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1頁
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2頁
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3頁
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4頁
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21DB21/TXXXX—XXXX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fPrunussibiricainsemi-aridareas遼寧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Ⅱ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種苗生產 14嫁接繁殖 25栽培技術 27低產林改造技術 38采收、包裝與貯運 49檔案管理 4Ⅱ本文件依據GB/T1.1要求起草。本文件由遼寧省林業(yè)和草原局提出和歸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單位:沈陽農業(yè)大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勝君、陳建華、劉青柏、劉權鋼、張云程、趙英男、陳光輝、王海青、張國杰、秦秀忱、孫滌非、梅峰、紀連軍、于慶福、張國慶。本文件發(fā)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建議,均可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進行反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和復審。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林業(yè)和草原局(沈陽市和平區(qū)太原北街2號),聯系電話文件起草、修訂單位通訊地址:沈陽農業(yè)大學(沈陽市沈河區(qū)東陵路120號),聯系電話修訂說明:本次修訂“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主要遵循省林草局《遼寧省經濟林及林下經濟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相關原則及目標,為規(guī)范我省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提高山杏資源質量與數量,促進山杏產業(yè)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山杏生態(tài)經濟效益,將山杏生產引進規(guī)范化、集約化、產業(yè)化發(fā)展軌道,特制定本規(guī)范。1半干旱地區(qū)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程本標準規(guī)定了半干旱地區(qū)山杏(Prunussibirica)的種苗生產、嫁接繁殖、栽培技術、撫育管理、低產林改造、采收貯運及檔案管理等技術內容。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半干旱地區(qū)山杏高效栽培生產作業(yè)。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訂單)適用于本文件。LY/T2691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范GB/T20452仁用杏杏仁質量等級GB/T10016林木種子貯藏3種苗生產3.1良種與母樹的選擇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果實和種子質量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品種作為采種母樹(依據LY/T2691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范)。3.2采種及處理在果實成熟期采種,種子需經過清洗、篩選、晾干后儲藏,確保種子純凈度。春播前需要進行種子消毒和沙藏層積催芽處理,育苗嚴禁重茬。3.3育苗地選擇選擇結構疏松、通透性好、避風、光照充足、地表徑流少、pH6.5-8.2的壤土或沙壤土進行苗木育苗,且不得連作,換茬周期不低于4年,避免重茬。3.4播種時期與方法春播在土壤解凍后進行,秋播在土壤封凍前進行(依據LY/T2691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范)。采用條播或點播,播后覆土,風沙大地區(qū)要進行覆膜,并在冬季注意看管以防害。播種時可施入腐熟農家肥和磷酸二銨。3.5苗期管理及時澆水、除草、松土,適時追肥,防治病蟲害,促進苗木生長。3.6起苗與出圃2苗木生長3-4年后出圃,在秋季苗木停止生長至春季苗木萌動前應對育苗地進行起苗(依據LY/T2691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范),起苗時要保護根系,按規(guī)格分級包裝。4嫁接繁殖4.1接穗的采集與貯藏接穗采集時間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12月至次年2月。采集接穗的母樹時要保證品種準確、長勢良好、無病蟲害,并將剪取的一年生春梢進行蠟封沙藏保存,剪成長8~12cm的枝段作為接穗。4.2砧木的選擇砧木以山杏實生苗為主,選擇親和力好、適應性強的苗源以及生長健壯的莖粗1cm以上的1~2年生優(yōu)質苗木作為砧木來源。嫁接前抹去基部分枝。4.3嫁接時期山杏枝接時期一般在4月上旬~5月上旬,芽接時期一般在6月下旬~8月中旬。山杏嫁接在生產中一般多采用劈接的嫁接方法,在春季樹體萌動至花期結束均可進行。4.4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將接穗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劈口,確保形成層對齊,用塑料條綁緊。劈接法適用于2年生以上山杏砧木。離地面距離5~10cm左右,將上部截斷并將斷面削平,在砧木中間用刀劈開切口,切口深約4~5cm。選取帶有2~4個芽的接穗,離下部芽距離1~2cm處下刀,分別在兩側削一個削面,削面長度約為3cm,削面里側薄外側厚,下部呈現楔形。在砧木劈接口處插入接穗,使其緊貼對齊,用塑料條包嚴。4.5嫁接后管理4.5.1檢查成活及補接嫁接完成20~30天對成活情況進行檢查,成活標志:接芽新鮮飽滿,萌動,抽出新梢。未接活的及時補接。4.5.2除萌及解綁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蘗,對接穗上過密的萌芽也要及時合理疏除。一般嫁接后10天左右進行第一次抹芽,以后每15天抹芽一次,至7月中旬,基本不會再有枝條萌生。當新梢生長至30cm后及時解綁。4.5.3其他管理措施適時松土除草、澆水、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遇到葉銹病、葉斑病、白化病及時噴灑700倍液的百菌清,芽蟲和食葉害蟲可噴灑1000倍液的吡蟲啉。5栽培技術35.1造林地選擇選擇土層厚度30cm以上、坡度35°以下的丘陵地或山地陽坡、半陽坡、半陰坡,并避免選擇易積水的澇洼濕地、背光處及風口,以保證花期的安全。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宜。5.2整地方法采用反坡小坑整地或魚鱗坑整地,穴面規(guī)格為40cm×40cm×40cm(反坡小坑)或50cm×40cm×30cm(魚鱗坑),行環(huán)山等高水平排列。并在穴底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助植株生長。5.3苗木選擇與栽植選擇胸徑0.3~0.4cm、苗高30~35cm的一級苗,修剪主根后用生根粉浸泡30min,栽植按“兩行一帶”間作型栽植,覆土后苗木根頸不應掩埋,栽植后應封育管護,并覆膜保墑。5.4授粉樹配置按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8:1的比例配置,授粉樹均勻分布于林間,確?;ㄆ谑诜坌Ч?。6撫育管理6.1整形修剪自然開心形為主,幼樹新梢長到45cm以上時,選3~4個不同方向的枝條作主枝,冬季對主枝延長枝短截,疏除過密枝。6.2土肥水管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秋季施基肥,春季萌芽前追肥。灌溉重點在萌芽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6.3病蟲害防治春季主要防治桃小食心蟲、天幕毛蟲、杏仁蜂、桃仁蜂,使用1500~2000倍液溴青菊酯防治;夏季主要防治蚜蟲,使用1000倍液氧化樂果防治;秋冬季樹干涂白、涂防啃劑或套管防鼠兔啃噬。6.4更新復壯技術更新復壯最佳時期為山杏落葉后至翌年發(fā)芽前2個月(即北方地區(qū)2-3月在此期間進行平茬和回縮更新,以使樹體內的養(yǎng)分完全回流到根部。6.5花期、幼果期霜凍防控在林分生長期間可采取修筑樹盤、覆草等措施提高樹體抗霜凍能力;在霜凍發(fā)生前可采取熏煙、噴施防凍液或遲花激素的措施。7低產林改造技術7.1改造對象4立地條件較好(土層厚度≥30cm、坡度≤35°)、集中連片、樹齡在10~20年之間、生長衰退但仍有更新潛力的林分,具體表現為樹體主干完整但枝條老化、年結實量下降30%以上、病蟲害較輕(受害株率<20%)且未出現大面積枯梢現象。7.2改造措施對于品種低劣但砧木健壯的幼齡林(≤15年選取3~4個主枝進行高接換頭,采用劈接或切接等方法嫁接優(yōu)良品種,接后綁縛支撐物防風吹折。對于樹勢衰敗的成齡林(10~20年)則采用截干促萌方式更新,保留30~50cm主干促發(fā)新枝。同時,結合林地清理、水肥管理等措施,提升林分產量與經濟價值。8采收、包裝與貯運8.1采收方法在果實成熟期(6月下旬~7月上旬)進行采收,選擇晴天上午進行,避免損傷果實。選擇四分之一變?yōu)樾狱S色,且出現開裂現象的成熟果實進行采收,采收方法為人工采摘或樹干震落法。8.2采后處理采收的山杏果實應按照LY/T2691山杏栽培技術規(guī)范要求進行晾曬和收存。8.3種子調制與分級山杏核等級標準按照GB/T20452仁用杏杏仁質量等級執(zhí)行。8.4貯藏運輸按照GB/T10016林木種子貯藏的規(guī)定,在陰涼、無毒、無污染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