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練習(含答案)_第1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練習(含答案)_第2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練習(含答案)_第3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練習(含答案)_第4頁
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練習班級考號姓名總分請閱讀以下文言文,并完成相關題目。左丞相睿任命逖為軍祭酒,逖駐守京口,招募驍勇健壯之士,并向睿報告此事。晉朝的動亂并非因上層無道導致民眾怨憤叛亂,而是由于宗室爭權奪利,相互殘殺,最終使得戎狄乘虛而入,毒害中原。當前遺民遭受殘害,人心思奮。若大王能命將出師,以像祖逖那樣的將領統(tǒng)率軍隊收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會聞風響應。睿素無北伐意圖,任命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供給千人糧餉、三千匹布,但不提供鎧甲武器,命其自行招募士兵。在八月,逖率領部下百余家渡河,途中擊楫發(fā)誓道:“祖逖未能平定中原而返回,猶如大江之水難以回頭?!薄币韵聦ξ闹屑狱c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鎮(zhèn),為兵家所重。B.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qū)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為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隊,在文中特指部隊的編制單位。D.傳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文。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宗廟之事,即諸侯祭祀祖先的活動,在古代乃國家重大政事。宗廟是天子和諸侯供奉祖先牌位的場所。B.“秋毫無犯”、“勞苦功高”、“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語均源于《鴻門宴》。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童子,指少年,未成年的男子。D.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是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學宗師,有“亞圣”之稱。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時分為九州,包括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梁州、雍州。秦都雍州,此后“九州”遂成為中國別稱。B.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朝對百姓的稱呼,與“氓隸之人”“遷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C.戰(zhàn)國四公子,是指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春申君、楚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他們都出身貴族,以招攬賓客著稱。D.少牢:羊、豬各一頭。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是()A.成語“東門黃犬”源自李斯的故事,寓意為官不慎,后悔不及。B.胡越,古代分別居于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兩個民族,蠻夷的意思和它一致。C.司馬光,“王安石變法”中守舊派的代表人物,后被蔡京刻在“元祐黨人碑”之首。D.“門第既高,神穎復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是對杜牧的評價。5.下列對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中,有誤的一項是()。A.諱: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名字前加“諱”。如“諱匡胤”指已故皇帝宋太祖趙匡胤。B.御史中丞:宋代監(jiān)察機關,沿襲唐制,中央設御史臺。御史臺設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義上是御史臺的最高長官,元豐改官制后,無御史大夫,因而御史中丞便成為御史臺的真正長官,稱為臺長。C.遷:古代稱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職;也可指貶謫,放逐,如“遷謫(貶官遠地)”“遷客(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D.術數(shù):術數(shù)是研究“天道”的學問,包括天文、歷法、五行、占卜等;術數(shù)也可解釋為以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論,來推測自然、社會、人事的“吉兇”,屬《周易》研究范疇的一大主流支派?!稄埡鈧鳌贰昂馍菩g學”中的“術學”指看相算命。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男,爵位,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我國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B.桑梓,古人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后以“桑梓”借指故鄉(xiāng)。C.壺漿,即簞食壺漿,意指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與“簞食瓢飲”同義,常用為犒師擁軍的典故。D.謚,是封建時代,一個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跡而給予的稱號。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評定授予。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行臺,是指魏晉至金代尚書臺臨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又稱行尚書省或行臺省。B.子史,為“經(jīng)史子集”中子部和史部書籍,按內(nèi)容劃分?!白印睂iT收錄先秦諸子散文。C.東宮,是古代宮殿指稱,因其方位得名,多為太子居處,后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D.藩部,為西魏尚書省十二部之一,北周時設中大夫,負責諸侯朝覲禮儀。8.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伶官傳序”中的“序”屬于書序,與“跋”相同,通常置于書籍或文章的開頭。B.《新五代史》作為二十四史之一,采用紀傳體形式,記錄了梁、唐、晉、漢、周五代的歷史事實。C.“太廟”是指皇帝的宗廟,與“一夫作亂而七廟隳”的“七廟”意思一樣。D.“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豬各一頭;“太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牛、羊、豬各一頭。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太尉:古代官名。是古代中央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為全國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執(zhí)掌天下軍政事務。B.虎符:即兵符,古代調(diào)兵遣將的信物?;⑿危秤秀懳?,分兩半,右半留中央,左半授予統(tǒng)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調(diào)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C.中國: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qū),后演變?yōu)辄S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D.南越:古地名,即今廣東、廣西一帶,也作“南粵”;也指南越族,是先秦時期百越各部落的一支。10.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超擢、右遷、進、黯都是表示職務任免的詞,除黯外,都是表示升職。B.“三考”指古代官吏考績之制,指經(jīng)三次考核決定升降賞罰。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結果決定升降獎懲。漢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C.喪歸制是我國古代喪葬制度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官員遇到自己的父母去世,要棄官居家守制丁憂,服滿再行補職。但是為了應對各種時局,“奪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禮制。D.“贈”是指在官員生前或死后授予官爵或榮譽稱號,以表彰其對朝廷的貢獻。1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中,有誤的一項是()A.孤,指幼年喪父?!蚌姽压陋殹敝械摹肮隆币彩沁@個意思?!肮隆边€可以作為古代帝王的自稱,如“孤家”“孤王”。B.關中,即“四關之內(nèi)”,包括東函谷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和北蕭關。鄭國渠修成后,關中地區(qū)成為物產(chǎn)豐饒的富饒之地。C.出,指京官外調(diào)?!坝篮统?,出為河間相”(《張衡傳》)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句中的“出”都是此意。D.謚號,是古人依據(jù)其生前行跡為其所立的稱號。帝王的謚號通常由禮官提議,而臣下的謚號則由朝廷授予。12.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芭e孝廉”制度有助于塑造“在家盡孝,在外為官清廉”的良好社會風氣。B.永嘉,年號。年號是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個皇帝只能有一個年號,故能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康熙皇帝。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diào)動等事務,其長官稱吏部尚書。D.少牢,古代祭祀時只有羊、豬的稱“少牢”,牛、羊、豬齊備的稱“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13.下列對于稱謂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北面。“泰山之陽,汶水西流”說明汶水在泰山南面。C.“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俺顷I輔三秦,風煙望五津。”D.漢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于郡的政區(qū),因為是管轄京都及其附近地區(qū)故合稱“三輔”。14.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帝王在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齊全被稱為“太牢”。少牢祭祀僅用羊和豕,不包括牛。B.古代帝王和諸侯祭祀的土神稱為“稷”,谷神則為“社”。后來,“社稷”成為國家的代稱,凸顯了土地與糧食的重要性。C.古代統(tǒng)治者不僅重視祭祀宗廟,也重視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禮叫“封禪”D.古代祭祀前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15.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師旅,指軍隊。古時五百人為一師,兩千五百人為一旅。C.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D.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16.下列關于古代宗法常識的描述中,錯誤的一項是()。A.“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B.“四德”包括婦德、婦言、婦容和婦功。C.“五常”指封建禮教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姐妹、夫婦之間的倫理關系。D.“六親”,《左傳》中包括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和姻亞。17.下列各項中關于文學常識的解說無誤的一項是()A.表:古時大臣用來上奏的一種文體,以說理彈劾為主。B.修禊:古代民俗,仲夏時節(jié)人們常至水邊嬉戲,旨在祓除不祥,祈求好運。C.仲秋:秋天的第二個月,古人以“孟、仲、季”來劃分季節(jié)的三個階段。D.三徑:出自西漢蔣詡隱居的典故,后以其代指窮荒貧瘠之地。18.下列選項中,對文化常識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左氏春秋》,簡稱《左傳》,與《公羊傳》及《榖梁傳》合稱“春秋三傳”。B.“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扁孕?,即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C.薨,周代指諸侯之死,后世二品以上官員之死亦稱薨。D.“豫游之樂”,豫游,即出游,游樂。帝王春天出巡為“豫”,秋天出巡為“游”。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鄉(xiāng)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來自全國各地。B.宦官,亦稱太監(jiān),是古代宮廷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人員,由閹割后的男子擔任。C.晏駕,是用于描述帝王去世的含蓄表達,“晏”意為晚,指帝王未能按時駕崩。D.執(zhí)政指掌管國家政事,又指執(zhí)掌國家大權的重臣,還可作為高級官員的通稱。2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閹人劉朝聲稱東宮旨意,要求廢除戚畹莊。光斗未開封即歸還,并言:"寸土皆屬殿下,今日豈敢私受?"閹黨憤而離去,楊漣彈劾魏忠賢,光斗參與謀劃,并與左光斗共同揭露崔呈秀的贓款私藏。魏忠賢及其黨羽對此均深感憤怒。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輦下”或“輦轂下”,意指皇帝車駕所在之地,常用于指代京都。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xù)追逼。2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時上方鄉(xiāng)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術見,朝臣戚里寅緣關通。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之士,當責所屬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shù)事。上悚然納之。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方士,亦稱方術士,是中國古代擅長神仙方術并從事巫祝術數(shù)活動的專業(yè)人士。B.保任,指擔保或擔保人,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薦人才而承擔擔保責任。C.禁中,又稱禁內(nèi),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D.四六文體,因其在發(fā)展中形成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得名。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主司既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特指科舉考試的主試官。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最高級別考試,于朝廷舉行,由丞相負責主持。C.司農(nóng),亦稱大司農(nóng),主要負責農(nóng)桑、倉儲及租稅等事務。D.當軸,特指身處重要職位的官員;當軸者則專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者。2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閏月乙亥,以參知政事王欽若判天雄軍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緒同其母蕭氏遣其統(tǒng)軍順國王蕭撻覽攻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擊敗之,斬偏將,獲其輜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復為州砦兵所敗。(摘錄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在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B.廟社,其中“廟”指宗廟,“社”指社稷,二者在古代常被用來象征國家或朝廷。C.閏月,農(nóng)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D.輜重,文中指行軍時隨軍運載的軍械、糧草、被服等軍用物資。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犯顏,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權威,常用來形容直言敢諫的堅定立場。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nèi)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D.大理丞,作為大理寺的重要官員,負責掌管刑獄事務。25.下列關于文學與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壬戌”是干支紀年,文中指宋神宗元豐五年。我國古代主要的紀年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帝王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和帝王年號加干支紀年等。B.“既望”指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在古籍文獻中,一個月中某此特殊的日子還有特定的名稱,如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為“晦”。C.“江州司馬青衫濕”中,“司馬”為州刺史的副職,雖有職位卻無實權;“青衫”指黑色單衣,唐代低級官員常穿黑色服飾,后成為失意官吏的象征。D.“教坊”是中國古代負責管理宮廷音樂的機構,專門負責除雅樂之外的音樂、舞蹈及百戲的教學與演出。古人采用天干地支紀年法,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六十為周期的紀年體系,稱為一甲子。十二地支既用于十二生肖的紀年體系,也標記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例如卯時對應上午五至七點。以下關于干支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A.若去年為甲申年,則明年為丙亥年。B.公元(西歷)1971年是農(nóng)歷(陰歷)辛亥年。C.子時,即夜里零點至兩點,通常被稱為“子夜”。D.韓愈生于唐代宗大歷三年(戊申年),可知韓愈生肖屬雞。2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糞土當年萬戶侯萬戶侯:泛指有高爵顯位的人B.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六藝:指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C.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左遷:指升職。古代尊崇左方,因此將升職稱為“左遷”。D.徘徊于斗牛之間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南斗)、牛宿28.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釋中,有誤的一項是()A.青青子衿子:對對方的尊稱。B.令以責之里正里:古代基層行政組織。C.千乘之國乘:古時一車一馬為一乘。D.押正旦帶枷上正旦:傳統(tǒng)戲曲中的女主角。29.下列文化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B.釁鐘,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叫作“釁鐘”。C.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統(tǒng)稱。是的,諸侯需在指定時間向天子朝見。諸侯一同前往朝見天子。D.關中,指函谷關以西,泛指戰(zhàn)國末期秦之故地?!吧綎|”,崤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30.下列文化常識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此外,古代的學校還有太學、書院等。B.冠禮,嘉禮的一種,古代男子二十歲時由氏族長輩依據(jù)傳統(tǒng)為其舉行加冠禮,以表示成年。C.“晉侯”和“秦伯”中的“侯”與“伯”均為爵位,周代制度將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D.古代室內(nèi)座次,坐北朝南是最尊之位,其次坐西朝東,再其次是坐南朝北,最卑之位是坐東朝西的席位。附:參考答案1.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文中所述并非指部隊的編制單位。原文中的“部曲”指的是祖逖的私人軍隊。故選C。參考譯文: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亂,由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外族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F(xiàn)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tǒng)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2.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游刃有余”不是出自《鴻門宴》,最早出自于戰(zhàn)國時期莊子的《莊子·養(yǎng)生主》。游刃有余,指肢解牛體時能對準骨節(jié)間的空隙下刀,刀刃運行于空隙之間還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藝熟練,做事輕松利落。故選B。3.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A.“杭州”有誤,九洲中應為“揚州”。故選A。4.B【解析】【詳解】本題旨在評估學生對常見文學與文化常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B.“蠻夷的意思和它一致”錯。“蠻夷”是漢族對外族四夷的稱呼,是一個泛稱。故選B。5.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張衡傳》‘衡善術學’中的‘術學’指看相算命”錯,《張衡傳》中“術學”是指古代關于天文、歷法等方面的學問。故選D。6.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C.“與‘簞食瓢飲’同義,常用為犒師擁軍的典故”錯誤,二者詞義不同,“簞食瓢飲”意思是一簞食物,一瓢水,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故選C。7.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子專門收錄先秦諸子散文”表述有誤。“子”除了收錄諸子百家著作,還有類書,如天文算法類、術數(shù)類、藝術類、譜錄類等。故選B。8.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和‘跋’一樣,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錯誤,“跋”是在書籍或文章等的后面。故選A。9.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為全國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錯誤,應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故選A。10.D【解析】【詳解】本題旨在評估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程度。D.“‘贈’指在官員生前或死后賜以官爵或榮譽稱號”錯誤。贈,是指死后賜以官爵或榮譽稱號。故選D。11.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都是此意”錯,“出則無敵國外患者”中的“出”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外。故選C。12.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B.“一個皇帝只能有一個年號”錯,一個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個年號。故選B。13.B【解析】【詳解】本題旨在評估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B.“‘漢陰’指漢水北面”錯誤。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故“漢陰”指漢水南面。故選B。14.B【解析】【詳解】本題旨在評估學生對常見文學與文化常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B.“土神叫‘稷’,谷神叫‘社’”錯,說法顛倒了。土神叫“社”,谷神叫“稷”。故選B。15.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古代軍隊編制中,二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而非原文所述的五百人為一師,兩千五百人為一旅。故選B。16.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姐妹”錯誤。“五?!敝妇肌⒏缸?、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關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些人倫關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五倫中君臣關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倫”。故選C。17.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A.表:“以說理彈劾為主”的說法錯誤,“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的特殊文體,并非以說理彈劾為主。B.修禊:“于仲夏時節(jié)”錯誤,應是于農(nóng)歷三月初三(暮春)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詳,祈求好運。D.三徑:“代指窮荒貧瘠之地”錯誤,應多用來代指隱士居處。故選C。18.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D.“帝王春天出巡為‘游’,秋天出巡為‘豫’”有誤,應為“帝王秋天出巡為‘豫’,春天出巡為‘游’”。故選D。19.A【解析】【詳解】本題旨在評估學生對常見文學與文化常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A.“考生來自全國各地”錯誤??忌鸀楸镜厝恕9蔬xA。20.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錯誤,不能稱丞相為“殿下”。殿下是中國古代對皇后、皇太子、諸王的敬稱,次于皇帝的敬稱“陛下”。也指現(xiàn)代社會用于對君主制國家王儲、王子、公主等的敬稱。故選C。參考譯文:閹人劉朝聲稱東宮有旨,要求提供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未拆封旨意即退還給劉朝,并解釋道:“殿下?lián)碛刑煜旅恳淮缤恋?,今日不敢私自授予?!薄遍幦藨嵢浑x開。楊漣指控魏忠賢,左光斗與之共謀,并聯(lián)合高攀龍揭露崔呈秀貪污行為。魏中賢及其同伙對他持有強烈的怨恨。21.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錯誤。應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故選C。參考譯文:當時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見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們都結交關照他。安中上疏請求從今召用山野道士,應當責令引見人擔保;并且陳述蔡京欺君僭上、禍國害民的幾件事?;噬?/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