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陸的變遷課件-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_第1頁
3.3海陸的變遷課件-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_第2頁
3.3海陸的變遷課件-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_第3頁
3.3海陸的變遷課件-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_第4頁
3.3海陸的變遷課件-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陸的變遷第三章第三節(jié)1.結合圖文資料,掌握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明確板塊的名稱及其分布。2.結合實例,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3.通過學習火山、地震帶,掌握相關的逃生技能。核心素養(yǎng)目標章節(jié)一滄海桑田出自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原意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指的就是海陸變遷。任務1.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fā)現(xiàn)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說明了什么問題?海洋陸地原因:地殼運動古河道任務2: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fā)現(xiàn)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海平面上升海洋陸地任務3:歐洲通過圍海造田,使本國國土面積不斷擴大,這說明了什么?人類活動總結:海陸變遷的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原因1:地殼的運動(主要原因)?原因2:海平面的升降?原因3:人類活動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fā)現(xiàn)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遺跡。荷蘭的圍海造陸章節(jié)二大陸漂移新知探究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氣象學家魏格納因病躺在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墻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捌婀?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凹凸,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腦海里再也平靜不下來:“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以前會不會是連在一起的?是不是后來因為受到某種力的作用才破裂分離的?大陸會不會是漂移的?”這一發(fā)現(xiàn),促使魏格納開始研究大陸漂移。通過收集資料和實地考察,魏格納從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兩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證據。魏格納依據前人的研究和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的考察,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但是,他的假說在當時被認為是荒謬的。為了進一步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魏格納前往北極地區(qū)的格陵蘭島探險考察,在他50歲生日那天不幸遇難。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大陸漂移說,現(xiàn)在已經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這一偉大的科學假說,以及后來發(fā)展起來的板塊構造學說,使人類重新認識了地球。資料閱讀閱讀課本,找到大陸曾發(fā)生大規(guī)模水平移動的三個證據顯然,在大西洋版世界地圖的視角下,更容易發(fā)現(xiàn)非洲和南美洲邊緣的相似性國際上通行的兩種世界地圖證據一太平洋版世界地圖大西洋版世界地圖地層相似證據二地層就像記錄地球歷史的無聲書,該圖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層存在相似性,說明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曾是相連的整體。物種一致證據三海牛生活在熱帶淺海環(huán)境中,鴕鳥生活在陸地上,而且不會飛,按理它們都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但卻分布在兩塊大陸上,說明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曾是緊密相連的整體。大陸漂移假說的內容大約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章節(jié)三板塊運動什么是板塊構造學說?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找一找,全球有哪六大板塊?123546幾乎是海洋屬于印度洋板塊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板塊的運動一各大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導致地表形態(tài)也不斷變化分組演示(限時2分鐘)兩人一組用書本模擬感受板塊的運動板塊運動方向可能形成的地形碰撞山脈、島弧等張裂海洋、裂谷等板塊擠壓板塊1板塊2高原和山脈使地表隆起抬升青藏高原、阿爾卑斯山板塊張裂裂谷和海洋使地表發(fā)生斷裂紅海、東非大裂谷

板塊的運動『團隊任務』12觀察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觀察氣泡出現(xiàn)在哪里?聯(lián)系現(xiàn)實,說明板塊交界處容易產生什么自然災害?碰撞、擠壓/張裂、拉伸火山、地震實踐出真知

板塊的運動火山地震帶

火山、地震帶與板塊分布的關系圖說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內部比較穩(wěn)定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塊與板塊交界處火山地震帶

板塊的運動印度尼西亞日本智利新西蘭墨西哥土耳其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板塊的運動中國是地震國家嗎?火山地震帶

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日本日本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印度尼西亞的129座活火山,讓它成為世界上火山活動最頻繁的國家。印尼

喀拉喀托火山思考:印度尼西亞為什么火山如此之多?印度尼西亞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如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環(huán)太平洋地帶地中?!柴R拉雅地帶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仔細觀察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圖,汶川位于哪一條地震帶附近?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海陸變遷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活動主要原因總結: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現(xiàn)象解釋現(xiàn)象→結論:板塊交界帶地殼活動頻繁隨堂練習1.(云南文山期末)中科院研究人員在山西陽泉首次發(fā)現(xiàn)2.9億年前的史前巨鯊——瓣齒鯊牙齒化石。瓣齒鯊是遠古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強的頂級掠食者。如圖示意該化石。據此完成下列習題。1.此次發(fā)現(xiàn)說明()A.當?shù)赜珊Q笞兂闪岁懙谺.史前巨鯊曾生活在陸地C.人們把化石帶到陸地D.當?shù)睾F矫嫔仙蜎]了陸地A2.(福建泉州晉江期末)福建晉江深滬灣是我國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遺跡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讀圖,完成下列問題。圖1全球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圖2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的形成過程【找證據】(1)圖2可以作為____________(海陸分布/海陸變遷)的證據。圖2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的形成過程海陸變遷【析原因】(2)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蠣礁出露沙灘是由于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____________(碰撞擠壓/張裂拉伸)導致地殼抬升而形成?!径\用】(3)深滬灣位于____________地帶上,地殼比較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