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知識清單:常見古代文化常識集萃_第1頁
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知識清單:常見古代文化常識集萃_第2頁
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知識清單:常見古代文化常識集萃_第3頁
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知識清單:常見古代文化常識集萃_第4頁
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知識清單:常見古代文化常識集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清單常見古代文化常識集萃

一、官職名

【爵】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總理全國政務的人。也稱相國,簡

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加銜,表示恩寵而

無實職。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

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逐漸成為虛銜。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士,是皇帝的秘書、顧

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

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兩漢時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zhàn)

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后廢除。

【參知政事】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

使合稱“宰執(zhí)”。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

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主要負責接受表奏及向中書門下傳達帝命;

宋以后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家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

當。

【左徒】戰(zhàn)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各部長官(尚

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

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zhàn)國時為宮廷侍衛(wèi)。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

幕僚,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于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

【節(jié)度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境內也遍設,造成割據(jù)局

面。

【經略使】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

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于總督。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逐漸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xiāng)官,即一里之長。

二、禮儀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體全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后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一指夏、商、周

三代所用犧牲的總稱。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時,牛、羊、豕(shi,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

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

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

【家祭】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

施行。如《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朝儀】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按規(guī)定:天子面向南,群臣面向北。

【朝聘】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

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

【揖讓】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一指讓位于賢,即讓位于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長揖】古代一種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古代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

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

拜望、拜別等。

【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

緩緩至于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

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后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

用此大禮。

【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撓,長跪

而謝之?!?/p>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于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

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薄氨M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

挪,以免飲食污染座席而對人不敬。

【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秦漢尚

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惫糯?/p>

筑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jié)活動是南向為尊?;实劬蹠撼?,他的座位一

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作“南面”,稱臣叫作“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

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如《鴻門

宴》中有這樣幾句:“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表椡踝?/p>

最尊,張良座次最卑。

【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jié)。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并由指定

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擁有治人、為國出力、

參加祭祀的權利。加冠后,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詞,并給他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shù)拿馈白帧?,?/p>

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成員。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但體未及壯,還比較年少,所以后世將二十歲

稱作“弱冠”。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

【齋戒】古代祭祀或進行重大活動前,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

這些活動叫“齋戒”。

【虛左】古代乘車是以左邊的位子為尊的,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表示對賓

客的尊敬。

【再拜】先后拜兩次,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死】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①“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

人曰死"。②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③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過世、謝世、壽

終、殞命、捐生、就木、濡逝、老、故、逝、終等。

三,教育科舉

【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

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察、選拔人才,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的主要科目有

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如《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睎|漢

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科舉】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隋文帝時僅有策問,隋煬帝時開考

十科。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

(算學)等。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制(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

等。

【童生試】明清兩代取得生員(秀才)資格的考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

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

資格,方能進入官辦的府、州、縣學學習。科舉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大小,都

稱為“童生”。如《促織》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薄安偻訕I(yè)”是說正在讀書,準備考秀才。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

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己蟀l(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

部主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考中者均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

稱號,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

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及第】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八股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guī)定由破

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shù)、句型也都

有嚴格的限定?!捌祁}”規(guī)定兩句,說破題目意義;“承題”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題”加以說明;“起講”

概括全文,是議論的開始;“入手”引入文章主體;從“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

股”為重心。在正式議論的這四個段落中,每段都有兩股相互排比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八股文

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八股文的內容,不許超出“四書五經”的范圍。

【序】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

【庠】周代學校的名稱。古人常以庠序稱學校。如《齊桓晉文之事》:“謹庠序之教,申之

以孝悌之義。”

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xiāng)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

小學的教學內容都是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主,小學尤以書、數(shù)為主。鄉(xiāng)學與

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院。

【稷下學宮】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高等學府,因設于都城臨淄稷下而得名。當時的儒、法、

墨、道、陰陽等各學派都匯集于此,他們興學論戰(zhàn)、評論時政和傳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師都

曾來此講學。

【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

(監(jiān)),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

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

【書院】唐宋至明清出現(xiàn)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

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河南商丘

的應天府書院和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一說為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東

林人士被稱為“東林黨”。

【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tǒng)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

教授和教習、教諭等。

【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jiān)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zhàn)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

當于當代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銃都曾任過國子監(jiān)祭酒。

【博士】古為官名,現(xiàn)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

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送東陽馬生序》:“有司業(yè)、博士為之

師?!?/p>

【司業(yè)】學官名。為國子監(jiān)或太學副長官,相當于如今的副校長,協(xié)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

之職。

【學政】學官名?!疤岫綄W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督察各地學官的

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如《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庠?!睂W使即

學政的別稱。

四、天文歷法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

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①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如《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

這里的“十年,,指魯莊公十年。

②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

《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

③干支紀年法。如《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苯肋€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

史事件,如“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④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如《揚州慢》“淳熙丙申”中,“淳熙”

為南宋孝宗趙杳(shCn)的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①序數(shù)紀月法。如《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p>

②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

信《〈哀江南賦〉序》:“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薄敖êァ奔崔r歷十月。

③時節(jié)紀月法。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孟冬”代農歷十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①序數(shù)紀日法。如《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墻?!薄叭濉敝皋r歷十五日。

②干支紀日法。如《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丑?!薄傲露〕蟆敝皋r歷六月九日。

③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月出(能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

叫朔,每月初三叫月出,月中叫望(一般是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日或十七日),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

最后一天叫晦。如《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

亭,待日出?!?/p>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①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

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戾、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②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古代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現(xiàn)代紀時的對應關系表

天色地支現(xiàn)代紀

紀時紀時時

夜半子23~1點

雞鳴丑1~3點

平旦寅3~5點

日出卯5~7點

食時辰7~9點

隅中巳9~11點

11-13

日中午

13-15

日戾未

15-17

晡時申

17-19

日入酉

19-21

黃昏戌

21-23

人定亥

天色紀時與地支紀時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并序》:“雞鳴入機

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薄盾饺貥撬托翝u》:“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p>

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別稱。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每到一更,巡夜的人便打梆子或敲鑼鼓報時,所以

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并序》:“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p>

五更與現(xiàn)今時間比較表

夜間五五

時間

時辰夜更

19-21

黃昏甲夜一更

21-23

人定乙夜二更

23~1

夜半丙夜三更

雞鳴丁夜四更1~3點

平旦戊夜五更3~5點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農歷以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

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如《醉翁亭

記》:“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如《永遇樂?京口北

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鄙绻?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聲。

五、地理名詞

【西河】秦、晉之間的一段黃河,古稱“西河”。如《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

外?!?/p>

【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qū)

域有大小之分,“江東”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即今蘇南、浙

江及皖南部分地區(qū)。

【江左】即江東。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如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王

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p>

【淮左】淮水東面。如《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睋P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嵯山、華山、太行

山、泰山等不同的山,所以“山東”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靖山為標準的“山東”。如《鴻

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p>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qū)。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稱為關中。如《鴻門宴》:“沛公欲

王關中,使子嬰為相?!薄哆^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p>

【西域】漢以來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qū)的總稱。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如《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

衣。”“朔氣”指北方的寒氣。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閩、粵等地,每個部落都有名稱,統(tǒng)

稱“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如《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p>

【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

《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p>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后指這三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