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4201∕T 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4201∕T 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4201∕T 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4201∕T 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

B52

DB4201

武漢市地方標準

DB4201/T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

2019-12-15發(fā)布2020-01-15實施

武漢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201/T607—2019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武漢市農業(yè)農村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武漢市水產技術推廣指導中心、黃陂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武漢科馬創(chuàng)新養(yǎng)

殖專業(yè)合作社、武漢水產學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唐德文、曾雙明、朱文歡、吳翔、陳雄偉、黃天樂、邵端、彭彥。

本標準首次發(fā)布。

I

DB4201/T607—2019

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Hallowell)健康養(yǎng)殖的環(huán)境條件、繁殖、蝌蚪培育、

商品蛙的飼養(yǎng)、越冬、飼料標準和病害防治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武漢市及周邊條件類似地區(qū)的黑斑蛙健康養(yǎng)殖,其他地方也可以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11607漁業(yè)水質標準

GB13078飼料衛(wèi)生標準

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yǎng)殖用水水質

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

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NY/T5361無公害農產品淡水養(yǎng)殖產地環(huán)境條件

SC/T9101淡水池塘養(yǎng)殖水排放要求

3環(huán)境條件

3.1場地的選擇

排灌方便,無污染源,自然環(huán)境僻靜,交通便利,保水性良好,不受洪澇災害影響,養(yǎng)殖環(huán)境應符

合NY/T5361的要求。

3.2水源與水質

3.2.1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guī)定。

3.2.2養(yǎng)殖蛙池水質應符合NY5051的規(guī)定。

3.3養(yǎng)殖設施

主要養(yǎng)殖設施包括產卵池、孵化池、蝌蚪培育池、食用蛙飼養(yǎng)池(見附錄A)。具體設施參數(shù)見表1。

表1養(yǎng)殖設施

設施類別面積/m2水深/cm陸地面積

產卵池50~18010~15約為水面面積的四分之一

孵化池1~55~15-

蝌蚪培育池15~1505~-25-

食用蛙飼養(yǎng)池180~20015~30約為水面面積的7倍

1

DB4201/T607—2019

表1(續(xù))

注1:養(yǎng)殖場設置一級、二級尾水處理池,占養(yǎng)殖面積2%~5%,一級處理池鋪1m以上厚度的沙石,一級、二級尾

水處理池內部都種植水浮蓮、蓮藕等水生植物。

注2:蛙池圍網一般高度0.85m~0.95m。

注3:外圍防逃圍網一般高度為1.5m。

注4:防鳥天網網目大小為2cm×2cm,一般高度在2m以上。

注5:蛙場的建設示意圖見附錄A。

4繁殖

4.1親蛙來源

從與養(yǎng)殖場同一緯度地區(qū)引進經擇優(yōu)的黑斑蛙,培優(yōu)復壯后的親蛙。

4.2親蛙質量要求

4.2.1親蛙外部特征:體表花點大、斑紋清晰、色澤光亮,健壯、無傷、活動力強,表體粘液均勻光

滑。

4.2.2繁殖年齡與體重:以2齡的成蛙為宜;體重50g以上。

4.2.3引進的親蛙不得帶有傳染性病原生物,不得有殘肢。

4.3親蛙放養(yǎng)

4.3.1親蛙培育池清塘

親蛙投放前24d,對青蛙培育池水體用0.1ppm甲氰菊酯進行清塘(清池)。

4.3.2雌雄鑒別

雄蛙咽側腹面有一對外聲囊,雌蛙沒有,繁殖季節(jié)雄蛙第一指基部有腫大而明顯的婚墊,雌蛙沒有。

4.3.3性比

雌、雄親蛙的放養(yǎng)比列一般為1∶1。

4.3.4親蛙池消毒

親蛙投放后4h,即可全池潑灑0.3ppm二氧化氯消毒。

4.3.5放養(yǎng)時間

9月10日之前。

4.3.6放養(yǎng)密度

10只/m2~15只/m2。

4.4產卵與孵化

4.4.1產卵環(huán)境

蛙池溝內適量栽培伊樂藻和輪葉黑藻;食臺區(qū)和休息區(qū)適量栽培看麥娘和水苦荬。

4.4.2產卵時間

2

DB4201/T607—2019

自然產卵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水溫在12℃~24℃。

4.4.3采卵方法

一般每天上午8:00~團10:00采卵一次即可。卵塊出現(xiàn)時,需等待4h以上使卵塊充分受精后方可采

卵。采集的卵塊要盡快原團放入孵化池,盡量減少對卵塊的擾動。

4.4.4孵化密度

4.4.4.1集中孵化:每10m2水面放受精卵塊30團~50團。

4.4.4.2隨池孵化:每池(200m2以下)均勻放置卵塊30團。

4.4.5孵化管理

常規(guī)孵化池的池水深度始終控制在10cm左右;在孵化網箱上架設25mm~30mm的PV管,每個孵化

網箱段將PV管鉆2個小孔,讓小孔噴出細流,給受精卵增氧;用作增氧的水,與孵化池內的水溫差不得

超過±3℃。

4.4.6幼苗“轉窩”

把已孵出7d~12d的幼苗轉入蝌蚪培育池培育?!稗D窩”工作安排在上午10:00以前進行。轉運幼

苗的暫養(yǎng)水要清潔衛(wèi)生,且水溫與孵化池睡衣的溫差不得超過±3℃。

5蝌蚪培育

5.1培育池清塘

蝌蚪培育池在投放蝌蚪進行培育之前24d,用0.1ppm的甲氰菊酯對水體進行一次清塘。

5.2注水與消毒

蝌蚪入池前5d~7d,更換新水,淹沒食臺區(qū)15cm左右。更換新水時,進水口套置40目的聚乙烯

過濾網,新水注入后,用0.4ppm的二氧化氯消毒一次。消毒12h后即可投放蝌蚪進行培育。

5.3蝌蚪質量要求

規(guī)格整齊,無傷,無疾病,體質健壯,能逆水游動,離水后活動有力。

5.4放養(yǎng)密度

蝌蚪培育池放養(yǎng)蝌蚪的密度為300尾/m2~400尾/m2

5.5飼料投喂

蝌蚪孵化出膜7d內不投食,待卵黃消失后開始投飼,投喂方式見表。

表2投喂表

6d~11d~15d~21d~

時間0d~5d26d~30d30d~50d

10d15d20d25d

投喂餌料蛋黃粉料粉料粉料粉料粉料0號料

投喂量1枚/萬尾50g/萬尾100g/萬尾200g/萬尾400g/萬尾800g/萬尾1600g/尾

投喂時間早上7:30投喂50%;下午5:00投喂50%,每天分兩次投喂,以半小時吃完為準。

注:表中的0天指蝌蚪出膜后的第7天。

3

DB4201/T607—2019

5.6變態(tài)期管理

蝌蚪生長大約45d后后腳形成,55d之后陸續(xù)變態(tài),變態(tài)期間,要逐漸減少投食量。當池內大部分

蝌蚪變成幼蛙時,停止投食,促使尚未變態(tài)的蝌蚪快速變態(tài),達到大小基本一致、同步飼養(yǎng)的目的。

6食用蛙飼養(yǎng)

6.1養(yǎng)殖池消毒

每10d對水體進行一次消毒工作。消毒時可選用0.3ppm的二氧化氯或0.2ppm的PV碘。

6.2幼蛙選擇

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表無傷痕且富有光澤、無畸形。

6.3放養(yǎng)密度

蛙池放養(yǎng)體重5g~10g的幼蛙100只/m2~150只/m2。

6.4飼養(yǎng)管理

6.4.1馴食方法

剛變態(tài)上岸的幼蛙,對投喂的商品飼料、常會拒之不理,需進行馴食,對此,可采用以下馴食方式:

馴食時24h保持食臺上都有少量的0號顆粒飼料;利用早晚時間,少量多次向食臺拋投拌有昆蟲活性免

疫蛋白的0號顆粒料;按以上方法經過7d~10d的馴養(yǎng),幼蛙全部都會正常攝食。

6.4.2投食方法

6.4.2.1馴食成功后,食用蛙生長進入旺盛期時,此時應改馴食期的單一投喂0號料為0號料與1號料各

等份混合并逐漸減少0號料比例投喂,混合料喂養(yǎng)10d,蛙體重量約為8g時,改投單一1號料投喂10d;

蛙體重量約為15g時,改1號料為2號料投喂;2號料投喂20d左右,蛙體重量約35g時,改3號飼料投喂,

直至食用蛙出售。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7:30左右投喂1次,下午5:30左右投喂1次,投放飼料的多少,

以半小時吃完為準。

6.4.2.28月20日至9月20之間,由1d投喂2次改為1d投喂1次,并逐漸減少投喂量。在惡劣天氣情

況下,要減少投食量或不投食。

6.4.2.39月20日以后,如果氣溫在18℃以上,2d投喂1次飼料,投食量為商品蛙體重的3%;如果日

平均氣溫低于18℃,停止投食。

6.4.3日常管理

6.4.3.1換水:2d~3d徹底更換池水1次,換水時間,安排在上午10:00之前。

6.4.3.2養(yǎng)殖尾水處理:養(yǎng)殖尾水先進入一級處理池,經過濾墻過濾到二級處理池,然后經二級處理

的尾水循環(huán)利用,需要應急排放,排放應符合SC/T9101規(guī)定。

6.4.3.3遮陰:6月~9月份在養(yǎng)殖地四周設置人工遮陰區(qū),遮蔭區(qū)在中央平臺上。遮蔭面積為蛙池

總面積的40%左右。

6.4.3.4殘餌清理:每天清理食臺,防止殘餌霉變污染水體或養(yǎng)殖池。

6.4.3.5除草:及時清理養(yǎng)殖池內出現(xiàn)的雜草。

6.4.3.6滅害:加強夜間巡查,防止災害天氣產生防護漏洞,及時消滅竄入蛙場的老鼠等天敵。利用

蛙場養(yǎng)鵝的方法,驅除黃鼠狼。

4

DB4201/T607—2019

6.4.3.7防干擾:遇高溫天氣,禁止參觀。并在10:00~17:00之間禁止工作人員入池活動。

7越冬

7.1越冬環(huán)境

日照充足、漬排暢通、環(huán)境安靜,適宜黑斑蛙打洞越冬。

7.2越冬管理

7.2.1保墑

保持池埂土壤水份干濕適中,手捏成團,落地成沙。若洞口的泥土捏不成團,說明土壤干燥,應進

行澆水保墑。

7.2.2防漬

黑斑蛙在冬眠期間,若遇雨雪天氣,要及時排出雨水或雪化水。防止雨水或雪化水淹沒洞口。

7.2.3防凍

正常情況下,黑斑蛙自行打洞越冬,一般不會發(fā)生凍害。常見的發(fā)生凍害的池子,多由引種過遲

(9月10日之后)或人為挖垡造洞所致。

8飼料標準

8.1質量要求

黑斑蛙飼料安全衛(wèi)生指標應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規(guī)定。

8.2營養(yǎng)成分

黑斑蛙飼料營養(yǎng)成分見表3。

表3黑斑蛙專用飼料成分表

粗脂肪粗纖維賴氨酸鈣總磷

粒徑(mm)粗蛋白≥水分≤灰分≤食鹽≤

≥≤≥≤≥

粉料40.03.06.01.810.015.04.04.01.2

0號料1.040.03.06.01.810.015.04.04.01.2

1號料1.540.03.06.01.810.015.04.04.01.2

2號料2.040.03.06.01.810.015.04.04.01.2

3號料3.039.03.06.01.810.015.04.04.01.2

9病害防治

9.1疾病的預防

5

DB4201/T607—2019

9.1.1嚴格做好冬閑期的清塘工作和投苗前對養(yǎng)殖水體的消毒。

9.1.2挑選無病害親蛙、蝌蚪、幼蛙。

9.1.3蝌蚪、幼蛙入池后,每間隔10d用0.3ppm二氧化氯或0.2ppm的PV碘或0.2ppm苯扎溴銨,

對水體消毒1次(三種藥物最好交替使用);每間隔15d,用0.05ppm阿維菌素全池水體潑灑1次。

9.1.4經常用腸道修復液或多種益生菌或多種維生素復合制劑拌食投喂,也可以在每次水體消毒用藥

后的第二天,用多種益生菌向水體潑灑1次。

9.1.5病蛙和死蛙應及時撈出,深埋處理。

9.1.6養(yǎng)蛙生產所用的工具每星期做一次定期消毒。消毒時,將工具放入0.5%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

半小時。

9.2敵害生物的預防

敵害生物及其預防見表4

表4敵害生物及其預防

有害生物危害對象預防措施

青苔、藍藻等蝌蚪、幼蛙用青苔凈0.1ppm~0.3ppm全池潑灑

肉食性魚類卵、蝌蚪、幼蛙、食用蛙清塘、注水口加濾網

水生昆蟲類卵、蝌蚪清塘、注水口加過濾網

龜鱉類、蝦類蝌蚪、幼蛙、食用蛙清塘、注水口加濾網、圍網

鼠類、蛇類、鳥類卵、蝌蚪、幼蛙、食用蛙誘捕、架設防護圍網和防鳥網

9.3常見病的防治

藥物的使用按NY5071執(zhí)行

9.3.1蝌蚪疾病的防治

表5常見蝌蚪病及其防治

病名發(fā)病時間主要癥狀防治方法

腹部膨大,身體失去平衡,仰

氣泡病3月~5月用三黃散加益生菌拌食投喂;引流換水增氧。

浮于水面上。

類出血體表有紅點,腮腺下部有血痕引流換水增氧;用有機酸類解毒劑潑灑,一天一次,連用

3月~8月

病絲,嘴皮充血。2d~3d;連續(xù)使用兩天二氧化氯,用量0.3ppm。

游動遲緩,呼吸困難,尾巴呈

原蟲病3月~6月用0.05ppm的阿維菌素潑灑,2d一次,連用2次。

白色,背部有泥灰色菱形印跡。

3月~4月,體表菌絲大量繁殖,形如長白用五倍子粉全池水體潑灑,用量參照說明書,一天一次,

水霉病

低溫毛。連用3天。

9.3.2蛙病的防治

6

DB4201/T607—2019

表6常見蛙病及其防治

病名病源主要癥狀防治方法

四肢(腿)和爪掌充血發(fā)炎或發(fā)紅,身體各

用0.2ppm出血靈全池水體潑灑,

紅腿?。ǔ鲅。┊a氣單胞菌部位均有出血點。病情嚴重時,病蛙的眼出

一天一次,連用3d。

血,口出血、肛門出血。

病蛙背部和頭部有大小不一的鼓癤。蛙體粘

用0.3ppm的苯扎溴銨全池水體

愛德華氏病愛德華氏菌液嚴重受損,背部有大小不一和明暗不一的

潑灑,一天一次,連用2天。

白斑。

藥物損傷體表粘用千分之一的腐皮立止溶液,全

腐皮病液后導致多種細蛙體皮膚腐化、糜爛。池噴霧,一天一次,連用

菌感染2天~3天。

用0.3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水體

腹水癥:病蛙腹部膨大,腹內有一個很大的潑灑,一天一次,連用3天,與

水囊,破之,有淺黃色或鵝白色的敗水溢出。

嗜水單胞菌、和氣此同時,每50kg克飼料拌三黃

腹水和巨泡病巨泡?。翰⊥苤饕憩F(xiàn)為后大腿有巨大的水

單胞菌散150g~200g,維生素C

泡,也有少數(shù)病蛙的背部或頭部鼓起大小不

一的水泡。10g~15g投喂,一天兩次,連

用4-6天。

每立方米水體用恩諾沙星10g,

大腸桿菌、痢疾桿全池水體潑灑或噴霧,兩天一

病蛙攝食減退、活動減弱、腹瀉或便稀,檢

腸炎菌、革蘭氏陰性菌次,連用2次,與此同時,每

查食臺,食臺上常有較多的稀便或水便。

和革蘭氏陽性菌50kg飼料拌鹽酸多西環(huán)素粉

100g投喂,一天兩次,連用2天。

魯氏耶爾森菌、弧表體有明顯的潰爛部位,尤其是青蛙四肢用碘制劑0.3ppm全池水體潑灑,

魯氏耶爾森菌

菌等(腿)和爪掌,潰爛后會致殘。一天一次,連用2天~3天。

白色毛狀的水霉菌絲附著在青蛙的身體上。用五倍子粉化水全池潑灑,用藥

水霉病水霉菌感染的病蛙活動遲緩,病情嚴重時,有一部量請參照五倍子粉的使用說明

病蛙會提前出蟄死亡。書。

用中草藥粉劑類烏桕蠟拌料內

病蛙腦壓增高,頭顱歪向一側,不斷地在水

服。每公斤飼料10g,一天兩次,

歪頭病革蘭氏非發(fā)酵菌面上或陸面上翻轉掙扎。大部分病蛙眼球突

連用7天為一個療程。間隔一周

出,有白膜障眼。

再使用一個療程。

10捕撈和運輸

10.1捕撈

10.1.1規(guī)格

單個重量生長至40g以上時,即可捕撈上市。較高規(guī)格的商品蛙是:雌蛙65g以上,雄蛙40g以上。

10.1.2捕撈方法

放蝦籠捕撈或人工夜間赤手捕捉。禁止電捕和藥捕。

10.1.3產品質量

無殘肢,無多肢,后肢粗壯,肉色白皙,脊骨內側無黑絲。

10.2運輸

7

DB4201/T607—2019

持人工馴養(yǎng)繁殖許可證和經營利用許可證運輸。運輸時間為早晚或夜間。用聚乙烯網袋裝蛙,將裝

好的食用蛙放入托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