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1頁
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2頁
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3頁
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4頁
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積累與梳理

文學常識

1.魯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

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二心集》《且介亭雜文》等。

2.海倫?凱勒(1880—1968),19世紀美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聾啞人。1964年,她被授予

“總統(tǒng)自由勛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3.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瞰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是我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作《春秋》。他對我

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

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4.《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

包括哲學、政治、經(jīng)濟、藝術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

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南宋時,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5.《江南逢李龜年》選自《杜詩詳注》。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唐

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稱為“詩圣”,與李白合稱“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

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

6.《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選自《岑參集校注》。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詩

人,與高適齊名,并稱為“高岑”。他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詩作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

化自如。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7.《夜上受降城聞笛》選自《李益詩注》。李益(748—約829),唐代詩人。他擅長絕句,尤工于七絕,

以寫邊塞詩知名。

8.《朝花夕拾》是一本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散文集,共收錄了

《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

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十篇文章。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xù)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

±o1927年,魯迅將其重新編訂,并增寫《小引》和《后記》,1928年結集出版時更名為《朝花夕拾》。

字音字形

SW(qi)油畛/ng)腦.(sui)秋(bi)谷

書塾(shii)—儻(titang)蟬蛻(tui)宿.(ni)

云xiao(ff)濟賴linli)紳(shEn)土和汨(藹)

確鑿(z豆o)肯(ji)梁尚n(鑒)賞人跡罕zhl(至)

淵b6(博)胖(P。氣搓捻(cu6nian)詈(pi)如

花團錦簇3)奧ml(秘)ji6(截)然不同感kai(M)

小心yiyi(翼翼)慚悝(cWnkui)疲倦不坐(kWn)企(qi)盼

hOn(混)為一談暫(zAn)時.(zhAn)開例bin)語

慍(ytin)號(zEng)子IW(wang)三省'(xing)

頓yii)

多音字

ao(拗斷)

cuan(攢聚)0(系繩子)

攢?系[xi(系列)拗,ao(拗口)

zan(積攢)

niu(執(zhí)拗)

su(宿儒)

fzhong(重要)[zhang(頭昏腦漲)

宿<xiu(星宿)重(漲

[chong(重陽)[zhang(漲潮)

xiu(幾宿)

形似字

畦(qi)菜畦'儒(ru)儒學'躁(z^o)暴躁

硅(gui)硅谷,孺(ru)孺子牛,燥(zao)干燥

、洼(wa)洼地、濡(ru)相濡以沫、臊(sao)害臊

.悔(hui)悔恨[堪(kan)不堪翼(yi)小心翼翼

[斟(zhen)斟酒

.侮(wu)欺侮冀(ji)希冀

'朔(shud)朔風

<塑(su)塑造

、溯(su)追溯

重點詞義

輕捷:輕快敏捷。

輕快、輕捷辨析:兩個詞都有動作不費力的意思,輕快:(動作)不費力;輕松愉快?!拜p快”的運用范圍

比“輕捷”廣。它除用于動作外,還可指心理狀態(tài),如:做完這件事,他心里輕快多了。“輕捷”多指步

伐等動作,如:他輕捷地一躍而過。

纏絡:纏繞聯(lián)結。

高枕而臥:墊高了枕頭睡覺,形容不加警惕。

鑒賞:鑒定欣賞。這里是欣賞的意思。

欣賞、鑒賞辨析:兩個詞語都有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的意思。欣賞: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情趣。

“欣賞”是懷著喜歡與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認為美好的東西。如:他佇立凝望,欣賞著眼前的美景。

而“鑒賞”是指通過對照、比較、評價、判斷等去進行知識性的欣賞,如:好的文藝作品需要我們用心鑒

賞,才能領略其中的美。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罕,稀少。

和藹:態(tài)度溫和,容易接近。

淵博:(學識)深而且廣。淵,深;博,豐富。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嘈雜,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樣。例句:清晨的里約熱內(nèi)盧國際機場人聲鼎沸,

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球迷們陸續(xù)趕到這里。

慚愧:因為自己有缺點、做錯了事或未能盡到責任而感到不安。

奧秘:深奧的尚未被認識的秘密。

拼湊: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截然不同:一點也不相同。例句:努力程度不同,學習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

油然而生、情不自禁辨析:兩詞都有感情自然產(chǎn)生的意思。不同之處在于:“油然而生”指感情自然而然

地產(chǎn)生,程度較淺,如:我們望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愛國之情油然而生。而“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

自己的感情,程度較深,如:看到感動處,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例句:陽春三月,公園里花團錦簇,真是美不勝收??!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勝,完、盡。

美不勝收、妙不可言辨析:兩詞都是形容詞,都有非常滿意、非常好的意思。不同之處在于:“美不勝收”

側重于美好的東西看不過來、接受不完,如:眼前的景色美不勝收?!懊畈豢裳浴眰戎赜诤玫秒y以用文字、

語言來表達,如:這種情景真是妙不可言。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例句:我小心翼翼地打開信封,生怕把它弄壞。

不求甚解:現(xiàn)在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例句:我們要認真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千萬

要問,不要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腥唬盒稳莺鋈恍盐?。

恍然大悟、豁然開朗辨析:“恍然大悟”和“豁然開朗”都含有“一下子明白過來”的意思。但“豁然開

朗”還指“由狹窄幽暗一變而為寬敞明亮”,如:火車穿越山洞后,我的眼前豁然開朗。“恍然大悟”沒

有此意,如: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昨夜向這里奔馳時,遙望的那火的城,火的海,就是這海港的閃光。

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文言知識

(-)通假字

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二)古今異義

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

(三)一詞多義

'人不期而不慍了解,動詞

1.知<溫故而期新得到,動詞

匆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動詞

[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

2可以《-,

〔土不可以不弘毅能夠

J學而時習年代所學的知識,代詞

§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譯,結構助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他們(的),代詞

4苴<,

.八[基恕乎大概、也許,副詞

|人不知項不慍去L表轉(zhuǎn)折

5?而[博學晅篤志并且,表并列

(四)詞類活用

1.學而町習之名詞用作狀語,按時。

2.吾目三省吾身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3.傳不習乎動詞用作名詞,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4.溫故而知新形容詞用作名詞,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

5.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五)成語積累

1.不亦樂乎:原意是“不是很快樂嗎?”現(xiàn)常用作補語,表示達到極點。

2.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xiàn)在。

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4.擇善而從:指采納正確的意見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

5.富貴浮云:視金錢和地位如浮云。

6.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簬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的老師的人。形容謙虛好學。

7.逝者如斯:光陰像流水一樣逝去,用以感嘆時光的流逝。

8.匹夫不可奪志: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能強迫他改變志向。

9.簞食瓢飲:一簞食物,一瓢水。指清貧的生活。

中心意思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于這篇文章的主題,歷來存在爭議。

一是“批判說”。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從而表

現(xiàn)了魯迅對封建社會及其教育制度的徹底否定”。例如作者對私塾老先生的描寫,刻畫了一個“死讀書、

讀死書”的形象:特別是寫“我”如何抱著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問題去請教他,卻遇見了“不

知道”和臉上的“怒色”說明了他是一貫體現(xiàn)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從而得出此文的主題在于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一是“兒童心理說”。認為貫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

調(diào)皮的童心,這就是這篇散文的意境和韻味之所在。因此主題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

表現(xiàn)兒童熱愛自然,天真幼稚的歡樂心理。

還有一種是“對比說”。即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xiàn)兒童熱

愛自然的心理,同時表達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滿。

2.《再塑生命的人》通過寫莎莉文老師教“我”學知識的過程,高度地贊揚了老師的教育技巧與愛心,

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感激與愛戴之情,同時也反映了海倫發(fā)憤圖強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3.本課談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方面,關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第二方面,關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

志向;第三方面,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

第一章“學而時習之”講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學以致用,體現(xiàn)學習的價值。第二章“三省吾身”講

學習方法,強調(diào)隨時都該反省自己。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講個人修養(yǎng),要循序漸進,進德修業(yè)。

第四章“溫故知新”講學習方法,強調(diào)學習關鍵要思考,要“知新”。第五章“學而不思則罔”講學習態(tài)

度,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第六章“賢哉,回也”講個人修養(yǎng),修身要經(jīng)受困苦、貧窮的考驗。

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講學習方法,講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第八章“飯疏食,飲水”講個人修養(yǎng),

講富貴與仁義之間如何抉擇。第九章“三人行”講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

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第十章“逝者如斯夫”講對于時間流逝的感慨。第十一章“三軍可

奪帥也”講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堅守志向。第十二章“博學而篤志講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提升個人修養(yǎng)的方法。

寫作特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語言準確,生動傳神。

本文語言突出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形容詞運用得貼切,動詞運用得精妙,句式運用得精當。如用“碧綠”

修飾“菜畦”,用“光滑”修飾“石井欄”,用“高大”修飾“皂莢樹”,用“肥胖”形容“黃蜂”等都體

現(xiàn)了形容詞運用得準確貼切。用“掃、支、撒、系、牽、拉”這一系列連貫的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捕

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的過程中透露出兒童捕鳥的興奮驚喜之情,也顯示了動詞運用得精妙準確。用“我

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而言之……”這一句式,既在全文結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

過渡作用,又表現(xiàn)出少年魯迅告別百草園時的依戀心情,體現(xiàn)了句式運用得精當準確。

2.運用對比,生動鮮明。

文中采用的對比手法比比皆是:百草園中春夏秋季與冬季的對比,靜與動、無聲與有聲的對比;“長

的草里是不去的”跟上文“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形成對比,引出關于美女蛇的

傳說;冬天的百草園有雪與無雪的對比,引出雪中捕鳥的情節(jié);捕鳥時“我”的性急與閏土父親的沉著對

比;三味書屋中讀書與游戲的對比;讀書時學生與老師的對比;還有三味書屋的先生與長媽媽的對比等等。

通過以上一些細節(jié)的對比描寫,不僅突出了不同人物、不同事物的特征,而且還充分表達了作者褒貶分明

的感情。

《再塑生命的人》

1.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本文除了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外,還運用了生動細致的描寫和感情強烈的抒情。如描寫句:“下午的

陽光穿透遮滿陽臺的金銀花葉子,照射到我仰著的臉上。我的手指搓捻著花葉,撫弄著那些為迎接南方春天

而綻開的花朵?!笔闱榫洌?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準確地表現(xiàn)

了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關愛、幫助及海倫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2.條理清晰,過渡自然。

巧妙地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使文章結構流轉(zhuǎn)自如,疏密有致,濃淡相間?!拔摇钡幕顒迂灤┤?/p>

文,以“我”的感受來刻畫人物,展開描寫,揮灑自如,行文自然流暢。

3.文筆優(yōu)美,感情真摯。

作者在回憶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時運用了詩一樣美麗的語言,讓讀者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朗讀的欲

望。充滿著詩情畫意的語言帶給讀者美的享受,同時字里行間還流露出作者對老師的敬愛和感激之情。

《論語》十二章

1.語言簡潔,生動傳神。

每一章語錄雖然都是寥寥數(shù)語,但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用“乎”“矣”“也”等語氣

詞,使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甚至于人的神態(tài)都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眼前。句式的變化也很生動:

有的是排比、反問句,對弟子作耐心的啟發(fā);有的是對偶句,從正反兩方面道出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有的

是以感嘆句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這十二章語錄闡述了謙虛好學、求學為樂的學習態(tài)度,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

厚道重義、堅守節(jié)操的思想品德,影響至今,成為現(xiàn)代人做人和學習的基本準則。這十二章的各章語錄都

可以算作格言,這些格言具有簡練曉暢、語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點。

名句積累

(一)《〈論語〉十二章》

1.《〈論語〉十二則》中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論語〉十二則》中表示既要從正面學習,也要從反面借鑒的句子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3.強調(diào)只要善于學習,到處都有老師,表示我們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p>

焉。

4.《〈論語〉十二則》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的語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孔子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曾子每天從哪三個方面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

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論語》中表明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的句子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

師矣。

9.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闡述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采

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

其樂。

11.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

樂在其中。

12.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不義之財不可取”,“富貴不能淫”)的句子是: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3.《論語》中說既要廣博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又要切合實際地多想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的句

子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14.朋友從外地來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話來表達你的心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5.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6.哪怕是個普通人必須有志向而不可輕易改變(勸誡我們不要玩物喪志的句子):三軍可奪帥也,匹

夫不可奪志也。

17.“吾日三省吾身”的具體內(nèi)容是: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峨眉山月歌》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詩中,明寫月映清江美景,暗點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點明遠游時令,敘寫青山吐月的優(yōu)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現(xiàn)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fā)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

下渝州。

(三)《江南逢李龜年》

1.《江南逢李龜年》中寄寓詩人追憶昔日、對開元初年鼎盛眷懷的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

度聞。

2.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

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言過去之盛,為下文做鋪墊的兩句是: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4.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表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

花時節(jié)又逢君。

5.杜甫在《江南逢李龜年》中慨嘆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之凄涼飄零(一語雙關,蘊含了對人世滄桑、

盛世不再的惋惜和深沉感嘆;流露詩人無限滄桑之感)的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四)《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1.寫自己對飽受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等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等渴望的詩句是: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

場開。

2.表現(xiàn)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也寫旅況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暗寓著題中“行軍”

的特定環(huán)境的句子: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表現(xiàn)古人在重陽節(jié)有登高飲酒的風俗的詩句是: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4.《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化用陶淵明的典故,緊扣標題的是: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五)《夜上受降城聞笛》

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xiàn)邊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聞笛》中正面寫情,表現(xiàn)征人滿懷愁緒,凝望故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是:不知何處吹

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語法修辭

(-)動詞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著動作一一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時候我們會有某種心理活動一一愛、

恨、擔心、喜歡、討厭、想念、忘記、佩服等;而事物又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著一一增加、減少、擴大、提

高、降低、發(fā)生、出現(xiàn)等。這些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發(fā)展變化的詞,叫作動詞。大多數(shù)動詞意義實

在,較好把握;有一些動詞用法比較特別,需要特別注意。

一類表示可能、應該、意愿,如“能”“能夠”“會”“可能”“可以”“可”“要”“應”“應該”“應當”

“肯”“敢”“愿”“愿意”等。這類動詞常常放在一般動詞的前面。例如:

當我最后能正確地拼寫這個詞時,我自豪極了……(海倫?凱勒《再塑生命的人》)

一類表示動作趨向,如“上”“下”“去”“來”“進”“出”“到”“過”“過去”“上來”“回去”“起來”

等。這類動詞往往放在表示動作行為的動詞后邊,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例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qū)Π恶?/p>

去?(海倫?凱勒《再塑生命的人》)

還有一類表示判斷,主要是一個“是:例如:

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海倫?凱勒《再塑生命的人》)

(-)同義詞

愉快一快樂,覺察一察覺,熱忱一熱情,疲倦不堪一疲憊不堪,每組詞意義基本相同,在語言中常常

可以換用,我們稱之為同義詞。還有一些詞意義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細微的差別,我們也稱為同義詞(嚴

格來說,都只能說是近義詞)。

有些同義詞之間存在詞義輕重的差別。例如“請求”和“懇求”,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詞義輕;后

者是懇切的要求,詞義重。有些同義詞之間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區(qū)別。例如“堅定”和“堅強”,前者常

和“立場”“方向”等詞語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有些同義詞所指范圍有差別。例如“時代”和

“時期”,前者指一個較長的時間段,所指范圍大;后者則指一段較短的時間,所指范圍小。有的同義詞

存在集體和個體的不同。例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類事物的集合體,后者多

指具體的、個別的布。還有些同義詞在語體風格上存在差異。例如“父親”和“爸爸”,前者書面色彩較

濃,后者口語色彩較濃。

名著導讀J

《朝花夕拾》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

我有一時,曾經(jīng)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菱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

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

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魯迅

《朝花夕拾》在平靜樸素的敘述中滲透了作者真摯的感情,在簡潔洗練的文筆中有深長的韻味;雖為

個人回憶,但有豐富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在為數(shù)眾多的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它的藝術成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并且具

有一定的典范意義。

——王瑤

1926年,魯迅先后撰寫了十篇回憶性散文,并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結集出版,更名為《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魯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們可借此了解魯

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側重寫人,有的側重記事,有的側重議論或記事兼議論。比較好讀

的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描寫生動有趣,情感真摯動人。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作者抓住阿長的性格特征

如實來寫,把一個純樸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頗為愚昧的農(nóng)村婦女寫活了。再如《五猖會》,記敘兒時要

去看五猖會,想到難逢如此盛大的廟會,“我”笑著跳著,興奮得不得了。正要出發(fā),父親卻命令“我”

背書:“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币慌枥渌选拔摇钡呐d致全澆滅了。待“我”讀熟,在父親

面前“夢似的”背完,對去''看會",已覺索然無味了。文章寫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自己心理時的無

奈和厭煩。這些文章雖然并非專為少年兒童而寫,但寫了不少孩童之事,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讀來

令人興味盎然。

《朝花夕拾》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時夾雜著有趣的議論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溫情與童趣,

也有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寫“講義事件”和“幻燈事件”,不僅揭露了那些日本“愛國青

年”的丑惡面目,也寫出了自己“棄醫(yī)從文”的動因。又如《〈二十四孝圖〉》,寫“我”兒時就不喜歡“老

萊娛親”和“郭巨埋兒”的故事,進而引發(fā)了對那種不顧人情甚至滅絕人性的所謂“孝道”的批判。閱讀

時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思路與觀點,多做一些思考。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大多是個人生活,但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展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與風氣,

如家庭怎樣教育兒童,孩子讀什么書,舊的書塾和新的學堂是怎樣的,等等。這對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

理解那時候中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都有所幫助。

讀書方法指導:

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jié)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爆炸,知識激增,學習壓力越來越大,

很多人感覺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來讀經(jīng)典作品了,經(jīng)典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怎樣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呢?

這主要是個認識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讀經(jīng)典作品,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感受和經(jīng)驗。比如魯迅的《朝花夕拾》,雖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場景與

我們的時代不同,但它對童年經(jīng)歷的精彩呈現(xiàn),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我們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

夢幻般的色彩是人生亮麗的底色。魯迅以一個文學家特有的敏銳,捕捉到種種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場景,

其中有快樂,有迷惘,有溫暖的回憶,也有理性的批判,這會豐富我們每個人對童年的體驗。帶著個人的

生活體驗去讀,你可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讀經(jīng)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許多人生問題。經(jīng)典文學作品所表現(xiàn)的社會人生,具有長遠的認識價

值和審美價值。讀經(jīng)典,就像看汽車的后視鏡,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比如,《五猖會》中所反映的家庭教

育問題,是不是至今還在我們身邊出現(xiàn),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

讀經(jīng)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積累,讓自己的思想與大師們聯(lián)網(wǎng)接軌。魯迅的作品在當代中國,就像莎

土比亞的作品在英國,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羅斯,已成為民族語言和文化的象征。讀魯迅,會比讀當下流行

的那些“文化快餐”書籍有更多的收獲。想一想,是不是魯迅創(chuàng)造了“朝花夕拾”這個詞語,才有了現(xiàn)在

流行歌曲中“朝花夕拾杯中酒”(《中華民謠》)這樣的句子呢?

經(jīng)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閱讀經(jīng)典可以涵養(yǎng)情性,啟迪人生。經(jīng)典常讀常新,是我們汲取人生智慧的

永不枯竭的源泉。讀經(jīng)典作品,或許會有隔膜,這可能是時代變遷或語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想著跨越

這種隔膜,可以接觸人類智慧的精華,你就會有耐心讀下去,深入堂奧,大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