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解析版)_第1頁
《春望》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解析版)_第2頁
《春望》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解析版)_第3頁
《春望》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解析版)_第4頁
《春望》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1《春望》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知識儲備】一、導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那硝煙彌漫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詩人艾青借助鳥的形象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而在幾千年前,同樣是在戰(zhàn)亂的環(huán)境中,有一位詩人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今天,我們穿過歷史的煙云,回到唐朝,去走進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品讀他的《春望》,去感知一種苦難,感受一種憂國情懷。二、目標教學目標:1、在掌握相應的生字生詞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詩歌整體含義。2、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3、感受詩歌中的愛國主義及詩人憂國憂民悲己的思想感情。重點: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愛國主義情懷。難點: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三、原文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四、注釋①《春望》:選自《杜詩詳注》卷四。②城:指長安城,當時被叛軍占領。③破:形容國都淪陷,城池殘破。④深:形容荒草叢生,滿目凄涼。⑤感:感嘆。⑥濺淚:落淚。⑦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借指戰(zhàn)事。⑧抵:值,相當。⑨搔:抓。

⑩短:稀疏。

11渾:簡直。

12勝:能夠承受、禁得起。13簪:一種別住發(fā)髻的長條狀首飾。

五、詩意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zhàn)火連綿,久久不息,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發(fā)越搔越稀疏,簡直要插不上頭簪。六、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望中所見,勾畫出戰(zhàn)亂后首都的面貌。一個“春”字表明了季節(jié)時令,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戰(zhàn)爭離亂的殘破之景,令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寫出了長安城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之景,令人滿目蕭然,為全詩渲染悲涼的氣氛?!皣啤焙汀俺谴骸眱梢庀喾?,詩人以之對舉,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表達了詩人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句運用移情于景手法,通過花與鳥這兩種具有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詩人對時事和離別的感傷。情因景生,景隨情移,詩人深沉的家國之思得到了充分的表達。結構上以“感時”承上,感傷時局的動蕩,“恨別”啟下,悵恨離別之苦,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寫出了戰(zhàn)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的難得與珍貴。真切的表達了在戰(zhàn)亂中詩人對家中親人的思念、擔憂之情。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兩句反映了詩人飽經憂患,強烈的憂國思家之情。頭發(fā)為之變白、稀疏,情境悲苦——滿頭的白發(fā)越搔越短越少,簡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吧Α弊瞩r明生動地再現了詩人當時的動作形態(tài),是一處細節(jié)描寫,它傳達出了詩人憂國思家的心理狀況?!安粍亵ⅰ备砻鲊业牟话捕ńo詩人帶來難以排遣的愁苦。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添一層悲愁。寫作特色詩的前四句重在描繪景物(山河、草木、花鳥),但景中有情(破、深、濺淚、驚心),且景中有意(感時、恨別)。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斷“家書”、搔“白頭”)。詩中景物有聲有色,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的泣血之作。七、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2、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756年八月詩人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后,杜甫將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不顧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杜甫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只能增加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八、問題探究(1)題目中的“望”統(tǒng)領了哪幾句詩?這幾句詩寫景的角度是如何變換的?參考: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2)你認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參考: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景象,令人滿目凄然。(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說說他好在哪里?參考:①詩人觸景生情,原本能愉悅心情的花鳥,但因感時恨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時”、“惜別”之悲。②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中“抵萬金”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之情。(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參考: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產生共鳴。(6)“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參考: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心底的哀愁?!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7)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試做簡要分析。參考:“國”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嗎?(8)詩的最后兩句堪稱神來之筆。請問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形象?參考:塑造了一位面對國都殘敗景象,心念國家興衰,思念親人,老淚縱橫,白發(fā)稀短,憂心如焚的詩人形象。九、詩歌主旨通過寫淪陷的長安破敗的景象,表達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十、課堂小結熟讀成誦。十一、板書設計【基礎過關】1.《春望》是(朝代)的寫的一首詩,該作者字,自號。與(詩人名字)合稱“李杜”。【答案】唐朝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李白【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學常識。同學們平時要注意積累。2.寫出加粗字的正確讀音。①花濺淚②烽火③抵擋④搔頭⑤簪子【答案】①jiàn②fēng③dǐ④sāo⑤zān【解析】考查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情況。平時注意拼音的正確書寫,注意積累。3.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1)濺淚:(2)烽火:(3)抵:(4)搔:(5)短:(6)渾:(7)勝:【答案】(1)落淚。(2)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借指戰(zhàn)事。(3)值,相當。(4)抓。(5)稀疏。(6)簡直。(7)能夠承受、禁得起?!窘馕觥靠疾閷W生對古詩文實詞的理解。平時學習時注意背記課下注釋?!緦崙?zhàn)過關】一、默寫記憶型默寫:1、國破山河在,。2、,恨別鳥驚心。3、烽火連三月,。4、,渾欲不勝簪?!敬鸢浮?、城春草木深2、感時花濺淚3、家書抵萬金4、白頭搔更短【解析】考查古詩詞默寫能力。背記并能默寫古詩詞。注意“濺”“抵”“搔”等字詞的正確書寫。理解型默寫:1、杜甫在《春望》寫出了因戰(zhàn)亂與家人難通音信,對家人安危魂牽夢縈的詩句是:,。2、杜甫《春望》中的詩句“,”以花鳥之物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感時傷世的情感。3、杜甫《春望》中運用通感手法表達傷時憂國之情的句子是,。4、《春望》一詩緊扣一個“望”字,感情細膩感人,說明“望”的內容的詩句是“,”。【答案】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解析】考查古詩詞默寫能力。同學們平時除了要背記默寫古詩詞,還要能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注意“濺”“抵”“搔”等字詞的正確書寫。二、課內詩歌鑒賞(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016·陜西中考真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4.詩題是《春望》,那么詩人“望”到了哪些春景?【答案】草、木、花、鳥?!窘馕觥咳妵@“望”字展開,望到的景物,都是實景。草、木、花、鳥等。5.說說你對詩歌尾聯的理解?!敬鸢浮课猜撔蜗蟮貙懗隽嗽娙说纳n老之態(tài)、蒼老之快,進一步表現了詩人憂國、傷時、思家、悲己之情?!窘馕觥俊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意思為: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語言把詩人形象要描述出來即可。結合詩人的形象,來分析表達的情感為憂國思家的情懷。(二)閱讀古詩,完成下列各題。【2019·湖南中考真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請賞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敬鸢浮俊俺谴翰菽旧睢睂懽髡叽和姡海▏紲S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渲染了殘破凄涼景象。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情,情景交融。極富表現力?!窘馕觥勘绢}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題要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熟悉古詩內容,再進行賞析。深”字用的好,這個字體現了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以此表現國家殘破、人煙稀少,視野從滿城到花鳥,給人以滿目凄然的感覺。(2)詩人時年四十多歲,卻說“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原因是什么?【答案】國家殘破(憂國);惦念遠方親人的安危(思家)?!窘馕觥勘绢}考查詩句的理解?!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意思是: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fā)疏稀插不上簪。詩人的愁緒源自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對親人的思念還有對自己前途的擔憂。(三)詩歌賞析【2019·海南中考真題】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中的_______________三個字,寫出了戰(zhàn)亂時間之長;“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敬鸢浮窟B三月對家鄉(xiāng)和親人強烈思念【解析】一空,考查根據題干要求提取關鍵詞語的能力?!胺榛疬B三月”: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半年多,現在仍然沒有結束。所以“連三月”三個字,寫出了戰(zhàn)亂時間之長,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二空,“抵萬金”: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家鄉(xiāng)和親人強烈思念之情。根據以上分析填充即可。2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一名句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敬鸢浮繃紲S陷而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荒草滿目,這種反差強烈的景物描寫手法,痛徹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解析】賞析詩句??勺プ≈攸c詞語賞析,也可分析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zhàn)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fā)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皣啤焙汀俺谴骸眱蓚€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jié),可是由于“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安菽旧睢比忠馕渡畛?,表示長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里,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和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四)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017·廣西中考真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請你發(fā)揮想象,描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所展示的情景?!敬鸢浮渴纠唬阂驗楦袝r傷懷,思念家人,面對花香鳥語的春景,詩人無心觀賞,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淚;聽到悅耳的鳥鳴聲,心里陣陣驚悸。示例二:面對國家烽火連天的境況,花鳥也像人一樣感時傷懷。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兒流下的眼淚;鳥兒的鳴叫,也仿佛透露著驚恐?!窘馕觥勘绢}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梢杂袃煞N理解,第一種理解:因為感時傷懷,思念家人,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詩人無心觀賞,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淚;聽到悅耳的鳥鳴聲,心里陣陣驚悸。第二種理解:面對國家烽火連天的境況,花鳥也像人一樣感時傷懷?;ㄉ系穆吨榫拖窕▋毫飨碌臏I珠;鳥兒的鳴叫,也仿佛透露著驚恐。(2)“家書抵萬金”傳誦千古,請作簡要賞析。【答案】“抵萬金”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家書珍貴、難得,真切地表達了戰(zhàn)亂中人思念離散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心情?!窘馕觥勘绢}考查對詩句重點詞語的理解。因為戰(zhàn)爭,一封家信勝過“萬金”,這是夸張的手法,說明了家書的珍貴、難得?!凹視秩f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點睛】《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五)閱讀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題目。【2017·全國初二課時練習】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詩題為“春望”,請說說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結合全詩,說說題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義?!敬鸢浮渴纠骸巴钡降木拔铮簢肌⑸胶?、草木、花、鳥?!巴弊值暮x有:①詩人眼中所見:山河破碎,春天的凄涼景象;②詩人心中的期盼:親人團聚,國家安定。(意思對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題目的理解?!巴钡降木拔锟梢詮奈闹姓业??!洞和奉}目中的“望”字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眼睛望到的景色,是國家破敗、荒草叢生;而“望”又可以理解為“希望”,面對安史之亂后的殘破不堪的國家和在戰(zhàn)爭中痛苦掙扎的人民,作者感時傷世,希望國家能擺脫戰(zhàn)亂,離散對親人可以得以團聚,據此解答,意思對即可。2.花、鳥平時乃可娛之物,詩人卻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是一種什么寫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答案】移情于景。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表達了詩人“感時(憂傷國事)”“惜別(恨別家人)”之悲?!窘馕觥勘绢}考查詩中重點詩句的賞析能力?!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移情于景。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表達了詩人“感時(憂傷國事)”“惜別(恨別家人)”之悲。3.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敬鸢浮渴纠好鎸S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的能力。學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此題不能直譯詩句,要有適當的想象,語言要優(yōu)美。詩人這一年只有45歲,但已白發(fā),白發(fā)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可見其蒼老之態(tài),他因憂國傷時而過早衰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憂愁蒼老的詩人形象,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017·云南初二月考】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6.詩題為“春望”,請說說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結合全詩,說說題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義?!敬鸢浮渴纠骸巴钡降木拔铮簢肌⑸胶?、草木、花、鳥?!巴弊值暮x有:①詩人眼中所見:山河破碎,春天的凄涼景象;②詩人心中的期盼:親人團聚,國家安定?!窘馕觥靠疾閷υ姼鑳热莸氖崂?。本題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事物作答,作者望見的事物有“國都、山河、草木、花、鳥”,這些景物勾勒出一個山河破碎的凄涼景象。分析“望”的含義,可以從雙關的角度進行分析,一方面寫作者所看到的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蕭條凄慘的景象;同時也有詩人的期盼和愿望,希望戰(zhàn)亂平息,國家安定,親人團聚。7.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答案】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窘馕觥看祟愒囶}解答要在理解詩句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詩句中的具體物象,結合自己的合理想象,使表述的語言表現出具有“畫面”效果。不要只對詩句進行簡單翻譯。關于詩句的含意,要重點分析“白頭搔更短”的原因(憂國思家),進而推斷出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七)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題目?!?011·湖北中考真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1.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_____________。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敬鸢浮科茲M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考查詩歌的煉字技巧。也是在考查根據題干要求從文章中提出關鍵字的能力。詩中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描繪出長安城草木繁密而荒蕪,人民離散無人整治的景象。可用“滿目凄然”一詞來概括。體現出詩人痛苦的心境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12..請對本詩尾聯刻畫的詩人形象作簡要賞析。【答案】描畫出了詩人蒼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詩人悲涼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考查對詩人形象的把握?!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所以說尾聯描畫出了詩人蒼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詩人悲涼的心情。(八)詩歌鑒賞【2014·山西初二月考】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3.這首詩的題目為“春望”,請細讀一、二兩聯,說說杜甫望見了哪些景象?(2分)【答案】京城的荒涼和春天的絢麗景象?!窘馕觥窟@是考查感知詩歌內容的題型。一二兩聯所寫的景象有破碎不堪的國都和長的茂盛的春草。1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中“抵萬金”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之情?!窘馕觥窟@是考查對詩歌所抒發(fā)的詩人情感的理解的題型。因為是課內詩歌,老師上課時已經很詳盡的做了講解,解決起來很簡單。戰(zhàn)亂年代,一封家書抵的上萬兩金錢,體現了家書的珍貴,戰(zhàn)亂中很難得到家人的音信,惦念家人是每個人的正常情感,詩人也不例外,此句就是很明顯的體現詩人思念親人的一句。(九)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列小題。【2019·新疆初三】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5.對下面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望所見?!捌啤弊謱懗鰢瞥腔牡谋瘺鼍跋螅弧吧睢弊謱懗龌臒o人跡的凄涼。這兩句營造荒涼凄慘的氣氛,表達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運用擬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鳥表達作者感時傷世的感情。C.“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出詩人滿頭白發(fā),愁苦不堪的形象,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感時傷懷,憂國思家之情。D.這首《春望》圍繞“望”字展開,通過描寫戰(zhàn)亂后長安城破敗荒蕪的景象,表達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敬鸢浮緿【解析】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詩人從側面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D項“通過描寫戰(zhàn)亂后長安城破敗荒蕪的景象”理解有偏差。1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答案】自安史叛亂以來,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這句寫出了詩人因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重點語句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做此類試題時,先要判斷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要求掌握常見修辭的定義及其標志,然后分析句子含義,一般形式是:修辭判斷+如何使用該修辭+怎樣表現主題。結合寫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這一名句妙在運用借代和夸張的修辭手法,用“烽火”代指戰(zhàn)爭,“抵萬金”是夸張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的狀況,表達了詩人思念家人的感情或渴望得到親人消息的急迫心情。三、課外詩歌鑒賞(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小題?!?016·江蘇初二月考】春日秦觀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22.詩的第一句寫出了春雨的特點,使我們聯想起朱自清《春》中有關春雨的三個比喻句:【答案】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名言名篇的默寫,根據題目,回顧《春》中描寫春雨的三個比喻句,注意三句的順序和書寫的正確。23.請你指出這首詩三、四兩句與杜甫《春望》三四兩句表現手法的共同之處,并作簡要分析【答案】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杜詩中的花、鳥因國家的衰落、長安的破敗而流淚、傷心,師人借花、鳥抒發(fā)了自己的憂國之情。秦詩中的“有情”“無力”“含”以及“臥”等生動地描寫,讓芍藥和薔薇有了生命,有了感情。【解析】古詩中的表現手法都常見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還在引用典故、烘托、比喻和擬人等,了解表現手法,回顧《春望》的三、四句,根據詩句內容判斷。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杜詩中的花、鳥因國家的衰落、長安的破敗而流淚、傷心,師人借花、鳥抒發(fā)了自己的憂國之情。秦詩中的“有情”“無力”“含”以及“臥”等生動地描寫,讓芍藥和薔薇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后面小題?!?018·山東省鄆城第一中學初二月考】城南(宋)曾鞏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26.下列四首我們學過的詩與《城南》體裁相近的是()A.《觀滄?!?B.《春望》 C.《泊秦淮》 D.《行路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詩歌體裁的知識?!冻悄稀肥墙w詩中的七言絕句,《觀滄?!贰缎新冯y》是古體詩,《春望》屬于七言律句,《泊秦淮》屬于七言絕句。故選C。27.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圖”,發(fā)揮想象把它描繪出來。【答案】示例:風過罷,雨卷珠簾。水漫碧池,潮流橫塘。遠山含翠,連綿起伏,小徑明滅,任爾東西?!窘馕觥慨嬅婷枥L題首先要找出關鍵意象以及特點,然后描繪整個畫面,注意語言優(yōu)美,加入自己的想象。前兩句詩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滿,遙望群山,高低不齊,東邊西側,山路崎嶇。根據詩句意思發(fā)揮想象描寫畫面即可。28.這是一首哲理詩,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答案】示例:喧囂浮華者往往曇花一現,平凡樸實者定會恒久長遠。【解析】本詩后兩句“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意思是: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有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通過對桃李和青草的對比暗含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磺嗖蓦m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據此分析作答即可。(三)詩歌鑒賞【2017·山東初三月考】春思賈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咀ⅰ抠Z至在唐肅宗朝曾因事貶為岳州司馬,“歷亂”:花開極茂盛。29.下列四首詩與《春思》體裁相近的是()A.《春望》B.《月下獨酌》C.《夜雨寄北》D.《觀滄?!贰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體裁的了解。詩歌從題材上分為絕句、律詩、古體詩等。仔細閱讀題目,A項《春望》是五言律詩,B項《月下獨酌》是古體詩,C項《夜雨寄北》是七言律詩,D項《觀滄?!肥枪朋w詩?!洞核肌肥且皇灼哐月稍姡w裁與C項《夜雨寄北》相近,故選C。30.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景物有哪些?體現出怎樣的特點?【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賞析詩句中景物描寫的能力。結合詩歌的內容,找出詩中描寫的景物,然后來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即可。前兩句“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描寫了“草、柳、桃花、李花”等景物,表現出春色的明媚動人、生機盎然。31.賞析“春日偏能惹恨長”中“惹”字的妙處?!敬鸢浮渴纠唬骸叭恰边\用了擬人的修辭,將春日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長,產生度日如年之感,表達了詩人與日俱增的愁緒以及無法排遣的苦悶。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詩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長,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與日俱增的愁緒以及無法排遣的苦悶。【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煉字妙處的能力。對詩句中動詞的賞析,要從修辭手法、表現景物特點、表現詩人情感等角度來解答詩歌語言的妙處。答題模式一般為:××字運用……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惹“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不說因愁悶而百無聊賴,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卻反過來說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長,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詞就更巧妙了。(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016·江蘇中考模擬】南園李賀①花枝草蔓②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注)①李賀:作者寫作此詩時,年二十有余,無人賞識,不被重用。②草蔓:草的長莖,這里指草本的花。32.下列詩句中,與“小白長紅越女腮”表達技巧相同的一項是()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B.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C.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D.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答案】C【解析】C.都運用了比喻手法。故選C。33.作者寫前兩句,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案】前兩句寫花開之景,春回大地,百花競放,艷麗多姿,與后兩句花落之景形成鮮明的對比,為表達作者惋惜落花、暮春,感傷自己境遇作鋪墊?!窘馕觥渴拙涞摹盎ㄖΑ敝改颈净ɑ?,“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內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剛勁,一者柔婉,參差錯落,姿態(tài)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產生的聯想,把嬌艷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34.“可憐日暮嫣香落”一句中,“可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案】“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對落花和暮春無限惋惜的深情;感慨自己無人賞析、年華流逝、不被重用的哀傷之情。【解析】后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姹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翱蓱z”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為的時期,卻不為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想到紅顏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奥浠ú辉俅骸?,待到花殘人老,就再也無法恢復舊日的容顏和生氣。(五)詩歌鑒賞【2019·湖南初二期末】南安軍①文天祥梅花②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不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③。(注釋)①詩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經家鄉(xiāng)江西南安軍,曾絕食。②梅花,指梅嶺即大庾嶺。③商亡,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逃進首陽山,采薇充饑,最后餓死。37.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A.一二兩句寫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借“風雨”“征衣”等意象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沉重。B.“歸鄉(xiāng)如不歸”是指作者因領軍北上,責任在身,故雖經故鄉(xiāng)卻有家不能歸,表現了作者內心的遺憾。C.“山河千古在”化用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名句,抒寫自己的胸懷。D.詩中用伯夷、叔齊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失望,渴望能避世隱居的心理。E.整首詩逐層遞進,聲情激蕩,于質樸之中見深厚之性情,可以說是用血和淚寫成的作品。【答案】BD【解析】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內容。然后分析選項。ACE三項正確。B.錯誤?!皻w鄉(xiāng)如不歸!”是指詩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經家鄉(xiāng)江西南安軍。D.錯誤?!梆I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痹娙宋奶煜閷幵附^食餓死在家鄉(xiāng),也不與元兵合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故選BD。38.第三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析?!敬鸢浮克纬纳胶訉⒋嬖谌f古千秋,城郭卻暫時落入敵手。此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答借景抒情亦可)【解析】要求學生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分析、“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钡囊馑际恰八纬纳胶訉⒋嬖谌f古千秋,城郭卻暫時落入敵手”,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把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018·江蘇中考模擬】南仙呂解三酲①久雨乍晴同大兒一步春畦感懷賦此[明末清初]沈自晉②入春陰側寒③猶峭,懶聽他澗底松濤。梅花耐雨心酸早,顰蹙柳淚含桃。只道東皇④吝彩將咱過半拋,誰知轉盼風光若故交!晴和了,喜的是攜兒緩步,踏翠東皋⑤。(選自《元明清散曲精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注釋)①南仙呂解三酲:曲牌名。②沈自晉:明時任博士弟子員,明亡棄去,隱居吳山。③側寒:微寒。④東皇:掌管春的神。⑤東皋:泛指田野。39.曲中劃線句用了_____的修辭手法,寫出作者酸楚凄切的心境。與杜甫《春望》中“___,_____”兩句異曲同工?!敬鸢浮繑M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結合字里行間和曲的主題來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時需要讀懂曲的內容,并且能夠根據重點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畫線句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作者酸楚凄切的心境。與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異曲同工。40.曲的五、六兩句“只道東皇吝彩將咱過半拋,誰知轉盼風光若故交”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從句中哪兩個詞語可以直接看出來?【答案】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只道”“誰知”【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曲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曲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曲的五、六兩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從“只道”“誰知”可以看出。(七)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小題。【2018·江蘇初二期中】少年游·早行林仰霧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41.結合詩詞內容,具體說說詩人是如何表現“早行”之“早”的?【答案】描寫特征性的景物表現“早”:早霞已散,曉月猶明,殘星未落,寒霜猶重?!窘馕觥看祟}考查學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的基本能力。此題要結合詩句來回答,“霽霞散”是說早霞已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說明殘星未落,“山徑人稀”是說行人很少,“啼鳥兩三聲”,鳥叫聲稀少,說明時間還早,作者是運用了這些具有早行特征的景物來寫“早”。42.下列詩句所用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與“啼鳥兩三聲”一句不相同的是哪一項?A.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B.萬籟此都寂,但余鐘馨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C.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D.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的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有:以動襯靜、比興、襯托、烘托、渲染、寓情于事、寓情于景、用典、虛實結合等?!疤澍B兩三聲”和A、B、C三項的詩句都運用了以動襯靜的表現手法。D項的詩句,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故選D。43.詞的下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詩人的心境是輕松愉悅的,有直接表現:盡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松,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窘馕觥看祟}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情感態(tài)度的基本能力。分析詩人情感可以抓住詩歌的幾個方面:詩歌標題;表達情感的關鍵詞;詩歌的題材類型;景物形象特點;典型意象。該題應當結合下闋中具體詩句來分析,“心共馬蹄輕”表明了詩人的心情是輕松的,然后詩人寫到“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在詩人的筆下青山和流水都含情脈脈,這是運用擬人手法,同時說明作者欣賞著這山間美景,心情十分愉悅。四、詩歌對比鑒賞(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6—7題。(7分)【2015·河北中考真題】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44.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內容。(4分)(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描繪了的景象。(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的景象?!敬鸢浮浚?)泰山神奇秀麗、高大雄偉(2)國都殘破,亂草叢生【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對詩歌含義的理解和把握,學生應留心字關鍵詞在詩中的意思,體會該字詞在詩中創(chuàng)設的意境,學會分析該關鍵字詞所傳達的情感。(1)示例:“割”字用在這里,恰當地描繪了泰山的高峻奇險。(2)“破”字寫出了,國破家亡?!吧睢弊謱懗隽瞬莸亩?,襯托出人顛沛流離。45.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由望岳而產生的登臨愿望,充分體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B.“家書抵萬金”,形容家中書籍的珍貴。此句寫出了離亂中人共有的一種感受,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吟哦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C.“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生動細致地描繪了詩人憂愁難解的情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這兩首詩的三、四兩句與五、六兩句都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予以凝練,節(jié)奏感強,富有韻律美,增加了詩歌的表現力。【答案】B【解析】“家書”一詞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根據這兩個詞從戰(zhàn)爭對百姓生活的影響這個角度理解詩人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感。故B項錯誤。(二)閱讀下面兩首杜甫的詩,然后回答小題。【2019·河北初三期末】(甲)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46.下列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B.甲詩尾聯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只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答案】B【解析】B“這種愁情只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賞析不準確?!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47.乙詩尾聯中連用了“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將“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串聯起來,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答案】用四個連接詞將四個本來相距很遠的地方貫穿在一起,寫出了詩人聽聞喜訊后的喜悅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窘馕觥靠疾樵娋渲性~語的表現力。讀懂詩句,理解詞語,答出情感。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xiāng)。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tài)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想象的飛馳?!鞍蛵{”、“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作者歸心似箭和無比喜悅的心情。(三)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017·湖北中考真題】【甲】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疽摇柯劰佘娛蘸幽虾颖眲ν猗俸鰝魇账E北②,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咀ⅰ竣賱ν猓簞﹂T之外,泛指蜀中地區(qū)。②薊北:河北北部地區(qū),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范陽一帶。48.下列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B.甲詩尾聯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句的理解?!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的意境是:烽火接連不斷,家信斷絕,而心中對親人的思念不斷,白頭是為愁思凄苦所致,“搔”是解愁的動作,更短以至于“渾欲不勝簪”可見愁的程度,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思念擔憂親人之苦,反映了國破家亡,離亂傷痛。49.乙詩尾聯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答案】用四個連接詞將四個本來相距很遠的地方貫穿在一起,寫出了詩人聽聞喜訊后的喜悅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對詩歌語言的理解與掌握.這首詩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寫出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50.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他們各自蘊含的情感?!敬鸢浮考自娭械难蹨I是因為詩人看到國家淪喪,城池破敗,百姓離散,到處一片衰朽景象,內心無比傷痛悲憤而傷心垂淚,這淚是傷心之淚。乙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聽到官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消息后,內心無比激動和喜悅而落淚,這淚是欣喜之淚?!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甲詩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這淚是看到國家淪喪,城池破敗,百姓離散,到處一片衰朽景象,內心無比傷痛悲憤而傷心垂淚的傷心之淚。乙詩作者因安史之亂長期漂泊在外,現在聽說官軍大勝,故鄉(xiāng)被收復了,“喜”是油然而生,“悲喜交加”人之常情,再從“涕淚滿衣裳”可知是“喜極而泣”。(四)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小題?!?017·江蘇初二期中】(甲)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替。(乙)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①,玉壘②浮云變古今。北極③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④莫相侵。可憐后主⑤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⑥。注釋:①來天地:與天地俱來。②玉壘,山名。③北極,星名,北極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④寇盜,指吐蕃。⑤后主:劉備的兒子劉禪,曹魏滅蜀,他辭廟北上,成亡國之君。⑥梁甫吟:古樂府中一首葬歌,這里代指此詩。35.乙詩中“花近高樓傷客心”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有何作用?【答案】示例:運用反襯的手法,以樂景寫哀情,更能傳達出作者為國事黯然心傷的感情(或將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窘馕觥看祟}考查學生對詩歌表現手法的分析?!盎ń邩莻托摹币詷肪皩懓?,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詩人見花傷心的反?,F象,再說是由于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體現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36.甲乙兩首詩在表達感情方面有什么異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