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二中2024-2025學年高二6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二中2024-2025學年高二6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二中2024-2025學年高二6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二中2024-2025學年高二6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延邊二中2024-2025學年高二6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延邊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階段考試高二年級語文學科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中所有試題必須作答在答題紙上規(guī)定的位置,否則不給分。2.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紙上。3.作答非選擇題時必須用黑色字跡0.5毫米簽字筆書寫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紙上將對應題目的選項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請保持答題紙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王文靜: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后,網(wǎng)絡文學興起,適于瀏覽速讀的淺表化文字與普泛、淺顯的思想觀點似乎也難以為敘事藝術的探索提供機遇,那種需要體味揣摩和思考的文學體驗,因為沒有需求被理所當然地忽略和擱置了。王力平:其實,我不大贊同你這個看法。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同樣需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敘事的藝術。只不過這“敘事”不是那“敘事”,網(wǎng)絡文學的大火中,大約飛不出“先鋒文學”涅槃的鳳凰。王文靜:那么,在當下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絡劇等藝術形式都把“敘事”作為打開創(chuàng)作局面的途徑,意圖尋求自身在敘事上的創(chuàng)新可能的時候,文學敘事——我指的是傳統(tǒng)文學或者“純文學”——面對眾聲喧嘩,反而顯示出令人不甘心的沉默。那么,這種“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文學的選擇,還是社會歷史的選擇?王力平:首先,你所說的傳統(tǒng)文學或者“純文學”并沒有在敘事探索和創(chuàng)新上沉默。新近出版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比如胡學文的《有生》、魯敏的《金色河流》都是在“文學敘事”上有所為的。只不過,他們可能更喜歡靜水深流的風格。其次,傳統(tǒng)意義上文學與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絡劇創(chuàng)作一樣,都有探索和創(chuàng)新敘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任務,但他們藝術追求的重心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前者是個性化寫作,后者是類型化寫作。前者是要實現(xiàn)作家獨特的審美感悟的形象表達,后者是要滿足大眾文化消費和娛樂的需求。前者著眼于如何為獨特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創(chuàng)造屬于他自己的、唯一的藝術形式,后者著眼于如何把故事講得更好看、更吸引讀者和觀眾。從理論上說,我們主張個性化寫作應該努力贏得更多的讀者,做到雅俗共賞,也主張類型化寫作應當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審美品質(zhì)。但就創(chuàng)作實際而言,承認二者差異化的藝術追求和社會功能,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換句話說,這種差異化的文學功能和藝術追求,是文學的選擇,也是社會歷史的選擇。王文靜: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發(fā)展過程中,正是白話文的推廣和使用,促進了古典敘事向現(xiàn)代敘事邁出關鍵一步?;ヂ?lián)網(wǎng)在媒介變革中為語言帶來的新變,對于敘事是否能夠產(chǎn)生影響?王力平:如果把古典文學與現(xiàn)代文學的差異概括為“敘事”的差異,那么,這種差異遠遠不是語言的差異,不是文言與白話的差異。而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變革帶給語言的影響,其實并不是根本性的,“新變”之后的網(wǎng)絡文學,語言仍然是白話。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變革帶給文學的真正的影響,是網(wǎng)絡文學的興起及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審美屬性。如果說是否會產(chǎn)生影響,眼前顯見的是,曾經(jīng)淡化和取消故事情節(jié)的那些主張和努力都已成明日黃花,傳統(tǒng)文學或者說純文學正經(jīng)歷著“故事回歸”的壓力。王文靜:互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屬性賦予了網(wǎng)友分享、評論、打賞的權利。這些權利意味著敘事的延伸:對于一個正在進行時且可以無限延長的小說文本,無論是點贊還是吐槽,書粉的意見甚至能夠影響小說的情節(jié)走向。當寫作者的敘事權被技術分割給讀者時,網(wǎng)絡文學是否還有在敘事上向更高一級迭代的可能?王力平:書粉的點贊、吐槽、評論、打賞是一種現(xiàn)場反饋,和過去說書人從書場氛圍中得到的聽眾反饋是相似的。它實際的作用是,聽眾不喜歡的,不妨一言帶過;聽眾喜歡的,武松故事可以演繹成“武松傳”。從本質(zhì)上說,作者把敘事權讓渡給讀者,如果只是因為技術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選擇,這對作品的整體性是有害的,也就難以想象能帶來敘事藝術向更高一級迭代。王文靜:早在1936年,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中就預言了“講故事這門藝術已是日薄西山”,他把敘事能力的衰退歸結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經(jīng)驗的貶值。那么,在互聯(lián)網(wǎng)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中,人們關于經(jīng)驗的貶值和信息繭房的形成體會得更加明顯。一方面,想聽故事的人不用去看小說,新聞每天推送的真人真事就足夠傳奇;另一方面,網(wǎng)絡文學機制使其難以與傳統(tǒng)文學的敘事節(jié)奏和風格同步,那么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敘事何為?王力平:新聞能不能取代小說,顯然是另外一個問題。至于“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敘事何為?”這要看怎樣理解“敘事”。如果“敘事”是指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我覺得,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絡劇都應該研究敘事藝術。具體地說,就是研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的敘事藝術,讓大眾喜聞樂見是這種研究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在這里,倒是可以重提普洛普所謂人物在故事中的31種功能、格雷馬斯所謂人物的6種功能和3組關聯(lián)性等,這些對網(wǎng)絡文學的類型化寫作來說,也許是值得參考和學習的。如果把“敘事”理解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敘事如何才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那就不能就“敘事”說“敘事”了,而是要從深入新的時代生活說起,從深刻理解當代社會審美意識、不斷建構作家自己的審美心理說起,從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獨特的審美感悟說起。以作家獨特的審美感悟為基礎、為依據(jù),才能開始語言形象的創(chuàng)造,才有文學敘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坦白地說,這條路崎嶇而寂寞。印象中,成就最大的是曹雪芹。魯迅說:“自《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辈贿^,為這個“都打破了”,曹雪芹經(jīng)歷了“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還經(jīng)歷了“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這哪里是單純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所能說盡的。(摘編自王文靜、王力平《敘事的沖動與焦慮——關于文學敘事問題的對話》)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王文靜認為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后,網(wǎng)絡文學的文字與思想觀點的特點無法再為敘事藝術的探索提供機遇,對此王力平不大贊同。B.王力平以胡學文的《有生》、魯敏的《金色河流》等優(yōu)秀作品,證明了傳統(tǒng)文學或者“純文學”并沒有停止進行敘事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C.王力平認為古典文學與現(xiàn)代文學的“敘事”差異包括語言的差異,而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變革后的網(wǎng)絡文學語言淡化了文學的故事情節(jié)。D.語言形象的創(chuàng)造是文學敘事形式、方法、技巧運用與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依據(jù),能體現(xiàn)作家獨特的審美感悟。2.根據(jù)王力平的言論,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個性化寫作的傳統(tǒng)文學與類型化寫作的網(wǎng)絡文學藝術追求重心不同,但這不妨礙二者互相借鑒,最終融合。B.由于作者會對書粉吐槽的部分一筆帶過,對點贊、打賞的內(nèi)容進行演繹,所以網(wǎng)絡文學書粉的現(xiàn)場反饋會決定創(chuàng)作的方向。C.如果一部作品以讓大眾喜聞樂見為目標來研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的敘事藝術,它便是一部網(wǎng)絡文學作品。D.要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敘事進行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升審美品質(zhì),作家勢必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3.下列對這篇訪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提問“網(wǎng)絡文學是否還有在敘事上向更高一級迭代的可能”之前,王文靜先介紹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屬性賦予網(wǎng)友的權利及對敘事的影響,使問題更清晰具體,易于理解。B.王力平說“新聞能不能取代小說,顯然是另外一個問題”,說明在訪談過程中被訪者應始終主動有意識地控制話題,避免離核心話題太遠。C.王力平在回答“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敘事何為?”的問題時,采取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方法進行討論,顯示出嚴謹?shù)膽B(tài)度。D.王文靜在與王力平交流的過程中,不只是提問,也表達了自己對某些問題的思考和觀點,使訪談的內(nèi)容更深入,氣氛更融洽。4.下面是小林同學對王文靜的問題進行的梳理、總結,選項是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對表格進行的補充,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問題序號問題內(nèi)容問題針對的對象問題提問的角度1這種“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文學的選擇,還是社會歷史的選擇?針對傳統(tǒng)文學提問③2互聯(lián)網(wǎng)在媒介變革中為語言帶來的新變,對于敘事是否能夠產(chǎn)生影響?①結果會怎樣3網(wǎng)絡文學是否能在敘事上向更高一級迭代?針對網(wǎng)絡文學提問結果會怎樣4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敘事何為?②④A.①處應填寫“針對文學敘事提問”。B.②處應填寫“針對傳統(tǒng)與網(wǎng)絡文學提問”。C.③處應填寫“特點是什么”。D.④處應填寫“具體怎么做”。5.王力平認為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在敘事方面應做出怎樣的努力?【答案】1.B2.D3.B4.C5.①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敘事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把故事講得更好看、更吸引讀者和觀眾。(或:網(wǎng)絡文學應該研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的敘事藝術,讓大眾喜聞樂見。)②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應當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審美品質(zhì)。③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應盡量避免被動分割敘事權,努力使網(wǎng)絡文學在敘事上向更高一級迭代。【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無法再為敘事藝術的探索提供機遇”錯誤,原文是“似乎也難以為敘事藝術的探索提供機遇”。C.“淡化了文學的故事情節(jié)”錯誤,根據(jù)原文“眼前顯見的是,曾經(jīng)淡化和取消故事情節(jié)的那些主張和努力都已成明日黃花”可知,“淡化和取消故事情節(jié)的那些主張和努力”均已付之東流。D.“語言形象的創(chuàng)造是文學敘事形式、方法、技巧運用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依據(jù)”錯誤,原文為“以作家獨特的審美感悟為基礎、為依據(jù),才能開始語言形象的創(chuàng)造,才有文學敘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最終融合”錯誤,王力平的觀點是“承認二者差異化的藝術追求和社會功能,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并沒有認為二者最終會融合。B.“網(wǎng)絡文學書粉的現(xiàn)場反饋會決定創(chuàng)作的方向”說法過于絕對,原文“作者把敘事權讓渡給讀者,如果只是因為技術的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選擇,這對作品的整體性是有害的,也就難以想象能帶來敘事藝術向更高一級迭代”,可見“決定創(chuàng)作的方向”錯。C.“它便是一部網(wǎng)絡文學作品”判斷錯誤。網(wǎng)絡文學應該研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的敘事藝術,不等于研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的敘事藝術就是網(wǎng)絡作品。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B.“說明在訪談過程中被訪者應始終主動有意識地控制話題”錯誤,始終主動有意識地控制話題的應是采訪者。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能力。C.“特點是什么”錯誤,該問題中雖然有兩個“是”,但實際上問的是“這種‘令人不甘心的沉默’”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是在探究原因。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結合“其次,傳統(tǒng)意義上文學與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絡劇創(chuàng)作一樣,都有探索和創(chuàng)新敘事形式、方法和技巧的任務,但他們藝術追求的重心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前者是個性化寫作,后者是類型化寫作。前者是要實現(xiàn)作家獨特的審美感悟的形象表達,后者是要滿足大眾文化消費和娛樂的需求。前者著眼于如何為獨特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創(chuàng)造屬于他自己的、唯一的藝術形式,后者著眼于如何把故事講得更好看、更吸引讀者和觀眾”可知,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敘事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把故事講得更好看、更吸引讀者和觀眾。(或:網(wǎng)絡文學應該研究通俗化、大眾化、娛樂化的敘事藝術,讓大眾喜聞樂見。)②結合“從理論上說,我們主張個性化寫作應該努力贏得更多的讀者,做到雅俗共賞,也主張類型化寫作應當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審美品質(zhì)”可知,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應當努力超越“雷同”“模式”和“俗套”,提升審美品質(zhì)。③結合“從本質(zhì)上說,作者把敘事權讓渡給讀者,如果只是因為技術原因,而不是出于作者的自主選擇,這對作品的整體性是有害的,也就難以想象能帶來敘事藝術向更高一級迭代”可知,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應盡量避免被動分割敘事權,努力使網(wǎng)絡文學在敘事上向更高一級迭代。(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雨天的刨木花①雨下得看不見雨,只聽見屋檐下的水聲。雨線大約是極細密的,以水汽的形態(tài)漫濁著??床灰?,摸不著,可是肌膚和呼吸都汪在豐沛的水分里。這樣的日子,一切都像是軟的,都像是坍塌下來,丟了輪廓,變了形。②丟了輪廓的,還有我的父親。在下雨的日子,我的父親不再是平日里那個表情繃緊、一臉嚴肅的父親,他斂了鋒芒,變得和氣而陌生。在那個三十多年前的鄉(xiāng)村,我和弟弟穿過籠在雨霧里的田野和村莊,奔回家,迎接我們的常常是滿屋的刨木花,站在這滿地刨木花里的,是父親。③父親的午飯又遲了!在雨天,母親總要回娘家。她一走,煮飯的事情便落在了父親頭上。父親總喜歡趁雨天做木工活兒,他一做起木工活兒,就會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給我和弟弟做午飯。此時,他會向我和弟弟抱歉地笑,他大約也覺情怯理虧,覺得自己不該玩木頭,所以討好一般地向我們微笑,然后去廚房里燒飯。這雨天的刨木花的清香里,我們的父親跌了威風,沒了尖銳棱角,話兒少少的,聲兒低低的,多了一絲母性的柔軟和溫暖。④在父親忙于木工而疏于做飯的那些雨天,我家隔壁的伯母經(jīng)常捧著飯碗到我家門口,道:阿晴,你爸爸又干木匠活兒啦!我父親不是木匠,他只是個農(nóng)民,是個熱愛木工自學成才的農(nóng)民,只有在下雨天這樣的農(nóng)閑時間才會做木工活兒,他的手藝僅限于給我們自己家修理或打制家具。伯母笑對我和弟弟,說我們父親又干木匠活兒了,那意思是我父親又在不務正業(yè)了,而且還誤了煮飯的正事。我和弟弟那時已經(jīng)能感受到外人話語里的嘲笑口氣,既有一種不悅,又有一種羞赧。我們?yōu)椴附衣段腋赣H的臨時身份而生氣,那簡直像在揭露我們自己,讓人感覺我家里這飄散著木頭香的空氣是不合法的;我們羞赧,是為我們的父親僭越了自己種莊稼的行當,而去玩弄不會賴以為生的木工。⑤我們拉開一圈一圈的刨木花,有的有半個手掌那么寬,有的比筷子還要長一點,每一個展開的刨木花上都密布著細長的樹木紋理,像蜿蜒的河流。我心想,父親刨出來的刨木花真美啊——可惜,父親不是個正統(tǒng)的木匠。⑥他在那么多的雨天里,修理好了家中所有破損的木質(zhì)家具和農(nóng)具,終于放膽向制作家具發(fā)起沖鋒,他打制出了一把小木椅。那把木椅小巧可愛,渾身散發(fā)著糧食和草木混合的那種柔軟甜香,椅背處有父親精心鑲嵌的三根小木柱,我坐在小木椅上,脊背左右晃晃,那椅背上的三根小木柱便在脊背上滾動,仿佛在給我按摩,這正是父親巧妙的設計。⑦我心里開始渴望雨天的到來。在濕漉漉的空氣里,父親躬身在木工長條凳上,哧——哧——他的雙臂一趟趟來回推動木工刨,仿佛在將一只木船推向大海,米黃色的刨木花一卷一卷的,像浪花翻涌,從他的手掌間迸濺出來,我心里無比期待父親再現(xiàn)壯舉。⑧后來,父親在雨天又打出了兩把小木椅,一張小方桌。有了小方桌,從此我們家吃飯,基本不在堂屋里的大桌上吃飯了。小方桌搬動輕便,特別是夏天,我們總要把它搬到室外。四把小木椅親親密密圍在小木桌四周,天光還未暗,我們坐在小木桌旁吃晚飯,小木桌是明亮的,我們也是明亮的。這樣的時刻,小木桌和小椅子散發(fā)著木頭的香味兒,場地邊沿生長的紫茉莉也悠悠吐著細細的芬芳,暮色從不遠處的田野上一層層濃起來,暮色里也飄散著稻荷的葉香。我們圍著小木桌,也一寸寸沉進輕紗一樣的暮色里。我們像是擁有了另外一種生活。⑨許多年后,我品味出那樣的夏日黃昏圍著小木桌吃飯的情景里充滿花徑與蓬門的詩意,但那時,我已經(jīng)為父親感到驕傲。⑩只是,父親到底是卑微的。他是卑微的半個木匠,卑微地堅持著自己的木工愛好,又在我們家的重要家具的打制上冷靜謙遜地住手。記得那時我家起了新居之后,開始置辦家具。父親特意去大市場購買木材,并請了一個真正的木匠來打制新家具。木匠收工回去后,父親將刨木花里那些零碎的木頭撿起來,收藏好,后來這些邊角料被他削成了木釘。木匠完工走后,父親在雨天又開始了他的木工。在那些荒寂的雨天里,我放學回家,看父親站在門口,就著雨天的迷蒙天光,對著一根長彎了的木材或者枝節(jié)密布的木材咂嘴沉思時,我小心地踩著刨木花,默默走過他身邊。他的木工刨從來沒有在松樹那樣的好木材上推過,他使用的都是就地取材的材料,彎曲的,布滿枝節(jié)的,有蟲眼窟窿的。他不曾像一個真正的木匠那樣可以在一個明亮的晴天里慷慨地揮霍時間,他的木工活只在潮濕逼仄的雨天進行。?父親是個農(nóng)民,他把晴天給了種植,把雨天給了木工。他在晴天解決糧食和生存問題,他在雨天建造他喜愛的木頭世界。那么多的刨木花,如果可以像詩詞一樣劃分體裁類別,那么有的是絕句,有的是律詩,有的是長短句。有的婉約,有的豪放。長的,寬的,窄的;甜香的,苦香的,野草味的,泥土味的;米白色的,琥珀色的,淺棕色的……那么多的刨木花,都是從他手掌里蔓出來的詩意。?詩意,常常是,一:本分的。?許多年后,我在逼仄的環(huán)境里堅持自己的追求。我常在黃昏時對著幽暗天光,細數(shù)內(nèi)心的潮濕??墒?,當我翻開書,低頭嗅聞書頁間干透的木漿味道,便仿佛在跟做著木工活兒的父親重逢——我們都在創(chuàng)造出各自的刨木花。(取材于許冬林同名散文)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有一種不悅,又有一種羞赧羞赧:因羞愧而臉紅B.是為我們的父親僭越了自己種莊稼的行當僭越:超越本分行事C.父親不是個正統(tǒng)的木匠正統(tǒng):行事符合傳統(tǒng)D.小木桌是明亮的,我們也是明亮的明亮:內(nèi)心愉悅舒適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②段畫線句通過連續(xù)動作和定格形成了類似長鏡頭推近的視覺效果。B.第⑧段中“一層層”“一寸寸”等詞表現(xiàn)了景色和心境的逐漸變化。C.第⑩段將真正的木匠與父親作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為做了農(nóng)民而后悔。D.第?段將刨木花比作不同體裁類別和風格詩詞,既新穎,又形象。8.請分析第?段中畫線句內(nèi)涵。9.兒童視角,指的是以兒童的眼光來敘述。本文的敘述交織了兒童視角與成人視角,請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好處?!敬鸢浮?.C7.C8.①父親在晴天忙于種植解決生存問題,在雨天專注于木工愛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詩意世界;②“詩意”指父親在艱苦環(huán)境中對愛好的堅持和對生活的熱愛,這種詩意源于他對生活的認真和執(zhí)著;③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理解和敬意,也暗示了自己在困境中堅持追求的信念。9.①兒童視角:以兒時對父親做木工的不解、羞愧和后來的渴望、驕傲等感受,生動展現(xiàn)父親的形象和家庭生活場景,使敘述充滿童真和情感;②成人視角:從現(xiàn)在的角度回顧父親的經(jīng)歷,理解父親的卑微與堅持,賦予故事更深的內(nèi)涵和哲理,表達對父親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感悟;③兩者交織,既保留了童年的純真感受,又增加了對生活的深度思考,使文章層次豐富,情感真摯。【解析】【導語】這篇散文以“雨天的刨木花”為意象,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農(nóng)民父親在雨天從事木工的場景。作品巧妙運用雙重視角:兒童視角展現(xiàn)對父親木工活的天真感受,成人視角則賦予更深層的思考。文中對比了父親的農(nóng)民身份與木工愛好,將平凡生活詩意化,體現(xiàn)了對勞動美學的贊美。作者通過刨木花這一意象,既展現(xiàn)了父親的工匠精神,又隱喻了生活的詩意與堅守,表達了對父輩生活智慧的敬意?!?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C.“正統(tǒng):行事符合傳統(tǒng)”錯,“正統(tǒng)”在這里指以木工為職業(yè),而非“行事符合傳統(tǒng)”。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表現(xiàn)了父親為做了農(nóng)民而后悔”錯,第⑩段將真正的木匠與父親作對比,是為了突出父親的卑微和對木工愛好的堅持,并非“表現(xiàn)父親為做了農(nóng)民而后悔”。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的能力。①文中明確提到“父親是個農(nóng)民,他把晴天給了種植,把雨天給了木工。他在晴天解決糧食和生存問題,他在雨天建造他喜愛的木頭世界”,父親的身份首先是農(nóng)民,晴天里,他遵循著農(nóng)耕的規(guī)律,在田間辛勤勞作,用汗水換取一家人的溫飽,這是他立足生活的根本。而到了雨天,這個屬于農(nóng)閑的時間,父親便沉浸在自己熱愛的木工世界里。他修理破損的家具農(nóng)具,還親手打制小木椅、小方桌。那些一圈圈、形態(tài)各異的刨木花,從他的手中誕生,構成了他獨有的精神天地。父親在不同的時間里,完成了從解決生存到追求精神滿足的轉(zhuǎn)換,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了充滿詩意的生活圖景。②父親的木工之路充滿艱辛,他“使用的都是就地取材的材料,彎曲的,布滿枝節(jié)的,有蟲眼窟窿的”,沒有優(yōu)質(zhì)的木材,也只能在“潮濕逼仄的雨天”進行木工活,甚至還要面對鄰居伯母“不務正業(yè)”的嘲諷。但即便如此,父親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愛好,他將木匠完工后的邊角料削成木釘,對著有缺陷的木材反復琢磨,精心設計出帶有按摩功能的小木椅。他對木工的熱愛,沒有因為物質(zhì)條件的匱乏和外界的質(zhì)疑而消退,反而在有限的條件下,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種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認真對待每一塊木材、每一個作品的態(tài)度,正是“從他手掌里蔓出來的詩意”的來源,展現(xiàn)出父親對生活的執(zhí)著與熱愛。③曾經(jīng),作者和弟弟因父親的“不務正業(yè)”而感到羞赧,但多年后,作者意識到父親的木工愛好中蘊含著“花徑與蓬門的詩意”,理解了父親在平凡生活中對精神追求的堅守,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父親的敬意。而文末“我在逼仄的環(huán)境里堅持自己的追求……我們都在創(chuàng)造出各自的刨木花”,將自己與父親的經(jīng)歷相呼應。父親在雨天的木工世界里創(chuàng)造刨木花,作者在生活中通過堅持自己的追求,如同父親一般,在各自的領域里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畫線句不僅是對父親的贊美,更暗示了作者從父親身上汲取力量,堅定了自己在困境中堅守信念、追求理想的決心?!?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敘述視角的能力。①兒童視角:兒時的“我”對父親做木工的情感充滿矛盾,因午飯遲誤而抱怨,又因鄰居伯母的嘲笑感到“羞赧”,覺得父親“僭越了自己種莊稼的行當”。文中寫“我們?yōu)椴附衣段腋赣H的臨時身份而生氣,那簡直像在揭露我們自己”,這種將父親木工愛好視為“不合法”的想法,正是兒童對成人世界規(guī)則的天真認知。而當父親打制出帶按摩功能的小木椅時,“我心里開始渴望雨天的到來”,甚至覺得刨木花“像浪花翻涌”,這些充滿童趣的比喻,讓父親在雨天專注刨木的場景變得鮮活——他不再是“表情繃緊”的嚴肅農(nóng)民,而是能創(chuàng)造“木頭世界”的神奇匠人。兒童視角以直觀感受記錄家庭生活,使敘述充滿天真的溫度。②成人視角:成年后的“我”回望往事,才懂得父親木工行為的深層意義,他用“彎曲的、布滿枝節(jié)的”邊角料做木工,“在潮濕逼仄的雨天”堅持愛好,卻在“重要家具打制上冷靜謙遜地住手”,這種“卑微的堅持”背后,是對生存本分的清醒認知。文中說“許多年后,我品味出那樣的夏日黃昏圍著小木桌吃飯的情景里充滿花徑與蓬門的詩意”,成人視角將兒時眼中“不務正業(yè)”的行為,升華為“在本分中追求熱愛”的生存智慧。當作者意識到父親“把晴天給了種植,把雨天給了木工”時,已從父親的雙重生活中,讀出了平凡人在現(xiàn)實束縛下對精神世界的構建,賦予故事哲理性的思考。③雙重視角交織:兒童視角的“我們圍著小木桌,也一寸寸沉進輕紗一樣的暮色里”,以具象畫面保留了童年生活的純真質(zhì)感;成人視角的“詩意,常常是,一:本分的”,則用凝練的議論點破主題。兩者交織讓文章兼具感性與理性,兒時“我”因父親手藝“不是正統(tǒng)木匠”而遺憾,成年“我”卻發(fā)現(xiàn)這種“非正統(tǒng)”恰是父親“在逼仄環(huán)境中堅持追求”的證明;兒時只看見刨木花的“米黃色”和“柔軟甜香”,成年后才懂得這是“從他手掌里蔓出來的詩意”。雙重視角如同兩層濾鏡,既讓父親的形象在童真敘事中更顯鮮活,又通過成人的反思,將個人記憶升華為對“生存與熱愛”的普世思考,使情感表達更立體,主題內(nèi)涵更深刻。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貞觀初,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仆射蕭瑀進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平定雖同,人情則異?!碧谠唬骸安蝗唬芗瓤艘?,務弘仁義;秦既得志,專行詐力。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選自《貞觀政要》)材料二: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自謀。其謀夫說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莫不賓禮。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shù)。此皆奸民蠹國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蘇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螫也。區(qū)處條理,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始皇隳名城,殺豪杰,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于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至漢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吳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爭致賓客,世主不問也。豈懲秦之禍以謂爵祿不能盡縻天下士故少寬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節(jié)選自蘇軾《六國論》)材料三: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百有余年,悉禽滅之。雖云得地利,善為兵,故四世有勝。以予考之,實六國自有以致之也。韓、燕弱小,置不足論。彼四國者,魏以惠王而衰,齊以閔王而衰,楚以懷王而衰,趙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而惠王數(shù)伐韓、趙,志吞邯鄲,挫敗于齊,軍覆子死,卒之為秦所困,國日以蹙,去安邑而都大梁,訖于殄國。閔王承威、宣之后,山東之建國莫強焉。而狃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晉,欲并二周為天子,遂為燕所屠。雖賴田單之力,得復亡城,子孫沮氣,孑孑自保,終墮秦計,束手為虜。懷王貪商於六百里,受詐張儀,失其名都,喪其甲士,不能取償,身遭囚辱以死。趙以上黨之地代韓受兵,利令智昏,輕用民死,同日坑于長平者過四十萬,幾于社稷為墟。幸不即亡,終以不免。此四國之君,茍為保境睦鄰,畏天自守,秦雖強大,豈能加我哉!(選自洪邁《容齋隨筆》)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豈懲秦之禍A以謂B爵祿不能盡C縻天下士D故少E寬之F使得G或出于此也邪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指趁著,與《蘇武傳》中“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的“因”詞義不同。B.考,指審察、察考,與《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中的“考”詞義不同。C.本,指推究、推原,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抑本其成敗之跡”的“本”字詞義相同。D.焉,用作兼詞“于之”,與《勸學》中“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中的“焉”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瑀認為,八百諸侯與周武王約定共伐紂王,是因為紂王暴虐無道,天下人都痛恨他。B.唐太宗認為,周施仁義、秦行欺詐,這兩種不同的守護天下的方式影響了國運的長短。C.春秋末到戰(zhàn)國,各國諸侯及卿相都爭相供養(yǎng)各類人才,蘇軾認為這會加重老百姓負擔。D.在洪邁看來,若魏、齊等國能自守家園、睦鄰友好,那么或許還能和強大的秦國抗衡。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2)卒之為秦所困,國日以蹙,去安邑而都大梁,訖于殄國。14.三則材料都探討了國家興亡的原因,但角度各不相同。請分別加以概括?!敬鸢浮?0.ADF11.C12.A13.(1)周朝衰微,六國沒有罪過,秦國一味依靠智詐和武力,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漸吞并諸侯。(2)最后被秦國圍困,國土一天天地縮小,離開安邑而遷都大梁,最終國家滅亡。14.①材料一從是否推行仁義的角度;②材料二從是否善用人才的角度;③材料三從是否貪圖土地、濫用武力的角度?!窘馕觥俊緦дZ】這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國家興亡之道:唐太宗與蕭瑀的對話(材料一)聚焦治國理念差異,強調(diào)仁義與詐力對國運的影響;蘇軾《六國論》(材料二)從養(yǎng)士政策切入,指出過度壓制人才反致速亡,主張包容治理;洪邁《容齋隨筆》(材料三)則通過六國個案分析,批判窮兵黷武之害。三文形成遞進:由宏觀理念到具體政策,再到歷史實證,共同構建了“仁政得民心、善用人才、慎動干戈”的興亡邏輯鏈,體現(xiàn)了古代政治家與文人對歷史教訓的深刻反思?!?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難道是(漢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訓,認為爵位俸祿不能完全束縛天下士人,所以稍微放寬政策,使得士人有時通過養(yǎng)士的方式存在嗎?“豈”為疑問副詞,表反問,置于句首;“懲”為動詞;“秦之禍”為賓語,構成完整動賓結構。所以在A處斷開。“以謂”是謂語動詞,其后接賓語從句“爵祿不能盡縻天下士”,所以在“士”后D處斷開?!肮省睘橐蚬B詞,引出結論;“少”修飾謂語“寬”,“之”為賓語,所以在“之”后即F處斷開。故選ADF。【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趁著/通過、經(jīng)由。句意:秦始皇趁著周朝衰微。/你通過我(的引薦)投降,(我)就和你結為兄弟。B.正確。審察、察考/敲擊。句意:我考察世態(tài)的變遷。/而知識淺薄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擊(石頭)來探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C.“詞義相同”錯誤。根源在于/推究、推原。句意:根源都在于喜好戰(zhàn)爭、貪圖土地。/或者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D.正確。句意:山東的諸侯國沒有比它更強大的。/堆積泥土成為高山,風雨就從那里興起。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述文言文內(nèi)容的能力。A.“八百諸侯與周武王約定共伐紂王”錯誤。原文材料一:“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笔挰r認為“八百諸侯”是“不期而會”(沒有約定而相會),而非“約定共伐紂王”。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微”,衰微;“專任”,一味依靠;“智力”,智詐和武力。(2)“蹙”,縮?。弧叭ァ?,離開;“都”,名詞作動詞,建都;“訖”,最終;“殄”,滅亡。【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材料一:是否推行仁義。唐太宗認為周“務弘仁義”而長久,秦“專行詐力”而速亡,即“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②材料二:是否善用人才。蘇軾認為六國養(yǎng)士“各安其處”使國家久存,秦“隳名城,殺豪杰”導致速亡,即“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③材料三:是否貪圖土地、濫用武力。洪邁指出魏、齊等國因“好兵貪地”而衰亡,若“保境睦鄰”可抗秦,即“皆本于好兵貪地之故”“茍為保境睦鄰……豈能加我哉”。參考譯文:材料一:貞觀初年,唐太宗從容地對身邊的大臣說:“周武王平定商紂王的禍亂,從而擁有天下;秦始皇趁著周朝的衰微,于是吞并六國。他們?nèi)〉锰煜碌姆绞經(jīng)]有不同,為什么國運長短如此懸殊呢?”尚書右仆射蕭瑀進言說:“商紂王施行暴政,天下人都受其苦,所以八百諸侯沒有約定卻相會(討伐紂王)。周朝衰微,六國沒有罪過,秦國一味依靠智詐和武力,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漸吞并諸侯。雖然平定天下的結果相同,但人心向背不同?!碧铺谡f:“不是這樣,周朝戰(zhàn)勝殷商后,致力于弘揚仁義;秦國得志后,專門施行欺詐和暴力。不僅取得天下的方式不同,恐怕守護天下的方法也不同。國運的長短,原因大概就在這里吧!”材料二:春秋末年,到了戰(zhàn)國時期,諸侯和卿相都爭相供養(yǎng)士人來為自己謀劃。那些謀士說客、談論天地萬物的學者、辯論“堅白同異”之說的流派,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沒有不被以賓客之禮相待的。穿著華麗的衣服,吃著精美的食物,被安置在上等館舍的人,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些都是危害國家的奸民,百姓如何承受、國家如何負擔呢?蘇先生說:這是先王不能避免的。國家有奸民,就像鳥獸中有兇猛的物種,昆蟲中有有毒刺的種類。分類處理,使它們各安其位,這樣的做法是有的;但想鏟除干凈,就沒有這樣的道理了。我考察世態(tài)的變遷,知道六國之所以長久存在,而秦國之所以迅速滅亡,原因大概就在于此,不能不仔細審察。秦始皇毀壞名城,誅殺豪杰,百姓中優(yōu)秀杰出的人散落回歸農(nóng)田,從前在四公子、呂不韋等人門下謀生的人,都回到哪里去了呢?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時期,法令極為嚴密,然而吳濞、淮南王、梁王、魏其侯、武安侯之類的人,都爭相招納賓客,君主也不過問。難道是(漢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訓,認為爵位俸祿不能完全束縛天下士人,所以稍微放寬政策,使得士人有時通過養(yǎng)士的方式存在嗎?材料三:秦國憑借關中的土地,日夜向東攻伐六國,一百多年間,全部擒獲消滅了它們。雖說占據(jù)地利,善于用兵,所以四代都有勝績。但據(jù)我考察,實際上六國自己有導致滅亡的原因。韓國、燕國弱小,擱置不值得討論。那四個國家,魏國在魏惠王時衰落,齊國在齊閔王時衰落,楚國在楚懷王時衰落,趙國在趙孝成王時衰落,根源都在于喜好戰(zhàn)爭、貪圖土地。魏國承接魏文侯、魏武侯之后,內(nèi)外有山河險阻,比三晉(韓、趙、魏)還強大,諸侯沒有能和它抗衡的。但魏惠王多次討伐韓國、趙國,立志吞并邯鄲,被齊國挫敗,軍隊覆滅、兒子戰(zhàn)死,最后被秦國圍困,國土一天天地縮小,離開安邑而遷都大梁,最終國家滅亡。齊閔王承接齊威王、齊宣王之后,山東的諸侯國沒有比它更強大的。但他貪于討伐宋國的利益,向南侵犯楚國,向西侵犯三晉,想要吞并兩周成為天子,于是被燕國攻滅。雖然依靠田單的力量,得以收復失地,但子孫士氣低落,孤孤單單只求自保,最終落入秦國的計謀,束手成為俘虜。楚懷王貪圖商於六百里土地,受張儀欺騙,失去名城,喪失軍隊,不能取得補償,自身遭囚禁侮辱而死。趙國用韓國的上黨之地來抵御秦軍,利令智昏,輕率地讓百姓去送死,同一天在長平被坑殺的超過四十萬,國家?guī)缀醭蔀閺U墟。僥幸沒有立即滅亡,最終還是未能幸免。這四個國家的君主,如果能夠保全邊境、與鄰國和睦,敬畏天道、安分守己,秦國即使強大,怎么能加害于他們呢?。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讀書(節(jié)選)①柳宗元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帙②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道盡即閉口,蕭散③捐④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⑤。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注①此詩作于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后。②縹帙:書套。③蕭散:閑散舒適。④捐:除去、拋棄。⑤劬:勞苦。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開頭兩句寫詩人身遭貶謫,幽居偏遠之地,遠離朝廷,不問世事,默默誦讀圣賢之書。B.詩歌五、六句寫詩人讀到書中令人欣喜之處,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自我嘲笑,悲慨萬端。C.“縹帙各舒散”寫裹書的外套都已松散,“欠伸展肢體”寫伸腰舒展肢體:這都體現(xiàn)了詩人讀書的勤奮。D.全詩融敘述議論于一體,語言簡潔傳神,風格質(zhì)樸平和,寫出了讀書的妙諦,給人以啟迪。16.縱觀全詩,詩人讀書有哪些收獲?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敬鸢浮?5.B16.①獲得知識,如“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等;②獲得快樂,如“吟詠心自愉”“書史足自悅”等;③獲得精神的自由,如“蕭散捐囚拘”“勿為名所驅(qū)”等?!窘馕觥俊?5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其藝術特色的能力。B.“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自我嘲笑,悲慨萬端”說法錯誤。應理解為,詩人在讀書時,與書中內(nèi)容同悲歡,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對于作者從讀書中的所得,從詩的內(nèi)容中可以總結出來。首先,作者通過讀書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識。詩的前四句“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告訴讀者,作者閉門謝客,沉浸在閱讀前代的著作之中,博覽群書,從中知道古今的興替和社會變化的道理,思考歷史長河的波瀾起伏,明了上下古今所發(fā)生的事情。其次,作者通過讀書獲得了身心的快樂。如詩中所言“吟詠心自愉”“書史足自悅”,作者對讀書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到快樂。最后,作者還通過讀書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如詩中的“蕭散捐囚拘”一句表明作者感到心靈放松,有如從拘禁中放出一般;又如“勿為名所驅(qū)”,作者從書中體會到生命的真諦,不再為名利所驅(qū)使,實現(xiàn)了心靈的自由。讀書的收獲,不僅在于獲得知識,更在于精神獲得自由,拋棄了拘囚的束縛。(三)名篇名句默寫(共8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鐘山記》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和蘇邁夜里乘船到絕壁下后,看到山石陰森可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離騷》中寫詩人崇尚真理,有著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3)《涉江采芙蓉》中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寫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凄涼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在《師說》中,寫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如猛獸奇鬼②.森然欲搏人③.乘騏驥以馳騁兮④.來吾道夫先路⑤.采之欲遺誰⑥.所思在遠道⑦.位卑則足羞⑧.官盛則近諛【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搏、馳、道、遺、諛。三、語言文字運用(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①漢字,是文化的載體,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穿越千年的時光,攜帶著古人的思想與情感,深情款款地走到我們面前。從甲骨文的神秘莫測到金文的莊重典雅,從篆隸的莊重嚴謹?shù)娇瑫闹幸?guī)中矩,從行書的行云流水到草書的A,每一種字體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②(甲)。當我們寫下一個字,便是在傳達一種思想。一個“仁”字,體現(xiàn)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一個“道”字,蘊含著道家的深邃哲理。漢字的一橫一豎,書寫出古老的智慧;一撇一捺,書寫著歲月的傳奇。③(乙)。當我們寫下一個字,便是在表達一種情感?!皭邸弊譁嘏诵模坝隆弊旨钋靶?,“靜”字帶來安寧。在字里行間,我們找到自己的歸屬,也找到了與世界對話的方式。④漢字的組成有特殊的內(nèi)涵。比如“中國”,一個“中”字,不偏不倚,不驕不躁,在平衡中追求和諧與完美,是中國人心中堅守的價值準則。一個“國”字,在四四方方的圍墻中,有著眾多的人民和豐富的寶藏,代表著這片土地上的家園,承載著人們對故土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望。⑤漢字中的中國,是詩意的國度?!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僅廖廖數(shù)字,便鉤勒出大氣磅礴的山河畫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簡單的語句,就傳遞出B的生活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勇敢前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成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漢字見證了中國人民的不屈不鐃,也見證了國家的日益強大。漢字讓后人在閱讀中感受先人的智慧與情感,讓中國的美得以永衡留存。18.下列詞語與文中加點的“大氣磅礴”構詞方式相同的一項是()A.愛憎分明 B.開門揖盜 C.柳暗花明 D.逍遙法外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0.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1.文中第⑤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加以改正。22.班級黑板報計劃新增“漢字里的中國精神”欄目,請參照第④段對“國”字的解說方式,從“和”“信”“孝”中任選一字寫一段解說詞,要求結合字形與文化內(nèi)涵,語言簡潔,不超過80個字。【答案】18.A19.A豪放不羈/無拘無束/自由放任B寧靜致遠/悠然自得20.甲:漢字是思想的傳遞乙:漢字是情感的寄托21.“廖廖”改為“寥寥”,“鉤”改為“勾”,“鐃”改為“撓”,“衡”改為“恒”。22.示例:和:“和”字左“禾”右“口”,五谷豐足則人口安寧,既體現(xiàn)農(nóng)耕文明的根基,又象征以和諧求共生的東方智慧。信:“信”字從“人”從“言”,人言為信,強調(diào)言行一致的處世準則,承載著中華文化對誠信品格的千年堅守。孝:“孝”字上“老”下“子”,幼者承托長者,體現(xiàn)尊老愛幼的血脈傳承,是中華倫理道德的核心精神?!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詞語構詞方式的能力?!按髿獍蹴纭笔侵髦^結構的成語,“大氣”是主語,“磅礴”是謂語。A.愛憎分明:主謂結構?!皭墼鳌笔侵髡Z(指情感),“分明”是謂語(描述情感的狀態(tài)),與“大氣磅礴”構詞方式相同。B.開門揖盜:連動結構。“開門”和“揖盜”是兩個連續(xù)的動作,通過“而”(此處省略)連接,意為“打開門請強盜進來”。C.柳暗花明:并列結構。“柳暗”和“花明”是兩個主謂短語并列,共同描述環(huán)境的變化。D.逍遙法外:補充結構?!板羞b”是謂語,“法外”是補語,補充說明“逍遙”的范圍或處所。故選A。【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描述草書的特點,需與前文“甲骨文的神秘莫測”“金文的莊重典雅”“篆隸的莊重嚴謹”“楷書的中規(guī)中矩”“行書的行云流水”形成對比,突出草書的藝術風格。草書的典型特征是筆畫簡約、結構連綿、書寫自由,強調(diào)流動性和情感的奔放表達。可用:豪放不羈/無拘無束/自由放任。豪放不羈:形容性格、風格豪邁奔放,不受約束。無拘無束/自由放任:指不受任何限制,自由自在。B處,對應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了詩人在東籬下采摘菊花,不經(jīng)意間望見南山的場景,核心是表達一種遠離塵世喧囂、閑適淡然的田園生活態(tài)度??捎茫簩庫o致遠/悠然自得。寧靜致遠:指只有心境平和、沉穩(wěn),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悠然自得:形容悠閑從容、自我滿足的樣子?!?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第②段圍繞“漢字與思想”展開,通過“仁”“道”等具體漢字舉例,說明漢字的字形中蘊含著儒家、道家的思想理念,強調(diào)“寫下一個字便是傳達一種思想”。應填:漢字是思想的傳遞。乙處,第③段圍繞“漢字與情感”展開,通過“愛”“勇”“靜”等漢字舉例,說明漢字能表達溫暖、激勵、安寧等情感,強調(diào)“寫下一個字便是表達一種情感”。應填:漢字是情感的寄托?!?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傲瘟巍备臑椤傲攘取??!般^勒”的“鉤”改為“勾”?!安磺荤t”的“鐃”改為“撓”?!坝篮狻钡摹昂狻备臑椤昂恪??!?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漢字字形、擬寫解說詞的能力。照第④段對“國”字的解說方式:“和”字形拆解:左“禾”(谷物)右“口”(人口、需求),直觀呈現(xiàn)“糧食滿足生存需求”的畫面。文化內(nèi)涵:中國古代以農(nóng)業(yè)為立國之本,“禾”象征五谷豐登,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從“糧食充足→民生安寧”延伸至“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契合“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哲學思想?!靶拧弊中尾鸾猓簭摹叭恕睆摹把浴?,直解為“人說的話要算數(shù)”。文化內(nèi)涵:呼應儒家“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要求,強調(diào)人際交往中“誠信”的重要性。用“千年堅守”點明誠信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具有歷史縱深感?!靶ⅰ弊中尾鸾猓荷稀袄稀毕隆白印保蜗蠡尸F(xiàn)“子女支撐父母”的姿態(tài)。文化內(nèi)涵:直接關聯(lián)“孝悌”觀念,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起點,體現(xiàn)家族倫理的重要性。用“尊老愛幼”拓展內(nèi)涵,既含“尊老”的傳統(tǒng),又隱“愛幼”的延續(xù),凸顯代際責任。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妒娚接洝分刑K軾認為“事不自見耳聞”,不可“臆斷其有無”;而今天的我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網(wǎng)絡查找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是無法“目見耳聞”的。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坷模耗尵W(wǎng)絡遮慧眼,實踐探索求真知在信息時代的浪潮下,我們享受著網(wǎng)絡帶來的極大便利。輕點鼠標,世界盡在眼前;敲擊鍵盤,信息如潮水般涌來。然而,當我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網(wǎng)絡查找信息時,是否還記得蘇軾在《石鐘山記》中的告誡——“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網(wǎng)絡信息無疑是豐富的。無論是天文地理、歷史文化,還是科技前沿、娛樂八卦,只要我們想了解,網(wǎng)絡幾乎都能提供答案。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知識和資訊。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相關的講解和答案;在關注時事熱點時,我們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