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_第1頁
福建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_第2頁
福建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_第3頁
福建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_第4頁
福建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xué)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級(上)期末

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如圖,澳大利亞的一位攝影師航拍到一張奇特的圓形彩虹,彩虹是太陽光的色散現(xiàn)象。一位英國物理學(xué)家曾用

三棱鏡將太陽光分解()

A.伽利略B.牛頓C.愛因斯坦D.哥白尼

2.“掬手為升”是我國古代的計量方法之一,掬即為雙手捧。如圖,人雙手捧起的米質(zhì)量約為()

C.3kgD.300kg

3.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與日環(huán)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B.水中的倒影

D.“折斷”的鉛筆

4.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點火發(fā)射成功時()

A.音調(diào)高B.音色美

C.響度大D.傳播速度快

5.如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tǒng)發(fā)出的超聲波感知

B.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zhì)

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D,潛艇上的艦員能夠聽見超聲波

6.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更需要同學(xué)們注意用眼衛(wèi)生,保護視力健康。長時間過度

使用手機,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看物體時,眼睛的成像情況如圖所示()

C.平面鏡D.三棱鏡

7.我國研制的“全碳氣凝膠”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材料,其密度僅為0.16kg/m3,則()

A.該材料體積越大,密度越大

B.In?的該材料質(zhì)量為0.16kg

C.該材料制成的物品帶到太空,質(zhì)量減小

D.該材料適合做打樁用的重錘

8.冬至打年糕是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之一。打年糕時,需要用木制榔頭反復(fù)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米。如圖所示,用木制

榔頭捶打年糕的過程中()

A.向下砸榔頭時,榔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對年糕有力的作用

C.年糕凹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年糕凹陷,說明榔頭對年糕有打擊力,而年糕對榔頭沒有作用力

9.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滾木巧妙移動巨木的情景。下列措施中,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與此相同的

是()

A.給門軸的合頁加潤滑油

B.鞋底設(shè)計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花紋

C.用力捏車閘可以使自行車更快地停下來

D.許多機器的轉(zhuǎn)動部分都安裝了滾動軸承

10.如圖為某物體沿直線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對該物體在0?6s運動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0123456t/s

A.物體在2?4s運動的路程為1m

B.物體在2?4s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物體在0?6s的平均速度為0.5m/s

D.物體在4?6s通過的路程等于在。?2s通過的路程

11.利用頻閃照相技術(shù),拍攝擊出的羽毛球在相同時間間隔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從①一②過程中()

A.重力變小,運動方向不變

B.重力變小,運動方向改變

C.重力不變,運動方向不變

D.重力不變,運動方向改變

12.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要使像移

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

A.①B.②C.③D.④

13.如圖所示,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從右方斜射向水面,這時反射角是B,等水面重新平靜后,反射角是,,則()

C.B'<PY'>YD.僅>py'>Y

14.某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完成了“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研究,得到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體積/cm,

A.水凝固成冰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B.從8℃降低至0℃,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

C.8℃水的密度小于-4℃冰的密度

D.溫度越低,冰的體積越大

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15.如圖13,2023年央視春晚節(jié)目《百鳥歸巢》將中國傳統(tǒng)音樂“南音”與流行歌曲完美融合。南音也稱“弦管”

“泉州南音”,以絲竹簫弦為主要演奏樂器辨別樂器的種類。演播廳內(nèi)壁采用吸音材料,可以在

中減弱噪聲。

OotttW

16.如圖所示,小袋鼠在育兒袋中隨袋鼠媽媽一起跳躍。說小袋鼠在“跳躍”是以為參照物;相對于袋

17.如圖,豐收時節(jié),小軍在生物課上用凸透鏡觀察金黃的稻穗。該透鏡焦距為10cm(選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10cm。該透鏡還可以應(yīng)用于投影儀中,此時所成像是、放大的實像。

18.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如圖是某老師寫毛筆字的情景,向右運筆時,筆毫

向左彎曲,筆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筆毫上的墨汁越少就越干澀,在相同的壓力下,墨汁越

少O

19.如圖是明代著名畫家吳偉的飲驢圖,畫配詩《題老人飲驢圖》中有兩句詩:“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現(xiàn)

象,其中水中的“嘴”是像(選填“實”或“虛”)。

20.2023年12月18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地震發(fā)生時,震源處同時產(chǎn)生

并向各個方向發(fā)出P波和S波3m/s,S波的傳播速度是3.5X103m/s,若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地震局的時間

間隔為2s,則震源到地震局的距離為m;假設(shè)地震局于當(dāng)日23h59min04s探測到S波,則地震

發(fā)生的時刻是?

21.如圖,一杯水在斜面上保持靜止,O點為其重心

23.(4分)古代勞動人民巧妙地利用水來開山采石。冬季,人們在白天給石頭打一個洞,再往洞里灌滿水并封實,

水結(jié)冰后石頭就會裂開了。請你運用所學(xué)物理知識解釋其中的道理。

五、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共30分。

24.(6分)小楊安裝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進行聲音的有關(guān)實驗。

(1)實驗中,小楊發(fā)現(xiàn)發(fā)聲體發(fā)聲時;當(dāng)發(fā)聲體停止發(fā)聲時,塑料小球也停止了跳動,聲音是由物體產(chǎn)

生的。實驗中,聽到發(fā)聲體的聲音是通過固體和傳入耳朵的。

(2)他讓發(fā)聲體持續(xù)發(fā)聲,同時用抽氣機不斷往外抽氣,聽到的發(fā)聲體聲音。由此,他進一步推

導(dǎo)得出,如果鐘罩內(nèi)是真空,(選填“能”或“不能”)聽見發(fā)聲體的聲音。

(3)在抽氣的過程中,他看到塑料小球跳動的劇烈程度(選填“明顯力口居明顯變?nèi)酢被颉皫缀?/p>

不變”)。整個實驗過程,她都能看清小球的跳動情況,進一步推導(dǎo)得出(選填“能”或“不能”)在真空

中傳播。

25.(6分)如圖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如圖甲,紙板應(yīng)該放置在水平桌面的平面鏡上。

(2)光沿E0方向入射,沿OF方向反射出去,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反射。

(3)如圖乙,將紙板B沿PQ剪開,只將B板的上半部向后折(選填“上部”或“下部”)能看到反

射光線;此現(xiàn)象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o

(4)實驗中多次改變?nèi)肷涔饩€與法線的夾角,觀察反射光線并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

結(jié)論和書上的結(jié)論并不一致。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入射角/度203050607080

反射角/度706040302010

(5)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沿著FO的方向射向平面鏡,光路是的。

26.(7分)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時,應(yīng)沿水平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做運動,此時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

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No實驗過程中,木塊運動時拉

力突然變大,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將o

(3)比較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

(4)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的大小有關(guān)。

(5)小明同學(xué)改進了實驗方法,裝置如圖丁所示: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此時木塊受到的

摩擦力方向向,這樣改進后(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

(1)安裝器材時,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當(dāng)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實像,

生活中的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

(3)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所成像向上移動,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只需將凸透鏡向(選填

“上”或“下”)調(diào)整。

(4)小洪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像距v隨物距u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可知cm。

28.(6分)南安被譽為世界石材之都,愛探索的小偉想測一塊石頭的密度,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mL

|-100

圖2

(1)小偉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如圖1甲所示調(diào)節(jié)使橫梁

平衡。

(2)用調(diào)好的天平測量石頭的質(zhì)量,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盤中的祛碼和標(biāo)尺上的游碼如圖1乙所示go

(3)小偉發(fā)現(xiàn)石頭太大,無法放入量筒中測量體積,于是他將石頭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如圖1丙。

(4)從燒杯中取出石頭后,小明用量筒量取100mL的水,然后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如圖1丁。此時量筒

中剩余水的體積如圖1戊所示,則石頭的體積是cm3o

(5)由以上操作計算出這塊石頭的密度為kg/m3;該測量值與石頭密度的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6)小偉還利用家里的電子秤、水杯、記號筆等工具同樣測出了石頭的密度。

a.用電子秤測出裝有適量水的杯子總質(zhì)量mi,如圖2甲;

b.將小礦石緩慢浸沒在杯中,測得杯、水、小礦石的總質(zhì)量m2,如圖2乙,在水面到達的位置上做標(biāo)記,然后

取出石頭;

c.向杯中緩慢加水,讓水面上升至標(biāo)記處,測得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3,如圖2丙。

根據(jù)以上測量,可得石頭的密度p石=(用己知量和測量量表示,水的密度用p水表示)。

六、計算題:本題3小題,共22分。

29.(6分)最近南安承辦了省自行車聯(lián)賽年度總決賽。某選手所用的自行車質(zhì)量為14.6kg,其中所用鋁合金的質(zhì)量

為12kg。如圖,南安大橋長度為400m鋁合金=3.0X103kg/m3o求:

(1)該選手通過南安大橋的平均速度。

(2)自行車中鋁合金部分的體積。

30.(7分)往一金屬容器中注入某種液體時,測得液體的體積V和容器與液體的總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當(dāng)容

器與液體總質(zhì)量為80g時,液體恰好注滿整個容器。求:

(1)液體的密度。

(2)容器的容積。

31.(9分)如圖甲,某商場的自動扶梯安裝了智能控制系統(tǒng),在扶梯底端前1.5m處安裝了紅外系統(tǒng):乘客通過時,

扶梯啟動,同時計時器開始計時,扶梯將減速運行。已知扶梯長16m,從啟動到勻速運行的v-t圖象如圖乙。

若乘客步行速度在0.5m/s?1.5m/s之間。已知g取10N/kgo求:

(1)某乘客的質(zhì)量為60kg,該乘客受到的重力大小。

(2)乘客從紅外桿處運動至扶梯底端的最長時間。

(3)為確保安全,設(shè)定時間t至少應(yīng)為多少。

2024-2025學(xué)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如圖,澳大利亞的一位攝影師航拍到一張奇特的圓形彩虹,彩虹是太陽光的色散現(xiàn)象。一位英國物理學(xué)家曾用

三棱鏡將太陽光分解()

A.伽利略B.牛頓C.愛因斯坦D.哥白尼

解: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首先用實驗研究這一現(xiàn)象的是英國物理學(xué)家牛頓。

故選:Bo

2.“掬手為升”是我國古代的計量方法之一,掬即為雙手捧。如圖,人雙手捧起的米質(zhì)量約為()

C.3kgD.300kg

解:人雙手捧起的米質(zhì)量約為300g,故B正確。

故選:Bo

3.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與日環(huán)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日辱的影子水中的倒影

C.腌二^鏡子中的像D.HI“折斷”的鉛筆

解:日環(huán)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A、日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鏡子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折斷”的鉛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選:Ao

4.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點火發(fā)射成功時()

A.音調(diào)高B.音色美

C.響度大D.傳播速度快

解:“掌聲雷鳴”是指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很大,即聲音的響度大。

故選:Co

5.如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tǒng)發(fā)出的超聲波感知

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傳播的速度比次聲波快

B.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zhì)

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D.潛艇上的艦員能夠聽見超聲波

解:A、聲速與介質(zhì)種類和溫度有關(guān),則速度相同;

B、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D、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所以潛艇上的艇員不能聽見超聲波。

故選:Co

6.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更需要同學(xué)們注意用眼衛(wèi)生,保護視力健康。長時間過度

使用手機,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看物體時,眼睛的成像情況如圖所示()

解:產(chǎn)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焦距變大;則需要利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進行矯正。

故選:Bo

7.我國研制的“全碳氣凝膠”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材料,其密度僅為0.16kg/m3,則()

A.該材料體積越大,密度越大

B.In?的該材料質(zhì)量為0.16kg

C.該材料制成的物品帶到太空,質(zhì)量減小

D.該材料適合做打樁用的重錘

解:

A、“全碳氣凝膠”狀態(tài)和溫度不變,與體積大小無關(guān);

B、0.16kg/m3表示的意思是:體積是6m3的該材料質(zhì)量為0.16kg.此選項正確;

C、該材料制成的物品帶到太空,物質(zhì)多少沒有變化。此選項錯誤;

D、該材料的密度特別小,所以不適合做打樁用的重錘。

故選:Bo

8.冬至打年糕是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之一。打年糕時,需要用木制榔頭反復(fù)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米。如圖所示,用木制

榔頭捶打年糕的過程中()

A,向下砸榔頭時,榔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對年糕有力的作用

C.年糕凹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年糕凹陷,說明榔頭對年糕有打擊力,而年糕對榔頭沒有作用力

解:A.向下砸榔頭時,故A錯誤;

B.榔頭打擊年糕時,故B錯誤;

C.榔頭的打擊力使年糕凹陷,故C正確;

D.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年糕對榔頭也有作用力。

故選:Co

9.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滾木巧妙移動巨木的情景。下列措施中,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與此相同的

是()

A.給門軸的合頁加潤滑油

B.鞋底設(shè)計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花紋

C.用力捏車閘可以使自行車更快地停下來

D.許多機器的轉(zhuǎn)動部分都安裝了滾動軸承

解:用滾木巧妙地移動巨木是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

A、給門軸的合頁加潤滑油,故A錯誤;

B、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C、用力捏車閘可以使自行車更快地停下來,故C錯誤。

D、許多機器的轉(zhuǎn)動部分都安裝了滾動軸承,故D正確。

故選:D。

10.如圖為某物體沿直線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對該物體在0?6s運動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B.物體在2?4s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物體在0?6s的平均速度為0.5m/s

D.物體在4?6s通過的路程等于在。?2s通過的路程

解:AB、由s-t圖象可知,表示物體在2?4s靜止,故AB錯誤;

C、由s-t圖象可知,則物體在5?6s的平均速度:丫=旦=上冉,故C正確;

t7s

D、由s-t圖象可知,在0?2s通過的路程為6m,故D錯誤。

故選:Co

11.利用頻閃照相技術(shù),拍攝擊出的羽毛球在相同時間間隔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從①一②過程中()

A.重力變小,運動方向不變

B.重力變小,運動方向改變

C.重力不變,運動方向不變

D.重力不變,運動方向改變

解:羽毛球飛行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圖中從①一②過程中。

故選:Do

12.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要使像移

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

A.①B.②C.③D.@

解: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需要增大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

故選:Co

13.如圖所示,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從右方斜射向水面,這時反射角是P,等水面重新平靜后,反射角是P',貝版)

A.0'<pyz<YB.B'=py'=Y

C.B'<pY'>YD.pz>py'>y

解:當(dāng)把水槽左端墊高些時,水面仍然是水平的,故入射角不變;即0'=Po

故選:Bo

14.某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完成了“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研究,得到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體積/cm,

A.水凝固成冰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B.從8℃降低至0℃,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

C.8℃水的密度小于-4℃冰的密度

D.溫度越低,冰的體積越大

解:A、水結(jié)成冰后,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大螞分析,體積變大,故A錯誤;

V

B、由圖示可知,到4℃后又逐漸增大膽分析可知,體積減小時,反之減小,

V

所以,從8℃降到4℃的過程中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

C、8℃水的體積小于-4℃冰的體積旦分析可知,體積減小時,所以7℃水的密度大于-4。。冰的密度.故C錯誤;

V

D、由圖可知,冰的體積越小。

故選:Bo

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15.如圖13,2023年央視春晚節(jié)目《百鳥歸巢》將中國傳統(tǒng)音樂“南音”與流行歌曲完美融合。南音也稱“弦管”

“泉州南音”,以絲竹簫弦為主要演奏樂器音色辨別樂器的種類。演播廳內(nèi)壁采用吸音材料,可以在傳播

過程中中減弱噪聲。

解:不同的發(fā)聲體音色不同,人們可以通過聲音的音色辨別樂器的種類。

演播廳內(nèi)壁采用吸音材料,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故答案為:音色;傳播過程中。

16.如圖所示,小袋鼠在育兒袋中隨袋鼠媽媽一起跳躍。說小袋鼠在“跳躍”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相對于袋

鼠媽媽,小袋鼠是靜止的。

解:小袋鼠在育兒袋中隨袋鼠媽媽一起跳躍,小袋鼠相對于地面位置發(fā)生變化,小袋鼠在“跳躍”,小袋鼠的位

置沒有發(fā)生變化。

故答案為:地面;靜止。

17.如圖,豐收時節(jié),小軍在生物課上用凸透鏡觀察金黃的稻穗。該透鏡焦距為10cm小于(選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10cm。該透鏡還可以應(yīng)用于投影儀中,此時所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解:小軍在生物課上用凸透鏡觀察金黃的稻穗,此時成正立,該透鏡焦距為10cm;

該透鏡還可以應(yīng)用于投影儀中,此時所成像是倒立。

故答案為:小于;倒立。

18.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如圖是某老師寫毛筆字的情景,向右運筆時,筆毫

向左彎曲,筆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筆毫上的墨汁越少就越干澀,在相同的壓力下,墨汁越少越

解:在紙上寫字,筆在運行中時筆毫向左彎曲,此時筆毫所受摩擦力會阻礙筆毫向右運動,

筆毫上的墨汁越少,接觸面越粗糙,筆毫對紙張的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為:水平向左;越大。

19.如圖是明代著名畫家吳偉的飲驢圖,畫配詩《題老人飲驢圖》中有兩句詩:“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反

射現(xiàn)象,其中水中的“嘴”是虛像(選填“實”或“虛”)。

解:古詩中的“水中嘴對嘴”,是指驢在岸邊飲水,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故答案為:反射;虛。

20.2023年12月18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地震發(fā)生時,震源處同時產(chǎn)生

并向各個方向發(fā)出P波和S波3m/s,S波的傳播速度是3.5X103m/s,若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地震局的時間

間隔為2s,則震源到地震局的距離為1.4X104m;假設(shè)地震局于當(dāng)日23h59min04s探測到S波,則地震發(fā)

生的時刻是23h59min。

由v=且可知1=-=-----------------,

tV17X104ID/S

S波到達地震局的時間t2=工=------J——,

v25.5X173m/s

根據(jù)題意可知,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地震局的時間間隔為2s8-",即------§------------?-----=2s,

3.5X108m/s7X183in/s

解得:s=5.4X104m;

4

S波到達地震局的時間:t3=---------J——-7.4X12m^4s;

3.5X503m/s3.8X105in/s

地震發(fā)生的時刻:23h59minO4s-4s=23h59min。

故答案為:6.4X104;23h59min?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1.如圖,一杯水在斜面上保持靜止,。點為其重心

解: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從杯子的重心畫一條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如圖所示:

22.如圖,。為凸透鏡的光心,F(xiàn)為焦點

解: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

四、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23.(4分)古代勞動人民巧妙地利用水來開山采石。冬季,人們在白天給石頭打一個洞,再往洞里灌滿水并封實,

水結(jié)冰后石頭就會裂開了。請你運用所學(xué)物理知識解釋其中的道理。

答: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與狀態(tài)無關(guān),質(zhì)量不變,根據(jù)公式p=&。

V

五、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共30分。

24.(6分)小楊安裝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進行聲音的有關(guān)實驗。

(1)實驗中,小楊發(fā)現(xiàn)發(fā)聲體發(fā)聲時;當(dāng)發(fā)聲體停止發(fā)聲時,塑料小球也停止了跳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

生的。實驗中,聽到發(fā)聲體的聲音是通過固體和空氣傳入耳朵的。

(2)他讓發(fā)聲體持續(xù)發(fā)聲,同時用抽氣機不斷往外抽氣,聽到的發(fā)聲體聲音逐漸減小。由此,他進一步推

導(dǎo)得出,如果鐘罩內(nèi)是真空,不能(選填“能”或“不能”)聽見發(fā)聲體的聲音。

(3)在抽氣的過程中,他看到塑料小球跳動的劇烈程度幾乎不變(選填“明顯力口居『“明顯變?nèi)酢被颉皫?/p>

乎不變”)。整個實驗過程,她都能看清小球的跳動情況,進一步推導(dǎo)得出能(選填“能”或“不能”)在真

空中傳播。

解:(1)實驗中,小楊發(fā)現(xiàn)發(fā)聲體發(fā)聲時;當(dāng)發(fā)聲體停止發(fā)聲時,這一現(xiàn)象表明。實驗中。

(2)他讓發(fā)聲體持續(xù)發(fā)聲,同時用抽氣機不斷往外抽氣。由此,如果鐘罩內(nèi)是真空。

(3)在抽氣的過程中,他看到塑料小球跳動的劇烈程度幾乎不變,她都能看清小球的跳動情況,光能在真空中

傳播。

故答案為:(1)振動;空氣;不能;能。

25.(6分)如圖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如圖甲,紙板應(yīng)該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的平面鏡上。

(2)光沿EO方向入射,沿OF方向反射出去,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3)如圖乙,將紙板B沿PQ剪開,只將B板的上半部向后折下部(選填“上部”或“下部”)能看到反

射光線;此現(xiàn)象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4)實驗中多次改變?nèi)肷涔饩€與法線的夾角,觀察反射光線并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

結(jié)論和書上的結(jié)論并不一致。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dāng)成了反射角。

入射角/度203050607080

反射角/度706040302010

(5)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沿著FO的方向射向平面鏡,光路是可逆的。

甲乙

解:(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入射光線,因此,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

要保持與鏡面垂直;

(2)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徑跡;

(3)將紙板B沿PQ剪開,只將B板的上半部向后折,此時B板的下部與E板在同一平面內(nèi),而上部不會看到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4)根據(jù)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線與法線的夾角,當(dāng)入射角分別、30。,反射線與法線

的夾角、30°,不是70°、40°、60°;

(5)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沿著FO的方向射向平面鏡。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

故答案為:(1)垂直;(2)漫;同一平面;(5)可逆。

26.(7分)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時,應(yīng)沿水平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

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1.2No實驗過程中,木塊運動時拉力突

然變大,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將不變。

(3)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

(4)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

(5)小明同學(xué)改進了實驗方法,裝置如圖丁所示: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此時木塊受到的

摩擦力方向向右,這樣改進后不需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

解:(1)實驗時應(yīng)在水平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木塊所受滑動

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測力計分度值為0.2N,此時彈簧力計的示數(shù)為6.2N,木塊運動時拉力突然變大,木塊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3)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要保持壓力大小不變,故比較乙;

(4)比較甲、乙兩次實驗,壓力大小不同,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相同;

(5)木塊相對于地面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受到測力計的拉力與受到長木板施加的滑動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方向相

反;因測力計的拉力方向為水平向左。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1.2;(3)乙、丙;(5)右。

27.(5分)如圖是小洪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1川||川|"叫||叫川||川|||川|

UCEIO父,克-1孔6,。工)SO90100

(1)安裝器材時,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當(dāng)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生活中的照相機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

(3)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所成像向上移動,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只需將凸透鏡向下(選填“上”

或“下”)調(diào)整。

(4)小洪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像距v隨物距u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可知5cm。

解:(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yīng)調(diào)節(jié)燭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當(dāng)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此時物距大于像距,物距大于像距、縮小的實像;

(3)一段時間后,蠟燭因燃燒變短,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據(jù)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

(4)當(dāng)燭焰遠離光屏和凸透鏡時,此時物距遠遠的大于二倍焦距,像會在焦點附近;

由圖乙可知,物距越大時,所以焦距大約為5cm。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2)縮?。唬?)下。

28.(6分)南安被譽為世界石材之都,愛探索的小偉想測一塊石頭的密度,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mL

|-100

圖2

(1)小偉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如圖1甲所示調(diào)節(jié)使橫梁

平衡。

(2)用調(diào)好的天平測量石頭的質(zhì)量,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盤中的祛碼和標(biāo)尺上的游碼如圖1乙所示83.2g。

(3)小偉發(fā)現(xiàn)石頭太大,無法放入量筒中測量體積,于是他將石頭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如圖1丙。

(4)從燒杯中取出石頭后,小明用量筒量取100mL的水,然后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如圖1丁。此時量筒

中剩余水的體積如圖1戊所示,則石頭的體積是40cn?。

(5)由以上操作計算出這塊石頭的密度為2.08X1Q3kg/m3;該測量值與石頭密度的真實值相比偏小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6)小偉還利用家里的電子秤、水杯、記號筆等工具同樣測出了石頭的密度。

a.用電子秤測出裝有適量水的杯子總質(zhì)量mi,如圖2甲;

b.將小礦石緩慢浸沒在杯中,測得杯、水、小礦石的總質(zhì)量m2,如圖2乙,在水面到達的位置上做標(biāo)記,然后

取出石頭;

c.向杯中緩慢加水,讓水面上升至標(biāo)記處,測得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3,如圖2丙。

根據(jù)以上測量,可得石頭的密度p^=_上上(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水的密度用P水表示)。

m3-ml

解:(1)由圖甲可知,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cè);

(2)由乙圖可知,天平的分度值為0.2g,祛碼的質(zhì)量為80g;

(4)由題意和圖戊可知,加水的體積V加水=100mL-60mL=40mL;

利用補水法測量石頭的體積,則石頭的體積V=Vm=40mL=40cm2;

(5)石頭的密度為:

23

p=旦=8.J.2g==3-08g/cm3=2.08x10kg/m;

V40cm3

由于取走石頭沾水,使得加水到達標(biāo)記處時加水的體積偏大要可知,即石頭的密度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偏小;

V

(6)取出了石塊,再將水補充到原來的標(biāo)記處;

礦石的體積:丫石=丫水=里二=%二時,

P水P水

礦石的質(zhì)量為:m石=m2-mi,

礦石的密度為:

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