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教案_第1頁
《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教案_第2頁
《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教案_第3頁
《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教案_第4頁
《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教案2祖父的園子1.會認“蚱、櫻、啃”等生字,會寫“蝴、櫻、拔”等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體會祖父的愛,初步感悟園子的精神意義。4.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產生閱讀作者其它作品的愿望。1.重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2.難點: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感想的寫作手法。1課時一、談話導入1.童年記憶中冬日下的一對對駱駝,給林海音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那么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們一起走近蕭紅的《祖父的園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2.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勾畫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通過查閱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詞語。3.小組討論: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在祖父的園子里經歷的哪些場景?4.全班交流:記憶中的園子(1—3自然段),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園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園中玩累了,可以快樂地入夢(18—20自然段)。5.交流課文主要內容:記憶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鮮艷,景物眾多,祖父經常在園子里勞作,“我”也經常在園子里玩耍,園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樂的。三、細讀品味,體會文意(一)走進“園子”,感受童年的趣事。1.在祖父的園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頑皮可愛。讀文章相關段落,標記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認真體會。2.交流:你覺得哪件事最有趣?預設一:“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那里會溜得準,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边@哪里是在種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鬧”。誰愿意當當文中的小女孩,讀出作者的調皮勁兒。預設二:“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我”是在怎樣鏟地的?哪里是在鏟地呀?這簡直就是幫倒忙。預設三:“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1)同樣是澆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從哪里讀出來的?(2)思考一下,小蕭紅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樣的?(激動地、歡快地、開心地、天真爛漫地……)(3)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思考她的動作、神情。(4)小結:本是澆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亂鬧”的玩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作者的快樂和頑皮。(二)走近祖父,體會祖父的慈愛。1.作者在園子里這么淘氣調皮,祖父是什么態(tài)度,閱讀5—12自然段,細細體會。2.重點體會: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我說:“谷子?!弊娓复笮ζ饋恚蛄?,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我說:“是的?!蔽铱醋娓高€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蔽遗艿轿堇锬昧艘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1)“慢慢”體會祖父對我的慈愛。(2)祖父的笑:“大笑起來——笑夠了——還在笑”,從這三次笑中你讀出了什么?(3)祖父的笑里蘊含什么?(慈祥、和藹可親、疼愛孫女)(4)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3.在這座園子中,孫女愛胡鬧,祖父從不惱怒,正是有了祖父的慈愛,在他寬容、耐心、呵護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園子中無所顧及的嬉戲!那么這座園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樣的呢?這是一座樂園,更是一座愛園。4.小結:祖父給予“我”足夠的寬松氛圍。讓“我”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更有慈愛的祖父。祖父允許“我”隨便玩鬧,對“我”傾注了愛心和耐心,祖父給了“我”心靈的自由,他的愛放飛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我”自由、快樂而又幸福的童年。(三)走進園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1.心中是自由快樂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樂的。在作者眼里,園中的景物又是怎樣的呢?自由讀16—17自然段。2.心中有自由快樂,看什么都是自由快樂的,讓我們再來看看園子的景象吧!領讀: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3.短文連用十個“就”字,樸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處處傳達著“我”的自由與快樂。一切景語皆情語??!帶著這樣的感受齊讀17段。(這是對園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對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讀第16就能更好地領悟作者寫作的巧妙,體會到作者借景抒情,體會作者“心”的自由。此處是一次情感的升華)四、回顧總結,延伸拓展1.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2.有自由的園子真好,有愛的園子真好。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園、“我”三者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暫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對于人間的“溫暖與愛”懷著“永久的憧憬與追求”的蕭紅常常會憶起呼蘭河城,因為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園子。所以,作者用一顆真誠的心,用一本《呼蘭河傳》記錄了曾經的點點滴滴。《呼蘭河傳》這本書的尾聲部分這樣寫道: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xiàn)在已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曾經的一切是蕭紅難以忘卻的,隨著年齡的增加,相信你們會體會得更深,無論是從文字還是情感上來看,《呼蘭河傳》都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3*月是故鄉(xiāng)明1.會認“渺、萌、澄”等生字。2.體會作品表達的人對家、家園和故鄉(xiāng)的刻骨銘心的依戀之情及其深刻內涵。3.學會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評點方法,記下自己閱讀作品時的感受、理解、評價和質疑,與作品展開對話。4.嘗試以散文的形式表達你自己對故園的情懷。2課時一、導入(課間播放詩朗誦《靜夜思》)我們來欣賞一首詩歌朗誦。剛才大家聽到的詩朗誦是哪首詩?這讓我們想起了什么?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誰能告訴我它們共同的主題是什么?很好,思鄉(xiāng)之情。古往今來,思鄉(xiāng)的作品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散文。請大家先看課本前面的目錄,找出你認為最能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文章。(學生查閱)是的,最富有詩情畫意的是《月是故鄉(xiāng)明》。二、解題看人看眼睛,讀文讀題目。我們還是先看文章的題目——月是故鄉(xiāng)明。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鄉(xiāng)”。2.有可能想到出處:杜甫的《月夜憶舍弟》。3.有可能聯(lián)想到其他詩句:李白的《靜夜思》。“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薄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蓖瑢W們,詩文鑒賞有三點不可忽視:題目、作者和注釋。了解了題目,我們再來看作者。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季羨林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三、作者簡介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山東聊城(今臨清)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1934年畢業(yè)后,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辭掉劍橋大學的約聘,毅然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95年11月,“北京大學季羨林海外基金會”成立。四、教學過程季羨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為什么還念念不忘那個小山村?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散文,走進季老的內心世界。現(xiàn)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分男生、女生朗讀,讀的同時請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段落作上標記)同學們讀得不錯,男生聲音洪亮,女生感情細膩。這里有幾個詞語需要特別注意。浩渺篝火旖旎絕倫空蒙耄耋嚼爛孤零零恍然大悟離鄉(xiāng)背井(學生認讀)1.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寫得非常優(yōu)美。(學生站起來朗讀并稍加分析,3-4個人)我也找了兩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在__________的瑞士萊蒙湖上,在__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__________的,我都非常喜歡。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___,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于________之上,上下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這么好的段落大家應該記住,現(xiàn)在,我們試著不看課本,一起來讀一下。(學生齊讀)跟生字詞語一樣,希望同學們課后還要再復習鞏固,不妨把它背下來。2.同學們,朗讀有助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但要真正解讀一篇文章,我們還必須深入分析,學會質疑,學會鑒賞。同學們請結合背景資料,(提前印發(fā)《季羨林的故鄉(xiāng)情》)默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把你認為好的(或不好)的地方找出來。(學生活動)(學生質疑,學生自主解答,教師穿插點撥)3.問題:(1)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學生甲:季老年齡大了,農村的條件比較艱苦,回家不方便……學生乙:季老的家鄉(xiāng)沒有親人了,所以沒有回去的必要了……學生丙: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個家鄉(xiāng),而不是現(xiàn)在的……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們的理解,只是從文章本身出發(fā)來分析。我們的分析與季老的內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難肯定了。(2)他的家鄉(xiāng)沒有山,為什么還寫山呢?生答:過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說中國古代詩文寫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襯,所以下面提到了山,還寫了水……(3)作者明明是寫家鄉(xiāng)的月亮為什么寫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生答:這些童年趣事也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捉知了、看月亮都跟月亮有關,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4)為什么除了寫故鄉(xiāng)的月色,作者還寫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豈不讓故鄉(xiāng)的小月亮相形見絀?生答:這是對比,文章中明確提到了“對比之下”。我覺得這樣寫更能突出作者對故鄉(xiāng)月色的喜愛,更能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親疏深淺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現(xiàn)出來,故鄉(xiāng)的小月亮為什么那么美,除了親切而溫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xiàn),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說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要說景色,比故鄉(xiāng)那只有在童年看來才有浩渺之勢的葦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處兩處,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月亮越美,越發(fā)勾起作者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正如作者所說,“然而,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xiāng)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5)老師提問:那在作者眼中,思鄉(xiāng)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學們齊讀一下。(倒數(shù)第二段)“故鄉(xiāng)”不是一個抽象的詞語,而是由許多人物、景物、故事和場景構成的,是融合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xiāng)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fā),由眼前之景激起鄉(xiāng)思之情,即平常我們所說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許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會因為融合了鄉(xiāng)思而具有了特別的意味。(6)在《月是故鄉(xiāng)明》這篇文章中,我想問: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線索呢?很好,是月亮!文章雖然寫了很多看似無關的事物,但卻都是緊緊圍繞月亮展開的。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解惑結束后,重申三個問題:對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五、總結文本1.大家已經討論得很充分了。我有一個小小的疑問:作者為什么要用杜甫的詩作為題目呢?由于杜甫這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