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偏歷試題(附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偏歷試題(附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偏歷試題(附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偏歷試題(附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偏歷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偏歷試題(附答案)1.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以下哪項不是常用的穴位組合?A.水溝、內關、三陰交B.風池、足三里、太沖C.合谷、曲池、陽陵泉D.神門、后溪、申脈E.上廉、偏歷、外關答案:E解析:中風后遺癥的針灸治療常選用具有醒腦開竅、疏通經絡作用的穴位,如水溝、內關、三陰交等;也可選用風池、足三里、太沖等以平肝熄風、健脾益氣;合谷、曲池、陽陵泉等以疏通陽明經氣;神門、后溪、申脈等以寧心安神、調和氣血。而上廉、偏歷、外關雖屬手陽明經,但并非中風后遺癥的常規(guī)配穴。2.下列關于偏歷穴的主治作用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A.治療耳鳴、耳聾B.治療頭痛、目赤C.治療肩臂疼痛D.治療水腫、小便不利E.治療咽喉腫痛答案:C解析:偏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絡穴,具有清利濕熱、通調水道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頭痛、目赤、水腫、小便不利、咽喉腫痛等。肩臂疼痛雖為手陽明經病,但偏歷穴非首選,其治療肩臂疼痛的作用不如肩髃、手三里等穴顯著。3.針灸治療面神經炎(面癱),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陽白、四白、地倉、頰車B.風池、合谷、太沖C.翳風、外關、足三里D.迎香、承泣、顴髎E.下關、聽宮、天容答案:A解析:面神經炎的針灸治療以局部取穴為主,輔以遠端取穴。陽白、四白、地倉、頰車均為面部局部穴位,能直接刺激面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是治療面癱的首選穴位組合。風池、合谷、太沖雖可疏風清熱、通經活絡,但非局部取穴;翳風、外關、足三里、迎香、承泣、顴髎、下關、聽宮、天容等穴位雖屬面神經炎的配穴,但不如A選項全面。4.下列關于偏歷穴定位的描述,哪項是正確的?A.屈肘,在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B.屈肘,在肘橫紋中點凹陷處C.在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D.在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莖突與尺骨莖突之間E.在腕背橫紋上3寸,橈骨莖突與尺骨莖突之間答案:D解析:偏歷穴位于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處。具體定位為:從腕背橫紋(陽溪穴)向上量3寸,在橈骨與尺骨之間取穴。因此,E選項“在腕背橫紋上3寸,橈骨莖突與尺骨莖突之間”描述最為準確。A、B為曲池穴定位,C為手三里穴定位,D選項“在腕背橫紋上2寸”錯誤。5.針灸治療帶狀皰疹,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局部阿是穴、曲池、血海B.局部阿是穴、合谷、足三里C.局部阿是穴、陽陵泉、三陰交D.局部阿是穴、內關、太沖E.局部阿是穴、外關、中渚答案:A解析:帶狀皰疹的針灸治療以局部阿是穴為主,配合循經遠取。曲池、血海分別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和足太陰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配穴。合谷、足三里雖可清熱解毒、健脾益氣,但不如曲池、血海針對性強;陽陵泉、三陰交、內關、太沖、外關、中渚雖為常用配穴,但并非首選。6.下列關于偏歷穴的刺法,哪項是錯誤的?A.直刺0.5~1寸B.可透向合谷穴C.可透向陽溪穴D.可透向曲池穴E.可透向手三里穴答案:D解析:偏歷穴位于前臂背面橈側,針刺時宜直刺0.5~1寸,或透向合谷、陽溪、手三里等穴。由于偏歷穴與曲池穴不在同一平面,且曲池穴位于肘部,故不可透向曲池穴。7.針灸治療頸椎病,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風池、頸夾脊、天柱B.肩井、肩髃、曲池C.合谷、外關、陽陵泉D.內關、神門、太沖E.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答案:A解析:頸椎病的針灸治療以局部取穴為主,輔以循經遠取。風池、頸夾脊、天柱均為頸項部穴位,能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疏通局部經絡,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穴位組合。肩井、肩髃、曲池雖可舒筋活絡,但非頸項部穴位;合谷、外關、陽陵泉、內關、神門、太沖、足三里、三陰交、太溪雖為常用配穴,但不如A選項針對性強。8.下列關于偏歷穴的歸經,哪項是正確的?A.手太陰肺經B.手陽明大腸經C.手少陽三焦經D.足陽明胃經E.足少陽膽經答案:B解析:偏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絡穴,位于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處。9.針灸治療失眠,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神門、內關、三陰交B.心俞、脾俞、腎俞C.百會、四神聰、安眠D.足三里、公孫、太沖E.風池、合谷、太溪答案:A解析:失眠的針灸治療以寧心安神、調和氣血為主。神門、內關、三陰交分別屬于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太陰脾經,具有寧心安神、調和氣血的作用,是治療失眠的常用穴位組合。心俞、脾俞、腎俞雖可補益心脾、滋腎養(yǎng)心,但非首選;百會、四神聰、安眠雖可安神定志,但不如A選項全面;足三里、公孫、太沖雖可健脾和胃、疏肝理氣,但非治療失眠的首選;風池、合谷、太溪雖可疏風清熱、滋陰安神,但不如A選項針對性強。10.下列關于偏歷穴的別名,哪項是正確的?A.偏歷B.偏歷穴C.偏歷之絡D.偏歷絡E.偏歷穴絡答案:B解析:偏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絡穴,其別名即為“偏歷穴”。11.針灸治療痛經,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中極、關元、三陰交B.氣海、血海、足三里C.歸來、地機、太沖D.腎俞、關元俞、委中E.肝俞、脾俞、胃俞答案:A解析:痛經的針灸治療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主。中極、關元、三陰交分別屬于任脈和足太陰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治療痛經的常用穴位組合。氣海、血海、足三里雖可補益氣血、調和脾胃,但非首選;歸來、地機、太沖雖可調理沖任、疏肝理氣,但不如A選項全面;腎俞、關元俞、委中雖可補腎培元、通經活絡,但非治療痛經的首選;肝俞、脾俞、胃俞雖可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但非治療痛經的首選。12.下列關于偏歷穴的文獻記載,哪項是錯誤的?A.《針灸甲乙經》B.《針灸大成》C.《針灸資生經》D.《黃帝內經》E.《針灸聚英》答案:D解析:偏歷穴的文獻記載見于《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針灸資生經》、《針灸聚英》等針灸學經典著作,但《黃帝內經》中未明確記載偏歷穴的定位和主治。13.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迎香、印堂、合谷B.風池、肺俞、足三里C.曲池、列缺、太淵D.脾俞、腎俞、三陰交E.大椎、風門、膈俞答據(jù):B解析:過敏性鼻炎的針灸治療以祛風通竅、健脾益氣為主。風池、肺俞、足三里分別屬于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具有祛風通竅、健脾益氣的作用,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常用穴位組合。迎香、印堂、合谷雖可通鼻竅、疏風清熱,但非首選;曲池、列缺、太淵雖可清熱解表、宣肺通竅,但不如B選項全面;脾俞、腎俞、三陰交雖可健脾益腎、調和氣血,但非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大椎、風門、膈俞雖可祛風散寒、宣肺止咳,但非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14.下列關于偏歷穴的主治范圍,哪項是錯誤的?A.耳鳴、耳聾B.鼻衄、齒痛C.咽喉腫痛D.水腫、小便不利E.肩臂疼痛答案:E解析:偏歷穴的主治范圍包括耳鳴、耳聾、鼻衄、齒痛、咽喉腫痛、水腫、小便不利等,但不包括肩臂疼痛。肩臂疼痛雖為手陽明經病,但偏歷穴非首選,其治療肩臂疼痛的作用不如肩髃、手三里等穴顯著。15.針灸治療高血壓,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曲池、合谷、足三里B.風池、太沖、太溪C.內關、神門、三陰交D.百會、四神聰、印堂E.肝俞、腎俞、委中答案:B解析:高血壓的針灸治療以平肝潛陽、滋陰降火為主。風池、太沖、太溪分別屬于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具有平肝潛陽、滋陰降火的作用,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穴位組合。曲池、合谷、足三里雖可清熱瀉火、健脾和胃,但非首選;內關、神門、三陰交雖可寧心安神、調和氣血,但非治療高血壓的首選;百會、四神聰、印堂雖可安神定志、開竅醒神,但非治療高血壓的首選;肝俞、腎俞、委中雖可疏肝補腎、通經活絡,但非治療高血壓的首選。16.下列關于偏歷穴的配伍應用,哪項是錯誤的?A.配合谷治頭痛B.配太溪治耳鳴C.配三陰交治水腫D.配陽溪治目赤E.配足三里治咽喉腫痛答案:E解析:偏歷穴的配伍應用中,配合谷可治頭痛;配太溪可治耳鳴;配三陰交可治水腫;配陽溪可治目赤;但配足三里治療咽喉腫痛并非偏歷穴的常用配伍,足三里雖可清熱解毒,但非治療咽喉腫痛的首選配穴。17.針灸治療膝關節(jié)osteoarthritis,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犢鼻、梁丘、足三里B.陽陵泉、陰陵泉、委中C.鶴頂、血海、三陰交D.膝陽關、曲泉、太溪E.足臨泣、昆侖、申脈答案:A解析: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針灸治療以局部取穴為主,輔以循經遠取。犢鼻、梁丘、足三里分別屬于足陽明胃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的作用,是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常用穴位組合。陽陵泉、陰陵泉、委中雖可舒筋活絡,但非膝部穴位;鶴頂、血海、三陰交雖可活血化瘀,但非膝部穴位;膝陽關、曲泉、太溪雖可通經活絡,但非膝部穴位;足臨泣、昆侖、申脈雖可舒筋活絡,但非膝部穴位。18.下列關于偏歷穴的針刺深度,哪項是正確的?A.直刺0.1~0.3寸B.直刺0.3~0.5寸C.直刺0.5~1寸D.直刺1~1.5寸E.直刺1.5~2寸答案:C解析:偏歷穴位于前臂背面橈側,針刺時宜直刺0.5~1寸,以局部酸脹感為宜。過淺則刺激不足,過深則易傷及深部組織。19.針灸治療胃痛,以下哪組穴位組合最為適宜?A.中脘、足三里、內關B.梁門、公孫、太沖C.胃俞、脾俞、三陰交D.天樞、氣海、關元E.肝俞、膽俞、陽陵泉答案:A解析:胃痛的針灸治療以和胃止痛、理氣消脹為主。中脘、足三里、內關分別屬于任脈和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和胃止痛、理氣消脹的作用,是治療胃痛的常用穴位組合。梁門、公孫、太沖雖可健脾和胃、疏肝理氣,但非首選;胃俞、脾俞、三陰交雖可健脾和胃、調理氣血,但非治療胃痛的首選;天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