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7講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課程標準】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
考情分析
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中頻考點,側重
于與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相聯(lián)系,
突出階段特征整體感知
2.情境設計:多利用文獻資料,例如以當時_背景: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
一人
文化基礎,人文學者
思想家的思想為載體,考查人文主義的含文從
藝T性質: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神
復權
一
義、思想主張的背景及其影響,一般創(chuàng)設興T內容:人文主義].中
文
一解
學術情境,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史料實證藝代表人物:文學三杰、美術三放
復一杰,莎士比亞_________________出
興來
一J
的核心素養(yǎng),如(2023?湖南卷,13)文藝復興;與
影響: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
宗
(2023-1月浙江選考,13)文藝復興;(2022?全教—近代科學,私欲膨脹
改人從
天主
國乙卷,33)人文主義的傳播;(2022糊北卷,pl背景:德意志資本主義,贖罪券1
宗教會
12)人文主義的傳播;(2022.江蘇卷,13)人概況:反對教皇權威;馬丁?路,束縛
L教-
一德宗教改革;《至尊法案》中解
文主義的內涵;(2021?山東卷,11)文藝復興改
¥L影響:人文主義;歐洲民族國家,放出
來
和宗教改革;(2021?遼寧卷,12)文藝復興的新興資產階級訴求,宗教沖突J
影響
3.核心考向:人文主義的內涵;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的背景、概況、影響
■梳理必備知識落實基礎性
知識點一文藝復興(14—17世紀)
1.背景與性質
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fā)展,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從東
文化基礎
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yǎng)料
人才優(yōu)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性質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fā)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
2.內容
-核心~~|人文主義|
I
人的地位H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宗教觀|■■恒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生活觀H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追求現(xiàn)世社會的幸福生活I
|自友觀日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3.成就
階段時間代表人物作品特色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
興起14世紀
(“文學三杰”)自由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
發(fā)展15世紀
斐爾(“美術三杰”)繪現(xiàn)世生活,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
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擴展15世紀后期莎士比亞
觀念
4.影響
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推動新航路的開辟
政治天主教會權威受到質疑,推動宗教改革的開展
積極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沖破封建神學對人們的束縛,為啟蒙運動
思想
打下思想基礎
文化推動文學藝術、社會科學的繁榮和近代科學的興起
個人對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欲望過分推崇,造成個人私欲膨脹和社會混亂
消極
階層局限于資產階級和少數(shù)知識分子群體中,沒有廣泛發(fā)動群眾
1.闡釋?核心概念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文化的主要思潮,它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指以人
與自然為對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其強調以人
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利益、需要及多種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實質上是市民階級
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和禁欲主義的新文化運動。
2.挖掘?教材信息閱讀綱要下第8課第一目“學思之窗”欄目,分析馬克思、恩格斯這樣
說的理由是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丁的作品《神曲》一方面給中世紀文化以藝術性的總結,另一方面又顯示出文藝復
興時代人文主義的曙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思考?情境問題有人說文藝復興是“舊瓶裝新酒”,對此你怎樣理解?人文主義者為什
么要這樣做?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理解:文藝復興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名,實質是創(chuàng)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
新文化。原因:資本主義尚處于萌芽階段,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天主教會勢力強大,為了減
少表達反封建思想的阻力,因此,以“復興古典文化”為名。
知識點二宗教改革(16—17世紀)
1.背景
思想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
經濟德意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政治天主教會的腐化、貪婪以及對德意志的長期盤剝
導火線羅馬教廷派人到德國推銷贖罪券
2概況
(1)主張:反對教皇權威,主張信徒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理解教義,還提倡節(jié)儉和積極入世
的態(tài)度,鼓勵人們發(fā)財致富。(選必1?第9課)
(2)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興起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內容
改革教會: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結果形成路德派
(3)西歐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
①新教建立: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②1534年,英國通過《至尊法案》,宣布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腦,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建
立國王的專制統(tǒng)治。(選必1.第12課)
3.影響
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
②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
積極
③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④新教適應了原始積累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訴求(選必1?第9課)
①新教堅持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束縛人們的行為,麻醉人們的思想
局限
②新教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沖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
失。一些對教義持有不同意見的人被斥為“異端”,遭到迫害(選必1?第9課)
1.警示易錯易混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權威而非上帝
歐洲的宗教改革只是否定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但改革后的新教仍信仰上帝、《圣經》,并
成立了新的教會組織。因此,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天主教和上帝。
2.思考?情境問題有學者認為:“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體現(xiàn)了
對文藝復興的深化。"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印記”指馬丁?路德主張的因信稱義明顯帶有人文主義傾向;“深化”則指馬丁?路德
主張由各國政府管理教會。
■突破關鍵能力提升綜合性
主題一“人”的發(fā)現(xiàn)一文藝復興
視角時代與繪畫
材料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透視法在繪畫中的運用完成了從無到萌發(fā)的轉折。有的畫作已
能看出一定的透視效果。這符合古典時代崇尚“真實”的思想與風氣。歐幾里得的《光學》
和托勒密的研究,為繪畫透視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中古大部分時期,又幾乎看不到
透視法的運用了。畫作主要服務于表現(xiàn)宗教故事或傳達宗教信仰??梢?,繪畫藝術的發(fā)展不
僅是技藝發(fā)展史,也是觀念和社會存在的變化史。14—17世紀,在歐洲畫壇上,透視法轉入
蓬勃發(fā)展時期。在前人光學研究成果和藝術家實踐經驗基礎上,意大利的阿爾貝蒂把定點透
視理論納入''繪畫三要素”。隨后越來越多的畫作追求呈現(xiàn)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和自然感,融
透視表現(xiàn)方法與人文主義精神為一體。(如圖)
拉斐爾《雅典學院》
解讀材料列舉了古希臘、羅馬時期,中古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發(fā)展歷程。
思考繪畫透視法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次轉折,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其歷史背景。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從透視法的萌發(fā)到基本棄之不用:古代希臘眾多城邦實行民主政治;古希臘哲學家
倡導用理性認識和解釋世界;幾何學達到較高水平;古羅馬繼承并發(fā)展古希臘文化;中古時
期的歐洲實行封建制度,教會在中古西歐勢力強大,控制人們的精神生活,束縛人性;教會
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為其所用。
(2)從透視法基本棄之不用到在歐洲蓬勃發(fā)展:歐洲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
希臘、羅馬文化積淀;文藝復興興起;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崇尚理性。
【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一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是歐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復興希臘羅
馬古典文化的運動,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
文學、藝術、哲學、自然科學以及政治、法
學、歷史學、教育學等領域內開展的一場宣
揚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運動
文藝復興是以資本主義萌芽為經濟基礎,以
睡上反封建反教會為內容,并以為資本主義發(fā)展
’開辟道路為目的的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
它打破了歐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
通I卜神學籠罩的局面,沖擊了教會的精神獨裁統(tǒng)
治,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主題二社會的改變一宗教改革
視角近代民族國家
材料1486年以后,德意志開始了新一輪帝國層面的國家構建。
1517年,馬丁?路德拉開了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
1521年,帝國議會通過決議,禁止在德意志傳播馬丁?路德的思想。同時,頒布法令,規(guī)
定帝國內部實行永久性和平,帝國成員間的糾紛不得通過武力解決。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級
達成一致:整個帝國設10個行政區(qū),重組帝國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國最
高法院共有24名陪審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獨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會選侯與行政區(qū)、
世俗選侯與行政區(qū)、皇帝與帝國各等級聯(lián)合任命。帝國各等級同意根據(jù)“稅收和軍事攤派相
綜合”的方式,由選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級教士、帝國女修道院
院長和帝國城市組建帝國軍隊。
從1520年到1599年,帝國議會每10年召開的次數(shù)依次為9次、3次、8次、4次、5
次、3次、1次、2次。
——摘編自馬克斯?布勞巴赫《德意志史》
解讀材料列舉了從1486至1599年,德意志帝國在宗教改革、帝國議會、帝國行政區(qū)、
帝國皇帝與官員等角度進行的國家構建。
思考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宗教改革運動對德意志帝國國家構建的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影響:①宗教改革運動在制度構建方面并沒有造成德意志帝國國家構建的停滯,卻使
其環(huán)境復雜化,從而使得一些國家構建的措施難以真正得到推行,大大延緩了其進程。②宗
教改革運動的發(fā)展還使德意志的政治勢力遭到分化和重組,打擊了德意志市民與王權的結盟,
使德意志國王試圖構建君主專制式的德意志帝國的設想破滅。
【深化拓展】
1.歷史解釋——宗教改革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
(1)“因信稱義”徹底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會的至上權威,肯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
位和作用,具有鮮明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彩。
(2)以《圣經》和個人內在信仰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定了個人宗教信仰平等的
權利。
(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實際上是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理想
進一步推向政治現(xiàn)實。
2.歷史解釋——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不同之處
項目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斗爭在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揚資產階級
把斗爭的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
形式的世界觀
從意大利開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里開從德國開始,它是一場社會各階層廣
范圍
展和進行泛參加的社會運動
在思想和社會領域里掃蕩了封建勢
把人們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了
作用力,新教思想為以后資產階級革命提
近代自然科學產生
供了思想武器
文藝復興認識并揭露教會的腐朽、罪惡,形成了各種形式的新教派,來取代教
態(tài)度
但對教會勢力抱著和解的態(tài)度皇的權威
思想領域內的反封建斗爭,也是反封
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建的政治運動
?鏈接高考熱點達成應用性
屆高考真題
典例(2023?湖南卷,13)16世紀,一位意大利詩人在自傳前言中寫道:“命運殘酷,無奈我
自安然如故;生命,榮譽,財富,還有無價的才華;身的美麗,心的優(yōu)雅;有此相伴,超越
永無極限?!边@反映了詩人()
A.強調人的個性B.屈從命運安排
C.反對宗教教義D.相信社會進步
16世紀,意大利,結合所學可知,14
定時空|--17世紀,在意大利興起一場文藝復興
運動
“16世紀”“意大利”“我自安然如故”“財
解富”“身的美麗”
題
人文主義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
指
詢升追求現(xiàn)世社會的幸福生活,這與材料中
津------「“生命,榮譽,財富,還有無價的才華;
身的美麗,心的優(yōu)雅”等信息相符
本題以16世紀詩人的自傳為切入點,
解素養(yǎng)卜通過對其觀點的分析與解讀考查歷史
解釋與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yǎng)
答案A
1.唯物史觀——以建筑與人的關系考查15世紀歐洲時代特征
(2023-1月浙江選考,13)1403年至1404年,有學者撰文寫道:“在佛羅倫薩有那么多的建筑,
那么卓越的建筑!這些建筑實實在在地反映出它們的建造者是偉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
們該有多么幸福啊?!薄霸诜鹆_倫薩的建筑城墻之內,有著和外部同樣輝煌的裝飾。”對作
者的意圖,最具時代特征的解讀是()
A.稱頌佛羅倫薩城市的壯觀和美麗
B.贊美居民住宅裝飾的完美和輝煌
C.謳歌人的才智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揚佛羅倫薩招引學者條件的優(yōu)厚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15世紀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突出人文主義特征,作者旨
在謳歌人的才智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C項正確;A、B項都是對材料的表面反映,沒有反
映建筑的時代特征,排除;D項只涉及佛羅倫薩對人才的重視,沒有反映出建筑的時代特征,
排除。
2.時空觀念——以社會情境形式考查文藝復興的傳播
(2022?湖北卷,12)伊麗莎白一世統(tǒng)治期間,英國許多劇院不斷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戲劇。
據(jù)統(tǒng)計,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戲劇在英國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無事生非》就是在
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A.意大利的戲劇藝術水平高超
B.英國戲劇善于借鑒和創(chuàng)新
C.英國政治變革影響戲劇創(chuàng)作
D.人文主義逐步傳播到英國
答案D
解析意大利戲劇水平高超只是材料的表層意思,實質是人文主義的傳播,排除A項;莎士
比亞個人善于借鑒和創(chuàng)新不能推論整個英國戲劇善于借鑒和創(chuàng)新,排除B項;1689年英國頒
布《權利法案》,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3.歷史解釋一以對比形式考查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共性
(2022?江蘇卷,13)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認為時間是一種天賦的、神圣的財富,時間
不再是“走向永恒過渡”。他們在職業(yè)占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把珍惜時間、
善于使用時間為座右銘。據(jù)此可知,人文主義者()
A.追求經濟利益B.專業(yè)從事人文研究
C.重視現(xiàn)實世界D.擺脫宗教信仰影響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人文主義者認為時間是一種財富,他們珍惜時間,善于利用時間,相
較于之前封建神學認為時間是“走向永恒過渡”,人文主義者更加重視現(xiàn)實世界的時間,主
張珍惜時間,把握當下,C項正確;材料主旨是珍惜時間、重視現(xiàn)實,而不是追求經濟利益,
排除A項;人文主義者并不是專業(yè)從事人文研究,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問題,
排除D項。
圈經典模擬
1.[信息挖掘?新認知]
(2024?鄭州調研)在文藝復興運動中,眾多的藝術家們示范了如何從觀察和實驗入手去發(fā)現(xiàn)自
然現(xiàn)象的奧秘,還通過所收集的經驗證據(jù)去挑戰(zhàn)當時的語詞權威,用幾何學的方法圖示其發(fā)
現(xiàn),并試圖建立一般原理。這表明文藝復興運動()
A.確立了近代科學研究方法
B.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理性精神
C.與近代科學革命同步展開
D.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地位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眾多藝術家“從觀察和實驗入手去發(fā)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的奧
秘”,這正是理性精神的體現(xiàn),表明了文藝復興運動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理性精神,故選B項;
伽利略的實驗科學確立了近代科學研究方法,排除A項;文藝復興運動早于近代科學革命,
排除C項;宗教改革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而非文藝復興,排除D項。
2.[歷史解釋?新觀點]
(2024?浙江百校調研)有西方學者指出,文藝復興首先得花錢,這些財富來自危險的東方航程,
來自計算、投資、貸款、利息和分紅——直到盈余足夠買下議院、政府而有余,他們便聘請
米開朗琪羅把“金錢幻化成‘美’,使財產帶著藝術的芳香”。材料可用于說明文藝復興
()
A.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
B.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結果
C.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
D.促進了西歐經濟的發(fā)展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文藝復興首先得花錢”以及資產階級聘請米開朗琪羅把“金錢幻化成
'美',使財產帶著藝術的芳香”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故選
B項。
3.[學習情境?新視角]
(2024.廣東部分學校聯(lián)考)宗教改革期間,西歐人在翻譯拉丁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救贖”一詞
翻譯有誤,應該譯為“悔改”,含義由原來的被動等待“外部救贖”轉變?yōu)橹鲃印皟仍诨诟摹?/p>
來獲得拯救。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注重推動人的自我解放
B.篡改了天主教教義
C.打擊了教會的權威
D.推動了神學理論的完善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可知,人的靈魂想要得到拯救就由“被動等待‘外部救贖'轉變?yōu)橹鲃?內在
悔改'”,而“內在悔改”更多地強調人的主觀作用,有利于推動人的自我解放,故選A項;
材料中“救贖”翻譯為“悔改”并沒有涉及對天主教教義的篡改,排除B項;材料中“救贖”
翻譯為“悔改”尚達不到打擊教會權威的程度,排除C項;宗教改革并非對基督教神學理論
的完善,排除D項。
國命題視角
歐洲宗教改革對瑞士鐘表業(yè)的影響
16世紀的宗教改革為鐘表業(yè)的建立、發(fā)展、興盛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宗教改革中的
一些法令為鐘表業(yè)的發(fā)展排除了勁敵首飾業(yè),并將那些從事首飾業(yè)的工匠轉化為鐘表業(yè)的潛
在技術人員;宗教改革的“衍生物”,即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國難民等,則為瑞士鐘表業(yè)的興
起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大量的資金、優(yōu)秀的人才以及銷售網絡;宗教改革還從精神層面間接
地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陶染了瑞士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出瑞士人執(zhí)著的工匠精神,
為鐘表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積極的因素。宗教改革不僅助推了鐘表工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帶動
了瑞士城市化發(fā)展和其他產業(yè),對瑞士近代經濟與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摘編自馬丁《歐洲宗教改革與瑞士鐘表業(yè)的崛起》
[材料解讀]加爾文等領導的瑞士宗教改革為瑞士早期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武器,而宗
教改革本身又成為瑞士鐘表業(yè)崛起的重要助推器。
[命題考向]宗教改革;近代制造業(yè);近代社會生活。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
1.(2023?重慶縉云教育聯(lián)盟聯(lián)考)西方史學家在其著作《1434:一支龐大的中國艦隊抵達意大
利并燃起文藝復興》中聲稱,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許多機器設計圖與元代王
禎的《農書》等中國古籍的設計圖“驚人地”相似。此說法可用以佐證()
A.達?芬奇模仿中國科技成果
B.東方文化點燃文藝復興之火
C.中國傳統(tǒng)科技領先于西方
D.東學西傳影響西方科技發(fā)展
答案D
解析材料說明15世紀中國的科技對西方產生了影響,故選D項;模仿中國科技成果的說
法不準確,材料只能說明當時中國科技文化傳到了西方,并對當時西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產生
了一定的影響,排除A項;文藝復興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受到封建勢力的
阻礙,并非因為東方文化而產生,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影響,
并不能說明中國當時的科技水平領先西方,排除C項。
2.佛羅倫薩的薄伽丘(1313—1375)和布魯尼(約1370—1444)曾先后為意大利詩人但?。?265
—1321)著書立傳。但丁在薄伽丘筆下是“老師”與“新人”,在布魯尼筆下是“公民”與
“愛國者”。這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
A.人文主義思想具有多樣性
B.體現(xiàn)人的價值成為社會共識
C.思想解放重心已轉向政治
D.不同社會階層價值追求分化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可知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在當時既包括知識,也包括民族意識,具有多樣性的
特點,故選A項;強調人的價值只是人文主義者的共識,排除B項;文藝復興的重心始終是
批判神學和教會對人的思想束縛,主要集中在思想領域,排除C項;材料中海伽丘和布魯尼
都是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者,屬于同一社會階層,排除D項。
3.彼特拉克說道:“自然之物即使是真實的,對幸福生活也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我了解動物、
魚類和蛇類的本性,卻忽視或蔑視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起源和歸宿,這對我又有
什么用處呢?”這表明彼特拉克()
A.重視人在社會的價值B.對宗教信仰表示懷疑
C.追求自由平等的權利D.以自然界為研究對象
答案A
解析早期人文主義者一般不關心自然研究,多研究人的本性與人生的目的,故選A項;彼
特拉克未突破對于宗教的信仰,且材料沒有明確其具體的宗教信仰,排除B項;追求自由平
等的權利是啟蒙運動的思想內容而非文藝復興,排除C項;彼特拉克的研究對象是人而非自
然界,排除D項。
4.(2023?大慶一模)在14、15世紀的意大利相繼發(fā)現(xiàn)了羅馬市民作家塞內加、普勞圖斯、泰
倫斯的劇本。這些古羅馬戲劇被譯成意大利語并搬上舞臺,使新時代的人們大開眼界,于是
仿作四起,使得意大利戲劇繁榮起來。這反映出當時()
A.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B.意大利人喜愛戲劇
C.人文主義得到傳播D.人們追求娛樂休閑
答案C
解析古羅馬戲劇有利于開闊人們的眼界,促進了意大利戲劇的繁榮,從而推動了人文主義
的傳播,故選C項;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fā)展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初期,排除A
項;意大利人是在欣賞戲劇中獲得精神力量,順應了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和資產階級的利益需
求,而不是喜愛戲劇,排除B項;材料旨在體現(xiàn)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通過戲劇傳播,而不
能反映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排除D項。
5.(2023?邯鄲二模)歐洲“繪畫之父”喬托的畫作雖然大多以宗教為題材,但克服了中世紀生
硬呆板的畫風,注重對人物個性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達?芬奇則將科學法則融入繪畫要素,
使現(xiàn)實主義繪畫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畫得細微傳神。這體現(xiàn)出()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
B.科學助推人文內涵深層發(fā)掘
C.經濟發(fā)展為思想解放奠基
D.繪畫題材技法發(fā)生根本變革
答案B
解析結合喬托和達?芬奇的繪畫技巧及其成就,可知這些進步得益于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
B正確。雖然繪畫題材發(fā)生變化,但宗教文化依然存在,A錯誤;C說法正確,但題干未體
現(xiàn),排除;D中的“根本變革”不符合史實,排除。
6.15世紀中期前后,一股奢靡之風在意大利彌漫開來。教皇克雷芒五世繼位時的賀宴花費
了1.5萬金幣;在城市貧民極少吃肉的情況下,佛羅倫薩每年要消費掉4千頭公牛與牛犢、6
萬頭羊羔和綿羊、2萬頭山羊、3萬頭豬。當時這股奢靡之風出現(xiàn)的思想根源在于()
A.理性主義的兩面性B.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C.智者運動的庸俗化D.人文主義的極端化
答案D
解析據(jù)材料可知文藝復興倡導人文主義,過于追求個人私欲,引發(fā)了意大利的奢靡風氣,
故選D項;理性主義屬于啟蒙運動的主張,開始于17世紀,排除A項;宗教改革開始于1517
年,排除B項;智者運動發(fā)生于古希臘,排除C項。
7.(2023?邢臺月考)在莎士比亞(1564—1616)的某歷史劇中,臣子們對戰(zhàn)報的描述體現(xiàn)出的中
心思想是:一切勝利都是君王的榮耀。從時代背景考慮,此種劇情設計表現(xiàn)了莎士比亞()
A.弱化神權的政治思想B.敢于犧牲的斗爭精神
C.神化英雄的創(chuàng)作手法D.中央集權的國家意識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可知,當時文藝復興將矛頭指向教會神權,有利于強化世俗王權,故選A項;
“一切勝利都是君王的榮耀”強調的是以王權為核心的民族國家的崛起,與斗爭精神無關,
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神化英雄的創(chuàng)作手法,排除C項;“一切勝利都是君王的榮耀”體現(xiàn)
的是君主集權的國家意識,排除D項。
8.蒙田是16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和思想家。他在《論對孩子的教育》一書中指出,可以直接
告訴孩子生活中重要的價值觀,讓孩子受教育之前先擁有優(yōu)秀的判斷力、生活能力和美好品
質。他強調人要有敢于蔑視一切的膽量,要節(jié)制明理,要有很強的適應力,享受得了衣錦繁
華,也經得住貧困交迫。據(jù)此可知,蒙田的教育觀()
A.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
B.意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能力
C.蘊含人文主義的精神
D.重視社會實用人才的培養(yǎng)
答案C
解析由題干材料可知,蒙田的教育觀注重培養(yǎng)有判斷力和優(yōu)秀品質的人,強調人的素質培
養(yǎng),蘊含了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宗教思想的影響,排除A項;
“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能力”說法過于片面,材料強調的是適應能力和判斷力,排除B項;材料
無法體現(xiàn)重視社會實用人才的培養(yǎng),排除D項。
9.(2024?蘇州高三調研)蒙田在16世紀就建議教師“要根據(jù)孩子的智力,對他進行考驗,教
會他獨立欣賞、識別和選擇事物,有時領著他前進,有時則讓他自己披荊斬棘。老師不應該
一個人想,一個人講,也應該聽他的學生講一講”。這一主張()
A.符合當時新興資產階級需要
B.拉開西歐宗教改革的序幕
C.確立了啟蒙運動的精神內核
D.直接為科學革命作了準備
答案A
10.(2023?徐州調研)近代早期“國王的兩個身體”理論可以表述為小寫的國王(自然的)和大
寫的國王(政治的)。16世紀英格蘭的普通法學家們把國王的政治之體和大寫的國王視為一個
法人,國王和他的臣民構成了這一“集合法人”的頭和肢體,隨后國王甚至被視為一個“獨
體法人”。據(jù)此可知,“國王的兩個身體”理論的建構()
A.推動了宗教改革的開展
B.體現(xiàn)民族國家觀念的發(fā)展
C.挫敗了基督教會的勢力
D.奠定了自然法學說的基礎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思想是將國家擬人化,通過仿照人的身體、行為和思想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政
治體,帶領人們去構建具有自然法特征的文明國家,這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推動宗教改
革的開展,故選A項;當時英國已經是一個民族國家,排除B項;這一思想并不以挫敗基督
教會的勢力為目的,且基督教在當時歐洲政治生活中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排除C項;古希
臘思想家奠定了自然法學說的基礎,排除D項。
11.16世紀,馬丁?路德特別提醒基督徒,對世俗權威的參與是一種崇高的天職。他指出,世
俗權力出自上帝的創(chuàng)造和命令,而上帝的創(chuàng)造都是好的,運用世俗權力是對上帝的特別侍奉,
因此它對于基督徒甚至比對非基督徒更為適宜。據(jù)此可知,馬丁?路德()
A.運用世俗權力擴大教會影響
B.依托基督教會規(guī)范教徒行為
C.通過宗教改革維護信仰自由
D.借助上帝權威強化世俗政治
答案D
解析據(jù)材料可知,16世紀,馬丁?路德特別提醒基督徒,對世俗權威的參與是一種崇高的天
職,運用世俗權力是對上帝的特別侍奉,這表明馬丁?路德希望借助上帝和教會的權威強化世
俗政治,D項正確;馬丁?路德主張運用世俗權力是對上帝的特別侍奉,而不是擴大教會的影
響,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xiàn)規(guī)范教徒行為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信仰自由,排除
C項。
12.16世紀上半期,德國萊斯尼希市設立濟貧公共基金,將修道院的資產以及信徒捐給教會
的財物轉入公共基金。萊斯尼希市的這一做法()
A.否定了羅馬教皇權威B.強化了專制統(tǒng)治
C.動搖了對上帝的信仰D.開啟了福利實驗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時間可知,這一時期歐洲處于宗教改革階段,其中將修道院的資產以及信徒
捐給教會的財物轉入公共基金的做法有助于打破羅馬教皇的權威,A項正確;材料與強化專
制統(tǒng)治無關,B項排除;宗教改革并未動搖上帝的信仰,C項排除;材料與開啟福利實驗無
關,D項排除。
13.馬丁?路德主張國家學說的中心內容是“君權神授”說,認為君主權力是神授的,教皇權
力是人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君權有改革教會、鉗制教皇的義務。這反映了馬丁?路德()
A.擺脫宗教信仰的決心B.強調王權與教權平等
C.濃厚的民族主義情感D.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借鑒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馬丁?路德認為世俗權力高于教會權力,且君權可以改革教會,表明其
希望德意志擺脫教會控制,說明其具有濃厚的民族主義情感,故選C項;馬丁?路德主張改革
宗教,而不是放棄宗教信仰,排除A項;材料“君權神授”“教皇權力是人為的”表明馬丁?路
德認為王權高于教權,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涉及馬丁?路德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磁療枕考核試卷
- 質檢技術對提升公司平臺產品質量的影響研究考核試卷
- 農產品跨界合作模式研究考核試卷
- 期末模擬測試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
- 期末考點突破:閱讀理解20篇-滬教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學期專項訓練(含答案解析)
- 乳粉生產環(huán)境保護與企業(yè)文化融合考核試卷
- 名詞、代詞、冠詞-高考英語二輪復習之語法突破(新高考專用)
- 切片閱讀 比對選項-文言文閱讀整體解題思路(文言文閱讀)-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
-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解析版)
-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專語文病句辨析自測
- 車間混料管理辦法
- 靜脈采血并發(fā)癥及處理
- 項目投資評估管理辦法
- 三年級下學期書法習字訓練計劃
-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附錄
- JB-T 8723-2022 焊接金屬波紋管機械密封
- 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課件講義
- 中職計算機基礎期末試卷及答案
- 風電工程總承包項目實施方案
- 停車場工程施工技術交底
- 石油天然氣建設公司HSE費用財務管理實施細則及會計核算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