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禁止生物武器_第1頁
4.3禁止生物武器_第2頁
4.3禁止生物武器_第3頁
4.3禁止生物武器_第4頁
4.3禁止生物武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3禁止生物武器核心素養(yǎng)分析生物武器傳播模型,培養(yǎng)理性思考與批判能力?科學思維?生命觀念理解生態(tài)平衡的脆弱性,增強對生命的尊重與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樹立生物技術倫理觀,探討科技發(fā)展與社會福祉的關系

思政目標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在疫情防控期間,向眾多國家分享抗疫經驗和物資.理解生物安全對國家的重要性,培養(yǎng)愛國情感與社會責任感理解中國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中的貢獻01生物安全問題無國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如在應對全球性傳染病時,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抗疫,讓學生明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于應對生物安全挑戰(zhàn)的重要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02學習《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認識中國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中的角色與貢獻,增強國際視野學習《禁止生物武器公約》03歷史篇:血色記憶一、血色記憶731部隊,全名為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是侵華日軍假借研究內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為名,實則使用活體中國人、朝鮮人、聯(lián)軍戰(zhàn)俘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100部隊,對外稱“關東軍軍馬防疫給水部”,駐扎在吉林省長春市郊區(qū)的孟家屯,主要研究的是針對動物、植物和人畜并用的細菌武器。鼻疽菌、炭疽熱菌、牛瘟菌、斑駁病被確定為主要的進攻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侵華日軍就組建了從事細菌戰(zhàn)的731部隊和100部隊,并在我國領土上修建了幾十座細菌武器工廠,大量培養(yǎng)鼠疫、霍亂、傷寒和炭疽等一系列致命的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為了檢驗生產出來的細蔭武器的效能,侵華日軍曾用數(shù)千名中國人做實驗。他們還曾在我國20多個地區(qū)使用了細菌武器,造成幾十萬老百姓死亡。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期間,美國散布了大量的天花病毒,使約3500人患上天花,約350人死亡。1952年初,美軍又在志愿軍控制區(qū)投下了細菌彈,散布了大量蒼蠅、跳蚤等昆蟲。經我國軍事醫(yī)學專家鑒定,這些昆蟲帶有可引起鼠疫、霍亂、傷寒、痢疾、腦膜炎和回歸熱等疾病的10多種致病菌。隨后,美軍又將細菌戰(zhàn)擴大到我國東北的撫順、安東、鳳城、寬甸和臨江等地??萍计荷镂淦?/p>

舊稱細菌武器:

生物武器以生物戰(zhàn)劑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統(tǒng)稱為生物武器,是生物戰(zhàn)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

二、生物武器的定義古今戰(zhàn)爭中的生物武器古代案例公元前600年,斯基泰人將尸體拋入敵軍水源,引發(fā)疾病,這是最早記錄的生物武器使用案例之一。中世紀應用14世紀,蒙古軍隊圍攻卡法城時,將鼠疫患者尸體投擲入城,導致鼠疫在歐洲蔓延,史稱黑死病。二戰(zhàn)時期日本731部隊在侵華戰(zhàn)爭中,使用細菌武器,如鼠疫、霍亂等,對中國軍民造成巨大傷害。現(xiàn)代警鐘:炭疽襲擊事件2001年秋,恐怖分子把含有炭疽桿菌粉末的信件郵寄給某國的多個新聞媒體辦公室以及兩名參議員,結果導致至少22人被感染(其中5人死亡)的嚴重后果。有生物學家指出,這些粉末是“武器級”的,它使整個國家乃至全世界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恐慌之中。古今戰(zhàn)爭中的生物武器1、種類:包括____________類、_________類和生化毒劑類。致病菌病毒2、特點:①致病能力強,攻擊范圍廣;②可以直接或者通過食物、生活必需品和帶菌昆蟲等散布,經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等侵入人、畜體內。三、生物武器的種類及特點炭疽桿菌病菌四、生物武器的危害炭疽熱病毒炭疽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可以感染人及一些食草動物,死亡率可達50%以上。炭疽桿菌在不利的生長環(huán)境下可形成芽孢,具備極強的抵抗力和生存力。英國政府在90年代整理二戰(zhàn)德國間諜器材時,發(fā)現(xiàn)了47年前德國間諜攜帶的裝有炭疽芽孢的玻璃管,其中的炭疽芽孢依然存活。只要0.001mg炭疽桿菌就能引發(fā)炭疽病。①鼠疫耶爾森菌病菌

敗血型鼠疫又稱暴發(fā)型鼠疫,患者多在發(fā)病后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能高達100%。鼠疫患者皮膚大面織出血、瘀斑、壞死,死后尸體呈紫黑色,故稱“黑死病”。在20世紀的幾場戰(zhàn)爭中,鼠疫桿菌是經常露面的生物武器。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肺鼠疫是鼠疫中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②鼠疫耶爾森菌再次提示:接下來的兩頁有感染者的圖片插入,請先做好心理準備哦??!鼠疫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甲類傳染病。天花病毒與天花

病毒天花病毒

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是一種DNA類病毒,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唯一一個傳染病。傳染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患者發(fā)病時出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頭痛及全身酸痛等癥狀,三至五天后開始出疹,并引發(fā)肺炎、全身器官衰竭等。

現(xiàn)今,年輕人普遍都沒有接種天花疫苗,如果用天花病毒作為生物武器,后果不堪設想

③利用轉基因技術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

①人類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種致病菌②無藥可醫(yī)利用轉基因技術基因重組的致病菌④五、生物武器的影響生態(tài)影響導致特定物種大量死亡,破壞食物鏈和生態(tài)平衡。通過基因污染影響生物多樣性。環(huán)境危害生物武器殘留的毒素或病原體在環(huán)境中長期存在,持續(xù)危害土壤、水源及人類健康。導致復雜的生態(tài)修復工作和高昂的恢復成本。法律與倫理問題使用生物武器違反國際法,觸及倫理道德底線。對生命權和自然權利構成嚴重威脅。還可能導致大規(guī)??只藕托睦韯?chuàng)傷,社會秩序混亂,長期影響社會穩(wěn)定生物武器殘留的毒素或病原體在環(huán)境中長期存在,持續(xù)危害土壤、水源及人類健康。法制篇:國際公約六、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約01公約簽訂時間1972年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簽訂02公約主要目標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研發(fā)、生產及儲存。03成員國增長自公約生效以來,成員國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04當前成員國數(shù)至2023年已超過180個國家加入。05國際社會共識展現(xiàn)國際社會對禁止生物武器的廣泛共識與承諾。06面臨挑戰(zhàn)核查機制的缺失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仍構成挑戰(zhàn)。六、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約1984年11月,我國也加入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中國在任何情況下不發(fā)展、不生產、不儲存生物武器,并反對生物武器及其技術和設備的擴散。不論在何種情況下,生物武器的生產、儲存和使用都將對受害國的民眾,以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造成極度的恐慌和致命的危害。行動篇:大國擔當中國抗疫時間軸2019年末,新冠疫情在中國武漢初現(xiàn)端倪。20年1月23日,武漢果斷封城,全國迅速響應,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疫情初發(fā)與響應12020-2021年,全國各地醫(yī)護人員馳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迅速建成。中國科研團隊加速疫苗研發(fā),為抗疫提供有力支撐。艱苦奮戰(zhàn)與攻堅22022-2023年,中國進入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階段,因時因勢優(yōu)化調整防控措施。最終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常態(tài)化防控與成果3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第一時間分享病毒信息,助力全球抗疫,向多國提供疫苗和醫(yī)療物資。中國抗疫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寶貴借鑒,展現(xiàn)大國擔當與責任。中國擔當:抗疫彰顯大國責任責任篇:青春使命通過校園宣傳欄、校報等形式,普及生物安全知識。開展生物安全知識競賽、主題班會等活動,增強學生生物安全意識,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維護校園生物安全。校園行動:生物安全從我做起組織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區(qū)、學校,宣傳生物安全知識,通過科普講座、宣傳海報等形式,提高公眾生物安全意識。傳播科學知識。社會參與:青年志愿者在行動到社會中去

搜集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細菌戰(zhàn)給我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參觀軍事博物館或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了解更為具體的情況。習題練習1.生物武器種類多樣,下列不太可能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是(

A.病毒

B.毒品

C.致病菌D.生化毒劑

B

2.利用轉基因技術制造的新型致病菌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其原因不包括(

)A.人體不會對它們產生免疫反應B.它們可能具有超強的傳染性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