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屆新高考政治熱點沖刺復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_第1頁
2026屆新高考政治熱點沖刺復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_第2頁
2026屆新高考政治熱點沖刺復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_第3頁
2026屆新高考政治熱點沖刺復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_第4頁
2026屆新高考政治熱點沖刺復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6屆新高考政治熱點沖刺復習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課程標準考情預測本課選擇題和主觀題都有考查,復習時關注一些命題:文化多樣性是近幾年高考的高頻考點。高考常通過世界各地文化遺產、文化節(jié)目等差異,考查文化多樣性。本考點是高考的常考點,常設置說明類、體現類、啟示類選擇題,考查文化創(chuàng)新與借鑒、交流與交融的關系。通過各國文化交流互鑒、我國文化發(fā)展中融合外來文化的典例,考查文化交流、交融??键c考向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明確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要求;學會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作用:維系……,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體現:價值觀(核心和靈魂);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意義: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要求: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維護文化多樣性,交流學習借鑒錯誤觀點:文化復古主義(守舊/封閉)、全盤西化論(歷史/民族虛無)維護要求原因:經濟政治決定文化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意義:是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的必然要求要求:堅持各民族平等/尊重差異/理解個性/認同…尊重…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fā)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對本國;對世界關系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前提意義原因:要求:堅持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立足國情,交流互鑒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胸懷天下,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借鑒有益正確態(tài)度構成知識體系復習要點1、民族文化的地位、形成、作用、體現、核心與靈魂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要求3、文化交流的原因及要求4、文化交融的意義/作用5、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關系6、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產生與形成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作用①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wěn)定、激發(fā)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構成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核心和靈魂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體現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jié)日、民族服飾等方面考點解析一、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

含義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形成原因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維護多樣性的原因①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②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chuàng)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態(tài)度要求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2.文化具有多樣性

尊重文化多樣性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不能認為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必然導致文化趨同(或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與世界文化的繁榮是相互促進的關系。2.不能認為尊重文化多樣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3.不能認同其他民族文化:只能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4.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對立的,它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反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或者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的錯誤傾向。5.不能認為本民族文化具有優(yōu)越性:各國文化無優(yōu)劣之分,要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6.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各種文化一律平等7.不能認為應該消除文化差異:要尊重文化差異,理解個性,不能消除差異。8.“文化多樣性”≠“文化多元化”前者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即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形式、內容各具特色,

后者主要從文化的來源和性質上說,倡導文化發(fā)展方向、指導思想、文化價值取向的差異。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多樣性的一種表現,但不是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方向。

我們提倡文化多樣性,反對文化多元化,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必須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原因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樣性意義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③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要求①原則: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fā)展②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1.文化交流與文化發(fā)展

(1)文化交流不是文化霸權,也不是文化滲透,而是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促進共同發(fā)展。(2)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既包括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又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國的傳播。(3)文化交流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歡迎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堅決抵制國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蝕和滲透。特別提醒:把握文化交流的三個注意點原因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意義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fā)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對民族文化: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汲取豐富營養(yǎng),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對世界文化:為世界文化發(fā)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要求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2.文化交融與文化發(fā)展

3.全面理解文化交流的意義(1)從“走出去”的角度講,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2)從“引進來”的角度講,有利于學習與借鑒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成果,促進我國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3)從文化與社會的角度講,有利于促進中外經濟、政治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構建和諧世界。(4)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關系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區(qū)別界定表現文化交流是指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文化的有無,促進文化豐富與發(fā)展。也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語言、報刊、網絡等)使得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融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難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側重文化交流側重的是把一種文化發(fā)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文化交融側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發(fā)展狀態(tài)文化交流發(fā)生的是量變文化交融發(fā)生的是質變意義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fā)展,也促進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fā)展。文化交流間接促進文化發(fā)展文化交融的意義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聯(lián)系二者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和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和發(fā)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礎上的

4.區(qū)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錯誤觀點①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會導致中華文化停滯不前②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會喪失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正確態(tài)度①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②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fā)展我國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原因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fā)揮積極作用表現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fā)展舉措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2.立足國情交流互鑒

總結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相互尊重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加強交流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反對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促進融合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包容開放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吸收和借鑒一切外來的有益文化成果立足國情立足國情、交流互鑒,促進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堅守立場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反對錯誤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1.(2025·山東·模擬預測)近年來,不少中國視聽作品在海外主流媒體和平臺獲得廣泛認可,受到觀眾喜愛。電視劇《山海情》已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種,在北美、東南亞、阿拉伯地區(qū)和非洲的部分國家播出。動畫片《無敵鹿戰(zhàn)隊》第二季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播出。從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當代中國文化得到國外民眾的廣泛認同③不同民族文化既有獨特魅力,又有共通性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可以求同存異、取長補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課堂練習

2.(2025·山東·模擬預測)2025年春節(jié),《哪吒2》席卷全球院線。這是一群認真做事的人的故事,5年半的精心打磨,4000余人的創(chuàng)意和心血,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合力……靠著“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的精神,打破了好萊塢動畫壟斷,“以頂尖動畫技術與深刻敘事重新定義了中國電影工業(yè)的高度”。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哪吒2》的成功表明文化與經濟總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②成功出海的《哪吒2》體現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相統(tǒng)一③《哪吒2》的成功表明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④中華民族精神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文化認同和精神標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

3.(2025·山東煙臺·三模)景泰藍,學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掐絲琺瑯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qū)傳入中國,歷經元、明、清三代后,制作技藝逐漸成熟,形成了燦爛的景泰藍文化,并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深刻的民族內涵聞名中外。這表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求同存異和睦共處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③世界多樣性文化可以在融合中走向統(tǒng)一④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具有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4.(2025·山東泰安·模擬預測)一位來自美國的“甲亢哥”,他的環(huán)球直播之旅,被稱作“數字時代的馬可·波羅游記”。透過他的真實鏡頭,全球觀眾看見一個“實況中國”,看到“保鏢要失業(yè)”的良好治安、功夫變臉等炫酷文化,美國網紅用直播打破認知偏見,擺脫了灰暗濾鏡,跨越了文化隔閡,一個真實的中國被重新發(fā)現,展現出動人心魄的魅力。這說明(

)①中華文化在交流互鑒中擴大國際影響力②社交媒體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主要途徑③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④中外文化在求同存異中實現了融合統(tǒng)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5.(2025·北京豐臺·一模)梁思成曾說:“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那些穿越時光的飛檐翹角,不僅是力與美的完美平衡,更是中國人“以柔克剛”的生存智慧;層層疊疊的斗栱猶如綻放的蓮花,既承托起千鈞之重,又暗合“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東方哲思;斑駁朱漆的藻井穹頂,不僅是方圓相生的幾何圖騰,更是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映射。中國建筑(

)①憑借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凝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②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體現了以物載道的智慧③作為凝固的藝術,堅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基因④以建筑語言詮釋哲學思想,成為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6.(2025·廣東·模擬預測)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指出,金磚國家匯聚了深厚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我們要積極倡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挖掘教育、體育、藝術等領域合作潛力,讓不同文明交相輝映,照亮金磚前行之路。上述論述是基于(

)①聯(lián)系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

②文化交流構成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可以通過交流互鑒實現融合、趨向同一

④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并由普遍性表現出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

7.(2025·山東濰坊·二模)2025年4月10日,“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游列車正式投入運營。該列車由綠皮火車改造而來,車身的漸變水墨彩繪展現了“岱青海藍”的齊魯意象,車體鑲嵌王羲之書法中的“齊魯”二字,英文“Friendly”以浪涌般的流線造型呈現?!褒R魯1號”開創(chuàng)性地實現了從“景點打卡”到“文化沉浸”的華麗轉身,游客不再是文化的旁觀者,而成為了文化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我們能打造出讓旅客全方位感受齊魯文化的旅游列車②“齊魯1號”是對綠皮火車中合理因素的辯證否定③中華文化積極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促進內涵發(fā)展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8.(2025·云南·高考真題)“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低唱新歌。共產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這首上世紀60年代傳遍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在2024年“首屆云南民歌大家唱”賽歌會再次唱響,引起了臺上臺下各族群眾的熱烈響應。由此可見(

)①民歌成為人們向往和歌頌美好生活的新形式

②這首歌唱出了阿佤人民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③“民歌大家唱”能夠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④賽歌會展現了民族間的互信互助、互諒互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9.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的實踐形式多種多樣。從文學藝術、音樂舞蹈到科技、教育、體育等各個領域,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這些文化交流活動不僅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也推動了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合與發(fā)展。例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與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不斷吸收借鑒其優(yōu)秀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在諸如流行音樂、時尚娛樂等領域帶來了許多新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在文化交流中逐漸變得相似,例如,年輕人開始穿著類似的服裝、聽同樣的音樂、玩同樣的游戲、追捧同樣的電視劇或電影。這些現象反映出了各國文化在交流中的同質化趨勢。據此,有人認為,文化交流能促進各民族文化發(fā)展,但也會使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同質化。請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辨析。【參考答案】該觀點是不科學的。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各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學習、借鑒與融合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實現本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該觀點看到了文化交流對于各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有合理的一面。②但是,文化交流并不必然導致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同質化。在文化交流中,各民族只要認同本民族文化(或堅守本民族的文化立場),堅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或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那么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就會多元化,而不會同質化。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癈hinaTravel(中國游)”已躍升為全球文旅新熱點。2025年一季度全國入境外國人921.5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40.2%。數字躍動的背后是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堅定步伐,是免簽政策便利措施的落地見效,更是中國以更加自信從容的生動寫照。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者將體驗中國文化作為來華旅行的主要目的,非遺體驗類項目如川劇變臉、京劇演藝在攜程海外平臺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了近十倍。在社交平臺上,“ChinaTravel”標簽成為各國博主的流量密碼?!坝卧谥袊睙岫炔粶p,“購在中國”蔚然成風。伴隨著入境游客消費激增,“中國購”也崛起為中國經濟韌性和軟實力輸出的關鍵代名詞?!爸袊彙钡谋澈?,是中國制造的品質升級。具備文化內涵的創(chuàng)意產品、承載著最新發(fā)展成果的智能產品、國貨“潮品”,因其特色、品質、性價比,廣受境外游客的歡迎。越來越多外國友人用腳步丈量中國大地,用眼睛觀察真實中國,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中國發(fā)展的密碼。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相關知識,解讀從“中國游”到“中國購”吸引外國游客的文化密碼?!緟⒖即鸢浮竣傥幕哂卸鄻有?,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吸引外國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