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總復習:大氣運動_第1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大氣運動_第2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大氣運動_第3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大氣運動_第4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大氣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大氣運動

『必備知識落實基礎性

一、大氣熱力環(huán)流

1.原理

地面冷熱不均f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f同一水平面上產(chǎn)生生生差一大

氣的水平運動。

2.形成過程

⑴用箭頭在圖中標出大氣運動的方向,并填寫形成過程。

上空空氣密度減

小,形成低氣壓

等壓面下凹

近地面空氣收縮

下沉

近地面空氣密度

增大,形成高氣

房廠等壓面上凸

⑵將圖中A、B、C、D四地按氣壓高低排序。

提示:B>A>D>Co

(3)判斷下列關于熱力環(huán)流中的“溫壓”和“風壓”關系表述的正誤。

①下墊面溫度低的地方形成低壓,溫度高的地方形成高壓。(義)

②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J)

③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的氣壓形式與對應高空是相同的。(X)

④在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氣壓升高。(X)

⑤無論是近地面還是高空,高壓總是比低壓的氣壓高。(義)

⑥高壓和低壓總是在同一水平面相對而言的。(J)

熱力環(huán)流形成中的“兩運動兩差異”

⑴垂直運動:近地面熱氣流上升,冷氣流下沉。

⑵水平運動: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⑶近地面氣壓差異:冷高壓,熱低壓。

⑷垂直方向氣壓差異:垂直方向上近地面與高空高低壓相反,但高空氣壓低于

近地面。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2.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作用力

項目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

方向與風向相反

指向低壓南半球向左偏

由氣壓梯度決定(等壓隨風速增大而增大,隨緯度升與下墊面狀況

大小

線疏則小,密則大)高而增大有關

3.高空風和近地面風

F|hPahPaFi

?風向

——|-------------4941008——

b—^風向

------T------------4961010—

F3

F2

圖1圖2

⑴判斷上面兩幅圖中Fi、F2、F3的名稱。

提示:Fi為水平氣壓梯度力,F(xiàn)2為地轉(zhuǎn)偏向力,F(xiàn)3為摩擦力。

⑵判斷圖1、圖2兩幅圖所在的半球,并說明判斷依據(jù)。

提示:北半球。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向右偏轉(zhuǎn)(或地轉(zhuǎn)偏向力在風向

的右側(cè))。

(3)兩幅圖中圖2示意近地面風,風向與等壓線斜交。圖1示意高空風,風向與

等壓線平行。

關鍵能力提升綜合性口

考點一大氣熱力環(huán)流

典例導悟--------------------■

(2022?廣東卷)汞是一種易揮發(fā)的重金屬元素,大氣汞主要以氣態(tài)形式存在。

南嶺周邊省級行政區(qū)域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yè)分布區(qū)。在南嶺國家森林

公園某山頂附近監(jiān)測得知,該地大氣汞含量日變化明顯,最高值在午后出現(xiàn);秋

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高且變幅大。據(jù)此完成(1)?(2)題。

⑴導致該地大氣汞含量在午后出現(xiàn)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①對流雨多發(fā)②谷風環(huán)流較強③植被蒸騰較弱④地面蒸發(fā)旺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⑵該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變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氣更頻繁

C.準靜止鋒更加強盛D.植被的覆蓋度更低

[思維培養(yǎng)9

第⑴題:

午后一氣溫高一地面

汞是一種易揮蒸發(fā)旺盛T土壤中的

大氣汞含文

字發(fā)的重金屬元汞元素易揮發(fā)

量最高值一

素,大氣汞主

出現(xiàn)在午信

息要以氣態(tài)形式午后谷風強一將山谷

后的原因

存在有色金屬冶煉企業(yè)的

含汞廢氣帶到山頂

第⑵題:

大氣汞的主要秋冬季節(jié)南下冷空氣

秋冬季

來源:南嶺周更頻繁,將湘贛等省

大氣汞文綜

字邊省區(qū)是我國合區(qū)的企業(yè)排放的大氣

含量變

信'重要的有色金分’汞帶到此地,南下冷

幅大的

息屬冶煉企業(yè)分析空氣不穩(wěn)定,故此處

原因

布區(qū)大氣汞含量變幅大

【我的解答q(i)c(2)B

核心突破

度被Q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

;四地氣壓甲>乙>丙〉??;

近地面空氣膨;高空空氣因近

脹上升,在高,地面空氣冷卻

空聚積,空氣收縮下沉,空

密度增大,形1氣密度減小,;

成高壓,等壓形成低壓,等;

:壓面凸向低處;

面凸向高處I__________

,近地面空氣的;

近地面空氣受

熱膨脹上升后,;冷卻收縮下沉1

空氣密度減小,1使近地面空氣:

;密度增大,形;

形成低壓,等

1成高壓,等壓:

壓面凸向低處,面凸向高處;

;四地氣溫乙〉甲>丙>丁i

1.“一個關鍵”

“一個關鍵”是確定近地面兩地點的冷熱不均狀況。

⑴同一性質(zhì)的下墊面考慮緯度差異。一般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

⑵不同性質(zhì)的下墊面考慮熱容量差異。地球表面熱容量大的地點白天氣溫較低,

夜晚氣溫較高;熱容量小的地點白天氣溫較高,夜晚氣溫較低。

2.“四個步驟”

⑴熱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熱,空氣上升;近地面冷,空氣下沉。

⑵熱低壓、冷高壓——近地面熱的地方形成低壓,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壓。

⑶近地面和高空氣壓性質(zhì)相反——近地面為高壓,其高空為低壓;近地面為低

壓,其高空為高壓。此處高壓、低壓是相對同一水平面其他地方而言的。

(4)水平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

圉破口自然界中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現(xiàn)象

1.海陸風

(1)成因分析——海陸的熱力差異是前提和關鍵。

海風:白天,陸地比海洋

增溫快,近地面陸地氣壓

二>低于海洋,風從海洋吹向

陸地

(2)影響與應用。

海陸風使海濱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風

⑴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

升溫快,氣流上升,氣壓低,谷降溫快,氣流下沉,氣

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壓高,冷空氣沿山坡下滑,

谷風形成山風

(2)影響與應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nèi)形成逆溫層,大氣穩(wěn)定,

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地區(qū)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業(yè)。

3.城市風

⑴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熱島形成:城市居民熱島環(huán)流的形成:空

生活、工業(yè)和交通「.具釋―氣在市區(qū)上升,在郊

放大量的人為熱,導致市n區(qū)下沉,近地面風由

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郊區(qū)吹向市區(qū)

(2)影響與應用。

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nèi),而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

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

對點訓練.

考向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

(2022?全國乙卷)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陸風明顯。下圖示意當

日該市不同高度的風隨時間的變化。據(jù)此完成1?2題。

高度/m

1ooo-l/「[rF\」“l(fā)//人

500-廣6F////、、一//

150-->/\/J一,

1357911131517192123時

1.當日在觀測場釋放一只氫氣球,觀測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飄,然后逐漸

轉(zhuǎn)向西南。釋放氣球的時間可能為()

A.1時B.7時

C.13時D.19時

2.據(jù)圖推測,陸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B.東南方

C.西南方D.西北方

l.C2.D解析:第1題,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故釋放氣球后氣球在垂

直方向上會上飄,在水平方向上會受大氣水平運動——風的影響,先向北飄,故

當時風向為偏南風;隨著海拔的上升,氣球再轉(zhuǎn)向西南,故隨后應受東北風的影

響飄向西南。由圖可知,13時該地近地面吹偏南風,隨著海拔的上升吹東北風;

1時、7時、19時和該風向不對應。C正確。第2題,由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可知,

海邊白天吹海風,夜間吹陸風。根據(jù)海陸風形成的原理,對圖進行分析,夜間到

清晨陸地氣溫低,應該為高壓,此時近地面風向整體自北向南,說明陸地偏北。

下午氣溫較高時,陸地升溫快為低壓,海洋氣溫低為高壓,近地面風從海洋吹向

陸地,即從東、南方向吹向陸地。綜上所述,故推斷陸地總體在海洋的西北方向。

D正確。

考向2熱力環(huán)流的典型案例

(2024?廣東一模)香港島的建筑多臨山而建。研究表明,在無背景風干擾的

情況下,建筑外墻增溫降溫快,形成近垂直方向的墻體流,配合山谷風能實現(xiàn)較

好的通風效果。據(jù)此完成3?4題。

3.白天,墻體流促進通風的機制在于()

①外墻附近比樓棟之間升溫快

②高樓層比低樓層外墻升溫快

③外墻附近比山坡升溫快

④近山樓棟比遠山樓棟外墻升溫快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有利于利用山谷風和墻體流改善通風效果的措施是()

A.降低整體樓棟的高度B.樓棟之間緊湊布局

C.降低近山樓棟的高度D.樓棟表面覆蓋綠植

3.A4.C解析:第3題,白天墻體受到太陽輻射而增溫,外墻附近比樓棟之間

升溫快,墻體附近的氣流上升,形成空氣流動,①正確;高樓層比低樓層接收到

的太陽輻射更多,外墻升溫更快,墻體附近的氣流上升,形成空氣流動,②正確;

山坡受熱狀況受坡向、坡度、高度、植被覆蓋率等因素影響,不一定比墻體升溫

快,因此墻體附近與山坡升溫快慢的對比不一定成立,③錯誤;近山樓棟與遠山

樓棟的外墻接收太陽輻射的情況取決于太陽高度角、樓棟方位等因素,不一定有

近山樓棟比遠山樓棟外墻升溫快的情況,④錯誤。故選A。第4題,利用山谷風

和墻體流改善通風效果,關鍵在于合理利用自然氣流,避免建筑物阻擋或干擾氣

流運動,降低整體樓棟的高度可能會減少建筑對風的阻擋,但也可能降低建筑的

使用效率和空間利用率,A錯誤;樓棟之間緊湊布局會增加建筑間的相互遮擋,

不利于氣流的流動和通風,B錯誤;降低近山樓棟的高度可以減少它們對山體附

近氣流運動的阻礙,使得山谷風更為順暢地通過,同時也有助于墻體流的形成和

通風效果的改善,C正確;樓棟表面覆蓋綠植雖然有助于改善環(huán)境質(zhì)量和降低溫

度,但對改善通風效果的影響較小,不是主要措施,D錯誤。故選C。

考點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典例導悟.

(2022?山東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區(qū)頻繁受冷空氣影響。下圖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

氣南下過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甲處南北兩側(cè)的

氣壓梯度較大。

下圖示意M點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壓線分布及空氣質(zhì)點的瞬時受力平衡情況。在

圖中用->畫出M點風向。

[思維培養(yǎng)畢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

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

調(diào)運壓;北半球,近地面風

據(jù)

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區(qū)為根

知識

同基礎上向位偏轉(zhuǎn);風向摩擦摩

點與地轉(zhuǎn)偏向力垂直,與力,力

風,摩擦力方向相反,魚為可

向地轉(zhuǎn)出

圖像一H與等壓線垂直,應為偏向向

港武水平氣壓梯度力力

[我的解答q

核心突破

???------------------------------■

角0等壓線圖中風向的判斷——作圖法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

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

半球)偏轉(zhuǎn)30。?45。(高空風則偏轉(zhuǎn)90。),畫出實線箭頭,即經(jīng)過該點的風向。如

下圖所示(北半球):

畫6目風力大小的分析

等壓線圖(單位:hPa)

圖1

圖2

1.等壓線圖中風力的判定

同一等壓線圖上,等壓線密集,風力大;等壓線稀疏,風力小,如圖1甲處風力

大于乙處。

2.風向和風力隨海拔的變化原理分析

隨著海拔升高,空氣運動所受的摩擦力變小,故風速增大,風向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

響增大,北半球風向逐漸向右偏轉(zhuǎn)(如圖2所示),南半球風向逐漸向左偏轉(zhuǎn)。

對點訓練.

考向1影響風向的作用力

1.(2022?浙江1月卷)下圖為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圖,圖中箭頭表示甲地風向及受

力情況。表示摩擦力的箭頭是()

C.cD.d

D解析: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壓線切線,應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

與水平氣壓梯度力相差約30。,大致由高壓指向低壓,為風向;c垂直于風向,

應為地轉(zhuǎn)偏向力;d與風向相反,應為摩擦力。

考向2風向的判斷

(2022?浙江6月卷)下圖為北半球某地某季節(jié)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圖,

甲、乙、丙為該地三個不同高程面。據(jù)此完成2?3題。

1021,02,0緯向

一\,―風速/(nrsf

對流

層頂

丙緯向

201001020風速/(nrs“)

2.能正確反映圖中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的地點位于()

高度/km高度/km

30-30-

20-20

10-10-

0

0°30°N60°N90°N0°30°N60°N90°N

春季夏季

高度/km高度/km

30

20-20-

10-10-

0

0°30°N60°N90°N0°30°N60°N90°N

秋季冬季

圖例等需早正負值分別代表

緯向不同方向

A.春季的低緯度B.夏季的中緯度

C.秋季的中緯度D.冬季的高緯度

3.最接近該地甲、乙、丙三個高程面上風向、風速的是()

A.①

C.③D.@

2.B3.C解析:第2題,此題可采用特征值法分析,讀圖可知,該地緯向風速

在對流層頂高度處為20―30米/秒,在圖示高度最高處,風向相反,風速約為

10米/秒,圖解如下:

秋季冬季

圖依1/10、.-io、等風速線/正負值分別代表

'(m-s->)緯向不同方向

僅有夏季的中緯度符合圖示風向風速分布情況,B正確。第3題,由圖可知,由

丙到乙到甲,風速在增加,緯向風是沿緯線方向的風,即東西向的風,①圖中丙

為北風,②圖中丙為偏南風,④圖中丙為南風,均沒有明顯的緯向風速,A、B、

D錯誤;③圖中三地風向差異小,乙、丙為西南風,甲為西風,最接近材料中圖

的情況,C正確。

課時質(zhì)量評價(八)

一、選擇題

(2023?浙江1月卷)當空氣經(jīng)過較暖的下墊面時,底部的大氣增溫形成比周

邊溫度高的“熱泡”,并不斷向上運動,這是一切對流現(xiàn)象的基礎。“熱泡”超

過凝結(jié)高度就會形成云層,海面上的云層在夜間常常會發(fā)生強烈對流,形成雷雨

天氣。下圖為甲地下墊面附近“熱泡”上升運動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2題。

圖度/m

800-1-

0?力熱泡2

下墊面

0200400600長度/m

圖例病等溫線高于周邊環(huán)境的溫度/七

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氣壓系統(tǒng)控制,則符合圖示“熱泡”運動的

等壓線分布是()

南半球北半球

,a、等壓線數(shù)值a>b>c>d

A.①B.②

C.③D.④

2.造成夜間海面上云層強烈對流的原因有()

①云底接受海面輻射,降溫慢

②云頂長波輻射,冷卻劇烈

③云底向下墊面輻射,降溫慢

④云頂水汽蒸發(fā),冷卻劇烈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D2.A解析:第1題,1000米之下有兩個熱泡,受到相同氣壓系統(tǒng)控制說

明甲地的風向既要滿足熱泡1時的西北風,又要滿足熱泡2時的偏西風,根據(jù)圖

示的等壓線數(shù)值大小關系,①圖中的甲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是由東北指向西南,

結(jié)合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右偏應形成偏東風,既不是西北風也不是偏西風;②圖中

甲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結(jié)合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左偏應形成偏東

風;③圖中甲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由東南指向西北,結(jié)合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右

偏形成偏南風,而在熱泡1時風向需要是西北風;④圖中甲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方

向由西北指向東南,熱泡1時,結(jié)合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響應是

西北風(偏西風),在熱泡2時遠離地面,摩擦力較小的情況下,結(jié)合南半球地轉(zhuǎn)

偏向力左偏應形成西南風,西南風屬于偏西風,符合題意。第2題,大氣的主栗

熱量來源是地面輻射,云層底部更接近地面輻射,受海面輻射的影響,降溫慢;

云頂遠離地面,大氣的長波輻射散熱快,冷卻劇烈;云底向下墊面輻射說明下墊

面氣溫低,對流運動微弱,不符合題意;云頂海拔高,氣溫低,水汽不易蒸發(fā)。

(2024?汕尾模擬)海陸風是風向隨晝夜變化的小尺度大氣熱力環(huán)流系統(tǒng)。下

表示意浙江冬季海邊三地(海岸線基本呈南北走向)氣象測站平均數(shù)據(jù),測量時季

風較弱。據(jù)此完成3?4題。

項目測站1測站2測站3

觀測時間北京時間13:30北京時間4:30

風向及風速東南風,4.9米/秒西南風,1.9米/秒西北風,2.5米/秒

3.符合測站3情況的有()

①時間可能是4:30②時間可能是14:30

③是陸風④是海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如果測站2和測站3測量時間相同,則下列推測合理的有()

①測站2附近植被更高大稠密

②測站3附近地形起伏更大

③測站2西側(cè)有較大面積的湖泊

④測站3西側(cè)有較大的城市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C4.C解析:第3題,此處位于浙江,冬季盛行西北風,白天吹海風,夜晚

吹陸風。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測站3吹西北風,由陸地吹向海洋,符合夜晚陸風。故

選C。第4題,結(jié)合上題分析可知,測站2和測站3此時都是夜晚,均吹來自陸

地的陸風,但測站2風速小于測站3,可能是測站2西側(cè)存在較大面積的湖泊,

使陸風減弱,也可能是測站2附近植被更高大稠密,增大摩擦力,從而減弱陸風。

故選C。

(2024?揭陽模擬)等壓線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氣壓梯度的大小,等壓線越密集,

氣壓梯度越大。讀某年11月9日6時某區(qū)域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完成5?6題。

5.與甲地相比,乙地()

A.氣壓較低B.風力較小

C氣溫較低D.氣流上升

6.甲地此時的風向為()

A.偏北風B.偏南風

C.偏東風D.偏西風

5.B6.A解析:第5題,從圖中等壓線可以看出,甲地氣壓為1025hPa,乙

地氣壓為1027.5hPa,A錯誤;與甲地相比,乙地等壓線稀疏,風力較小,B

正確;乙地緯度低,氣溫較高,C錯誤;乙位于高壓脊附近,氣流下沉,D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