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專題05課外文言文閱讀(含解析)
專題05: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文言文《樂羊子妻》,完成下面小題。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①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②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④,以就懿德⑤。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選自《《后漢書·列女傳》)
【注釋】①樂羊子:人名。②盜泉:泉水名。傳說孔子路過盜泉,渴而不飲其水,因為厭惡它的名字。③稽廢:荒廢。④亡(wú)同“無”,沒有,不足。⑤懿(yì)德:美好的德行。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羊子嘗行路(
)
②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
③當日知其所亡(
)④若中道而歸
(
)
(2)下列與“還以與妻"中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B.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
C.屠懼,投以骨(《狼》)___D.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2)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4.勸說是一種語言藝術,它既有針對性又有技巧性。樂羊子妻針對樂羊子哪兩個方面的問題,分別采用哪種方法來進行有效勸導的?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徐霞客傳(節(jié)選)
錢謙益
①徐霞客者,江陰梧滕里人也。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①出游。東南佳山水,如東西洞庭、陽羨、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徑山、天目、浙東五洩、四明、天臺、雁宕、南海落迦。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②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禳被②,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等,攀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崟巖③為床席,以溪澗為飲沐;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④。居平未嘗簟帨⑤為古文辭,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⑥氣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③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修《雞足山志》,三月而畢。病甚,語問疾者云:“張騫鑿空⑦,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屣⑧,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⑨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⑩矣?!?/p>
(有刪改)
【注】①三時:指春、夏、秋三季。②禳被:包袱。③崟巖:高峻的山巖。④劃然心開: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⑤簟帨:華麗的藻飾。⑥甲乙之簿: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⑦鑿空:開辟道路。⑧孤筇雙屐:一根竹杖一雙鞋。⑨絕:遠。⑩恨:遺憾。
5.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兩處)
霞客還滇南
6.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從一奴或一僧(
)
(2)三月而畢(
)
(3)語問疾者云(
)
(4)窮河沙(
)
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意思。
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8.閱讀第①②段畫線句,回答下面問題。
(1)第①段畫線部分的地名是否可以刪掉或者少寫幾個?簡述理由。
(2)第②畫線句“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概括了徐霞客游記的哪兩個藝術特征?
9.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徐霞客的性格特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①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zhàn)②,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潛王出走于外。燕兵獨追北③,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注釋】①卑身:謙卑,降低身份。②輕戰(zhàn):奔赴前線殺敵。③北:敗走為北,指敗兵。
10.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11.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卑身厚幣(
)
(2)然誠得賢士以共國(
)
(3)筑宮而師之(
)
(4)遂以樂毅為上將軍(
)
1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13.燕昭王為了報齊國的禍國之仇,做了哪些準備?(用課文原句)
14.對比探究文中的燕昭王和《馬說》中的“食馬者”對待人才的不同態(tài)度。說說你的探究結果。
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月夜舟泊惠山過秦園
清·曹寅
直為梁溪一系船,夜山風露共蒼然。
行來鐘歇空園里,坐覺茶甘秋樹邊。
池影低枝多宿鳥,月明此處卻聞泉。
畦?、倏羁蜏喅J拢瑧稚钕鼣刁尧趫A。
【注】①畦丁:管理花木的園丁。②笠:斗笠。喻指月亮。
游慧山秦園記
清·邵長衡
慧山①諸園,可游者五六,而秦園以勝聞。余自吳閶歸,要友人,艤舟山麓,呼一僮循扉入。時宿雨初霽,落英委蹬②,新禽弄聲。龍山爽氣撲人,眉睫間,蒼翠欲滴。泉虢虢石罅③中,鳴聲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墜于池,皿然崩然。池廣袤可百尺,虹橋蜿蜿,塔影動搖,倏魚跳波。軒閣以十數,皆整潔靚深;竹榻湘簾④、石屏桑髹幾⑤之設,在在不乏。
余嘗謂探山水之勝者,必梯山巖,恒幽壑⑥,嗜奇者快焉,而或病其勞;去而體乎園林,展足見平池小丘,魚鳥親人,而乏巖壑高深之趣。茲游遂兼得之,意甚適。獨哦五言詩六首,志之。暮色蒼然,忽忽猶不欲別。蓋丁巳二月十七日也。
(選自《青門簏稿》,有刪改)
【注】①慧山現稱“惠山”,位于江蘇省無錫市。②蹬:泛指石階。③石罅:石頭裂縫、缺口。④簾:同“簾”。⑤髹幾:涂上漆的木幾。⑥恒幽壑:穿越深谷。
15.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余自吳閶歸
16.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要友人(
)___(2)池廣袤可百尺(
)
(3)皆整潔靚深(
)
(4)必梯山巖(
)
(5)茲游遂兼得之(
)
(6)志之(
)
1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時宿雨初霽,落英委蹬,新禽弄聲。
18.通讀詩文。說說詩與文均選取了哪些景物呈現秦園的。
19.品讀詩文。根據括號中的提示,體會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
(1)直為梁溪一系船,夜山風露共蒼然。(能否改為“皆"?)
(2)暮色蒼然,忽忽猶不欲別。(“猶”字能否刪除?)
20.小語建議用“月明此處卻聞泉"句替換“泉虢虢石罅中,鳴聲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墜于池,皿然崩然”句,認為兩者均寫聞泉。你贊同她的建議嗎?說說想法。
21.比讀詩文。詩中“畦丁款客渾常事,應怪深宵數笠圓"句,與文中“茲游遂兼得之,意甚適”句表達的情感及其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有何異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蘗①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禮也者,義之實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jié)也,協(xié)于藝,講于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②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③也;講之于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
(選自《禮記·禮運》,有刪改)
【注】①蘗niè:釀酒的曲。②耜sì:古代一種用于翻土的農具。③耨nòu:除草。
22.請根據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詞句方法提示釋義
父子篤成語推測法:情深意篤(1)
大臣法語境推測法(2)
國之肥也字典查詢法:①胖,跟“瘦"相對②寬大,形容衣物方面③富裕④肥料(3)
(寫序號)
四體既正課內遷移法: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記》)(4)
2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人之大端也
何陋之有(《陋室銘》)
B.故禮之于人也
達于漢陰(《愚公移山》)
C.猶耕而弗種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D.以樂為御
中峨冠而多髯為東坡(《核舟記》)
24.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停頓。(限劃兩處)
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2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26.本文首先論述了
的重要性,然后運用
論證,從禮義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強盛等三個角度的重要性,層層遞進,最終達到“大順"的境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尊德性而道學問
今且只將“尊德性而道學問”為心,日再求于學問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義亦是博文約禮①,下學土達②。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每日須求多少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③,此德性上之益;讀書求義理,編書須理會有所歸著④,勿徒寫過;又多識解前言往行⑤,此學問上益也。勿使有俄頃閑度,逐日似此,三年⑥庶幾有進。
(選自《橫渠文集》)
[注]①博文約禮:廣求學問,恪守禮法。②下學上達:學習人情事理,認識自然法則。③少不善:這里指薄弱的缺點。④理會有所歸著:指領會書籍的最終目的。⑤前言往行:前人的言和行。⑥庶凡:差不多。
任務一:通讀文本識句讀
27.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
任務二:逐字落實明句意
28.參考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只寫詞義。
文言語句方法借鑒釋義
有所背否【成語推斷法】背信棄義背:
安得不長【因音辨義法】cháng[×]zhǎng[√]長:
每日須求【查閱字典法】①尋求;②選擇;③感應。求:
勿徒寫過【詞語推斷法】徒勞徒:
2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于德性有所懈否?
(2)此學問上益也。
任務三:聯(lián)讀分析知主旨
30.選文中“尊德性”與“道學問"和鏈接材料中“教”與“學”,各自之間是什么關系?請聯(lián)系文本分析。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札記·學記》)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伯夷①頌
(唐)韓愈
士之特立獨行,適于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則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昭乎日月不足為明崒乎泰山不足為高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
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②賢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③,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余;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彼獨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萬世之標準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雖然,微④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棄君位隱居周山。曾阻止周武王伐殷紂王,殷亡,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陰山。②微子:殷紂王之兄。③宗周:即尊奉周的權威,承認周的統(tǒng)治權。④微:無,沒有。
3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昭乎日月不足為明崒乎泰山不足為高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
32.參考方法提示,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釋義方法(供參考)原文例句解釋加點字
【查閱字典】①堅定;②很,非常;③(病)重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1)
(填序號)
【課內遷移】辭去(《桃花源記》)抱祭器而去之(2)
【課內遷移】心樂之:以……為樂(《小石潭記》)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3)
【聯(lián)系前文】“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余"一凡人沮之(4)
3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
34.“頌”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內容多為贊美歌頌。作者韓愈贊頌了伯夷什么樣的精神和處世態(tài)度?請結合文本說一說你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晏殊初仕
沈括
晏元獻公為童子時,張文節(jié)薦之于朝廷,召之闕下①,適值御試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草尚在,乞別命題。"上極愛其不隱。及為館職,時天下無事,許臣僚擇勝燕飲②。當時侍從文館士大夫,各為燕集③,以至市樓酒肆往往皆供帳為游息之地。公是時貧甚,不能出,獨家居,與昆弟講習。一日選東宮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執(zhí)政莫諭所因。次日進復,上諭之曰:“近聞館閣臣僚無不嬉游燕賞,彌日繼夕,惟殊杜門與兄弟讀書,如此謹厚,正可為東宮官?!惫仁苊脤?,上面諭除授之意。公語言質野,則曰:“臣非不樂燕游者,直以貧無可為之具。臣若有錢亦須往,但無錢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誠實,知事君體,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有刪改)
【注釋】①闕下:殿下。②擇勝燕飲:擇勝景之處實飲。③各為燕集:各自飲實歡會。④自中批除:從宮中傳出皇帝投官的御批。
35.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上面諭除授之意
3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
(1)適值御試進士(
)
(2)及為館職(
)
(3)公是時貧甚(
)___(4)上諭之曰(
)
37.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含義及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張文節(jié)薦之于朝廷
告之于帝
B.許臣僚擇勝燕飲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C.上益嘉其誠實
曾益其所不能
3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惟殊杜門與兄弟讀書,如此謹厚,正可為東宮官。
39.概括文中記敘的兩件事,說說晏殊是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虎丘記①
[明]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②,獨以近城故,達官貴人,無日無之。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常置酒于路旁。
②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③,競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④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⑤,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fā),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
③劍泉⑥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⑦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宴客。
④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⑧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⑨矣,烏紗之橫,皂隸⑩之俗哉!他日去官,定聽曲于此石上,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⑶鹬?,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節(jié)選自《袁中郎集箋校》,有刪改)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之一。②壑:溝谷。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④妍媸:美丑。⑤瓦釜:這里代指普通的音樂。⑥劍泉:在虎丘千人石下,相傳為吳王洗劍處,又稱劍池。⑦千頃云:山名。⑧遲月:等待月出。⑨甚:厲害。⑩皂隸:衙役。如月:對著月亮發(fā)誓。識:同“志”,記憶。
40.用“/"劃出下句朗讀停頓。(限2處)
壯士聽而下淚
4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2)而中秋為尤勝(
)
(3)每至是日(
)
(4)雅俗既陳(
)
4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達官貴人,無日無之。
43.選文第②段作者用了兩個比喻寫聲音,從起初的“①
”到后來的“②
”,描寫了月夜斗歌的場景。
44.明朝評論家說:“陶淵明避世,袁宏道戲世?!闭埥Y合《桃花源記》與《虎丘記》,分析陶淵明與袁宏道的人生態(tài)度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雁蕩記(節(jié)選)
方苞
癸亥①仲秋,望前一日入雁蕩山,越二日而反。古跡多榛蕪②,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則前此目見者所未有也。而余之獨得于茲山者,則有二焉。前此所見,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攝山、臨安之飛來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鑿為仙佛之相,俗士自鐫名字及其詩詞,如瘡痏③蹶然④而入人目。而茲山獨完其太古之容色,蓋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處僻遠,富貴有力者無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構架鳩工⑤以自標揭,所以終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剝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樂,而茲山巖深壁削,仰而觀俯而視者,嚴恭靜正之心,不覺其自動,蓋至此則萬感絕,百慮冥⑥,而吾之本心乃與天地之精神一⑦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則修士守身涉世之學,圣賢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見矣。
【注】①癸亥:乾隆八年(1743年)。②榛蕪:荒蕪。③痏(wěi):瘡。④蹶(jué)然:驚心。⑤鳩工:集聚工匠。鳩,聚集。⑥冥:消失。⑦一:全、完全。
45.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而茲山獨完其太古之容色
46.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越二日而反(
)
(2)俗士自鐫名字及其詩詞(
)
(3)所以終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剝鑿(
)
(4)能使游者欣然而樂(
)
4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蓋至此則萬感絕,百慮冥。
48.結合選文內容,概括雁蕩山景物的兩大特點,并用原文說說作者認為雁蕩山未被“愚僧俗士"破壞的原因是什么?(2點即可)。
49.文中作者從雁蕩山之游中悟出了哪些修身處世之學?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不少于2點)。
答案與解析
閱讀文言文《樂羊子妻》,完成下面小題。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①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②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④,以就懿德⑤。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選自《《后漢書·列女傳》)
【注釋】①樂羊子:人名。②盜泉:泉水名。傳說孔子路過盜泉,渴而不飲其水,因為厭惡它的名字。③稽廢:荒廢。④亡(wú)同“無”,沒有,不足。⑤懿(yì)德:美好的德行。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羊子嘗行路(
)
②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
③當日知其所亡(
)④若中道而歸
(
)
(2)下列與“還以與妻”中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B.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
C.屠懼,投以骨(《狼》)___D.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2)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4.勸說是一種語言藝術,它既有針對性又有技巧性。樂羊子妻針對樂羊子哪兩個方面的問題,分別采用哪種方法來進行有效勸導的?
【答案】1.
曾經
聽說
每天
回家、回來
C
2.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3.(1)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2)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yè),并且七年沒有回來。
4.樂羊子的妻子勸樂羊子路不拾遺,不要貪圖錢財;勸樂羊子學有所終,不要半途而廢。樂羊子的妻子首先用“不飲盜泉之水’,“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引典)勸諫丈夫改正行路拾遺的污行,接著樂羊子妻又以織為喻(比喻),規(guī)勸丈夫積學求知。
【解析】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①句意:羊子曾經在行路時。嘗,曾經;
②句意: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聞,聽說;
③句意: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日,每天;
④句意:如果中途就回來。歸,回家、回來。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還以與妻”句意:(樂羊子)回家后把(金子)交給妻子。以:介詞,把;
A.連詞,因為;
B.介詞,憑借;
C.介詞,把;
D.介詞,按照;
故選C。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本句譯為:樂羊子十分慚愧,于是就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遠行去尋師求學。
“羊子大慚"意思是樂羊子十分慚愧,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乃捐金于野”是樂羊子慚愧之后的行為;“而遠尋師學"與前面的行為承接。
故斷為: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遺,丟失的東西;污,玷污;行,品行。
(2)感,被……感動;終業(yè),完成學業(yè);遂,于是、就。
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當樂羊子行路撿到遺金并拿回家給妻子時,妻子勸他路不拾遺,不要貪圖錢財。原句中妻子說:“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這里妻子首先引用“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和“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通過這些為人熟知的事例,讓樂羊子明白有志之士和廉潔之人都不會因不當之利而損害自己的名聲和品行,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出樂羊子行路拾遺的行為是錯誤的,會玷污他的品行,成功勸導樂羊子改正了這一污行。
當樂羊子外出求學一年后歸來時,妻子勸他學有所終,不要半途而廢。妻子說:“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妻子在這里以織布為喻,將學習比作織布,從一根絲積累到一寸,再到一匹布,說明積累的重要性。如果中途中斷織布,就會前功盡棄,同理,如果中途放棄學習,也會荒廢學業(yè)。通過這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讓樂羊子深刻認識到半途而廢的危害,從而成功規(guī)勸他回去繼續(xù)完成學業(yè)。
【點睛】參考譯文:
河南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子。
樂羊子曾經在行路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拾別人丟失的東西來謀求私利,從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樂羊子十分慚愧,于是就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遠行去尋師求學。
一年后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著問他回來的緣故,樂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于是拿起刀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不停地織,才成丈成匹?,F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美好的德行。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yè),于是七年沒有回家。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徐霞客傳(節(jié)選)
錢謙益
①徐霞客者,江陰梧滕里人也。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①出游。東南佳山水,如東西洞庭、陽羨、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徑山、天目、浙東五洩、四明、天臺、雁宕、南海落迦。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②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禳被②,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等,攀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崟巖③為床席,以溪澗為飲沐;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④。居平未嘗簟帨⑤為古文辭,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⑥氣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③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修《雞足山志》,三月而畢。病甚,語問疾者云:“張騫鑿空⑦,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屣⑧,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⑨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⑩矣。"
(有刪改)
【注】①三時:指春、夏、秋三季。②禳被:包袱。③崟巖:高峻的山巖。④劃然心開: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⑤簟帨:華麗的藻飾。⑥甲乙之簿: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⑦鑿空:開辟道路。⑧孤筇雙屐:一根竹杖一雙鞋。⑨絕:遠。⑩恨:遺憾。
5.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兩處)
霞客還滇南
6.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從一奴或一僧(
)
(2)三月而畢(
)
(3)語問疾者云(
)
(4)窮河沙(
)
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意思。
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8.閱讀第①②段畫線句,回答下面問題。
(1)第①段畫線部分的地名是否可以刪掉或者少寫幾個?簡述理由。
(2)第②畫線句“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概括了徐霞客游記的哪兩個藝術特征?
9.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徐霞客的性格特點。
【答案】5.霞客/還/滇南
6.
跟從、跟隨、跟著
結束、完成、完畢
告訴、對……說
盡、窮盡、走到……盡頭
7.有去過兩三次的,有去過多次的,沒有只去過一次的。
8.(1)不能,這些地名寫出了徐霞客去過的地方很多,游歷廣。
(2)扣住“嚴謹、有條理、清晰"生動”兩個方面。
9.①他淡泊名利,從出游不帶治裝和糧草,以及不接受朝廷的任命可以看出他對名利的淡泊態(tài)度。②他不畏艱險,有探險精神,他能夠徒步走數百里,攀爬陡峭的山壁,這顯示了他不畏艱險的精神。③他嚴謹求實,有科學研究精神,他每到一地都會詳細記錄地形地貌等信息,這體現了他的嚴謹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④豁達樂觀精神。
【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
本句句意:徐霞客回到滇南?!跋伎?是主語,“還”作謂語,“滇南"作賓語,三者之間斷開。
故斷句為:霞客/還/滇南。
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1)句意:(身后)跟著一個奴仆或者一個僧人。從:跟從、跟隨、跟著。
(2)句意:三個月就完成了。畢:結束、完成、完畢。
(3)句意:對前來探望病情的人說。語:告訴、對……說。
(4)句意:走遍黃河沙漠。窮:盡、窮盡、走到……盡頭。
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
重點字詞有:“再":兩次?!叭保憾啻??!皵?:多次?!皟H”:只,僅僅。
8.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語句。
(1)作答時,首先表明觀點態(tài)度,不能。其次結合具體內容闡明理由。畫線部分的這些眾多的地名全面而具體地呈現出徐霞客游歷過的地方數量眾多,范圍廣泛,且沒有只去一次的。倘若刪掉或減少幾個地名,就難以直觀而強烈地展現出他豐富的游歷經歷,無法給讀者留下其游歷范圍極廣的深刻印象。
(2)由第②段“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可知,“如甲乙之簿”寫他的游記記得像賬目一樣清楚,條理分明?!叭绲で嘀?體現了徐霞客游記生動的特征。從“走筆為記,……如丹青之畫”可以看出,他的游記描寫生動形象,如同精美的繪畫一般。
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第②段“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禳被,不治裝,不裹糧"可知,徐霞客出游不注重物質準備,不追求外在的享受和名利,體現了他淡泊名利;
由第②段“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等,攀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黃犢”可知,他能夠徒步長途跋涉,攀爬險峻的絕壁,展現出他不畏艱險,具有強烈的探險精神;
由第②段“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簟帨為古文辭,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氣如丹青之畫"可以看出,徐霞客每到一處都會認真探討山川地理,詳細記錄,表現出他嚴謹求實,具有科學研究的精神;
由第③段“病甚,語問疾者云:‘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屣,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可知,即使病重,徐霞客依然能豁達地看待自己的游歷成就,顯示出他的豁達樂觀。
【點睛】參考譯文:
①徐霞客是江陰梧滕里人。三十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外出游歷。他每年春、夏、秋三季外出游歷。東南地區(qū)美麗的山水,像東西洞庭山、陽羨山、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的徑山、天目山、浙東的五洩、四明山、天臺山、雁宕山、南海的落迦山。有的地方去了多次,有的地方去了數次,沒有只去一次的。
②他出行的時候,(身后)跟著一個奴仆或者一個僧人、一根拐杖、一個包袱,不整理行裝,不攜帶干糧;能忍受幾天饑餓,遇到食物就飽餐一頓,能徒步行走幾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穿越叢生的草木,上下攀爬,敏捷得像青色的猿猴,矯健得像黃色的小牛;把高峻的山巖當作床席,把溪流山澗當作洗漱的地方;時常和他談論山脈的走向,分辨水流的脈絡,探尋險要優(yōu)美的地方,就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平時未曾寫過華麗的文章,出行游歷大約幾百里,就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拾取稻穗,動筆記錄下來,記得像賬目一樣清楚,像繪畫一樣生動,即使是有才華的文人,也無法超過他。
③徐霞客回到滇南,腳不能走路,編寫《雞足山志》,三個月就完成了。病得很重的時候,對前來探望病情的人說:“張騫開辟道路,沒有看到昆侖山;唐玄奘、元耶律楚材接受君主的命令,才得以西游。我憑借年老的平民身份,一根竹杖一雙鞋,走遍黃河沙漠,登上昆侖山,游歷西域,在遙遠的國度留下名字,和這三個人成為四個人,死也沒有遺憾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①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zhàn)②,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潛王出走于外。燕兵獨追北③,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注釋】①卑身:謙卑,降低身份。②輕戰(zhàn):奔赴前線殺敵。③北:敗走為北,指敗兵。
10.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11.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卑身厚幣(
)
(2)然誠得賢士以共國(
)
(3)筑宮而師之(
)
(4)遂以樂毅為上將軍(
)
1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13.燕昭王為了報齊國的禍國之仇,做了哪些準備?(用課文原句)
14.對比探究文中的燕昭王和《馬說》中的“食馬者”對待人才的不同態(tài)度。說說你的探究結果。
【答案】10.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11.
用錢幣/用豐厚的聘禮
果真
以……為師/拜師
于是/就
12.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么會認為千里的路程很遠呢?
13.(1)卑身厚幣以招賢者(2)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3)為隗筑宮而師之。
14.①要招攬人才,不僅放下架子,更有誠心,拿出了實際行動。②“與百姓同甘共苦”,做到為賢是舉,唯才是用,才能成就偉業(yè)。③要能識別人才、善用人才,不致人才被埋沒。
【解析】1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為:于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拜他為師。
“于是”是一個時間連詞,常用于表示在某個事件或情況之后,緊接著發(fā)生了另一件事情。它在這里作為斷句的標志,表明接下來的動作是在前面某種情況或條件達成之后發(fā)生的。
“昭王"是主語,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燕昭王,是執(zhí)行后面動作的主體。
“為隗筑宮”是謂語和賓語組成的動賓短語,表示昭王為某人(隗)建造宮殿的行為?!岸鴰熤?是連詞“而”連接的后一個動作,表示在筑宮之后,昭王還以某人為師,這里的“師之"即是以隗為師。
正確劃分為: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厚幣:用錢幣/用豐厚的聘禮。
(2)句意為:但是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誠:果真。
(3)句意為: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拜他為師。師:以……為師/拜師。
(4)句意為:于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遂:于是/就。
12.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本句重點詞語:況:何況。賢于隗者:比我(郭隗)有才能的人。豈遠千里:又怎么會認為千里的路程很遠。
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閱讀文章可知,燕昭王為了報齊國的禍國之仇,做了以下準備:
卑身厚幣以招賢者:他親自降低身份,用豐厚的財物去招攬賢能之士,表現出對人才的極度渴望和尊重。
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他聽從了郭隗的建議,先禮遇郭隗,并為他建造宮殿,拜他為師,以此作為招攬更多賢士的榜樣。
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他關心百姓疾苦,與百姓共同承擔困苦,贏得了民心,增強了國家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據此用原句作答即可。
1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對比閱讀。
結合“卑身厚幣以招賢者”“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可知,燕昭王展現了極高的誠意和決心,不僅親自降低身份去招攬賢才,還通過為郭隗筑宮并拜其為師的實際行動,向天下賢士傳達了明確的信號——燕國重視人才,愿意為人才提供最好的待遇和機會。這種真誠和實際行動,極大地吸引了四方賢士前來投奔。相比之下,《馬說》中的“食馬者”則顯得非常短視和傲慢,他們不能識別千里馬,更不愿意為千里馬提供應有的待遇和機會。他們只是隨意地喂養(yǎng)馬匹,不根據馬的實際能力來給予相應的關注和培養(yǎng),最終導致千里馬被埋沒,無法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
結合“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可知,燕昭王不僅重視招攬賢才,還注重與百姓的關系,通過“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共苦”來贏得民心,增強國家的凝聚力。這種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使得燕國在賢才的輔佐下,國力逐漸強盛,最終實現了復仇的壯舉?!笆绸R者"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忽視了人才的長期培養(yǎng)和國家的整體發(fā)展。他們不能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也無法將人才的力量轉化為國家的實力,因此無法成就偉業(yè)。
燕昭王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識別出真正的賢才,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他不僅能夠招攬到樂毅、鄒衍、劇辛等杰出人才,還能夠讓他們在燕國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共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食馬者”缺乏識別人才的能力,更無法善用人才。他們只是盲目地喂養(yǎng)馬匹,而不去了解馬的實際能力和特點,更無法為馬匹提供合適的訓練和機會。這種對人才的忽視和浪費,最終導致了千里馬的被埋沒和國家的衰落。
綜上所述,燕昭王與“食馬者"在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上存在著根本的不同。燕昭王以誠心和實際行動招攬人才,注重與百姓的關系,善于識別和運用人才,最終實現了國家的強盛和復仇的壯舉;而“食馬者”則因短視、傲慢和缺乏識別人才的能力而導致了人才的浪費和國家的衰落。這一對比告訴我們,要成就偉業(yè),就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以誠心和實際行動去招攬和培養(yǎng)人才,做到為賢是舉、唯才是用。
據此概括作答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以后,登上王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納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因此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無力報復。但是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以雪先王之恥,那么就已經是實現了我的愿望。那么,請問先生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么辦?"郭隗先生回答說:“如果大王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么會認為千里的路程很遠呢?”于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拜他為師。這些消息傳開,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也從趙國來了,人才爭先恐后集聚燕國。而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在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士兵們心情舒暢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及三晉趙魏韓聯(lián)合策劃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到國外。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寶物,燒毀齊國宮殿和宗廟。
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月夜舟泊惠山過秦園
清·曹寅
直為梁溪一系船,夜山風露共蒼然。
行來鐘歇空園里,坐覺茶甘秋樹邊。
池影低枝多宿鳥,月明此處卻聞泉。
畦?、倏羁蜏喅J拢瑧稚钕鼣刁尧趫A。
【注】①畦丁:管理花木的園丁。②笠:斗笠。喻指月亮。
游慧山秦園記
清·邵長衡
慧山①諸園,可游者五六,而秦園以勝聞。余自吳閶歸,要友人,艤舟山麓,呼一僮循扉入。時宿雨初霽,落英委蹬②,新禽弄聲。龍山爽氣撲人,眉睫間,蒼翠欲滴。泉虢虢石罅③中,鳴聲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墜于池,皿然崩然。池廣袤可百尺,虹橋蜿蜿,塔影動搖,倏魚跳波。軒閣以十數,皆整潔靚深;竹榻湘簾④、石屏桑髹幾⑤之設,在在不乏。
余嘗謂探山水之勝者,必梯山巖,恒幽壑⑥,嗜奇者快焉,而或病其勞;去而體乎園林,展足見平池小丘,魚鳥親人,而乏巖壑高深之趣。茲游遂兼得之,意甚適。獨哦五言詩六首,志之。暮色蒼然,忽忽猶不欲別。蓋丁巳二月十七日也。
(選自《青門簏稿》,有刪改)
【注】①慧山現稱“惠山”,位于江蘇省無錫市。②蹬:泛指石階。③石罅:石頭裂縫、缺口。④簾:同“簾”。⑤髹幾:涂上漆的木幾。⑥恒幽壑:穿越深谷。
15.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余自吳閶歸
16.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要友人(
)___(2)池廣袤可百尺(
)
(3)皆整潔靚深(
)
(4)必梯山巖(
)
(5)茲游遂兼得之(
)
(6)志之(
)
1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時宿雨初霽,落英委蹬,新禽弄聲。
18.通讀詩文。說說詩與文均選取了哪些景物呈現秦園的。
19.品讀詩文。根據括號中的提示,體會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
(1)直為梁溪一系船,夜山風露共蒼然。(能否改為“皆"?)
(2)暮色蒼然,忽忽猶不欲別。(“猶”字能否刪除?)
20.小語建議用“月明此處卻聞泉"句替換“泉虢虢石罅中,鳴聲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墜于池,皿然崩然”句,認為兩者均寫聞泉。你贊同她的建議嗎?說說想法。
21.比讀詩文。詩中“畦丁款客渾常事,應怪深宵數笠圓"句,與文中“茲游遂兼得之,意甚適”句表達的情感及其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有何異同?
【答案】15.余∕自吳閶∕歸
16.
同“邀”,邀請
大約
都
登,攀登(用梯子登)
最終
記載
17.這時,一宿雨后,天氣放晴,落花堆積(委棄)在石階上,小鳥發(fā)出陣陣啼叫聲。
18.宿鳥,池塘,樹林,泉水
19.(1)不能,“共”是“共同"的意思,寫出了夜山、風露,融合一體,一片蒼茫的景致。而“皆”是“都"的意思,寫出夜山、風露蒼茫的特點,沒有突顯畫面渾然一體的蒼茫感。所以不能替換。
(2)不能。“猶”是還的意思,雖然到了傍晚,作者仍意猶未盡,不愿離開,可以看出秦園的景色宜人,作者陶醉其間,流連忘返,表達了作者對秦園景色的喜愛之情。
20.不贊同。因為原句對泉聲進行具體描寫,把泉聲乍咽乍舒,由小及大的不同特點寫了出來。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更有畫面感,而詩句沒有這個效果,所以不能替換。
21.情感——相同:都抒發(fā)了作者沉醉在秦園山水之間的情感。不同:文還抒發(fā)了登攀高深巖壑的趣味。
方式——前者是間接抒情,嗔怪月夜景色太美,讓人流連忘返;后者是直抒胸臆,秦園兼具山情園趣,寫出了作者輕快舒暢的心情。
【解析】15.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朗讀停頓。作答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來分析。
句意:我從吳地的閶回來。
“余"在句子里做主語,其后應停頓;“自吳閶”在句子里做狀語,“歸"在句子里做謂語,因“自吳閶”和“歸"之間要斷開;
故斷句:余/自吳閶/歸。
16.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句意:邀請朋友。要:同“邀”,邀請。
②句意:池塘寬廣大約有一百尺。可:大約。
③句意:都干凈整潔,深幽靜謐。皆:都。
④句意:必定要攀登山巖。梯:登,攀登(用梯子登)。
⑤句意:這次游覽最終體驗到了這兩種樂趣。遂:最終。
⑥句意:記錄下這次游覽。志:記載。
17.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時:這時。一宿雨:一場夜雨。初霽:天氣放晴。霽:雨后初晴。落英:落花。委:委棄。磴:石階。委蹬:堆積在石階上。新禽:這里指小鳥。弄聲:發(fā)出陣陣啼叫聲。
18.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詩的首聯(lián):“直為梁溪一系船,夜山風露共蒼然"的意思是:只為梁溪河邊系住船,夜晚山間的風露一片蒼茫。這里寫了系船、夜山、風露,營造出寧靜清涼的氛圍。頷聯(lián):“行來鐘歇空園里,坐覺茶甘秋樹邊”的意思是:走來鐘聲停歇在空園里,坐下便覺得秋樹邊的茶水香甜。這里寫了空園、樹,表現了作者在園中品茶的愜意。頸聯(lián):“池影低枝多宿鳥,月明此處卻聞泉"的意思是:池水倒映著低垂的枝條,棲息著許多鳥兒,月明之下卻聽到泉水聲。這里寫了池水、宿鳥、明月、流泉,展現了夜晚秦園特有的寧靜清幽之美;
文中對景物的描寫集中在第二段:“時宿雨初霽,落英委磴,新禽弄聲。龍山爽氣撲人,眉睫間,蒼翠欲滴。泉石罅中,鳴聲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墜于池,皿然崩然。池廣袤可百尺,虹橋蜿蜿,塔影動搖,倏魚跳波。軒閣以十數,皆整潔靚深;竹榻湘簾、石屏髹幾之設,在在不乏”,作者通過寫“宿雨初霽"落英委磴”“新禽弄聲"龍山爽氣”“蒼翠欲滴"泉聲”“池面"虹橋”“塔影"魚跳波”“軒閣"竹榻湘簾”“石屏髹幾"等景物,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寫出了秦園清幽雅致,富有詩情畫意,這里寫到的景物有:宿雨、落英、新禽(鳥)、龍山、泉、池、魚、軒閣、竹榻、湘簾、石屏、髹幾等。
綜合以上可知,詩與文均選取了鳥,池塘,樹林,泉水來呈現秦園
19.本題考查詞語的表達效果的分析。
①“共”不能改為“皆"。因為在這里,“共”的意思是“共同"。共字用來形容夜晚的山風和露水與山的蒼茫之色,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營造出一種寧靜清涼的氛圍。而“皆”字通常用來表示全部、都,它并不能表達出夜山風露與蒼然之間的交融和共同作用的效果。所以,“共"字在這里更好地傳達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意境,所以“共”不能改為“皆"。
②“猶”字不能刪除。在這里,“猶"的意思是“還”?!蔼q"字用來表達作者在暮色蒼然之中,還舍不得離開秦園的情感,它強調了作者對秦園美景的留戀和不愿離別的情緒,突出強調了作者內心的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去掉“猶”字,句子的情感表達就會變得較為平淡,無法準確傳達作者對秦園的深厚感情。所以,“猶"字在這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句子的情感更加豐富和深刻。
20.本題考查句子的表達效果的分析。作答時應先表明不贊同,然后從句子運用的手法以及描繪的內容和傳達出的意境等來進行分析。
原文中“泉石罅中,鳴聲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墜于池,皿然崩然”,通過一系列的動態(tài)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泉水從石縫中流淌出來,聲音時斷時續(xù),時而幽靜,時而洪亮,最后落入池中的情景。這種描寫不僅傳達了泉水的聲音,還通過聲音的變化描繪出了環(huán)境的幽靜和動態(tài)之美,讓人如同置身于真實的境界中。
而詩中的“月明此處卻聞泉"雖然也寫了聞泉,但更多的是通過“月明”這一靜態(tài)的景象來襯托泉聲,突出了夜晚的寧靜和泉水的清澈。這句話更多的是在表達作者在月夜中聽到泉聲的寧靜感受,而不是像原文那樣詳細描繪泉水流淌的聲音和過程。
因此,原文中的描寫更加豐富和生動,能夠給人以更直觀的感受,而詩中的句子則更側重于表達作者的情感體驗。原文的描寫更能體現出秦園景色的美麗和作者對這種美景的喜愛。
21.本題考查理解內容和比較閱讀。作答時從情感和寫作手法兩個角度來分析。
情感上:詩中“畦丁款客渾常事,應怪深宵數笠圓"的意思是:園丁待客本是尋常事,應責怪深夜月亮圓又圓。這兩句都表達了作者對秦園的喜愛和滿意。詩中“畦丁款客渾常事”體現了作者對園丁熱情款待的感激,而“應怪深宵數笠圓"則通過嗔怪月夜景色太美,間接表現深夜在園中流連忘返,對秦園美景的留戀。
文中“茲游遂兼得之,意甚適”通過總結這次游覽的體驗,寫出作者在這次游覽中兼得了探山水之勝和體園林之趣,其中探山水之勝重點提到了攀登山巖的樂趣,并表明對此感到非常滿意和舒適,直接表達了作者對秦園美景的喜愛,沉醉在秦園山水之間的情感。
綜合以上可知,在情感上,詩文都通過對秦園美景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沉醉在秦園山水之間的情感,乙文除此之外還抒發(fā)了攀登山巖的樂趣。
方式上:這首詩通過描述園丁款待和夜晚的景象,以及使用“渾常事"和“應怪”等詞語,作者間接表達了自己對秦園的喜愛和對深夜留戀的自我調侃。文中情感抒發(fā)更直接、明確。作者直接使用了“意甚適"這樣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在秦園游覽時的愉悅和滿足,情感表達更為直接。
綜上所述,詩與文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在于都對秦園的喜愛和滿意進行了表達,不同點在于詩中的情感抒發(fā)更為含蓄間接,而文中的情感抒發(fā)則更為直接明確。
【點睛】參考譯文:
慧山這里有五六處可以游覽的園林,其中以秦園最為出名。我從吳地的閶回來,邀請朋友,在艤舟山腳下,叫了一個小仆人引導著我們順著門進入。當時,一場夜雨剛停,地上的落花堆積在石階上,新生的鳥兒在鳴叫。龍山的清新氣息迎面撲來,眼前一片郁郁蔥蔥,仿佛就要滴下來。泉水從石頭縫隙中潺潺流出,水聲時斷時續(xù),中斷的聲音顯得幽深,流暢的聲音則如溪水的樣子;泉水落入池塘,發(fā)出清脆的破裂聲。池塘寬廣大約有一百尺,虹橋蜿蜒曲折,塔影在水中搖曳,魚兒在水中躍動。這里有十幾座亭臺樓閣,都干凈整潔,深幽靜謐;竹榻、湘簾、石屏、涂漆的幾案等陳設,一應俱全。
我曾經說過,那些探尋山水美景的人,必定要攀登山巖,穿越幽深的山谷,那些喜歡奇特景象的人會感到快樂,但也有人會因為勞累而感到痛苦;而離開山地,來到園林中,腳踏實地,只見到的都是平坦的池塘和小丘,魚兒鳥兒親近人類,但卻缺少了高山深谷的趣味。這次游覽最終體驗到了這兩種樂趣,心情非常舒適。我獨自吟誦了六首五言詩,記錄下這次游覽。夜幕降臨,我仍舍不得離開。這原來是是二月十七日的丁巳年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蘗①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禮也者,義之實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jié)也,協(xié)于藝,講于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②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③也;講之于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
(選自《禮記·禮運》,有刪改)
【注】①蘗niè:釀酒的曲。②耜sì:古代一種用于翻土的農具。③耨nòu:除草。
22.請根據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詞句方法提示釋義
父子篤成語推測法:情深意篤(1)
大臣法語境推測法(2)
國之肥也字典查詢法:①胖,跟“瘦”相對②寬大,形容衣物方面③富裕④肥料(3)
(寫序號)
四體既正課內遷移法: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記》)(4)
2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人之大端也
何陋之有(《陋室銘》)
B.故禮之于人也
達于漢陰(《愚公移山》)
C.猶耕而弗種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D.以樂為御
中峨冠而多髯為東坡(《核舟記》)
24.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停頓。(限劃兩處)
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2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26.本文首先論述了
的重要性,然后運用
論證,從禮義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強盛等三個角度的重要性,層層遞進,最終達到“大順”的境界。
【答案】22.
深,深厚;
守法;
③;
已經,以后
23.C
24.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25.(1)所以治理國家而不依據(用、按照)禮,就好比不用農具耕田。(“故"以”“猶")(2)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親”“子")
26.
禮義對于做人
比喻
個人健全
家庭和諧
【解析】2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1)情深意篤: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篤:深,深厚。根據成語推測法,推測“父子篤”的“篤"也是此意,父子篤:父子感情深厚。
(2)根據語境推測法,“大臣法”與后面“小臣廉"相對應,強調大臣能夠遵守法規(guī)。大臣法:大臣守法。法:守法。
(3)根據字典查詢法,推測“肥”為③富裕,代入句中,國之肥也:這是國家的富足。語義通順,符合語境,故選③。
(4)既出,得其船: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既:已經,以后根據課內遷移法,推測“四體既正"的“既”也是此意,四體既正:四肢健全。既:已經,以后。
2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
A.結構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
B.介詞,對于/動詞,到;
C.相同,都表示轉折,可譯為“卻";
D.動詞,作為/動詞,是;
故選C。
2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
本句句意:士用信相互考察,百姓用和睦相互守護,這是天下的富足?!笆恳孕畔嗫肌迸c“百姓以睦相守"都是獨立的主謂句,且句式一致,兩者之間應斷開,“天下之肥也”是判斷句。故斷句為: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2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治:治理。以:用。耜:古代翻土的農具。
(2)故:所以。親:意動用法,以……為親。子:意動用法,以……為子。
2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第一空,由“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可知,本文首先論述了禮義對于做人的重要性;
第二空,由“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蘗"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等可知,將禮比作酒曲、耒耜等,運用比喻論證;
第三空,由“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可知,禮義能讓人的身心達到健全的狀態(tài);
第四空,由“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可知,禮義能促進家庭中父子關系篤厚、兄弟關系和睦、夫婦關系和諧。
【點睛】參考譯文:
禮義,是人的重要準則,是用來講求誠信、促進和睦,從而鞏固人肌膚的結合、筋骨的約束的。所以禮對于人,就好像釀酒要有酒曲一樣,君子重視禮,小人輕視禮。所以,禮是義的實質。義是區(qū)分技藝的標準、仁德的節(jié)度,與技藝相協(xié)調,與仁德相符合,做到這些的人就強大。仁,是義的根本,是順從的主體,做到這些的人就尊貴。所以治理國家不用禮,就好像沒有耒耜而去耕田;推行禮不依據義,就好像耕田卻不播種;推行義而不通過學習來講究,就好像播種了卻不除草;通過學習來講究義卻不與仁相結合,就好像除草了卻不收獲;與仁相結合卻不安于樂,就好像收獲了卻不吃;安于樂卻不達于順,就好像吃了卻不能長胖。四肢健全,肌膚豐滿,這是人的富足。父子感情深厚,兄弟和睦,夫婦和諧,這是家庭的富足。大臣守法,小臣廉潔,官職有序,君臣相互匡正,這是國家的富足。天子把德當作車,把樂當作駕車的人,諸侯用禮相互交往,大夫用法相互排序,士用信相互考察,百姓用和睦相互守護,這是天下的富足。這叫做大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尊德性而道學問
今且只將“尊德性而道學問"為心,日再求于學問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義亦是博文約禮①,下學土達②。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每日須求多少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③,此德性上之益;讀書求義理,編書須理會有所歸著④,勿徒寫過;又多識解前言往行⑤,此學問上益也。勿使有俄頃閑度,逐日似此,三年⑥庶幾有進。
(選自《橫渠文集》)
[注]①博文約禮:廣求學問,恪守禮法。②下學上達:學習人情事理,認識自然法則。③少不善:這里指薄弱的缺點。④理會有所歸著:指領會書籍的最終目的。⑤前言往行:前人的言和行。⑥庶凡:差不多。
任務一:通讀文本識句讀
27.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
任務二:逐字落實明句意
28.參考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只寫詞義。
文言語句方法借鑒釋義
有所背否【成語推斷法】背信棄義背:
安得不長【因音辨義法】cháng[×]zhǎng[√]長:
每日須求【查閱字典法】①尋求;②選擇;③感應。求:
勿徒寫過【詞語推斷法】徒勞徒:
2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于德性有所懈否?
(2)此學問上益也。
任務三:聯(lián)讀分析知主旨
30.選文中“尊德性"與“道學問”和鏈接材料中“教"與“學”,各自之間是什么關系?請聯(lián)系文本分析。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札記·學記》)
【答案】27.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
28.背:違反;長:增長;求:尋求;徒:白白地。
29.(1)在道德品性上有所懈怠嗎?
(2)這是學問上的好處。
30.選文中的“尊德性"與“道學問”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尊重道德品性能夠促進學問,學問的深入也能夠加深道德品性?!峨m有佳肴》中“學"與“教”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學相長"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過程:一方面,“學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強"。
【解析】2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用這樣的警言激勵(自己)一年,(學問)怎么會不增長呢?
故斷為: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長。
28.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思。
(1)“背信棄義”意思是:違背諾言,不講道義;背:違背?!坝兴撤?句意:有所違反嗎?背:違反。
(2)根據“因音辨義法”判斷,讀作“zhǎng"?!鞍驳貌婚L”句意:(學問)怎么會不增長呢?長:增長。
(3)根據“查閱字典法"判斷選①。“每日須求”句意:每天應該尋求。求:尋求。
(4)“徒勞"意思是:白費心力。“勿徒寫過”句意:不要白白地寫過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隧道回填土質量控制方案
- 小學五年級英語上冊Unit6單元重難點知識速記與巧練(含答案)
-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與修復方案
- 臨時水泥攪拌站安裝與管理方案
- 糖皮質激素藥理作用112課件
- 水的分層與融合課件
- 水電站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水電氣安全知識培訓總結課件
- 2025版燃氣供應及節(jié)能改造合同模板
- 2025版:人力資源居間費合同范本
- 醫(yī)務人員職業(yè)道德準則(2025年版)全文培訓課件
- 大型養(yǎng)路機械司機(打磨車)高級工技能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端子鉚壓標準規(guī)范
- csc服務分包考試
- 高級(三級)育嬰師理論試題-附答案
- YY 0271.1-2016牙科學水基水門汀第1部分:粉/液酸堿水門汀
- GB/T 30146-2013公共安全業(yè)務連續(xù)性管理體系要求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
- 美育PPT精選文檔課件
- 醫(yī)院介入手術病人護送交接流程
- 農機職業(yè)技能競賽農機修理工理論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