對時局的憂慮。而"八"是指詞人八年的婚姻生活,表達詞人對婚姻的不滿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岳飛詞中
"三十"是指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八千"極言沙場征戰(zhàn)行程之遠,寫殺敵任
重道遠。詞人以個人為輕,國家為重,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熱忱。
【導語】這兩首《滿江紅》以壯詞寫豪情,卻各具風骨。秋瑾詞以中秋起興,"拭"字點染北國秋色澄澈,下
片“身/心"對比凸顯巾幗烈志,末句"青衫濕"道盡英雄孤憤;岳飛詞開篇即見沖冠之怒,"三十""八千"以時空
數(shù)字拓開家國襟懷,結句"朝天闕"猶聞金戈回響。一者沉郁頓挫見女兒肝膽,一者雷霆萬鈞展將帥氣概,同
為鐵板銅琶之聲。
18.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
結合《滿江紅?小住京華》"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可知,"拭"有擦拭的意思,這里把秋天的景色比作被
擦拭過一樣,寫出了秋天景色澄明、干凈的特點。由此可知,用"拭"字,十分傳神地描繪出秋色澄明的特點。
結合《滿江紅?小住京華》下片“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可知,詞人說自己身體不能列入男兒的
行列,但是內(nèi)心卻比男兒還要剛烈。這里將"身"(身體)與"心"(內(nèi)心)進行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詞人的心胸
與氣概。由此可知,答案"身與心”是正確的,準確概括了此處對比的內(nèi)容。
19.本題考查詞句理解賞析。
結合《滿江紅?小住京華》"四面歌殘終破楚"可知,"四面"用了項羽"四面楚歌"的典故,這里借指國家面臨困
境,局勢危急,表達出詞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結合"八年風味徒思浙","八"指詞人過往八年的婚姻生
活,體現(xiàn)出這八年的生活不如意,流露出對婚姻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浙江的思念之情。由此可知,
秋瑾詞中數(shù)詞"四"和"八"有著豐富深刻的表意。
結合《滿江紅?怒發(fā)沖冠》“三十功名塵與土","三十"指的是岳飛自己三十多年來,雖然建立了一些功名,但
在他看來這些功名如同塵土一樣微不足道,體現(xiàn)他對個人名利的輕視。從"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八千"可知,
這里極言征戰(zhàn)的行程遙遠,表明殺敵報國的道路漫長且艱難,任重道遠。整體體現(xiàn)出岳飛以國家利益為重,
個人得失為輕,強烈的愛國熱忱。由此可知,岳飛詞中數(shù)詞"三十"和"八千"有力地烘托出他的愛國情懷和壯
志豪情。
九、(2025?山東煙臺?一模)下面兩首詞皆作于蘇軾被貶黃州時期,閱讀后回答問題。
鵬塢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①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②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③一日涼。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①紅?。汉苫ā"谡绒迹褐糁寄竟照?。③浮生: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20."翻空白鳥時時見"中的"時時"寫出了白鳥的特點,"照水紅蕖細細香”中的絲田細"
生動地刻畫出了o
21.從畫線的尾句看,兩首詞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20.白鳥之多、翻飛之頻繁迅疾紅蕖香氣的細膩、淡雅、悠長21.前一首寫出了
作者無所事事,尋求片刻寧靜與清涼的無奈,傳達出貶官黃州的落寞失意(不得志);后一首則體現(xiàn)了一
種超越寵辱得失的坦然、豁達,表現(xiàn)出曠達灑脫(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導語】兩首詞均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時,卻展現(xiàn)不同心境?!儿i鵑天》借衰草蟬鳴等意象,流露浮生暫得
清涼的無奈與失意;《定風波》以風雨自喻,通過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等意象,彰顯超然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盡顯東坡詞"于逆境中見風骨"的特質(zhì)。
20.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
結合"翻空白鳥時時見"可知,"時時"意為"時常、常常",白鳥在視野中頻繁出現(xiàn)、翻飛,足見其數(shù)量之多且
動態(tài)之活躍。
結合"照水紅蕖細細香"可知,"細細"從嗅覺維度描繪荷花香氣,既體現(xiàn)香氣若有若無、幽微淡雅的特點,又
暗示其縈繞不散、悠長持久。由此可知,"時時"突出白鳥翻飛之頻、數(shù)量之眾,"細細"則生動刻畫紅蕖香氣
細膩悠長的韻味。
21.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及情感理解。
結合《鵬鴿天》尾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可知,"浮生”一詞帶有人生虛幻短暫的消極意味,
"又得"暗含被動接受清涼的無奈,雨帶來的"一日涼”是片刻的逃避,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百無聊賴、借自然
片刻慰藉排遣失意的心境。
結合《定風波》尾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可知,"回首"將風雨陰晴視為尋常,"也無”
二字消解了外物對內(nèi)心的影響,直接展現(xiàn)出作者經(jīng)歷人生起伏后,對寵辱得失的超然態(tài)度,彰顯出從容曠
達的精神境界。由此可知,前詞借"涼"抒貶謫落寞之愁,后詞以"無"顯超脫豁達之懷,情感基調(diào)迥異。
十、(23-24九年級上?山東東營?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2.兩首詞在情感表達上有何共同之處?
23.第一首詞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和第二首詞中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整首詞中分別有
什么作用?
【答案】22.都有對人世無常的感喟,都有看透世事滄桑之后的豁達。23.第一首詞上闋是作者想象
往昔歲月,"杏花疏影里"是當年宴飲的背景,"吹笛到天明''是豪英們高雅的行為。這兩句營造了往昔歲月幽
雅、恬淡的意境,為下文抒發(fā)"二十余年如一夢”的感慨作了鋪墊。
第二首詞中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青山和夕陽這兩種永恒不變的事物來反襯人世的"是非成敗轉
頭空",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深沉感慨。
【解析】2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對比分析。
在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
人生如夢的深切感慨,體現(xiàn)了對人世無常的感喟。而“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則表現(xiàn)出
詞人面對世事變遷的豁達態(tài)度,即使歷經(jīng)滄桑,依然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將古今多少事都付諸漁唱之中。
在楊慎的《臨江仙》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同樣表達了對人世無常的感慨,
英雄人物的是非成敗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空談。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則以一種超越時空的視角,
表現(xiàn)出詞人看透世事滄桑之后的豁達心境。詞中的"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更是將這種豁達情感推向高潮,漁樵江渚之上的白發(fā)老者,早已習慣了秋月春風的
變幻,將古今多少事都付諸笑談之中,體現(xiàn)了一種超脫世俗的豁達態(tài)度。因此,兩首詞在情感表達上的共
同之處在于都表達了對人世無常的感喟和看透世事滄桑之后的豁達心境。
23.本題考查詞句作用。詞句的作用不能脫離詩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句不離篇"。
第一首詞《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這兩句,首先通過描繪杏花的淡
雅和疏影的幽深,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幽雅、恬淡的夜晚景象。在這樣的背景下,“吹笛到天明"則進一步展現(xiàn)
了當年宴飲時豪英們的高雅行為和暢快淋漓的氛圍。這樣的描繪不僅為整首詞的上闋增添了詩意,更為下
文抒發(fā)"二十余年如一夢〃的感慨作了鋪墊,使讀者更能體會到詞人對于往昔歲月的懷念和對于時光流逝的無
奈。
第二首詞《臨江仙》中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則通過對比青山和夕陽這兩種永恒不變的事物與人世
的“是非成敗轉頭空",來表達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深沉感慨。青山依舊,夕陽幾度,而人間的英雄、是非、成
敗卻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云散。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詞人對人世無常的感慨,更體現(xiàn)了詞人看透世事
滄桑之后的豁達心境,使整首詞的情感表達更加深沉和豐富。
根據(jù)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十一、(2025?江蘇鎮(zhèn)江?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乙】
一百五日①夜對月
唐?杜甫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化離②放紅蕊,想像嘴③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注釋】①一百五日:即寒食日。②化(pi)離:別離。舊指婦女被遺棄而離去。③嘴(pin):同"顰",
皺眉,蹙眉。
24.兩詩都是節(jié)日感懷之作,【甲】是節(jié)感懷,【乙】是節(jié)感懷。
25.兩詩寫“金波”用意是否相同?請加以分析。
26.兩詩借"吳剛伐桂"的傳說,分別表達什么情感?
【答案】24.中秋寒食25.相同,均以"金波”形容月光的明亮、流動,營造清冷氛圍,為抒
情鋪墊。26.甲詞借伐桂表達驅逐侵略者、收復山河的壯志;乙詞借伐桂寄托戰(zhàn)亂中對團圓的渴望與
離別的哀愁。
【導語】這兩首詩詞均以月夜感懷為主題,辛詞豪邁曠達,借中秋明月抒寫壯志難酬的憤懣與重整山河的
抱負;杜詩沉郁悲涼,在寒食夜月下傾吐無家可歸的孤苦與離愁別恨。兩作同用"斫桂"典故,辛詞喻指掃除
奸佞,杜詩則暗含對團圓光明的渴盼。
24.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甲詞標題“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的"中秋夜”可知,甲是中秋節(jié)感懷;根據(jù)乙詩標題“一百五日夜對
月”以及注釋①"一百五日:即寒食日”可知,乙是寒食節(jié)感懷。
25.本題考查意象的理解。
甲詞:"一輪秋影轉金波"中,"金波"以金色喻月光的璀璨,以"波"狀寫月光流轉的動態(tài),仿佛一輪圓月在夜
空中投射出流動的金輝,與"飛鏡又重磨"呼應,將明月比作重磨的銅鏡,凸顯中秋月色的澄明皎潔。
中秋夜的“金波"月光清冷澄澈,詞人面對此景,觸景生情,引出"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的悲嘆。
月光的"金波"在此不僅是景物描寫,更以其靜謐、永恒的特質(zhì),反襯詞人年華流逝(白發(fā))而壯志未酬的焦
灼,清冷的月色為其感慨時光、憂國憂民的情感埋下伏筆。
乙詩:“有淚如金波"中,"金波"既指眼前寒食夜的月光,又以淚水喻"金波"一一詩人因"無家"而落淚,淚水
在月光下閃爍如金,巧妙將月光的明亮與淚水的晶瑩疊加,既寫月之亮,又暗含悲情。
寒食節(jié)本是團圓之時,詩人卻"無家”漂泊,面對"金波"般的月光,淚水與之交融,營造出孤寂凄涼的氛圍。
"金波"的清冷感與詩人的離亂之苦相呼應,為后文"斫卻月中桂”的期盼(渴望戰(zhàn)亂平息、家人團聚)和"牛
女猶渡河”的反襯(牛郎織女尚能相會,自己卻骨肉分離)鋪墊了悲傷基調(diào)。
兩詩均以"金波"這一比喻,將月光的明亮、流動的視覺特征與清冷、孤寂的情感基調(diào)結合:甲詞借"金波"
之景嘆歲月催老、憂山河破碎,乙詩以"金波"之象訴離亂之苦、盼家人團圓。盡管抒情主題不同,甲為家國
壯志,乙為個人離愁,但"金波”在營造氛圍、銜接情與景的功能上完全一致,均是通過月光的意象美傳遞詩
人內(nèi)心的情感波動。
26.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分析。
甲詞中"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意思是:(我想要)砍去月中那枝葉婆娑的桂樹,人們都說,這樣
月光就會更加清澈明亮。這里“桂婆娑"指月中桂樹的枝葉繁茂,"清光"指月光。"吳剛伐桂"傳說中,桂樹象
征阻礙光明的事物。詞人以"斫桂"動作隱喻驅逐侵略者的決心,"清光更多"暗指收復山河后國家重歸清明的
愿景,表達了抗擊金兵、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以及對掃清現(xiàn)實障礙(如主和派阻撓、外族侵略)的迫切
愿望。結合詞人一生抗金理想受挫的經(jīng)歷,"斫桂"的想象既是對現(xiàn)實的抗爭,也暗含雖身處困境卻未放棄理
想的執(zhí)著精神。
乙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意思是:砍去月中的桂樹,月光應該會更加明亮。此句承接前文"無家對寒
食”的悲愁,以"斫桂"的假設表達對月光更盛的期盼。安史之亂背景下,詩人借"斫桂"盼"清光",實則以月光
象征和平與團圓,桂樹隱喻戰(zhàn)亂帶來的陰霾,"清光更多"的愿望,直接指向對驅散戰(zhàn)爭、家人團聚的渴求,
而"無家""他離"的現(xiàn)實與"斫桂"的想象形成對比,凸顯戰(zhàn)亂中百姓離散的哀愁。后句"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
河"以牛郎織女尚能定期相會,反襯人間因戰(zhàn)亂導致的骨肉分離之苦,"斫桂"的舉動因此更添一層對現(xiàn)實離
別的無奈與對團圓的深切向往。
十二、(24-25九年級下?河北保定,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兩首古代詩歌,回答小題。
【甲】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乙】
中秋月
晏殊
一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紊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7."月"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甲詞使用的修辭手法,突出其皎潔明亮;乙詞把月亮人格化,營造
了的氛圍。
28.兩首作品劃線句都寫到了桂樹,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27.比喻孤寂、凄涼28.甲詞中"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借砍去月中桂
樹,表達了作者想要掃除世間黑暗、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乙詞"玉蟾清冷桂花孤",通過寫月中桂樹的孤獨,
營造出孤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的羈旅愁緒和孤獨寂寞之情。
【導語】這兩首作品均以中秋月為背景,甲詞《太常引》通過“一輪秋影轉金波”描繪了月光的皎潔,展現(xiàn)了
作者對自然的贊美與對人生的感慨。乙詞《中秋月》則以“一輪霜影轉庭梧"開篇,營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圍,
表達了羈旅之人的孤寂與悵惘。兩詞雖同寫桂樹,但甲詞借桂樹表達對清光的追求,乙詞則通過桂花的孤
寂,進一步烘托了月夜的冷清與人的孤獨。
27.本題考查詩句理解賞析。
結合甲"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可知,"一輪秋影轉金波"寫中秋之月的影子轉動,"飛鏡又重磨"把中
秋的月亮比作重新磨過的銅鏡。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月亮像鏡子一樣皎潔明亮,
給人以直觀的感受。由此可知,甲詞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其皎潔明亮。
結合乙"一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姮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可知,"一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描繪了在中秋之夜,月光灑在庭院的梧桐樹上,而"羈人"(漂泊在外的人)獨自面對角落
的情景,體現(xiàn)出人的孤獨。"未必姮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把月亮人格化稱為“玉蟾",說月亮清冷,
桂花孤獨,也帶有一種凄涼的意味。整體詩句通過這些描寫,營造出了孤寂、凄涼的氛圍。由此可知,乙
詞把月亮人格化,營造了孤寂、凄涼的氛圍。
28.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情感理解。
結合甲"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可知,"桂婆娑"指月中那搖曳(婆娑)的桂樹枝葉,在古代詩詞中
常以月中桂樹影射現(xiàn)實中的黑暗勢力。辛棄疾借"斫去桂婆娑",即砍去月中桂樹的行為,表達了一種想要有
所作為的決心。聯(lián)系辛棄疾所處的時代背景,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復國,渴望收復中原失地。在這里,砍去
月中桂樹象征著他想要掃除世間黑暗、驅除金人的統(tǒng)治,恢復中原大好河山的豪情壯志。由此可知,甲詞
中"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借砍去月中桂樹,表達了作者想要掃除世間黑暗、恢復中原的豪情壯
Illi、O
結合乙"玉蟾清冷桂花孤"可知,"玉蟾”指代月亮,"桂花"即月中的桂樹。這句詩描繪了月亮清冷,月中桂樹
孤獨的畫面。前文"此夕羈人獨向隅”表明詩人此時是羈旅在外的狀態(tài),獨自面對角落。"玉蟾清冷桂花孤"
通過營造出孤寂的氛圍,借月中桂樹的孤獨,進一步烘托出詩人自己羈旅在外的愁緒以及孤獨寂寞的心情。
由此可知,乙詞"玉蟾清冷桂花孤",通過寫月中桂樹的孤獨,營造出孤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的羈旅愁緒和
孤獨寂寞之情。
十三、(2025?云南昆明?三模)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甲】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乙】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29.下面對【甲】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元二十五年,唐河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在對吐蕃的戰(zhàn)爭中取得重大勝利,王維奉命赴西北慰問。
B.“屬國”即典屬國,詩人在這里借指自己的使者身份,這次出使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
C."征蓬"與"歸雁"、"出漢塞"與"入胡天"對比強烈,含蓄表達了作者對此行的渴望。
D.尾聯(lián)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現(xiàn)詩人對前方戰(zhàn)事的關心,以及對都護和戍邊戰(zhàn)士的贊揚。
30.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甲乙兩首詩中的"煙”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29.C30.①《使至塞上》中,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詩人以孤煙的勁拔,突出了邊塞的壯
美。表達了詩人面對大漠雄渾景色時的慷慨悲壯,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的情懷。(2)《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中,作者借荒煙描繪了深秋的蕭瑟之景,抒發(fā)了奉使出塞的凄涼迷惘之情。
【導語】這兩首邊塞詩各具特色:甲詩以雄渾壯闊的筆觸描繪塞外風光,"大漠孤煙"展現(xiàn)盛唐氣象,暗含豪
情;乙詞則用"晚煙荒成"勾勒凄涼秋景,抒發(fā)歷史滄桑之感。前者昂揚,后者沉郁,共同構成邊塞詩的不同
審美維度。
29.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
C."征蓬""歸雁"以漂泊的蓬草、北歸的大雁自比,"出漢塞""入胡天"寫離開唐朝疆域進入胡地,實則暗含被
排擠出朝廷的失意與飄零之感,而非"對此行的渴望";
故選Co
30.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根據(jù)甲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知"孤煙"指沙漠中孤直的烽煙,是邊疆軍隊使用的信號,與"大漠""長
河""落日"構成雄渾壯闊的邊塞圖景。王維以勁直的孤煙、渾圓的落日,凸顯塞外風光的蒼茫壯美,雖暗含
漂泊失意(如"征蓬""歸雁"),但"孤煙直"的剛勁筆力,也透露出對邊塞風光的贊嘆,以及以都護破敵("燕
然"典故)暗喻對戍邊將士豪情的敬佩,情感在孤寂中夾雜慷慨。
根據(jù)乙詞中“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可知"晚煙"籠罩"荒戍壘"(荒廢的營壘),與“半竿斜日""舊
關城”共同勾勒蕭瑟、破敗的邊塞黃昏景象。"荒""舊"二字點明景物的荒涼陳舊,"一抹晚煙"更添朦朧凄清之
感。納蘭性德借此意象,直接抒發(fā)"古今幽恨幾時平"的悲愁一一既嘆歷史上邊疆戰(zhàn)亂的滄桑("古今"),又
傷眼前邊塞的寂寥,隱含對征成生活的厭倦、對時光流逝的悵惘,情感基調(diào)沉郁哀傷,側重懷古傷今的幽
恨與孤寂。
綜上所述,甲詩"煙”是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只小豬說課件
- 安全生產(chǎn)十大定律解讀
- 技術精英備戰(zhàn):系統(tǒng)維護面試題庫解析
- 公路養(yǎng)護崗位面試實戰(zhàn)模擬題與答案解析
- 如何寫好演講稿的作文
- 太平巷幼兒園07-08年一學期電教工作總結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愛心活動
- 大學個人考試誠信的承諾書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 小兒水痘的護理
- 經(jīng)陰道后穹窿穿刺課件
- 剪映:手機短視頻制作-配套課件
- 外研版小學英語(一起)三年級下冊知識點匯總
- 《圓的周長》說課ppt
- GIS產(chǎn)品維護檢修
- 2023年臨滄市市級單位遴選(選調(diào))考試題庫及答案
- GSP獸藥經(jīng)營質(zhì)量管理制度
- 試模報告單模板
- 建設工程質(zhì)量檢測見證取樣員手冊
- 《活著》讀書分享優(yōu)秀課件
- 微型樁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