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舊民主主義革命: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時空縱覽階段特征橫聯(lián)
從《辛丑條約》簽訂到五四運動前這一歷史階段,主要處于晚清后期和北洋軍閥統(tǒng)治前期,即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時期。政治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革命成果最終落到袁世凱手中,隨后進入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經濟中國出現(xiàn)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思想與社會生活思想:三民主義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要求;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推動了思想文化的革新。社會生活:南京臨時政府的除舊布新改革,使中國的物質生活和禮儀習俗朝著近代化的方向發(fā)展。·仔細觀察上面的時空軸線,理清這一時期政府更替的過程。提示
1912年之前是清政府時期;1912年進入中華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相繼出現(xiàn)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兩個政權。階段特征橫聯(lián)·有學者認為,1912-1923年,是中國社會“沉淪到谷底”并轉趨“上升”的時期。從階段特征中找一找“上升”的表現(xiàn)。提示
政治上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形式上建立;經濟上出現(xiàn)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思想文化上民主與科學廣泛傳播;社會生活方面除舊布新。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政治統(tǒng)治第一章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3年5考)2.理解辛亥革命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其歷史局限性。(3年5考)3.了解北洋軍閥的政治統(tǒng)治及其特點。(3年6考)課程標準核心要點1.民主革命的興起:三民主義、思想宣傳。2.辛亥革命的意義:共和制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北洋軍閥的政治統(tǒng)治:民主與共和斗爭、參與一戰(zhàn)?!ら喿x教材,把上面的時空軸線填充完整。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二次革命”簽訂“中日民四條約”新文化運動中國參加一戰(zhàn)時空軸線·任選兩個歷史事件,并簡要說明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提示
事件:袁世凱復辟帝制;新文化運動。關系:袁世凱為了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促使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進一步解放人民的思想,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時空軸線內容導航01一梳理必備知識04四課時精練02二突破關鍵能力03三鏈接高考熱點整合教材落實基礎性梳理必備知識第二章閱讀教材第18課內容,了解辛亥革命的歷程,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響。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客觀形勢①預備立憲和皇族內閣使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②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發(fā)展壯大。③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選必1·第4課)④四川保路運動提供了有利時機。辛亥革命知識點一組織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的創(chuàng)建思想①隨著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的發(fā)展,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學說在中國傳播。(選必3·第2課)②孫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和
(民族、民權和民生)軍事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了巨大震動三民主義(2)主觀努力2.過程(1)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隨后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14個省和上海宣布獨立。(2)民國建立:
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3)果實易手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②1912年2月15日,南方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3.成果(1)法律:頒布《
》①時間:1912年3月11日。②目的:防止袁世凱專權。③內容: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選必1·第3課)④性質和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君主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選必1·第3課)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①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②完善機制:建立文官的培養(yǎng)、任用、監(jiān)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特點以考試制度為主;以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為依據(jù)意義進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2)選官:建立文官選拔制度(選必1·第7課)進步性性質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思想傳播了
,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社會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化經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民主共和理念4.評價局限性時代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階級沒有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沒有發(fā)動廣大民眾;缺乏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領導1.挖掘教材閱讀教材第18課第一目“歷史縱橫”,思考清末“新政”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關系。答案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展觸動了清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促使清末“新政”實行;清政府自救運動的失敗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國才有希望;“新政”的開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革命奠定了基礎。2.圖解歷史三民主義內涵示意圖3.學習情境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賦予總統(tǒng)很大權力;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tǒng)權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提示
這一變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袁世凱專權,體現(xiàn)了立法服務于政治的特點。4.自主糾錯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提示
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變,封建思想在國民頭腦中依然根深蒂固。閱讀教材第19課第一、二目及選必教材相關內容,了解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政治領域的基本史實。1.政黨政治的嘗試(選必1·第3課)(1)背景: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組。為謀求議會席位,各黨派展開激烈競爭,開始了政黨政治的嘗試。(2)過程①1912年
在國會選舉中獲勝,宋教仁成為國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將負責組織責任內閣。②1913年春,宋教仁被刺殺。③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tǒng)后,下令解散國民黨和國會,政黨政治名存實亡。北洋軍閥的政治統(tǒng)治國民黨知識點二2.袁世凱復辟帝制(1)1914年5月,公布《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tǒng)制。(2)1914年底,發(fā)布《修正大總統(tǒng)選舉法》,規(guī)定總統(tǒng)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3)1915年5月,被迫簽訂“中日民四條約”。(4)1915年10月,召開“
”。12月,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中華民國約法國民代表大會3.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很快發(fā)展為軍閥混戰(zhàn)、軍閥割據(jù)的局面。(選必1·第3課)(2)派系:直系(馮國璋,英美支持);皖系(段祺瑞,日本支持);奉系(張作霖,日本支持)。(3)影響:北京政權由不同軍閥控制,引起“
”,張勛復辟。府院之爭“二次革命”1913年,革命黨人發(fā)動“二次革命”,失敗之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伐袁世凱護國戰(zhàn)爭1915年,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護法運動1917年,為反對段祺瑞破壞約法,孫中山發(fā)動護法運動,失敗4.革命派維護共和的斗爭5.官員選拔與管理(選必1·第7課)(1)考試: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
》等法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2)甄別:對在職文官畢業(yè)文憑、經歷、工作成績、學識、工作經驗等進行檢驗與考查,決定其能否留任。文官考試法草案6.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目的:為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fā)展。(2)過程與方式: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zhàn),加入_______陣營;北洋政府派十幾萬名中國勞工遠渡重洋前往歐洲前線。(3)影響:中國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協(xié)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有利于中國收回山東主權。協(xié)約國1.思維點撥北洋軍閥割據(jù)局面形成的根源(1)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經濟基礎:中國封建經濟的分散性;(3)外因: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政策;(4)重要原因:清末中央集權的衰落;(5)直接原因:袁世凱去世。2.概念闡釋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為開端(1912年)、以東北易幟為結束標志(1928年)。這一時期,既是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黑暗時期,也是近代中國民主政治、民族經濟和思想解放發(fā)展最快的時期。3.圖解歷史專制與共和之爭4.挖掘教材閱讀教材第19課第二目圖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在歐洲的華工”,簡述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貢獻。答案
緩解了協(xié)約國的人力資源危機,支援了協(xié)約國后方的工業(yè)生產;為協(xié)約國前線的軍事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戰(zhàn)略支援;為協(xié)約國取得戰(zhàn)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返回互動探究提升綜合性突破關鍵能力第三章視角1追逐共和
[分析與說明能力]材料孫中山一生奉行“天下為公”?!凹戎駷榘畋荆粐畠热巳似降?,君主何復有存在之余地!”從組織興中會起,就把“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懸為鵠的。同盟會成立后,他提出“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其后又發(fā)明“五權分立”的憲法,在西方三權分立基礎上,參照傳統(tǒng)的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而成,以保障民權的落實。民國肇始,約法頒布,民權平等曙光初現(xiàn),旋為復辟勢力所斷。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義的新生,認為法國革命的“平等”和“民權主義”相同?!獡?jù)李華興《評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思想》等整理辛亥革命主題一總結孫中山的民權平等思想,有以下兩種認識可供討論:①它是順應革命實踐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的產物;②它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產物。你側重于哪一種認識?試結合相關史實扼要闡述。答案
側重①。闡述: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專制,提出“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創(chuàng)立民國”“五權憲法”等主張。民國成立后,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倡導主權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思想;對三民主義做出新解釋,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思考側重②。闡述:潛心研究各種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吸取西方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發(fā)掘中國古代有益于民權平等的制度與民本思想,包括考試制度、監(jiān)察制度和“天下為公”“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等思想。視角2對辛亥革命的評價
[探究與論證能力]材料辛亥革命只止于辛亥革命,絕不會有比辛亥革命更好的結果發(fā)生,也決不會有比辛亥革命更壞的結果發(fā)生。這句話是怎么講的呢?就是當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時候,當時環(huán)境上所必需的,所需要的,大多數(shù)人民所需要的,就只是“推翻清王朝”,至于推翻清王朝以外的事和推翻清王朝以后的事,他們則無意過問。所以辛亥革命的結果,便只是將清王朝推翻了;不是沒有將清王朝推翻,也不是會發(fā)生推翻清王朝以外的好的結果?!幾孕焯煲弧督袢罩锩c革命者》(1928年)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并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的觀點,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
示例一觀點:辛亥革命不徹底,僅推翻了清政府。評析:我贊同這一觀點。在20世紀初的中國,帝國主義操縱著清政府,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已被證明走不通。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成功地完成了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族革命任務,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由于三民主義本身的局限,革命并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革命果實很快被袁世凱所竊取。農民的土地問題沒有解決,革命未能得到廣泛認同,革命黨人和新軍并沒有將革命進行到底。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并沒有發(fā)生改變。思考結論:辛亥革命只是一場成功的“民族革命”,并未完成“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的任務,這是其革命綱領、社會基礎的局限性以及強大的革命對象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示例二觀點:辛亥革命沒有取得推翻清王朝以外的好的結果。評析:我不認同這一觀點。辛亥革命不同于古代歷史上任何一起農民起義,它給封建皇權以致命的一擊,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此后中國沒有再出現(xiàn)王朝更替的循環(huán)。辛亥革命通過革除封建舊俗、惡習,使社會風氣發(fā)生顯著變化,社會生活近代化的步調加快。同時,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鼓勵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法令,助推了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的到來。革命傳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壯舉,一定程度上激勵了亞洲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結論: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對中國社會的轉型及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歷史功績不容抹殺。1.歷史解釋——多元視角認識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深化拓展時代背景三民主義產生于《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趨于匯流民生意識三民主義同情人民疾苦,呼喚社會公平民主政治三民主義倡導民權,推動了民主政治的進程民族意識三民主義要求推翻清朝統(tǒng)治,解決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時代發(fā)展三民主義與時俱進,由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推動了民主革命的進程2.史料實證——辛亥革命推動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深化拓展素養(yǎng)要求解讀利用不同的史料,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論證從帝國到民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臣民到國民:自由、平等、博愛的風氣興起,剪辮易服、廢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號的移風易俗舉措,使得國民的面貌為之一新從君權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民主共和的觀念廣泛傳播深化拓展素養(yǎng)要求解讀利用不同的史料,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論證從工商末業(yè)到實業(yè)救國:辛亥革命動搖了封建經濟的基礎,掀起了興辦實業(yè)的熱潮,對中國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從人治到法治:1912年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視角1政黨政治的嘗試
[獲取與解讀能力]材料立憲政治,以代表國民公意為準則,而最適于運用此制者,則莫如政黨政治。政黨政治與責任內閣是聯(lián)為一體的。蓋必使國會占多數(shù)之政黨,組織完全政黨內閣,方舉責任內閣之實。(政黨)貫徹國利民福之蘄向,進而組織政府,則成志同道合之政黨內閣,以其所信之政見,舉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則使他黨執(zhí)政,而己處于監(jiān)督之地,相摩相蕩,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機?!幾运谓倘省秶顸h宣言》《代草國民黨之大政見》等主題二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國家治理(1)根據(jù)材料,概括指出民國初年宋教仁關于政黨政治的主張。答案
主張:成立政黨,實行多黨競爭;以國會多數(shù)黨組成責任內閣,在野黨監(jiān)督政府。思考(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教仁政黨政治活動的作用。答案
作用:提出并實踐議會政治主張;在改組國民黨中起重大作用;為民主政治犧牲,為后來革命斗爭提供血的教訓。視角2軍閥割據(jù)
[獲取與解讀能力]材料帝國主義和國內買辦豪紳階級支持著各派新舊軍閥,從民國元年以來,相互間進行著繼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這是半殖民地中國的特征之一……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有兩種,即地方的農業(yè)經濟(不是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帝國主義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裂剝削政策?!幾浴睹珴蓶|選集》第一卷根據(jù)材料,分析毛澤東所提出的造成軍閥割據(jù)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原因: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支持;當時中國分散的小農經濟;帝國主義對中國分而治之的策略和現(xiàn)實。思考1.北洋軍閥割據(jù)局面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經濟基礎:中國封建經濟的分散性;(3)外因: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政策;(4)重要原因:清末中央集權的衰落;(5)直接原因:袁世凱去世。深化拓展2.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深化拓展素養(yǎng)要求解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種創(chuàng)造活動受到既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反專制獨裁運動高漲:革命派開展了“二次革命”等武裝斗爭;思想文化領域爆發(fā)新文化運動革命轉折: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入絕境,五四運動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政黨出現(xiàn):無產階級隊伍日益壯大,中國共產黨誕生國民革命:國共以“黨內合作”的方式建立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掀起了國民大革命返回研析高考達成應用性鏈接高考熱點第四章典例(2024·廣東卷,8)從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報連續(xù)刊載如圖所示廣告。據(jù)此可知,當時A.民國政府獎勵工商B.封建習俗蕩滌凈盡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D.租界權益部分收回悟高考真題√解題過程1.(2023·全國甲卷,28)清末,陳去病在《論戲劇之有益》一文中說:“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彼栒偾嗄耆送渡響騽?。這反映出A.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B.戲劇開始由愉悅達官顯貴轉向民眾C.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D.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隨著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革命思潮興起,陳去病認為戲劇通俗易懂,對宣傳革命的作用比《革命軍》等著作作用更大,故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戲劇受眾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并非強調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項。2.(2022·湖北卷,7)下圖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間的元旦日記,箭頭所指的方框內文字A.流露出對社會嬗變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時代變化C.展現(xiàn)民國元年元旦的社會景象D.表達作者投身革命的堅定立場√據(jù)材料“國旗五色炳耀通衢”“黃幟青龍銷聲匿跡”可知,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五色旗為國旗,五色旗取代了黃幟青龍旗,這本質上是從帝制到共和的時代變化,故選B項;材料是對辛亥革命帶來變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說法錯誤,排除A項;社會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黃幟青龍旗,是表象,不是實質,排除C項;從材料得不出“投身革命的堅定立場”的結論,排除D項。3.(2024·甘肅卷,7)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國人視以為恥,各地掀起“紀念國恥”運動。國恥日的選擇,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為國恥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條約之日為國恥日。這一轉變說明A.北洋時期政治上分崩離析B.國人認為救亡應以自強為本C.北洋政府的外交徹底失敗D.國人思想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根據(jù)材料可知,國恥日的選擇從“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轉變?yōu)椤氨毖笳邮軛l約之日”,這一轉變說明國人認識到了“國恥”產生的根本原因,即自身力量的薄弱,因此國人認為救亡應以自強為本,B項正確;當時北洋政府正值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政治上并未分崩離析,排除A項;“北洋政府的外交徹底失敗”的說法較為絕對,袁世凱政府與日方因“二十一條”談判多次,最終簽訂了《中日民四條約》,并未完全答應“二十一條”的內容,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1915年9月《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與題中所述時間不符,排除D項。省份名目奉天直隸山西江蘇廣西云南歲入總額12393554934216373356921677731541041412218068歲出總額101312481096169280212631489239374694524260138軍費691853866928445636044612237456734352131416該表可論證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國民革命的迫切性④南北軍閥一丘之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湖北卷,7)下表是1925年中國部分省份的歲入、歲出總額及軍費數(shù)據(jù)(單位:銀元)。據(jù)材料可知,北洋政府統(tǒng)治下,除奉天和江蘇外,表格中的其他省份均收支失衡,②符合題意;表格中除江蘇外,其他各省軍費均占歲出總額的一半以上,可知各省軍費開支巨大,反映出當時軍閥混戰(zhàn),百姓民不聊生,體現(xiàn)出進行國民革命、打倒軍閥的迫切性,③符合題意;C項正確。表格信息與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無關,①不符合題意;“南北軍閥一丘之貉”是孫中山在護法運動失敗后提出的,與題中所述內容無關,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1.(女性解放中的歷史)20世紀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時代前列,首舉婦女謀求自身解放的旗幟。辛亥革命時期,女子國民軍、中華女子共和協(xié)進會等團體紛紛成立,女界甚至發(fā)出“天下興亡,匹婦有責”的時代強音。這一現(xiàn)象A.說明婦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反映婦女自我意識覺醒C.體現(xiàn)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表明革命引領社會風潮練經典模擬√材料說明近代中國婦女自我意識覺醒,參與到政治活動中,故選B項;材料說明婦女自我意識覺醒,“政治地位大幅提高”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中女性的自我意識不等同于民主共和觀念,排除C項;材料側重描寫女性的自我意識,而非革命的社會影響,排除D項。2.(思想傳統(tǒng)中的歷史)民國成立以后,部分中國家庭供奉的牌位內容由傳統(tǒng)的“天地君親師”改寫為“天地國親師”。其內容的變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影響的消失 B.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C.社會改良之路的艱難 D.民族國家觀念的傳播√部分國人供奉的牌位從強調“皇帝”到強調“國家”,反映出伴隨著民國建立,民族國家觀念得到傳播,D項正確;“消失”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強調部分家庭牌位內容的變化,未涉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了辛亥革命帶來的影響,未涉及社會改良,排除C項。3.(政黨團體中的歷史)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幾個月內,全國就出現(xiàn)各種政治黨團200多個。在民國初年國會競選中,各政黨除了利用行政干涉外,還競相采用各種非法手段把持選舉。1913年,過分相信合法的議會斗爭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由此可知,民國時期A.政黨政治缺乏有效運作基礎 B.精英政治阻礙了政治轉型C.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加劇 D.資產階級政黨局限性初顯√辛亥革命后,政黨數(shù)量雖然很多,但缺乏有效運作基礎,出現(xiàn)了各種非法手段把持選舉的現(xiàn)象,A項正確;材料并未說明精英政治對政治轉型的阻礙作用,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各種政治黨團,而非北洋軍閥派系紛爭,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政黨政治的運行,而非資產階級政黨的局限性,排除D項。1.辛亥革命彰顯時代精神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繼承和發(fā)揚辛亥革命精神,努力營造愛國、統(tǒng)一、團結、奮進的良好氣氛,為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祖國統(tǒng)一而共同奮進?!豆饷魅請蟆梁ゾ裥枰w中國人共同傳承》[命題方向]辛亥革命呈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辛亥革命的意義;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程。拓命題視角2.“二十一條”的影響“二十一條”侵害中國主權的嚴重性,幾與《辛丑條約》相埒。日本的狂妄舉動雖然一時得逞,卻激起了中國國內強烈的反日浪潮與民族主義意識,就連一批曾以日本為師的中國知識分子,也從此走上了與日本徹底決裂的道路。更重要的是,這次反日浪潮推動了一波愛國主義運動的高漲,成為不久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的預演?!秲砂缎戮幹袊贰穂命題方向]袁世凱復辟帝制;反帝愛國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五四運動。返回課時精練第五章題號12345678答案BCDDDADA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DBCDDD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對一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分類:檔案:①②③⑤報刊:④⑥⑦⑨⑩????書信:②⑧公文:①②③?(2)示例選題:甲
華工赴歐的原因選題意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有很多華工赴歐從事艱苦的工作,為協(xié)約國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也為中國贏得了一定聲譽。什么原因促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使他們出國?這一問題是研究一戰(zhàn)華工諸多問題的起點,同時也是研究中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關系的另一個視角,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研究提綱一、一戰(zhàn)的爆發(fā)與協(xié)約國的人力需求二、中國政府對華工赴歐的態(tài)度三、華工個人的選擇四、結論參考資料:①②③⑤17.一、選擇題1.(2024·石家莊一模)20世紀初期,華僑在南洋紛紛籌辦以“中華”命名的新式華僑學校。這些學校多采用國語教學,兼學中西科學文化。廈門歸僑仿效南洋華僑創(chuàng)辦了閱書報社,購買新書刊;同時還設立“中華理發(fā)店”,免費為人們剪除發(fā)辮。華僑的這些活動A.反映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B.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C.適應了國內自強運動發(fā)展的要求D.促進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推陳出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華僑的這些活動有利于宣傳反清思想,有利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B項正確;“形成”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所述與國內自強運動無關,當時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腐朽統(tǒng)治,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并非中華文化的推陳出新,而是政治層面的變革,排除D項。2.(2024·鎮(zhèn)江開學考試)1911年《申報》一文中寫道:“今政府未與協(xié)議,一旦收歸國有,富者無端失此大利,心已不甘……貧民減衣縮食之所積,遂歸烏有之鄉(xiāng)”“于是倡議爭路,而官吏阻之,遂不得已罷市罷課。”該報道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揭露了預備立憲的騙局 B.促進民族意識全面覺醒C.加速了清朝政府的垮臺 D.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材料反映的是保路運動,清廷出賣筑路權的行徑激起各地人民反對,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C項正確;材料與預備立憲的騙局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全面覺醒”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抵制了”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3.(2022·江蘇卷,7)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fā)現(xiàn),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他們捧著古書,讓人嗅不出“半絲半毫的種族思想,或民權思想的味兒”,是“真人絕對不露相的”。這里的“光頭”體現(xiàn)了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個性C.青年的時尚
D.革命的態(tài)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依據(jù)材料“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fā)現(xiàn),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教員通過剪辮子,變成光頭,與當時的清政府劃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場,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態(tài)度,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教員的革命態(tài)度,不能體現(xiàn)腐儒的趣味、智者的個性以及青年的時尚,排除A、B、C項。4.(2024·蚌埠三模)20世紀初,革命黨人提出以黃帝紀年取代清帝的年號。武昌起義后,許多革命黨人又認為“用黃帝年號,此為一時權宜計……然則與新民國之民主主義大相刺謬”。孫中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即電告各省都督以民國紀年。這一變化反映了A.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 B.革命黨派系斗爭激烈C.君主專制時代的終結 D.民族民主觀念的進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黃帝紀年取代清帝年號,帶有排滿興漢的意圖;民國紀年彰顯民主主義,這說明革命黨人的民族民主觀念在進步,D項正確;這一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并未發(fā)生變化,排除A項;紀年方式的選擇并不能凸顯出不同的政治派系,排除B項;1912年1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2月清政府滅亡,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5.(2023·1月浙江選考,7)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據(jù)載,宋教仁曾謂:“改總統(tǒng)制為內閣制,則總統(tǒng)政治上之權力至微,雖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毕铝懈黜椫校c宋教仁限制總統(tǒng)權力意圖相吻合的是①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政府總攬政務②臨時大總統(tǒng)統(tǒng)帥全國陸海軍隊③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并可彈劾臨時大總統(tǒng)④臨時大總統(tǒng)發(fā)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責任內閣制限制總統(tǒng)權力的規(guī)定主要有,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并可彈劾臨時大總統(tǒng),臨時大總統(tǒng)發(fā)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政府總攬政務和臨時大總統(tǒng)統(tǒng)帥全國陸海軍隊,并未體現(xiàn)對總統(tǒng)權力的限制,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6.(2024·泉州模擬)下圖為1912年9月29日《民權畫報》的漫畫。這反映了
A.革命派政治上的不成熟B.辛亥革命的徹底性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北洋軍閥勢力強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舊式官僚被任命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副總統(tǒng),使革命潛伏失敗的危險,A項正確;材料反映辛亥革命潛伏失敗的危險,未體現(xiàn)革命的徹底性,排除B項;材料說明了革命的局限性,不能體現(xiàn)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排除C項;黎元洪并非北洋軍閥,排除D項。7.(2024·武漢調研)下表是“外國人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統(tǒng)計表,此表可用于研究
外國人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張玉法《外人與辛亥革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國籍態(tài)度美法德俄日英直接參加者2200751協(xié)助4400227同情1512392不詳0500104總計7161214614A.民族危機的加深
B.西方列強在華的關系C.瓜分中國的狂潮
D.辛亥革命的世界影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表格顯示美、法、德、俄、日、英等國家的人有直接參加辛亥革命的,有協(xié)助、同情辛亥革命的,這些資料可以用來研究辛亥革命的世界影響,故選D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外國人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沒有涉及對中國的侵略,無法直接反映“民族危機”的情況,排除A項;表格只反映了部分外國人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看不出列強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辛亥革命發(fā)生在1911年,時間不符,排除C項。8.(2024·貴陽開學考)1913年2月,宋教仁在上海發(fā)表演說:“有主張總統(tǒng)制者,有主張內閣制者,而吾人則主張內閣制,以期造成議院政治者也。蓋內閣不善而可以更迭之,總統(tǒng)不善則無術變易之,如必欲變易之,必致動搖國本,此吾人所以不取總統(tǒng)制而取內閣制也?!彼谓倘实倪@一主張A.體現(xiàn)了對民主政治的探索 B.推動了政黨政治的成熟C.夯實了國民黨的統(tǒng)治根基 D.意在批判袁世凱的帝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革命結束后,對建設何種民主政治制度,國人開展各種嘗試,宋教仁認為內閣制比總統(tǒng)制更具有優(yōu)勢,故選A項;1913年政黨政治在中國剛剛開始,并不成熟,且最終政黨政治的嘗試失敗,排除B項;1913年屬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國民黨并未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統(tǒng)治,排除C項;1915年12月袁世凱恢復帝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9.(2023·遼寧卷,7)1914年9月,北京政府頒布《商會法》,規(guī)定商會對各級地方官廳行文一律用“呈”“稟”,地方官廳對商會則用“令”“批”。該法一經頒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這反映了當時A.文言文與白話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觀念與科學思想的斗爭C.改良思想與革命理念的碰撞 D.專制思想與民主觀念的沖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民國初年,行文用語的對比,體現(xiàn)了地方官廳依然以上級自居,商界人士對此強烈反對,體現(xiàn)了專制思想與民主觀念的沖突,故選D項;二者都屬于行文用語,與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qū)別沒有關系,排除A項;材料的行文用語不能體現(xiàn)愚昧與科學、改良與革命的斗爭,排除B、C項。10.(2024·北京東城區(qū)一模)1914年北洋政府舉行了首屆縣知事試驗,考試內容有論文《管仲治齊、孔明治蜀、王猛治秦異同得失論》、國際條約的理解、地方行政、斷案的策問等,共錄取619人(多為前清官員),另有保薦免試120人。該縣知事試驗①有利于保持地方行政的穩(wěn)定②杜絕了地方吏治腐敗現(xiàn)象③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④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時代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據(jù)材料可知,縣知事的錄取多為前清官員,因此有利于地方行政的穩(wěn)定,故①正確;北洋政府采用考試選拔地方官員,是官員選拔方式的改革,但并不能杜絕吏治腐敗,故②錯誤;1913年北洋政府通過《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標志著文官考試制度建立,故③錯誤;北洋政府通過考試選拔知事,體現(xiàn)了時代進步,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11.(2024·江西名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1915年,《文官任職令》規(guī)定:“得呈請薦任文職的簡任長官。每人保薦名額以二人為限。保薦人須將被保薦人的履歷和證明文件等呈請大總統(tǒng)令交文官甄用委員會甄用。保薦官若有徇情濫?;蚺c事實不符的,發(fā)覺后須受處分?!边@一政令表明A.民國文官保薦體制趨于完善 B.選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C.政府重視對保薦制度的監(jiān)管 D.官吏任用過程的公平公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文官任職令》對徇情濫保有處分要求,體現(xiàn)出政府注重對保薦制度的監(jiān)管,故選C項;材料反映了北洋軍閥時期文職官員保薦制度的發(fā)展,但遠達不到趨于完善的程度,排除A項;材料中只有一個法令,體現(xiàn)不出選官制度法制化的發(fā)展趨勢,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官員選拔,而不是任用,排除D項。12.(2024·湖北五市聯(lián)考)近代社會鼓吹政黨政治,認為“天下者,黨派之天下”,民國初年,“集會結社,猶如瘋狂,而政黨之名,如春草怒生”,但隨著民初黨爭的加劇以及唐紹儀內閣的倒臺,政黨隨之也就成為大多數(shù)國民共誅的對象。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A.違背傳統(tǒng)社會道德
B.政治收益不及預期C.簡單移植西方模式
D.缺乏民主社會基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政黨政治不適應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的具體國情,最終失敗,說明中國缺乏民主社會基礎,故選D項;傳統(tǒng)社會道德是儒家倡導的封建倫理道德,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項;由“政黨隨之也就成為大多數(shù)國民共誅的對象”可知,“政治收益不及預期”是材料反映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B項;“鼓吹政黨政治”是對西方模式的宣傳,并不是對西方模式的簡單移植,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時間主要事件1912年袁世凱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榮氏兄弟創(chuàng)辦福新面粉公司1913年南方七省宣布獨立,二次革命爆發(fā)1914年北京政府內務部頒布《勸誡剪發(fā)規(guī)程六條》、袁世凱祀孔祭天1915年袁世凱被迫與日本簽訂“中日民四條約”、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1916年北京政府內務部公布《民國紀念日修正案》1917年張勛復辟、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A.民族工業(yè)較快發(fā)展 B.西學東漸不斷深化C.民眾生活顯著變化 D.社會轉型歷程曲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3.(2024·山東名校聯(lián)考)下表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期間(1912-1917)部分大事年表,據(jù)此可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既有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也有政治上的動蕩,這表明社會轉型歷程曲折,故選D項;“民族工業(yè)較快發(fā)展”只是表中“福新面粉公司”的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新舊勢力之間的反復斗爭,“西學東漸不斷深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重大歷史事件,不能直接反映民眾生活,排除C項。14.(2024·浙江五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下圖是1921年1月14日,《申報》第四張十四版刊登的一幅時事漫畫,畫面中一個幼童站在中間,他雙手與右邊男人握著,男人穿著軍裝,胸前寫有“內憂”,漫畫左邊是一位白發(fā)、高鼻梁、穿著黑禮服的外國人,胳膊上寫有“外患”。關于這幅漫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內憂”指袁世凱統(tǒng)治下軍閥割據(jù)B.“外患”指日本等列強的侵略加深C.由此開啟了國共合作的國民大革命D.用小孩隱喻中國引起讀者危機意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921年,中國對內受控于北洋軍閥政府,對外受制于帝國主義,作者用“小孩”指代弱小的中華民國,希望激發(fā)國人的憂患意識以救亡圖存,故選D項;1916年袁世凱已經逝世,排除A項;“日本”與材料“白發(fā)、高鼻梁”相悖,應為“歐美”,排除B項;國民大革命發(fā)生于1924—1927年,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5.(2024·承德二模)1929年,天津轉運商邊筱亭等人在談及鐵路運輸漸減之原因時說:“揆諸當時民生之狀況,疑經濟之艱窘,已不堪忍受,乃軍閥淫威,只知聚斂……捐稅之重,無與倫比”“我國各路,原來運費,比各國都重……于數(shù)年運費,又加二五”“商民視陸運為畏途,多改道于河?!?。這說明,當時中國A.鐵路技術相對落后 B.軍閥割據(jù)導致政局動蕩C.北方水路運輸便利 D.民族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惡劣√邊筱亭等人認為,鐵路運輸漸減與經濟窘迫、軍閥割據(jù)、捐稅沉重以及運費高昂等相關,這反映出當時國內經濟、政治、交通等條件都不利于民族經濟的發(fā)展,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軟件工程師面試題庫精 編
- 小學文言文講解
-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圖形的認識
- 學生資產評估匯報
- 團建活動游戲策劃與實施方案
- 學術期刊出版?zhèn)惱韱栴}分析
- 細胞生物核糖體
- 項目進度狀態(tài)匯報
- 特崗教育技術學
- 鄉(xiāng)村建設年度匯報
- 黑土地知識科學普及-黑土地保護法宣貫課件
- 卷尺、直尺、角尺校驗規(guī)程
- Englishpod-1-365-完美打印版內容
- 高邊坡施工監(jiān)理細則
- 學習適應性測驗(AAT)(小學五、六年級)
- GB/T 35051-2018選煤廠洗水閉路循環(huán)等級
- 項目三 金屬的塑性變形與再結晶
- 2022年重慶市水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急診與災難醫(yī)學:昏迷課件
- 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項目重點及難點施工方案
-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jtgf80-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